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17-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铁场通往官道的路已经修葺的很好,废弃的矿渣一点也没有浪费,全部被用在铺路上,蔡九在这事上没有省钱省工,大几个月下来,几条通往山外的道路都被修的平而直,铺了矿渣再用碾子不停的压平,整条路道阔而坚硬,可以容两到三辆车并排驱驰。
  张瀚策马在最中,蒋奎带着几个护卫在前头,中间到骑队最后一共还有二十来个护卫,张瀚近来家大业大,而且正在与范家打商战,和裕升没有去搞什么盘外招,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他要防止人家来对付他,护卫力量,也就是特勤组的成员和防御等级都大大增加了。
  在韩老六等人的眼中,被几十骑簇拥着的张瀚就不是记忆中白手创建这个铁场的少年东主了,张瀚也穿着短灰袍,头上戴着毡笠帽,腰间一柄精铁戚刀,束着牛皮革带,整个人都是精神奕奕,透着明显的上位者的气息。
  就算是护卫们和张瀚穿着一样的衣袍,但张瀚脸上的气息是怎么也遮掩不住的,哪怕是一些没见过张瀚的新矿工,在看到人群中张瀚翻身下马,微笑着走向前方时,这些人也知道这位少年郎君就是这个铁场的主人。
  一个矿工悄声道:“你们一直说东主年轻,我看他还不到二十吧?”
  另一人很紧张的道:“这谁知道?不过东主虽然年轻,也是厉害非常,韩家的事你知不知道……”
  这时有人低声道:“少说废话,东主要说话了。”
  不当值的矿工都聚集在场院中央,连生活区那边也又涌出来不少人,对自己的东主矿工们还是很有感情的。
  整个灵丘矿业可以说都是因为张瀚的出现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矿工们的住所全成了一排排的瓦房,住的好,吃的也好,福利比起以前强过百倍,工钱也增加了许多,各人在卖力气的同时,对首创这些的张东主也是心存感激。
  人们并非没有良知,只是容易被左右或利用,最少在灵丘这里,在刻意的宣扬之下,张瀚的形象是异常高大的。
  张瀚没有长篇大论,他看看韩老六,点点头道:“老六你知错能改,迷途知返,这一次立了功劳,很好,要重重赏你。”
  韩老六脸涨红了,慢慢回说道:“东主,俺不会说这些话,就知道东主你对俺们铁场上下都好,就算没赏,俺也会实心做这事的。”
  韩家老小听韩老六说这样的话全都急了眼,韩老六儿子恨不得上去捂住他爹的嘴。
  张瀚听着一笑,说道:“先去看炉房再说。”
  各人当然都是跟着,蔡九和几个副手过来,简单的说着近来铁场的情形。
  整个西部山脉,易于出铁矿石的地方几乎都被和裕升铁场给买了下来,绵延成片,目力可及的地方都已经是铁场的一部份。
  炉子也加到了十一个,大型高炉五个,小炉六个,大炉每炉可出铁水五千斤,小炉三千斤,本处铁场只有五个炉子,加上新址上的铁场一共是十一个炉。
  这几个月,铁场用的矿工渐渐增加到近三千余人,这里头有直接用在高炉上的,有后勤人员,销售和采买人员,更多的是采伐工和炉工,加上会计账房和管理人员,整个灵丘大约有一万不到的矿工,张瀚的和裕升铁场用工已经超过三成还多。
  已经有相当多的小铁场主转让了自己的铁场,他们的旧式炉子多半被推倒重建,虽然耗费了很多工、力和成本,节省下来的炭火和工银也足够慢慢挽回先前的投入。
  工区和生活区都扩大了好几倍,在张瀚眼前,青砖瓦房绵延成片,规划的很好,生活区里都有宽敞的道路,每天大几千人吃饭,光是送菜的驴车就有好几十辆,每早送粮食蔬菜进来。
  蔡九说着,递了个水葫芦给张瀚,笑道:“这是引的山泉水,清流见底,东主尝尝看。”
  张瀚喝了一口,赞道:“确实清洌甘甜,蔡九你做的很不错。”
  蔡九高兴的满脸放光,他已经不是一年前那个青涩胆小的青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历练,确实比以前要成熟了很多。
  眼前这些事,报表上很难反应的出来,账目上铁场的利润也很普通,从立场到现在,一共卖了三百来万斤铁,晋铁的价格和南方的铁没办法比,也就是因为和裕升铁场的出铁纯度高出许多,杂质变少,原本晋铁的形象很差,近来挽回了一些,但想提高售价也很难,毕竟生铁没有本质性的改变,比原来稍好一些,只是销售渠道更多了些,但价格还是很低,不仅远低于闽铁,也低于其余地方的生铁。
  据蔡九等人估算,现在整个大明到处都在缺铁,不仅是民间用铁很缺,朝廷用铁更缺。
  自大明中期以后,朝廷见自己开铁场不合算,用工多,费用高,出铁少,于是陆续关闭了不少铁场。
  大明的官矿就好比是后世的国企,效率十分低下,浪费惊人。
  官办改为官买,朝廷费用节省了不少,但缺铁的难题一直没有解决。
  现在北方占主流的是南铁,马鞍山和福建都是出铁的大户,福建有几百个铁场,十五个县出铁,这些铁多半被采买到北方,用在特殊用途。
  朝廷的铠甲,兵器,鸟铳,火炮,多用闽铁,最少也是用南铁铸成。
  这些在当时朝官的记录上都可以看到,晋铁在这一块上完全无法与闽铁竟争。
  闽铁因为铸造和运输的两重原因,抵达北方后价格变的十分昂贵,价在晋铁十倍以上。
  张瀚一直想与闽铁竟争,他打算走私铁器到草原,但并不包括上好精铁。因为建奴也有铁矿和铁场,并且在打造兵器上向来十分重视,八旗把最好的铁用在兵器上,然后是铠甲,白摆牙喇的铠甲是精心打制的铁甲,坚实异常,普通的披甲兵所穿棉甲也比明军的精良,只是建奴困于人力和财力,暂时没有办法给全部战兵披甲,这个缺口要到崇祯年间才被弥补,到几次入关后的八旗战兵,在铠甲和兵器上已经远远领先于明军了。


第221章 厚赏
  张瀚要赚钱,不过他不会提前几年解决掉八旗的铠甲和兵器不足的毛病,那很可能使女真人提前入关。
  铁质解决,张瀚的铁场出铁量充足,矿工们干劲很足,一切都在往有利的方向发展。
  整个北方市场,可以很轻松的抢下来。
  那是千万斤以上级别的市场!
  张瀚感觉眼前有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眼前的一切都是无比清新,一条崭新的道路出现在他的眼前。
  在近期压力倍增的时间里,铁场这里确实给了他有力的支持。
  蔡九叫人打开炉房的门,一阵热气扑面而来。蔡九带着骄傲与自豪夹杂的神情,郑重的道:“这就是双室熔炼法。”
  不轮值的矿工没有被允许跟过来,这里的技术革新是最高秘密等级,除了蔡九几个还有韩老六外,只有护卫们可以靠近炉房。
  张瀚慢慢近前,走到炉房之前,看着眼前的一切。
  韩老六的革新,说起来是十分简单的。
  在真实的历史上,这种双室铸铁法大约是在顺治末到康熙年的早期出现,后来慢慢被推广开来,因为这是一种有效的办法,这也使得中国的铸铁水平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一直到清末其实都不算太落后。
  到清季又开始铸炮时,中国的铁模法铸炮一样曾经领先世界,可见只要有需求,不说鼓励,只要不加掣肘,中国不缺乏能人和巧匠。
  只可惜“术”的发展抵不过“势”的落后罢了。
  原本的炉房是一个室,把铁水凝固成的生铁放在石炭上,然后熔炼锻打,最终成合用的铁材。
  这样的办法杂质太多,韩老六的办法是巧妙的设计了一个回风管道,连接了两个耳室,一个室里以炭生火,管道把热量送到另一个室中,温度只要达到了,一样可以达到熔铸锻打的需求。
  这个思路后人看着太简单了,在当时是一个很不简单的突破,另外就是连接的回风管道要设计精巧,尽最大可能的保持住热能。
  不然的话,光有这种设想,热能达不到,生铁块没有达到熔点的温度,一样都是白搭。
  这个设计和试验,在铁场的支持下也进行了好几个月,此前张瀚早就得到消息,一直到两个月后,经过多次试验,这种办法确定成型,可以使用,灵丘这边的铁场才派人在第一时间抵达天成卫的李庄通知,叫张瀚等人过来查看检验。
  眼前的另一耳室中,生铁块就在张瀚的眼前升温,变红,熔炼过后,这些生铁才变成熟精铁,锻打后,可以制造出最精良的兵器和最牢固的铁甲。
  “你们做的很好,我为你们感觉骄傲。从此之后,我们晋铁也不比闽铁差什么了!”张瀚看了良久,最终他这样夸赞蔡九等人。
  众人红着脸,眼中都是掩不住的兴奋。
  东主的话,听着新鲜,感觉上是无比的有劲,简单的说,就是提气!
  韩老六眼眨泪光,这一刻他感觉自己所有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了。
  这种情感付出,只有老矿工才能明白其中的感觉。
  “老六不容易。”张瀚道:“蔡九你们是掌柜,你们的努力在年底的花红中能体现出来,铁做的好,卖的多,你们的分红就多。韩老六理应得到重赏,你们看如何?”
  蔡九道:“东主说的是,老六拿赏银理所应当。”
  “我的意思不止是赏银。”张瀚瞟了眼前众人一眼,很多人脸上露出复杂的神色,他们又觉得韩老六当赏,确实不容易,也立了大功,但又嫉妒韩老六即将到来的好运,这种情绪十分复杂,而且也说不上是多大的过错。
  韩老六本人有些呆,他四周的家人脸上都露出掩不住的兴奋神色。
  “韩老六立功不小,”张瀚道:“铁场这里再叫他当个技术组工头吧,月饷和分店掌柜是一样。”
  蔡九向韩老六道:“老六,你撞着大运了,还不赶紧谢谢东主。”
  现在和裕升的组织架构和弓手差不多可以平行,总店应对弓手总部,两个司应对各大区的分店,各个局就是普通分店,工匠们组成的各个组和特勤外勤这些组也是和分店对应。
  主要是帐局的一些掌柜和资深的镖师都需要一些名份,这样可以互相调动,在月钱和待遇上易于管理。
  铁场这里原本是没有太多的工匠,工程都几近完成,立高炉时是所有矿工一起上,谈不上专业的施工组,现在张瀚因为韩老六的技术革新而动了心思,索性把韩老六推出来,成立一个铁场的技术组,这样可以继续推陈出新,或许能再进一步推动铁场的技术进步。
  有一些小的细微的进步,可能当事人也不觉得如何,对一个大型的铁场来说,可能就是成千上万两的利润收入。
  “叩谢东主!”
  韩老六趴在地上,心中惊喜交加的磕头,他没想到自己一下子就能到分店掌柜这等位置上,旁人不知道,他对和裕升的上下层次还是清楚的,分店掌柜一年最少二百两左右的收入,等于把他现在的年收入增加了二十倍左右。
  “银子也不能少。”张瀚笑道:“照王德榜的例,赏老六一千两银子。”
  “哈哈,”蔡九一直在等这句,这时笑着对韩老六道:“不要起来,继续磕头!”
  “起来,起来。”孙敬亭在一旁拉起韩老六,说道:“你们东主不爱受这礼,老六你一把年纪,更不要这样。”
  韩老六其实浑身都在发软,叫他起来也起不来,不是孙敬亭搀扶他这一把,恐怕今天要丢大脸。
  韩老六想了半天,吭哧道:“东主,俺日后一定竭心尽力的做事,再想点好办法,把铁的品质弄的更高。”
  张瀚道:“用心做就好。”
  他又拍了拍韩老六的肩膀,韩老六咧着嘴直笑,露出一嘴残缺的黄牙。
  待张瀚离开后,韩老六身边围着里外好几层的人,不少以前看不起他的人都上来奉迎他,铁场这里蔡九是大掌柜,各个分场都有掌柜,韩老六的技术组和分场的掌柜齐平,和总帐总库也是一样的身份,在几千人的铁场里属于身份最高的十来人中的一员,各人从羡慕和嫉妒的情绪中又加了敬畏,和韩老六说话时,已经格外加了几分小心。
  韩老六一家子跟在他身后,韩老六的儿子和儿媳都有些趾高气扬的感觉,他的孙子也不吵着要糖吃了,两眼盯着四周发呆。
  “老子早就不该赌钱!”看着四周的人群,耳朵里听着人奉迎的话语,韩老六突然这么想着。
  ……
  孙安乐和李大用马化先等人站在东山会门口等着,午时前后,张瀚一行骑马赶到了东山会的铁场门前。
  这里和张瀚上次来的时候也有了很大不同,一样的修了路,造了不少房舍,孙安乐原本就对自己铁场的矿工很好,利润增加后也向和裕升学习,对矿工的福利待遇大为增长。
  整个灵丘也差不多,这些事都是一家看一家,如果不加改变根本留不住人。
  当然资本逐利,如果没有张瀚带头,除了孙安乐外,其余的场主会不会舍得掏钱出来也很难说,赚的多,可以存的多,不一定要拿出来给别人。
  “张东主。”
  “张大人。”
  “张巡检。”
  张瀚下马后,孙安乐等人上前来见礼,大家的称呼也是各有不同。
  “叫大家在此久候,在下失礼了。”
  灵丘的铁业商会正常在灵丘城中聚会,按张瀚的规矩,由理事长和理事们负责日常事务,理事长当然是张瀚,因为他正常不在灵丘,由蔡九代行职责,理事们也是按各自的实力,说是选出来,实力不够的也不会出来献这个丑。
  各人在入会时也签了协议,在定价,工价,出售,采买,各个环节都要受商会的约束,这个商会已经象是一个结构松散的大型公司,在张瀚给这些铁场技术帮助的同时,这些铁场也不得不让度一些本身自由的权力,算是一个双赢的格局。
  灵丘和天成卫的情形不同,和草原也更加不同。
  炼铁采铁这等事,需要同力协作,加上本身地位的低下,各家铁场对联合和分工都没有太多的抵触心理。
  这半年多来,灵丘的铁业商会运作良好,各家的利润都十分可观,只有和裕升一直在花钱扩大铁场规模,购买矿山,新建高炉,在张瀚回来拿到财报时,帐面上还有七万银子的盈利,可见各家赚的都是不少。
  有利可图,对商会干涉自家的事务容忍度当然会增高,如果无利可图,就算立约成会,恐怕人们也早就退会了。
  今天在这里聚集的只有眼前这几人,只有少数几个理事和更多的商会成员在灵丘等候,连同张瀚在内,这里才是真正的商会核心成员,可以决定事情走向的中心人物。
  “大伙进屋说话。”孙安乐是地主,他向各人道:“早就过午,大伙都饿了,边吃边谈,怎么样?”
  各人都看张瀚,张瀚笑道:“我确实也早就饿了,不过有言在先,在说完正事之前,不要上酒才好。”
  张瀚的自律和喜欢守规矩,这种形象也早就深入人心,各人都笑着应承下来。


第222章 新商会
  李大用道:“大半年不见了,张东主看着还是这般年轻,然而再仔细看,除了精明之外,又多了凛然难犯之威严,说实在的,我们灵丘这帮弄铁业的有张东主当我们的主心骨,实在是我等的幸事!”
  张瀚看了李大用一眼,这个东主在去年还有一些自己的心思,曾经企图乱中取胜,现在却是捋着大胡子,两只眼中泛着讨好的光芒,这个人皮相好,声音宏亮而不叫人讨厌,实在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角色。
  当下张瀚笑道:“李东主过奖了,今日若是我们谈妥了,日后李东主也是一个叫人感觉凛然难犯的大人物呢。”
  李大用听的心里甚是痒痒,他咳了一声,眉开眼笑的道:“但愿如张东主所言。”
  马化先道:“城中有一个叫李国宾的京师商人听说了咱们这边的事,一时没走,在城里等消息。他是正阳门南大街几家大铺子那里派出来办货的行家,若是咱们这里妥了,往京师的商路就一下子通了。”
  铁这种货物也是硬通货,是杂货里和粮食布匹还有盐一样重要的物资,它不象各色纸张,书籍,金银器,也不是胭脂水粉丝绸缎子酱菜蔬果一类的货物,有了很好,没有也无所谓,或是没有了能将就。
  这年头除了西南一些地方还有用石锄一类的石器外,汉人地界都是用铁器,做农活,日常使用,谁也离不开铁。
  农具还能几家共用,菜刀怎么共用?
  再俭省的人家,几样铁制农具,厨房用具,生活用具,这些地方都离不得铁。
  灵丘这里,正常都有附近城市过来贩卖铁器的商人,更远的就是京师和保定,开封,太原一带过来的大商人,还有西安的商人也会过来。
  晋铁在北方的市场份额里不低,灵丘又是晋铁的重要产地,有几个大商行的人在灵丘城里并不奇怪。
  说白了这李国宾不一定是大商人,而很有可能是一些大商行共用的掮客。
  张瀚道:“咱们自己先立定宗旨,底下的事才是和外人打交道。”
  桌上林林总总摆了一桌的菜,山蔬野味均有,饭菜飘散着迷人的香气,几个小娃子闻到香味过来,立刻被外头的大人撵走了,接着蒋奎等人守护住门户,使得闲杂人等不得靠近。
  这样做当然是喧宾夺主,不过灵丘人都知道张瀚部下的厉害,在灵丘时,韩通部下的几次暗杀袭击都被粉碎,这些事各人都知道,没有人会觉得张瀚部下拿乔作势。
  孙安乐这时道:“咱们是受益的人,说白了这事还是和裕升铁场做出来的,我说句掏心窝的话,此前的炼铁法咱们已经获利不小,这一次又有这双室炉房的办法,张东主拿出来,我们也不能平白获益,若不拿,咱们也不会有怨言。”
  李大用道:“虽然是一个商会,定下的宗旨是那么说,但这事确实干涉重大,不论张东主怎么定,咱们都只有遵守。”
  当初立商会时,确实有技术共享的约定,各家都签约入会,李大用看似说话漂亮,其实也是拿话来挤张瀚。
  马化先道:“我是和孙会首一样的态度。”
  这人倒是和孙安乐一样,李大用瞟了马化先一眼,没有说什么。在此之前,因为东山会的态度肯定是倾向和裕升,马化先与李大用算是攻守同盟,他们两家加起来比东山会强,只弱于和裕升,若是马化先也倒向张瀚那边,那么今日之事就没有太多操作的空间了。
  张瀚等各人表完态,这才向蒋奎道:“把那精铁拿来给各位东主看看。”
  蒋奎答应一声,把一根十来斤重的铁条捧了进来。
  钱锭是青蓝色,在座的都是老行家,孙安乐先取了在手,轻轻敲击几下,听了听声音,接着又掂掂重量,脸上已经是露出狂喜之色。
  接着李大用和马化先也拿在手中,掂量重量,看看铁锭色泽,查看杂质含量。
  李大用还用力掰了几下,看看铁锭的柔韧性。
  结果是叫所有人都感觉非常满意。
  “只要张东主愿意,我们可以派人去京师,直接和那些大铺子的人谈了!”孙安乐很舒展的坐在椅子上,很称心的道:“诸位,等着家资万贯的那天吧。”
  孙安乐是仗义疏财的个性,并不贪婪,但没有人会拒绝自己的财产变多。就算是他,也会想着美酒肥牛,享乐是没有人不愿意,特别是这个时代的人。
  “还得看张东主的意思……”李大用的脸上露出紧张之色,额角也在冒着汗。
  有这种上好精铁,晋铁抢占整个北方市场都很轻松,以前利润变高,但还不够,大量的生铁同时被卖到草原上,那是走私线路,现在张瀚和范永斗彼此争斗的厉害,和裕升的策略就是大量屯货,同时减少在草原上的出货,整个山西市场已经被搅的十分厉害,物价上涨的厉害,铁场这边的成本无形中也增加了不少,加上出货减少,各人原本都有些发愁,这种商战厉害的关口,大家也知道和裕升无暇顾及太多,这一次的双室法出来,大家都感觉良机就在眼前,如果能抓住了,可能就是一飞冲天。
  “我的意思很简单。”张瀚知道摊牌的时候到了,他目视眼前各人,沉声道:“大伙儿可以共享双室法,炼出精铁,共同受益。不过,想得到,就得有付出。我的意思,咱们的商会应该更紧密一些,按各家铁场的规模和出产,确定股本,不止是共同定价,出货也是共同的,费用也是均摊,然后按股本份额来分配花红。”
  李大用道:“这样不是等于大家成了一个大商号大铁场了?”
  “并不是。”张瀚含笑道:“各家账目还是自己独立,日常的管理仍然是自己来。当然,商会也商定一些规矩,大家共同遵守,比如矿工的工价,不能有高低不同。”
  孙安乐道:“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好处就是,”张瀚道:“我们可以坐拥整个灵丘铁业,两万矿工,几十个铁场真正形成合力,咱们的规模,远远压住整个南铁,北方其余地方的铁业,也完全不能和咱们相比。这样咱们定的什么价,各地就只能是什么价,因为我们铁比他们好,工料比他们省,时间久了,我们就能冲跨别处的铁业,获利更多!”
  李大用酸溜溜的道:“就算这样,获利更多的还是和裕升。”
  李大用说的倒也是实情,以和裕升的物流能力和全盘铺开的商业能力,灵丘铁业冲跨别处的铁场是迟早的事,倒掉的矿山铁场越多,张瀚可以兼并越多,以和裕升的能力,到一处地方就能立足,然后更快的发展,这样确实是和裕升获利最大。
  这也是张瀚要搞大商会协调发展的最关键的原因,以现在和裕升铁场的发展速度,要布局眼下的事,最少还得一年到两年的时间才做的到。
  然后还得把灵丘其余的铁场也挤跨,会引发地方的严重不安和反弹。
  张瀚已经与范永斗的范家商行全面开战,此时不宜再多竖敌。
  就连天成卫的那些粮商背叛,张瀚也选择忍耐,灵丘这里,更加不宜多生事端。
  开出自己的盘口后,张瀚就不管了,好整以暇的斜倚在椅背上,看着在座的几人。他已经把自己的底牌打出来,和裕升肯定还是获利最高的一家,除了将来的事,眼下等于把灵丘铁业真正掌控在自己手中,那是几十家铁场,好几万矿工,在哪里都是一股可怖的力量。
  在这时张瀚想起了皇太极,那个给自己很大压力,拥有过人仪表风度,充满强烈自信的后金四贝勒。
  在去年张瀚刚到辽东时,双方的实力比相差很远,现在张瀚忍不住想,自己与皇太极的距离是不是拉近了些。
  在辽东时,皇太极和整个后金给他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那是新兴的野蛮力量,充满着勃勃生机和野性,有摧毁一切的狂暴感,张瀚对他们的反感不仅是后金集团是一个强盗集团和杀人,而是他们自成格局的另一种文明状态。
  强者尊,弱者奴,弱者没有地位和尊严,只有生存。
  在辽东的几个月,是张瀚感觉这一生最为黑暗的时期,这也是他现在汲汲于力量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辽东的岁月是一场恶梦,他要亲手把这恶梦粉碎。
  “我们东山会……”还是孙安乐先说话,他道:“还是上次的那句话,一切惟张东主马首是瞻。”
  孙安乐说完笑了笑,又道:“也可以说是张大人了。”
  张瀚乐道:“九品巡检,孙会首恐怕也不会真的放在心里吧。”
  孙安乐道:“以你的才干和实力,只要愿意,我想你到四品,甚至三品武职,恐怕也不是什么难事吧。只是我们行商的人,披身官服只是为了做事,我想张东主也不是真心要当官。”
  张瀚道:“形势逼人,现在土匪闹的太厉害,我们光有银子不行,还得有自保之力。如果一味靠官府,抵得什么用?边军来了,黄花菜也凉了。再者,我弄帐局雇请镖师,一操训练出来他们,也算是有了真正的经验,所以才把这事弄起来。”


第223章 议定
  张瀚设法得官,练兵,募兵,这些事灵丘这边当然是十分关注,刚刚打招呼的时候,马化先就是称张瀚为大人。
  当然这些人没有人会相信张瀚是真心要做官,甚至恐怕有人私心里不以为然。
  现在张瀚在官场上有强力的保护伞,当官很好,若是过几年保护伞不似现在这般强力,恐怕这个官职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马化先这时说道:“张东主,你知不知道俞士乾这人?”
  “我知道。”张瀚道:“最近听说闹的很厉害。”
  “他已经闹到霍县那边。”马化先道:“我们灵丘这里矿工多,如果流寇没有什么大志,只想当个土匪,他们不会来灵丘自讨没趣。如果不只是想当个土匪,灵丘这里,需得多加小心。这层意思,我向朱父母禀报过,大老爷也没有什么办法……”
  朱庆余这个知县当然没有什么办法,本地没有巡检司,没有地方弓手武备,只有县衙下的一些衙差帮闲,这些人催缴赋税,欺压良善是一把好手,要他们去打土匪,那岂不是玩笑。
  张瀚道:“灵丘属大同府治下,其实朱知县可以行文大同府,大同府再移文给大同镇,万一有警,可以派骑兵过来,我想些许流寇,派几百骑兵过来,眨眼间也就剿平了。”
  马化先轻轻摇头,低声道:“那个俞士乾原本就是咱们大同镇的边军,调到辽东打建奴,战场上捡了条命,守铁岭时副将开城投降,俞士乾和数十人逃出城去,捡了条命。”
  孙敬亭插话道:“那这人本事真是了得,铁岭,开原,因为两城皆抵抗,老奴下令屠城,除了少数投降的败类外,城内外几乎被屠灭一空,两城相加,恐怕被杀者有近三十万人,守备的兵马也多半死光了。”
  “说的正是。”马化先拍手道:“这人本事了得,又有一腔怨气,一路从辽东往大同这边逃,路上原本就有不少私逃的大同和宣府各镇的镇兵,等他逃回山西时,已经裹挟了一二百人。这可不是寻常的一二百人的土匪,全部是边军劲卒啊。”
  李大用原本在盘算自己铁场的得失,这时也被吸引过来,他道:“有这一二百边军当核心,这一股匪就悍勇难剿了!”
  “可不是!”马化先道:“有边军为核心,俞士乾又大量裹挟土匪杆子,也威胁壮丁加入其中,现在听说已经近三千人,近来颇有攻打州县的野心,若是叫他破几个县城甚至州府,恐怕山西一省,半数沦陷也未可知。”
  李大用听的惊心动魄,强笑着道:“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咱们操这些心做什么。”
  马化先瞟他一眼,说道:“凡事不预则废,我不想等乱兵入境时再想着逃难!”
  张瀚道:“马东主和我说这些,恐怕有用意,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