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17-第5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少军官还试图约束部下,一些军官下意识的骂骂咧咧,威胁要将逃走的部下斩首,刘孔昭绝望之下,打算带着自己帅旗前行,但几里长的阵地已经完全崩溃,大量的士兵直接丢了手中兵器开始转身逃走,他们可能是看到城门处相当拥挤,下意识的沿着江岸往东西两侧跑。
  这只是炮声响起时的反应,当第一颗炮弹落下时,惨叫声立刻就响了起来。
  正如路振飞说的那样,此前和记的炮手只是在校炮,火炮大规模齐射时九成以上的炮弹落点相当准确,大量的操江兵还在奔逃,炮弹就直接落在了他们之中。
  炮弹的呼啸声和惨叫声直接混杂在一起了,顾杲看到一颗炮弹直接将一个操江兵的脑袋打扁,整个人就只剩下身体,似乎身体还能动弹,往前又跑了几步才颓然倒下,炮弹继续前飞,打在一个人的后背,似乎离的很远都发出了噼里啪啦的响声,那人整个被打飞起来,在半空中狂喷鲜血,显然是活不了了。
  更多的炮弹犁在人群中,耕耘中一片片的血肉之路,呼啸的炮弹冒着烟,在人群中急速而来,打中目标,弹起,飞掠,砸死砸伤大片的士兵,不管是在东西方向跑,或是往城门跑,或是被吓的魂飞魄散呆立原地,炮弹之下,不会管你的情绪为何,是愤怒还是胆怯,不管是想奋战还是想投降,也不管你是普通的士兵还是披着重甲的将领,几乎任何被炮弹击中的人都只会变成一团血肉,如此而已,没有例外。
  几百颗炮弹的轰击按理来说应该是灾难性的,如果正常来说,这一轮近距离轰击就该是千人以上的死伤,整个江滩会变成人间地狱,到处都是鲜血和人的碎肉。但明军的死伤其实并不算惨烈……郑芝龙心里还是有数的,如果杀戮太狠,会引起江南百姓的不满,情绪上的伤害可能要很久才会被抚平。
  实心炮弹是落在江边,不管是滩涂还是沙地,或是软软的黑泥地面,还是草皮灌木遍布的坡地,这些地形都是相对吸能,这样炮弹的动能减低了许多,杀伤力当然也减小了。
  第二轮和第三轮的火炮就更明显了,炮手故意又调整了一下,把炮火延伸了一些,阻断了明军乱跑的道路,趴在原地老老实实的反而没事,继续乱跑的有不少被炮弹击中了,死的相当凄惨。
  军舰开始在江面上转向时,整个江滩上已经没有几个站立的人群,百姓几乎都跑进去了,胆大的如陈贞慧等人躲在数里之外观察战阵上的情形,战场上的情形叫他们感觉有些丢脸,却也是替活下来的将士庆幸。
  三轮近千颗炮弹打过,所有的操江兵已经全趴在地面上,四周到处是腾起的烟柱沙尘,江心洲上和江滩一片混乱,火炮停止快一刻时间了,还是没有人敢站起来。
  刘孔昭的大旗也倒下来了,应该是掌旗手不敢再举着大旗吸引火力目标,刚刚可是有不少火炮往大旗处轰击,然后掌旗官迅速扔掉了大旗,再也不敢高高举起。
  确定一时半会不再发炮之后,大量的操江兵往东西两边跑,所有人的兵器都扔掉了,甚至大量的人是赤着腰在冰冷的江滩地面上狂奔不止。
  一万多人瞬间就跑散了大量,少量的趴在地面上还是不敢动弹,在地面上都是凌乱的物品和人的尸体,在十五分钟之内,一支被南京城文武倚为长城,感觉还是可堪一战的武装力量,就此烟消云散。
  败兵最难再聚拢,特别是吓破了胆的败兵,操江兵除河池营的官兵外,多半是在南京城里安家,现在这般跑了,定是躲在家中不敢再出来,想把这一支勉强算“精锐”的营伍重新梳理整顿,再次拉出来打仗,显然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城头上的京营兵倒还是有不少,毕竟水关城门距离江面较远,约有三里多近四里地,人们感觉火炮可能打不了那么远。
  在所有人的注视之下,一队人簇拥着穿着红色蟒袍的刘孔昭狂奔而逃,城门附近的人已经跑光了,刘孔昭在一堆臭脚破袜子之中搏命狂奔,终于穿梭逃入三山门之内。
  赵之龙已经在城头处等着,看着狼狈不堪的刘孔昭从坡道台阶走上来。
  “怎会如此?”赵之龙一脸迷茫的道:“操江兵就这么散了?”
  “我还要问你?”刘孔昭怒道:“谁叫你向江心打放火炮的?你那几门大将军炮,能够的着人家么?”
  适才的明军炮弹确实打出去了,只在江面边缘,距离和记的舰队可还是远的很。
  “不打就完了!”
  “打了就不完?”
  两个勋贵平素相当熟悉,交谊也不错,现在却是如两只斗鸡一般,彼此恶狠狠的瞪向对方,眼中均是杀气明显,赵之龙恨刘孔昭带兵无能,操江兵表现太稀烂,刘孔昭自是恨赵之龙连累自己,害他不得不摆出轰击姿态,结果自己多年心血被人家几轮炮就轰的稀烂,原形毕露,这一下,可真是全完了。
  “算了。”刘孔昭低了下头,他的操江兵完蛋了,赵之龙等勋贵好歹还有京营兵,现在并不是强硬的时候。
  “关闭城门。”赵之龙在城头怒吼道:“有要进城的叫他们绕道去通济门。”
  “忻城伯感觉他们会攻城?”刘孔昭上了城头,俯瞰眼前的战场。
  到处是尸体,死的人并不算很多,但散布的很广,而且战场上到处都是丢弃的兵器和旗帜,还有各种物品,看起来象是一场刚办完的庙会,因为某种原因人都跑了,留下一地的残破。
  “他娘的……”刘孔昭骂了一句,也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赵之龙斜了一眼,小声道:“你看京营兵。”
  刘孔昭左右打量了一下,三山门这里城头上也有一万多人的京营兵,是五军都督府连续几天搜罗过来的人手,估计南京城最多还能搜出两万人来,不可能再多了。
  这么多年的烂帐,帐面上还有十来万人,实际上最多三万人,不可能再多了。
  这等事勋贵和文官们都很清楚,就算是有旨意令御史入营清军,也查不出几个空额来。
  “我看和记舰队要调头……”刘孔昭一脸期盼的道:“没准要撤走了。”
  赵之龙摇头道:“不可能这么就走了……”
  “这仗打完了怎么办,对上怎么交代?”
  “这事儿只能瞒……”
  “镇守太监还好没来,还有缓和余地。”
  “本兵也没有来,只有陈于廷等人来了。”
  “这一次少不得要大出血了。”
  “这事过去,我会向上自请卸职。”刘孔昭摊手道:“我已经无兵可带,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谁不是?”赵之龙狞笑几声,说道:“咱们一直得意,早就有人想拱咱们下去,京营里油水多,那几家谁不想上来?也罢,叫他们上来,半年多后和记再来,看他们拿什么顶。”
  刘孔昭安静的道:“他们只想捞钱,和记来了之后就投降吧。”
  “我们也只能如此了……”
  这个话题还是相当犯忌讳,如果和记是女真人,这些勋贵能跑则跑,不过和记么……刘孔昭突然想起来自家还买了海事险,也在海贸投了钱。赵之龙则记性突然好了,似乎他在几家丝厂都投了钱,这些丝厂都是与和记有买卖合作,另外他们都坐着和记卖过来的马车,相当的豪华,舒服,门把手都是金饰,完全满足了这些勋贵的自负心理。
  两个勋贵很有默契的停止了话头,然后都忧心忡忡的看着在江面上已经调整了船身姿态的战舰。
  庞大的战舰,犀利的火炮,这些都给了城头上所有的,包括江滩上跑散的操江兵,江心洲上的渔民,城下躲起来的南京士绅和百姓,在这一刻,所有人都记得并完全清楚的知道了火器之威,但他们此时还并不完全知道,这一切还并没有结束。


第1726章 亡心
  城头上的人也终于发觉了不对,似乎这些舰船的船尾都有一门明显更加庞大和重实的火炮,黑洞洞的炮口似乎正对着城头。
  每艘战船上都有穿着蓝色军服的人影在忙碌着,城头上的明军官兵和文武官员和勋贵们都在傻傻看着,这时他们也看到有相当多的蓝袍军人都走到了甲板上,还有一些商团军人在向着城头挥手。
  “他们要做什么?”一个京营兵楞征着道:“难道火炮能打到这边城上来?”
  “不可能罢,三里多地哩。”
  “这可是三山门,他们打打江滩就算了,这里有神明护佑!”
  京营兵们给彼此打着气,操江兵已经打散和跑光了,适才城头的文武官员对城上的京营兵进行了一轮弹压和警告,京营兵都吓的面色惨白浑身颤抖,可一时半会的没有人敢带头从城头逃跑。
  三山门这里群山环绕道,江水如玉带一般在前方流淌,曾经有张士诚的兵马前来偷袭,结果被老朱派人在城门外江滩上伏击,杀伤甚多,所以有很多传言,比如冬季的晚间这里有鬼神呼啸哭泣云云。
  当然就是江风在特定的环境里发出的声响,但在这个时代又有几个人能明白呢。
  军舰在江面上又停住了,炮手们准备完毕,各舰纷纷打起旗号。
  江风很冷,不过在没有军令约束之下,很多商团军人都跑到了船上来瞧尾炮轰击。
  每门尾炮都是各舰上最大的火炮,这也是盖伦船的传统和最明智的做法。
  重量的火炮在船尾最为合适,大同镇号的尾炮是一门四十二磅炮,其余各舰都是三十六磅炮。相对于和记铸炮工艺来说,目前已经到了极致。
  可能几年之后会尝试铸五十磅炮,但还真的需要时间。
  在得到军官的示意之后,炮长亲自点燃引信。
  各舰也是在旗语指示下做出了差不多的动作,每艘船上都有尾炮引信在燃烧着。
  士兵们都下意识的用手指把耳朵给压实了,巨大的轰鸣震响促不及防之下足够震聋人的耳朵……并没是没有这种事。
  海上演练时军人们曾经打响过尾炮,四十二磅炮的装药量远比十八磅和二十四磅炮要大的多,发出的轰鸣声当然也是震耳欲聋。
  这还是第一次把这般重炮用在实战,当然是攻击本土目标,且是大明太祖定鼎天下,驱走蒙元的南京,这叫人们在好奇之余,心中也并没有太多振奋之感。
  最叫他们想用的,是把这样的重炮用在马尼拉城。
  还好,时间不会太久,一个月内南下舰队会齐备,十几艘盖伦船战舰加上二十艘以上的武装商船,配合一万多和记商团军的陆战军人,预计在明春就去横扫马尼拉,将西班牙人彻底驱赶出去。
  那一场战争台湾行军司得到了充份的授权,可以无限制使用火炮和士兵的威力。
  无限制,这三个字会叫所有人满意。
  以德报德,以直抱怨,每个和记商团军的士兵都知道怎么去施展手中的火器去复仇。
  “预备,放……”
  火炮震动时,整艘船好象都晃动了一下,尽管只是打放一门火炮,似乎跟的上整个右舷齐射的威力。
  巨大的近四十斤重的炮弹飞了出去,发出剧烈的尖啸声,与此同时,对面的明军发出了惊骇的叫喊。
  陈贞慧等人也在发了狂一般的叫喊起来,这种巨炮轰击的效果远远超过了刚刚的齐射,每个人都感觉到了巨大的威胁,而陈贞慧等人则是害怕城头被轰击伤害到城头上的陈于廷,在这一刻,每个人都感觉到了巨大的威胁和无力感。
  当城头被火炮的炮弹击中,半个城楼被实心炮弹横扫,发出剧烈的震动和开始倒塌之后,整个城头的驻守兵马也开始溃逃了。
  军官们弹压不住,大人物们自己也开始奔逃,第二颗第三颗炮弹都是呼啸而至,整个城头被实心弹打的碎石飞崩,到处都是烟雾和飞掠而过的被打成碎石的城砖,这种情形下无人能保持住冷静从容的姿态,第一声炮响过后,连赵之龙和刘孔昭都率先逃走了。
  等整个舰队轰击过后,除了少数滞留江边的人之外,城外的阵地和城头的防御已经被一扫而空,现在的南京已经成了一座不设防的城市,军舰上只要派一个营下来就能顺利的接掌好几座城门,并且可以在舰队掩护下陆续将主力投放进去,舰队这一次有一个团的兵力,所有人都不认为一个团的陆军开进去,南京城里会组织起象样的抵抗。
  如果再有一个团的兵力,近在咫尺的镇江和扬州府,包括淮安在内,这些地方可以迅速纳入掌握之中了。
  可惜,这种临机一动的计划不可能得到军司的批准,也不会获得下一步的支持,所以不会有军官临时起意来做这样的事。
  炮声逐渐停止了,郑芝龙没有下令舰尾大炮继续轰击,对准城头的轰击伤害极大,没有办法控制,可能打入城区之内造成无辜的百姓伤亡,收获的没有别的,只有不必要的仇恨而已。
  舰队逐渐又摆开了,旗舰打出旗号,舰队顺流而下,尽管在南京使用了火炮,但整体来说,这一次阅舰行动相当成功。
  当江风再度吹满风帆,大同镇号顺流而下的时候,没有几个人军官说话,只有士兵们发出阵阵欢呼声,笑声之中,所有人都是相当清楚和明白,当他们再度出现在长江之上时,南京,江南,浙江,湖广,两淮,将是唾手可得!
  ……
  陈贞慧和吴应箕等人终于爬了起来,他们因为太贴近城墙被砖石崩了满身都是,不远处的茅元仪要从容许多,他的经验比这些书生丰富的多。
  他就一直停留在远处的灌木从边上,打算真的有危险的时候就趴在灌木从里,所以当众人灰头土脸的时候,茅元仪要相对从容许多。
  看着横亘在江面上的大船,茅元仪突然大笑起来,前仰后合,乐不可支,只是在大笑之时,两眼的泪水却是忍不住流了下来,这一刻,他知道大明亡国亡定了。
  ……
  “父亲大人有险,我要赶紧回城。”陈贞慧是最害怕的一个,身为右都御史,陈于廷适才也是在城头上观看战事,这一轮对城头的炮击打的相当剧烈,令人神魂不安,陈贞慧担心父亲安危,也是颇有失魂落魄的模样。
  “不急,无事的。”吴应箕苍白着脸安慰道:“适才我看了,军舰火炮多以轰击城墙为主,并未有意杀伤城头人群,所以死伤不重。陈老大人身边定有护卫,可能在火炮轰击前就下城去了,遇险的可能不大。”
  “是么?这样便好。”陈贞慧并不能完全相信,但在此时此刻也唯有选择相信。
  “不过我等也不必在城外耽搁了。”吴应箕回头看去,但只见一片凄凉,除了江心洲上无处可避的渔民,再也不见人迹踪影。
  一场荒唐的闹剧,荒唐开始,悲剧结尾,人死的不多怕也有过百人了,这一笔账不知道怎么去算?
  吴应箕郁郁说道:“今晚南京城中,不知道有多少家人要凄惨号泣。”
  有人闷声道:“不知道该怨和记,还是怨赵之龙,刘孔昭?”
  大多数人当然是怨这两个勋贵,和记军舰一路前来无事,只在南京发生这样的事,那些希图保富贵权位的勋贵当然是最大的罪犯。
  陈贞慧半晌无语,与众人一起向城门处去。
  沿途全是丢弃的兵器和死尸,众人相扶绕道跳跃而行,到了水关门前,陈贞慧自怀中掏出一本平时珍藏的诗集,俱是与诸友唱和时感觉可以留下来的佳作。
  不远处有火焰燃烧升腾,那是被炮弹摩擦起火的枯干灌木在燃烧着。
  陈贞慧顺手一扬,将诗集往火中一扔。
  吴应箕惊道:“定生,这是做什么?”
  “这东西,有用吗?”陈贞慧哈哈一笑,说道:“和记建新朝,我们的这些玩意,上不能登天子台,下不能有益民生,助长国势,连怡情也做不到了。看到了今日情形,我以后还怎么以为学问自书中来,怎么自视此前所学是天下至道,怎么敢认为我辈的学识穷究天人,远在众生之上?人家一通坚船利炮,我们狼狈如猪狗一般躲避,还有什么心思吟诗弄句?哈哈,过往全是笑话,荒唐,可笑!”
  众人面色苍白,吴应箕道:“或者和记半年后再来,未必如今日这般无可抵御,可能朝廷派来九边精锐和新铸红夷大炮?”
  多数人闻言都是摇头,陈贞慧面色惨然,对吴应箕道:“朝廷至今铸炮未超过百门,半年时间能运多少大炮,给多少火药,炮弹,修筑多少炮位,一条长江要多少大炮合适?朝廷,无此精力,也无此财力,更无人手效力了。”
  南京城外,最少得三百门红夷大炮才勉强与现在的和记舰队势均力敌,而和记下一次再过来,可能就是千门大炮了。
  并且相当可以肯定的就是,适才的船尾大炮,威力远在红夷大炮之上,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这边炮位修好了,人家一轮重炮轰击过来,炮手怕就是跑了大半了,这仗还怎么打?
  用屁股想想,朝廷也没有钱粮和兵力往江南派,最多是给江南一些募集地方军伍的钱粮,这银子怕是用不到正处,最多被带都督衔的勋贵们给瓜分了,凑数几万人出来,还是大炮一响,立刻跑散的结果。
  和记的几轮火炮打放下来,已经击碎了江南士绅生员精英们最后的幻想,也把那些旧勋贵和官员们的幻想给粉碎了。
  更是粉碎了普通士兵和百姓们的抵抗意志和些许侥幸,毕竟大明二百多年,此刻又不是崇祯末年天下失望的时候,人们就算认可和记的存在和实力,也未必会欣赏愿意改朝换代。可以说城头和江滩的将士还是愿意稍作抵抗,前提是要有抵抗的可能和胜利的希望。
  刚刚几百门火炮发齐的壮观景像足以打破任何幻想,没有人会认为大明一方有获胜的可能了。
  普通人未必知道力量对比的悬殊,只知道难以抵敌,而眼前这几位毕竟也是大明统治阶层的精英人物,适才的一切已经也是粉碎了他们心中微弱的抵抗意志,他们都是清楚明白的知道,半年之后,江南易手势不可免。
  吴应箕苦笑道:“不知道滞留京师的黄太冲知道眼前的事,会说些什么?”
  黄宗羲也会加入复社,众人在此之前商量讨论成立复社的事时都是踌躇满志,感觉天下大事尽在掌握之中,只要拱卫圣君徐图调治,大明中兴在望。
  现在一切希望都灭绝了,只是黄宗羲等人怕是没有亲见眼前一切,未必能够相信他们的判断和眼前的事实。
  “还有念台先生。”吴应箕又提起刘宗周道:“他在镇江,预备过江起复,这一次船行大江,未知他见到没有。”
  如果说钱谦益是东林党首,海内文宗,那刘宗周就是以道德文章闻名于世的当世儒宗,其操守,品格,学问,都是纯之又纯,是标准的儒学宗师,很多知名的才智之士拜在刘宗周门下,其以通政司右通政之职上书请辞,被天启皇帝所恶,当时天启帝御笔批复:刘宗周藐视朝廷,矫情厌恶,好生恣放!着革了职,为民当差,追夺诰命!
  自此之后,刘宗周在家讲学,门徒众多,名声越发响亮,此人也是清季理学的开派宗师,同时也算继承了阳明心学的一部份,其迂腐不堪之处很多,动辄辞职也成了其养望惯例,不管怎样,这人是当世儒学的一个代表人物,和在京城为官的黄道周齐名,只是刘始终未能进入实务阶层,比起黄道周的实务能力还差了许多。
  陈贞慧喃喃道:“念台先生多半见了舰队。”
  吴应箕道:“不知念台先生会有何举措?”
  吴应箕这般问就是心中尚有希望和期盼,大儒存世就是人们心中的指路明灯,刘宗周的德行威望当然足以使江南士绅和生员们对他做这样的期盼。
  “还能怎样?”陈贞慧道:“旧日的经验,学识,于如今之世已经毫无益处了。就说以人心而论,旧日一切,怕也很难引起人的共鸣了。”
  “那念台先生会如何?”
  “要么自尽以全令名,要么就退隐回乡从此不言实务,专心学问,不过……”陈贞慧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以我对刘起东的了解,他如果感觉儒学无问,学识无用,天下将有翻天覆地的反复,那么,他会自尽。”
  “我亦是这般想。”吴应箕眼中含泪,简直悲不自抑。
  后人可能难以想象刘宗周这样的学者在明末时的社会地位和威望,提起这一类的人,总以“腐儒”两个简而概之,似乎这些人只会空谈,对社会没有什么影响和左右。
  其实大大不然。
  王阳明就是一个改变时代和历史进程的学者,他的心学在清季成为显学,但并不是往好的方向发展,而是往坏的方向发展了。
  而刘宗周被誉为明末第一大儒,宋明理学,大明心学的殿军,也是被称为华夏最后一个儒者,其对后来的浙东学派和清季显学儒家流派都有深广的影响,对这样的人以简简单单“腐儒”二字显然不足以正确的做盖棺论定,而其真正的深远影响,要以时间冲涮之下的效果来见证。
  事实证明,其学术确实影响相当深广,而陈贞慧对其判断也相当准确。
  历史上清军渡江之后,刘宗周既不能挽回宗庙,也无力于世道人心,对纷扰的局面一无所出,那是其为人和实务的能力不足,其只能绝食自杀,最少大节无亏,所以在后来被清朝统治者也追谥为忠介,也算完全了一生令名。
  其学术则影响深远,不过,在本时空内,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之下,其保守,僵硬,无力的一面会充分暴露出来。
  毕竟,推门打开一个新世界之后人们才会发觉在旧有的道场穷极文章,发掘真意,这样的做法已经毫无意义了。
  “我要出家……”吴应箕惨然道:“眼下之事,不是要亡大明,不是亡国,是要亡天下!”


第1727章 询问
  江水之上,浩浩汤汤的水流终于载运着和记舰队顺流而下了,长江滚滚奔流,将和记舰队再度送入苏松江面,然后直出江口,奔行向茫茫大海。
  而其身后人心各异,暗流涌动,最终钱谦益等名流大士绅开始暗中与和记联络,组建共治议会,和记人员在江南湖广各处几乎半公开的活动,在长江舰队之后,无有任何地方官府和地方势力敢于冒犯,和记在江南湖广的潜势力与日俱增,很多共治会议已经与和记人员进行相当详细的商讨,待半年后和记大军进攻之时,如何安置,驻守,防御,进行地方驻守和治安管理,另外地方官员和士绅,宗族的权力划分等等。
  在南京之事以后,镇守太监只上了一封含糊不清的奏折,似乎就是在南京江面上突然来了一股海寇,有和记背景,然后无功而返。
  如果只从字面上理解,则南京无事,江南无事,而所有知道内情的人都是明白,现在漕运几近断绝,虽南京犹在,而江南湖广闽浙等地,易帜只是时间问题了。
  在南方震荡的时候已经是接近年底,北方的粮荒已经相当严重,而大明朝廷已经焦头烂额,南方的事情相当重要且致命,但北方的朝廷已经很难将目光真正投注到南方,他们现在有更多更大的麻烦。
  九边处于一片混乱之中,粮价抬高的伤害已经涉及到了每个军镇,军心不稳,小规模的哗变不断,朝廷只得将大量储粮加紧送往各镇。
  同时,河南山东等地的班操军被留在京师,选出少量精锐成为战兵,大量的班操兵在京师充当劳役,这使得地方卫所怨气从生,但朝廷只能置之不理。
  而粮价腾高,人心怨恨还只在麻烦的后边序列,朝廷第一大事是要改元,从明年起为崇祯元年,铲除魏阉过后原本该是一个祥和与充满希望的改元之年,但现在一切都因为新平堡之事被破坏了。
  尽管现在还没有到崇祯元年,但实际的情形已经接近了崇祯十七年。
  人们在默然和准备接受,或是坐视不理,唯一叫人们感觉奇怪和不以为然的就是张瀚与和记的一系列的动作,难道和记就打算用现在的办法来推翻大明?大明在北方还有几千万百姓和百万大军,如果和记用这种温吞水似的办法,似乎还要很久才能完成推翻大明,建立新朝的大业,对一个二十来岁的雄主来说,张瀚的性格也未免太柔和了一些。
  在暗流涌动之时,最难过的当然还是天子。
  宫中气氛十分不好,皇帝连续多日责罚身边的宫人,不少小宦官受杖责,有好几个被活活打死……在这方面当今天子远不及天启皇帝宽厚仁德,在天启年间很少动用的大棒,崇祯尚未改元就已经多次使用了。
  诸多消息都是坏消息,崇祯虽然政治天赋不高,但好歹也是一个心智很正常的人,他的御制诗,书法,绘画,说明他不仅智商正常而且也拥有一定的艺术天赋,比起写诗十万首瓷器越烧越华丽的乾隆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崇祯的失败在于性格方面,他沉不住气,稳不住,也太刚愎自用,太喜欢诿过于人,喜欢甩锅给臣下,身为天子却没有担当,更没有用人不疑的恢弘度量。
  就如现在这般,在乾清宫里皇帝就在大发雷霆。
  “蓟辽总督怎说?”面色苍白的崇祯皇帝问身边的王承恩。
  穿着新赐蟒袍的王承恩年岁也不大,面相很小的样子,在皇帝身边持拂尘站着。进宫几个月后,皇帝对王承恩的信任相当明显,信王潜邸旧人中,一直在皇帝身边伺候的就是小王公公了。
  十七岁的皇帝已经显得极为憔悴,连续多日皇帝都是不眠不休,精神十分紧张,也十分痛苦,为了追求那虚无缥缈的中心希望,皇帝不惧劳苦,然而除了一个个坏消息外,上来的奏折无不是请兵,请饷,请拨付军粮。
  通州的粮库在急剧的消耗,到了这个时候皇帝也是着急了,问了一句后,王承恩尚未来的及回答,皇帝又急急的道:“近来北上的漕船有多少,户部仓场侍郎可有回奏?”
  王承恩身子往下躬了躬,答道:“蓟辽总督回奏说要等年后再来,他想看看科尔沁那边的消息如何了。”
  崇祯“哦”了一声,知道袁崇焕确实不便离开了,和记兵马近来在追歼科尔沁叛变的台吉,打的很是热闹,蓟镇和辽西早就戒严。
  袁崇焕一直在试图和东虏谈和,最少稳定了后方之后把辽西精锐给调到蓟镇,大炮也尽量调过来充实蓟镇,这样才有信心在蓟镇挡住和记的南下兵马,否则袁崇焕上奏时说的很坦白,如果兵饷械均不足,他亦没有信心能挡住和记精兵。
  按崇祯的性格,对这种推诿和信心不足的官员会相当的不满,甚至直接就会下旨切责,但对他心目中的大英雄崇祯尚有一些宽容度,自己想了想之后,崇祯皱眉道:“看来是要等科尔沁诸台吉的消息。”
  皇帝突然满怀希望,说道:“科尔沁人自小王子时便自立,拥众二十万,其后虽分裂衰落,现犹有控弦十余万人,若能自强自立,和记未必就能奈何得了他们。”
  王承恩赶紧道:“皇爷说的是,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