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17-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教,再加上定期减丁等各种办法,成功的使蒙古人雌伏在满清的统治之下。
  对汉人来说亡给满清是亡天下,对蒙古人来说,其实也好不到哪儿去,清朝皇帝成为蒙古共主大汗,这个地位一直到清帝逊位才结束。
  林丹汗的敌意不是张瀚给金银就能解决的,他并不傻,张瀚的商道从西到东,涵盖所有的蒙古部落,这还不足,仍然继续东行,显然最终的目标是在辽东。
  辽东这几年多事,用兵颇多,兵事首重的是钱粮,钱是朝廷的事,粮食等军需物品却是商家可以左右逢源之处,林丹汗可能也明白这一点。
  张瀚隐隐觉得林丹汗或是炒花这样的大台吉都有更高一层的考虑,但这个层面是军国大事的曲划,他暂且还涉及不到这个层面上头。
  眼前的事或许可以轻松揭过,也可能会使自己这一群人陷入危险之中,张瀚有些感觉,科尔沁的冷淡背后也有一些东西,自己等人被安排的住处地方在内地偏僻地方,外围把守甲兵甚多,这使张瀚感觉到一股危机感。
  “今夜过后,明早就起行动身,就不知道那个库尔缠是不是也有这个打算……”张瀚在灯火之下踱着步,做着决断。
  ……
  在内城中心地带,奥巴的住处也是灯火通明。
  林丹汗派出来的使臣蒙额岱领着自己所部的甲兵赶到,他不是来捕拿色本,林丹汗的谕令中原谅了色本这个台吉,叫他断绝和后金的联络,立刻率部众返回自己的牧场,日后将功赎罪就可。
  色本原本吓的不轻,得到谕令后松了口气,已经决定连夜出城,在城外扎下毡包过夜,然后明天就折返回自己的原驻地。
  也就几个月后,林丹汗派出齐赛和色本等诸多台吉,领甲兵和牧民加起来一万人去援救明朝的辽东重镇沈阳,结果沈阳已经被后金攻克,齐赛和色本等人全军覆没,齐赛和色本等人全部被俘,仗打的一团糟,后来林丹汗派使臣令努儿哈赤放人,努儿哈赤当然理也不理,齐赛和色本等人的部落出了大量牛羊把他们赎回来,这事令林丹汗大失颜面,努儿哈赤的强硬和军队的战斗力令蒙古贵族们慑服,林丹汗的纸老虎一面又充份暴露,做事孟浪失当,又虚弱无力,结果打那之后嫩江科尔沁就彻底归附后金,然后是内喀尔喀被击败,再下来是察哈尔的附属部落,如巴林部,然后是奈曼和敖汉,到那时林丹汗众叛亲离,他又选择了往西去抢土默特和哈喇慎的地盘,赶走了卜石兔,弄的右翼鸡飞狗跳,接着皇太极领后金兵一到,林丹汗就只有跑,到鄂尔多斯部时急病而死,留下几万帐的部民和自己的妃子们被皇太极全部笑纳,之后皇太极成为大汗,林丹汗也就只能在地下气的打滚了。
  这些事是发生在未来十年后,张瀚也只是记得大致的脉落,但对蒙额岱和奥巴来说,此时的他们绝难想象,林丹汗和察哈尔蒙古的溃败就在十年之后。
  “大汗要杀那个张瀚?”
  听到蒙额岱的话,奥巴一脸的震惊。
  “嗯。”蒙额岱道:“张瀚到白城又继续向东,大汗就知道这个张瀚还打算和后金国合作,那个努儿哈赤其志不小,和明国还会打下去,并且对我们蒙古各部也有野心,大汗说绝不能叫这个人坐大。张瀚的能量不小,听说身家巨万,如果他能一直贩卖明国的资源到辽东,对我们的威胁就太大了。”
  奥巴道:“如果杀人的话,大汗有没有考虑过会引起轩然大波?”
  蒙额岱道:“所以大汗是密令下手,我带着五十个甲兵,你再借我一百人,他那几十人再能打也敌不过我们半途袭击。”
  蒙额岱又道:“听说你这里有后金的人,如果可能的话,我想一并解决。”
  奥巴道:“这绝无可能,人家是来走亲戚的使者,明安台吉和其余的台吉们绝不会答应,会把事情闹大。”
  蒙额岱道:“大汗对你们和后金联姻也颇为不满。”
  奥巴不悦道:“此前我们和后金打仗时,大汗又没有帮手,后来我们和解,互相联姻,大汗此时又说不满,不觉得太过份了吗?”
  奥巴毕竟是济农的身份,又是科尔沁的共主台吉,蒙额岱不好太过了,阴阴一笑,只道:“借我一百甲兵就可,别的事不必多说。”
  “好吧。”奥巴有些心疼,张瀚的事他还没有细细考虑,只从张瀚送的重礼上就能看出这个明国人的财力,如果商道真的贯穿东西,这几千里路就等于遍地黄金,科尔沁的牛羊和毛皮不愁无处可去,不象以前那样,还得辗转数千里到辽东去贩卖,但为了一个商人抵抗林丹汗的密令,他也没有这样的胆略。


第140章 皇太极
  送走蒙额岱,奥巴交代自己一个心腹把库尔缠请了来。
  “使者还是尽快先离开。”奥巴大略说了一下原由,最后道:“眼下时机未到,天命汗所说之事,我们还得继续考虑!”
  库尔缠这一次以会亲的名义前来,没有军国使者的身份,使团人数不多,带的是一些后金那边的土产物品,但私下里和奥巴等科尔沁台吉会面多次。
  努儿哈赤表示自己一定能击败明军的进袭,然后他希望能掩有辽东,在这过程中为了提防林丹汗的捣乱,他愿意和科尔沁诸部会盟,大家结为盟好,一同对付林丹汗。
  奥巴原本就在犹豫,蒙额岱又给了他强大的压力,此时他巴不得后金使团走的越早越好。
  “希望下次我再来的时候,我们能结成盟好。”
  库尔缠没有多说,这一次原本希望就不大,如果有机会的话,额尔德尼和希福也会来,甚至可能会派个大贝勒正式前来,大金立国后与科尔沁从敌对到现在的结亲,下一步的盟好就得再等等。
  实力不够,朋友能变成敌人,实力够了,敌人也能变成朋友。
  回到居处后,库尔缠到一处房舍门前,见里头灯还亮着,便上前亲自叩门。
  “进来。”
  里头是有人用女真话说了一句,女真话和朝鲜话还有蒙语都是一样,全部属于阿尔泰语系,有很多词汇都彼此相通,在现在的后金,相当多的部族甚至只会说蒙语,女真话主要是建州本部说的多些,也有一些邻近长白山的部族说朝鲜语,不过人数并不多。
  库尔缠依言进去,到屋中便是先打千行了一礼。
  屋中那人正坐在灯下看书,长高胖大的身影被灯光拉的更加胖大,库尔缠看了一下书的封皮,语带惊喜的道:“主子你已经能自己看汉人的书了?”
  “主子”便是假扮成随员的四贝勒皇太极,他身形胖而高大,今年刚好二十六岁,自能行走时就开始学习骑射,白山黑水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成长起来的成年男子性刚而武勇,身体素质极佳,他的精神体力都处于巅峰状态,十几年前他还是少年时就跟随父兄征战,数年前在灭除哈达等部的战事中,皇太极屡次奇功,他的武力和指挥都是一等一的水准,在几次战事中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努儿哈赤已经成年的诸子中,除了阿巴泰之外,带兵冲锋厮杀的水平就当属皇太极,比起代善和阿敏莽古尔泰等人,皇太极有其勇而更有超级的谋略,这使得他成为后金贵族中有地位的重要人物之一,在天命元年他被封为四大贝勒之一,后来又领有正白旗一旗,成为旗主贝勒,不仅有地位,也有相当强悍的个人实力。
  在几年前,皇太极娶了科尔沁扎鲁特部莽古思台吉的女儿为侧福晋,与科尔沁联合是近期后金国的最重要的国策之一,库尔缠此行虽然成功的机会很渺茫,皇太极还是化装成侍卫前来,期待能有不一样的变化。
  变化他是等来了,就是自蒙古右翼远道前来的明国商人张瀚。
  皇太极在灯下看书,其实字还多半不认识,他只是连看带猜,要紧的是他在想着张瀚这个人……皇太极今年才二十六岁,在四大贝勒中是最年轻的一个,他早早就成了贝勒,旗主,拥有重权,有时候感觉自己太年轻压不住阵,代善今年三十五岁,早年和褚英在十几岁时就跟着父汗征战各部,二十年仗打下来,资历当然足够,皇太极晚了那么几年,跟随努儿哈赤的一些老将就不怎么服他,皇太极手里拿着书,脑子里却一直是张瀚的形象。
  二十不到的汉家少年郎模样,在草原上也穿着汉人的衣饰,没有改服,棉布裁剪的很合身的道袍式样的外袍,头上是汉人文士喜欢戴的唐巾,也就是一种有两根垂在脑后饰带的黑色软帽,衣物很普通平常,只有腰间的革带上饰着的绿玉看着不是凡品,绿幽幽的带着水色,玉块很大,看着不是凡品,但除了这块玉之外,张瀚的身上再无贵重饰物,和皇太极少年时在沈阳和辽阳各地看到的汉人富商完全不同。
  除了没有饰物外,皇太极注意到张瀚的腰间还有几个牛皮制成的小包,里头鼓鼓囊囊的放着东西,皇太极坐的离张瀚很近,他隐约闻到了硫磺的味道。
  明军的火铳手也不会随身带着这些物事,皇太极隐隐觉得,张瀚能够一路顺利抵达此处,恐怕没有表面上的那么简单。
  张瀚的随员也是一样剽悍,显露着桀骜与勇武混杂的色彩,有几个眼露精明,举止从容,但眼神中一直透着警惕,盯着对面的蒙古人不放,对他们这群女真人也有防范的感觉。
  这样的人,在皇太极的大金国也不多见,只有那些身经百战的摆牙喇和大将们才有这样的气息显露出来。
  库尔缠这一次出来,随员除了几个笔贴式之外,多半都是两黄旗的摆牙喇,张瀚的那几个随员显露的气息居然不比摆牙喇差多少,这叫皇太极十分惊异。
  摆牙喇是旗主贵族们的护卫,也是战时的锐兵,身披三甲,斩阵夺旗,头脑要十分清楚,武力要远超普通士兵才能当摆牙喇,武艺是在战场立身的基础,除了武艺还得有头脑,不然的话光有勇敢和武艺的人早就死了,成不了摆牙喇。
  一个少年商人,麾下居然有一群堪比摆牙喇的护卫,想想也是有趣的很。
  张瀚本人的气质,皇太极有些把握不住。
  看不出少年人的青涩,只有成熟男子的从容不迫,还有眼中的自信,在受到奥巴冷落后,也瞧不出什么慌乱,照旧落落大方,一直到蒙古人肃客之后才从容离开,加上随身的硫磺,很容易叫皇太极得出这是个性格冷硬胆大包天追逐利润的亡命商人的形象。
  但又不止如此,张瀚身上还有一些他看不明白的东西,特别是张瀚看向他们的眼神,有一点高兴,也有一点欲望达成后的放松,但皇太极似乎还感觉到了一丝敌意,只是这敌意十分的不明显,叫他有些把握不清,他弄不清是自己的错觉还是张瀚这个商人确实在一瞬间显露了出来。
  “在这里不要叫主子。”皇太极温和的一笑,将手中的书放了下去。
  他看的是三国演义,带插画的,讲的均是行军布阵的事,皇太极知道有很多夸大不实的地方,但也有不少精采的战例。
  尽管很多女真人嘲讽着汉人的懦弱,但皇太极和大小贝勒们都十分清楚的明白,八旗的军制和战法是师承何人。
  后金的八旗军是努儿哈赤一手创立,努儿哈赤的师傅正是大明的辽东总兵,一时名帅李成梁。努儿哈赤是一个好徒弟,跟着李成梁学习多年后掌握了练兵和阵战之法,加上编旗组织超出其余女真部落松散的组织结构,抢掠战利品后分配公平,刺激了人们嗜血好战,多年征战后,八旗兵已经超过了当年的师傅,已经成为本时空东亚的最强的军事集团。
  师承和学习汉人没有什么不光采的,学的越多,战胜汉人的可能就越大。
  “是……”库尔缠应了声,接下来小声的将刚刚的事和盘托出。
  “这真是件奇事。”皇太极波澜不惊的道:“这些蒙古人还真是有趣啊。”
  库尔缠道:“我们要不要知会那张瀚一声?他适才在席间向我致意过,事先也请扎鲁特部的人说过,他想同我们做生意。”
  “汗阿玛已经要和明国大打,明国也不会放过我们,马市是不指望了。”皇太极沉吟着道:“不过靠人说什么也不如靠自己,打下沈阳和辽阳,尽得辽东之地,屯田养马尽数够了。以前我们靠着马市和抚赏积累了大量财物,明国人把无用的东珠和人参当成宝贝,用粮食和牛马来换这些物事,使我们能养育族人,打造兵马,蓄养战马,最终混一女真,所以商道只是略通有无,他们想要我们的物事,我们也要军需的物品,但绝不能将这事看的太重,一切仰赖他人,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若张瀚在此,听得皇太极的这一番话,恐怕对这个已经很高看一眼的历史人物,还会再次涮新一下认识。
  一个蛮荒之地长起来的虏酋之子,见地居然是如此不凡,认识事物如此清楚,当世的大明,不要说万历天子或林丹汗,就算那些饱读诗书,满口圣人之教的大明的读书人们,恐怕也说不出这样饱含朴素道理的话出来。
  “不过……”皇太极话锋一转,说道:“若有商道来补我们的不足,终究是一件好事情。”
  库尔缠道:“那我去知会他一下?”
  “暂且不急。”皇太极道:“他们是要在途中突袭,张瀚也往我大金国方向去,途中会有交会的时机,到时候看,他若一点警觉和决断没有,那也就不必管他了。正如我说,凡事靠着别人靠不住,我能救他一次,若往后还有这般麻烦又怎办,我大金又不能帮他去打通这几千里的路途,终究还得是靠他自己。”


第141章 途中
  天明后张瀚发觉后金使团已经离开,可能是天还没亮时就走了,蒙古人照旧是一脸凝重,木城里一片混乱,张瀚求见奥巴说明离开之意,奥巴倒是爽快的同意了,然后决定派出一队骑兵护送张瀚的商队前往女真地界。
  从科尔沁到赫图阿拉,只能先一直往西南方向,进入原本乌拉部的地盘后,再顺着乌拉河南下,再进入苏子河流域,便是赫图阿拉所在。
  这些地方已经是由后金攻占,地方上设牛录备御用来守备,近来女真海西四部中仅存的叶赫部动作频繁,经常越界侵袭,明军也在集结重兵,并且兵马逐渐由辽西向辽东调动,在开原到清河堡再到抚顺关这一条大明辽东的边墙线上,重兵云集,枕戈以待,局势十分紧张。
  在蒙古人准备的时候,张瀚和梁兴等人早就准备完毕,看着外城中一百多蒙古骑兵在套鞍和检查马掌。
  看了一阵,赵家兄弟和朵儿等人对了个眼色,接着又与梁兴窃窃私语了片刻。
  梁兴走到张瀚近前,冷笑道:“这些鞑子真是有趣,来回一千多里路程,不多备水囊和干粮,也不多带帐篷被褥,在那里只顾检视兵器和弓箭,朵儿他们说,这帮家伙多半意图不善。”
  皇太极估计张瀚在途中能看出异样,这一点他倒是真心低估了张瀚和他的随员。
  从张家口到青城,再到哈喇慎,喀喇沁,喀尔喀,巴林,阿鲁科尔沁,嫩江科尔沁,这一路四千里之遥,光是遭遇的马贼就有十几股,各蒙古部落也不是铁板一块,不乏对张瀚等人抱有敌意或是觊觎他们随行财货的大小台吉们,这一路过来,纵是菜鸟也成了老手,何况朵儿和李从业等人原本也是边军中的老手。
  张瀚皱眉看着那伙人,蒙古人有一百多人,而且全部是甲骑,张瀚等人将车马放在巴林部那边,如果途中对方突然动手,暴起发难,没有车阵的话,自己这边就算能拼赢,恐怕人也死的差不多了。
  “你觉得他们会在何处动手?”
  “我觉得应该是伊单河那边。”
  “朵儿他们呢?”
  “他们地理不熟,不过和他们说了之后,也是觉得应该在那里。”
  张瀚手头有从京师渠道购来的辽东地图,出发前就带在手头,明军在辽东与女真各部和蒙古诸部打了二百来年,加上原本奴儿干都司的地盘一直到极北之地,连库页岛都有简略的地图,何况边墙附近,在这方面,辽东这里比蓟镇和山西那边要强的多。
  这地图也是要修正和补充,王安平和梁兴等人一路走一路测绘,尽量补充一些明显的山川地理走势。
  从科尔沁这边往乌拉部,中间的最明显的分界线就是伊单河,过了伊单河就是松花江支流和乌拉河,那里便是现在的后金国的地界。
  如果动手太早,暴露此事的风险太大,张瀚等人毕竟是卜石兔大汗和那木儿台吉力保过的,消息走漏,会在蒙古内部引起轩然大波,从土默特到喀喇沁各部都会对科尔沁十分不满,甚至会是彼此敌对,为了一个汉商的性命,这样做未免有些不值。
  伊单河正是中间地带,地广人稀,除了一些零星的放牧者和捕鱼的鱼皮鞑子外,几乎没有象样的女真人城寨或是蒙古人聚集的牧场,在那里动手自是最佳的选择。
  这时蒙古人终于准备好了,有几个甲骑策马过来,大声招呼着张瀚等人起行上道,张瀚不露声色,也不准朵儿等人显露出痕迹,他们一行人策马在前,蒙古人在中间和后面,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穿出这座木城,踏过牧场里星罗棋布的毡包,看着畜栏里成群的牛羊和马匹,渐渐的提起马速,马蹄在松软的黄色草皮上踩踏着,渐渐的速度提起来,奔驰到近午时分时,科尔沁的牧场已经被远远甩在身后了。
  第二天傍晚时,距离伊单河还有半天的路程。
  现在的景色已经是明显的以森林平原与河流交杂的地带了,纯粹的大片草原已经不复存在,到处都是未开垦的肥沃的黑土地,这里后世是吉林省的地盘,在大明国初,这里曾经是奴儿干都司的地界,在张瀚手中的大明地图上,这里曾经是卜刺罕卫的地界,在他们身后,则是泰宁卫的旧地,在国初时,泰宁福余朵颜三卫占据了广袤的地盘,并且服从明朝镇边藩王的调动,著名的靖难之役时,三卫骑兵在驻守大宁的宁王调派下接受燕王朱棣的指挥,为朱棣击败南军,最终获得皇位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正因如此,朱棣后来主动弃守大宁,将数百里方圆土地交给了蒙古人,后果便是辽东失控,三卫坐大,势力膨胀,接下来奴儿干都司这方圆几百万公里的土地和几百个都司卫所都被迫弃守,尽管在国初时这里的所谓都督和指挥们也都是夷人,只以封贡的形式承认大明的统治。
  天黑前,众人在一个卫所的旧趾停了下来。
  这里可能是二百多年前明军经略奴儿干都司时的旧地,卫所有几排夯土而筑成的房舍,有一个不大的场地,现在已经长满衰草,房屋的墙壁还在,屋顶早就朽烂的不知去向,还有几间房子上搭着木制的房梁,不过也朽烂不堪了。
  张瀚站在这衰草从生的校场上,看着身后那几排衰败不堪的房屋,耳朵里似乎有金鼓声和人的操练声,喊叫声,马的嘶鸣声。
  在二百多年前,大明应运而生,持竹竿的汉人们奋勇而起,从南至北,以手中简陋的武器对抗曾经横行欧亚的蒙古铁骑,并且最终将外来的强盗逐出了自己的家乡,不仅如此,他们还追亡逐北,攻占和林,一直打到捕鱼儿海,往南直入当时很少有汉人居住的云南,彻底安定了南疆,在辽东,他们除了恢复汉唐故地外,大明王师还继续向北,在修筑了沈阳和辽阳等坚城,又修筑了边墙之后,在北方再设立了几百个都司卫所,辽东以广宁,大宁,辽阳,沈阳为核心,支撑着边墙防线,外则修多重贡道,内则在边墙内立卫所屯田,辽东之地,终归汉人之手。
  “奴儿干都司,可惜了……”
  张瀚回过神来,还是情不自禁的喃喃自语了一句。
  整个奴儿干都司,有近半土地后来成为吉林和黑江龙两省,而有一半的土地永远留在了国门之外。
  不冻港和出海口,大量的林地和矿产资源……
  张瀚又是自失一笑,感觉自己情绪上出了问题。
  早前他看到那一群女真人时,感觉自己应该欣喜。
  东行数千里,无非就是抢在晋商群起走私之前,建立起一条稳固的往辽东的走私商道。这是未来二十年最大的财源,抓住这条商道,身家千万自不必提,拥有的隐性的政治投资的保障比家财更重要。
  可当他亲眼看到那一撮金钱鼠尾和灰乎乎的箭袍时,想到未来三百年中国人被迫留这样的发型和衣着,被扼杀性灵,然后落后整整百年,挨打百年,想到那些事时,尽管张瀚一直告诫自己要远离政治之外,当一个纯粹的逐利的商人,可无论如何,他真的高兴不起来。
  甚至,他感觉自己对那一群女真人有隐含的敌意,怎么也压不下去。
  这一点很要命,张瀚再次提醒着自己。
  梁兴这时过来问道:“东主,蒙古人问咱们住哪儿?”
  张瀚道:“我们住河边,洗涮用水方便,他们住哪儿随便。”
  各人开始准备安顿下来,太阳虽然还在半山腰,但不到半个时辰就会天黑,各人先借着亮光在涮洗战马,喂战马谷物豆料,有人在地上捡拾着柴火,在这地广人稀的林木平原地带,简直遍地都是枯枝,很轻易的就能捡上一大群。
  常威和李从业几个人拿着钓钩,连鱼杆也不要,几人一字排开,脱了鞋子,站在齐膝深的河水里开始钓鱼,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常威欢笑着提上鱼线来,一条硕大的白鱼在空中欢腾的纵来扭去,各人看着都是笑将起来。
  蒙古人远远看了,扭头就走,他们敬畏草原上大大小小的海子,一生也不洗回澡,身上的羊骚味大的吓死人,骚鞑子一说也不是汉人纯粹的瞎说,不靠水当然不捕鱼,当然也就不吃鱼,他们宁愿喝马奶吃干牛肉。
  常威等人不一会就钓上十几条鱼,洗剥干净了放在锅中煮着,不一会鲜味就在半空中飘荡开来。
  张瀚等人席地坐着,锅里还热着干粮,是晒干的米饭或干馍混在一起,加上腌肉的肉片,加一点盐,就着鱼汤吃,无比鲜美。
  各人对打猎烤肉已经失去了兴趣,这一路行来,烤肉吃了上百回,再喜欢的人也是感觉腻味的很了。
  这时传来马蹄声响,各人都猛然站了起来。
  这里是科尔沁和女真的交界,除了少数在河上捕鱼的鞑子外几无人踪,可能走上几十里地也看不到一个人影,这时传来马蹄声响,自是叫人格外警惕。
  隔着百十步的蒙古人那边也是一通乱,他们将屋子收拾了一下,一部份人住外面,一部份人躺在屋里,刚刚躺下或是坐下,此时都赶紧站起来,有人忙着去牵马,也有人将弓箭取在手中。


第142章 夜访
  “莫要误会,”暮色中来人远远的叫喊道:“是不是科尔沁的兄弟和明国的张东主?”
  张瀚叫道:“是我。”
  “张东主,我是库尔缠。”
  来人用蒙话说话,两边的人都听的很清楚,不过拿着弓箭的人并没有放松警惕,仍然将弓箭拿在手中。
  飞骑而来的只有五六个人,看到人数后,所有人都放松下来。
  库尔缠一脸微笑,身后跟着几个穿青色箭袍的随员,各人都戴着暖帽,帽顶结着红缨,张瀚看到那个胖大女真人也在队伍之中。
  库尔缠道:“张东主,我们在路上有些事耽搁了,算算时间你们应该到河畔,沿着河边找你们,果然还是见到了。”
  张瀚笑道:“不知道找我们何事?”
  此行库尔缠表示要先行一步,回大金国禀报汗王张瀚一行将至辽东的消息,有这个借口,女真人们早早动身就有了充足的理由,张瀚有些不解他们又回来做什么。
  库尔缠道:“响午时我们遇到了一伙鱼皮鞑子,他们有二三百丁,我们和他们起了冲突,杀了几十人,想想怕他们在这里肆意报复,如果伤害了张东主就不好了,所以回来巡查一遍,没有异常也便放心了。”
  鱼皮鞑子其实并不算是女真人,不少部族和女真人语言都不通,双方语系相当,但差之毫厘就失之千里,共同语反而是蒙语。
  当时的奴儿干都司故地民族其实很多,大大小小好几十个,不过后来多半被统一称为生女真,从努儿哈赤到皇太极,这爷儿俩一直在向北扩张,到顺治年间时,北方大块的地域被后金所占,那些生活在林间和松花江黑龙江两岸捕鱼打猎为生的“野人”也被大量的俘虏到辽东,然后这些丁口被直接编入八旗。
  女真人们没有下马,库尔缠和张瀚寒暄了几句,没有多说什么,一行人直接又打马返回。
  蒙古人派人过来看了一下情况,张瀚等人都表示没有什么异常。
  派来的人很快回到驻地,蒙额岱迎了上来,问了几句后脸色变的阴晴不定。
  女真人驻地看来不远,他有些拿不定主意,晚上突袭张瀚等人之后,要不要趁着夜色赶路,把那群蒙古人也端了。
  若眼前这一百多人全部是他的部下,定然是选择两股全灭,这样回到白城后定然会得到林丹汗的夸赞和奖赏,蒙额岱不是台吉或领鄂托克,他的一切都来自林丹汗,他希望能获得林丹汗的赏识。
  诱惑在蒙额岱心底徘徊着,最终他还是放弃了。
  女真人不多,一共可能不到二十人,但自己的部下也不多,一百三十多骑兵只有五十多人是他的部下,剩下的是奥巴台吉派来的人。
  杀张瀚这些人会执行命令,如果再要求他们去杀女真人,以科尔沁现在对女真人的畏惧和两边的姻亲关系,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
  吃完饭之后,每人都感觉有些懒懒的,各人的马匹都照料好了,也搭好了帐篷,临河的地方水气很重,好在帐篷里都有厚实的被褥,朵儿仰望天空,看到一轮弯月在东面慢慢上来,确定今夜会是一个月色皎洁明亮的好日子,绝不会在半夜时降下暴雪,叫大家第二天在雪地里跋涉前行。
  现在的天已经越来越冷,快到十一月了,这个时候的关内都是深冬,隔一阵就会降一场雪,关外更是苦寒之地,张瀚他们一路行来已经遭遇了两场暴风雪,好在近来这十几天天气都是晴好,积雪化光了,眼前都是萧疏的林地和尚没有冰冻的河流。
  不少人的手都冻紫了,常威和王安平几人手上都生了冻疮,他们一个是山西人,一个是京师人,但都抵敌不过此时东北大地上的严寒,张瀚在新平堡长大,冬天见识过零下四十度左右的天气,辽东和草原上的酷寒倒也没有怎么着他,只是所有人都害怕连绵不断的降雪,如果下几天暴雪,道路上的积雪可能有半人多深,那个时候只能有人在前头劈开雪地,牵着马匹行前,脚下也得绑上雪橇或穿着雪鞋才能走路……这些事在喀尔喀部做客时那些蒙古人就教给他们,并且叫他们做好准备了。
  “运气不坏。”
  朵儿说话后张瀚微笑着看向众人,这一伙人跟着他这么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