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17-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来自内地的人们才明白,青城和各大板升地居然是这般的情形,真是远在人们的想象之外。
  孙敬亭感慨道:“怪不得人说丰州滩的大小板升地是塞上江南,历来称为富庶之地,我还一直以为是人们的夸张,鞑子地界是苦寒地界,只有草和沙子,只能放羊牧马,谁知道居然是这般的情形!”
  张瀚对这方面的了解也确实不多,在他生活的后世,蒙古一部独建一国,一部归于共和国,旧日的历史已经淡化,而蒙古活跃的宋元时期历史他看了一些,后来鞑靼和瓦刺两个部落与大明的战争史也看了一些,而明末时又是后金崛起,这方面的书籍较多,真正的明末时期蒙古草原上的部落演化,包括以汉人聚集为主的板升地的情形,这方面的著作较少,关注的人也不多,张瀚也没有这方面的认识,眼前的情形,也是叫他感觉十分惊奇和诧异。
  “请到我的住处吧,先住下再说。”银锭拍马赶来,在马上闷闷不乐的喊住张瀚等人,带人到他的府邸去住下,以后的情形,银锭自己也没有太大的把握,只能叫各人先去住下了再说。
  银锭好歹也是个台吉,城中当然有他的住处。他是属于卜石兔直属部落的台吉之一,在青城中拥有自己的宅邸和部曲,银锭的直属部下有三百多户,牧人一千五百人,多半在右翼这边的传统草场放牧,也有一些和汉人一起种地,银锭也有几个商行,另外他是守口夷主,每年可以拿到一部份抚赏,这一年多来和张瀚合作走私生意,更是赚的盆满钵满,他的府邸明显扩建和重新装饰过,青城中的建筑群落也是有明显的异族风情,房舍的式样多半是类似大型的蒙古包,那些喇叭庙也和汉人的传统寺庙大不相同,各人沿途看着,再进入银锭恢宏的台吉府邸之后,奴隶们簇拥上来,替银锭和张瀚等人拂去身上厚厚的浮尘,端来银盆洗净手脸,再换上一身崭新的袍子和靴子,各人都有耳目一新,旅途疲劳也一扫而空的振奋之感。
  “大伙儿也不必担忧什么。”银锭这里的桌椅俱全,不象汗宫那里大家席地而坐,尽量保持着上古的蒙古人议事的规矩,银锭没有必要搞那种形式,张瀚不客气的在银锭的客厅正中左侧的椅子上坐下后,看着忧心忡忡的各人,他反是笑着安慰大家道:“这生意赚钱是大汗和台吉们都知道的,他们争执的其实是军国层面的曲划,这种层面咱们插不上话,也使不上劲,只能先等等消息再说。”
  张瀚并不知道蒙古人的内部到底出了什么毛病,但今天的争执也是十分明显的,一边是卜石兔大汗,他们愿意和辽东交往,和努儿哈赤搞好关系,对张瀚的走私生意十分赞同。
  另一边则是布囊和素囊,布囊代表的是林丹汗的势力,素囊则是土默特内部的异已势力的代表,卜石兔汗那边除了自己,还有一个代表五路势力的那木儿台吉。
  由此可见,土默特部衰落到何等地步!
  俺答汗盛时,土默特是整个右翼之主,影响力直抵蓟镇对面的喀喇沁各部,和车臣汗,土谢图汗等漠北三汗关系也是极为亲近,另外对河套地区,青海地区,乃至新疆和西藏各处,除了一部份是卫拉特蒙古的地盘外,几乎都可算做土默特的势力范围。


第125章 汉商
  在那时,俺答汗一声令下,控弦四十万叱咤立得,多次击败明军的九边兵力,骑兵深入直抵北京城下,闹的嘉靖心惊肉跳,双方苦斗多年,最终以互市收局,朝廷以顺义王的爵位相赠,并且敕封了大量的都督和指挥,多开马市,互通有无,终于将右翼蒙古安稳下来。
  不料这一稳,也好似老虎去了爪牙,鲁钝下来之后,终不复当年之威,现在的右翼蒙古是一团散沙,可能丁口较当年还有所增加,可要如俺答那样聚起数万披甲骑兵,几十万的控弦之士,那也是绝无可能的事了。
  张瀚对右翼蒙古的兴衰毫无兴趣,但卜石兔和银锭等人是他最大的支持者,他们势弱就代表自己生意的风险增加,这才是真正叫他郁闷和无可奈何的事情!
  银锭心里也闷,勉强打起精神来叫仆人去烤羊,张瀚刚要推辞,听着外头有一个声音宏亮的女声用汉话说道:“你这一路来不知道给人家烤多少只羊,到这里还是烤羊,你这蠢货。”
  银锭红了脸,也用汉话道:“那吃什么?咱草原上又没有猪,总不能吃马肉。”
  “换个吃法嘛。不是有萝卜?炖羊肉吃,再弄几个时蔬什么的,不比吃那劳什子烤肉强的多了!”
  这女人说话几乎声若雷鸣,张瀚的诸多从人都听的发呆,银锭脸红耳赤,先吩咐下人照办,接着才道:“你倒是进来?”
  “进来便进来。”
  一阵阴影自窗外袭来,接着香气扑面,各人便是看到一个硕大身影自侧门走了进来,却是一个身形异常高大丰满,胸口突之欲出,脸若银盘的妇人大步走了进来。
  张瀚忍住笑,对那妇人道:“李氏,好久不见了。”
  若说起来,李金莲原本是张瀚的妾侍,当初送过来也是给银锭当抵押品用的,结果银锭不客气的收了她进房,现在张瀚倒不好对她直呼其名了。
  “见过少爷。”
  李金莲福了福,脸上十分坦然,不象银锭有点做贼被拿住的感觉。
  她自己也是觉得没有什么,当初张瀚说好了送她来就是来享福,事实也是如此,银锭这个台吉虽是小台吉,才几百户的牧民部属,但胜在长袖善舞,颇有家资,在台吉中也算有钱人,在内地也是个大富豪,李氏一心想嫁这么个人,这个是得偿所愿了。
  张瀚笑道:“你随银锭叫我声张东主就行,少爷不要叫了。”
  李氏道:“这怎么行,到底我也曾是张家出来的人,也曾是你的妾侍。”
  孙敬亭等人这才知道眼前这妇人的根底,当下饶有兴味的上下看着身体雄壮的李氏,这么久时间下来,天天牛羊肉吃着,李氏比在新平堡时又茁壮了很多,张瀚长身玉立,仪表风姿过人,倒叫人真想象不到,李氏居然曾是他的妾侍。
  在孙敬亭身侧,一个灰袍小子先是冷哼一声,接着便是忍不住轻笑出声,两只眼睛,隐隐笑成了漂亮的月牙儿般形状。
  张瀚也颇觉狼狈,不过看李氏坦然大方,银锭也是毫无介意之色,他若介怀反而显的心胸不广,当下便是笑道:“李氏你在这里过的很好,往日之事何必多提。”
  一句话把这话题岔过去,张瀚等人便是与银锭闲话家常,说些青城这里的风土人情,到这时张瀚才知道,青城附近有八大板升地,汉人的村落有数百个之多,聚集的汉人有好几万人,每年都为土默特部提供大量的粮食和蔬菜,右翼蒙古的富饶和实力也是建立在汉人的劳作之上,丰州这里,水草肥美,土地很有地力,俺答汗和三娘子当年叫汉人大量开垦荒地种植,右翼蒙古已经不是纯粹的游牧经济,而是游牧与耕作并存的局面,这里的情形和想象中的蒙古人种地的可笑模样完全不同,汉人不论是种地还是行商都得到了大力支持,商道畅通,往北是外喀尔喀三部,往西是套部和新疆,往东是喀喇沁和内喀尔喀五部和察哈尔的八鄂托克及本部,也正因有不少汉商在此,商道带来的利润是实实在在的摆在各人眼前,所以张瀚的走私生意从无到有,得到了不少蒙古台吉的支持,不少蒙古贵族都能感受到商机和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银锭最后恨恨的道:“就算是素囊和布囊也清楚,他们这样硬顶着,自己内心还不定怎么心疼呢。”
  张瀚道:“汉商的商道,什么是最大的风险?”
  “马匪和狼群吧。”银锭道:“遇到这两样,前者还有活路,后者就只能变狼粪,所以汉商一般都得抱团。”
  他又道:“最近往南边的中小汉商日子都不大好过,以前他们从青城到新平堡和各个小堡去走私,趁官市和月市不开时贩来货物出手,自从咱们和你合作之后,这些家伙就算倒了霉,听说他们已经有不少抱团,准备开辟往白城的商道。”
  白城就是林丹汗的汗城所在地,地址在后世的赤峰,现在的巴林部的牧场核心处。这个蒙古人的城市距离青城最少两千里,往返一次最少需要半年左右,当然利润也肯定不小,从喀喇沁到内喀尔喀和察哈尔本部仍是和大明处于战争状态,那里没有马市,走私规模也小,商道开拓出来货物的价值远超过青城这边,只是路途遥远,风险极高,草原上不仅有大大小小的部落,也有大大小小的马匪匪帮,这些人连台吉的毡包也敢抢,更不必提汉人的商团了。这个时代,蒙古人口最多百万左右,分散成几百个部落,方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住着这么点人,不要说马匪,大大小小的野狼群也是商人们的大敌,万一遇到了百只以上的狼群,十几个商人组成的小型商团,瞬间就会被啃的尸骨都剩不下来。
  吃了饭各人都回房休息,张瀚换了一身衣袍,闲坐着看书。
  他表面恬静,心里其实甚是着急。
  这几年辽东就会大打出手,张瀚记得往后去后金会开始逐渐整合蒙古势力,到崇祯年间,大体上就是蒙满一体,不仅有蒙八旗,在草原上皇太极称博格达汗,成为蒙古各部的共主,晋商的走私生意其实到那时才更加扩大,但那是仰人鼻息,所谓八大晋商以此发家,不仅卖粮食布匹和铁器,还出卖情报,大体上没错,但究竟起多大作用,值得怀疑。最少在后金早期不仅缺粮,而是严重缺粮,一石粮卖到二十两,汉商的走私生意明显十分失败,规模肯定很少,作用很有限。
  崇祯年间,蒙古草原上也是饥荒一片,袁崇焕就是擅自卖粮给喀尔喀各部而获罪,土默特这边的丰州也是一样受了灾,汉民流离失所,元气大伤,这也是土默特部后来被林丹汗击败的原因所在,如果晋商的走私规模真的很大,恐怕蒙古和后金各处的灾荒情形也就不会这么严重。
  庞大的商机就在眼前,而自己已经抓住了一缕机会,如果把握不住,坐视良机溜走,此前一切的铺垫就是白费功夫,很多事情就得转轨调头,发展的基调要整个改变,对盟友和背后支持自己的那些大人物们来说,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恶劣的坏消息!
  他轻叹口气,手中的书几乎要沉的拿不住了。
  ……
  张子铭回到家已经天黑了,他在青城外看了一会热闹,接着跑到相熟的几家商铺去结积欠的欠账,还没有到算账的时间,算是坏了规矩,那几家的东主脸色都不大好看,但张子铭也没有办法,他手中欠的饥荒太厉害,最近又纠集一群人打算去白城冒险,商旅路程遥远,中间几乎没有几个周转休息的点,备的货物必须充足,车马也要结实,一路上只有一些小的板升可以修理车辆和用来休息,在上路之前,一定要把货物和车马均是备好,还需雇佣几个能打仗的护卫,沿途两千里地,单程最少走一个月以上,货物,人手,准备的最充足越好。
  天黑了,张子铭的妻子点燃一盏油灯,一家五口人坐在庭院里吃饭。
  糜子制成的馍馍,腌的萝卜丝滴上几滴香油,十分爽口,配上杂粮熬的粥,一家子吃的十分香甜。
  “月底我就得走了。”张子铭先吃完,他省下两个馍馍给两个儿子吃,大儿子十五岁,吃的狼吞虎咽,正是长个子吃壮饭的年纪,小儿子十二,胃口也渐渐大起来,半大小子,吃跨老子,真不是白说的。
  张子铭心中有些苦涩,若是生意好时,他手头也有过千两的本钱,不敢说天天大鱼大肉,白面馒头还是尽足小子们吃的,面条,白面馍,火烧,换着花样吃,青城这里有山西人,陕西人,甘肃,北直隶,做起面食来都是花样百出,现在却只得叫两个儿子吃糜子馍馍,他感觉对不起家人。
  最小的闺女才五岁,正趴在桌上添着自己的碗,杂粮太粗,小孩子也是吃的十分仔细,张子铭看着心中又是一阵心酸。


第126章 过往
  “为甚要早走?”妻子张氏眼中一阵担心,说道:“不是说要下个月才走?”
  “再迟些怕路上遇到大风雪。草原上的风雪可是要人命的。”张子铭答了声,接着又道:“和裕升的张东主来了,还和我说了几句话,看他的意思,恐怕也是要在草原上建立商路了,他是大东主,生意一旦做起来,我们就又没得事可做,提前走,预先打通好关节,沿途的部落先混熟脸,就算到不了白城,也得尽量往东走,那边的部落和蓟镇这些年不大太平,缺货很多,咱们好歹能赚些。”
  这么仓促上路,准备不周的话很可能遭遇危险,张子铭的长子眼中露出不满之色,说道:“又是那个和裕升,咱家叫他们挤的这般惨了,这东主还要抢咱们的饭碗,爹,不如你找几个鞑子去杀了他!”
  “混账话!”张子铭勃然变色,骂道:“你懂个屁,人家带着几十个护卫,你找谁去刺杀?”
  张氏道:“莫骂他,他也是担心你有危险。”
  张子铭气咻咻的道:“我若死了,旁人也会替我把货出脱,少不得你们的吃食。”
  张氏难过道:“夫君以为我们就为了自己考虑?”
  张子铭自知失言,见三个孩子眼神都是亮晶晶的,每人都显露着担忧之色,他重重一叹,别过脸去,心中感觉一阵阵的难过。
  ……
  “少爷,少爷?”
  起更时,草原上刮来一阵阵的北风,低矮的丘陵挡不住西伯利亚过来的极地寒气,草原上的温度下降的很快,刚过中秋不久,半夜时的草原就如同内地的初冬一般寒冷,好在银锭的住处与汉人富户一样,都是砖瓦结构的房舍,屋里有坑,可以燃煤取暖,睡在坑上倒也并不寒冷。
  张瀚还没有脱衣,只在上坑前用热水泡了脚,正倚在被上借着烛光看书,窗子外却是传来李氏的敲窗声响。
  他吓了一跳,心道难道这妇人果真不守妇道,倒是没有把名字取错。
  当下清清喉咙,说道:“李氏,这深更半夜的……”
  “深更半夜才好说话!”
  李氏声音宏亮,简直是拿着喇叭在喊,张瀚这才知道自己有些想左了,当下便是下坑将门打开,在外间椅子上与李氏对面坐了。
  “白天的事我都知道了。”李氏看着张瀚,一脸不屑的道:“银锭那货蠢的紧,少爷你虽聪明,鞑子这边的事到底还弄不大明白。”
  张瀚不露声色,只“哦”了一声。
  “我常和那些台吉的府里人一起说笑,我手头的体己货物不少,又多是些金珠首饰一类的好东西,所以走动多了,她们说话也不避我,这一次的事情,看似素囊拉着布囊和大汗过不去,其实最关键的地方还是在那木儿身上。”
  “为什么?”
  张瀚知道那木儿是掌管五路台吉,直管很多部落,在多年前卜石兔汗与素囊争夺汗位时,金钟夫人也就是三娘子支持素囊,当时是那木儿与诸多台吉合作,纠集十几万众到板升城外示威,当时的情形也是一触即发,万一谈不妥当然只有打,后来三娘子退让,与卜石兔结婚,卜石兔顺义王到手,汗位稳固,局面才定下来。
  由此可见,那木儿和卜石兔的关系是十分亲近的盟友关系,这一次的会议上,那木儿也是支持了卜石兔汗。
  张瀚把自己所见的说了出来,李氏却是面露冷笑道:“这些鞑子,总说俺们汉人奸诈,他们却好到哪去了?少爷,那木儿手中的部落不在大汗之下,他们俩联手,足可压制素囊和布囊,为什么会议无功而散,就是因为那木儿其实支持的态度有限,所以依附在他那一边的台吉们都不出声,他不强硬,大汗也没有办法强硬,所以定下来的事还被搅的没法当场定局……你自己想想,是不是很明显的事?”
  “你说的很是!”
  张瀚想想席间的情形,果然正如李氏所说。
  他不禁道:“银锭这个家伙,真是笨蛋。”
  张瀚是对蒙古这边的具体情形不太了解,现在才开始恶补功课,银锭却是土生土长的蒙古贵族,他居然看不出其中的道道来,还是李氏这个汉人女子看出端底来,银锭这一句“笨蛋”的评价,得之不冤。
  “那么,这个局怎么破?”
  李氏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道:“我听说少爷要在青城和板升城都设点,然后往白城和辽东的沿途也要设点,板升城那边就算了,青城这边的点,妾身想接下来做。”
  “银锭原本就是……”
  “他是他,我是我!”
  张瀚的布局中,银锭还是很重要的一个棋子,从新平堡和沿边各堡走私出来的大宗货物,多半往西,也会有一些向青城这边来,张瀚自己打算在这里开个分号,出手一些不便在官市和月市上出手的货物,比如铁器一类的违禁器,这个点设立了,打算是由银锭照管,按大掌柜的份例给银锭抽分分红,张瀚自己派掌柜人手,银锭只占个名,杜绝别家台吉的觊觎,这是两边都合算的好生意,另外银锭还是守口夷,出来的走私货物他负责押运照看,两边还都有好处可得,算算已经不少,银锭对李氏也很大方,不过这妇人真是贪得无厌,居然还要自己得好处。
  “少爷一定以为我贪心。”李氏仿佛看出张瀚心中所思,笑了一笑,说道:“我这人确实喜欢银钱金饰,也爱绸缎绫罗,更喜张扬,若不是这样,也不会被少爷费尽心思送到草原上来……”
  “呃……”
  张瀚一阵尴尬,这时看李氏,确实比在新平堡时要沉稳成熟的多,看来塞上不仅气候险恶,恐怕想在这里生存下来,也要付出一些心血精力,果然是人换了个环境,就会成长一些么……
  “不论是青城还是板升地,流离失所的汉人女子很多,这其中,多半是抢掠来的……这些骚鞑子,将妇人抢了来放在帐里,生下孩子的也只是奴仆,还要替他们放羊割草,生不出孩子又年老的,撵出来生死不管,甚至倒卖几手,一直卖到无人肯买为止。”
  李氏说着话,脸上神态倒是激昂起来,起身道:“少爷随我来。”
  张瀚心中也是有些震动,脸上露出些迷茫之色来。
  他随李氏一并出门,门外蒋家兄弟也赶紧跟过来,李氏脸上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不过也没有多说什么,众人一起随着李氏向前走着,深更半夜,好在月光尚算皎洁,银锭这府邸说是与汉人宅邸相差不多,但胡风甚重,规划很乱,几处是东一处西一幢的胡乱建筑,待各人到了一处院落前时,李氏才住了脚,推开院门。
  “少爷你看。”
  张瀚人未近,就是闻到一股熏人的恶臭,走近些看,却是见到一个个年老委顿的老妇,一个个呆坐在院中,数十人挤在一起,身上衣袍破烂不堪,都已经脏污的看不出原本的颜色出来,四周有一些神色木然的老妇,个个都是头发花白,正在用大锅熬着粥,用碗装了,分派给那些坐在地上的妇人去吃,粥碗递过去时,那些妇人脸上才露出些活色,伸出手来去接粥碗。
  “这是?”
  张瀚脸上满是震惊,他还从未见过有如此绝望的眼神和如此脏污的妇人。
  李氏脸上满是同情之色,拍手道:“这些都是鞑子掠走的妇人,卖到无可再卖,我见了就买回来,叫她们做些粗使活计,但现在人买的多了,这里哪有这么多活叫她们做,现在银锭的人对我已经很有意见,所以想找少爷你讨个活计做,也好安顿些人,不然的话,再遇到这样的人,我也没有办法了。”
  张瀚这才隐隐有些明白,为什么李氏转变这么大。
  她自己也是丫鬟出身,转卖过几回,那种蛮横无礼和胡闹,恐怕也是一种自卫和防范,也是迫不得已,后来被送到银锭这里,不仅地方换了,连族群也是不同,银锭虽宠爱她,但明争暗斗必不可免,孤独一人,那种无依无靠的感觉恐怕更甚,接着便是发觉这一群苦命妇人,与李氏遭际各有不同,但实质却相差不多,一样的被人卖来卖去,毫无自由,在这种情形下,李氏大有转变,不仅相帮他人,自己较往日也有很大的不同。
  张瀚默默点头,这一下,算是把眼前的事给理顺了。
  他看着眼前的情形,有些呐呐的道:“这些妇人,多大年纪,又多是哪里人,怎么到此地来的?”
  “抢来的,拐来的,骗来的,反正这都不是好来的。”
  李氏面如寒冰,冷冷的道:“死鞑子说是安份了,前几十年可没有少犯边,这些妇人有的被抢来十来年了,最长的抢来三十年了,这般日子,能在这里活三十年,可真是难为了她!”


第127章 惨事
  “是哪位?”
  “诺,是那个。”
  刚刚施粥的妇人中有一个腰躬的厉害的被叫了过来,头发花白,脸上皱纹如木雕一般深重。
  “这是吴氏。”
  李氏指指这妇人,说道:“你来见见这位少东主,你心里的想头,没准他能帮你。”
  “是……”
  吴氏看起来最少七十多岁,说话也是浑浊不清,随着她的话语,张瀚感觉自己后背的汗毛也渐渐竖了起来。
  “……俺是蔚州人,万历十六年鞑子冲进来,抢到俺们庄上来,俺公婆都被戳死了,俺男人被刀砍死了,俺小叔子才十一岁,跑掉河里淹死了,俺被放马上抢走的时候,亲眼看着他的尸首顺流漂下来,俺当时哭的厉害,俺家小宝才三岁,被俺藏在柴火堆里,他可哭的厉害,俺用布条塞着他嘴,然后俺就被逮走了,俺天天想俺的小宝,也不知道他现在可咋样了,娶媳妇没有,俺有孙子了没有……”
  原来这妇人还不到五十岁,被抢三十年,支撑着这个妇人活下去的理由就是她留在蔚州藏在草堆里的三岁稚子。
  张瀚感觉有一股酸热之气袭上自己的心头,眼中也似乎有画面在不停的飘动着。
  嘉靖到隆庆,再到万历早期,这几十年间兵火不断,那时候已经是张居正的新政,边防得到加强,可隆庆年间还有一次被蒙古人破关而入的记录,到万历年间,边境的小小冲突,一个普通的乡村家庭的破灭,于朝廷大政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只有几十万蒙古人的犯边,或是如扯力克那样的二十万人的西行窥视,这才值得朝廷和边臣关注,至于普通百姓的苦难,又有几人会放在心上?
  二百多年来,这样的惨事又发生过多少起?
  怪不得大明这边提起蒙古人来总是说骚鞑子,北虏,这种蔑称由来也非无因,双方的仇杀有历史的沿习,有国家层面的军国曲划,更多的还是边镇上的这些一桩桩的“小事”所构成。
  “俺家姓吴,住蔚州吴家庄,俺男人吴得财,俺公婆名字俺不知道,俺娘家姓贺,住挂甲台……”
  吴氏絮絮叨叨的说着,将自己记忆中的村庄尽可能的说的详细一些。
  “你放心,回头我会安排人找到你的儿子,然后将你送回大明那边,叫你安享晚福。”
  “多谢公子,多谢,多谢,到底是男子汉,说话斩钉截铁……”
  吴氏眼中的期盼之色更深,口口声声夸说着“男子汉”,而没有注意到,在场的男人们脸上多多少少的不自在和沉默。
  被这样的妇人夸说自己的男儿气概,几乎是叫每个在场男子的脸上都是热辣辣的难受。
  张瀚几乎是狼狈着离开,他没有办法正视那些妇人企盼或麻木的眼神。
  还有期盼的,无非是家乡还有亲人,而眼神一片漠然的,就是已经完全丧失了希望和盼头念想,活在世上,无非是人没有办法轻易去死,只有一点点的生存的念头驱使,已经与行尸走肉无异了。
  回到自己的屋中,张瀚劈头便问李氏:“草原之上,这样的妇人还有多少?”
  “这可没准,这几十年抢掠的汉人总有好几十万,死了的肯定是大半,还有一些活下来,也可能住在板升地,也可能还在牧人家里当奴隶,也有流落在几个城里当乞丐的,蒙古人心狠,汉人乞丐活的也很艰难,活不了几年的。”
  张瀚沉吟着道:“我看板升地的汉人和商人,生活的还算正常?”
  “鞑子也不蠢。”李氏撇嘴道:“跑来做生意买卖的,逃荒来的,和他们抢来的是不一样的,或是牧人看到汉人就抢,这些地谁种,贵人们向谁做买卖,他们种地行还是做买卖行?这些骚鞑子,也就会放个羊!”
  “怪不得。”
  “而且这里是右翼蒙古……”张瀚又自己说道:“毕竟互市多年,恐怕也不象几十年前那般混乱了。”
  “剪羊毛还得等羊毛长齐呢。”李氏道:“你以为板升城和各地的汉人就很安全?说来说去,仰人鼻息,只是赋税低些,大户少些,没有亲藩,说起来虽是受人欺负,到底比在大明地界那边活的还自在些。”
  张瀚一时默然,飘零异乡,沦为二等公民,原本也是凄惨之事,但从板升城各地的汉人遭遇看来,宁愿被蒙古人欺负压迫,也并不愿返回故里,由此可见,所谓苛政猛于虎,绝不是一句文人的无病呻吟,而是建立在血泪之上的无比正确的箴言。
  当然那些汉人与被抢来的毕竟不同,被抢掠而来的男子就是奴隶,活不了太久,妇人们被迫替蒙古人生儿育女,也一样做活计,年老色衰后就被倒卖,恐怕她们才是一心想返回故土,只是不得机会而已。
  “李氏,你做的事很好,这是一桩善举。”张瀚渐渐平复下来,心中颇有一种复杂的滋味,有些事如果自己没看到,可以不去多想,可若是亲眼见到了而无动于衷,或是再找借口,那么也就不配存活在这人世间。他先夸赞了李氏一句,见那银盘大脸上露出得色,这才接着笑道:“不过安顿这些人,不是粮食或是杂货店能够的,我那个店,还是不能叫你来做。”
  他见李氏面色一变,颇有要暴走的意思,赶紧接着道:“我的意思是,每月叫人送一些布匹绸缎来,你这里可以开布店,顺道帮人做成衣,鞑子这里除了贵人家里能养着裁缝,普通人多半是将就,住城里的毕竟不是那些穿皮袄子的普通牧民,衣服上还是想讲究些的。汉人中裁缝也少,你开这个店,再开个鞋店,多是妇人活计,养人多是必然之事,我将原料给你供足了,这两个店,够你做不少事情了。”
  李氏低头仔细想了一回,脸上已是满脸的笑容,她站起身来,罕见的福了一福,笑着道:“怪不得银锭那笨蛋说少爷你是什么劳什子奇才,这论起做生意买卖来,俺和他加一起拍马也追不上你,就依少爷说的,俺就开这个店!”
  她福过之后,才又笑着道:“那木儿不肯出力,无非是觉着好处都叫银锭和大汗一伙台吉分了,他拿的少,少爷只在这上头下下功夫便是。”
  张瀚莞尔一笑。
  这事情,不知内情的就如在迷雾之中,知道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