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17-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又道:“刚刚他和你说的商道贸易的事,漠北的汗们可能有兴趣,如果你将来力量够了,倒是真可以和这人谈谈,但要小心,他是只饿狼!”
  张瀚脸上露出笑容,说道:“阿成台吉放心,我知道什么人是朋友,什么人需要防患。”
  阿成叹道:“这倒确实是,你们汉人哪一个不是七窍玲珑心,我们蒙古人说起斗心眼,一百个也不是你们的对手。这一次你北上之行,别的地方我都不担心,只是你要小心泰宁部,那群狼一直和大明敌对,仇深似海,他们可不会喜欢在自己的地盘出现插着明国人姓名的商队大摇大摆的经过!”
  “还有,”阿成继续道:“察汉浩特你必须要去,就算不能说动大汗,也要买通他身边的贵人,大汗不喜欢天命汗,草原上的汗才是至高无上的,女真人也称汗,大汗心中感觉恼怒,所以在察汉浩特,你只能言利,不要说太多别的东西!”
  张瀚对后金势力的壮大和强悍是很看好的,历史上就是努儿哈赤和皇太极父子屡次打跨蒙古人的联军,最终把蒙古的势力统合起来,结束了各部一盘散沙的局面,将蒙古人纳入自己的战旗之下,最终在后金席卷大明的战事上,蒙古人也很是出了一把子力气,但在此时而言,努儿哈赤只是水畔的一个小国之主,女真人又素来在大明的压迫之下,这二百来年,女真人也时有反叛,但规模不大,战斗力很差,多半被明军旋即讨平,与蒙古人相比,女真是一个孱弱的可怜的弱小民族,渔猎为生,仰赖大明的鼻息而生存,而蒙古人自被驱逐出大都之后,历经多次惨败,仍然不屈不挠,在大明英宗年间又恢复强盛,不仅攻到北京城下,还歼灭几十万明军主力,俘虏了大明皇帝,其后这么多年,北边万里边防上蒙古人与明军互相厮杀,蒙古人并不吃亏,与这辉煌的战绩和广饶的地盘相比,努儿哈赤既名不见经传,又是弱小势力的代表,偏偏自大称汗,并且想与蒙古人的大汗平起平坐,并且曾经与科尔沁各部的联军打过一仗,彼此翻过脸动了手,蒙古各部现在对女真人的敌视也是理所当然,这种敌视是慢慢的一步步通过战争和联姻多种手段减弱和消除,最少在现在这个阶段,越往西的部落越是中立,东边的部落敌意就要大很多。
  “科尔沁人似乎被打服了,听说他们暗中和女真人勾结,但消息是不是属实,这个我也不清楚了。”
  阿成最后补充了一句,脸上还有些遗憾。
  “阿成台吉对我的帮助已经足够大了。”张瀚的脸上满是诚挚的笑意,很多消息,纵使自己这个后世人也是只知道大势,不知道细节和具体发生的时间,有身处其中的人,能够知道蒙古高层动向的贵族向自己提供消息,这是一个天大的利好。
  阿成笑道:“你的商队一直往我们这边供货,这几个月我也赚了不少,若不然,我凭什么对你这汉人小子这么好!”
  张瀚一阵汗颜,蒙古人还真是直爽的过了头。
  “听说你收的粮十倍以前,就等着往辽东那边运送,还不要各部搭手,你可真是好样儿的。”
  阿成看向张瀚的眼中也满是欣赏,这个汉人小子,确实在经营上把蒙古人甩的太远,其实他的直爽也有所保留……如果蒙古人中也有擅长经营的人才,凭什么把这商道给一个汉人去把持?如果不是实在没有拿的出手的人物,又凭什么叫一群蒙古贵人去支持一个汉商?如果不是看的着的巨大利益摆在眼前,就等着日后去取,他一个明国敕封的四品武官,土默特部最老资格的台吉怎么对一个少年汉人这般客气友好?
  土默特蒙古和明国大规模的战事,也不过就停止了几十年而已!


第119章 鼓动
  “烤肉了,烤鸟肉了!”
  夜色彻底黑下来,常威扯着嗓门叫喊着。
  所有人都聚集在店门口,有一些商队的商人听说张瀚在此,慕名前来说话,不一会功夫,张瀚身边围了好几十人,常威和梁兴等人在外立了根铁架子,将常威打下来的鸟儿开剥洗净,抹了些蜂蜜,在架上烤将起来,不一会功夫,鸟儿烤的浑身金黄,油脂不停滴落下来,香气弥漫开来,惹的人食指大动,常威看人群把表哥围的水泄不通,心中不愤,忍不住大叫起来。
  这时各人才散开,张瀚脸上挂着职业化的笑容,又邀了阿成和银锭,还有大狗熊般的佩特林一起过来,各人散开坐在篝火架前四散坐了,虽然是在官道一侧的平地上,但天黑之后,篝火跳动,隐隐也有些天高地阔的感觉,银锭用小刀切了鸟腿慢慢嚼吃着,笑着道:“这样还真有点在草原上的感动,这鸟肉也好吃,不过真是太少,过几天我们到草原上了,我打只好黄羊,咱们一起吃烤黄羊肉,那才是真的美味!”
  黄羊肥嫩可口,散在草原各处,后世共和国立国之初,困难时期军队开着卡车到草原上打羊,一天就能打几百只,张瀚父亲少年时曾经吃过这样的羊肉,在张瀚记忆中父亲曾经眉飞色舞的说起过吃羊肉的事情,他心中勾起一阵旧日情怀,沉默了一会儿之后,终是也笑着道:“好,银锭台吉,就这样说定了。”
  “我要吃水煮的手把肉,”常威和张瀚闲聊时,知道草原还有美食,当下叫着道:“还要蘸野韭花酱!”
  “小子识货。”银锭道:“放心,有的你吃的。一大锅煮羊肋骨,煮到稀壮雪白,然后小刀割着肉蘸酱吃,那个香辣就甭提了。”
  说起美食,各人都流下口水,连孙敬亭那般的性子也是忍不住和各人讨论起来,他的蒙语也说的不差,比常威这种刚学没多少天的强的多了,梁兴和李东学等人的蒙语也是很好,张瀚确定了走私路线之后,蒙语的学习就成为重中之重,每天晚上的学习班,不仅他自己要学,重要的骨干也得每日学习,好在商号里雇了不少鞑子做事,都是银锭慢慢派过来的人手,学习语言这事,每日看书不如多和人讲,讲上十天半月就开始熟练,几个月时间后,对话就毫无问题了。
  各人说的开心,佩特林和阿成等人也是开始纵情浪饮,张瀚带的酒都是从内地各处搜罗来的好酒,蒙古人嗜饮恐怕是中国各族中的第一名,后世如果各地开饮酒大会,夺冠的肯定是蒙古人,而把这比赛放在全世界范围,恐怕俄罗斯人就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一群鞑子和老毛子欢呼畅饮,喝的全是张瀚带来的上好烧酒,配着烤肉香气,酒香也是四溢,不一会功夫,各人都是醉意显然,佩特林一边大赞好酒,一边大着舌头道:“你们大明真是好地方,比蒙古人强太多了,这些鞑子只有牛羊和毛皮,大明这边却是什么都有,各种商铺在张家口堡外就有四五里长,那得多少家店铺,我佩特林也是商人,走了几万里之远,经过过百个国家,没有哪里比大明更加富裕了,你们的张家口只是边塞的市场,就有南京的绸缎铺,苏杭的丝绸商号,潞州绸缎,泽州帕铺,临清布帛铺,绒线铺,杂货铺……我都记不得那么多……”
  这厮果然自爆其短,就是一个带着使臣称号的商人,不过他这般夸赞大明,各人都听的受落,蒙古人虽不高兴,但明朝这边的商品之多,经济之繁荣,哪怕他们心中再有成见也是不能否认的,当下也只能忍着,听这佩特林继续浑说。
  “……毛料全的我都快认不清了,丝绒,缎子,条纹绸,塔夫绸,还有金绣带铜的绸缎,各种花卉,各种糖,丁香,肉桂大茴香,苹果,香瓜,西瓜,黄瓜,南瓜,还有大蒜萝卜洋葱白菜芹菜……我都多久没吃过这么多种类的水果和蔬菜了……还有那么多的药材,数也数不清,啊,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不是我们俄罗斯人所有……”
  佩特林已经喝到七八成醉,说话打结,蒙语里还掺着不少俄语单词,各人都不以为意,直到这厮说了最后一句。
  看到所有人横目以向,连蒙古鞑子都怒目相视,这帮鞑子虽然和大明打来打去,各好歹斗了二百来年,蒙古人也认为这块土地是自己的,哪容别人来窥伺?也就是那些卫拉特蒙古人,向来和这边不是一条心,这才和这些罗刹人穿一条裤子!
  “说错了,我是说,这些货物为什么不能也卖到俄罗斯去,叫我的族人也享受一下文明的光芒……”
  佩特林酒意都吓醒了不少,汗水从额角流下来,他也就是敢感慨一下,不要说这些蒙古人难搞的很,现在沙俄还没有力量收服他们为自己所用,就算是几十年后,他们支援卫拉特蒙古人大量的物资,火铳都是成千支的送,大炮也给了不少,到那时也就是互相利用,和彻底收服还差的远,在他们境内的蒙古各部也是时降时叛,也不安份,从中亚到西伯利亚,这些老毛子还得在冰天雪地里爬很多年,沿着各条大河建立好稳固的补给点,再慢慢的蚕食过来,离他们真正掌握这一片天地还最少得百年,现在想吃下大明这样的庞然大物,给佩特林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想,只是贪婪的本性使得他一不小心有了这么一句感慨,倒真不是有这样的野心。
  此时的华夏已经从文明的顶峰往下多年,从朝廷到民间,不合理和倒退的东西很多,不论是政治架构还是武力,或是民间的社会风气,不要说不及汉唐,其实也不远前宋,也不及大明开国的前中期,只是民间的繁荣发达,因为隆万开海,大量的白银涌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大发展,从民间来看,大明还是庞然大物,拥有强大的力量和傲人的文明,当时的西方传教士的记录中有不少荒诞的东西,但基本上都记录了当时真实的大明……人们的衣饰整洁华美,对人彬彬有礼,军队数量繁多,地方广大而富裕,用当时传教士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强大而文明的国度,远不是南美和东南亚的那些猴子建立的野蛮国度可比。
  这种认识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还有荷兰等当时欧洲最发达国家的传教士们所说,象佩特林在他们眼中也基本上属于未开化的野蛮人,那些国度的传教士都对大明赞美有加,在佩特林眼中的大明是何等高大上的形象,也就不必多说了。
  张瀚看着一脸紧张的佩特林,这厮显然还真的没有放弃和他贸易合作的打算,张瀚没好气的道:“等你们那边搞定了沿途的蒙古人之后,再来和我说合作的事吧。”
  “我回去之后,一定会亲见沙皇陛下,鼓动与大明的贸易之事。”
  佩特林这话张瀚倒是相信,大明的富裕是当时的沙俄拍马也追不上的,而明朝对蒙古的贸易也就是马匹是大头,然后也是皮毛等物,这些东西俄罗斯也不少,用后世的话来说就叫贸易互补性很强,要是真的打通商道,真的是黄金遍地可拾,要不是有这般想法,沙皇也不会第二次派来使节,可惜这条商道太远,沙俄有心无力,大明这边没有强有力的商人参与,现在契机是有了,佩特林的决心和激动倒也不足为奇。
  翌日凌晨,蒙古人和俄罗斯人继续往北京方向而去,他们的使命才刚刚开始,张瀚等人先进张家口,对张瀚和梁兴等人来说,张家口已经过来多次,没有太多的惊奇,对孙敬亭等人来说,这里的富裕和繁荣虽然早就知晓,但眼前的一切仍然足以叫他惊叹和赞赏,对很多内陆地区的北方人来说,商业的繁华几乎是很难看得到的事,虽然也有太原和西安这一类的大城,但城中富者只有亲藩和士绅,商业也几乎垄断在这些人手中,这样的繁荣只是病态的,并不会叫人觉得吸引,只有张家口和天津港这样的北方的商业重镇和港口,身入其中,感受到浓郁的商业气息的时候,才会叫人隐隐感觉到商业的活力和身为商人的骄傲和自由,当然,一旦遇到官府,大士绅,边将,或是亲藩,这种自豪和骄傲的情绪就会大打折扣……可惜,从北到南,这种打折的机会太多,这也导致大商人们有一种普遍的不安全感,买地,盖大屋,建藏银的地窖,从现在到几百年后,成为成功的大商人们的不二法则,如张瀚这般锐意进取的,实在太少太少。
  银锭身为守口夷,也是难得有机会离开自己的信地出外,更难得有机会以普通的身份进入大明的边塞城堡,他简直是乐在其中,过千家各种分门别类的铺子银锭简直想逛遍每一家,任何一家有特色的东西他都不想放过。


第120章 绘图
  “银锭……”张瀚已经只叫名字,连台吉两个字也省了,他看着银锭手中的物品,哭笑不得的道:“这是俵物,你会弄么,瞎买什么啊。”
  银锭手中确实是从倭国传来的俵物,这东西在北方马市中十分少见,在京城和往南一些的大城市中能见到一些,吃的人也并不多。
  这些俵物都是海参海胆鲍鱼一类的干海货,用草袋子装着,价格还不便宜,多半是从沿海地区甚至是日本贩卖过来的,买它的人也就图个新鲜。
  “不是有你嘛。”银锭厚着脸皮笑。他要回青城,拜见的人很多,草原上这些贵族其实什么也不缺,就算普通牧人看都很少看到的上好绿茶,各色糕点,水果,这些贵人们隔一阵子也能补充一批,张家口这里的这些卖奢侈品的店铺,就是草原上这些大大小小的台吉们养活着,普通的牧人们一冬天能有一块黑茶砖就算不错,哪买的起那些上好的绿茶和白茶?还有那些当季的水果蔬菜,普通的牧人们消费的也少,多半是贵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这几支钗都不错,包起来。”
  银锭和张瀚合作这么久,看起来委实是发了财的样子,进了一家金匠铺子,看中了十几支首饰,加起来总得十来两金子,他手一挥,便是叫人全包了起来。
  也怪不得阿成台吉对张瀚那般友好,银锭这样的守口台吉在部落里只是中等偏下的水准,蒙古的台吉多如牛毛,重要的台吉可能在部落中担任要职,自己有几百帐上千帐的直属牧民部下,牛羊马匹都是以万为计量单位来算的,这样的台吉财富当然不少。可这种有钱的台吉毕竟是少数,蒙古人现在尊奉黄教和红教,草原上已经兴建了不少喇叭庙,一直到西北等各处地方,蒙古人供奉的喇叭也是越来越多,草原上原本也不剩下太多的财富,开销变大之后,诸多台吉已经穷的连汉人的小地主也不如,如果不是有牧民和牛羊群可以供养他们,只怕连衣着用度都很成问题。
  银锭这般的豪奢举措,在小台吉里头是不多见的。
  “这几样是给金莲买的……”银锭难得的红了下脸。
  李金莲的事两人早说开了,当初算是张瀚开的小玩笑,买来的没圆房的女人说是自己的妾,银锭也不是好货,没怎么客气就自己收了房。对蒙古人来说,金莲那种银盘大脸大胸脯的模样长相正合胃口,想来这金莲在草原上也没有受什么苦楚。
  晚间时,大伙都逛累了,该买的东西也置办的差不多了,计较一番后,各人不打算在张家口再耽搁一晚,趁着还能走一个时辰的路,干脆就离堡上路。
  跟着银锭一伙,各人没费力就出了军堡,越过长城,大队人马在后,张瀚带着大量的货物,装了六辆四轮马车,负重不大,在草长过膝的草地上还是行走的很顺畅,张瀚和银锭等人策马在前,因为轻骑上路,又是头一次打算深入草原,所有人的心情都有些异样,有些轻快,有些期盼,也有些担心和惶恐,只有银锭这个蒙古台吉,毫无心事,策马扬鞭骑在最前头,跑了一阵之后,孙敬亭对鞑子起了争执之心,也开始加速追赶,张瀚等人也是策马追上,夕阳西下,他们往着西北方向赶路,所有人的身影很快都融入了绚丽的晚霞之中。
  一个时辰,在平缓柔软的草地上快马奔驰,足以叫人深入很远,待天色转暗,张瀚等人停下来时,后头的车队已经被抛下来很远。
  仅仅是越过长城防线往北几十里,晚风都似乎变凉了很多,徐徐微风渐渐变成凉意袭人的劲风,极目远眺,到处都是平缓的草地和一座座起伏的丘陵,草从,灌木,山丘,再又是草从,灌木,山丘,碧绿的草原几乎一眼看不到边,此情此景,初入时感觉新鲜甚至震撼,也叫人新奇有趣,在时间久了之后,就难免有些单调和乏味。
  停下来之后,银锭跑去打黄羊去了,梁兴等人开始在硬纸板上构图勾勒,张瀚知道他们手生,好在有人教着,他也跑过去一起研究,孙敬亭对这事也有兴趣,也站在一旁看着,梁兴手中的图有大明这边的部份,也有大明和蒙古争战多年的得到的地图所构成的要点,比如极北的瀚海,位置就在张家口正中往东北方向,也有杭爱山和青城的位置,还有几个草原上大的戈壁荒漠的位置,但除了重要的山脉,比如大青山脉的位置和察汉浩特大约的地点外,大片的地方都是成片的空白,张瀚这一次带梁兴和李东学等人出来,就是要尽可能的画一些地图出来。
  这件事可不容易,画地图张瀚也不懂,梁兴和李东学他们也不是和张瀚学的,是张瀚托人从京师请了一个叫王安平的舆图师傅和一个徒弟,加上梁兴等人,一边打好舆图和测绘底子,一边加强算学和几何学的学习,中国的舆图水平其实不差,差距是差在现在的中国绘图师还没有采用角圆柱投影法来绘制,另外在制图水平和细节上,中国的制图水平也开始被西方拉下来,其实在从西晋到宋明,这段时期以来,中国的制图水平远远高于中世纪的欧洲,至于世界的其它地方,更是处于蛮荒之中。
  “制图六法,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把这些掌握了,大致也就不差。”
  王安平眯着眼,教自己的徒弟同时,也是悉心教给梁兴等人。
  他一边说,一边将四周的地理环境按制图之法慢慢绘制出来,每一图大约是方圆百里范围,重要的山峰,河流,包括河流走向,重要的支流,还有山峰起伏中的山道等等,中式制图法其实都有反应,一些明清时期绘制的地图,后人对比一下当世地图,发觉其实古人绘的图虽然看着简陋,但基本上从山峦到河流,还有主要的道路,城池,城镇,村庄,几乎都没有错漏之处,要紧的就是有没有心思做这样的事,张瀚的考虑便是日后最少在十年之内,他的商队会往返于蒙古草原和辽东之间,也可能会遭遇很多突发情况,掌握地图,才能掌握一切,纸上谈兵,最少得有这一张纸。
  “若是我等这样做下去,最少得十年才能绘得到辽东啊。”
  天黑之后,王安平等人收了工具,今晚时间太短,几乎没来的及绘出什么,张瀚答应明早迟早半个时辰,叫他们把这附近的绘图完成。
  这一路到青城,估计也就绘出很小的一部份地图,要想把张家口到青城和大同各关隘的全图画出来,凭现下这几个人,恐怕真的要花十年之功。
  张瀚道:“王师傅,此行先记录沿途的地图,可以画出简图,将来回新平堡后,请王师傅留在堡里,替我多带一些徒弟出来,这样日后可以由他们来继续进行此事。”
  “张东主这个打算也好,”王安平先有些吃惊,接着一脸平静的道:“反正小可是吃这碗饭的,画图还是教人,都是东主你说的算。”
  孙敬亭知道,张瀚这个决定,可能就是几千上万两银子的投入,当时的各地府州县都会绘图,那是官府的力量,花费不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以一个商家来绘图,而且是绘的自大同到辽东沿边口外的草原图,花费绝不会在少数,一个商人,居然有决心做这样的事,这般的心胸已经不是一般的官员士绅能比的了。
  “好了,”银锭早带人升起一堆篝火,远远传来诱人的香气,铁架上烤着整只的黄羊,银锭大叫道:“你们这些汉人真是呆子,有肉不吃只管画什么鬼图。”
  张瀚听着一笑,迈步向前,其余所有人都跟着过来,各人低声说笑着,围成一个个的小圆圈,这时也不分前队后队主队,三十来人聚集在一起,分成小团体在说话,相处的时间还短,夜不收们和镖师们彼此还看不顺眼,孙敬亭等灵丘的人与新平堡的人不熟,王安平等人更是远远落在后头,只有常威没心没肺,在草原上撒欢的跑着,十五岁的少年,在家时已经是经商的一把好手,见人说事都得学着稳重,在这里,也算是把最后的一点儿天性给释放了出来。
  人群之中,张瀚隐隐听到银铃般的笑声,他摇了摇头,队伍中包括银锭的在内都没有半个女人,又怎么会有女孩子的笑声传来?
  ……
  翌日清晨,各人继续赶路,张瀚的队伍明显比银锭的人要严谨听命的多,照例分队,朵儿等人还是充任尖哨,散开四处哨探以确保安全,银锭的人和他本人都是懒洋洋的,他这个台吉可没有鄂托克给他带,总算也只有二十来个部下,多半人连甲也没有,或是有了也没有穿上,只有银锭身边的五六个护卫穿着皮棉甲,头上戴着铁质的瓣儿盔,神情懒散的跟在银锭的四周左右。
  用银锭的话来说,草原上除了狼群危险,也就是靠近汉人地界的马匪要小心些,越往东去越多,在这里,也就是晚上扎营的时候小心野狼偷袭,需得把篝火生的旺旺的,另外心快冷了,扎营时帐篷要扎的牢靠结实,毛皮褥子得多带些,小心受风着凉,除此之外,也就没有什么要加以小心的了。
  “看哪,这就是伟大的青城!”银锭策马在前,扬鞭大叫。
  从张家口出关,先一直北行,再折向偏西方向,在草原和丘陵地区走了七天之后,“青城”终于在望。


第121章 青城
  这座城池,是俺答汗在时和三娘子一同兴建,也是当时蒙古各部中罕有的大城,数里方圆外围全部以青砖砌成,所以又称青城,蒙语称为库库和屯,大明那边则称为归化城,以记念俺答受封顺义王,沿宣府至大同到延绥的几千里边关得到太平,而很多草原上的蒙人和汉人则称这座城为三娘子城,这个嫁了俺答祖孙三代的奇女子在草原上是不折不扣的传奇,如果没有三娘子就没有俺答祖孙一直保持的与大明的和平,也不会有眼前座落在草原上的传奇城池。
  对汉人来说,青城这样的城池规模无足与奇,内地任何一座府城都比眼前这城池要大的多,但对居无定所,向来逐水草而游牧的蒙古人来说,眼前这座城池就是宏伟之至,也是他们最大的骄傲。
  就算现在全蒙古公认的大汗共主林丹汗,他的察汉浩特建在巴林部的阿巴葛哈喇山下,也是费了不少心血和财力,但与眼前的青城比起来,察汉浩特也就是个小镇子,两者相差太远。
  远远的有骑士策马奔驰而来,红色的对襟甲衣和红色的缨盔在地平线上上下飞舞,群马奔驰时发出阵阵闷雷般的轰鸣,各人得了银锭提醒,知道这是前来盘查的驻军,于是架梁马和塘马包括后队都收缩起来,与主队合并在一处。
  梁兴和王一魁还有李来宾等人分别统领镖师护卫,隐隐摆出了一个迎敌的阵列。
  就算寡不敌众,又深入草原,可梁兴他们都没有任人宰割的打算,张瀚给他们的训练也向来就是如此,不论身在何地,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中,随时都要保持警惕,也随时可以迎敌接战。
  五个夜不收身手最强,此时和蒋家兄弟等人一起,摆成了一个小小的坚阵,如果真有意外,他们的任务就是护卫张瀚逃跑。
  大伙的马力还是十分充足,每人最少都是双马,而且这些马都是上等战马,平均价格都在十二两以上,骠肥体壮,身量高大,脚掌厚实,因为轮流骑乘,现在又是秋高马肥的时节,每匹马的劲力都很充足,轻骑狂奔,换马节省马力,直线奔逃,两天就可以回到大同附近的长城线。
  这也是张瀚等人精心设计过的,虽然有银锭和很多与走私生意相关的大人物们的保证,但安全问题肯定也是尽可能的要想办法多想一些出路,不能把自身的安危全寄托在别人的保证之上。
  军马很快就赶至张瀚等人身边,一百来人形成了一个半圆,这些蒙古人均是戴着暖帽,帽子下面是一张凶悍的圆脸,矮个子,壮实如墙壁般的身躯,骑在马身上还是十分明显的罗圈腿,手中短小而紧绷的骑弓,左右一大一小的两个插袋,身上的甲衣则是皮制,形制是对襟模样,还有腿裙,皮甲从胸口到腿裙的位置都有铜钉在外,显示里头有一些菱形的铁制甲叶,这些皮甲或棉甲因为镶嵌铁叶,可以防住对要害的致命攻击,弓箭的伤害减轻,对削砍的防护也还不错,但对戳刺的伤害几乎毫无用处,比起明军的制式铁鳞甲来,这东西就差的远了。
  不过大明的军队一般也就是皮甲和棉甲,铁甲的数量也严重不足,论起装具来,眼前这一百多个蒙古兵也确实有点儿精锐的样子,最少在具甲和装备上,还有马上的身手来说,与大明的边军精锐骑兵相当,仅次于少数能披铁甲的明军家丁。
  “是银锭台吉在此!”
  银锭的一个护卫也策马向前,高声宣告。
  前来的骑兵并没有理睬,显然银锭的地位在青城这里十分平常。蒙古的统治架构十分明确,最上层的是大汗,以察哈尔部的林丹汗最高,他是达延汗的七世孙,是嫡系的大汗,从法典上来说,他是左右六个蒙古万户的共主大汗。
  大汗之下,才是协助大汗管理右翼的济农,然后是诺颜和台吉们。
  但实际上来说,各部自以为是多年,林丹汗继承汗位已经十年以上,统合蒙古各部也是这个大汗的志愿,可惜收效甚微。
  惟一收获的就是林丹汗与内喀尔喀五部的联盟,另外就是分别派驻在青城和内喀尔喀的分管左右两翼的管理大臣,这是林丹汗派出来的爪牙,监视松散的各部,监管左右翼的原本也是有实力的大台吉,加上有林丹汗的任命,象银锭这种小台吉怎么会被看在眼里。
  “这些是什么人?”
  带队的骑兵军官扬着手中的马鞭,故意不理会脸色难看的银锭,大声盘问着银锭的护卫。
  “这是来做生意的汉商!”
  “汉商?”那个骑兵将领冷笑道:“什么时候汉商也能带这么多部下,还带着兵器进入青城了?”
  “布勒台,”银锭开口道:“这是我们大汗允准的,你要不服,可以到布囊台吉那里告我一状,和我们大汗对质。”
  银锭说的布囊台吉,就是林丹汗任命的管理右翼三万户的永谢布部的台吉却热斯坦布囊台吉,当年达延汗立六个万户,现在的俺答汗的后人卜石兔,也就是土默特部的大汗和顺义王也是达延汗的后人,还有鄂尔多斯万户和永谢布部万户,这是右翼三万户,在右翼蒙古就是以土默特部实力最为强劲,其次是鄂尔多斯部,永谢布部实力最差,而林丹汗任命的管理右翼大臣恰恰是永谢布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