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617-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耳边传来熟悉的吼叫声,所有的铳手都感觉安心,前两排的铳手立刻依命下蹲!
“第三列,抬铳!”
“抬铳!”所有的铳手一起吼叫着。
连指挥叫道:“瞄准!”
铳手们又是一起叫道:“瞄准!”
“放!”
“放!”
七十多支火铳同时打响!
阵列上放鞭炮一样,火花迸射,砰砰的响声接连不绝,对面的北虏顿时被打翻了成片!
“第二列,起!”
第二列的铳手们立刻站起身来,同时第三列开始装填,然后第二列在吼叫声中打放,照样打翻了众多的北虏。
等第一列站起来时,对面已经没有几个放箭的北虏了,除开被打死和打伤的北虏,大半的人已经逃的不知道去向,只留下满地的废墟和尸体,重伤者躺在地上呻吟。
“上刺刀!”
三列士兵一起站了起来,从腰间取出刺刀,上在铳口套管处。
明晃晃的刺刀和铳身连在一起,立刻就有了更大的威胁感,铳手们分成一个个小队,开始进入府邸搜捕逃散的北虏。
地上的重伤北虏被下令刺死,这个命令得到了迅速的执行,队伍中并没有新兵,老兵们干这个很快,他们知道这比较残忍,然而也是为这些重伤者好,哪怕现在有一个连的军医在这里,他们也救不了这些重伤者的性命,就算不刺死他们,也是叫这些可怜的家伙再挣扎一两个时辰,然后在极度痛苦之下死去,刺死他们,反而是一种慈悲。
铳声不停的响起,也有小组铳手配合与北虏搏斗的声响,北虏的惨叫声不停的响起。
外围的蒙古人开始还有些愧疚和异样的感觉,但看到大炮破口,火铳排队射击之后,特别是看到如林般的刺刀阵列时,他们的这些感觉都消失了,剩下的就只有庆幸。
不管怎样,性命才是最要紧的,很多人想象着,如果自己也在这府邸之内,现在又是什么样的光景?
一念及此,他们对银锭的感激之情就很明显了。
……
连指挥和铳手们吼叫时,明军队列中一阵骚动,可能是士兵们没有看到这样战争场面,这对他们是完全新奇的体验。
文官和属吏们则是被吼叫声吓了一跳,一个幕僚忍不住道:“杀鸡一般叫,有甚用。”
但没有人理他,人们都被震撼住了。
连续不断的排枪射击,整齐的队列,威武的吼叫和摄人心魄的刺刀阵……
徐石麒郑重的道:“和裕升果然不凡,学生现在明白此前过于小视张瀚与他的和裕升了。”
史可法咬紧嘴唇,半晌没有出声。
……
张瀚知道朝廷派了钦差到青城,他和孔敏行彼此分开,孔敏行继续往西去,那里有一些刚开垦出来的荒地,因为不是完整的地块,那边的地打算是用来屯田,因为就在小黑河的河畔,所以打算种值一些水稻,在草原上种稻子是十分新奇的体验,孔敏行也不敢怠慢,这阵子往那边跑的很勤快。
还没有回到青城,张瀚就知道习令色等人的事情了。
习令色和七个台吉全部被当场打死了,当然可能也有投降的,按照李慎明的命令,铳手们还是开枪将人打死,事后的通报就是死在乱兵枪下。
另外军司通报了台吉们意图谋反的罪状,当然不能说他们要去投奔大明,而是说这些人图谋不轨,私下集会欲投套部,鉴于和套部还在敌对状态,所以就算没有当场打死,抓住后也会明正典刑。
这事儿肯定会在草原上引发轩然大波,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骚动或是小规模的战乱,所以当张瀚赶到青城时,一队队骑兵正奉命出城,奔赴远方。
在城门口,张瀚遇到了李慎明等人领人出来迎接。
李慎明的面相看着还挺好,面色红润,只是略显粗糙,这也没有办法,草原上的风不是内地的风能比的。
不过李慎明还是很客气,见面就打躬作揖。
张瀚没好气的道:“就算要主动替我背锅,这事儿也该先向我禀报一下才好。”
既然被责备了,李慎明反而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他正色道:“既然成立行军司,说好了是行军司对本地的事情,特别是急务有专断之权,事后禀报,做错了受斥责,做对了就由文澜圈阅归档,杀习令色等人,反正肯定是没做错。”
“哼。”张瀚道:“急个鸟,王勇早说了,我叫他配合你,不过就想看看你会不会事前禀报我,看来遵路兄有意隐瞒啊。”
李慎明一点不慌,坦然道:“就是有意的。以我和文澜的关系,这点事应该扛的住。我想你成立行军司,主要还是因为地方太大,就象尚义堡到云内堡,塘马按四百里加急走,也得走七天,以后从集宁堡到漠北不得走十几天二十天,这么远的距离,行军司的人要是没有担当,不敢临机决断,成立起来还有个屁用。我替他们立个先例,有事可以推我身上,总比畏畏缩缩不敢作主要强的多。”
张瀚哈哈大笑起来,他道:“还是遵路兄知道我,我的态度向来就是这样,宁愿多做事做错了,也要鼓励,不要那些胆小害怕多做多错的人。很好,这事儿就这样了。”
“本来就这样了!”李慎明瞪眼道:“难道还要罚我不成!”
第832章 传旨
风尘仆仆的张瀚直接抵汗王宫,到了大殿外的广场上,一群人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留在城中的官吏,将领,驻军,普通的汉商,居民,密密麻麻的站了过千人在广场上。
张瀚回头看了李慎明一眼,李慎明道:“来的是东林党的新科进士,这一类人脾气最傲,不弄点大场面,我怕他给文澜你难堪啊。”
“这倒也是。”张瀚颇有同感。
东林党人,又是新科进士,刚授京官,年龄听说也不大,朝中大佬派这个人来估计也是心怀不善,要是当场有什么争执,甚至吵起来,张瀚一怒之下再把使臣给宰了……
“他娘的。”张瀚道:“这是曹操把弥衡送到荆州,不怀好意啊。”
“也不至如此。”李慎明沉吟道:“不过要真是双方有所争执,甚至不和,使臣回去之后总会有话可说,对大人在皇上心中的观感,大为不妙。”
张瀚奇道:“难道现在他们还认为皇上对我的观感很好?”
这时俄木布洪在一群蒙古人的簇拥下走了过来,见面便是躬身道:“叔父巡行辛苦了,请进汗宫饮一杯水酒去去风尘。”
张瀚把这小胖子扶起来,笑道:“好,多谢大汗。”
俄木布洪正式继承汗位还要等候,漠北土谢图汗已经输诚,底下就是车臣汗和扎萨克图汗,然后三汗齐至,再有土默特部本身的台吉贵族,在青城开个大会,这个新汗的汗位就很名正言顺了。
俄木布洪有些紧张,他嘴张了几下又闭上,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毕竟习令色说起来也是这小胖子的亲戚,也是至尊的济农,被杀的台吉们也是血脉高贵,俄木布洪心里未必好受。
另外就是对安全的考虑,稍有不慎和裕升就会杀掉大批贵族和他们的部下,杀几百人毫无滞碍,这也会叫俄木布洪有不安感。
一念及此,张瀚正色道:“前日发生的事情实在遗憾,如果我不想保全习令色的性命,当初就不会接纳他的投降,降而复叛,我也没有办法再宽恕他!”
俄木布洪还是唯唯诺诺的样子,呐呐而不能言。
张瀚又道:“再有逆贼出现可能也很难避免,为了大汗的安全计,我打算重新成立怯薛军,招募三千甲兵护卫青城和汗宫,保护大汗你的安全。”
俄木布洪瞪大了眼,一脸的不可思议和不敢相信。
张瀚语重心长的道:“大汗确实是我一手拥立,但大汗不要把自己当成傀儡,若你自己都是这般想,人家便更会这样想,这样的大汗当着有何味道?我们和裕升会在草原存在,将来大家可能是一家人,但蒙古人始终会保持相当的自治的权力,汉人种地,蒙古人牧马放羊,不可能叫蒙古人和汉人完全一样,所以蒙古人始终要有一个大汗。我希望大汗有威望,也能有实力,不必凡事都靠和裕升来处理。重立怯薛军,钱粮用度都由我们来负担,我们也会派出教官来训练这些骑兵,不过军官和领兵的人都是大汗自己挑选,任命蒙古人来担任,条件就是他们也要受训,而且与和裕升友善。”
俄木布洪已经回过神来,并且听懂了张瀚的意思。
就算和裕升将来在草原立国,大家都在张瀚手下混日子,但叫蒙古人归化成汉人一样也是不可能的……最少短期内不可能,所以蒙古人还会分部落,还会有各部大汗和台吉们,张瀚会牢牢控制各部,但吃相不会太难看,俄木布洪不仅有相当的自主权力,张瀚还会主动扶持他,叫他掌握一部份的权力。
可能在若干年后,张瀚又会逐渐削弱各部,并且用文化,经济,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手段更有效的控制住草原,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毕其功的话绝不会是三年五年,最少也是十几二十年,甚至更久。
同化首要是文明,文明的内核很难说,包括文化,教育,生活习惯等等,这种东西硬塞是肯定事倍功半,最好的办法就是潜移默化,然而这需要时间。
和裕升肯定会对各地进行实际的控制,用一个个兵站,军台墩堡把蒙古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既然已经有了强悍的军力,也杀了不少人,下一步就是怀柔。
正如后世某个异族政治家说的那样:手握大棒,但说话要轻柔。
俄木布洪猛然跪下,胖脸涨的通红……或许原本就很红,他用汉语道:“侄儿拜谢叔父,此后叔父的事就是侄儿的事,侄儿的兵马就是叔父的兵马,但有逆贼,叔父战旗所至之处,必有侄儿和麾下兵马一同效力。”
“甚好。”张瀚微微一笑,将这小胖子拉了起来。
……
大殿前的一幕并没有瞒过大明钦使的眼睛,护卫的武将就在大殿两侧站着,所有人都用敬畏的眼光打量着张瀚……这个人已经成为大明的传奇,从小商人到大商人,小武官到高品武官,然后从大明的武官商人再到草原之主……众人都不是傻子,刚刚跪下行礼的可是俺答汗的嫡重孙,土默特部的大汗,土默特现在虽然很惨,但好歹还是草原上的一大部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且还是大明的顺义王,这样的身份还是跪在张瀚脚下,这几日在城中他们又听说了土谢图汗杀马盟誓,眼前这人在草原上的地位还用多说?
就是这座宏伟的汗宫,张瀚其实就是真正的主人,各人看到张瀚慢慢走过来,情绪居然都有一些紧张!
徐石麒也一样紧张,他手中的圣旨是丝布的,圣旨的形式有多种,有的是真正布置政务的,只是普通的纸张书写,有的是封赠诰命,用的就是讲究的绸布,他手中的就是这种。
现在徐石麒不担心别的,他已经在担心是否能顺利完成传旨的任务了。
“臣拜见钦使。”
张瀚大步走到徐石麒身前,距离数步距离后停步,拜舞下去。
不知为何,徐石麒先是松了口气,接着居然有一点感动!
人的这种心理很奇怪,如果是普通的传旨对象,徐石麒不会有什么感觉,张瀚做的就是臣子应该做的,这是很普通的礼节,然而眼前跪下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者,自汉唐以降,有哪个汉人敢拍着胸脯说能占据草原,使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臣服,这事儿就算是当年的大明成祖皇帝也没有办到,五次征伐不过是在草原上武装游行,毫无效果。按大明当时的国力来说当然也能在草原上筑堡,不过从成祖年其后数十年,大明的精力是在沿农耕区域和草原区域的分界线修补新筑长城,建了几千个敌台墩堡,并没有想起来要把这些东西延伸到草原。
军制,施政的效率,决心,财力,这些东西并不是王朝越大就能做的越好,有时候却是恰恰相反。
徐石麒现在一点不敢轻视拜伏在前面的人,他甚至有意侧开了一下身子。
张瀚拜伏的是眼前这一份圣旨,徐石麒不敢怠慢,迅速宣读。
旨意很正统,出自内阁润饰,骈四俪六,十分讲究文法,不过朝廷的旨意里根本听不出欣喜和骄傲一类的情绪,击败蒙古,攻克青城,在朝廷那边似乎是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一样。
事实上谁都知道拿下青城的意义,就象当年蒙古人在俺答汗的率领下围住京城,但他们拿不下来,对大明这种庞大的帝国来说还是不小的耻辱,就算是开马市也是迫不得已,而今事隔数十年,结果是大明的臣子拿下了青城,如果不是张瀚自行其事,而是在体系内做这样的事,比如张瀚是一个副将或参将,奉巡抚之命反击,一战下青城,朝廷的反应肯定不是现在这样!
遮遮掩掩的背后,其实反而是掩饰心虚,朝廷的软弱无能昭然若揭。
在听旨意的时候,张瀚只是心中感慨,内阁中人的见识其实不如二十不到的天启皇帝,要按皇帝的意思,赞张瀚之功,赏张瀚爵位,大大方方的把功劳揽下来,这样的效果要比这份旨意要来的好的多。
张瀚如果领旨谢恩,日后再举反旗,事上的人会怎么看他?
就算张瀚自己,如果朝廷给足了封赏,就算私下做一些限制的小动作,张瀚也不能怎样,甚至在考虑很多事情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这一份恩义。
并不是说张瀚拘泥,食古不化,而是现实的考量。
朝廷和天子这么看重,天子亲自施恩,如果张瀚还是一意谋反,底下的人会怎么看他?有些事情,不光是考虑实力,也得考虑人心。
一尺深的水,一跃可过,但不小心就能摔进水沟里淹死,古往至今,不知道多少英雄豪杰死在了“不小心”上头。
张瀚起身后,李慎明小声道:“这样看来,将来大义名份都够了。”
“还不够。”张瀚小声道:“天子毕竟还是施以恩赏,大面上过的去,仍然算是对我有恩。”
“恭喜左都督。”徐石麒宣读完毕后,一个锦衣卫指过绸布圣旨,交给了张瀚。
张瀚抱拳微笑:“徐主事辛苦。”
一般的进士官员都有些傲气,何况是浙人东林党加新科进士,又是六品主事,进士最好就是入翰林院,其次是都察院行取御史,再次便是任部职,再次是其余职位的京官,这人能任部职,就算没有办法入翰林,将来不能入阁,前程也不可限量,估计傲气是肯定有的。
第833章 西域
如果不打算谋反,张瀚也不想现在就和朝廷搞的很僵,最少在表面上要维持忠诚和平和的臣子形象。
这一次朝廷的赏赐就是赐银牌五千面,绸缎表里数百匹,赐给张瀚银一千两,从都督同知升到左都督,同时加勋官和散阶至左柱国和骠骑将军,另外还能荫一子为天成卫指挥同知,另一子为指挥佥事。
这样算是把官职,勋衔,恩荫,这一整套的事全做完了。
如果不考虑张瀚的本职还是天成卫和镇虏两卫掌印指挥兼天成卫城守备官的话,朝廷做的其实已经挺到位了,这样的官职和勋位,再上一步就只能封爵,不知道多少总兵官,比如麻承恩,现在还没有荫职,他的荫职是麻家祖上传下来的,并不是自己挣的,另外麻承恩是延绥镇总兵官,但他在五军都督府的官职只是都督同知,距离左都督这个武官极品职位还有好几步要走。
至于武官最期盼的封爵当然不可能,加太子太保,少保一类的荣誉也没有得到。不过朝廷原本就吝惜名爵,现在的一些勋位,比如武官的上护军,散阶的骠骑将军,金吾将军一类的勋位散阶,一般的武将都没有了。
因为加勋位散阶就意味着武将可以按资历或功劳往上升,一旦有了确切的升职的渠道,就意味着很多武将可以得到顶级的勋位,等再立新功的话,朝廷就得拿出侯伯这样的爵位来赏,一旦武将有了封爵,那就意味着可以和文官平起平座,事情就麻烦了。
就采取模糊和不确定的办法,最好是连散阶和勋官都不授,最多是五军都督府的职位来确定武官的品级,这样就很好了。
这一份旨意,包含的东西很多,张瀚这一次感觉到的不是哪一派文官对自己的敌意,而是很明确的感受到了整个文官集团传递来的防范和敌意。
眼前的青年文官应该是专门挑出来的,定然是盛气凌人十分骄傲的那种,张瀚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打算看着对方的下巴说话。
岂料徐石麒也是抱拳,还主动弯下了腰,作揖道:“下官见过张大人。”
“见过张大人。”一群有举人或秀才身边的文人幕僚,也是在一旁揖拜了下去。
张瀚在内的所有人面面相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
送走钦使和大队人马后,张瀚和李慎明两人屏退左右,在李慎明的住所密谈。
张瀚环顾左右,说道:“遵路兄还是讲究享受,这里比我的住处要舒服许多。”
李慎明也是世家出身,东奔西走也不会亏待自己,他这里的用具除了睡觉的床是原本主人的,其余的多半是用大车拉过来,每样东西都很考究,不是北虏这里的土财主能比的。
李慎明哼一声,说道:“你可是凤磐公后人,山西全省也没有几个比你家世更强的,硬是把自己弄的如武夫一般,比麻承恩还不讲究,这事可怨不得别人,只能怨你自己。”
张瀚笑道:“我就赞一句,遵路兄就是一车的话回来,看来我们以后没法闲聊了。”
“哪有空闲聊?”李慎明皱眉道:“看来我要去一次北方,回来得一两个月时间。”
张瀚不动声色的道:“你是说去和漠北三汗会盟的事?”
“对了。”李慎明道:“孙孝征不在,难道你有别的合适人选?”
“当然有。”张瀚微笑道:“遵路兄虽然当仁不让,不过这一次我就不用劳动你了。”
李慎明低头沉吟了片刻,抬头道:“看来文澜打算自己去,不过这样的话,漠北那边会不会因此而轻视我们?”
“不会。”张瀚断然道:“猎骑兵营,枪骑兵团,铳骑兵第一团,全部随我北上。盛列军阵,多设旌旗,随我一起与漠北三汗会盟。我会在阵前与他们见面,多加安抚。”
“善。”李慎明赞道:“以武力压迫,再施以甜言蜜语,文澜是把漠北三汗当小娘对待了,这么一弄,还不投怀送抱?”
“这事说着简单。”李慎明又道:“道理可能不少人懂,不过象文澜这样能迅速下定决心,又立刻去做,能在混乱纷杂的局面中挑出最好的办法来,这就是英明天授。”
张瀚其实只是感觉不必一来一回的耽搁事情,另外打算亲自看一下漠北的商道,这一次他还会带上马超人和李大用等公司的巨头,梁兴也会跟着,然后自己和三汗会盟,顺道把和俄罗斯人的贸易交换点给定了……其实没想那么复杂,不过被李慎明这么一说,心中自然也是有些得意。
张瀚想了想,说道:“很快要入冬,军令司和参谋司会根据会战情形拟定冬季驻军和训练计划,另外就是制定明春的作战计划,时间很紧迫,耽搁不得。”
李慎明问道:“明春是要打算对套部和鄂尔多斯用兵?”
“没错。”张瀚道:“这两处地方都是占有河套地方最肥美的土地,岂能就这么叫他们轻易占着,先打服了再说,最少也能获得贸易的利润。另外就是得到这两处后,我们可以往西域走,先掺透商队和少量的军队,看看具体的情形再决定打不打。”
西域现在的情形已经和当年完全不同,现在的西域是卫拉特蒙古人和叶尔羌蒙古人的地盘,后世新疆的几个重要的民族还都是被各部蒙古人压服着,完全动弹不得,原本西域地方有几十个小国,现在也都不复存在了,要么属于几个蒙古汗国统治,现在被俄罗斯人占领,要么就是卫拉特四部的地盘,青海到西藏的大片地方也属于拉藏汗和分成若干个部落,比如格鲁教派管地,古格部,拉达克部,羌塘诸部,他们丁口并不少,另外就是西域原本的各国家的部族其实也还生活在那里,若论丁口的数量,肯定是远在草原之上。
李慎明道:“那边的情形复杂的很,丁口也多,要按我的意思,在有相当强的力量之前不要进去,西止套部为止,和卫拉特人和西域的人做买卖,开辟这条商道,利润也很不小了。”
张瀚若有所思,并没有立刻答应下来。
大明的西部国境在国初时曾经往西域拓展过,但现在哈密卫和沙州卫已经归东叶尔羌汗国所有,这个信奉回教的由蒙古贵族建立的汗国边境一直抵达嘉峪关,出关后就是叶尔羌汗国的地盘,北边原本的唐时北庭都护府的地盘则是卫拉特蒙古诸部,现在卫拉特蒙古比蒙古草原的诸部要强盛的多,他们一直在扩张地盘,到几十年后,卫拉特蒙古控制了现在中亚和中国新疆加青海西藏的大部份地盘,这股势力十分强大,清朝是从康熙到雍正乾隆三朝一直在与卫拉特蒙古的葛尔丹部交战,清军以整个中国的力量加北方蒙古各部的支持,一直和卫拉特人打了近百年,一直到乾隆忍不可忍,下令屠尽葛尔丹蒙古部族十余万部民为止,到那之后,西域本土民族才算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而自立,不过那时候他们原本的文化传承已经差不多毁光了,事实上也和他们的祖先不算一回事了。
想到嘉峪关外的情形,就是意志坚定如张瀚者也是叹气,原生民族,信奉回教的蒙古人,信佛的蒙古人,格鲁教派的藏人,这些人群分裂成了大大小小的势力,彼此相爱相杀,势力复杂纠缠的如毛细血管,清朝接管中国的地盘后也是有新兴王朝的锐意进取和扩张时期,果然他们是在这里遇到了不小的麻烦,战争持续到乾隆时期,真正稳定下来不到百年,又遇到老毛子西进,把新疆搅和的一团乱麻,最终还是咬下一块肉去,要不是左宗棠抬棺入疆,怕是这一块千年之下一直属于中国的地方,最少得丢掉一半以上去。
不过北上草原的诱惑,毕竟还不如收复西域来的大,草原地方,公允来说除了唐朝建立过都护府和羁縻州外,大半时间汉民族建立的王朝都未对其建立有效统治,这一点不象西域,任何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都会经过河西走廊进入西域,两汉及晋,再到隋唐,西域一直是牢牢控制在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两千年来,中央王朝强时则拥有西域,内乱衰弱后则失去,可以说是西域就是王朝的试金石,宋人连夏州银州都丢失了,完全失去了河西走廊这个进入西域的踏板,更不要说整个西域的地盘了,不管怎么富裕还是被人称为弱鸡王朝。
大明被人诟病的也是这点,王朝之初推进至瓜州沙州哈密,算是已经占据了河西走廊,兵锋前指就是西域,又册封了乌斯藏地方的不少贵族,建立了乌斯藏指挥使司,朵甘卫指挥使司。虽未实际统治,也算羁縻,为清和民国占据西藏提供了法理基础。
然而大明最强时也不过如此了,到了如今干脆连河套地方也失去了,如果张瀚先收复河套,再染指沙州和瓜州,等河西走廊的西半段,收复西域,这个功业,真是堪比帝王了。
第834章 景色
“确实是力有未逮啊。”张瀚终于叹息一声,说道:“要收复西域,不光是要有大量骑兵和步兵,还要有大量的合格的官吏,还需要财力物力修筑更多的城堡,更多的财富收买其民间势力,要彻底打跨卫拉特蒙古和叶尔羌蒙古,十万大军加二十万辅兵民夫,加数万官吏,费十年之功,方可谋西域。现在,确实还为时尚早。”
李慎明微微点头,他最担心的就是张瀚冲昏头脑,真的如此前宣示的那样早早就去经营西域,那绝对是泥潭,不小心就陷在里头了。
现在和裕升在草原上的成就,主要原因就是遇到了土默特蒙古最衰弱的时期,其实也是整个草原蒙古最衰弱的时期。
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就是二百多年和大明的战争耗光了蒙古人的财富,开马市后又有长期的和平,使土默特等右翼蒙古更弱,比左翼还弱。然后就是喇嘛教,不论是红教还是黄教,都使蒙古人的血性消磨,与其在今世奋斗,不如寄望来世,他们的财富和血气都消磨光了,还拿什么来战斗?
“大势如此……”张瀚喃喃的道:“咱们顺应大势,事情就容易的多,逆势而行,事情就难办的多。不过有的事,还是要坚持下来,如果什么事都能顺势而为,这世间也就没有什么难做的事情了!”
……
杨柳纤细的手掌伸在头顶,感觉到掌心一冷,她脸上露出笑容,转头对车厢里的人道:“下雪了,是雪花啊。”
“真是下雪了啊。”玉娘小孩子般的把半截身子伸出车厢,两眼盯着外边看。
车厢外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景像,到处都是荒草,原本牧民们会把大量的草割下来,打草预备牧群过冬,但经历连续两年的战争之后很多牧场被放弃了,或是改成农耕区,但一时还没有开垦出来,所以一路过来,颇多荒芜的牧场,野草枯黄,长到半人多高,草中掩映着兽群,不论是黄羊还是狼群都很多,还会有野驴,野骆驼,野马等大型的动作,在草群中经常看到两头野驴一起注视着过路的车队,然后当感觉到威胁时再迅速消失。
整整两个中队的骑兵担任护卫,还有侍从司的半个中队的特勤局的人员,论起护卫的力量来说是强的离谱了……毕竟护卫着的只有十几辆马车,人员也就只有几十人而已。
但没有哪个护兵会放松警惕,甚至军司方面还会在沿途的各堡下令加强戒备,其实从夏到秋,再到初冬,这半年多时间整个和裕升控制的腹地都并没有发生过超过十人以上的叛乱,小规模的三五人的叛乱发生过几起,多半是牧民耐不住耕作的枯燥或是铜矿的辛苦,自行其事的逃亡,或是因为思念家乡和家人而逃走,只要不涉及人命,这些人虽然也被称为叛乱,但抓到了之后最多打上几鞭子,叫他们继续做事就可以了。
将放牧的人拘困在土地上或是矿井中,原本也是较为残酷的惩罚,然而转化也必须有这种过程。
相当多的牧人被放归,也被强留下一大部份,如果没有强制性的苦役,就算十几二十年后,也不会有几个蒙古人选择放牧以外的生活方式。
在板升地当初是有一些种地的蒙古人,他们的方法就是用马匹拉犁,犁开浅浅一层,撒上种子,然后就几乎不闻不问了,也还好蒙古人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少土地,就算这样种法也能有所收获。
车队中几乎没有外人,全部是张府中人。
常氏,三个妻妾,两个孩儿,这是张府的核心,另外老掌柜周逢吉和张学曾这两个老人家被一起请到草原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