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617-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门火炮来打,而敌军十几万人,当然不可能集结在一处,但当面之敌最少也是好几万人,这一仗不好打。
如果是两个团配半个炮兵团,李来宾感觉把握更大一些,他现在不太清楚,骑兵什么时候能派到自己的右翼配合。
“大家注意补水。”李来宾最后道:“千万不要脱水,如果感觉有中暑的迹象,千万不要硬撑,军中有药,也有驼马专门收容中暑的人。”
李来宾走到哪儿就说到哪儿,这个时候,军官要狠心消耗将士的体能,但不是真的把他们往死路上引。
整排扛着长枪和火铳的战兵们都大声应和着,向他们的团指挥保证一定听从命令。
李来宾性格温和,经常满脸笑容,士兵们都感觉这个团指挥很亲近,并不畏惧他。
军中的法度是由军政官和军法官们来维持,李来宾只管做战的事儿,当然平时军营的事情是由他来做主,这也是商团军的规矩,一切都是由军事主官说了算,其余的职能军官只是在主官的指示下来做事。
所有人都是在大太阳底下不停的向前走着,队伍蜿蜒曲折,一眼看不到头,车队和炮队走在一处,尽量挑有灌木的硬地行走,但还是经常看到几十个人一起把陷在沙坑里的车子搬抬起来。
马匹们行走的也很吃力,战马并不负重,不停的饮水,还是感觉这些马儿很快就耗光了体能,它们不停的嘶鸣着,象是在向自己的人类主人抗议着什么。
挽马要更能吃苦耐劳一些,它们或是体型不够格,或是胆量不足,或是体能不好,总之是不够资格当战马,挽马平时要负担很重的劳役,这使得挽马反而更适应这样的烈日下的沙漠行军。
到中午时,找到好多个较大的有阴影区的山丘,全军近万人在这些山丘下休息。
人们的水囊几乎都空了,也没有人想吃饭,后来所有人还是在军官们的逼迫下吃了一些干粮。
其实除了夏季,军中都会供应水果罐头,夏天就不会了,原本就是吃水果和蔬菜的最佳季节,还吃罐头?张瀚的军队没有奢侈到这种地步。
有人提起了桔子罐头的甘甜,也有人更喜欢桃子的,这几个人招来了军官的一顿臭骂,原本就焦渴的厉害,被这几个小子一说,更是干渴难耐了。
天空的太阳就象是巨大的火炉,把地面上的一切水份都烤干了,连人们身体内的水份也是一样被烤成了蒸汽一样。
不停的补水都挡不住这样的热浪,身体下的黄沙虽然在阴影处,可还是发烫,烤的人心里发慌。
第769章 黄虎
每个人的衣袍都几乎湿了一大片,嘴唇都是处于干裂的状态。
几个向导聚集在一起,当着和裕升军官们的面说下一步的走法。
其实商团军也有详细的地图,可地图是死的,既然有活向导,听他们的话再参考地图,要省很多心力,也绝不会走错路。
向导们在说话时,不停的看着那些休息中的军人。
就算在阴影处,人们还是不停的流汗,然后小口的喝水,没有人违规,也没有人抱怨,更没有人敢出声发牢骚。
因为要节省唾沫,军令禁止没有必要的闲聊,战兵们多半用眼神交流着,也有一些机灵鬼把毯子取下来铺在地上,躺在地上休息,就算一样的热,躺着也比坐着舒服的多。
这是一支令行禁止的军队,一只沉默的军队……
向导们不寒而栗,眼前这支军队,实在是太过可怕了。
“咱们现在在这个位置……”白音的手指点在地图沙漠区域靠北端的位置,他的手又向东南方向斜指一下,说道:“这里是红盐池,距离咱这里八十多里,穿过这一片沙漠,从红盐池那里休整,直接向向,再走三四十里就是乱井儿,再往西南是长东堡,也是边墙所在,再直奔西是红儿山,灰城子,南边十来里就是保宁堡。榆林卫城,也就是镇城就是在两堡之间的边墙里头,如果鄂尔多斯万户和套部要攻入边墙内,他们不会想着攻镇城,得不偿失。他们会从白城子一带直接进边墙,破靖鲁堡,往西庆阳府,往东延安府,抢这些南边的州府要比抢边镇容易的多,死伤不重,收获很大。”
张问明闻言喜道:“若是这样,我们可以节省很多体能,将士们少受不少辛苦。”
李来宾盯着白音看了半天,见对方毫无异状,结合地图来看,确实白音提供的思路是最合理的路线,也确实是北虏每次入侵的最佳路线。
延绥和宁夏镇,固原镇这几个镇与蓟镇不同,这边的边墙修筑的不是很好,军堡和关口数量都不是很多,就象延绥镇,才三十多个军堡和二十多个关口,而蓟镇有三百多个军堡和二百七十多个关口,边墙在万历早年经过戚继光的重新整理和修葺,建筑了大量的空心敌台,光是从防御建筑来说,西边的这些镇加起来也不如蓟镇一个镇多。
当然蓟镇是防御京师的最重要的一个镇,当初戚继光是以百胜将军的身份被任命为蓟镇的练兵总理,后来朝廷没有痛下决心练兵,资源配给不到位,只能叫戚继光当蓟镇总理,戚继光也没有能打破北方将门对军队的垄断……用后世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体制问题,以大明大小相制,兵为将有的传统,将门当道是必然之事,不把这个传统给打破了,戚继光怎么折腾也只是折腾自己直属的浙兵,将门的家丁和亲兵怎么可能交给他去训?
防御体系做的再好,没有强兵来守,被攻破也是迟早的事,这道理其实谁都明白,但在被人击败之前,恐怕没有谁会愿意承认自己是弱者。
和太平了几十年的蓟镇不同,延绥和固原还有宁夏几个镇都是隔几年就打一仗,隔十几二十年就打一次大仗,这几镇的军人都是有着秦人的传承,沉毅,质朴,勇敢善战,秦军也可以说是大明军人的脊梁,明朝真正灭亡的时期就是秦军一部份精锐损失在松山和塔山,还有最后的余烬被李自成所歼灭,秦军一亡,明朝也完了。
由于经常做战,秦军自然要精锐许多,但大明的军制实在太差,什么总兵守镇城,然后分左中右三路副将,几个卫城里还有若干参将,各路还有游击,一旦有警就是这些将领分别领兵出战。
道理上是没错,但各个将领统领的直属兵马数字太少了,多则三千,少则一千多到两千,以家丁和直属兵马为主,大量的编制内的普通营兵,要么吃空额吃掉了,要么就是老弱病残,完全没有训练,真遇到大战,拉出来只是当炮灰使的。
这样蒙古人一来十几万,稍有一些牵制就能深入边镇之内,按历史的记录,延绥和固原等镇经常被破边,当年俺答汗就在河套地区窥探三边,明军疲于应付,到处都曾被破口深入。大明的这种体制,除非是有强力而知兵的文官,在大战时齐集众将,汇集精锐兵马,这样对战斗力孱弱的蒙古人来说也是极大的威胁,当初三边总督曾铣就曾经集结兵马收复河套,成功的逼退了俺答汗,使其退出黄河之北,可惜嘉靖误判,斩杀了支持复套的首辅夏言,毒杀边将,逮问曾铣,大好良机被嘉靖一手葬送。
不厚集精锐,分路而守,防御体系又远不及蓟镇等强镇,延纷这里就是到处是漏洞,处处兵力不足。
“就这样决定了。”李来宾最终决断道:“就依白音台吉所言。”
李来宾又对白音道:“此战过后,我会向大人力陈你的功劳,叫你未来在和裕升内,不会比银锭台吉差多少。”
白音闻言躬身道:“在下只愿战后回到牧场故地,消闲度日,不愿再争名夺利了。”
“到时候由不得你。”李来宾闻言大笑起来。
……
“黄虎,到你值哨了。”
一个二十不到的青年被人拍醒了,他怒睁两眼,眼中的寒芒叫人看了就感觉害怕,叫醒他的边军是个魁梧的汉子,反被这人吓了一跳。
这人脸上和眼中的戾气十分明显,就算是在好勇斗狠的军营里也算是难得的狠角色。
被叫醒后,这个青年从地铺里钻出来,并没有打呵欠,直接就进入了十分清醒的状态,那个叫醒他的边军打了个呵欠,看了几眼这个黄脸青年脸上的大胡子,转身进入窝铺里睡觉去了。
黄虎的身形很高,与他高大身材不相称的是黄虎的身形很瘦,只是他的瘦并不显得人孱弱无力,而是十分精干的感觉。他的脸部皮肤是暗黄色的,黄脸是十分明显的特征,所以他在军营中的绰号也就叫黄虎,他的年纪不大,却是跑过很多地方,还不到二十岁,脸上的胡须就留了一尺多长,这在当时人来说也是十分罕见的美髯。
可以看的出来,黄虎对自己的胡须十分在意,他在脖子间挂了一个银制的银勾,那是平时用来固定胡须用的,免得吃喝时胡须被沾染油污水渍。
榆林城的晚上很冷,和白天时的酷暑炎热的天气截然不同。这也是植被被破坏区域特有的现象,由于陕北地方开发的早,到处都是秃山荒岭,没有水土保湿,也谈不上储存白天的热量,晚上风一吹,叫人感觉十分寒冷。
黄虎打了个寒战,他手中的长枪拿着十分碍事,索性就把枪靠在城堞上,然后走到城墙边上,撩起衣角,痛痛快快的撒了一泡尿。
撒完尿后,黄虎慢腾腾的系着腰带,这个时候是子时末刻,正是半夜,到处都是静悄悄的,榆林城中一片寂静,只有城墙上几个地方有亮光,其余各处都是黑沉沉的一片。
天空有一轮弯月,散发着不太明亮的光芒,还有满天的星空在头顶,似乎离自己很近。
黄虎对这些都没有兴趣,他只是感觉肚子很饿。
他从小读过几年书,认得一些字,但没有改变他粗鲁不文的性格,他爹看出来黄虎不是个读书的料子,老早就带着他出来跑生意,爷俩走过不少地方,干过好多种类的小买卖,这年头人离乡贱,物离乡贵,出来跑小买卖的生意人不吃亏是不可能的,由于到处被人欺凌,养成了黄虎好勇斗狠的性格,他的满脸戾气,就是少年时跟着父亲行商时挣扎奔波时留下来的烙印。
除了行商外,黄虎当初还干过一段时间的捕快……当捕快也是花了银子才混得着的差事,正经的在编的差役肯定是干不上的。黄虎干的是地痞喇虎无赖们的活计,给正经的差役当帮闲,挂个捕快的名头,主要是干打杂的事情,出息十分有限,他的个性又是天老大地老二,有很多时候喝了两碗酒,连天老大也未必认账……这个性格当捕快当然是干不长,时间不久就又跑出来当兵了。
当兵受的拘束更多,但军营中好勇斗狠的人反而吃的开,只是吃的很差,每天都是没有油水的麦饭,没有菜,没有油,肠子里挂不住油水,每月发的粮还被克扣,数量不足不说,还掺杂着种种霉烂的粮食和小石块一类的东西,粮食不够吃,饷也关不足,一两银子的月饷经常一拖两三个月才发一回,到手的银子都是黑乎乎的,纯度差,成色烂,份量不足,还得拿一部份贿赂队官,剩下的那一点银子连当兵的自己吃饭也不够,就算这样,还有不少边军得拿这玩意养活家人。
第770章 沙患
大家的机会都是在出兵打仗上,打仗时上官们才会大方些,好歹能放一些赏赐,剿匪的话可以顺道抢老百姓,打下匪窝能分一些赃物,如果长时间不打仗,那就只能蹲在军营里苦熬了。
这一次不是和北虏打,而是北虏突然袭击,闻警之后榆林戒严,然后巡抚军门和总兵大人派出传骑飞檄传令,整个延绥镇都进入了戒严状态。
这种事还要视情形而定,如果北虏只是来打打酱油,过一阵也就解除戒严,各地的驻军将领该干吗还干吗去,若是北虏真有大动作,那么会由巡抚下令,各地的副将参将游击督司守备,只要手头有兵马的都会汇集到一起,预备和北虏狠狠打一仗。
去年杜文焕在延绥当总兵,老杜虽然是世代将门,论起带兵打仗的本事是真的不行,而总兵现在换了麻承恩,麻家的实力可比杜家强的多,榆林镇的实力也有较大的提升,北虏真要有大举入侵之意,延绥镇上下也没有人感觉心慌意乱。
“贼你娘,遭娘瘟的!”
焦黄脸大胡子的黄虎系好腰带,强忍着打鼓的肚子预备在城头按划定的区域转一圈,在他回头的一瞬间,整个人象是被雷击了一样,猛然跳了一下。
熟悉黄虎的人知道,这个人脾气很大,性格异常强悍,说话办事都很有一套,虽然是个普通的刀牌手,但在营兵中很有人望,人们都觉得黄虎是个异人,不是普通的小兵。这个人居然会跳起来叫骂,实在叫人有些意外。
城头上还有几个守夜的都被黄虎的动作吓了一跳,可能是很少看到黄虎做出这样的举动。
“你们自个看!”黄虎已经镇定了下来,指了指城外。
众人都趴在城头往下看,顿时都惊呆了。
漫漫黄沙不知何时侵入到城墙下方,已经没过了城砖底基和大半个城墙墙面,距离垛口也就只有半人高的距离了。
榆林城因为是军事重镇,经过多次改修扩建,全城长十三里方圆,城墙底宽十五米,顶宽九米,高十二米,各种数值都是远超普通的明代城墙,黄虎等人所立的地方是东城门附近,这里有高大的全城最高点文昌楼,东边不远是驼山,也是整城的制高点所在。榆林城东高西矮,全城是菜刀状的形状,北城已经早就被沙堆给推到城基附近了,从东门和北门出去,方圆十里内全部是沙漠,有的沙地是固定的长灌木的固定沙丘,也有的沙丘是浮动的流动沙丘,随着风力或是莫名其妙的原因这些沙丘会移动,可是今天晚上,一个大型沙丘移到了东门城墙下头,这一下乐子可就是大了!
这沙丘看样子还在增长,北虏当然没办法趁机攻城,可是任着沙丘这样不停的漫过来,把整个城给“淹”了,这可比被北虏攻城还惨!
“贼他娘的……”黄虎又仔细看了几眼,见沙丘果然还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他倒吸口气,对其余的人道:“我去文昌楼找陈副将禀报此事。”
众人都知道陈副将很喜欢黄虎,当下点头不已。
黄虎已经镇定下来,他从城垛边上取了一根火把,大步向文昌楼的方向走去。
东门文昌楼,南门魁星楼,其余的城门也都有二层的箭楼,因为城外有大量北虏围困城池,所以总兵麻承恩下令各将轮值城楼,就在城上随时观察敌情变化,相机做出处置。
换了内地的小城,城外好几万北虏扬鞭策马,恐怕连巡抚带总兵都得上城,榆林这里虽不能说不当回事,不过城里也并没有格外紧张。
城中有尤家,贺家,杜家等世代将门,哪家都有大量的家丁和族人,这些大将门加卫所的小将门都没有辱没祖先,弓马武功不曾放下,这座城武风之盛,不要说南方,北方大部份地方都没得比。
西北将门,比起辽西将门强一百倍。
李自成最后攻取北京城时,也就是榆林城里的大明将门拼到最后,导致城破后几乎满城被屠。
文昌楼门外有几个内丁守护,众人打着呵欠闲聊,声音很低,黄虎过来的脚步声把他们惊动了。
“是黄虎这小子。”一个内丁看清楚是谁,把手从腰刀上放了下来。
“哼。”另一个内丁哼了一声,说道:“这厮不是好玩意,咱们干爷这么看好他,他就不肯当家丁。”
“这厮看不起咱们。”
“我看他胆子大的很,看样子是瞧不起咱们干爷。”
“那他不敢。”
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声中,黄虎大步走到近前,说道:“我要见副将大人。”
“屁!”一个内丁说道:“这什么时候了,早睡下了。”
“贼你娘!”黄虎暴吼道:“没有要紧事,我敢来打扰?”
“什么事?”里头睡觉的副将陈洪范被惊动了,从楼里的床铺上翻身下来,趿着鞋走了出来。
“见过副将大人!”黄虎抱拳,单膝跪下行礼。
“有什么要紧的事,半夜来吵吵。”陈洪范一脸的不高兴,他的金鱼眼都气的鼓起来了。
眼前这黄虎,此前因为在营中聚众闹饷,这是死罪,副将王威把他定了死罪,眼看就要问斩。陈洪范看出黄虎气宇不凡,所以向王威求了个情,将这人的性命保了下来。此后陈洪范打算叫黄虎易姓跟着自己当内丁,谁知道这厮打死不干,陈洪范虽然没有计较,心里却不太开心,也因此疏远了这人,黄虎虽然能力出众,却还只是个普通营兵,并没有别的将领再打他的主意,不干内丁,当然别的好差事也轮不着他了。
“禀大人,”黄虎不卑不亢的道:“大人到城边一看就知。”
“张献忠!”陈洪范叫着黄虎的大名,警告道:“你小子要是没有要紧事来吵我,一会当心你的屁股。”
张献忠没出声,他的脸上露出隐秘的轻蔑之色。
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八大王确实在延绥当过边军,此前他贩过枣子,受了不少苦,也长了不少的见识,知道了士绅豪强的嘴脸是多么可恶该死,也干过捕快,知道了底层官吏是多么的心狠手辣,催逼压迫小民百姓是多么的残忍酷厉。当了边军后,张献忠感觉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从上到下,喝兵血吃空额是很正常的事,然后就是吞没士兵的军饷和活命的军粮,役使士兵给自家当长工,稍有不满就是打军棍或是插箭游营,要么就是斩首示众。这些将领,比起官吏还要黑心,比起士绅还要狠毒。
张献忠的心中已经藏着熊熊火苗,眼前的一切都是不公,自己心怀大志,满心抱负要在合适的时机迸发,他怎么可能瞧的起陈洪范这样的庸将,给这人当家丁?
当然他也万万没有想到,若干年后,他成为西营之主,和已经成为河南总兵的陈洪范还有过多次交集,双方多次交手,张献忠有胜有负,不过最终还是他击败了老上司……
“这……”陈洪范一看城墙外的情形,顿时就是傻了眼。
一众内丁和几个将领也赶了过来,众人都是目瞪口呆,一时说不出话来。
榆林北边是方圆近十里的沙漠,这个是谁都知道的,榆林也因此被称为驼城。历史上榆林城因为沙子掩盖城墙不得不改建,一直到清朝时期才解决了沙患问题,不过这一次的沙患好死不死的正好是北虏大举围城的时候过来,想想若是整个东门到北门都被沙漠给淹了,这还有什么城防?榆林有城墙就不怕人数众多的东虏,可或是没有了城墙,要是真被北虏破了城,那可真是天大的笑话了。
自大明有九边以来,有军堡被攻破,也有州县被攻破,但镇城从未被北虏攻破过。
榆林城现在有一个巡抚,巡抚有抚标营,人数一千余人,不是精锐兵马,然后是总兵麻承恩所部的三千余人,大半是精锐的内丁,也是榆林城中最强的一部。然后是陈洪范和副将王威的直属兵马加内丁,每人两千余兵,另外城中尚有守备兵马一千多人,加起来万余人左右。
如果陈洪范还有王威的部下,加上抚标的兵马都是麻承恩那样的内丁兵马,就算出城和北虏硬刚也不是不可以,大明骑兵以数千骑硬扛几万北虏的记录也不是没有过,二十年前的蓟镇兵马强盛时,董一元,张臣,这些悍将都是带着两三千骑兵直插北虏腹地,斩首数百级后平安退回,毫无困难。
不过眼前并没有太多精锐,真正拿的出手的只有两个副将加起来的一千多内丁,加上总兵的内丁,能战之兵不过四千多人,城外的北虏最少有近十万人,双方人数相差太大,鄂尔多斯部的战斗力一般,套部年年打仗,比起承平日久的土默特和喀喇沁部还是颇有不同的,四千多明军要是出城邀战,多半会死伤惨重,甚至会大败亏输。
守着城,问题倒是不大,十来里方圆加高加厚的军事重镇,北虏疯了才会来攻城。
黄沙漫城,这就是一个极为可怕的变化了。
第771章 风向
不到两刻钟功夫,延绥巡抚张九德和总兵麻承恩,陕西按察副使兵备道武之望,副将王威,参将尤世良等人俱登上城头。
城头锣鼓齐鸣,大量兵丁被从其余各门调到北门及东门一线,一时间城头上人头攒动,就算如此,宽而高厚的城头上,还是感觉兵力单薄。
“尤为可虑者,”张九德对麻承恩道:“北门凭劲兵力守,尚可保无事。然而其余各门兵力太嫌单薄。”
“只能发动城中民壮上城。”麻承恩很平静的道:“北虏围榆林,看似兵多,其实多半志在南下,就算黄沙漫城,其未必就能下决心来攻城。”
武之望道:“总兵官所言极是,榆林相较而言是块难啃的骨头。”
他又匆忙道:“下官与知县一起去抚慰城头将士,并集结城中士绅,劝说百姓持械上城戒严守备。”
张九德和麻承恩对此当然不会有意见,武之望是陕西本籍人,青年时就以医术出名,闻名关中,后来中进士后当官也是温文儒雅的长者形象,很受士兵和百姓的爱戴,由此人去安抚和鼓励军心民心,很是适合。
“是谁发现的黄沙漫城?”麻承恩转向陈洪范,询问着。
陈洪范指指张献忠,说道:“大号张献忠,众人都叫他黄虎。蔫坏蔫坏的,心里有主意,是个不错的后生。”
这也算是给张献忠说了好话,麻承恩仔细的看了一眼,说道:“若愿意的话,入籍榆林中卫,升个总旗,在军中当个队官吧。”
麻承恩也不等回答,扭过头继续看城外的沙堆。
张献忠赶紧跪下谢恩,他身后有一些和他交好的边军脸上都露出欣喜的笑容。
……
蒙古人发觉黄沙漫城已经是第二天天亮之后的事了。
火落赤等人压根没想过攻城,围城也只是个姿态,他们的驻营处离城足有十来里远,最近的前营才距离城三四里地。
榆林北边是大片的沙漠地区,东北方向是驼山,整个城是半平地半山地的状态,东高西低,火落赤他们驻兵在西边一带。
原本火落赤等人已经准备叫大量骑兵南下,留相当的精锐牵制榆林守兵,慢慢南下与大队汇合。
等延绥镇的守将们把兵马集结在一起,可以与蒙古主力一战的时候,抢掠计划已经成功,可以退出边墙了。
至于能不能达成大的战略目标,吸引和裕升的兵马或是明廷的关注,火落赤和喀璘臣等人都不是很在意。
当众人知道黄沙漫城的时候,所有台吉们聚集在一起,策马赶赴榆林城北。
大量的黄沙被强风一直吹向南方,好几个大型的沙丘已经淹没了城墙的城基,在那里只能看到城墙垛口和城头上飘扬的旗帜,当然还有守兵的身影和武器的寒光。
台吉们面面相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一个台吉试探着道:“榆林这样,咱们是不是攻一攻看?”
另一个台吉冷哼一声,说道:“榆林有这么好攻?再说攻下来有什么好处?”
“怎么没好处?”先说话的台吉感觉失了脸面,气哼哼的道:“榆林这样的镇城一攻下来,北京的明国皇帝都坐不住,底下的文武官员能有好?咱们再说是因为和裕升才攻的城,明国皇帝不急?咱们的青城可不就是保住了。再说了,榆林是卫城,也是镇城,里头的大量的军资武器,还有大粮仓,那些世代的明国将门都住城里,大官绅也在城里,拔这样一个城,不比到庆阳和延安打下那些小县强的多!”
众人闻言心动。
救青城什么的,各人都不是很有兴趣,不过打下榆林的实际好处,却是叫所有人都动了心。榆林这样的镇城,其中的军事物资不用想也是很多,估计铠甲兵器得有好多个仓库的库藏,粮食也应该是以万石这个单位来计算。
这还是因为西北军镇不及辽东和蓟镇那边富裕,想想努儿哈赤在破了辽西各堡城之后,拿下广宁后,推小车的包衣动员了十几万人,得到了大量的兵器和粮食,都是大明二百余年的库藏,女真八旗一下子吃了个饱。
火落赤等人当然不知道辽东那边的情形,不过不妨碍他们想象打下榆林后的情形。
各人都有些心动,有人火上添油的道:“西宁那边不是在万历年间修了个铁场?那里打铁练成的兵器,造的甲,最少有一半在榆林哩。”
这一下连火落赤也按捺不住了,西宁那铁场他就打过主意,不过这种坚城是肯定攻不下来的,蒙古人入侵最多是在乡间劫掠为主,很少能攻下县城,更不要说卫城或是州府,象西宁和榆林这样的城池就更别想了。
看到火落赤的神色,喀璘臣先挥臂道:“干了,有这样的良机不利用,佛祖都会怪罪的。”
……
火落赤等人直接去城外半里左右的地方观察城防。
榆林城整个落入他们的眼帘之中,十来里长的城池东西长南北短,东高西矮,原本是一个雄伟壮阔的城池,现在有大半的城墙被黄沙盖住了。
“风还是很大。”一个小台吉兴奋的道:“这黄沙肯定是风吹来的,再吹一天,准定能把整个北墙给掩住,看他们拿什么守。”
“不能干等着。”火落赤仔细看着地形,黄沙很松,但人可以在上头行走,原本城外的一些辅助的守备设施已经被沙子彻底盖住了,年近花甲的老蒙古人忍不住心头的兴奋,嗓音也是有些颤抖了。
攻下榆林,获得大量军资,他的军队可以再上一层楼,以后延绥和固原还有宁夏几个镇就成了他的牧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火落赤还打定了主意,绝不接受大明的招抚,也不受封什么劳什子的顺义王。
看土默特本部的那些人,原本是苍狼的后裔,在马市和抚赏之下,变成了什么模样!
牧民的战斗力不如明军,披甲也略有不如,但胜在人多!
火落赤和喀璘臣分明看了城防之后,决定立刻就分批次进攻。
每一次进攻都分别投入数千人,整个榆林东门到北门是六里多长,现在是大片的黄沙盖住的大小不一的沙坡,蒙古人弃马步行,用弓箭压制。
明军也没有太多的火器,双方的弓箭射程相差不多,明军胜在步弓力大,而且可以在高处抛射,但他们风向不利,也抵销了这些长处,况且蒙古军人人都是射手,明军的射手可是不多。
“儿郎们,只要攻上城去,城中的明军人数很少,不是我们的对手。得了城,人人都有好处,酒肉管够,金银管够,还有女人,粮食!”天大的战果在眼前,火落赤打了鸡血一样,在队伍中策马奔驰,鼓舞着士气。
蒙古人都“嗷嗷”的叫喊着,眼睛都是红了。
粮食,酒,肉,女人,都是牧人和甲兵们最爱的东西!
为了这些,当然可以拼命!
“啊……”一个牧人发出惨叫,从北城楼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