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17-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守信沉思一会儿,回说道:“属下懂了。”
  “嗯,”张瀚点点头,说道:“你可以先回去仔细看看资料,明天我们再继续谈。”
  李守信出去后,李慎明立刻道:“这个人选很适当,用在现在台湾的局面上十分合适。”
  张瀚沉思道:“沉毅稳重,是个当主官的好料子,台湾的局面,三年到五年内能稳住就行,我相信他能做的到。”


第586章 妄言
  孙敬亭这时道:“团指挥下设一名副指挥,一名团参谋官和团军令、团军政、团军需、团军宪还有团军训官,每官都各有副手两名,管理大队到各连的相应军官,然后配给是每个连八个军士长,全部由老兵组成,加上团直属近卫连,还有炮兵和骑兵,我们要配给李守信二百名老兵,每连要配训练好的鼓手一名,旗手一名,这些旗手和鼓手也很要紧,由团级旗手和团级旗手官统领和进行日常训练,设团军医官一名,副手一名,每连配连军医官一名,副手三名,这样再算,再加近百人,就是说,李守信出发时,我们需要给他搭起一个二百来人的架子,由他领着分批出发。”
  张瀚正色道:“这样配给很好,三个月内,李守信就能带出来一支能上阵的军队。我的想法是要成立一个军训司,在平时负责把成熟的军官和新人配合起来搭班子,扩军时就是用这样的形式,很快就能编成出一支万人以上的大军,并且在几个月内形成战斗力。”
  李慎明点头道:“这一次的军制大改,也是为了配合文澜向来坚持的步兵大阵,每连就是一个长的线型阵列,由三个五六十人的小型横阵组成,整个大队乃至团一级的长蛇线列就是由一个个大队级和连线的横队组成,训练好了,如山如墙,退可守,进攻攻,两翼配合炮兵和骑兵,北虏无可当者,这是上次战事就证明了的。”
  李慎明说起来十分兴奋,孙敬亭也是连连点头,张瀚先是面露微笑,接着又是沉默下来。
  相比北虏,东虏才是他的最终目标,眼前所做的一切已经到了尽头,底下无非是扩军,训练,再扩军,然后抢占地盘,他不知道东虏还会给他多久的时间,只知道眼前的一切,已经穷尽了他所有的智慧和精力,哪怕是失败他也无可怨言。
  ……
  第二天继续会议,这一次主要说的就是军队改制,虽然保留了诸如指挥,千总,队官这样的称呼,但大明边军和卫所体系的痕迹几乎就只剩下这么一点东西了。从每团军官的配制,到团、大队、连、中队、小队,几乎都是为了保持方阵的线性攻击而设置的,而跳荡战兵的配制算是东西方军事精华的融合,这些战兵可以最大可能的扼制住敌方的死兵和游兵,保持已方阵列的相对稳定,至于每千人六百长枪兵的配制,也是因为哪怕是和裕升的火铳质量,这时代的火铳输出杀伤仍然是不足的,仅凭火器在激烈战斗时很有可能被不断的突破阵列,而方阵的火器输出一旦被打断,就面临整个方阵崩溃的局面,就算是训练再严,将士能承受重大的伤亡,但失败还是不可避免。
  长枪兵则是战兵身后的长墙,他们是直面对方本阵的主力,这种大方阵说白了就是游兵保护长枪兵的阵列,长枪兵则是保障军阵的完整,两侧和前列的火铳兵是伤害输出,这三个兵种少一环都不成。
  新改的军制就是依据方阵来改,每一环都是如此,包括炮兵和骑兵的编制几乎也是相差不多。
  军队的事儿说完之后,又是继续完善细节,军政司的人开始和那些商会的人签署新的合约,和裕升的股本肯定是最大头,其余的商人对加入公司已经没有疑义,到响午前,所有参会的人都签了约,人人都是满脸的喜气。
  还有一些商人估计可以直接签字,但没有来参会,也有一些接到通知没来的,估计签字也会犹豫,这些人直接就失去了机会。
  到响午时,这件大事已经做完,所有人都有一种参与到重要事情里的自豪感,眼前这事在大明来说是十分新奇的新鲜事儿,没有人想到居然会参加到这种事里头。
  张瀚本人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东印度公司的形式绝对是在吸各国的血,用别人的膏血来壮大自己,而现在张瀚的目标就是用北虏和南洋各国的资源来壮大自己,从本质上来说和英国还有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是一回事儿。
  现在他还困于草原,可能若干年后,一支庞大的舰队会扬威海上,并且开疆拓土,把异国的土地和人力都抓在自己的手心里,用他们来创造财富。
  到用午膳时,侍从司的人带着人在院中摆了几十张方桌,几百号人分别落座。
  这时不论军人还是和裕升的人,或是商会的人都混杂着坐,大家彼此都十分客气,所有人都在心里明白,从今往后,这里的人都算是自己人,没有内外之分。
  更有人心里琢磨,今日来参会的人应该算是有“从龙之功”?如果张大人日后在草原建立新朝,自己这帮人也能捞个一官外职?
  李守信也接到侍从司的通知,他拒绝了邀约,派了自己的护卫到炊兵队打了饭回来。
  因为他的官邸被征用了,李守信只住在了一个一进的小院里头,四四方方的院子不大,好在青砖漫地,四处都十分干净,整洁,家俱也是军政司准备好的,一应俱全。
  一家人坐在厢房吃饭,主食是牛肉和羊肉,都是用白菜炖的,加上白面蒸的馒头,配着洒了葱花的肉汤,一家人吃的唏里呼噜,十分香甜。
  李父拿着面饼,发着征道:“在家里的时候,怎也没想到你们吃这么好,还想着老大在鞑子地界打仗,不知道怎么辛苦哩。”
  李守信微笑着道:“早前也没吃这么好,都是杂粮饼子配腌肉汤,这几天不是大人召了不少人来开会,伙食标准上来了。”
  “怪不得。”李父高兴的道:“成立什么公司,这事儿定了之后,我儿是不是以后年年都有花红可拿?”
  “对。”李守信挟了一筷子牛肉放在母亲碗里,答着道:“我的那几千亩地,田皮租二十年,折成银子算我入股在公司里,日后年年都有银子可拿。”
  “能拿多少?”
  “田皮一亩一年算五钱银子,这是按多算了的,现在毕竟是荒地,三千五百亩地,一千七百多两银子,按二十年算,是三万四千多两,十两一股,是三千四百多股子。张春牛问过军政司,这一股肯定不会象此前五千两一股分的那般多,不过一股总有七八钱到一两多银子可分。”
  李父少年时当过伙计,能写几个字,也会算账,当下迅速道:“这样算来,老大你一年能分四五千两!一两银现在能买两石粮多些,就是说你多了能分到七八千石粮,这张大人不是亏了?”
  李母嘀咕道:“要是伺弄好了,三五年的地就熟了,就算和佃农一家一半,三千多亩地一季咱就能分三四千石粮呢,还能种高粱,豆子,又收几千石,对了,那孔先生还叫咱种玉米,番薯,也能收不少粮食。”
  李父瞪眼道:“你早前不要买牛,盖屋,买叉耙?不要肥田?那地你不要轮种?你不要引水,打井?这么多东西砸下去,你哪有这么多银子?没有孔先生教着,你一亩地能收三四石?”
  李守信也点头道:“这帐怎么算也是军司亏了,当时我就说要是按田皮入股,也是该一年一年的算,一下子算二十年折银,其实是把以后的收成提前折算给咱们了。”
  李父拍腿道:“对,是这个道理。”
  李母这下倒有些不安,放下筷子,说道:“那张大人他们会不会反悔?”
  李守信笑道:“大人从来没失信过,更何况咱们是他的部下,将来打下更大的地盘,还是大人得大头,咱们拿小的,现在这样就很不坏,昨天晚上我在军营里走了一圈,将士们都高兴坏了。”
  李父连连点头,也是一脸高兴,他看着李守信,说道:“老大你是不是还当这个集宁堡的守堡官?我和你娘不打算回去了,这边也在招人种地,我和你娘别的不坏,种地是把好手,咱们的地交给别人种,心里总不踏实,咱们在这里好歹也帮下手,能做点事,咱一家人离的近,没事咱俩还能见见你,和你说说话。”
  李守信有些不安,说道:“爹娘何必这么辛苦?买幢房子也不多贵,还能雇几个丫鬟小子服侍二老,我小时候你们吃了太多苦,现在儿子出息了,难道还叫你们土里刨食?”
  李父不以为然的道:“富贵了也不能忘本,况且现在你们还没得天下,总归还要过些年才见火候,现在什么时候,就不能吃苦了?”
  李守信闻言愕然,他从未说过什么“得天下”一类的话,没想到父亲嘴里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李父抚须一笑,眼中满是狡黠之色,他道:“现在议论的人多了,都说张大人将来肯定是能得天下的人!”
  “不可妄言。”李守信正色道:“特别是不能回大同那边说。”
  “你以为大同那边说的少?”李父摇头道:“早就议论开了。”


第587章 军医
  李守信没想到居然有这种事!
  这时已经有好几个军官走进门来,各人都拱手道:“李指挥,我们该走了。”
  李守信站起来,看着发呆的父母,半跪抱拳道:“爹,娘,我给你们留了一百多两银子,够你们畅开用了,你们身体还好,有什么头疼脑热的有军医医治,我也嘱咐军政司留意你们,有什么事可以找军政官帮手。”
  李父和李母都站起来,两人不晓得发生了何事。
  “不能说。”李守信去台湾是秘级较高的任务,他站起身来,转身就走。
  李父李母一路跟到院门口,眼睁睁看着儿子和一群军官翻身上马,在屋里还不觉得怎样,到了外头感觉北风呼啸,风刮的厉害,吹的人浑身发寒,老两口看到儿子在马上裹上披风,接着李守信又是一抱拳,然后两腿一夹,马儿向前猛然一窜,众多军官跟着,所有人往堡门处飞速而去,很快就消失在了老俩口的眼前。
  待李守信走了很远之后,李母才猛然道:“我给老大才缝了一件厚厚的棉袄,叫他衬在他军服里头,这一下忘了。”
  李父怒道:“你现在说有屁用!”
  ……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过年,大同府也连续下了好几场雪,道路和田埂上都有积雪,两边的农田和树木上更是白皑皑一片。
  往年这个时候,每天早晨天不亮时就有赶路的人,过了辰时之后路就开始有些化冻,到午时化冻最厉害,人们都是在深一脚浅一脚的行路,十分困难。
  今年如果有心人注意观察的话就会发觉与往年截然不同,天成卫到大同府城,到镇虏卫,到阳和卫城,再南到广灵,灵丘,蔚州城,这些路几乎都修过了。
  每条路都是垫好土,用碎石沙子再夯实,用碾子来回的碾平,一层层的修上来,最后在路面上还撒上碎石和沙子,两边有路基,排水沟,这样不怕暴雨,当然更加不可能有冻土化开,导致道路难行的窘迫情形了。
  二百多年来官府没有办成的事,几年之间,被和裕升悄悄的办好了。
  黄玉安就是过了辰时才出门,在路上走了一阵,太阳升起老高,热力散发出来,他身上穿着不多,原本冻的瑟瑟发抖,被太阳晒了一气,又一直在走路,身上渐渐暖和起来。
  自上次伪造王心一奏折的事情过后,黄玉安就躲在家里几乎不敢出门。然而他又不敢真的任事不理,隔几天就会悄悄打听一下消息,如果消息不对,他好趁早潜逃。伪造巡抚奏折,这等大罪只要抓住了,斩首都是轻的,很可能被凌迟处死,家人也会受到牵连,很可能发往辽东军流。这几年辽东的事态紧急,以前有一些犯人是直接军流到大同镇,因为大同也是九边之一,军流至此在以前也是严惩,近年来只要是军流就必定去辽东,想想家中妻儿要被赶往几千里外的辽镇,黄玉安心里就十分难受,再想想自己要受千刀万剐之苦,更是梦魂不安,几乎就没睡过一次好觉。
  当时事情办完时,温忠发给了黄玉安五十两银子,后来回程路上,黄玉安感觉这银子不敢留,趁着送他回来的人不注意,半道上丢在河里,当时感觉是去了一块心病,现在却是悔的要死。特别是,传来张瀚面圣之后升官的消息,黄玉安就悔的肠子都青了,他也曾跑到那小河里看过,天寒地冻,他也没有信心能在河里把那小布包摸出来,也只能作罢。
  岁末之时,债主不免登门,黄玉安算算最少得有二三十两才能过的了这个年关,无可奈何之下,只得走路到邻村的堂兄黄玉成家里告帮求助,怎料上门之后才知道,黄玉成跟随孔敏行已经往草原去了,听说那里和裕升打下不小的地盘,要开垦荒地,黄玉成正跟着孔敏行学本事,这一次恐怕过年也不回来了。
  黄玉成不在家,只剩下堂嫂和几个未成年的孩子,黄玉安再怎么缺银子,却也是张不开嘴了。
  走在官道上,虽然脚下舒服,身上暖和,黄玉安却是愁眉苦脸,不知道如何是好。
  接近他家的村口时,原本他可以绕道从后村的小道回家,但猛然一看,村口处围了一堆的人,黄玉安原本不爱看热闹,但在人群外围看到几个骑在马上穿灰袍的人,他知道是和裕升的商团兵,现在在大同,除了大同镇,阳和城,还有杀胡口到新平堡等诸路诸堡有大同边军驻扎外,内里地方,大同的边军几乎很少进来了,因为地方没有匪患,就算有匪患也是叫和裕升转瞬平定,已经有好几年时间不曾见官兵出入,这时黄玉安猛然一眼看到,恍忽间才突然想起来,近两年来,每次看到的军人都是这样的打扮,至于正经的朝廷官兵是什么样子,似乎所有人都快忘记了。
  “招募能写字的,还要会算术,会这个的,谁没有在商行里当伙计,谁会留在家里?”
  “和裕升也算死马当活马医了,听说他们现在太缺人手了。”
  “听说北虏那边找了好几万人去,开矿,开荒,都要人手管着,和裕升自己也要用人,他们太缺人了。”
  “还招医生,前提是要有真本事,野郎中不要。”
  “他们的军医院已经是最好的啦,四乡八里的现在看病都是去和裕升看,怎么还在招医生?”
  “听说要出远门,去和裕升在登莱还是天津的分号。”
  “那可真远,不过咱不懂医,看了也白搭。”
  “咱们这没有,不是说别处也没有。”
  这时和裕升的骑兵在一旁道:“各位看看,有熟识的人,亲戚朋友,会算账的,懂医术的,只要是四十以下,身体没毛病的都能举荐,待遇肯定是十分优厚。”
  有个袖口笼着的懒汉笑着道:“能有多优厚,现在学算账来的及不?”
  和裕升的骑士一笑,也没有恼,乡下人闲着无聊,卖弄几句口舌不算什么大恶,当下很耐心的解释道:“因为这一次是要出远门做事,所以薪饷要翻倍,我和裕升的军医现在分为团级到连级,这一次只招收连级军医,会算账的是当军需官和军政官军令官的助手,连级军医不管是正职还是助手,只要通过考核,平时月饷是十二两,由于要出远门,可能两三年才得回家,先预支一年的饷银安家,然后每月饷钱翻倍,一个月二十四两,如果做的好能升职,立下功劳,正式入军籍的话,可能还会授田。大致就是这样,真有认得的人,或是自己符合标准的,到李庄军政司去看看吧。”
  这几个骑士说完,看看这里并没有人出来,点了点头,几人低声商量几句,打算去邻村看看,和裕升的人做事不惧繁难,一早晨出来到晚间最少得跑七八个村子,再走两三个集镇,到时候才能回去休息。
  黄玉安心中隐隐一动,他伸了下手,到半空又有些犹豫。
  怎奈那几个骑士眼尖,他们一下子就停了下来。
  “相公有什么话说?”
  黄玉安是秀才打扮,和裕升的骑士倒也客气,翻身下马来说话。
  因为同和裕升的人打过交道,黄玉安很奇怪的道:“尊驾领口上怎么没有你们的军衔标识了?”
  对方笑道:“近来我商团军改制,旗队长级取消,在下正好是副旗队长,现在要等新的标识和阶级。”
  “原来如此……”黄玉安沉吟了一下,还是问道:“我想问一下,在下学过一些医方,但不曾学过外科,因为小儿幼时体弱多病,所以专注于小儿科,论经验是有一些,也常给邻居和亲戚家里的小儿看病,不算名医,但也不算是骗子,我想问一下,似我这般情形,有没有可能通过考核?”
  当时读书人的传统就是“不成良相,便成名医”,虽然医生的社会地位其实不高,也不会有读书人真的跑去学医,多半的秀才就算考不中举人,也可以凭优免的丁役和减免田赋过的很好,如果还不成,也是会选择坐馆教学生,老师的地位要比医士强多了,秀才坐一年馆,好歹能落十几二十两银子,甚至更多,坐馆行医如果不开药房,那是赚不到这么多钱的。
  至于学医,多半是和学普通的杂学一样,士大夫学习只是好玩,显示自己的博学,偶尔也抓抓方子治一治小病,或是能在正经医生开方子时,看一看,不至于两眼一抹黑,什么也看不懂,最少,当时的读书人,对最基本的脉案,药理,还是看的懂的。
  黄玉安倒是天赋异秉,随便学学就是不错的小儿科医生,和他其余的杂学本事一样出色,就可惜精力用在杂学上,经学八股就差了点意思,怎么也考不中举人了。
  “小儿科?”和黄玉安说话的骑士毫不犹豫的道:“当然也要,其实现在和裕升军医最要紧的当然还是外科和骨科,然后内科,伤寒科,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牙科,都是一样,不分彼此的,只要相公医术过关,哪一科并不要紧。”


第588章 回家
  “如此就好。”黄玉安对自己的小儿科水平还是有点自信的,比不上专业医生也差不了太多,别的科就几乎只看过一些医书,背过几百个方子,但并没有经过实际医案的检验,等于是盲人摸象,算不得数的。
  “多谢!”黄玉安郑重抱拳,表示谢意。
  “不谢不谢。”骑士脸上露出笑来:“没准咱家那小子将来还要靠相公你治病哩。”
  旁边一个骑士解释道:“新募的医生可能派到东边,也可能北上,咱们副旗队长已经娶妻成家,家里有个一岁多的小子,现在都在北边,相公到了北边总归是帮着大家,不一定治到谁,但先谢谢肯定没错。”
  黄玉安感觉到眼前众骑士的真挚之意,他头一回感觉到自己学的杂学居然这么有用,而且十分受人尊敬,以前有亲戚朋友请他去看病,治好了也说是运气,治不好肯定会被人阴阳怪气的嘲讽,哪有人这么真心诚意的尊敬他的学识!
  ……
  两天之后,黄玉安从李庄回来,家里堂屋里正好坐着几个逼债的债主,各人脸上都有些发愁,黄玉安是秀才相公,对他不好用强,这家里又没有浮财,连铜五供都前几天被人搬走了,各人坐在这里,有两个债主不停抽烟,黄玉安的老婆红着眼,不停的给各人上茶,说起来她还是相公娘子,脸都叫不务正业的黄玉安给丢光了。
  黄玉安一进门,所有债主都是眼一亮,别的没看到,就看到他胸前背着一个褡裢,看起来鼓鼓囊囊的。
  “各位也真是心急,不就一共欠不到三十两银子?”
  黄玉安洒然一笑,从褡裢里开始往外掏银子。
  三十两不到,褡裢只掏空了一小块地方,剩下来的地方还是沉甸甸的。
  “你去抢了钱庄了?”黄玉安娘子忍不住问。
  “尽他娘放屁。”黄玉安大马金刀的坐下,翘着腿道:“快去逮一只小鸡,煮的烂点,给我下酒……我去了一趟李庄,签了三年的军医约,这褡裢里是和裕升给的一年薪饷,算是安家银子,下午我去赎回当的衣服和田契,你们娘几个安心在家过日子等我回来。”
  一个债主一听,翘起拇指道:“和裕升近来是在到处招人,听说现在不叫商行,改称和裕升公司,现在人们都称为和记,黄相公既然拿的是和裕升的银子,替和裕升做事,底下一世富贵不愁!”
  黄玉安冷哼一声,心里感觉十分舒服。
  此前欠了债,债主虽不敢对他这个秀才相公怎样,但语言刻薄,见面就会损他一通,现在态度一下子转变过来,叫人心中愉悦。
  另一债主道:“黄相公若早些放下身段,到军司做事,怕是现在早就当了官了。”
  黄玉安道:“和裕升又不是朝廷的官,张大人虽然是两卫指挥,卫城守备,除了寥寥的几人外,哪个也没有授官。”
  之前说话的那债主道:“什么朝廷的官,那是老黄历了。这大同地界,和裕升的官比朝廷的官管用。黄相公,日后你定然飞黄腾达,还望你不要记得此前的不快,毕竟我等也是身不由已。”
  其余债主也是这般说,对黄玉安百般奉承。
  黄玉安心里倒是真存着将来报复的心思,不过这群债主这么一来,他倒是有些不好意思,摆手道:“你们也是身不由已,本人不会怪罪,更不会记在心里。”
  众人不免又奉承他,这时一直在一旁呆呆听着的黄家娘子,突然放声哭了起来。
  ……
  “爹,娘,开门了!”
  卢大和卢四放下背着的包裹,卢大肋间还挟着两个口袋,卢四站在积了雪的小院门口,开始拍起门来。
  这会子已经天黑,按百姓的习惯,夏天还会有人在外乘凉,冬天当然是烧了坑,早早就歇下,卢家兄弟俩一拍门,四周人家的狗都一起叫出声来,接着四邻有不少点了油灯,接着就听到开门的声响。
  “咱爹娘老了。”卢大也放下了两个鼓鼓囊囊的口袋,说道:“老四你等着,我翻墙进去开门。”
  卢四歪歪嘴,说道:“你看。”
  卢大扭头一看,见是左右邻居出来,当下便抱拳打招呼道:“李四叔,王五叔,惊扰你们了。”
  “好一个卢大。”王五笑着道:“吃的胖胖的,穿的厚厚的棉袄,也学着秀才相公会作揖行礼了,咱们这一片都是平头百姓,倒是你家一门都出息了。”
  另一邻居看着卢四,眼神中居然有些敬畏的道:“小四,听说你在万军从中杀入杀出,斩了几百个脑袋,最终得了你们和裕升最厉害的勋章,咱这一片当兵的,提起你来就羡慕的了不得。”
  卢四哭笑不得,又不好说自己是被俘虏后逃出来得的勋章,百姓都喜欢话本评书小说,最敬佩的是在万军从中杀入杀出的英雄,似乎没有哪个话本里头是说英雄人物被俘后怎么风光得意,若是将实话说了,怕是有怪话出来,日后爹娘听了满耳,反而不美。
  当下唯唯诺诺,随声应了,也不多说。
  这时外间人越聚越多,岁末时各家都闲着无事,除非是要躲债,不然的话人们最爱瞧热闹,卢家兄弟不料遇着这样的场面,他们是从集宁堡兵站一路坐车回来,到灵丘后兵站离的较远,七八里地回来,紧赶慢赶,毕竟路远地滑,到家后是有些晚了。
  卢家二老也是终于醒了,跑到院门前开门,见了兄弟俩,卢父楞楞的道:“你们怎回来了?”
  卢大气道:“爹的意思是咱们不该回来?”
  “死老头子说的屁话。”卢母平素就比卢父精明的多,此时赶紧道:“你爹的意思是就你俩回业了,老二和老三呢?”
  “老二在李庄,过两天再回来。”卢大哼了一声,说道:“老二奉命要出外,可能一走两三年,我现在是辎兵军士长,自己也报了名跟着一起去。”
  “要走这么久?”卢父道:“那你们的银子怎么寄回来?”
  卢大哼哼道:“军政司一样会隔几个月把银子带回来。”
  卢母道:“还是不合算,这一走几年,家都扔了,听说你们分了地,你爹还寻思着去那边看看。”
  卢大道:“我分了不到一百亩,老二分的多,他一千多亩,老三是三十来亩,老四得了勋章比同队官来分,也分了一百来亩。”
  卢大又道:“我走这几年,饷钱加倍发给,分地也加倍。”
  “这就好,这就好。”卢父和卢母脸上都露出笑来,卢母突然又拍腿道:“坏了,我和媒婆已经说好给老大说门亲,是从榆林那边逃荒过来的,是个带女娃的寡妇,人长的俊,二十一二的年纪,老大这一走,这亲事也不知道能不能说成。”
  卢大听的怦然心动,他已经三十来岁,以前家里穷的揭不开锅,四兄弟又没有地,这种人家是定然娶不到媳妇的,若是家里有两个女孩,好歹能换亲,他这长子早就成亲了,可惜父母就生了四个男的,倒是不受人欺负,可是也娶不到老婆,这时满耳朵就听到二十一二岁,又长的俊,心里痒痒的难受。
  “怎说不成?”卢父道:“老大有一百多亩地,饷银加倍一个月七两多银子,一年八十多两,抵小二百石粮,就算死在外头,抚恤金也多,这人家她一个逃荒的女子上哪找去?况且还是个寡妇!”
  卢大听到“就算死在外头”的话,不觉脸一抽搐,卢四听的不象话,上前道:“哪有一家子站在门口说话的道理,况且还有乡邻都在。”
  “乡邻怕啥。”卢父大大咧咧的道:“咱家的事他们啥不知道。”
  卢父邀喝道:“老五,李四,过来帮着搬东西。”
  这兄弟两人带回来好几个包裹,最重的百来斤,最轻的也三四十斤,兄弟两人饶是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又是壮年男子,也是累的够呛。
  还好邻居们过来,七手八脚的帮着一起搬抬进来。
  卢大解开口袋,掏出一个硕大的猪头,鲜血还在颈子上凝固着,他道:“各位叔伯有劳了,这猪头大家拿走,明日退了毛,弄口大锅,加上白菜和酸菜,一锅煮了,大家都吃。”
  卢母看的心疼,骂道:“你穷大方啥。”
  卢大咧嘴一笑,将两个袋子打开,里头东西全倒出来。
  好几十斤重的猪头还有两个,还有五六只宰好的鸡,十几条大鱼,几条羊腿,卢大嘿嘿道:“这还不够?老四袋子里还有。”
  李四在一边看着,突然拍腿道:“我家大小子十七了,老大,他能当兵去不能?”
  卢大道:“年前不收,年后开始收人,先收辎兵,除了少数壮士和识字的能直接加入战兵,其余战兵大半从辎兵里挑,四叔家的只能报辎兵,辎兵也不坏,一个月的饷就抵好多个猪头了,四叔怕是以后能吃撑了。”
  “吃不撑!”李四一把抱起猪头,也不怕血,抱着就走。
  众人都又看了一气卢家的年货,个个羡慕的要死,这几年灵丘人的日子好过,不过也就是各家杀两只鸡,或是弄条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