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17-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心一见汪文言如此,起身道:“若无他事,学生告辞。”
  “好,那我便不送了。”
  “学生不敢当。”
  王心一转身出门,汪文言果然没有送,王心一当然也不敢计较这些,迈步出门,心中却是百感交集。
  这一次能上任,当然是汪文言之功,然而上任之后的这些事,对王心一也是不小的挑战。
  到门口时,王心一刚要上轿,一个青衣人策马急驰而至,王心一认得是汪府的一个管事,向来替汪文言在外奔走张罗,此时这个管事面色严峻,飞马而来,王心一心头一跳,忙招手问道:“出了何事?”
  那管事也不瞒他,急声道:“宫中出了些事。”
  “嗯?”
  管事压低声音,说道:“司礼监的掌印老公王安暴疾而死!”
  “暴毙!”王心一大吃一惊,忍不住惊呼出声。
  “可不就是暴毙?”管事声音大了一些,愤然道:“前几日我还见过王老公,他在外宅居住,还同我喝了两杯,现在可好,说是暴疾,简直是狗屁。”
  王心一点头道:“你去见汪公,赶紧同他说清此事。”
  “是!我这就进去。”
  管事匆忙进门,自是去寻汪文言禀报此事,王心一如在梦中,站在轿前半晌没有动弹。
  东林中人,自然知道这事非比寻常,甚至是一桩极为不妙的大事。
  司礼掌印,在内廷也是只在皇帝之下,二十四监司的掌印太监是撑起皇城的整个宦官集团的头面人物,而诸监司也是有清贵权重者,也有闲而无用者,真正最有实力的几个宦官高位,无非就是司礼监掌印为第一。
  这好比是内廷的内阁首辅,甚至位在外朝首辅之上!
  再下来便是提督东厂太监,掌握特务大权,在东厂权重的时期,可以随便拿捕百姓甚至是官员,拷问治罪,而风闻奏上事由,可以将官员或是某个党派在皇帝心中的印象加以扭转。
  再下来便是御马监的掌印太监,拱卫皇城和宫城的除了锦衣卫,府军前卫和旗手卫的上三卫禁军外,便是御史马下的四卫营勇士,现在京营毫无用处,所有人都知道,唯一还在训练,能够阵而战之的京营兵马,只有太监掌握着的四卫营。
  能控制这四卫营的御马监太监,毫无疑问也是内廷中位高权重,深受皇帝信任的权阉。
  王安是司礼掌印,等若是内廷太监之首,他也是坚决站在东林党一边的高位宦官,这人突然暴毙,对东林党来说,这真的不是一个好消息。
  “应该是魏阉,客氏。”
  王心一迅速在内心下了一个判断,王安如果是正常病逝,那不关别人的事,但只要是非正常死亡,只怕多半是和魏忠贤还有客氏有关。
  魏忠贤在内廷羽翼渐丰,很多太监依附在其门下,但王安任掌印多年,羽翼也是不少,王心一以为魏忠贤篡夺掌印还需数年之功,不料突然起了这般变化。
  “算了,这等事也不是我能管的……”王心一感慨一声,此时他倒是觉得能远离京师未尝不是好事,未来两年定然是血肉横飞,自己能远离事非之外也是好事。
  小轿颤颤巍巍的起行了,穿过小巷和大街,一直往西便门的方向赶去,那里有准备好的车马,王心一家里的随行人员也在那里的车行等着,天阴了下来,突然一声炸响,一道闪电自远方的天际劈落了下来。
  ……
  “是魏忠贤干的。”杨秋脸上没有太多表情,人还是很镇定,只是说话的语气稍显激动。
  李慎明和孙敬亭几个在,张瀚坐着,窗外很冷,残雪未尽,但艳阳高照,是一个很不错的好天。
  但没有人对天气有什么感觉,人们都觉得有些阴冷。
  张瀚先对杨秋道:“这一次内卫司做的很好,驻京的几个部门配合军情局,终于确定了好几条重要的消息,应该给集体记一次功,并且嘉奖。”
  杨秋躬了下身,脸上露出欢喜之色,他知道底下没有自己的事,又行了个军礼后,转身离开。
  “京师那边的斗争,也算是图穷匕见了啊。”李慎明皱眉道:“魏忠贤也是个大胆的,居然敢用下毒这一手。”
  张瀚敲敲桌子,笑道:“他怕什么,明显的这事皇帝肯定站在魏忠贤这一边,只要王安中毒死了,他就没事。就算识破了没中毒,魏忠贤也肯定屁事没有,再找下一次机会就是。”
  “魏忠贤和东林党的事,咱们倒不必去管。”孙敬亭道:“只是那汪文言派了王心一过来大同这边,来者不善,我们要好好提防才是。”
  张瀚道:“这事我交给杨秋去做,你们放心吧。”
  “交给他我才不放心……”孙敬亭苦笑道:“他不会直接刺杀了王心一吧?退职的巡抚和在职的巡按,这可是两回事。”
  “当然不会,那和直接举兵造反没区别,我们何至如此?”张瀚笑意温和,眼中却是十分坚定,不论如何,不管是谁被派来,只要针对他与整个和裕升,影响到全局,他自然也会出手反制。
  只是反制的手段不一定是刺杀,那样行事太赤裸裸了。
  李慎明这时道:“军情局这一次做的真是不错,宫中买通了都人和几个小宦官,又在王心一的轿班里安插了人手,坐实了此人和汪文言的联络,可惜就是汪某人家里一时还没有插进人手去,不然的话东林党的动静我们最少能知道一半。”
  “慢慢来吧。”张瀚笑道:“他们已经进步太多,值得期待。”
  孙敬道:“近来李国助的随员四处走动,打听我们这里的事,要不要对他们有所约束?”
  “除了一些核心部门要提防,别的地方随他们。”张瀚说完想了一下,又道:“干脆叫他们最近跟着我,彼此好更熟悉些,也省得他们乱撞木钟,弄的咱们的人看笑话,不利于将来彼此合作。”
  李国助的人四处打听消息,求人关说,这事在张瀚的部下中已经成了一个笑话,这事也不能任由发展下去。
  孙敬亭忍不住笑道:“他们还好,好歹是咱们自己人,那些俄国人才是有趣,文澜等于是拒绝了他们,可这些人没死心,赖着不走,每天在各处闲逛,出脱他们带来的那些皮货特产,也买咱们的出品,对座钟望远镜和火铳都有兴趣,这帮人,真的是什么都看的喜欢,什么都想要,真是贪婪的很。又爱喝酒,每日有不少醉了闹事的,咱们看他们是客人,闹事的也就关起来等他们醒酒,这些人也不恼,醒了照样笑嘻嘻的四处走动,当没事人一样……我还真没见过这般厚脸皮的人。”
  张瀚听的哈哈大笑,直道这些俄罗斯人就是如此,天生的种族秉性,也不必多管他们,反正和他们建立商道的事暂时没有计划,随他们去就是。
  李慎明道:“北边的事,准备如何了?”
  张瀚道:“年前准备计划,年后大举动作!”


第399章 退佃
  一群面色黝黑,穿着破烂的佃农站在黄玉成家的院子里,各人脸上都有不安,但态度又是十分的坚决。
  “老爷向来待俺们很好,不过佃客向来可以有来有往,俺们自愿退佃,并没有什么别的原故,还请老爷恩准。”
  “俺也愿退佃。”
  “俺也退佃。”
  一群佃农七嘴八舌,并不曾吵闹,但这一阵子一直坚决要退佃,黄玉成原本以为他们受了蛊惑或是威胁,现在看来,远不是自己想的这回事。
  黄玉成身有秀才功名,按国朝惯例可以优免几十亩的田租和几个人的身丁税,这是朝廷优容读书人的惠政,不过这惠政到了国朝中后期就走样变形,有功名的人荫庇的远不止朝廷规定的那么一些……张居正秉政年间对优免政策做了一些调整和规定,结果他一死万历清算张居正的政治遗产,把好的东西也给一锅端了。
  现在黄玉成有一百来亩的优免田,还有十来个优免丁口,这些都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如果中了举人,这好处就是几十倍的增加。
  优免赋税的田亩其中有一些是亲族的投充隐田,是黄玉成回馈给宗族的好处,还有一半是他自己的田亩,身为秀才当然不能自己耕作,眼前这几个人便是给他种地的佃农,黄玉成不需要纳税,黄白榜俱免,身为秀才,一些额外的负担也是能免则免。
  除了免田赋,还有免徭役,大明的差役不是自雇,而是强征,比如城中的火夫,更夫,轿夫,俱是官府强迫的徭役,一旦服役,可能旷日持久,甚至要离乡远行,对每一户家庭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
  黄玉成的优免丁口都给了亲族,他们可以免除徭役,而佃农们还要照样服徭役,不能优免。
  就算这样,给黄玉成当佃户肯定比给一般的田主扛活强的多。
  “好吧,如果你们一定要退佃,”黄玉成道:“我亦无话可说,当退则退便是。只是,你们为什么一定要退佃呢?”
  这话黄玉成问过几次,这些佃农都不肯说,见他同意退佃,一个本家姓黄的佃农才壮着胆子道:“咱们黄庄的地和管庄只隔着不到三里地,人家那边已经把地卖给了李庄,通了水渠和学了种地的法子,收成是咱们这边的四五倍还多,佃户还是一样的分法,李庄那边也能护着佃户,不叫那些衙差帮闲欺负,虽然要多交一些赋税,算算还是比在这里合算……”
  黄玉成一阵头昏,感觉一股气涌了上来。
  他自忖对佃农一向不错,平时很少欺负他们,分成的比例也很克制,比一般的田主要温和很多。
  不料眼前这些人,为了他们的利益,说一声就把自己给抛弃了。
  “老爷你也莫要生气……”一个佃户看到黄玉成的脸色,赶紧说道:“咱们也是没办法,有老有小,今年的天时老爷也知道,夏粮平均一石半,秋粮本是杂粮,又减收的厉害,一亩还收不到一石,这样下去,交割给老爷租粮之后,咱们全家只能吃杂粮加野菜,这一冬还不知道能不能熬过去。”
  “实在是太苦……就算有老爷庇护,近来的杂费也多起来了。”
  “以前说是韩巡抚太厉害,现在换了郑巡抚,官声很不错,但赋税还是高,听说是为了打辽东的建虏加的赋,老爷,何时能灭了这建虏啊?”
  众人七嘴八舌,黄玉成的脸色也变得极为难看,他挥了挥手,用干巴巴的声调说道:“你们自去吧,我这里不用你们了。”
  黄玉成怀了一腔愤怒,等各人离开后,立刻到书房写了一封状子。
  他听说新任的巡按就要上任,预备到大同去告状,告张瀚这个守备指挥,肆意兼并田亩,现在他已经掌握了近十万亩土地,还在大肆兼并!
  写完之后,黄玉成想起在附近还有几个同年,卫城里同年更多,他打算找这些同年联名签署,以壮声势。
  “大爷,还是算了吧?”
  黄玉成要骑马出门,家里的老管事却是拉住了马头,不给他走。
  “你放开!”黄玉成大怒道:“我好歹是个秀才,他一个武夫敢把我怎样?倒是风闻韩抚院是死在他手里,要是真的,我就去京师伏阙告状,不信国家能落在这般武夫手里!”
  “不是怕张守备会怎样……”老家人道:“是怕的四周想当佃农的人,会因为大爷你出头闹这事,对咱们家不满!”
  “嗯?”黄玉成愣了一下,说道:“张瀚强迫人家卖地,兼并田亩,我为之出头,反而会招致不满?”
  “今天来退佃的,大爷要是一定不给他们退,你说他们会怎样?”老家人道:“大爷,还是算了吧。”
  “张瀚的地多收,不过是得了一些水利。”黄玉成下了马,两眼中满是不服气的光芒,他想了想,说道:“到地窖子里取那几锭大银出来,我要找人来疏通水渠,我们也引水进来,不信明年夏初的收成比他差,到时候我看这帮家伙,后悔不后悔!”
  ……
  郑芝龙一早醒转,与几个兄弟一起,使着李庄这边出产的牙涮和牙粉一起洗漱着。
  天越来越冷,各人反而比刚来时要适应的多,最少连脾性最不好的郑芝豹都不在叫唤着要回平户了。
  李国助这一次来,挑的都是青年中的得力人手,也是很巧,把几年后十八芝的人手多半带了过来。
  “这牙粉和牙涮可真是好。”郑芝豹一边涮牙一边嘀咕道:“自打用这玩意,我这牙齿就没疼过。”
  “你那牙要是好好用青盐擦它,也不会老疼。”
  “青盐不爱使,还是这东西好,牙粉说是用不少草药合成,还有甜味,我还吃过几口呢。”
  “你……”
  郑芝龙哭笑不得,不过这么说说笑笑的,心头也是一阵轻松。
  此行时大家都有些犹豫,北上几千里地,到得是一个极为陌生的环境之中,也要和一群陌生的人打交道,亦不知道这边张瀚为人秉性如何。
  结果却是十分顺利,现在已经谈妥了细节,如果不是李国助打算在这里过年,开春暖和了再走,其实各人已经可以离开,返回平户了。
  “听说郑绍来现在还在辽东海面,等年后他们到天津等咱们。”郑芝虎随口说道:“那船张大人已经买了,取了名叫天成号,送咱们到平户后,再到台湾呆一阵子,然后再去南洋。明年另外两艘福船继续送铁器,天成号专门在南洋和平户,台湾,天津几个地方跑。”
  “其实这样来回跑,”郑芝龙沉思道:“不如用小船合适,就是危险些。”
  “听说是要多带些人。”郑芝豹有些不屑的道:“大同这边的这些人是厉害,不过全是旱鸭子,我扫听过,有不少人连河里都不曾游过,张大人想叫这些人去上船学习,我觉得不如在咱们福建多招一些才是真的。”
  不管怎样,在李庄这边呆久了,郑家三兄弟已经对张瀚有着足够多的尊敬。
  有些东西,乍一看只是惊奇,然后感觉不怎样,可能平户也能这么弄,然后看久了才看出些门道,知道李庄这边的这些东西,平户那里是怎么弄也弄不出来的。
  “这边人种地真会种,”郑芝虎道:“一亩田最少三四石,咱福建的田要是能收这么多粮食,不少人干脆就不出海了。”
  郑芝豹冷哼一声,说道:“那是你走的地方少,江南和湖广都高产,北方也就是李庄这附近收成才高……”
  兄弟三人擦着嘴,说着闲话,坐下吃早餐。
  屋子里生着炉子,比起外头的严寒叫人舒服不少,早饭是统一供给,李庄这里,几乎是没有人家单独起火的。
  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工人,吏员,多半都是在各自的大食堂里吃饭。
  李国助等人被照顾了南方口味,张瀚专门叫人从张家口请了一位福建籍的厨子过来,李国助为着此事十分感动。
  早晨是每人一大碗小米粥,热在炉子上,热气腾腾。
  每人一碟豆子,一碟花生,一小碟咸鸭蛋,一小碟切成了片的咸肉,每人面前还有大肉包子,精面饼,配着小米粥管够。
  这早饭当然和福建口味相差极远,厨子再好,也难为他没有南方的食材。
  “这李庄啥都好……”郑芝豹吃着早点,不满的道:“就是没海货,入了冬也没有菜吃,前天我打听了一下,一根黄瓜卖一两银子,还是上来就被抢光了,那些军官又不讨老婆,俸禄高的吓死人,张大人还有分红给他们,那黄瓜,茄子,青菜,那般贵法,他们都抢着买。”
  军中其实也有大的地窖,窖藏的就是各种蔬果,这种地窖可以保持温度和湿度,最大时间的保持蔬菜的新鲜,但无论如何,窖藏的蔬菜也没有办法与刚从暖房里摘下来的新鲜蔬菜相比。
  在这种严寒的天气,能吃到新产的蔬菜,只要不是太在乎银子的,当然都是抢着买。


第400章 异景
  “发这种牢骚好没意思的……”身材瘦小,两眼灵光四射的何斌推门进来,笑嘻嘻的道:“海货,张大人专门去张家口的南货铺子里买,只是这北地哪来的新鲜海产!”
  “我也就是说说……”郑芝豹没好气地说道。
  郑芝虎道:“听说南市庄那里划了块地,建了大片暖房,明年这时候,估计蔬菜大量出产,不仅不贵,还管够。”
  何斌笑道:“我也听说过这事,不过与我们无关……明年这时候,我们谁还在这里?”
  “这倒不一定。”郑芝龙不动声色的道:“如果我们能替张大人效力,谁说日后就能不过来了,能更好最好。”
  何斌轻轻点头,说道:“一官兄这话说的在理,我也是这般想。”
  他接着道:“我来是为了通知,今天连大公子在内,一并往灵丘去看铁场,大公子说天寒地冻的,愿去的就一并去,不愿的可以留着看家。”
  “去,当然去了。”郑芝龙赶紧道:“早就想去灵丘看,当然要去。而且,我们要骑马去。”
  何斌赞许的一点头,说道:“我也是骑马,甘辉他们也是骑马。”
  郑芝龙知道甘辉几人已经改变策略,开始不跑门路,力图表现自己,他一脸笑容,说道:“那路上正好聊天。”
  一个时辰后,郑芝龙几兄弟与何斌一起牵马出来,他们穿着厚厚的冬衣,外头还披着李庄这里的制式大衣,这是兔皮拼接成的大衣,灰面,衣袍到膝盖那里,胸口是两排竖着的铜纽扣,领口处可以系起来,上身紧,下摆很大,个子高的人穿着很好看,有一种特别的威严气度,个子矮的也不会很难看,因为衣服的流线型很好,可以在视觉上有所提升,矮个子反而显高。
  几百人,几千人一起穿这种大衣,给人的视觉冲击感很大。
  张瀚的部下现在整整十二个司,八千多人,几乎已经全部列装这种军大衣,每次会操拉练,都会吸引大量的眼球。
  张瀚与李国助都是坐马车,看到郑芝龙等人都骑马随行,张瀚笑道:“国助兄,你的部下还是很不错的,有一种进取的精神。”
  李国助也很满意,不过还是笑骂道:“他们都盯着在你手里讨差事,知道你大方!”
  张瀚道:“为上位者大方不是应该的吗?我又不是皇帝,能叫人家以君父事之,就算是皇帝,也还有一句话,皇帝不差饿兵。”
  李国助哈哈大笑起来。
  侍从司的人看看时间到了,提醒特勤局的人先行,十几个骑士策马先走,排成了一个扇面的形状。
  接着张瀚等人的车马行动,然后就是郑芝龙等人跟随,接着又是特勤局的人跟随,整个队伍十分严整。
  一路上遇着多股车队,还有一个局的军队正在越野拉练,看到护卫张瀚的特勤人员经过,他们都知道是张瀚坐在车中,不停的有人向车子这边欢呼致意。
  有一些农人出来规整田地,也停了手头的活计,向这边挥手问好。
  甚至有人跪下行礼,就在田埂上叩首磕头。
  “文澜兄在晋北这边的威望,竟至如此吗?”李国助真的吃惊,并且也是不太明白。
  张瀚道:“无非是凭本心做了一些事,有益于我自己,亦有益百姓,是以他们对我这般尊敬吧。”
  李国助无语,感觉事情哪如张瀚说的这般简单?
  郑芝龙等人跟在车阵后,他们发觉那群每天喝的醉醺醺的俄罗斯人也跟在车队后头,正在大声说笑着。
  “这帮糙货。”何斌鄙夷的道:“他们也不知在此做甚。”
  俄罗斯确实不大被人瞧的起,没有什么钱,也没有拿的出手的货物,也不是海贸强国,在何斌等人的认知中,俄罗斯这个国家真的没有什么存在感,他们感觉这国家在泰西也是一个小国和弱国。
  特别是佩特林和马多夫身上都有一种野蛮的气息,很象鞑子,比那些西班牙和荷兰人都要野蛮的多。
  “我去和他们聊聊。”郑芝龙笑道:“顺道学几句俄语。”
  “你可真是闲不住。”何斌等人也不拦他,看着郑芝龙策马到那票俄罗斯人身边,和他们有说有笑的搭起话来。
  甘辉与施大宣等人注意到往灵丘的官道十分平直,夯土垫实,两侧有排水沟,这般的道路,在大明和倭国南洋都不多见。
  道路两边的田地都是李庄控制下的田亩,大块的田亩两侧都有水渠,隔几百亩地就是一个大小不等的水车,有一些田地中间是打的水井,也有轱辘引水,冬季是农闲时节,但也不断的有农人在田地里平整沟渠,疏浚水道。
  天气虽冷,却没有什么风,人们骑马也就不觉得太难受,况且这几天太阳很好,阳光照在人的身上,带着一点暖意。
  四周每隔几里地就是一个小小的村落,这些村庄多半是依姓而居,村中有祠堂,草房,路口边是小小的砖砌成的小土地庙,多半的村落房舍都整修过,有不少人家趁着天气好重新翻了草房的屋顶,还有一些人家干脆在盖瓦房,冬天到春天都是村落里盖房的高峰期,这几年的天时不好,盖屋的人原是不多,在这些土地被张瀚买下来后,这些村落的村民都成了张瀚的佃农,他们的收入大大增加,不少人过日子的心气起来,也就敢于在村落里盖房子。
  由于都是佃农,更多的人被集体带着,经常看到几个庄子的男人和半大小子们聚集在一起,挖沟修渠,或是修补紧邻着村庄道路,男人们用绳子拉住石碾子,来回的夯土再压实,把一些被压损的道路,修补的完好如初。
  李庄军政司派出了吏员,沿途观察修补道路和水渠的情况,然后记录下来,带队的人在本子上签了字,各人都有签,可以算钱。
  佃农们也可以牵着自己的牛,帮别人家翻地,也是取签子算钱,聚齐签子就可以换钱,十分方便。
  还有小孩子们在平时收集粪肥,也能卖给上头派下来的吏员,称重了给签子算钱。
  李庄那边多开销的这部份,其实可以折算在收成和上涨的粮价里,只赚不赔。
  在总体上,张瀚买下了大量的土地,拥有了大量的佃农,但他没有采用以前那些田主的只收租,然后对耕作不闻不问的方式。
  这一切都叫郑芝龙等人感到无比的新奇,他们在李庄时还感受不深,走的远了,才感觉眼前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
  走到黄昏时分,前头是一个分店站店,典型的和裕升分号的风格,庭院阔大,屋舍连排而筑,外围是高而厚的围墙,四角有箭楼,墙面都留有火铳射孔。
  人们开始停车,下马,大家站在地上活动着身体。
  郑芝龙和俄国人沟通了一天,又学会了不少单词,心情愉快的折返回来。
  甘辉拿他打趣道:“一官,酒量涨了吧?”
  众人都是哈哈大笑起来。
  郑芝龙也不恼,悠然道:“那帮家伙,看似粗犷,其实内心精细,我看他们比西班牙人还要狡猾,也更勇悍凶蛮。”
  “哼,再凶又怎样,我大明威摄所有不服!”
  不知道是谁说了这么一句,引发所有人的赞同,不管怎样,大明的国力仍然是海内最强,诸夷没有能威胁到大明的,郑芝龙也觉得是这个道理,当下微笑着点了点头。
  这个分站叫吴村,已经属灵丘县境,各人在下马之后,都是抬眼看着四周绵延不绝的大山……过了吴村,再往灵丘走就是从低走高,几乎都是山道了。
  福建也是多山的地方,不过众人眼前的山头和福建不同,南方山多泉水,山体翠绿,碧意盎然,而灵丘这边的山,多半已经是光秃秃的,只有少量残存的树木和灌木。
  各人不知道北方是开发的早,陕北更是从森林区域变成了黄土高坡,山西这里的情况还好很多,他们只是津津有味的看着异景,议论着与自己印象中不同的地方。
  甘辉道:“我心中只是奇怪,张大人要造船,总不能用这里的这些矮木,附近几百里地我就没看到有高大树木的林子,这大木从哪来?”
  郑芝虎冷哼一声,说道:“活人还能叫尿憋死?”
  他这么一说,旁人当然不好再说下去,各人只好换个话题闲聊。
  这时张瀚与李国助也闲谈着过来,特勤局的人手已经把四周查看过,并无可疑人物,只有一家子从灵丘过来的百姓借助在店里。
  这家人听说张瀚过来,一家五口人均从店里出来,跪下行礼。
  张瀚将那家人扶起,笑道:“何须多礼,我是天成卫这边的官,又管不到你们灵丘的百姓。”
  那家当家的男子眼中含泪,答道:“小人带着父母与妻儿,前去的是大人在李庄的军医院给小儿看病。”
  “哦,原来如此。”张瀚看那男子身后果然有个妇人,怀中抱着小儿气喘不止,脸颊通红,显然是在发烧。
  他道:“将包裹稍稍解开,用布沾些温水给小孩擦拭,然后擦干,这样能稍稍降温。不要怕他冻着,他在发烧,这般捂法只会叫温度增高。”
  那家人忙不迭按张瀚吩咐去做,张瀚又道:“找一辆轻便的马车,将这家人连夜送到李庄去吧,小孩病情耽搁不得。”


第401章 矿场
  李庄的军医院虽然是“军医”,但近半年多来名声越来越响亮,不仅是百姓到李庄看病,连各处的官员家人生病都会到李庄来看,主要还是医生多,且多是名医,药材也都是张瀚派人买来的正货,看的病多,经验增多,医术自然是比别处高明,管理的严格,也杜绝了骗人的庸医混入其中,避免良莠不齐,误人性命。
  关键就是李庄的医生不以看病来赚钱,医术高明之余,费用也格外的低,甚至对穷困的家庭免费,名声当然是极好。
  那家人千恩万谢,坐着马车走了,李国助笑道:“文澜兄,我现在知道你名声为什么那么好了。”
  张瀚笑道:“其实他们住一晚,明早我们有客运马车,交十个铜钱就到李庄,我这人情也就值十个铜钱。”
  李国助笑而不语,显是对张瀚的话不以为然。
  他心中也暗暗吃惊,田亩,佃农,军队,工场,矿山,当然还有军卫,商行,商会,张瀚看似悠闲,也就是一个卫城守备兼指挥,但天成卫方圆百余里,镇虏卫到新平堡百余里,李庄这边到灵丘,方圆最少四五百里地,十来万户,数十万丁,百万人口,这么大的地方和人口,张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已经大的惊人,最少这一天行下来,李国助感觉李家在平户和笨港等地的控制力都远不及张瀚。
  第二天车队进入灵丘,在山道上前行。
  四周到处都是群山,高高低低绵延不绝,几乎看不到尽头。
  好在山高且深,居民不多,开发的不是很彻底,灌木和林地增多,有一些松树林在这样的寒冷冬日里照样青翠碧绿。
  眼前的情形,均是叫人觉得心旷神怡,不仅何斌等人心情愉快,张瀚的随员们也多半是脸上带着笑容。
  又走了半天后,终于进入矿区所在。
  隔的很远,就可以看到成片的黑烟弥漫,再走近一些,烟气更加明显,几乎是遮天蔽日,随之而来的,就是呛人的煤烟味道。
  “这里有我和裕升的高炉二十来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