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银狐_孑与-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掌控思想,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宰相府掌控人的肉体,军队掌控人的生死,监狱掌控人的自由,这是一个很高明的分工。
  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形成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皇帝总说自己是天子的原因。
  现在没工夫想久远的未来。
  契丹人要来了,既然萧孝穆已经开始征发民夫和军队了,那么,这场战争在明年开春的时候就会开始。
  十天后召开的哈密国最高会议在狼穴持续了六天之久。
  所有哈密国校尉以上,知县以上的官员全部参加,还包括了宋人长老,汉人长老,以及匆匆选出来的回鹘人,吐蕃人,西域人长老总计三百八十一人,王安石强烈要求列席了这场会议。
  人数到齐之后,清香城关闭了大门,狼穴关闭了大门,所有与会的人开始闭门制定哈密国的战时体制。
  霍贤在这一次前所未有的大会上宣读和介绍了哈密国的民政现状,霍贤用最朴实的文字,最易懂的语言把一个富饶幸福的哈密国生动的介绍给了在座的每一个人。
  按照铁心源的要求,他不仅仅对哈密国的现状做了介绍,还特意制定了下一个三年的发展规划,通过一些简单的地图模型和图画,让三年后的哈密国生动的展现在一张张巨大的纸张上。
  图纸上一座座高大的城池,一望无际的田野,满是船帆的河流,绿草如茵的牧场,雄伟壮阔的城关,人流捉肩接踵的集市,堆积如山的货物……让所有看了这些东西的人各个血脉贲张,恨不能立刻实现。
  冷峻如山的孟元直代表军方做了简短的介绍,直到此时,在座的那些族群长老们,才知道哈密国已经是一个拥有守城步兵九万七千人,骑兵七万一千人的强大帝国。
  泽玛根据许东升整理的文件,详细的给在座的所有人介绍了哈密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和未来可能发展的关系。
  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求每一个人都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接下来是每一个州府的主官向哈密王以及在座的所有人介绍了自己管辖下州府的发展动态。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会议模式,每一个人都觉得眼前豁然开朗,每个人的目光都似乎获得了延伸,不再纠结于自己眼前的那一片天地。
  被这样的模式震惊的魂不附体的王安石,强忍着心头的震撼,连续六天一言未发,拿着哈密国可以快速书写的炭笔,快速的记录,他不准备放过任何一个字。
  这样的会议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统一思想,在看似放权的情况下,做到最大意义上的集权。
  参与的人多了,毫无疑问就会降低个体反对的声音,三百八十一个人里面有三十个人反对,也不过只有不到十分之一,能轻易地否决掉他们的反对意见。
  在少数服从多数这个强大的理由面前,能湮灭掉世上最强大,最正确的意见,很适合皇帝统治和控制思想。
  铁心源的目的达到了,这些从未遭遇过这种大规模骗局的人们,对这次的会议给了一个极高的评价。
  长老们认为自己参与了国事的制定,这表示自己拥有了一定的决策权,底层官员们认为这些国事中有自己的心血,国家的繁荣和自己息息相关。
  他们忘记了,在这次大会上,他们一句话都没说,只带着耳朵来了。
  王安石激动地两天没有入睡,慷慨激昂的写了足足十万言,他认为这种强大的会议方式应该全盘复制到大宋的廷议上。
  只要自己的主张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自己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用不着再去慢慢的哀求每个人都同意自己的主张。到时候,不论反对的人是谁,他都是少数,可以被忽略,可以被无视。
  三天之后,哈密国的报告结束了,族群长老和知州以下,将军以下的官员离开了狼穴,留下哈密国高层精英继续商讨将要到来的战争。
  有了穆辛的遭遇,这一次会议进行的非常顺利。
  许东升已经派人去了沙漠对面的阻普大王府,哈密国在那里安插了不下六百个密谍,收买的人数更是多如牛毛,尤其是粮库,兵库,城防这些要害所在,许东升已经在阻普大王府没有察觉的状况下,换上了很多自己的人手。
  同一时间,潜藏在契丹国内的哈密刺客和密谍也开始行动,通过刺杀,破坏来达到迟滞萧孝穆西下的步伐。
  火儿带着将作监的人也走进了沙漠,检查沙漠里的封存的物资和挖好的地堡。
  霍贤下令停止了和阻普大王府所有的商业往来,胡杨城在第一时间开始撤出百姓,进驻军队,等到秋收之后,这座城池将会彻底的变成一座兵城。
  攘外必先安内,哈密密谍司和捕快们加强了对国内的控制,没有路引,任何人不得离开住地三十里以外。
  嘎嘎和孟虎这些新一代年轻将领,开始带着军队重复前辈们干的事情,那就是用强大的兵力来震慑周边依附哈密国的游牧部落,清除境内重新抬头的马贼势力。
  卓玛也已经启程了,这个很久都没有来看铁心源的女人,带着礼物和庞大的歌舞团,以及贵重的白骆驼,白牦牛去给西夏太后莫藏氏祝贺三十岁生日。
  哈密王的特使彭礼,也带着大量的财物去东京陛见皇帝,希望大宋能在契丹人进攻哈密的时候,继续保持对西夏的强大压力,让他们无力分兵去哈密国趁火打劫。
  李巧麾下的大军分出一枝平定群龙无首的于阗国,如果宣威不能让于阗人屈服,那就开始武力镇压,直到于阗国再无反对的声音。
  铁三百开始清查清香城,哈密城的人口,争取在秋天到来之前将穆辛这个毒瘤从哈密国内挖出来。
  如果可能,顺便消灭之。
  火儿去了沙漠,水儿开始大力制造火药和猛火油,天山作坊里的水锤日夜轰鸣,日以继夜的打造各种武器。
  在哈密国和长老们的宣传下,每一个哈密人都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野蛮的契丹人准备来抢大家的粮食,金钱和老婆,是哈密国所有人的敌人。
  在一场瓢泼大雨中,还想再看看的穆辛离开了清香城,他还舍不得死,铁心源这个戏子给他的惊喜实在是太多,他还想看看哈密这场似乎越来越精彩的大戏。
  出了清香城,穆辛看到了七里坡上的那些坟墓,黑色的岩石被暴雨冲刷的一尘不染,那些用金粉写成的字迹在大雨中格外的醒目。
  披着雨披的穆辛长叹一声,他仿佛觉得那些石块正在生根发芽,长长的触须已经深入到了地底深处,再也无法动摇……


第九卷 瀚海雄风


第一章 潜移默化
  菖蒲海边上长满了菖蒲,然而更多的却是这两年种植下去的芦苇。
  端午节的时候,铜子采了很多菖蒲,一些用来挂在门上辟邪,一些用来制作成香囊送人,剩余的就拿来晒干储备起来,等蚊子出现之后就拿来熏蚊子。
  回到楼兰城的时候,他发现邻居家的门楣上没有菖蒲,就非常好心的帮他挂上,没有菖蒲的端午节算什么端午节。
  邻居是新搬来的一户人家,是胡人,不过,能说一点宋话,虽然不是很清晰,却也能勉强猜出他说的什么意思。
  楼兰城在大战之前可没有一个胡人,全是宋人,没想到今年春天,城里忽然迁徙过来很多外族人,有傻了吧唧的西域人,有绿眼睛的回鹘人,还有一些喜欢整天缩在墙角晒太阳的吐蕃人。
  不知道官府是怎么想的,没有像东京那样把这些人弄在一起居住,而是专门分散开来,和好好地宋人做邻居。
  铜子家的邻居叫夏克,这两个字前面还有一长串古怪的字铜子记不住,就直接喊他老夏,夏克也不生气,反而整天笑嘻嘻的答应。
  夏克是一个军官,楼兰大战的时候立下了不错的军功,积功成为楼兰城西门的城门官,虞侯职位。
  官府赏赐给了他了一座院子,还把他的老婆和三个孩子也迁来楼兰,在城外分了一小块土地给他耕种。
  胡人就不会种地,如果不是因为老夏家的田地就在铜子家的田地边上,他都懒得看这家胡乱种地的人。
  给老夏家门楣上挂菖蒲的时候,老夏那个总喜欢蒙着脸的老婆就傻傻的站在院子里看,见铜子瞅她,立刻就跑回自家的屋子里去了。
  “长得那么丑,还喜欢捂脸正是不知所谓。”铜子嘀咕了一声就回了自己家。
  父亲正躺在躺椅上晒太阳,这是大夫特意交代的,每天都要晒一个时辰,说是这样就能把身体里的寒气给拔出来。
  妻子正在用芦苇叶子包粽子,这里没有若叶用,只好用芦苇叶子了,反正味道差不多。
  西域的干果很多,就是不见红枣,铜子家的红枣苗子才刚刚长了第一年的叶子,按照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捡钱的农谚来说,今年那几颗枣树就会结枣子。
  不过啊,这是不可能的,这几棵枣树是枣核发芽培育出来的,这两年应该没希望。
  没有红枣的粽子就不好吃,也不甜,这是铜子的一种执念。
  杏干,桃脯,无花果干,葡萄干这些东西家里还是有的,就是不知道包进粽子里面是个什么味道。
  父亲手边的姜茶没水了,铜子就给父亲填满,想了想又抓了一把葡萄干丢进去,这样姜茶的味道应该能好些。
  铜板听见儿子的脚步声,就拿掉蒙在脸上的湿布,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瞅瞅里面的葡萄干皱眉道:“过节难得买点干果,丢我碗里做什么,给金子和银子留着当零嘴。”
  铜子的老婆王氏笑道:“爹,您就喝吧,这里还多,不差您喝的那点,对面赵四家的老太爷每天早上都要敲一个鸡蛋补身子呢,咱家的光景比赵四家好多了,就您舍不得,让街坊笑话儿媳。”
  铜板张嘴笑道:“傻娃啊,享福要享在暗处,吃亏要吃在明处。咱家是不缺你爹我那口鸡蛋吃,可是咱家和赵家不同,今年冬里,第一季芦苇就要收割了,马上就要开始造纸,到时候家里的银钱就会流水般的往外淌,那点积蓄说到底还是有些单薄。”
  铜子蹲在老爹身边笑道:“官上说咱家的造纸,印书作坊可以享受一定的补贴,孩儿到时候去问问刘孔目,不知道能补贴多少。”
  铜板摇摇头道:“不要补贴。”
  铜子吃惊的瞅着父亲道:“为什么啊?这可是官家给的钱,又不是我们抢的。”
  铜板叹口气道:“一字入衙门,九牛拽不回,自古以来只有官家占我们百姓的钱,没有我们占官家便宜的道理,咱家的造纸作坊和印书作坊,将来是要传给金子的。既然想要一个长久,就不要节外生枝的占便宜,自己挣出来的家业,传下去才安稳。”
  父子两正说话呢,就听隔壁传来孩子的哭闹声,铜子仔细听了,才听明白孩子在哭闹着要粽子吃。
  “胡人竟然不吃粽子?”铜子小声的问父亲。
  铜板点头道:“昨天刘长老才把我们这些老家伙叫过去开什么会,会上说要帮助这些可怜的胡人把野蛮的性子给改掉,让他们和我们一样过上安生日子。还说这是大王的旨意,媳妇,看你包了不少粽子,现在就煮,晚上正好给邻居送一些过去。”
  王氏不舍的瞅着盆子里的糯米小声道:“西域糯米可金贵着呢。”
  铜板皱眉道:“送,还要多送,能让官家郑重其事的下旨意,就说明这事很重要,我家受官家恩惠良多,没有别的报答法子,只能这样了。”
  铜子自然不会理睬几个粽子的事情,小声问父亲:“刘长老真的去清香城见过大王了?”
  铜板点头道:“偌大的楼兰城就去了两个年岁最高的,听刘长老说,他不但住在官家的皇宫里,每天里都是六个菜一个汤的招呼,享福都享的造孽。就这,还和大王,宰相,大将军们坐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来回坐的都是驿站的马车,新科进士才有的待遇呢。”
  说到这里铜板坐直了身子高兴地继续道:“等明年咱们的造纸作坊和印书作坊开成了,爹爹就走一趟清香城,大王日理万机的估计见不着,去见见太后,好好地谢谢太后。”
  铜子郁闷的道:“刘长老不就是上过几年私塾认识几个字吗?爹爹您认识的字更多啊。官府为何不请您去?”
  铜板在儿子的脑门上拍了一巴掌道:“胡说什么呢?咱们是匠籍,刘长老家是农户这怎么能比。”
  铜子二话不说就冲进里屋,翻箱倒柜的找出全家的黄色户籍翻开后拿给老爹道:“这上面那一个字说我们是匠户了?在哈密,根本就不分匠户和农籍。孩儿还听说在哈密国,将作营里全是手段高超的奇人,地位比官员还高些。”
  铜板笑眯眯的瞅着儿子道:“你莫非也想进将作营?”
  铜子红着脸道:“我听说水儿,火儿,玲儿,福儿他们都在里面……可是,咱家的作坊……”
  铜子说着话眼中兴奋的光芒就逐渐散去了。
  铜板笑道:“先把咱家的作坊办起来,这是咱家的根本,爹爹守着,等爹爹不成了,你又没有混出头,就回来。”
  铜子猛地站起来眼睛含着泪花道:“爹……”
  铜板摇摇头指着在厨房忙碌的王氏道:“这是一个好女子,别忘了她,否则,你也就不用回来了。”
  铜子擦试一把眼角笑道:“哪能呢。”
  铜板呵呵一笑,就重新把湿布蒙在脸上,躺在躺椅上猛力的吸收太阳的热力,儿孙们都有了盼头,现在是老家伙再努力一把的时候,身体可千万不敢垮掉……
  天黑的时候,楼兰城的城门里放进来最后一批进城的骆驼客,夏克检查完毕之后,眼看着这群彪悍的骆驼客缴纳了赋税,天色已经彻底黑了,就交卸差事,穿着铠甲沿着大道向家里走去。
  路过一家羊肉铺子的时候,特意买了两个熟羊头,回去之后让妻子把肉卸下来,夹在胡饼里就够全家美美的吃一顿了。
  今天街道上的气味很好闻,香香甜甜的,这让他很好奇,见家家户户都已经关门了,就强行抑制住自己的好奇心,嗅着香味一路到了家门口。
  远远地就看见自家的屋子亮着灯,妻子缩在门后面悄悄地往街面上看。
  “阿古丽,我回来了。”夏克叫了一嗓子,还把自己买的羊头高高的举起,这是他每日里最欢喜的时候。
  阿古丽打开了大门,却没有出来迎接,夏克皱皱眉头,自己这个妻子什么都好,就是不喜欢出门。
  快步迈上门台,却发现门楣上挂着两束菖蒲,谁把草挂在自家门上?
  夏克抬手就准备拿掉,却被阿古丽给拦住了,低声道:“隔壁的大哥给挂上的,说今天是端午节,挂上菖蒲可以辟邪消灾。”
  夏克跳下门台,发现铜子家和周围的邻居家的门楣上都挂着菖蒲,就笑嘻嘻的和妻子进了家门。
  三个孩子乖乖的坐在优等地下等父亲回来,眼睛却眼巴巴的瞅着桌子上的一个木盆。
  往日见了羊头就没命的孩子们,今天却对羊头似乎不感兴趣,夏克疑惑的放下羊头,却闻见街面上那股子香甜的味道,家里也有。
  见妻子喜滋滋的拿掉木盆的盖子,夏克就看见六个三角形的拳头大小的绿绿的东西在盆子里冒着热气。
  “这是什么?”夏克拿起一个奇怪的问道,他从来没见过这东西,闻起来似乎很美味。
  “这是粽子,隔壁的妹子送来的,说每年的今天都应该吃粽子,要不然,一年都没有好运气。”
  夏克点点头,仔细的研究了粽子之后,觉得外面这层芦苇叶子应该是不能吃的,就用小刀挑开上面的线绳,一层层的剥开芦苇之后,一大块晶莹剔透的米糕就出现在眼前,一枚硕大无花果正向外流淌着蜜汁……


第二章 厨房的秘密
  镶嵌了肥厚蜜饯的粽子自然是一道很多人都喜欢的美食,即便是铁心源自己也喜欢蘸些糖霜吃一些。
  一个端午节过后,西域人没记住屈原,倒是牢牢地记住了粽子,端午节已经过去了,还有西域人买来糯米和蜜饯制作粽子给家人解馋。
  清香城乃至哈密城直到偏僻的天山城,到处都是贩卖粽子的小贩。
  女人想要拴住男人就要拴住他的胃,铁心源觉得在民族融合这件事情上,自己就像是那个柔弱的女子。
  自古情网之下多白骨,自己不妨多用用。
  能做胡饼和羊肉的西域女子在清香城会被鄙视,能做一手好汤饼的西域女子,才会受到大家一致的夸赞。
  更有机会参加七哥汤饼店举行的汤饼大赛,靠自己的手艺挣来几枚银币花花。
  这一次的大赛让很多宋人,汉人的巧手娘子恨得牙齿都痒痒,眼看着那些肮脏的胡人婆娘做出一碗碗粥一样的胡饼都能混到一枚银币,起的捶胸顿足。
  七哥汤饼店打着面对胡人开发汤饼的旗号,把所有天天吃汤饼的汉人,宋人女子,隔绝在赛场之外。
  也不知道哈密有钱人是怎么解读七哥汤饼店这种做法的,反正,七哥汤饼店第一届汤饼大赛落下帷幕之后,市面上就出现了无数关于食物的大赛,不论是包子,饺子,馄饨,米饭,粥品都出现了同样的大赛。
  这些大赛要比试的项目没有一个是胡人原本的食物。
  这事也说得通,毕竟胡人自创的食物毕竟太少了,除掉羊肉之外,就剩下胡饼了,或者还有一点酸不拉几的奶制品。
  铁心源觉得摧毁胡人原本的食物应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官府稍微做一点手脚,哈密国的胡人食肆里面就见不到客人了,这样的情况只要坚持上一年两年,就连胡人自己都会根据市面上的食材来安排自己的饭食,最终忘记掉那些粗陋的西域食物。
  黑陶从来都是西域人主要做饭工具,西域人用陶器制作饭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
  现在,黑陶作坊接到了军方大量的订单,要开始烧制瓷罐子,作坊要升级换代,就不再烧制黑陶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口口铁锅,从大到小应有尽有,式样美观不说主要是哈密的铁锅是送的,每家每户一个……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猪肉成为哈密价格最昂贵的肉食……
  宋人,汉人家的主妇在篮子里放一条猪肉,就能对自己的胡人邻居吹嘘好久。
  到了最后,贵人家才吃猪肉,没钱的穷鬼才吃羊肉已经成了一股风潮。
  这股风潮过后,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街市上多了无数猪肉摊子……
  猪肉出现在哈密市场上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欢喜者有之,咒骂者有之,撕打咆哮者也有,无论如何,一头头被挂在铁钩子上的猪肉,还是被喜欢吃猪肉的宋人,汉人一抢而空,当然,购买猪肉的其他族人也不在少数。
  尤其是清香城的七哥汤饼店一口气推出二十六道猪肉菜肴之后,更是把这种疯狂推到了极点。
  以前的时候,七哥汤饼店也有猪肉菜肴,不过落实在小二的嘴上和菜单上,喜欢的人自然可以放心大嚼,不喜欢的自然避之千里之外。
  西域人是不在乎的,饥饿的时候他们连老鼠都吃,就别说这么大的一块肉了,契丹人和西夏人,吐蕃人自然是无所谓的,他们不喜欢吃猪肉的唯一原因,就是以前没吃过,还不知道这种充满油水的肉有多么美味。
  回鹘人对这个东西也没有太在意,西域没有这个东西,也就没吃过,既然是食物就能在市场上售卖。
  真正爆发的是来自大食和波斯的商贾……只是,哈迷官方是不理睬这些人的,他不喜欢,可以不吃。
  既然东京街市可以把猪肉堆成山一样的售卖,在清香城就不该有什么问题。
  那些大食人和波斯人习惯性的以为清香城是一个西域城市,既然是西域城市就不该有这东西。
  大食人拉胡尔是不在乎的,早就习惯了吃七哥汤饼店的汤饼,对于这种食物他非常的喜欢。
  一大早吃一碗肉丝面对他来说是莫大的享受,居住在这座城市已经两年多了,早就习惯了这里的美食。
  拉胡尔同时也信奉天神,在他看来,天神高高在上,和自己吃什么东西没有任何相干。
  大家静悄悄的吃就是了,只要不告诉天神,应该没有任何的问题。
  这是切身的体验,他就连续吃了两年多的猪肉,除了身体变得更加肥硕之外,没有别的毛病……
  铁一和铁二他们很喜欢吃猪肉,因为身体原因,他们的牙齿不是太好,一锅肥糯的红烧肉,确实比生硬的羊肉更容易消化。
  就这样,铁心源愉快的看到雪山下的汉人饲养的第一批肥猪被清香城里的人消耗的干干净净。
  王安石是一个冷眼旁观者,他自然看清楚了铁心源要干什么,他只是不明白铁心源为什么不从通婚这个民族融合大杀器下手,而是选择了胡人的厨房下毒手。
  这没道理。
  “是没道理啊!”铁心源长叹一声丢下吃干净的猪骨头对尉迟文道。
  “闹事的大食人被抓起来打了一顿板子之后就消停了,现在,卖猪肉的地方没人闹事了。属下以为饮食习惯用不着这样刻意的去引导……”
  “你认为这样做没有用?或者说你认为我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即将到来的契丹人身上,而不是在国内瞎折腾?”
  见尉迟文板着脸不回答,铁心源就干笑了一声继续道:“民以食为天!仔细想想这句话,然后再来和我说你的想法,我做最后的评论。”
  “如果百姓们都问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我们怎么回答?”
  铁心源思考了一下道:“就告诉他们,这是人们从贫穷走向富裕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一群,哈密百姓穷困不堪,只要能吃饱就是上天庇佑了,这时候我们没有选择食物的余地。
  现在,我们富裕了,富裕的人就该有配的上他财富的食物,现在我们喜欢吃肉,当我们有一天吃腻了肉之后,就开始吃蔬菜和水果了。
  当然,这是一个期望,现在,我们个人拥有的财富已经超过了宋国,没理由不吃更好的食物。”
  尉迟文砸吧一下嘴巴道:“理由很强大,可是不能让所有人信服。”
  铁心源抬头瞅瞅尉迟文道:“那就告诉哈密人,他们平均寿命只有二十一岁这个事实,告诉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生命灾难,除了战争之外,就是因为食物不够精细带来的疾病造成的。”
  “这还是欺骗……”
  尉迟文话音未落,就被铁心源强横的打断了:“这是事实,你只要看看户籍司整理出来的文书,就会发现,我们哈密如今的平均人口年龄只有二十六岁!向前推五年,他们的寿命只有二十一岁,甚至更少,是我们庇护了所有人,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长,如果战乱依旧,他们的寿命永远只有二十一岁!听明白了吗?如果听明白了,就把我的话转告给王安石,他再次要求见我了。”
  尉迟文小心地问道:“您为何总是不愿意见王安石?他现在很平和。”
  铁心源摇头道:“早见王安石对我们没有半点好处,相反,只要我们两人相见,就到了哈密和大宋正式谈判的时候了。
  王安石对我们哈密了解的不够透彻,不够明白,他还不明白我们哈密国真正的实力所在。
  和这样的王安石谈判,我们会处在不利的地步,等王安石彻底了解哈密国,并且对哈密国有一个客观的看法之后,我们的谈判才能平等的进行。
  这样对谁都有利。”
  尉迟文是铁心源和王安石交流的一个传声筒,对此,王安石是默认的。
  他没有狭隘的认为铁心源不见他就是看不起他,相反,他认为这是铁心源对他的尊重,他能自由的出入哈密任何地方,调阅任何卷宗,见任何人,参加任何会议,这完全说明,铁心源正张开了胸怀,让他好好地看看一个没有任何隐瞒的哈密。
  国两人不见则已,只要见面了就到了见分晓的时候了。
  上次铁心源准备在见过白马,乞颜两部之后见他,最后被王安石拒绝了,既然已经得到了答案,不见也罢。
  比通婚更好的民族融合法子就是改土归流,所谓的改土归流,是哈密国正在实行的一项国策,铁心源以蛮横至极的手段剥夺了胡酋对族人的统治,改派那些从大宋流徙过来的官员来管理,让那些胡酋统治下的人从奴隶变成自由民。
  得到解脱的胡酋奴隶,天生就对哈密国王有一份崇敬之心,这也是哈密国这个国家虽然是由不同种族生生揉捏成的一个国度,却没有发生大规模民变的原因。
  同时,王安石也从霍贤那里的绝密文书中看到另外一种压制异族的法子,即便是他,看了之后也恐惧的浑身发抖——那就是残酷到了极点的减丁灭户。
  王安石之所以会疑惑,就是出于此考虑,既然哈密国已经拥有了一轻一重两种手段,为何还要向胡人的厨房下毒手,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三章 哈密调查报告
  似似而非的道理骗不了王安石,霍贤,刘攽这些人。
  没有一套目的明确可行的方案给他们,这些人会认为铁心源是在瞎胡闹。
  或许跟他们过往的经历有关,不严谨的东西在他们眼中代表着绝对的失败。
  好在来自契丹人的压力,让霍贤和刘攽没有功夫理睬铁心源做的这些小动作,只有王安石一人质疑,对铁心源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大食人抵制猪肉事件仅仅维持了一个时辰,就被彭礼一顿大棒给打的抱头鼠窜,成了清香城里的住户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满世界吃猪肉能吃出高人一等感觉的只有清香城。
  这是一次冒险。
  只有铁心源知道这场冒险冒的如何危险。
  大食人所有的典籍中都禁止食用不洁之物,尤其是猪。
  如果所有的西域人都反对,铁心源会立刻处置将整猪带来清香城的泽玛,给所有西域人一个交代。
  现在的情形要比铁心源预料的好的太多了,彭礼只是动用了衙役,就把反抗风波给平息了。
  更重要的是,参与反抗的人大多数是大食商人,彭礼特意过问过,清香城百姓到现在还没有任何反应。
  猪肉上市,就好像牛肉上市一样,很正常。
  过了六天之后,繁华的清香城街市上,连谈论这件事的人都没有,毕竟,两个西域国宝级的柔骨美女要在温泉馆表演柔术,更能激发人们的兴致。
  下午的时候,铁心源决定喝点酒祝贺一下,不要任何人作陪,连尉迟灼灼都撵走,一个人坐在狼穴的天井里自斟自饮。
  “民心可用啊……”
  铁心源狠狠地敬了自己一杯酒。
  “不用担心穆辛这家伙了……”
  铁心源又敬了自己一大杯。
  “老子终于把人心收拢过来了,可怜啊,老子解衣衣之,推食食之,总算是把这些混蛋铁石一样的心肠给焐热了……老子终于在西域站稳脚跟了……”
  “我站在城楼观风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