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为王(枪手)-第4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当时他们做完了这件事情,屈重看到了地图之上的双方态势,一定会提醒屈完小心在意的,因为声称要投降的周玉所部,与追击他们的玄衣卫所部所处的位置,赫然对屈完本部是一个左右包抄的局面。
当然,到了那个时候,一切都晚了。
颖水河边,杨大傻如同被雷劈中一般呆滞地看着自己的大王。在他成功钓到了一条鱼之后,高远也如约向他发布了接下来他所要完成的任务,不过这个任务对杨大傻来说,显得那样匪夷所思。
居然是率部进入秦国南部与秦一联手。一举将楚将屈完率领的二十万楚人精锐围困,然后歼灭。
一直以来,杨大傻都觉得大汉肯定是要先灭掉秦国,然后再慢慢地来图谋楚国。因为无论如何,现在的楚国相对于秦国来说,都强大了太多。无论是财力还是兵力,做事嘛,当然是先易后难。可现在,大王发布的命令却是恰恰相反。
“为,为什么?”杨大傻真的有些傻了,呆滞地看着高远,问道:“秦国现在正虚着呢,为什么不先干掉他们?”
高远得意地笑了起来,重新拿起了钓鱼杆,上饵,将钓钩投入水中,“秦国现在是一个病如膏肓的病人了,只能说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对我们大汉的威胁已经降到最低,他未来的理想,不过是自保而已,即便只想着这个目标,他们只怕也是力有未逮,但楚国就不同了,楚国地大物博,人丁众多,无论是财力还是国力,都不是现在的秦国能比的,更难得的是,在我们大汉崛起的刺激之下,楚国这头睡了多年的狮子开始觉醒了,这几年来,在黄歇,屈重的主持之下,楚国无论是军制改革还是内政革新,都卓有成效,国力正在一步一步的增强,国富民强之后,自然便会想我们大汉现在正在想,正在做的事情,那就是一统中原,建立一个大一绝的国家。”高远悠然道。“楚怀王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但此人却能识人用人不挚肘,这君臣三人倒是相得益彰,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用不了几年,楚人必然会成为我们大汉最为强劲的对手,实际上,现在他们已经有了与我们别一别苗头的本钱了。”
“反观秦国呢,情况则正好相反,大傻,你说我们是联合一个对我们现在和以后都没有威胁的家伙去干掉一个现在和将来对我们很有威胁的家伙好呢,还是与这个很有威胁的家伙联手去干掉眼前这个虚弱的对我们没有威胁的家伙好呢?”
这段话说得如同一段绕口令,听得杨大傻双眼直翻白,但这意思他却是听明白了,秦国对大汉没有威胁了,现在联合他们,干掉楚国,将正强势崛起的楚国给干趴下,然后再回过头来,慢慢地收拾大秦这个虚弱的病兽。
“秦人答应与我们联合吗?”杨大傻弱弱的问道。
“路超没有选择,要么他答应和我一起联手干翻楚国,要么我就与楚国联手先行瓜分了他秦国,怎么选,这难道很难做出选择么?”高远呵呵的笑了起来。
“可是大王,即便路超没有选择,秦国又不是不明白,我们终究还是会对付他的。他这样做,不过是饮鸠止渴而已,路超不是笨蛋,这个道理他不会不明白吧!”杨大傻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他当然明白,饮鸠止渴的道理他自然也懂,可是喝下这杯毒酒,他不见得会死,但不喝,却是立即就死。更何况,你以为他没有自己的小算盘么?”高远大笑。“路超与我们商谈的结果,只是答应与我们联全干掉屈完的二十万精锐,至于以后的事情,就全靠我们自己了,打完这一仗之后,路超要收回楚国占领的整个秦国南方,至于楚国的一分一毫土地,他丝毫不取。但也会就此退出战争。”
“您答应了?”
“答应了。楚国原本是带甲百万的大国,改革军制之后,常备军不过三十万而已,而屈完这一次带到秦国南境的便足足占了楚人常备军的三分之二,灭了这支军队,楚国便被我们打断了脊梁骨,接下来还能抵挡得住我们的攻势么,即便他们全国动员,那些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能是我们全副武装,训练有素的军队的对手,更何况,这些年来,我们在楚国的工作可没有白做,他们最富庶的江南地区,反抗的暴乱可一直没有停歇过。”
这件事情,杨大傻也听说过,在汉国的高层之中,这便是有名的丝吃的人案例,通过汉国改良的机械大举输入楚国,使得楚国在丝织方面的科技大踏步的进步,丝绸的价格大幅下跌引来销量的飞速攀升,大量的土地被用来种植桑树,养蚕缫丝,而工厂效率的提高又大幅度的裁减人手,手工作坊式的家庭织布产业几乎全被挤兑垮,在商人和官府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普通的老百姓却跌入到了痛苦的深渊,暴乱便开始了。可以说,这本身就是汉国一项处心积虑,思谋长远的颠覆计划的完美实施。
在汉国,也经历过这一阶段,不过他们有一个对这一过程了然于胸的大王高远,因此在这一蜕变的过程当中,汉国事先做了大量的工作,而其它工商业的大发展,也为分流人力,解决人口的吃饭问题出了大力,使得汉国波澜不惊的度过了这一关口,反观楚国,因为工商业行业单一,不可能如同汉国一样分流人力,解决就业,矛盾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也就是说,在数年之前,汉国就已经经基本确立了自己的大政方略,确定了先楚后秦的统一天下的进程,用好的话来说,这叫深谋远虑,但杨大傻此刻心里想的却是,啊,真是太阴险了,太阴险了,不过我喜欢。
“路超提出的这一合作条件,是他觉得楚国八百年王朝,五千里河山,纵然没有了这二十万精锐,也断然不可能被我大汉在短时间内灭掉,如果我们汉国能与楚国打成一个相持局面,弄得骑虎难下,对他的大秦可就太有利了,他就有大把的时间来重拾旧山河,整顿国力,甚至可以在我们两个之间左右逢源,捞取最大的好处。”高远笑道。
“他想得倒美。”杨大傻奋然而起,“王上,我什么时候出发?我已经等不及了,那个屈完,便是设计害了我们新一军的混帐,我正要找他好好的算一笔帐呢,就像王上所说的那样,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还得加上利息。”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汉旗天下(83)内河水师
汾州,大汉内河水师营地。数艘水师军舰缓缓地靠近码头,在一边吆喝声中,抛缆,下锚,搭跳板,船上的水兵们欢呼雀跃,数天的水上训练,吃喝拉撒睡都在船上解决,让他们可是吃了不少苦头,不过这几年来,这样的日子基本上每月都要轮上一回,大家倒也习已为常了,而这样做的代价,就是这支水师舰队的战斗力直线上升,以前只能剿剿水匪,查查走私,充其量算是一支水上警察,但现在,他们可以自豪地说一声,自己是军人了。
这支水师舰队的领兵将领是李荃。
李荃这个名字,对于大汉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极其陌生的,不过提起他的父亲李灿,恐怕整个大汉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在大汉刚刚立国之时,李灿是第一个向大汉投降的原燕国州郡郡守,也因为他熟悉海事,投诚之后,便坐上了大汉政事堂中的一名议政,专管海事。而重视海外贸易,殖民的大汉,也让李灿如渔得水,短短的几年时间,李氏的海上实力,随着大汉在海外的扩张也呈井喷式的发展,成了不折不扣的海商巨无霸,但在三年之前,李灿忽然无缘无故地被从海政大臣的位子上直接贬到沧州担任海军大军的校长,让人惊诧莫名。
当然,对于知道内情的人来说,对于李灿的这个惩罚,还算是轻的,这主要是考虑到李氏在海事之上的影响力以及他们在海上的实力,李氏船队当年为了在海外贸易之中一家独大,在琉球阴谋毁灭了另一支有实力与他们竞争的船队,这才导致了高远的勃然大怒。
李灿被贬,而大海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政策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朝廷大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海运,可以贷款从船厂获得海船,可以从朝廷哪里购买火炮。鼓励联营等,在朝廷政策的刺激之下,也在海外贸易,殖民的暴利刺激之下,大汉的海外贸易进入到了勃蓬发展时期,大批的手中积累了无数财富,在陆上事业已经进入了瓶颈期的大商人们开始向海外进军,而李氏海运在遭到这一打击之后,也老老实实的缩起了脖子,汾州海运趁机崛起。现在汾州十二家船老板的联营公司,已经可以与沧州分庭抗礼甚至犹有过之了。
而当年事发之时,李荃在海军舰队之中已经做到了副将的位置,被海军统领寇曙光视为能接他班的不二人选,但李灿事发,李荃受到牵连,调离了海军副将的位置,安置到了内河水师作了一名统领。
从前途无限的海军副将一下子调到虽然位置差不多,但权力。前途却天差地别的内河水师,李荃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但他也很清楚,大王已经是手下留情了。按照自己父亲犯下的罪过,在过去的时候,便是株连九族也说得过去。
心灰意冷了一段时间之后,李荃便又重新振作起来。他本来便是家中老幺,并不太受重视,当年父亲送他进入海军。更多的是一种向汉王高远输诚的表现,而本来一介书生的他,跟着寇曙光风里来雨里去的数年海上军事生涯,却是生生地将他磨成了一个冷厉的军人。在海外殖民,杀伐果断,根本容不得你有半点犹豫,那鲜红的血早已将他原本的书生习气磨没了。
在内河水师之中,李荃开始整顿军纪,重新练兵,纵然做不得海中蛟龙,李荃也不愿成为这内河之中的一条泥鳅。
三年时间,李荃便泡在了这内河水师之中,没有回过一趟家,一来,他是想重新做一番事业,二来,他内心深处对父亲也不无抱怨,虽然子不言父过,当时出了事之后,他也曾去找过寇曙光希望统领能帮帮忙,但自己的事业因此而遭到沉重打击,说他心中不怨愤那是假的。
三年的时间,他将一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内河水师,打造成了一支精兵强将,而新任的负责海事的议政大臣寇曙光本来就是他的老上司,对他很是欣赏,对他的遭遇也比较同情,所以这三年里,明里暗里也帮了他不少忙,至少现在的内河水师在装备之上,比起三年前,完全已经换了一副崭新的面貌。
现在大汉的内河水师拥有大小舰船过百艘,其中三层战舰便有十艘,这也是内河水师的核心战斗力,这十艘战舰之上除了常规的配置之外,更是每舰在船头船尾都加装了一门火炮,极大地增强了他的战斗力。
“李司令,您回来了!”这是一个军用码头,值勤的军官殷勤地迎了上来打着招呼。
“嗯!”李荃古铜色的脸上也浮上了一丝笑意,搓着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笑问道:“这几天可有什么事发生?”
“也没什么大事发生,只是内部军报上再说,我大汉陆军连接拿下了颖川,武隆,泰安,檀锋那小子被打得走投无路,居然跑到楚国去抢了一块地盘,哈哈哈!”值勤军官快活地笑了起来,作为大汉的一名军官,大汉军队每一个胜利的消息,都会让他开心不已。
“哦,这么快!”李荃小小的吃惊了一下,一直不是说檀锋所练的颖川兵挺厉害得么,怎么这么不经打?但他也就是这么诧异了一下,陆军的事情,他不太关心,他关心的是,大汉什么时候打楚国,李荃很清楚,也只有打楚国,他的水师或者还有用途,因为楚国也有一支水师。可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听到任何有关进攻楚国的一星半点的消息,说来也是,大汉一直以来,都是将大秦作为自己最大的对手的,或者在灭掉秦国之前,怎么也不会对楚国开战吧。自己还得再忍耐,还得再继续练兵,耐心地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今天兵部运来了一批武器,其中有火炮和弹药。”一边陪着李荃往营房之中走,值勤军官一边道,“押送这批弹药的人非要司令您亲自签收,我说司令您不知道能不能回来,可他说不急,他可以等,现在还在营房之中呢,我将他安排了先住下了,现在这些武器因为没有司令您的签字,还没有交割呢!”
“火炮,弹药?”李荃怔了怔,火炮这种新式武器,一向是最优装备给海军,然后是陆军,内河水师向来是排不上号的,现在自己十艘三层楼船的火炮,都还是通过老上司开后门弄来的,怎么现在无缘无故的,运来了一批火炮和弹药?
“来得是谁?我认识吗?”
“他说是兵部的一名主事,不过我不认得。”值勤军官摇头道,“到底是蓟城来的官儿,那所度,那架子,可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好吧,我先回公房去,几天不回来,肯定又积押了不少公文,我先去处理这些,你回去之后,请那位主事到我公房来,我马上给他签字画押,火炮弹药这这些军国重器半点轻忽不得,总得先入了库房才是。”
“属下明白了,司令官您不先休息一下吗?”军官问道。
“有什么好休息的,在船上,我就在休息了。”李荃回头看了一眼码头上的战舰,轻叹道:“这内河风平浪静,那里比得上大海里波涛汹涌啊,在这上面,于我而言,天天都在休息呢!”
听着李荃的叹息,军官低下了头,李荃的经历,他多少也知道一些。
回到公房,解了盔甲,坐到大案之前,果然不出他所料,他的面前,是积累下来的一叠叠待处理的公文。伸手打开最上面的一份,李荃提起笔来,开始批阅。
“司令官,兵部主事来了。”不到一柱香功夫,外头传来了军官的声音。
“请进来。”李荃搁下笔,站了起来,门口光线一暗,一个中年人出现在门口,看到那人的面孔,李荃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睛眨巴了几下,又伸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李荃,你没有看错,是我!”来人笑盈盈地道。
“寇统领!”李荃快步走到寇曙光跟前,啪的行了一个军礼,想要说话,喉头却是一阵哽咽,竟是一个字也没有吐出来。
“你可是老多了。”看着当年自己这位最青睐的部下,寇曙光很是感慨,“你比我要小十来岁吧,怎么看起来比我还要显老?”
“统领,统领!”李荃哽咽着:“三年多了,我终于又看见您了,这几年,要不是您的支持,我真不知道该怎么熬过来。”
用力地拍着李荃的肩膀,寇曙光笑道:“你做得很好,不仅我看在眼里,大王也看在眼里啊,大王说了,李荃这小子干得不错,荣辱不惊,实心做事,大汉就需要他这样的臣工。这可是大王的原话哦!”
“大王心谬赞了,李荃不过是尽自己的本份而已。”李荃激动地道。
带着寇曙光来的那名军官,听到此人的真实身份,此时已经吓呆了,站在哪里,如同泥雕木塑。
“还楞在哪里干什么?还不赶紧去泡好茶来,不不不,拿酒来,我要与统领好好的喝上几杯,对了,管住你的嘴,对任何人也不许说起统领到了我这里。”李荃一迭声的道。
“知道了!”军官答应了一声,撒腿便往外跑。
“你还是那样细心。”寇曙光赞赏地看了他一眼。
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汉旗天下(84)紧锣密鼓
“统领,我敬您。这几年没有您的支持,我说不定就沉沦下去了。”举起酒杯,李荃真挚地对寇曙光道。
看着桌上几样下酒的下菜,寇曙光摇头笑道:“你日子过得倒还真是清苦,和你父亲的关系还没有缓和么?”
李荃一口饮尽了杯中酒,神情有些复杂,“子不言父过。至于说生活清苦,我倒不觉得,统领,那些年我们在海上飘着,可没有这么丰盛的酒菜。”
寇曙光大笑:“你说得不错,看来这几年我是安逸得过了,竟然忘了那时候的辛苦。你能保持本心,我很开心,来,我们喝一杯,苦尽甘来,李荃,你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两人酒杯在空中叮的一声相碰,随着杯中酒水一饮而尽,李荃两眼发亮:“统领,要动手了?”
“真正出乎我意料之外。”李荃压抑着内心的喜悦,“一直以来,无论是军情邸报,还是公开的信息,都似乎在说明我们大汉的第一目标是秦国,怎么转眼之间,就来了一个这么大的转折呢?”
“你可以称其为战略大欺骗,这是大王这几年一直在着力做的一件事情,其实在嬴英上台,废李氏法度,启用范睢开始国内改革的时候,大王就料定他们必然失败,再加上路超的事情,大王与政事堂都判断秦国对我大汉再无威胁,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经济,反倒是楚国,这几年有了崛起的势头,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当然要重新选择。当然,为了做到这件事情,便不能让楚国有了警觉,所以这几年来。这种战略之上的大欺骗便一直在进行。”
“水路主功?”李荃激动地道。
寇曙光大笑起来,挟了一筷子菜放进嘴里慢慢地咀嚼着,“这你可想多了,楚国,那可是八百年王朝,五千里河山的庞然大物,单凭一路进攻,如何能将其打趴下,我们想的可是在最短的时间里,便将他的有生力量毁灭。使之再无反击的余地,然后再慢慢的收拾掉,所以这一次的进攻,是数路并举,不过你不要失望。”
看着李荃脸上的神色,寇曙光接着道:“你要出击的是楚国江东郡,你的任务便是扫清楚国驻扎在江东郡的水师,为陆军登陆上岸创造条件,这一次我们秘密征集了大约数百条民船。将运送五万人的部队从江东郡上岸,要一举拿下江东,江东诸郡乃是楚国的财赋重地,拿下他。便等于让楚王朝断了奶,没了粮,便将在接下来与我们的争斗之中处于绝对的下风。”
“统领放心,末将必不辱使命。楚国水师,不过一群乱泥塘里打滚的土泥鳅罢了,想要与我大汉水师争锋。他们还差得远呢!”李荃霍地站了起来,大声道。
“这一次我们与楚国之争,是灭国之战,即便是我们大汉,亦是全国总动员,你的水师在初期任务主要是消灭楚国水师,在做到这一点之后,你剩下的任务,更多的是要担任兵力投送了,将我们的军队,投送到长江沿岸任何一个我们想登陆的地点,同时还要保障他们能的后勤补给以及能随时安全的后撤,接下来,你有的忙了。”寇曙光微笑道。
“统领,我不怕忙,就怕闲,这几年,可是将我闲得都要长毛了。”李荃挥舞着手臂。
“闲闲也好嘛,至少你闲的这几年里,又给我们练出了一支强悍的水师,也能让你静下心来想清很多东西,李荃,你的前程不止在这里,这一点,我已经与大王深谈过了,等打完楚国,你还是回到海军里去吧,广袤的海洋,才是你应该驰骋的地方。”寇曙光看着李荃道:“这几年你的表现也让大王很满意,你熟悉海事,又精通内河,再历练几年,将来我这个位子,不给你又给谁呢?”
“统领!”李荃看着寇曙光,眼圈一下子红了,“如果没有统领的栽培,李荃只怕早就烂在阴沟里,李荃没有想那么远,也不想去当什么议政大臣,我想的,只要能回到海军,能再去海上纵横,便是当一个舰长,当一个水兵,也是情愿的啊!”
“为期不远矣!”寇曙光道:“秦国早已成了强弩之末,我们打完了楚国,基本上便等同于统一了天下,接下来,大汉的火炮的瞄准口必然会对准海外。以前大王对我说过一句话,要让太阳能照耀到的地方,都插上我们大汉的旗帜,现在我将这句话转赠给你。”
“多谢统领,多谢大王,李荃一定会做到这一点的。”李荃激动地道。
“内河水师从现在起,进入一级军事战备状态,随时准备出击。”寇曙光道:“这一次,你在前线出战,我在汾州坐镇协调陆军和水师之间的协调以及物资的调配,绝不允许出任何差错。”
“终于又可以在统领的指挥之下作战了。”李荃笑道:“这让我有些回到了以前的感觉。”
寇曙光大笑起来:“这一次我可不指挥作战,亲临前线的可是你,我除了这些,还有另外一些事情要做呢,嗯,打完了这仗,你还是回家去看看吧,李灿终究是你老子嘛,血浓于水,而且他把你送到海军,虽然当时本意并不是为了你的发展,但终究是让你有了现在的造反,过了年,他就要彻底退了,回家去安慰安慰他。”
李荃身子微微一震,低声问道:“是因为我吗?”
“差不多,李氏海运现在通过外人参股的方式,已经不再是你们李家一人说了算了,汾州海运的崛起,也让沧州有了可以匹敌的对手,当年那一档子事便算是过去了,不过大王看重你,要将你调回海军去,你父亲自然不再适合担任沧州海军大学的校长了,这你可明白?”
“属下明白。”看大王的意思,这是要将自己当成海军未来的头头来陪养的,既然如此,自然不能让儿子担任海军的头目,老子却掌控着海军的后备力量培养,时间一长,海军还不又成了李氏的一言堂,平衡之道,自古亦然。
“所以说,你老子这一次可是为了你要牺牲不少的,不过李氏要发展,要在大汉立足,他也只能指望你了。”寇曙光笑道:“来,为了大战的胜利,也为了你光明的前程,我们满饮此杯。”
“我敬统领!”李荃站了起来,双手捧杯,恭恭敬敬地向着寇曙光。
内河水师从当天夜里便进入了一线战备状态,所有轮休的水师官兵被尽数召回,军用码头封闭,水师官兵们也从闲遐的状态开始忙碌起来,船只进行着最后的检修,一块块钢板从仓库里搬了出来,加挂到了船帮之上,一架架神机弩,石炮等武器开始在船只上安装,调试,整个码头忙得不可开交。
所有人都明白,这一次不是演习,而是实实在在要打仗了。对于这些内河水师官兵来说,这是一件又激动又有些惶恐的事情,因为他们还从来没有正儿八经的打过仗,以前了不得的就是做做剿匪啊,查走私的事情。不过所有人心中更多的还是期盼,在大汉,军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可都是响当当的荣誉,李司令官这几年拼命的操练他们,本来还是有些怨气的,但现在,这怨气早就不翼而飞了,不仅是因为李司令官一直与他们同甘共苦,更是因为马上要迫在眉睫的战争,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平日里那些恶狠狠的操练,到了战争时期,便成了保命的灵丹,毕竟所有人都渴望军功,但也不希望自己有了军功却没命享受。
与内河水师这边忙碌的准备作战不同,在汉楚交界的另一个要点,彭城却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昨天,郢都送亲的队伍刚刚抵达到了这里,出嫁的,便是楚怀王最疼爱的漱玉公主,而迎娶公主的,却是大汉的高级将领步兵。
送亲的大使,是与汉国经常打交道的上大夫范拙,当然,他这一次除了送亲,还担负着与汉国交好的重任。
公主抵达,彭城自然是要隆重相迎,戒备森严的同时,又还要保证不冲煞了喜气,可就把彭城的地方官们忙得够呛。公主要出嫁倒也罢了,但送亲大使范拙可是一个值得巴结的人物,此人不仅掌控着楚国最大的外贸来源丝绸的生产销售,更是大楚首辅黄歇的儿女亲家,无论哪头,都是让人眩昏的头衔啊,一头代表着财富,一头代表着官位。
柳安是这些官员之中最为忙碌的一个,因为他除了要巴结范拙之外,还要负责整个彭城的警卫工作,柳安在上一次的彭城大战之后,便从一名牙将荣升到了彭城将军的职位之上,而以前的彭城将军毕轩,现在早已是郢都禁卫军的统领了,可以说,当年彭城一战,是楚国击败汉国,挽回岌岌可危的国运的关键一役,而参与了那一战的将领们,都或多或少得到了晋升,柳安,不过是他们之中晋升比较快的一员罢了。
现在柳安就带着一队卫兵等在城门口,因为汉国的迎亲队伍马上也要到了。
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汉旗天下(85)选择
彭城,驿馆,漱玉坐立不安,心头如同小鹿一般乱撞,恍若又回到了青葱少女时代,在快要见到自己的心上人那种心情。屋外传来的清脆的叮叮脆声,让她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多年以前,在燕王宫中,自己瑟缩在墙角,便是听到了那清脆的铁脚踩在地面之上的声音,才让自己抬起了头,然后,自自己便看到了那一只引人注目的铁脚以及那一副刚毅的面庞。
千里相伴而还,虽然只是短短的月余时间,但那人的影子却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心中,那时的自己,心灰意冷,生不如死,是这个看起来冷峻的将军一路之上的开解和风趣的话语,激起了自己再生的渴望。
此刻,屋外又响起了那曾经在梦中无数次萦绕的清脆的声音,漱玉站起,又坐下,再站起来,不安地在屋里走来走去。
一个人影的轮廓被挂在走廊里的灯笼投射在粘在门上面的白纸之上,那个人影举起了手,屈起了中指,似乎想要叩响大门,漱玉的心砰砰的跳着,既期待,又有些心慌。
那手举起,却又放下了。
漱玉的心忽然乱了。
自己喜欢他,可是他喜欢自己吗?是的,当父王决定要给自己择婿的时候,自己勇敢地说出了心事,也得到了父王的允准,派人前往汉国提亲,而汉国也立即允准,可身为王女的漱玉自然明白,这种婚事,有很大的政治因素在里头,步兵或许只是因为政治因素而答应迎娶自己,可是这样,真是自己所想要的么?
一时之间,漱玉心乱如麻,看着那个人影。只想着他伸指叩响大门。
可那个人影举起的手终于放下,身体慢慢地转了过去,叮的一声脆响,那是一只脚踏出的声音,他,竟然要离开了。
叮叮的声音再次响起,漱玉再也无法忍耐,双手落在门上,吱呀一声,门被打开了。
步兵的脚步顿住。缓缓地转过身来,灯光之下,漱玉亭亭玉立,站在门前,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正瞬也不瞬地盯着他。
两人对视,一时之间,都不知说什么好,反倒觉得尴尬无比。半晌。步兵轻轻地咳漱了一声,正想说话,漱玉却已是抢先开口了。
“你来了?”
“嗯!”
“屋里坐吧!”
“好!”
两句对白说完,两人又呆在了那里。呆立片刻,步兵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大步跨上台阶,漱玉身子微侧。让开了一条道路。
步兵看着眼前的女人,与数年之前相比,这个女子再没有了当年的憔悴和惶恐。那时的她,便如同一个脆弱的瓷娃娃,似乎轻轻一碰就会碎掉,而现在,站在自己面前的女子珠圆玉润,浑身都散发着成熟女人的风韵。
她将成为自己的妻子!步兵在心中想到,数年之前,千里相伴,眼前这个女子在自己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或者是怜惜,也许是倾慕,总之这些年来,自己老是回想起那一双惊惧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