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为王(枪手)-第4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的苗头,杀无赫!”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继往开来(156)只能靠自己

对于路超维系现在这个集团的稳定以及他自身的权威性,勾义当然知道至关重要,这样的事情,最好的办法便是将其消灭的萌芽状态之中,否则出个一两起这样的事情,对于人心的破坏作用是无可估量的,一旦人心涣散,队伍可就不好带了。

现在自己不能再带兵打仗了,一个被俘的将领,又不明不白地被对手莫名其妙地释放了回来,就算自己长了一百张嘴也说不清这里头的猫腻,唯一所幸的是大将军丝毫没有见疑,自己一回来,先是好言抚慰了一番,让自己好好地休息了一段时间,紧接着大将军便将他最机密的,也是最为神秘的鹰部交给自己统带。

鹰部的前身是韩国的秘密部队,韩国灭亡之后,因为路超的岳父公孙婴的缘故,这支秘密部队的残部最后落到了路超的手中,经过整编之后,成为了独属于路超自身的力量,这支队伍神秘之极,极便是以前勾义也算是路超的心腹大将,也只闻其名,不见其人,但现在,自己却居为了这支部队的最高首领。

鹰部的人并不多,加上后来路起编练进去的人马,也不到一千人。但这一千人本来就不是用来战场搏杀的,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精擅一两门特殊的技艺,从事的也都是一些秘密的活动,但他们的能量却是极大,现在虽然不能领兵打仗,但勾义的责任却显得更重要了一些,很多以前他没有接触到的机必事宜现在也终有知晓,于他而言,这当然是有喜有忧,喜的是原本以为自己的前程就此终结,但现在柳暗花明。反而更得重用,忧得是,如此一来,自己可算是在脑门上写得清清楚楚两个路大将军的嫡系两字了,当然,连带着勾氏一门。也会与路大将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说说吧,还有什么其它的事情?这一段时间我要去前线一趟,最近汉军大动作频频,不知许原又想干什么勾当?可能要在前线呆上一段时间。”路超很快就将邸报的事情甩到了一边,蜀郡离他太过于遥远,他根本没有心思去管,而且范睢此事到最后必然要成乱摊子,便由得他自己去折腾。

“这一段时间。主要还是土地改革的事情。大将军要给军中将士分发田地,”勾义整理了一下思路,“滑县,白沙县,长乐县,马山县四地县令对于大将军的这一策略甚有抵触,在这四个县中,基本没有什么进展。末将跑了一趟,也没有什么作用。您也知道,论起耍嘴皮子的功夫,我怎么也比不上他们。”

“搞清楚原因了没有?”路超眉头一皱,问道。

“鹰部监视了一段时间,终于找出了缘由所在,黑冰台的人物多次出入这几位县令的官邸。看来朝廷仍然没有放弃要渗透进来的意思。”勾义低声道。“大将军,虽然我们采用了许多方法,明里暗里排挤威胁逐走了大部分的黑冰台人员,但有些水下的,却实是不易清理干净。”

路超冷笑道:“这个县的县令原本是我李氏学派的骨干成员。想不到这么快就倒戈了么?哼哼,这些黑冰台的人员既然不是水面上的,那就杀了,谅他明台也不好说什么,至于那四位县令嘛,找个由头拿下,既然他们这么心志不坚,那就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背叛的痛苦,罚他们去军前服劳役。”

勾义一愕,“大将军,几个白面书生,罚到军前为劳役,只怕三五天就要了他们的命去。”

“他们活着还有多大的意义吗?”路超看了勾义一眼,“勾义,我先前跟你说过,朝廷正在由白起编练新军,白起此人,是我一手提起来的,原本还想好好培养一下,只不过他窜起之速,实在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此人之才,不可小觑,我也是事后好久,才打听到原来是蒙恬在老王临死之前推荐的,这是我大意了,所以当他的新军编练完成之后,朝廷对我们的依赖就会减少,而你也知道,我是不可能造反的。到了那个时候,后勤供应就会出大问题的,而一支军队没有了完善的后勤,你说说会是一个什么下场,所以从现在开始,在两到三年的时间内,我们要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后勤供应体系,粮食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范睢还没有做成的事情,我们要抢在前头做成,而且这些土地的主人必须是我们的士兵,关中大平原是我必须要控制的,而这些士兵就是我们掌控关中大平原的利刃,因而这些县令必须是我们的人,必须无条件地执行这一策略,哪怕因此会损害他们自己的利益,也必须执行,有违者,绝不轻饶。”

“是,职下明白了。”勾义点点头。“再有就是茅威茅候爷那头,属下派去联络人虽然想尽了一切办法,但这位候爷就是不肯点头。看来我们想将他直接弄到军中来的想法不行了,不过这位也不是死心眼儿,暗示如果麾下有学徒想要走,他倒不在意。”

“他被盯得极严,想要暗底里将他弄来本来也极难,不过他松口可以让学徒过来也够了,不过你得好好的把把关,一定要是我们用得着的,至于如何操作,就不用我教你了吧?”

勾义露齿笑道:“职下知道,当然得让最得用的过来,不然我们给茅威的大把金银珠宝,好几个韩地美女不就白送了么,让几个学徒表面上意外死亡不是什么难事,不过需要时间长一些罢了。”

“不必如此小心谨慎,这事瞒不过明台,朝廷也会心知肚明,但谁也不会揭破,所以,让过来的人一齐暴病身亡吧!我现在急需要他们过来建立自己的火药工坊,与汉军对阵,没有这个,心里终是有些发虚。”

“职下明白了,回头马上就去办此事。”勾义赶紧道。

“时间每过一天,我们的处境就会艰难一天,所以现在要竭尽所能,向朝廷伸手,张嘴,能要来多少算多少。”路超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最多三年,我们就要一切靠自己了。”

“看蜀郡这一次出事,只怕范首辅的变革没那么容易成功!”勾义道:“只要他不成功,朝廷对我们的依赖就会一直存在。”

“范睢的变革是挖肉疗疮,刀子下得猛,前期肯定会出乱子,但如果他真能挺得过去,就会越变越好,檀锋在颖川应当说已经成功了,而我在关中大平原也会这么做,因为我需要粮食,更需要士兵的忠诚。勾义,你希望范首辅成功吗?”

勾义叹了一口气:“不瞒大将军,我的心情很复杂,作为一个秦人来讲,我希望他成功,这样秦国的国势会增强,但作为大将军的部属,我却希望他失败,这样才能凸显大将军的能力。”

“这是大实话!”路超大笑起来,或者这就是现在他麾下绝大部分将领心理的真实写照,一个复杂的矛盾共同体。

“你去忙你的吧。”大笑声中,路超挥挥手,示意勾义离去。对于路超而言,他现在唯一要努力做到的,便是牢牢地掌控住手里这十数万大军,并将这些军队变成自己的利益共同体,第一步,他已经基本上将将领控制在自己手上了,接下来,他要让所有的士兵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跟着自己,才有出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让士兵得到实打实的实惠,而且要抢在朝廷之前完成,正好,范睢在蜀郡的失败给自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反面典型,此事当然要大肆宣传,让所有士兵都知道这里头的前因后果,然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才能让士兵感受到只有自己,才能保证他们的利益不受到侵害,其它的人,不过是只有一张嘴罢了,其实最基层的士兵是最好哄的。而当所有的士兵都对自己敬若神明的时候,同样的也会裹协他们的上官,一层一层的倒逼回来,让自己的权位更加巩固。

函谷关是大秦的,关中大平原也是大秦的,但这些却必须是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想着这些,路超嘴角露出一丝狠厉的笑意,走回到大案之后,随手翻看着搜集到的关于大汉的所有情报,而里面,最显著的便是一大叠汉国的报纸,说来也真是可笑,现在自己的很多情报,竟是从这种公开发售的报纸之手获得,起初自己还不相信这上面所载的是真的,但后事一桩村的事实证明,汉国居然允许很多在自己看来是机密的事情,堂而皇之地登载在报纸之上。

除了这些军国大事之外,这些报纸之上还有着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里面居然还有一篇文章写到了汉国大王向户部尚书追讨这些年国家欠他的薪饷不成而恼羞成怒,意图追打尚书无果的佚谈。

路超当然不相信这个,他奇怪的是,高远居然容忍这种抹黑他形象的文章公然发表在报纸之上,这位几乎是在自己家长大的家伙,越来越让自己感到无法看透,甚至无法形容了。

(前面出了一个大问题,其实同样的问题已经出现过一次了,我把名字又记混淆了,这一次是李明骏,他应当是已经死了的,我又把他写活了,还给了他足够的戏份,好在现在vip章节可以修改了,我会抽时间修好的,抱歉!实在是这部小说出场人物太多,我经常记混名字,真是惭愧万分,我会着手修改,对给书友们造成的阅读上的困挠表示万分的歉意。还有,章节之中出现了不少的错字,别字,是因为我没时间修改,基本上是写完就发,大家都知道我是业余写作,有时候是上班时间写的,这个嘛,大家都明了,嘿嘿嘿!)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继往开来(157)檀锋之颖川

颖川郡城,将军府。

檀锋看完最新一期的大汉日报,默默地放下报纸,走到窗前,外面的校场上,一群工人正在忙碌着,整个院子的地平都将被重新平整,一种新式的建筑材料在前不久,正式由汉国商人引入到了颖川境内,立时便受到了上至官员,下至百姓的喜爱。

这种建材,叫水泥。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坊间传言,是汉国国王亲自赐名的,将这种最新式的建筑材料用来浇筑地面,道路,不仅平整,而且坚固,更重要的是,速度奇怪无比,像这种天气之下,上午浇筑好,下午就能上面跑马了。檀锋将军府内的这个校场虽然大,但看这个速度,一个上午就能完工了。

汉国奇巧淫技寸出不穷,这种水泥听说是汉国前工部尚书郭荃在修筑东西交通大动脉的过程,一个偶然的情况之下发明的,现在汉国境内,这种水泥工坊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但工坊再多,也应会不了全国庞大的需求量,要货的商人,排成了长队等在各个工坊之外。水泥一有现货,立马就会被运走。

颖水与颖川一河之隔,这几年双方在政治上敌对,军事之上对峙,但在经济之上,在双方的默许之下,却是出奇的热闹,双方商人互通有无,竟然生生将这两个对峙中的军事重地,变成了秦汉两国商品贸易的一个集散地。

看到檀锋默然无语,身后一个青衫长须的中年人走到了檀锋面前,笑道:“汉国人发明的这个东西,倒是让我们都方便了,这一路行来,在别处最怕的就是下雨。泥泞不堪,但到了颖川城内,却是耳目一新,檀将军胸怀宽广,造就了这颖川的繁荣昌盛,当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檀锋微微一笑。“赵先生,你不觉得汉国人很可怕吗?你难道只看到了这些东西让人方便了?我看到的,却是他们在军事之上的巨大作用。”

被称为赵先生的人微笑不语。

“这种叫水泥的东西,能用来筑路,自然也能用来修城建堡,我还听说,现在汉国境内,已然能将这种水泥与钢材混用,建筑起高达数十米的大楼。他们境内,所有的桥梁也在用这种新式建筑方法改造。”檀锋叹了一口气,道。

“这个赵某当然知晓,我们大楚刚刚通过一个商人,向汉国支付了一大笔专利使用费,购得了这水泥的配方,很快,我们大楚也会生产出这种新式材料的。怎么您没有向他们购买么?”赵先生笑道。

“您觉得我有必要购买这专利吗,我这里离颖水如此之近。想要什么,找他们买就是了,支付大笔的专利费获得这玩意,再修厂建坊,有这个钱,我还不如拿来多给士兵发点薪晌。多打造几支钢刀长矛羽箭呢!”檀锋一笑摇头。

“理解,理解!”赵先生笑道:“不过我们大楚不同啊,这种新技术,只要花钱能买到,那当然是买的。”

“赵先生没有想过。汉国人为什么愿意卖吗?”檀锋问道:“他们愿意卖,就说明他们不在乎这东西,哪怕你们用这个来建城,使得城防力量加强,他们也有信心击而破之,所以他们才乐意用这个东西来赚钱。如果汉国当真是什么东西都卖的话,他们的冶铁炼钢技术,怎么就不见他们拿来卖呢,我想如果汉人愿意卖的话,就算喊出一个天价,贵国也肯定是趋之若鹜吧!”

赵先生脸色微变,半晌才道:“有总比没有好,檀先生想来也调查出来了,这东西在汉国的生产成本极其低廉,但卖出来,却是数倍的利润啊!”

檀锋点点头,“贵国这两年来也已经察觉到这个问题了吗?”

“当然,我们也不是傻子,这几年来,我们与汉国的贸易逆差数额惊人,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们国内的大量财富正在流向汉国,长期下去,如何得了,现在我大楚对汉国唯一还有利润的就是丝织和粮食,粮食却不说了,丝织的利润也在逐年下滑了。”

两人转过身来,走到桌前坐了下来,檀锋提起茶壶,为两人的杯中满上香茗,似乎是随口问道:“我听说贵国江南地区今年似乎不大太平啊!”

赵先生嘿嘿一笑:“檀将军面临着汉国大军威凌,居然还分心关注我国内之事,倒是让人诧异,我大楚地域广阔,有些刁民不足为奇,但都是疥癣小疾,不值一提,甚至都不用动用军队,只需地方武力便能维持治安了,倒是让檀将军见笑了,比起贵国蜀郡之乱,那可真是狗肉上不得台面啊!”

听着赵先生的讥刺,檀锋却不以为意,双手捧着杯子在手里摩挲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知道这话是谁说得吗?高远!我国蜀郡之乱虽然可虑,但必竟蜀地偏远,不在我大秦腹心之内,就算蜀郡最后裂土而去,对大秦也造不成致命伤害,倒是您刚刚所说的疥癣之疾,如果发作起来,于大楚而言,恐怕就是如哽在喉,如芒在背吧。”

赵先生沉默了下来,在眼前这个人的面前,显然是瞒不了对方的。

“檀将军说得有理,所以我们已经防患于未然了。国内这些事,我们自信还能处理得了,但汉国之威胁,则是让我们日夜担忧啊,可笑现在国内还有些人自认为天下太平,与汉国的生意做得不亦乐呼,赚得盆满钵满,殊不知,他们每赚一分,汉人起码赚了五分,汉人在拿我们的血汗滋养他们自己呢!”赵先生不甚感叹地道。“再过个数年,汉人愈来愈壮,我们愈来愈弱,如果不现在鼎力革新,只怕将来亡国无日呢!”

“赵先生是明白人,只可惜楚国之内,像您这样的明白人不多吧,黄首辅虽大才,但却失之于过于谨慎,不肯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屈太尉又为汉军威势所胁,一心埋头练兵,只想练出一支与汉军匹敌的大军出来,这便造就了现状,去年我们大秦联络贵国共同出兵攻击汉国,可惜不成,现在,只怕就更艰难了。殊不知这世上哪有十拿九稳的事情,但凡有个六七成胜算,便可倾力击之,有个四五分胜算,便可尝试着做一做。”

听到檀锋评价自己国内两位大臣,赵先生笑道:“现在就算我们大楚愿意与大秦联手出兵,你们只怕也腾不出手来啊,蜀郡之乱暂且不说,贵国王上与路大将军之间的隔阂一日不消,只怕大举进攻就是一个笑话吧!”

檀锋摇头不语,不愿就这个话题深谈。

赵先生显然也明白檀锋的心思,话锋一转,“不过檀将军在疑川郡不过数年时间,倒所展示的才华,却让我大楚上上下下,刮目相看啊,现在颖川郡不论军力,财力,都是蒸蒸日上,不输于汉人了。”

“拾人牙慧而已,高远之才,我是比不了的,不过我是一个好学者,却也不怕人耻笑。”檀锋放下杯子,道。

“你能学,可我们楚人却是学不来的,我国仔细评估了高远的政策之后,最终还是决定放弃了。”赵先生叹息道:“国情不同,如之奈何?贵国霸王硬上弓,是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我国没有这种切肤之痛,是不可能痛下决心的。而且黄首辅断言,贵国之改革,恐怕必然以失败而告终。”

“哦,黄首辅如此肯定?”檀锋略略有些惊讶,“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两国国情不同,治政理论,策略亦不同,如此强求一同,蔫有不实得其反之理?高远之所以成事,是因为他白手起家,麾下军将也好,官员也好,大都起自寒微,而汉国从一开始就大力限制土地兼并,檀将军应该看到,在汉国,可有地方大豪出现?大汉律法之中有一条,官员拥有土地不可超过一百亩,这种硬性规定,也只有在汉国才行得通吧?不过在汉国,家财富可敌国之商人倒是颇多,但这两者却是不可同日而语也。而大秦与我大楚,则正好与之相反,你说如何能强学汉国之策,檀将军在颖种能够成功,也是因为这里的地方大豪在战争之中死伤颇重,残余之人又被将军以雷教过手段除之,旧者已去,新者未起,将军趁着这个空白时段在好不容易建立了现在的繁荣之态,可地方繁荣了,伸来的手也多了吧?将军可否现在已经不胜其烦?”

檀锋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将军现在在朝中有范睢撑着,自不怕他们,不过范睢一旦改革失败,首当其冲的替罪羊就是他,那时将军何以自处?还能挡得住那些伸来的贪婪的手掌吗?”赵先生慢条斯理地道。

“自然是挡不住的,我不是秦人,本来就甚受猜忌,所幸当今王上与范首辅信重,才有今日,如果范首辅一去,只怕我的下场也堪虞。”

“将军就从来没有考虑过后路么?”赵先生将茶杯放在桌上,发出叮的一声轻响。

檀锋霍然抬头,眼神锋锐如刀。

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继往开来(158)经济战

在檀锋锐利的眼光逼视之下,赵先生却是毫无惧色,仍然微笑晏晏地看着对方。半晌,檀锋的眼神垂了下去,整个人也似乎在这一瞬间松驰了下来。

“赵先生这话是什么意思,恕我不懂了!”檀锋道。

“檀将军不要误会,我不是劝你背叛大秦,只是希望你在效力大秦的同时,为自己准备一条后路,总是不会错的。”赵先生道:“现在大秦局势如此纷繁复杂,前景着实难明,檀将军您不是路超,不可能做到他那种地步,实际上如果你多走一步,说不定就会脑袋落地是也不是?”

檀锋喝了一口茶,并没有答话。

“其实黄首辅一直非常欣赏檀将军的能力,特别是在檀将军主政颖川之后一系列的动作,便是让黄首辅也是眼前一亮,不战不和,军事上对峙,经济上却是互利合作,这种模式在黄首辅看来,是目前颖川郡能采取的最佳的策略,没有再好的办法了,便连黄首辅也说自己当初根本没有想到还有这样一条路子。如果颖川如同路超那头,关起门来搞自己的那一套的话,哪里有现在的繁荣昌盛,那就更没有颖川现在的强军和富民了!这一路行来,在民间,我可是听到普通颖川人对檀锋将军的风评甚佳呢!”赵先生微笑道。

“哪有这么玄乎?”檀锋自嘲地道:“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朝廷国事艰难,近年来军饷多有积欠,武备逐年松驰,器械供应怎么也轮不到我这个后娘生养的优先供应,与强敌为邻,不自己想办法怎么办?好在汉人逐利,倒是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

“机会永远都在哪里,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抓住的。”赵先生点头道:“虽是被逼无奈。但颖川能有现在的规模和实力,将军实在是功不可没,只看汉军现在的攻击方向转移,便知道他们也认为进攻你代价肯定要大过进攻路超,但从纸面上的实力来对比,路超可比你要强得太多啊?为何会这样呢,黄首辅总结了几点。”

“哦,黄首辅还有闲心总结这一些东西,倒是出乎我的预料之外!”檀锋大感兴趣,能得到名满天下的黄歇的首肯。檀锋心中也是颇为得意。

“首先第一条便是颖川这几年在檀将军的治理之下,政通人和,这与秦国整体的现状一比,立时就如黑夜之中的一盏明灯,无比耀眼啊,综观汉朝高远的一贯策略,他们进攻某一方,一般都是在敌人内部挑起纷乱,乱中取利。里应外合,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而颖川现在的情况,显然他们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契入点。如果硬打,颖川人必定会人人争先,奋起抗争,这会让汉人的伤亡无法估量。他们不愿意承受这个代价。”

“其二,便是从路大将军方面来看,路超看似实力最强。兵多将广,但其拥兵自重,与朝廷貌合神离,实则之上,因为范睢改弦易辙,他与路超之间的裂隙已经很深了,只不过因为一个强势的汉国在一旁窥伺,不得不暂时联合在一起而已。这种联盟极易破裂,现在秦朝白起正在编练新军,新军每成一军,朝廷对路超的忍耐就会减少一分,到最后,双方关系破裂是自不必说,所以汉人开始调整攻击策略,转而将矛头指向路超,从外表上看似乎是更难了,但从大策略上看,一旦汉国有效的利用了路超与朝廷之间的矛盾,找到一个合适的契入点,一举击溃路超的军队的话,那秦国便支持不下去了,真到了那个时候,檀将军的颖川再强,又如何能以一隅之地对抗汉国呢?说不定到时候传檄而定也说不准哦?”

“其三,不知檀将军有没有注意到,在汉国,传统的地主豪绅势力在逐日缩减,商人势力一天天的扩大,这从他们的大议会之中的势力分布便可以看出来,大商人的利益代表越来越多,商人逐利,现在颖川是他们进入汉国的一个贸易集散地,一旦打颖川,这些人便会受到极大的损失,但在函谷关,因为路超的锁关政策,商人们欲入而不得其门,广阔的大秦内部市场不能向他们敞开,这恐怕让他们恨得牙痒痒的,必竟从颖川转运,这成本可是忽啦一下就上去了啊!如果打下函谷关,这些商人们能赚的钱其码要翻上一番,所以调转攻击矛头,与此也不无关系。檀将军可知,现在汉国的商税收入,已经远远超过农税收入了。”

“黄首辅的分析的确粗辟!”檀锋点头笑道:“汉国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正在逐步转向由商人主导了,在汉国,军人不干政,只是政府手中的一把利刃,这与大秦与大楚都有极大的不同,而政事堂,大议会才是他们的政策主导方向,汉国正在向一个商人朝堂转变,无利不起早啊,没有利益的事情,他们万万是不肯做的。不过除了上面三点之外,汉人对我颖川也不是没有针对性的策略的。”

“哦,这个我倒没有听黄首辅讲过!”赵先生有些疑惑,也有些不服气。

“黄首辅在郢城,毕竟与汉国隔着十万八千里,很多东西,自然没有我这样隔得近,看得清,汉国与我的交锋,现在主要已经不是军事之上的对立而是经济之上的战争了,用高远的话来说,他与我颖川的这场战争,叫经济战,也可称为贸易战,高远在大议会上发表的演讲,很概括地来说,就是和平演变。”檀锋笑道。

“和平演变?”赵先生迷惑地看着檀锋。

“哦,这个词不是我发明的,是高远发明的,这个家伙总是有出人意料但又精辟的论断出来,他现在对我颖川做的就是在经济之上不断地渗透,将两地的联结用经济的纽带绑得越来越严密,赵先生这一路上过来,想必也是明察暗访了,在我颖川,汉人发行的纸钞可是大行其道不是吗?”

“这倒是!”赵先生从怀里摸出了几张花花绿绿的票子,摆在了桌子上。“这东西我在郢城也见过,不过数量极少,很多人将他作为藏品收藏,的确印制得很精美。”

“虽然将军府发布过命令不许使用汉国纸钞,但我也清楚,这事儿根本禁不住,颖川不少人都将自己家的金银偷偷地运到颖水,存到哪里的钱庄,哦,在汉国那叫银行。在我们这里,钱存钱庄是要给钱庄交保管费的,但在哪里,钱存银行里,不但没有保管费,还可以生出利息来,虽然不高,但看起来却没有风险啊!”

赵先生摩裟着下巴,“这事儿,如果数量小倒也没有什么,但一旦量大,对颖川的影响可就不能忽视了啊!”

“这是自然,这就是我这几年来所行政策的后遗症,是我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檀锋摆了摆手,“这世上,哪有没有付出就能得到的道理,我得到了一些东西,自然就会失去一些东西。汉人希望通过种种手段使两地密不可分,如果将来一旦有事,只怕颖川就不是支持我而是要争先恐后的跑去支持汉人了,赵先生你想想,如果你的全部身家都在汉人手里,一旦开战的话,你会支持谁?”

赵先生微微色变,“我当然要支持汉人,因为汉人赢了,我的财富还会得到对方的承认,而要是你赢了,我的一生积蓄可就打了水漂了。”

檀锋轻轻鼓掌,“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现在颖川人越富,我的心里就越是不安,这才开始与你们大楚多多交易通商,希望减轻对他们的依赖,就像你先前所说的水泥,如果以后你们也建起了这些厂子,就算价格高些,我也会去向你们购买啊!”

“原来是因为这个,檀将军才希望与我们建立起更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赵先生轻叹道。

“黄首辅以为我要卖身投靠大楚么?”檀锋微笑道。

赵先生脸色微红,在郢城与黄首辅商议之时,黄首辅曾说这个檀锋虽然有才,但却无德,脑后长有反骨,现在看到秦国大厦将倾,又赶着开始给自己找另一条大腿了,不过这样的人,现在大楚却是用得用,现在看来,只怕蛮不是这么一回事,国内对檀锋此人的评价,应当有一个新的估量才对。

“黄首辅没有这个意思,不过在下认为,檀将军也不妨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一旦秦国有事,我大楚必将为将军后盾,使将军进可攻,退可守,而不至于非得于秦国到时候一齐万劫不复。”赵先生仍然坚持道。

“这个问题嘛,我会考虑的。”檀锋微笑点头,“我先前的提议,不知赵先生认为如何?”

“这个事情,其实在我来之前,黄首辅已经有了定议,大楚与颖川的所有商业活动,我们都免去关税,甚至很多我们原本可以从其它地方采买的货物,以后也一律走颖川,互惠互利嘛。”

“如此就多谢了。”檀锋拱了拱手,点头道。

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继往开来(159)桥

夜幕降临,颖川郡城里灯火通明,檀锋站在城楼之上,凝望着从脚下一直延伸到远处的犹如繁星一般的灯火,从这边,一直延伸到那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