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为王(枪手)-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维系两人之间的那一点纽带已经彻底断裂了,或者现在的子兰,想得却是取赵王而代之的打算。

齐国勾连东胡,想利用东胡给燕国施加压力,以便他们在燕齐边境趁火打劫,秦王有心席卷天下,韩国在三月初的时候,终于被李信攻克了新郑,正式宣告亡国,魏国国内人心惶惶,大举征边,赵国赵牧率主力抵达赵魏边境,只要秦国有进攻魏国的动作,赵人便将入魏国,而一向偏安南方的楚国,这一次也终于有了动作,开始往秦楚边境调集兵马,但楚人数十年未战,能不能在秦将蒙恬面前讨不讨得了好还有的一说。

天下七国,韩国已亡,魏赵楚初步形成了对秦的战略联盟,但这个联盟也是极其脆弱的,特别是楚怀王,瞻前顾后,不是一个果绝的主儿,如果楚人三心二意,仅凭赵魏,不见是能挡得住秦人之力。

乱世,果然已是迫在眉睫了。

这一次北方野战集团军前往河套平原,除开许原在年前便已率先开拔的三千余步骑之外,便是自己率领的这四千河间郡兵,孙晓率领集团本部的三千精锐,将驻扎在大雁湖,并在大雁湖建城,如此一来,第一军,第二军和集团军本部,便在河套平原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倒品字形城市链,这将是征东府开发辽河西岸,并坐西望东的格局。

可以预想得是,河套平原在接下来的数年之中,宁静将会被打破,一系列的血战,不可避免的会爆发,东胡人不会坐视征东府在河套平原的动作,如果让征东府成功,东胡则两面受敌,在战略之上处于被动,那么,在征东府还羽翼未丰的时候,将其一举扑灭,便会是东胡人的首选。

仅仅一万余人的北方野战集团军,在实力之上处于绝对的下风,一个东胡的大部落,实力便不会弱于整个北方集团军。

这让严鹏有些焦灼。

加入征东军之后,他的确清楚了征东军的军事实力,也明白了河间郡兵与征东兵比起来,差了一个档次,但双方的绝对实力摆在这里,征东军再擅战,但实力就摆在哪里。虽然现在掌控了河间,辽西两郡,但想以两郡实力支撑起征东军的野望,还是困难重重。

由工部尚书郭荃负责主持的大雁城已经开工,来自积石城的上万民夫已经到位,这一次孙晓带了一千集团军本部人马一齐前往,却主要是视察第一军和第二军两部驻地。

第一军第二军驻地,相距约五十里,几乎在一条直线上,为的就是控制住辽河,抵挡东胡人,许原奉命筑城,但愿他不是敷衍其事,城池,当然是修得越牢固越好,但他就这点人手,时间又短,能让自己抵达之后,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不错了。

前方传来悠扬的号角之声,随着号角,马蹄隆隆传来,一彪骑兵从地平线上骤然跃出,大旗飘扬,正是征东军第一军的旗帜。

却是许原亲自带人前来迎接了。

“离先锋城不远了!”孙晓微笑道:“今天可以赶到先锋城,在路上走了一月有余,也该好好休整一下了。”

“这些小子们,看起来倒还是生气勃勃的。”瞟了一眼自己的军队,严鹏有些得意,率军抵达积石城之后,终于看到了名震天下的征东军的练兵之法后,大受刺激,全盘引进了征东军的训练方法,并亲自请求高远派出他的亲兵,到河间郡兵中充当了教官,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一来是向高远表达自己的忠心,二来,也着实提高了第二军的战斗力,都督的亲兵,可都是从各部之中抽调的精锐之中的精锐。

一个月的特训,第二军的战斗力的确是扎扎实实的提高了,这一点,严鹏是感同身受,便是他自己,现在也结实了许多,力量,反应,技巧,与先前都不可同日而语。

“只怕还要一段时是才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孙晓微笑,比起严鹏,他的经验可要丰富太多,第二军的士兵现在还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之下,等这股新鲜劲儿过去,长时间行军的疲乏,思乡之情,孤独之感,一齐袭来,那个时候,全军便会陷入一个低谷,只有渡过了这个时间段,军队方能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说话间,许原已经率部到了他们跟前,来迎的共有一百多名骑兵,到是一个个骠悍之极。

许原甩鞍离马,大步走到了孙晓跟前,右手重重地一捶左胸,大声道:“北方野战集团军第一军军长许原,见过司令官阁下。”

孙晓大笑着下得马来,先向许原回了一礼,这才仔细端详了一下许原,道:“原本以为你孤身在此,一定是累得形销骨瘦,不成模样,不过看你这红光满面的样子,却是过得很好么?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我?”

许原大笑,“好消息那是一大把一大把的,不过司令官,先容许许原卖个关子可好?”

孙晓哈哈大笑,“好小子,还卖个关子,嗯,看来你是要给我一个惊喜,好,许了,不过话得说前头,要是这个惊喜不够大,我可不饶你。”

“司令官放心。这个惊喜,一定是大大的。”许原笑道。

“来,我给你们介绍,这是第二军军长严鹏,以后就都是战友了,你们两个好好亲近亲近!”孙晓转身替许原介绍严鹏,许原到河套极早,却是没有见过严鹏。

“严军长,幸会!”许原满脸含笑,上前见礼,却是趁机细细地打量了一下这位原河间郡公子,如果放在以前,两人原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但现在,却是平级的同僚。

“幸会,许军长,辛苦了。”严鹏微笑着还礼。

许原转过身来,对着身后的几名将领道:“华宗,家旺,孙晓义,洛雷,都来见过司令官与严军长。”

随着许原的命令,第一军的四名高级将领齐齐踏上一步,整齐地向孙晓见礼。

第五百八十章:挖肉

当第一眼看到先锋城的时候,不仅是严鹏,便连孙晓,也吓了一跳,先锋城与他们想象之中的完全不一样。

在孙晓的想象之中,现在的先锋城,应当与他建牛栏山大营开始时一般无二,先建立一个简陋一些,但发展潜力巨大的营房,然后再一步一步的完善,用数年的时间,将其改造成一坐坚城,事实上,牛栏山大营也的确如此,当然,现在他已经不将牛栏山大营,而被改名为统胡城,是东路野战集团军贺兰雄的大本营。

现在的先锋城,与统胡城自然还无法相比,但他的进展却让孙晓震惊。这已经快要变成一个庞然大物了。中间的那一座应当是最先树立起来的大营,但宽厚的木栅栏装土石所形成的城墙,现在大部分外面已经开始包上青砖,而在左右两边,两个规模相当的大营已经造好,孙晓是这方面的行家,自然知道,如果将左右两边的两坐大营与中间的先锋城连接起来之后,在河套平原上便将出现第一坐真正意义上的大城。

放眼望去,远处一坐砖窖正冒着缕缕青烟,而在外头,堆集如山的青砖正被一辆辆马车拉着向这里运来,看这样的速度,只怕用不了多久,先锋城的整个外部,就都会被包上青砖了。包砖之后的城墙,与木土结构的城墙,强度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怎么有这么多人?”只是瞄了一眼视线所及范围之内正在劳作的士兵以及训练的士兵,孙晓便吓了一跳。

许原显得很得意,“司令官,我将所部人马分成了三班,一部建城,一部作训,一部轮休,每三天一换。即保证了建城的速度以及预备作战的训练。又保证了士兵们有充沛的体力。”

“我是问你,哪里来的这么多人?你部不过三四千人马,但我看……等一等,你才说将人分成了三班,但现在正在忙着建城的人就不止三千人,你居然弄到了上万人马,你从哪里弄来的?”

孙晓睁大了眼睛,看着许原。

许原得意的大笑起来,“司令官,请先进城。进城之后再细谈。”

与孙攻一样抱着疑惑心思的严鹏,亦是百思不得其解,原以为自己所统带的第二军四千人抵达之后,毫无疑问的会成为河套平原的中坚力量,但眼下看起来,却绝非如此,许原麾下,竟然有了上万人马,一军两师。一师三团,一个师用作战编制人员一万二千人,再加上其它杂其杂八的,便是一万五。二万人,也说得过去,一个军的编制是绝对会超过三万人的,如果真如孙晓估计的一样的话。那许原现在至少有一个师可以齐装满员了,再想想自己麾下,便寒碜多了。只能保证一个团的力量。

双方实力差距巨大,那以后自己在河套平原,可就要成为配角了。

先锋城城墙还在进行着最后的包砖工作,而内里,就显得更简陋一些,显然,许原将外部的防御看得更重一些,新建起来的一幢砖木结构的大房,便是许原的军部,走进屋内,还能闻到一股浓重的土腥味,等几人坐定,卫兵奉上热茶之后,许原才不慌不忙地开始讲述这一段时间第一军的迅猛发展。

公孙义与洛雷两人带着属下的骑兵,在陈斌的指引之下,连接扫荡了腾格里周边的数个东胡屯垦点,一举将在这些地方屯垦的燕军战俘救出了一万余人,现在这些人,都成了许原的属下,除了一小部分不再想成为士兵,而改行成了农夫,在这里专司屯田之外,其余的,却是都加入到了许原的第一军,现在第一军士卒足足有一万五千余人。的的确确是一个齐装满员的师了,分到两个师之后,也可以让每个师齐装满员两个团,如此喜人的成绩,由不得许原不得意非凡,笑容满面。

孙晓和严鹏却是面面相觑,许原的运气也太好了一些,都督府原本估计着东胡会向河套平原派遣大批的人马来与征东军挣夺这片地区,现在看起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东胡的确派人来了,但来的却大都是战俘,所行的也不过是屯田之事,看起来,东胡人并没有将征东军当作一回事儿,似乎断定征东军不敢随便挑衅一样,许原恰恰便钻了这个空子,一举得手。但这也是一锤子买卖,许原成功了,后来者便再也没有可能以样葫芦,东胡人吃了这个闷亏,其它屯垦点哪有不严加防范的道理?

“你怎么没有再接着去扫荡?”孙晓明知故问了一句,“燕军在东胡的战俘,可有超过五万人。”

“开始成功了几回后,后来便不那么容易了,东胡人开始向这里调集了大量的兵马,哨探打听回来的消息,是主持河套平原的东胡将领叫宇文恪,不太好对付,出击了几次,损失不小,收获不大,收入不顶支出,我便罢了,退回西安,开始一门心思筑城。”许原意态闲闲,一副已经便宜占够,心满意足的模样。

孙晓摸着下巴沉思了一会儿,冲着许原伸出了两根手指,许原的脸上立刻便露出了肉疼的神色。

两根手指,自然代表着孙晓要从许原这里抽调两千人到集团军本部去。看到许原满满不舍的模样,孙晓嘿嘿笑着,“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一个也不能少。”

“行,两千就两千,司令官离开这里的时候,便可以带走。”

“我要最精壮的。”孙晓不放心地补充了一句,“不要打我的马虎眼,否则有你好瞧。”

“在司令官面前,我哪里敢打马虎眼!”许原苦着脸,“保证是最好的。”

“这还差不多。”孙晓心满意足地伸长了腿,“走了一个多月,也着实累坏了,许原,今天弄点好吃的,都督让我给你带来了几坛好酒,以犒劳你这一段时间的辛苦,也是补偿你连年也没有在积石城的意思,今天正好美美的喝一顿。”

许原立时跳了起来,“酒我这里有的是,都督送来的酒,却存下来吧,我可舍不得喝。”

孙晓大笑,“你小子倒在我面前打马虎眼,你手里的那点酒,能与都督特意送给你的相比的,想将好的藏起来一个人私享,门儿都没有。自然是有好处大家均沾,严军长,你说是不是?”

严鹏立即连连点头。“自然是的,大家伙都是兄弟,兄弟嘛,有好处自然是共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吧。”

许原的脸又拉长了,看看孙晓,又看看严鹏,“打秋风也不是这般打法!”孙晓话里的意思他自然是懂得,这哪里是酒的问题,内里还藏着其它的意思呢。

孙晓微微一笑,许原是聪明人,自然听懂了他的话,也知道让许原如此割肉,他肯定不满,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第一军第二军都是他的麾下,如果让两边实力相差太大,以后很多事情便无法摆平,也会让第二军在以后完全沦为第一军的附属。

“一切为了都督,一切为了征东军,一切为了击败东胡!”他说了三个一切,便拿眼盯着许原,不再说话。

许原沉默片刻,“好,我再给第二军调配二千人。”

“许军长高义!”严鹏不由大喜,冲着许原便竖起了大拇指,“第二军上下,多谢第一军兄弟的支持。”

许原脸上带笑,心却在滴血,大声喊道:“来人,吩咐后厨,准备上好的下酒菜,今天我要陪司令官与严军长好好的喝几杯,华宗,去通知下头的军官们,晚上准备好好地敬司令官与严军长几杯。”

孙晓与严鹏对视一眼,眼中都露出苦笑,许原割了肉,他们今儿个晚上,可就准备横着出去了,看许原这架式,不把他们灌趴下,绝不会罢休。

不过看在两千人到手的份上,便是喝趴下,又算个屁啊!

就在先锋城一片欢腾,许原大摆宴席,欢迎孙晓与严鹏的时候,在腾格里,一员东胡将领站在焦土之上,也在发表着慷慨激昂的演说。

他是宇文部的族长宇文恪,现在则是东胡王朝新鲜出炉的左路军大将。

索普一统东胡诸族,建立中央集权的王朝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挟击败燕国十万大军的余威,再加上血淋淋的屠刀,索普的一统大业进行的比预想的要快了很多,老王在世时清洗了一批,燕军进攻时,又削弱了一批,真正属于索普嫡系的,只有阿伦岱的铁岭部,不过将克勒三部补充进铁岭之后,铁岭一族的实力重新恢复到了战前时代。

宇文恪原本是属于两王夺位时的中立部落,不过他转换风色极快,老王一出手,宇文恪便敏锐地判断出了是谁在背手操盘,当机立断,加入到了索普一方,这也是他在索普成王之后,被论功行赏,官致左路军大将的一大原因。

而现在,索普又将河套平原的指挥权交到了他的手中,也正是对他能力的认可。

河套平原,绝不能落在征东军手中。这便是索普的底线,也就是说,宇文恪固守东岸是行不通的,他必须进攻。

第五百八十一章:对峙

宇文恪与燕军交过锋,深知与燕人作战,不怕野战,不怕正面作战,就怕燕人龟缩在坚固的城池里,那就是一个绞肉机,就算最后拿下来,付出的与所收获的也不能成正比,征东军进入河套平原还不久,现在正是趁他们立足未稳的时候,想要击败他们,就得趁这个机会,一旦让征东军站稳脚跟,不用猜,他们肯定要驻城,一旦让他们筑成了城,那到时候想要再将他们驱除出去,可就难了。

自己不是索普的嫡系,虽然见风使舵的快,但宇文恪可不相信索普就毫无保留的信任自己,以现在东胡的形式,自己想要保住自己的权位,想要守住宇文部的利益,就得有切切实实的战功。

那么,征东军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们在河套平原立足未稳,将他们撵出去,替东胡占住河套,那就是巨大的战功。

宇文恪带来了五千骑兵,可这五千骑兵当中,只有二千属于他宇文部,剩下三千骑兵,则从从各部抽调而出,宇文恪清楚,随着索普的地位越来越稳,改制一步步深入,部落私兵将会越来越少,最终,他们都会成为东胡王朝的军队,也就是东胡王索普的士兵,而他们原本是这些士兵的主人。

最终,他们这些原本实力雄厚的部落之主,将会成为东胡王朝的文武大臣,毫无实力的文武大臣,生死皆操于索普之手。

可是形式比人强,要么将来死,要么现在死。在这两个选择当中,宇文恪自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二个,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前头那些血淋淋的例子摆在哪里呢,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建立功勋,不断地向上爬。自己这一辈子或许不是索普的对手,但日子长着呢,只要宇文部一直存在着,没准终有一天,宇文部也能坐到一个更高的位置上。

米兰达是一代英雄,索普是一代枭雄,但是他们一家子,永远都会英才辈出么?

这是不可能的。

城头变幻大王旗,几多英明之主辛苦打下的天下。到得最后,还不都是败在不肖儿孙手中。中原王朝更迭,那就是明证。

宇文家将一直生活在战战兢兢当中,但这种战战兢兢,也会让宇文家自强不幸,摧生一个个人才,而索普一系呢,在高位之上坐得久了,自然就是一代不如一代。

这便是宇文恪的谋算。他谋的不是这一辈子,而是后面几辈子的事情。

但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则是如何将剩下的三千东胡铁骑完全捏合起来,这是索普在整合东胡部落之后。第一次对外用兵,不再以部族为作战单元,而是抽调多个部族,组成一支军队。统一指挥,统一作战,这也是索普的一次试水。所以,他更不能容忍失败。

一旦自己失败,岂不是在说索普的这种组建属于国家的统一部队是错误的?那个时候,替罪羊可就是自己了。

一想到这种可能,宇文恪就觉得浑身发冷。

他首先得要将这五千骑兵拧成一股绳,那同仇敌忾就是最好的选择。选择在这片变成焦土的地方誓师,是他刻意而为,用同袍的鲜血来激起他们的斗起,东胡各族之间,虽然内斗从来不断,但当遇到外敌的时候,还是能一致对外的。

变成焦土的腾格里,沾染了同袍鲜血的土地,还有那一个个密密麻麻隆起的坟包,宇文恪用这些,成功激起了东胡人的怒火,看着嗷嗷直叫着要报仇的士兵,宇文恪在心里得意的微笑了起来。

但十天之后,宇文恪的笑容,全都化为了苦涩与惊惧,哨探带回来了西岸的确切消息,征东军的确来河套还没有多久,但在辽河西岸,距辽河十里远的地方,竟然耸立起了一座城池,先锋城,而是距先锋城数十里外,另一座城池也已经初具雏形。

这让宇文恪最初的设想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攻城,这是他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

征东军有了城池,便代表着他们有了立根之本,听着哨骑描绘的那先锋城的模样,只怕自己全军出动,损伤殆尽,也不可能拿下,更何况,他们已经聚集了多达两万的部队。

宇文恪突然意识到,整个东胡王朝先前都低估了高远的征东府要拿下河套平原的决心,对岸突然建起了这样一坐城池,显然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事情,这说明,在东胡之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征东军便已经开始着手这件事情,可笑现在东胡内部还依然认为控制辽西河间的征东府,根本没有胆子主动进攻东胡,而是会收缩防守。

但现在很显然,高远将手伸进了河套,而将手伸进河套的最直接的目的,自然就是进攻东胡。高远不是张守约,张守约老了,最后不思进取,只想守成,高远却年纪,更锐意进取,而且,高远对辽西和河间的掌控力度,也远远超出了东胡的估计,原本以为高远还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两郡之地,在他完成整合之前,不会贸然开战。

可现在,事实重重地扇了东胡一巴掌,那些该死的燕人,提供的情报也是错误的,说什么辽西河间人心浮动,全是假的。

这不是自己的问题,宇文恪知道,仅凭手里的五千骑兵,根本就没有取得胜利的可能。他立即向和林写出了奏章,要求增派援军。

当然,除了向和林求援,他也必须向索普表现出自己的胆色,五千东胡铁骑,推进到了距离辽河亦只有十里远的地方,扎下营盘,与先锋城隔河对峙。

辽河沿岸,于是出现了一幕在燕与东胡无数年交锋史上罕见的一幕,双方哨骑不是一见面就厮杀在一起,因为隔着一条辽河,既然打不着,双方就只能隔江叫骂辱骂对方十八代祖宗外加无数的下流手势,以至到了最后,双方都不约而同派出的都是大嗓门的哨探,以方便自己的叫骂声能清楚地传到对方的耳朵里。许原甚至还兴致勃勃地组建了一个专门的小组,用来研究如何骂人,要针对东胡人的**,要能骂得东胡人七窍生烟,怒不可遏,还要能每天花样翻样,不能重样。相比起来,东胡人骂人的本领可就差多了,翻来覆去也就那几句话,哪里能骂得过准备充分的对手。

这样的失败显然让东胡人极为奋怒,高傲的部族将领们还不能适应上头有一个不是他们族长的将军来指挥他们,每天都在宇文恪的大帐之中叫嚣要杀过辽河去,让宇文恪头痛不已,杀过河去?当真是笑话,只怕对岸的征东军正盼着自己过河呢?

可是强压不是办法,这会让他好不容易才团结起来的各族分崩离析,而不理会,亦会让士兵们士气低落,他更担心会有将领不顾他的将令,私自出兵,到时候吃了大亏,板子却会打在他的身上。

苦心冥想一日,还真让宇文恪想出了解决办法,他让后方送来了百余名燕军战俘,并且让他们穿上崭新的燕军战服,将他们押到江边,使出各种手段凌辱这些战俘,迫使这些战俘作出各种令人恶心的动作。

此招一出,便轮到征东军这便忍受不住了。一个个的征东军将领义愤填膺地跑到许原哪里,要求出战。

许原当然不会允许,征东军现在的策略是先要巩固自己的西岸的优势,而且野战,许原不认为自己有优势。征东府现在要求的是占住辽河西岸,并将这里变成征东府的粮仓,所以,着急的不应该是自己,而是对岸的东胡军。

与东胡人不同的是,征东军军纪森严,许原一声令下,虽然不少将领心中腹绯,却也无人敢以违抗,许原甚至将部队一支支拉到辽河边上,命令他们要清楚地看到对岸燕军战俘所受的屈辱。

愤怒在凝聚,仇恨在加深,十数天之后,宇文恪终于停止了这个把戏,因为他发现,对岸的将领非常冷静,而他们的军纪,也不是现在的东胡部队所能比拟的,再这样下去,倒是自己替对方积聚士气了。

仇恨有时会让人失去理智,但有时候却也能让人迸发力量。宇文恪不想成为促进后一者的推手。

宇文恪收了手,他已经成功地安抚了部下将领,也让部下的各族将领认可了他的能力,而在对岸,许原却是成功地将收编过来的燕军战俘彻底纳入到了征东军的体系当中,这一万多名燕军战俘认识到,如果想要复仇的话,那现在也就只有征东军可以依靠了。

双方各有所得,便又回到了最初的对峙状态之中。

宇文恪等待着援军,许原加固着城墙,同时不停地开垦着荒田。

而此时,在已经愈来愈有大城景象的积石城中,高远收到了来自河套平原的报告之后,也是大笑不已,许原,还真是一个有想法的家伙。

河套平原战事将起,而在中原,这一段时间,却也是极不平静。一连串的大事不停地敲击着众人的心脏,让所有人都目不暇接。

第五百八十二章:渔阳之变(上)

三月里,除了草长茑飞,春暖花开之外,一件震惊整个大陆的战事,使得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转向了平静了三年的函谷关,当世公认两个最强大的国家,赵与秦再一次爆发了战争。

秦将王逍率军攻入赵国河东郡,却为赵国大败于河东郡内,秦军败退,赵军趁势反击,一直打到函谷关下,磨刀霍霍,意图再攻函谷关。

秦赵交战经年,互有胜败,秦国打胜的次数更多一些,但这一次,却实在太过于瞩目,因为赵军的统帅的身份过于敏感,他叫荆如风,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秦人,数十年前,秦武烈王上位时,在赢腾的支持下,清洗了一批反对者,荆如风就是其中之一。家破人亡的荆如风孑然一人逃到了赵国,销声匿迹数十年,却在世人已经淡忘他的时候,突然出现在众人的面前,而且一出现就惊天动地。

河东郡一战,秦人伤亡过万,函谷关在赵军的威逼之下,岌岌可危。

秦人的这场失败影响极为深远,正在韩国整军准备进逼魏国的李信,不得不放弃了进攻魏国的打算,除了留下一支精锐在韩魏边境进行威慑之外,自己则率主力回归秦国,驰援函谷关,风声鹤唳的魏国,则是大大地喘了一口气,一直崩紧的神经松驰了下来。

而南方的楚怀王似乎看到了契机,十万楚军在楚国大将薛无锋的率领之下,向秦将蒙恬镇守的汉中郡发起了攻击,蒙恬猝不及防,麾下兵力远逊于薛无锋,一时之间,竟然被打得节节败退。

曾经当世第一大国,巨无霸秦国,竟然在这个三月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当中。数个战场之上,同时遭受败绩,不得不收缩防守。

从高远率部突袭,拿下山南郡开始,便像推倒多米诺骨牌一般,一直笼罩在秦人身上的那种不可战胜的神话,突然之间消失无踪,无论是赵,魏,还是一直明哲保身的楚国。都想从秦人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而在这其中,最为热心,最为激动的便是魏国,李信率主力撤走,在韩国境内,只留下了一万余人的镇守部队,既要对付韩国此起彼伏的反秦战争,又要应付魏国迫在眉睫的反攻倒算,竟是手忙脚乱。

魏王瞧准了这个时机。韩国已被灭,秦人此时却无力镇守,如果此时出兵,夺下韩国。那么魏国的版图将陡增一半有余,实力必然大增,魏国也将不再是一个人人眼馋的大肉包子,而是有机会成为当世大国之一。不必再仰人鼻息了。

一支五万人的魏国常备军在魏军大将周一夫的率领之下,攻入了韩国,向驻守的秦军发起了攻击。

赵王赵无极意气风发。一扫前一段时间的颓势,荆如风在河东的巨大胜利,不仅将子兰获得山南郡的阶段性胜利掩盖无踪,更是引发了连锁反应,原本一直很难达成的多国联盟应对秦国的攻击,在不经意间已经形成,赵牧从魏国抽出手来,不断加强在函谷关的兵力优势,摆出了一副再次强攻函谷关的架式,使得李信所部不得不日夜兼程,赶往函谷关布防,援助吃了败伏的王逍。

年过六旬的荆如风一战封候。

赵无极要抬出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来抗衡赵牧在国内的独揽军权这势,而荆如风不负他之所望,河东一战,奠定了他的赵**方的至关重要的地位,河东郡守,赵国重臣赵晋对他是推崇备至。

而赵杞也因为推荐荆如风出山有功,也获得了封赏,数年之前,被燕军击败,丧师失地的罪行,也被人有意识地遗忘,重回朝堂的他,再次身居高位。

稳定了外部环境的赵王赵无极,将目光对准了国内,准确地说,是瞄向了子兰。第一封要求子兰送子入邯郸的命令还没有得到回复,第二封措词更为严利的命令已经随着信使出了邯郸。

这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