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夜唱(圣者)-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鉷原本在一边冷眼旁观,看着叶畅与杨钊二人死掐的,但听得杨钊这般说,他脸色一变,正等出班回应,偏偏此时,叶畅却接着杨钊的话题说了过来。
“此事臣倒是有所知,据闻圣人仁慈,免去京畿百姓租庸调,但京畿采访使却令百姓缴纳转运费用,所收运费,胜过百姓租庸调数倍。臣在安西时又闻,朝廷旧例,卫戍边疆将士当免租庸,六载轮换一回,但臣在安西时发觉,高仙芝屡屡丧师,却耻于告知朝廷,故阵殁将士之名,犹在户籍之上,京畿采访使竟将此等为国捐躯之士,充任逃人而加征其家之租庸,有一次收三十年者。”
叶畅话说得不紧不慢,声音也不算大,但听得朝臣耳中,却仿佛是一个晴天霹雳,便是李隆基,也瞪得眼睛,目光在叶畅与杨钊两人身上移来移去。
这二人分明是一唱一和,他们的矛尖所指,乃是王鉷!
朝臣们原本以为叶畅与杨钊斗得势不两立,双方借着这些比试算学,都是为了打击对方,却不曾想,这两人不知何时又恢复了默契,他们的真正攻击对象,竟然是王鉷!
就是王鉷自己,也一时间蒙了,呆在那儿,不知说什么好。
第412章 此争彼夺试方热
“这倒是奇了,这两个家伙,为何会携手对付王鉷?”
随侍在李隆基身边的高力士撩起眼,用眼角余光扫了一下王鉷,心里不禁暗暗可怜他。
想必王鉷根本没有心理准备吧。
这也难怪,叶畅与杨钊联手,在四五年前或许还有可能,但自从叶畅成为李林甫女婿之后,双方就是势不两立之局了。
“叶畅这么做,自然不会是为了那些兵卒申张正义,还是要对付王鉷,只不过如今他在朝廷中枢之内,除了一个元公路之外,便是与些贵戚关系紧密……是了,元公路!”
元公路如今任御史中丞的时间也有几年,虽然这几年其人默默无闻,看上去并没有做太多大事,但事实上资历已足,完全可以取代王鉷继任御史大夫之职。
叶畅得御史大夫,杨钊得京畿采访使与京兆尹,双方各取所需,看上去杨钊占了大便宜,叶畅的收获有限,但实际上,叶畅是不是还有别的收获?
无怪乎高力士这样想,便是李隆基,同样是这样认为的。
到了他们这般地步,别人的任何一个行动,他们都要好生揣摩,猜测出其中的含义来。
叶畅与杨钊携手,这样的话,对于整个朝廷中枢来说,可是一场大动荡。对李隆基来说,则是让他睡不着觉的一件事情。
这时王鉷终于反应过来,他上前跪下,摘下官帽,以头顿地:“臣一心为了圣人,此等言语,尽是诬蔑。臣与叶畅,乃是死敌,臣子王准之死,与叶畅也有关系,他血口喷人,请圣人裁断!”
王鉷心中明白,这个时候,自己想脱身极难,唯有把水搅浑来,利用李隆基现在懒于政事,将事情拖下去。
以拖待变,乃是他唯一的选择,他不相信,叶畅与杨钊的关系真的会变得和睦起来,若那两人真的穿上一条裤子,他反而更有机会,李隆基绝对是要朝廷中有股力量来平衡这二人的。
李隆基咳了一声,颇有些无奈,他示意太监将王鉷扶起,然后缓声道:“叶畅也未曾点你之名,你不必多想,此事朕知道了,必不会让你受委屈。”
他当然知道,王鉷搜刮来的钱,全都堆在了他的内库之中,他还曾得意洋洋地对杨钊说过,这些钱不是租庸所得,自然不入国库。杨钊和叶畅拿这件事情向王鉷发难,在他看来,有些小题大做了。
不等众人回应,他看着试棚里,然后“呀”的一声:“看来算学馆也不是一无是处,已经追上来了啊。”
众人这才想起,今天在这里是看算学馆与旅顺书院比试的。
方才旅顺书院以四比一,占了绝对优势,此时再看时,却发觉双方竟然成了五比五平了。
旅顺书院由杨帆又解出一题,但此后近一刻钟的时间里,旅顺书院的三个人仿佛是被难题难住了,在那里苦苦思索,虽然时不时在纸上写写画画,或者拿起算盘拨打一番,却迟迟没有再交出答案来。
相反,算学馆这边,吸取第一题大伙一起做反而没有效率的教训,分成五组来解题,这会儿效率果然高了,这短短一刻时间里,连接做出了四道题,将解出题目总数持平。
李隆基笑着向叶畅道:“叶畅,你方才似乎高兴早了啊。”
“臣未曾高兴早呢。”叶畅一笑道。
就在这时,算学馆这边欢呼了一声,又将一题的答案写了出来,在这场比试之中,他们第一次反超。
“你瞧,算学馆反败为胜了。”李隆基道。
“圣人且继续看就是。”
叶畅对于旅顺书院极有信心,因为他自己见过那十道题,十题之中有五道乃是这个时代常见之题,虽然难,却难不住国子监算学馆,毕竟这是大唐最高学府的专门数学院,代表了除旅顺书院之外数学的最高水准,叶畅也不敢出十道对方根本做不出的题来获取全胜——那样只怕适得其反,其不到宣传旅顺书院的作用,反而令人生厌。
但是,其中有三道题,确实不是单纯靠着大唐原有的数学水平能解出来的,一道是三角函数,此时天竺已经有三角函数,有正弦余弦的概念,常用于计算天文历法,若是瞿昙巽等将自家祖传之学倾囊授予算学诸生,或许这道题他们能解开,否则的话,就只有等瞿昙巽临时慢慢解。
另一道乃是平面解析几何,所出题乃是抛石车攻城,如何能绕过城墙防守,将石头击中城墙之后的弓箭手。这题目其实不算难,可是涉及到抛物线,其中原理公式,却要推导,绝不是一个时辰能解出。
李隆基不知道这个,底下的百姓也不知道这个,只是方才旅顺书院占了优势,现在却发生了情形逆转。心向着国子监算学馆的人,自然少不得嘲笑一下旅顺书院自不量力,而心向着叶畅的人,则痛骂国子监算学馆卑鄙无耻,倚多取胜。不过有京兆尹安排的人手在,这些人才一叫骂,就被弹压下去。
因为球市的缘故,京兆尹如今处置这种事情甚有经验,故此井然有序,便是有一二意外,也不至于发生灾难。
众人的注意力全都转到了试棚里,离得近的,可以看到旅顺书院的三名少年额头也冒出了汗水。虽然有暖炉,可在这三面透风的地方,暖炉能派上的用场并不大,这种情形下他们还额头冒汗,其紧张可想而知。
叶畅倒是在城头不动声色,只是目光四处逡巡,仿佛在城下寻找什么。
王鉷用眼角余光关注着他的动静,心中有些不解,以叶畅的性格,方才那种攻击,他应该穷追不舍才是,怎么只是随着李隆基一句话,就不再说了?
时间又过去了一刻,这个时候,蔡晨旻低呼了一声,然后起身,将一组数字交了上去,这样一来,双方再度变成了五比五平。
瞿昙巽看了看书院那边三个人,再又看了看己方这边,心里稍稍安宝,他们还剩余五题,正好分为五组,每组一题去做,再怎么也该比对方更快些吧。
但是蔡晨旻交题象是一股风,吹得旅顺书院这艘船开始加速。蔡晨旻坐下去没有多久,杨帆又站起来,交出一题的答案。
“六比五了,旅顺书院再度超出!”周围人一阵小小的骚动,把目光再度聚在了算学馆这边。
算学馆这边诸生,现在也都是满头大汗。若说旅顺书院只是为了声名而战,他们就是为了生存而战,大伙的前途富贵,全在这次比试之中,故此他们比起旅顺书院的三少年更为紧张。
只不过现在双方剩余的都是难题,想要解之可不容易,哪怕他们有了解题方向,也需要不停验证方可得出正确结果。
“第七题,旅顺书院解出第七题了!”
周围有人忽然呼出声来,原来岳曦又解一题出来,他将答案交与小吏,还有余暇向小吏笑了笑。
瞿昙巽向着这边瞪了眼,心怦怦直跳,仿佛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他看着蔡晨旻,若说书院这边谁还有可能解出第八题,就应当是蔡晨旻了。不过让他稍稍放心的是,蔡晨旻这个时候正拿铅笔挠着自己的额角,看上去是被问题困住了,凝神苦思,根本还没有动笔。
“剩余三题,才是此次精华,哼哼,这三题尽数是我天竺算数精妙难题,乃是我家传绝学,非此前七题可比。”瞿昙巽稍松了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起先我还是大意了,那些题虽是难,但一行当初能解,想来他侄子也能解,他侄子必然传授与了这些小鬼!”
众人都知道,这场比试到了关键之时,连观众都鸦鹊无声,唯有铜壶里滴漏的声音传来。
“遇到难题了……”陆羽低低叹了一声。
“郎君说得是……不过我想,旅顺书院定然能胜。”旁边一人略带紧张地回答。
陆羽望去,发现此人正是一向在金光门附近卖报的陈小二。
“你对他们如此有信心?”
“那是自然,他们可是叶中丞的弟子,叶中丞还在我这买过报呢。”陈小二昂着头:“郎君也在我这买过报,我记得!”
“你记性倒是不错。”
“每个买过我报纸的客人,我都记得。”陈小二回了一句,便又盯着试棚去了。
解出第七题之后,岳曦回到自己的座位,他看了看对方解出的题,然后笑了起来。
神情非常镇定,就连额头的汗都收住了。
他才坐下去,算学馆那边欢呼了一声,然后将又一道题答案挂出,这样一来,双方再度平手,每方都解出了七题。
“看来胜负还是很难料。”陆羽心中暗忖。
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必须说,双方的算学能力都不错,只用了一半时间,便解出了大半题目。算学馆的表现,让叶畅也觉得有些意外,他原本还觉得自己这方会取得碾压性的优势。
不过细细思忖,这也是必然,国子监算学馆里招收的自然不会是权贵子弟,而是从不知多少人中挑出的顶尖这辈。他们当中或许有一二滥竽充数的,但大多数,还是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人之一。论天赋,其实他们要比叶畅的这三位弟子要高,所缺的,只是更为合理、规律的后天教育罢了。
“叶畅,朕也看了这些题,你剩余三道,一道测抛石机所抛石弹轨迹,一测河面桥梁长度,再有便是计算如何修建辙轨最省材料。朕觉得,你之算学,颇有不同啊。”李隆基忽然开口说道。
“臣方才说过,算学为天下大道之基,无论是治国理民之道,还是行军布阵之道,都离不开算学。”叶畅道:“正因此理,算学亦须服务于各行各业,以助其应合大道。将算学圈起来,只供少数人研习,非教化无私之理。”
李隆基哂笑了一下,叶畅终究是心急,不过他心越急就越好,象他这样急着推广算学,只怕除了国子监算学馆的学子要非难他,就是这些年被他大撒金钱收买了不少人心的其余太学诸生,也会渐渐敌视他。
这是大道之争,理念之争,即使不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也必然是此长彼消!
不过叶畅越是如此,李隆基就觉得自己的宝座越安稳,当然不会出言相劝。他看了看杨钊,心思再度回到叶畅与杨钊联手之事上来。
这二人前些时日还在自己面前斗得不亦乐乎,转眼间联手坑了王鉷一局,其间缘故,他还没有想明白,不过看情形,应当是叶畅为主,杨钊为辅。难道叶畅对御史大夫之职就如此迫切,他就没有考虑过自己这个天子在此事上的作用么?
无论如何,要保住王鉷。
目光闪了闪,李隆基下定这个决心,他要保持朝廷里的平衡,就绝不能让任何一方独大。
“时间过了多少了?”他向身边太监问道。
那太监回头看了看,小心翼翼地道:“回圣人,过去一小时二刻钟了。”
李隆基也回头看了看,然后笑道:“叶卿,你这座钟莫非也是算学推导而出?”
在城头,李隆基侧后方,摆着一个近乎一人高的大家伙,玻璃的面料之下,是摆来摆去的钟锤,而两根指针,则指明了现在的时间。这正是座钟,叶畅在将李林甫一家安置在旅顺时,与李岫提出的新产品。
因为工艺麻烦很多地方都只有手工制做的缘故,现在这座钟的产量甚低,年底前第一批运入京城的,只有二十具。其中两具,前些时日叶畅通过寿安献与了李隆基,而李隆基的性子让他对此甚为欢喜,一具留在了温泉宫,另一具便搬到了兴庆宫,他意犹未尽,又从内库掏钱,在叶畅这买了另五具,总共花费了五万贯!
把其中一具搬到城头上来,也是李隆基为了掌握此次比试时间之举。
“座钟与此,确实相关。”叶畅道。
他才开口,李隆基忽然“咦”了声,不仅李隆基,几乎城头城下围观者都是“咦”了一声,大伙的注意力再度集中在试棚之内,只因试棚之中,又有状况发生!
第413章 欲仿周公佯吐哺
叶畅微微眯着眼,向城下望去。
然后他笑了起来。
无怪乎大伙同时惊咦,原来旅顺书院这边,三人竟然同时站起。
他们已经解完了七道题,此时三人同时站起,也就意味着剩余三道题也被解开,旅顺书院抢在前面完成了所有题目!
三人的动作也惊动了瞿昙巽,他跳将起来,一脸不信:“这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可不可能,不是你说的。”蔡晨旻一笑,避开瞿昙巽伸过来的手,直接将答案纸交与了小吏。小吏拿了过来,看了看上面的数字,又回头望了一下瞿昙巽,手稍偏了点,让瞿昙巽看到纸上的数字。
瞿昙巽只瞄了一眼,脸色就变了。
这数字,正与他所出题中最难三题之一答案相合!
再看其前的题号,果然是那道题!
“这……这怎么可能,这是天竺算学之秘,在大唐并无几人能解,你怎么可能解得了?”
他心中一急,又看向另外两张解题纸,果然,在另外两张解题纸上,所写的答案,也没有任何错误。
瞿昙巽踉跄了一下,喃喃说道:“这……怎么可能?”
“呵呵。”蔡晨旻摇了摇头:“你还是真不死心,我们所学,涵盖诸家,区区天竺算学,算得了什么?”
说完之后,他们三人便整衣迈步,出了试棚,竟然不等结果出来。
“这个……你们觉得,旅顺书院是不是胜了?”围观的人群中有人见此情景,忍不住就问身边人。
“那是自然,旅顺书院十题已毕,而国子监算学馆如今还只是七题。虽然看似相差不远,可毕竟是旅顺书院先解完。”那人答道。
听得他们这样说,陆羽摇了摇头,他也盼着旅顺书院能胜,不过此次比试的胜负,却不是这么轻易进行判断的。
“并非哪个先做完就为胜,这次比试,还是以得分多寡来判断胜负。双方各是十题,每题算是十分,只要国子监这边做对的题超过书院这边,哪怕书院再早交卷,亦是国子监这方胜。”有知道规则的解释道。
“可看书院这三位的模样,怎么着都象是全做对啊。”
“呵呵,自家总是觉得自家对的,至于是真对还是假对,还须与出题方对过答案才知啊。”
每一方出题时,自然也要拿出答案,以备最后检验对错。蔡晨旻三人出了试棚之后,向着城头拱手行礼,然后走回到叶畅随从中去。城头上,叶畅微笑着道:“看他们模样,此试还算顺利。”
“一个时辰不到,便做完了题……只是不知正误如何,王卿,着人将答案与题解都拿上来吧。”李隆基没有正面回应叶畅,而是吩咐道。
不一会儿,小吏恭敬奉上国子监豫先准备好的答案和旅顺书院做出的题解,李隆基拿起放大镜,对着上面晃了晃,先找到了题号,然后再寻找答案。两者一一对应,看到第一题,他点了点头,第二题,又是点了点头。
叶畅并不在意,他知道,这十道题应当都是做对了。
对于蔡晨旻、岳曦与杨帆三人而言,现在大唐国子监算学馆能出的题目,真的比较容易。他们之所以花费了这么长时间,只怕还是因为要反复验算才会如此,否则的话,半个时辰就足以交卷了。
“啊呀,叶卿果然会教授弟子,竟然……竟然全对。”李隆基对完全部的数字之后,哈哈笑着道。
他又称叶畅为“叶卿”了。
叶畅躬身行礼,表示谢意,李隆基沉吟了会儿,然后道:“既是全对,那么此次比试已经没有必要再下去了……叶卿,将他们三人召上城来,朕要有所褒奖。”
“臣多谢圣人美意,不过,臣觉得此时还不必着急,且令国子监诸生亦做完题目再说吧。”叶畅道。
“哦,为何如此?”
“国子监算学馆诸生虽是比不上臣的弟子,但终究是朝廷太学生,他们不畏强手,敢于挑战,坚持到底,亦是值得圣人褒扬。”叶畅正视着李隆基:“有时比试,并非只有胜与负,而是双赢。”
“双赢?”
“若一时小负,可令知耻后勇,则负者也赢了。”
只是一句话,让众人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些人脑子里,可是没有什么负者也赢的概念,在他们看来,输就是输了,怎么可能有输了的人还赢了的事情?
叶畅说到这儿,没有再往下说,李隆基等也没有细想,只觉得是叶畅故示大方之语。
此时围观者的议论声起来,连京兆府的差役们都弹压不住了,瞿昙巽干脆亲自拿起纸笔,摆弄着算筹开始计算。一刻多钟过去,他算出其中一题,但当他正扑向另一道题时,却被差役拦住。
“休得拦我,我时间宝贵!”瞿昙巽眼睛通红地道。
差役目光里有几分同情,但还是拦住他:“瞿助教,你看铜壶。”
瞿昙巽向铜壶望去,只见水面已经降到了第八根刻度之下。
一根刻度就是一刻钟,而八刻则是一个时辰,虽然叶畅在座钟上标明了每半个时辰为一小时,但如今座钟尚不普及,就是拥有七座座钟的李隆基,对于“小时”这个时间概念也不适应。
“这……这……时间怎么就到了,是不是你们少注了水?”瞿昙巽颤声问道。
“助教,时间确实到了。”
瞿昙巽颓然坐下,眼巴巴地望着那小吏,那些算学馆的太学生们,犹自不愿意停下手中的计算,但是小吏实在无法再拖,将纸都收了起来。
一时之间,试棚之内气氛变得极为压抑,甚至比开始比试之前还要紧张。
“这些人……当初不要把话说得那么满,此时也不会如此。”杨帆啧了一声。
岳曦点了点头,目光中有一丝同情,但旁边蔡晨旻一句话,就让他的同情全部没有了。
“对着叶郎君叫嚣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会有今日!郎君如今在朝中看似有些不妙,他们就跳出来,若真只是学术之争倒还罢了,可一群腐儒,也敢参入朝廷之争!”
确实不值得同情,若是同情他们,谁来同情叶郎君?
瞿昙巽坐在那儿好一会儿,才缓过气来,旁边一个太学生过来,也顾不得失礼,抓住他的胳膊:“助教,我们不会输,他们做是那么快,定然有错题,我们当不会输与他们!”
瞿昙巽心中顿时生起一线希望,他努力回忆起旅顺书院三人交出的答案,他看到了其中的六个还是七个,那些倒都是正确的,但他没有看到的其余三四个,其中或许会有错误?
想到这,他盯着正在校阅答案的京兆尹吏员,那些吏员其实早就校过旅顺书院的解答,现在在校的是算学馆的。花费的时间并不多,大约就是半盏茶功夫,京兆府的吏员抬起脸,有些面无表情:“国子监算学馆,一时辰内解出八题,八题皆对。旅顺书院,一时辰内解出十题,十题皆对。”
“轰!”
瞿昙巽觉得耳边猛然响起这样的声音,简直比昨日吃叶畅那记耳光时耳朵里的鸣声还要响亮。他眼前发花,看得不真切,好一会儿,才意识到,这并非他耳鸣,而是周围的围观者在同时出声议论起来。
“早就说了,叶中丞学究天人,乃是当代学问大师,国子监算学馆的这些迂腐之辈,也敢向他挑战,不过是自取其辱!”
“方才你还说算学馆定胜呢,现在就改口了?”
“胡说,我几时说算学馆定胜了,你们也不想想,算学馆这些人若有真本领,岂不是与叶中丞一般,去边疆为国立功,怎么还会呆在洛阳?”
“唉,看来算学馆是废了……都是些无能之辈,二十余人,连他们的助教博士都亲自上阵,仍然被人家三个少年郎比得落花流水……啧啧,不学无术,不学无术!”
议论声传入耳中,瞿昙巽觉得胸口闷得慌,气都喘不过来。他脸色煞白,坐在那仍摇摇欲坠,有学生过来扶他,他猛然挣开,起来厉声道:“我不服!”
“什么,他说什么?”围观百姓讶然问道。
“他说他还不服,输成这模样,却仍不服,当真是小人。”
“助教,圣人在上面,不可圣前失仪……”随着他们来的另一位博士上前想要安抚瞿昙巽。
瞿昙巽将那博士推开,大步走出来,然后跪倒在城门之下:“圣人,圣人,此次算学馆输得不服!”
李隆基在城上看热闹看得眉开眼笑,徒然间见瞿昙巽跪在下边,还大声嚷着什么,他左右望了望:“让他起来,叶卿方才说的是,胜不骄,败不馁,若能就此振作,知耻而后勇,亦可算赢。”
他没有听到瞿昙巽说什么,发出这样的口谕,看热闹的百姓见城头有人发布令谕,终于安静了些。这个时候,瞿昙巽又大叫“不服”,声音传入李隆基耳里,李隆基脸上的笑意顿时没有了。
他原本对这瞿昙巽就印象不好,觉得这人太过投机,现在看来,不仅仅是为了投机不知进退,甚至可以说是不知死活。
“有什么不服的,问他,这可是大庭广众之下!”
便有太监在城头发问,瞿昙巽于城下昂首大叫道:“我们算学馆所出十题,都是历年来寻出的难题,这些题目,便是饱学之士,也不可能在一时辰内尽数解出。叶畅权倾天下,多蓄死士刺客,定然是他遣鸡鸣狗盗之徒,昨夜偷了我们的试卷,预先知道答案。今日这三个鼠辈,装模作样在解题,实际上只是将昨夜盗走的答案拿出来罢了!”
李隆基听得他在下边这样大叫,心里简直要气炸了。
再看叶畅,站在那儿无动于衷,甚至嘴角还带着笑意,再想想方才叶畅明明获胜,却还为算学馆说话,想要给他们台阶下,李隆基不能不说,叶畅真有名臣风范,而下边的这个瞿昙巽,实在是一个无赖小人。
“你说叶卿派人盗取答案,你可有证据?”
“他们三个能解出答案就证据!”
李隆基微微摇了摇头,脸色变冷,向高力士示意了一下,高力士又向两个太监点了点头,那两太监原本站在城下,此刻过去一左一右,将瞿昙巽夹住。
“啊?”瞿昙巽惊觉不妙,不是天子对叶畅已生厌憎之心,故此才会冷落叶畅么,他拼尽全力在这里折腾,不就是为了迎天子所好么,怎么自己如此指证,天子都不过问一下?
“召算学诸生上来,把旅顺书院的三人也召上来,至于这厮,朕再也不想见到他。”李隆基低声道。
高力士点头,向那两个太监做了手势,两太监会意,将瞿昙巽嘴给堵上,便将他拖了下去。叶畅望着这个象死狗一般消失的家伙,摇了摇头,然后目光转了转,便看到了王焊。
曾经溜到城上的王焊,这个时候又到了城下,看模样,他刚刚与什么人说过话,现在正转回来。叶畅眉头皱了皱,这厮与刑縡狼狈为奸,正在策划一件大阴谋,虽然还不知道其具体内容,但是卞平传来的消息,此事应当就在今日。
看这厮的神情,却是充满怒意,似乎对什么不满,刚刚发作了一番。叶畅也没有太留意,目光又转回到城上,看着李隆基。
李隆基抱着一个手炉子,略略有些倦意。他毕竟年纪大了,在这里坐上这么久,哪怕有炉子皮裘避寒,身体也觉得有些难过。
这个时候,算学馆诸生与旅顺书院诸人都上了城头。李隆基看着这一个个垂头丧气的算学馆诸生,再看到岳曦三人英姿勃发,心里暗暗叹了声。
这双方的模样,倒有些象是自己与叶畅啊。
李隆基并不希望叶畅胜,但今天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是给了他一记耳光,而且他还得把被打下的牙吞入肚子里。
勉励了算学诸生一番,李隆基转向叶曦三人,面上带笑:“卿等少年英才,朕最是欢喜,不知卿等可愿出仕,为大唐效力?以卿等才学,朕必不吝封赏官爵,卿等亦少不得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城上诸人的目光顿时又转向叶畅,这可是李隆基亲自出面挖叶畅的墙角,叶畅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李隆基许以荣华富贵,直接给挖走!
第414章 唐律疏议藏毒方
如果这三人应下,那么叶畅培养出来的人才被挖走,可如果他们不应下,这又为叶畅招来李隆基的忌恨。这其中关节把握,没有经验者,只怕很容易出问题。
李隆基器量毕不小,他当着叶畅与群众之面,做出这种事情,只怕还是如寿安公主事件一样,一是人老童心在,纯心要捉弄人,二来则也是想看看,叶畅教出的这几人,除了会算学之外,待人接物又是如何。
不过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是不将叶畅放在心上的表现。
故此众人看着叶畅,却发觉叶畅不但不没有发怒或者憋闷,反而又微笑起来。
岳曦在三人中隐隐为首,他行礼谢过,然后徐徐道:“我三人如今,正在叶中丞帐下为国效力,只是寸功未立,尚不敢为官。”
他说话的速度不紧不慢,虽然因为年少的缘故,目光明显有些紧张,可总体来看,还是落落大方,让李隆基真心欢喜。
看了看叶畅,李隆基笑道:“卿方才说朝廷需要算学……既是如此,不知卿可否割爱?”
“不知圣人欲许其何官职。”叶畅一本正经地道:“若只是充任小吏,为京中官员僚佐,臣以为只怕会浪费人才。”
李隆基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