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洋流(小郎)-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说只有二十年,叶莲神色落寞,接道:“马刀我有,可是洋枪怎么用,骑在马上也打不中敌兵啊?”

李云中指着三种枪:“这些枪支是越来越先进,不出两年我们就能研制出更先进的步枪,在马上也能射击,你们骑兵先装备五百支洋枪,在战场练习,拿清兵试试威力如何,如果可行,那就把骑兵全部换装。”

叶莲思考了下,觉得可行,赞同道:“既然如此,臣尽量一试,挑选最精锐的骑士装备洋枪。”

李云中对叶莲吩咐:“两千马匹和五百洋枪全都在兵部那里,你现在就可以去带人去领,先在南京整训一个月,九月的时候必须到达徐州前线。”

“叶莲领命”

上书房的臣子只剩下李开芳与林凤祥二人,一时间安静极了,两人相对尴尬无言,低头站立,似乎这样就可以避免禁忌话题。

李云中也不知怎么说,拿出一份文件,起身走下来交给李开芳、林凤祥二人,见他们露出疑问神色,解释道:“这是重庆,也就是你们的天京传来的情报,吉文元回去之后,大肆污蔑你们几人,贪图荣华富贵、还说你们怀疑东王杀害西王,留在南京是借大汉的力量为希望报仇等等,结果就是‘天父下凡’宣布你们是叛逆,将你们驱逐出太平太国,革除一切职务,恐怕要我杀你们的公文已经在路上了。”

“啪”还没来得及翻看的文件就被李开芳丢在地上,两人只感觉全身无力,双腿打颤,支撑不住跌倒在地。

林凤祥趴在地上,从新拿起公文翻看起来,越看越是绝望,低头嚎啕大哭。

PS:求票,求收藏,下星期又要裸奔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林李归心

林凤祥哭道:“我等将生死置之度外,奋力北伐,九死一生,没想到竟落得如此下场!不公!不公!”

李开芳心里想的却是东王为什么要把他们当做叛军,难道是做贼心虚?这些是他以前完全不敢想的事情。

西王在长沙城下死的冤!想起当年结义的情景,李开芳涔然泪下,小声念叨:“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东王如此狠心,西王死的冤枉!”

看着他们绝望的神色,李云中来个火上浇油,为这悲伤的气氛加点调料:“当年朕虽与萧朝贵不善,但也很佩服他的勇猛善战,每遇战事必身先士卒,待麾下士兵犹如手足一般,宁愿自己受伤流血也不愿士卒伤亡,这些都是朕不如他的地方!

长沙一战,萧兄被小人陷害,临终之际还为部下兄弟着想,劝朕收留你们,可惜只叮嘱朕,还没来得及嘱托你们,就撒手人寰。”

如果是别人直呼西王名讳,李开芳二人早已翻脸,可是李云中不同,当年西王亲口对他们说过,李云中能征善战,百战百胜,我不如他!

李开芳补充道:“当年西王殿下受伤的时候就对我们说过,留在汉王殿效力,当时被吉文元、卢贤拔从中作梗,我等也以为西王伤痛错乱,所以没有当真,没想到西王有先见之明,早已看穿东王用心。”

事实摆在眼前,林凤祥不得不信。他没想过身为一国之君的李云中会欺骗他们,想到了这两年耿耿于怀的事。,恍然道:“怪不得北伐的几军全都是西殿人马,当年西殿有五军三万人,如今只剩下不到五千,十不存一,我们对不起西王殿下!”

李云中心中高兴,安慰道:“杨秀清倒行逆施,迟早会有报应。西王在天之灵也不会让他好过,说不定托个梦给天王洪秀全,杨秀清就引颈就戮。”

李开芳与林凤祥对望一眼,相互点头,齐声道:“我二人愿意投靠皇上,请皇上接纳!”

心愿达成,李云中连忙扶起二人。许诺道:“二位放心,总有一天朕必杀了杨秀清为萧兄报仇,为西王殿所有死去的兄弟报仇!只是……我军中还有不少检点、指挥什么的,他们不了解状况,希望二位可以多劝劝他们。”

林凤祥还没从打击中恢复过来,惨然道:“他们都被东王革职缉拿。无处可去,一定会留下来为皇上效力。”

……

看着依旧倔强不降的李鸿章,陆建瀛开始有点明白皇上为什么那么看重他了,此人明明是胸中有大才、大抱负,却甘愿引颈就戮。这说明李鸿章心志刚毅,不是他们这些降官可以相比的。

李鸿章越是不肯投降。陆建瀛就越要将他劝降,他竟从李鸿章眼中看到了嘲讽之色,不知是自己错觉,还是李鸿章这个芝麻绿豆官真的在讥讽自己。

“少荃你还年轻,格局太小,你把自己的忠诚看成小忠,没有升华为大忠!”

“敢问先生,何为小忠?何为大忠?”对待陆建瀛,李鸿章是尊敬的,刚才常大淳就被他臭骂一顿,羞愧掩面而走。

陆建瀛自己投降,恨不得全天下读书人一起投降大汉,所以整理出一套投降言论,用在李鸿章身上是第一次,从容言道:“小忠是忠于一家一姓,大忠是忠于天下百姓。”

李鸿章忍不住刺了陆建瀛一句,笑道:“先生此言差矣,大清皇上就是天下百姓之主,忠于皇上就是忠于天下百姓,何必分为大忠小忠!先生你不必再劝了,我知道投降了即可活命又可富贵,但我已经抱着牺牲的决心,没什么好说的了。”

陆建瀛不为所动,反而笑道:“少荃此举愚蠢之极,你认为死可以为大清尽忠,熟不知此举让你背着汉奸罪名,永世不得解脱。”

李鸿章惊道:“荒谬,我为皇上尽忠,怎会是汉奸?我应该名留青史才对。”

陆建瀛问道:“你我加起来在大清为官几十年,官场上的事你没有我了解的清楚,民间的情况,我没有了解的那么透彻,你认为大清还能保得住吗?大汉每战皆捷,这是历代民军、义军从没有的战绩,就是刘邦、朱元璋也打了好几次败仗,以此推断,大汉迟早有一天会统一天下!”

李鸿章底气不足,分辩道:“就算大汉一统天下,他也不能否决一名忠臣所做的事,反而应该褒扬我。”

陆建瀛苦笑摇头:“要是这样的话,我也就不降了,皇上已经命人在南京雨花台打造了一块‘汉奸碑’,凡是为清军卖命的官员,全都碑上有名,上面极尽侮辱之能事,皇上立碑的时候就说过,大汉存在一天,此碑就一天不动,这样看来,恐怕少荃不但不能流芳百世,反而遗臭万年,听说曾国藩名列第一,已经刻在上面,至今我还没有勇气前去一观。”

李鸿章大怒:“李贼这是何意?曾先生精忠报国,镇压反贼。这有何错?”

陆建瀛道:“少荃啊,降了吧!皇上对你很看重,说你是向左季高一般的人物,你要珍重啊!”

李鸿章问道:“左季高?就是林公在湖南收的那个学生,他也降了!”

陆建瀛露出羡慕的表情:“季高现在为征南大将军,兼闽浙总督,节制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军政事务,可谓深受皇上器重,常常以徐达喻之,徐达被洪武帝封为魏王,这才是流芳百世,少荃千万不要自误。”

李鸿章又羡慕又是惊讶,左宗棠他是知道的,举人一个,考了半辈子进士都没摸到窍门,对比他二十四岁中进士的战绩差远了,是他一直嘲笑的对象,没想到风水轮流转,一介举人竟当上了封疆大吏,还节制三省军政!

李鸿章酸溜溜的讽刺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左宗棠一介举人竟然位极人臣……”真想在后面加一句:要是他李某人还差不多。

PS:求推荐票,这个月看来已经没有希望赢得奖金了,大家有推荐票就投吧,月票随意。。。

第一百二十五章庐州城破

胡梦君押着二十门大炮一路顺风顺水的来到庐州城下,将大炮移交给总指挥李得胜,小心的问道:“不知攻下庐州城还要多久?”

看着胡梦君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样,李得胜问道:“怎么,胡知府等急了?这庐州已经变成孤城,坚持不了多久了,等到江忠源授首,你就可以上任了。”

胡梦君笑道:“皇上登基,都督就为皇上除此大患,皇上必定开心,到时都督封侯拜相,下官沾光了。”

“哈哈……”李得胜也很得意,战功立的早不如立的巧,谁让他赶上了皇上登基称帝这个大喜的日子,兴奋的回道:“胡大人有心了,城内清军只有几千人,有了这二十门西洋炮,就是北京也打下来了,这小小的庐州城,破城就是旦夕之间的事!”

胡梦君附和起来:“恐怕江忠源现在是生死两难,他与皇上结下大仇,投降是死,固守城池,破城之后照样是死,早死晚死都要死。”

江忠源现在是很纠结,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说好的援军一支也没有,难道他堂堂安徽巡抚就要死在这小小的庐州城里?

吴恩泽嘴唇干裂,脸色蜡黄,有气无力的对江忠源道“大人,城内的所有牲口三天前就吃光了,兄弟们饿着肚子,还怎么守城?请大人让城中乡绅开仓放粮,否则弟兄们就要明抢了。”

江忠源保持着木然的神色,看着城墙上同样木然的士卒。痛苦的闭上眼睛,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殷实的家庭。与城中乡绅毫不逊色,可是有暴民生乱,他江忠源自筹粮饷招募乡民剿匪,从来没想过大清还有这样的乡绅,死到临头还守着那点粮食。

刘长佑比吴恩泽更清楚其中利害关系,反对施展暴力,将自己的想法如实道来:“大清律例,扰民者死。何况是劫掠乡绅,就算守住庐州城,击溃反贼,抚台大人也没什么好处,反而有罢官杀头的危险。”

见自家大人沉默不语,吴恩泽一拳击打在城墙垛口上面,鲜血顺着手指沾染在城墙之上。口里复述着事实:“当初到江西的三千楚勇,死在南昌城两千人,带来安徽的五百人,这几天也战死过半,弟兄们图的是什么?就是为了保护这帮蛀虫!还是为了大清守住这庐州城!援兵徘徊在六安、凤台,见死不救!整个城池还有2000多守兵。城下短毛成千上万,密密麻麻……”

刘长佑反驳道:“毫州暴民张乐行作乱,僧格林沁驻扎在凤台,也是防止他们与短毛汇合,六安吕大人也已经尽力。只要我们坚守庐州,朝廷大军一定会来就我们。”

江忠源怒喝道:“够了!你们这样吵闹成何体统!吴知州你带领一营官兵将城内所有乡绅请到府衙。我在与他们商量一下。”

吴恩泽听说是带兵相请,兴奋的答道:“大人放心,我保证将他们一个不剩的全请过来!”

两个时辰后

“这帮丘八想干什么?直接冲进我府中把我抓来!”

“有辱斯文,成何体统!”

“乡亲们,大家一起抵制姓江的!不给给他一粒粮食!”

“对对,短毛军纪严明,破城我们也不用担心,这江抚台不会善摆甘休!”

“怕什么!姓江想拉我们同归于尽,做他的春秋大梦,我一家老小家七十五口,他光棍一条,怎么能和我们比!”

……

江忠源尽量让自己笑出来,对着义愤填膺的乡绅言道:“各位都是我大清的栋梁,如今时局危急,我也没有什么好处招待大家,只能奉上清茶一杯,怠慢之处,还请见谅!”

乡绅一片沉默,打算以不变应万变。

江忠源并不气馁,还是打算好言相劝:“短毛围城,官兵奋战数日,伤亡过半,城中储存的粮草消耗完毕,江某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向各位借粮,只要江某缓过这口气,一定如数奉还!”

乡绅还是一片沉默,各自望着不同方向,就是没有一人看向江忠源。

吴恩泽见他们一毛不拔,忍无可忍,拔出腰刀,怒喝:“敬酒不吃吃罚酒,别怪我不讲情面,今天有谁敢献粮低于1000担者,就别想走出这个门!”

“这是勒索啊,如何是好?”

“一千担粮食是小,万一汉军进城秋后算账,岂不白白送了性命。”

“大家团结在一起,我就不相信姓江的真敢动手!”

乡绅像是达成一致似得,睁大眼睛看着江忠源,就是没有人愿意当这个出头鸟。

“轰隆隆”

“轰隆隆”

江忠源一惊而起,大声叫道:“哪里打炮,哪里打炮!”

吴恩泽久经战阵,听着这个响亮的炮声,心慌意乱:“这是什么炮?比两千斤大炮动静还大,难道是一万斤大炮!”

“大家快跑啊,反贼进城了!”乡绅一哄而起,夺门而出,路荒而逃。

“大人,不好了,反贼把城墙炸塌了,弟兄们坚持不住了!”

江忠源带来的楚勇,忠心不二,生死时候还不忘护主。

吴恩泽对他们吩咐道:“快保护大人撤走,大炮马上就打到这里了。”

“轰”

一枚炮弹落在府衙门口,把刚出门的清兵炸得人仰马翻,血肉模糊。

被两个亲兵架住的江忠源,左手高举着宝剑,叫道:“杀敌!”

“轰轰轰”

一枚炮弹正好落在吴恩泽的身旁,瞬间尸骨全无,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吴大人死了!吴大人被炸死了……”清兵心慌意乱的边叫边四处逃命,一路上丢满了大刀、长枪、旗帜、衣服……

江忠源浑浑噩噩的夹在人群之中,慢慢的身边之人越来越少,直至只剩他最后一人,看着悠悠河水,河面上不时飘起一具死尸,顿时心灰意冷,对这些为富不仁的乡绅巨富痛恨至极,念道:

哀此贫氓力耕种,年丰仅足偿什一。

今年不复望有年,坐令沟壑填白骨。

但见富人百无忧,谁怜贫者为饥出?

贫人一旦为饥驱,富人岂得安其室

江忠源长剑丢失,无奈之下跳江河水之中,久久没有浮上来。

PS:妈妈催着吃饭,今天是母亲节,祝天下所有妈妈节日快乐

第一百二十六章曾国藩告状

彭寿熙,万载县人士,他是一个举人,既然能考上举人,家境也就慢慢的由贫转富,期间施展了种种狠辣手段剥削乡民佃户,可是好景不长,大汉军攻入江西,到处都在捕杀他这种为富不仁之人,一年前,吉安府失陷,彭寿熙自己出银子招募了1000乡勇。

万载县县令刘泰指着彭寿熙催粮的公文,积攒已久的怒气终于爆发出来,对师爷吼道:“这姓彭的真是混账,三天两头前来要人要粮!他当我是财神啊!我小小的七品芝麻官一年能搜刮多少银子!全填在他这个无底洞里,如今不但不赚钱,还往里倒贴!真是气死我了!这次非得给他个教训不可!”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师爷也觉得彭寿熙做的有点过分,千里为官只为财!这姓彭的光想着自己的前程,不顾他人死活,作为一名师爷,必须尽职尽责:“大人,这彭寿熙深得曾剃头赞赏,听说已经向巡抚大人推荐,打算重用,这个时候,不宜得罪姓彭的,况且彭寿熙也不是等闲之辈,半年前,上高县被乱民攻占,也是他派兵收复,骤然闹翻,对我们不利。”

刘泰倒不怕彭寿熙来硬的,大清虽然是蛮夷出身,重视军功,但是前后立国有两百余年,以文制武早已成为惯例,他彭寿熙如果乱来,他正好有借口办了他。

“我只是顾虑曾剃头,他率湘军在通城、义宁州一带活动,距离我们不足百里。他还挂着兵部侍郎的职衔,我一个小小县令怎能斗得过他。”

师爷心生一计。马上说了出来:“听说抚台大人与增剃头处的并不愉快,大人何不拿抚台大人当靠山,这样何惧他增剃头!”

刘泰知道师爷有了对策,顿时眉开眼笑,催促起来:“快快道来,我忍这帮武夫好久了,现在短毛并无大举进攻的势头,正是处置彭寿熙的时机。”

师爷小声道:“大人请彭寿熙赴宴。姓彭的必然毫无防备,大人将他擒住送往南昌,栽赃他一些罪名,抚台大人不会放过他的。”

听了师爷的计策,刘泰还有一些疑问,皱眉问道:“万一抚台大人看在曾国藩的面上把他放了,我岂不两边不讨好。里外不是人!”

师爷奸笑:“嘿嘿……就因为彭寿熙与增剃头交好,抚台大人才不会放过他,抚台大人厌恶增剃头就像大人您厌恶彭寿熙一样,能给曾剃头难看,抚台大人岂会错过!”

知县刘泰抚掌而笑:“妙计、妙计,你这就去请彭寿熙前来赴宴。就说我已经把粮草准备好了,等他来取。”

事情果然如师爷想的一样,江西巡抚陈其迈接到地方报告,马上派人把彭寿熙押往南昌,严刑烤打。心里终于出了口恶气,曾国藩屡次打着同乡、朋友的关系催粮催饷。逼的自己堂堂巡抚成了账房,整天算这算那,最可恶的是危害地方的名声自己承担了,拯救地方的名声竟然被他曾国藩得了!

看着曾国藩要求提拔彭寿熙的咨文,陈其迈对着施刑的小吏疯狂的叫道:“打!给我使劲的打!像这种危害地方的武夫留着也是祸害,给我往死里打!”

与陈其迈痛快淋漓相比,曾国藩可完全不一样,积攒了半年的闷气喷薄而出,他认为陈其迈的所作所为,是对自己的公开侮辱,再也顾不上什么同乡好友的关系,带着兵马就想冲进南昌,好好羞辱姓陈的一顿。

郭嵩焘看着脸色通红的曾国藩,拦下了集合兵马的命令,劝道:“大帅要冷静啊!江西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是离开赣北,短毛趁虚而入,我们困在南昌可就真的出不来了,这赣北是我们湘军唯一的退路,不能有失!”

幕僚陈世杰也觉得这样行事只能出一时之气,对湘军前途毫无帮助,见曾国藩胸中起伏不平,显然是受了刺激,不出口恶气,是不会善罢甘休,灵机一动,对曾国藩道:“大人擅入南昌反而留给陈其迈口实,不如写封奏折狠狠的参他一本,逼他离开江西,这样一来,皇上为稳定江西局势,必定任命大帅为江西巡抚,到时湘军既能在打开局面,又能出了恶气,两全其美。”

曾国藩一下子就安静下来,觉得陈世杰说的很有道理,马上挥手写就一份奏折,命人送往京师。

咸丰无力的用双手捂住脸庞,前天刚收到和春战死福建的消息,今天就收到江忠源在安徽庐州殉国的噩耗,心疲力尽,他已经不记得,自从长毛、短毛生乱以来,有多少个大清督抚或战死、或自杀、或被锁拿问罪致死,从林则徐到和春,从赛尚阿到向荣,从张国梁到江忠源……

肃顺小心的递上一份奏折,言道:“启禀皇上,这是江西曾国藩的奏折,皇上要不要看一下。”

咸丰将毫无动静,只从指缝之间传来一个字:念。

肃顺退后几步,打开奏折,大声念了起来:臣曾国藩泣血上书,臣以在籍侍郎之身份,兴办团练,剿灭反贼,而所至之处,横遭非议,几为通国上下所不能容,辗转思维,心中矛盾,母亲病重,臣也不能在旁服侍,进退狼狈,然而江西巡抚陈其迈之所为哦,实在让让臣寒心。

臣与陈其迈同乡,同年,同为翰林,一向交好,自其任江西巡抚以来,共事数月,观其行事错漏,该平日之常度,以致军务纷乱,物议沸腾,实非微臣所料,江岷樵留下的大好局面一去不返,封疆大吏,关系非轻,臣既有所见,深恐陈其迈误国,请皇上圣裁。”

咸丰听曾国藩抱怨了一大堆话,就是想赶走陈其迈,考虑着其中得失。

瑞华想起当初恭亲王举荐陈其迈的事,暗暗佩服肃顺有远见,上前谏道:“启禀皇上,江西巡抚陈其迈昏庸误国,看来他不适合留在江西,臣请皇上将其革职拿办。”

PS:大家认为2000字一章怎么样?

第一百二十七章远东局势

奕?是比较欣赏陈其迈的,不希望他落得如此下场,立即反驳道:“观陈其迈所行并无不妥,至于制衡曾国藩,这样做恰恰是他的本分,曾国藩强词夺理,也只是为了湘军着想而已,他为带兵之人,本来就没有权利过问江西地方事务。”

咸丰相信曾国藩说的是实话,也知道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谋得一个督抚职位而已,可越是这样,咸丰越为之担心,自己生不逢时,作为一名乱世之君,祖宗传下来的法子渐渐失灵,祖宗宁可让军队没有战斗力,也不能让带兵之人有太大的权利。这种方法是不行的,严酷的事实已经无数次提醒他,不给带兵之人一点权力,他们是打不了胜仗的,这让他左右为难,现在出了这样的是,只能舍弃陈其迈来安抚曾国藩。

“传旨,江西巡抚陈其迈只顾争权夺利,不思剿贼,辜负朕意,现将其革职,听后查办,另有蒙古镶黄旗文俊知兵善战,令其为江西巡抚,即刻上任。”

肃顺欲言又止,实在不明白皇上为何盯着曾国藩不放,带兵之人升任巡抚的不是没有,反而很多,像是江忠源短短两年就从一位候补知县升为巡抚,胡林翼也是靠着带兵剿贼发家,虽然现在被长毛赶出武昌,但是每隔几天都能送来一份捷报,张国梁就不用说了,流寇出身,死前也被任命为浙江巡抚,一等男爵……偏偏兵部侍郎曾涤生三番两次暗示要权,皇上就是不听。

……

上海

麦莲对布尔布隆、文翰埋怨道:“你们一大早把我叫来就为了这个?你们欧洲打仗。关远东什么事?我是美国驻华公使,不是驻欧洲公使!”

布尔布隆同样郁闷。指着文翰道:“是文翰先生这样决定,我也只是来问理由的。”

文翰惊道:“难道你们不吃惊吗!你们不担心吗?”

麦莲问道:“吃惊是有一点,可是我为什么要担心?担心你们打不过北极熊?先生别开玩笑了,只有北极熊对自己有信心,全欧洲都反对他,这一仗你们胜利是一定的。”

文翰解释道:“我的意思是,你们不担心大汉国会脱离我们的掌控吗,远东局势失控。我们就是失职,回国以后会被质询的!”

麦莲皱着眉头分析道:“以目前的情况下去清国肯定会被灭亡,中国会有三十年左右的战乱,大汉最少要到那个时候才能完成统一,我们不必担心。”

文翰反驳道:“这是我们以前的设想,现在不一样了,国内已经决定教训一下北极熊。让他们收敛一下野心,说的容易,教训一下!可是那也得集中全国的力量来应付,毕竟俄国不会坐以待毙,而且中东距离俄国近,还没开战俄国已经占了便宜。”

听着文翰分析中东局势。布尔布隆不耐烦的打断道:“先生如果你对中东局势很在行,可以写信给阿伯丁先生,他是你们的首相,我想他会考虑你的意见。”

麦莲嘲笑道:“嘿!先生,我认为布尔布隆说得对。你不应该在我们面前说这些,我们只对远东感兴趣。”

文翰把到口的脏话咽回去。苦笑道:“两位先生,打断别人说话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请你们听我把话说完,好吗!”

麦莲与布尔布隆耸肩,答应。

文翰清理了下嗓子,继续分析:“英国、法国对俄的战争不可避免,而且会全力以赴,就算这场战争持续两年,我想这也会对远东造成很大的影响!”

麦莲认真起来,示意文翰继续往下说。

见他们两人神态严肃,文翰继续说道:“大汉国的李云中不是寻常的中国人,他似乎对欧洲很感兴趣,我们每一次交谈,他都让我吃惊,他对欧洲局势的了解不下于我,他有很强的戒备心理,很担心我们会插手中国内战,要知道我从来没有接受过这样的命令,我想议会也不会通过这样的决定。”

麦莲忍不住说道:“你的意思是说大汉会趁这个时机发动统一之战!”

文翰脸色凝重的点了点头,补充道:“这一段时间,他可以毫无顾虑的打仗,不用防备我们,也不用理会我们的警告。”

布尔布隆继续嘲笑道:“你太高估汉国了,要知道清国还有上百万的部队,在江西、安徽战事都成胶着状态,谁也奈何不了谁,汉国怎么可能那么快的灭亡清国。”

文翰反驳道:“可是你也看见了,杭州之战,清国号称的精锐部队根本不堪一击,杭州失陷之后,清军一溃千里,一直退到福建,可是福州一战,福建就丢了,我想广州也快了,这样看来清国的百万大军战斗力很值得怀疑。”

麦莲笑道:“先生你多虑了,我想你并不了解清军在江西、安徽的军队状况,他们不像你想的那样不堪一击,相反他们能顶住汉国的攻势,还能反击,再加上我卖给他们那么多的步枪,清国不会灭亡的。”

文翰面无表情的说道:“万一呢,你们知道吗,汉国组建了超过一万人的新军,他们全部装备步枪,整日训练,杰克来信说,这支军队已经是欧洲二流国家的水平。”

布尔布隆捶着桌子骂道:“该死的密迪乐,都是他搞的鬼,一万支步枪,他到底赚了多少钱!如果我有那么多钱早就回欧洲享福了,他怎么还会滞留在南京。”

麦莲接到:“我想最少要有一百万鹰元,你忘了,还有几十门大炮!”

文翰又一次打断道:“这不是重点,我一直有种感觉,汉军的实力被隐藏了,李云中他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在积攒实力,这个力量不是来对付清国,而是对付我们的。”

布尔布隆对这个问题头疼起来,问道:“那你说怎么办?难道我们向国内报告,告诉他们,远东局势失控,暂时不要在中东发动战争!别开玩笑了,我想国内第一时间就会把我们免职!”

第一百二十八章广东十虎

文翰摇头,小声道:“听着,先生们,我们应该给汉国制造麻烦,就像在广东,那里是清国的出海口,失去广东省,清国就无法接受我们的帮助,毕竟我们不可能明目张胆的把船只开到山东、河北那边去。”

麦莲恍然大悟,笑道:“我明白了,原来这都是你的圈套,文翰先生,你是不是担心汉军攻占广东之后,会索要香港,那是一个良好的港口!你们英国才占了十年。”

文翰辩解道:“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汉军大规模的禁绝鸦片,难道贩卖鸦片的商人没有给你们施加压力?他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汉军一旦攻占广州,他们就失去生计,毕竟,汉军已经在上海行动起来,所有的鸦片都被没收,没有放过一箱!”

麦莲道:“你们英国商人的鸦片最多,我们美国最少,我想国内也不赞同我保护鸦片贩子的利益,所以对于这点我是无能为力。”

布尔布隆同样说道:“我不能因小失大,现在法国商人已经在汉国大肆投资,铁路、矿产、生丝、茶叶,还有很多,我如果为了鸦片贩子的利益得罪汉国,我想我的下场会更惨,回到国内也没有人会同情我。”

见鸦片的借口无效,文翰立即换了一招道:“我们抛开鸦不提片,难道不应该阻止汉军攻占广州吗?相信我,这样做是为了平衡远东局势。”

麦莲像是被说服似得,问道:“我们应该怎么做?”

文翰看向布尔布隆。见他同样是询问之色,喜道:“我们扶持广东巡抚叶名琛。出售给他大量的枪支弹药,让他组建洋枪队,我想这不成问题,之后就不用我们操心了,叶名琛为了不滚出广州,一定会拼命抵抗,我们还可以趁机提出更多的要求。”

布尔布隆兴奋道:“不错,就是这样!就算叶名琛被赶出广州。我们同样可以拿着这些条约与李云中讨价还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