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洋流(小郎)-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云中又回头对密迪乐道:“我要看的是正在生产的车间,你去把欧洲技师负责人与中国工人的头头叫过来,我有话要问。”

密迪乐对着这两个人喊了一声。

“小的金超拜见皇上,愿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一个长相木讷的中国人人对李云中磕头便拜。

密迪乐指着洋人技师介绍道:“陛下,这位是奥地利人克里斯,一名出色的枪械专家,他在维也纳很出名的,不过是因为一夜之间输光了所有家产!”

洋人克里斯已经无数次听见密迪乐这样介绍他,无奈的耸肩道:“我是被逼的,因为我睡了一个上流人士的夫人,是他在报复我,我发誓总有一天我还会回去的!”

李云中可没兴趣听他的风流韵事,立即板着脸训斥:“朕听说你们在车间里内斗,好好的一个兵工厂被你们弄得乌烟瘴气,建立兵工厂是为了生产枪炮,不是给你们吵闹用的。”

没想到皇上会亲自过问,耳边听着皇上的训斥,金超又跪倒在地,哭求道:“小的该死,请皇上饶命。”

克里斯听完密迪乐的翻译,倨傲的看着金超,道:“你的方法就是错误的,我的方法才是对的,以后你要听我的命令!”

看着克里斯目中无人的样子,李云中非常生气,你一个洋鬼子在中国的地盘上还敢嚣张,上前两步扶起金超,安慰道:“你先别哭了,告诉朕你为何与洋人争执?”

金超深受感动,忙将前因后果道来:“这些洋人有的是好人有的不安好心,很多洋人工头教我们操作机器的时候,故意误导我们,很多工友因此而受伤,洋人却在旁边故意嘲笑,大声辱骂我们是笨猪……”

看着尴尬不已的密迪乐,李云中冲他发火道:“你就是这样管理兵工厂的!以后兵工厂严格按照等级开工,工头也不能全是你们欧洲人,中国人要占一半,还有将那些惹是生非的人全部开除,不能团结互助的工人就不是一个好工人,这些害群之马留在这里,兵工厂永远也发展不起来。”

密迪乐涨红着脸反对道:“一半太多了,这些中国工人都不了解我的理念,让他们当管理阶层会坏事的,最多三分之一,再多我就无法带领兵工厂走向辉煌!”

“现在暂时如此,不过这些从中作梗的洋人一定要开出,无论他们有多高的水平,还有我叫你们研制手榴弹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李云中此行的目的就是看看手榴弹威力怎么样。

听李云中提起手榴弹,密迪乐发出疑问:“这些手榴弹威力很小,比不上子弹与炮弹,陛下为什么对它们那么重视,就算里面塞上石子、铁片,不直接命中也无法有效杀伤!用你们中国的话说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李云中接过一个手榴弹,摆弄道:“密迪乐你还是不了解中国,这些手榴弹虽然炸不死人,但是它们可以吓唬敌人,要知道有的清兵被一颗炮弹就吓得抱头鼠窜,有了这些东西,在战场上发挥的效用比大炮还大!毕竟清兵部队可不是精锐,只要受一点伤害,争相溃逃的事情经常发生。”

PS:月票不管用了,反正也冲不到第十名,拿不到奖金。大家有推荐票,可以投一张。

第一百一十二章泉州之战

密迪乐似懂非懂,敷衍道:“怪不得陛下的军队战无不胜。”

看着手榴弹,李云中心情大好,对密迪乐道“这些手榴弹先生产十万颗,也许可以减轻兵工厂的困难,对了你们什么时候可以生产火枪,前膛枪、后膛枪都可以。”

密迪乐指着一排排的机械,抱怨道:“殿下您太心急了,教会一个工人全部程序最少要三个月时间,要学会单独组装一支火枪最少要半年!”

李云中问道:“为什么要全部教会工人所有程序?流水线生产不是更好吗!”

“流水线?陛下生产枪支关流水什么事?难道要把一条小河引进来给我们洗澡?”密迪乐一头雾水,看着脏兮兮的衣服若有所悟。

洗澡?这关洗澡什么事,李云中半天才反应过来,纠正道:“流水线顾名思义就是产品像流水一样流动,每个一个生产单位只专注处理某一个片段的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及产量,就像生产枪支,一个人负责专门生一个小部件,另一个人专门组装一个大部件,最后一个人专门组装成品就是一支完整的布枪!”

密迪乐呆呆的看着李云中,认为这法子可行后,佩服道:“陛下您真是太聪明了,如果您一名商人,一定会成为最伟大的资本家之一,就凭您这个创举就可以载入史册。”

李云中自动顾虑马屁,问道:“用流水线生产,你们一个月可以生产到少枪支大炮?为了保证质量,一定要在零件上面做个记号,统计每个工人生产的不良率。”

密迪乐仔细换算后,回道:“用流水线生产就可以招收大量的工人,如果原材料供应充足,三个月后就可以正式生产,半年以后。一个月可以生产600支前膛枪,100支后膛枪,当然因为米尼步枪的枪管有膛线,这必须熟练工人来操作,一个月只能生产50支,以后产量会慢慢扩大,至于大炮。我想中国的工匠就可以独立生产!”

李云中心里虽然很满意,还是催促道:“一定要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生产,我再拨给你十万两白银,派人到欧洲采购相关设备与人才。”

密迪乐惊喜道:“谢陛下!”

众人出了兵工厂,蒙上升对着张遂谋小声问道:“这个洋鬼子一年真的可以生产上万支洋枪?他不会在哄骗皇上吧!”

林大基对兵工厂里的设备啧啧称奇,摇头道:“这个洋人是老伙计了。应该不会说谎,再说陛下比你我精明百倍,怎会让洋鬼子骗到。”

“那我们岂不是可以与洋人的军队一样,全部装备洋枪大炮,以后就再也不用看洋人脸色,他们再敢说三道四,就发兵灭了他!”蒙上升还记得他的父亲就是因为抽鸦片而死。对洋人是一点好感都没有。

常大淳看着一路上密密麻麻的工厂摇头叹气,对赵烈文道:“这成何体统,男子不在家种田纳粮,女子不在家相夫教子,反而都在此上班劳累,成何体统!

乡下的良田荒废,无人耕种,地主家的佃农也逃散一空。长此以往国家赋税还怎么收,没有粮食军队还怎么打仗,老百姓还怎么过活!”

赵烈文也无法想象,几亩地的一间服装厂竟然有几千人在内工作:“这些坊主能赚到银子吗?几千个人的开销一个月也得上万两银子,如果能赚钱,照这样算来这些坊主岂不富可敌国。”

常大淳怒道:“上次兵部采购二十万套衣服,为此户部前后支出达到十五万两。这帮奸商,为朝廷办事,还敢要钱!”

十五万两,每人每月可以生产八十套。二千人每个月可以生产一万六千套,日夜赶工就是三万两千套,二十万套要七个月,赵烈文惊道:“这帮商人从中赚取了五万两,这……陛下也太大方了,不收税还倒贴!”

常大淳指着后面的兵工厂,小声道:“听说以后兵部采购枪支还是让户部结账,你说这付账的钱到哪里去了,也不见他们还给户部,会不会让皇上……”

“大人慎言,皇上怎么会是那样的人,这些不是我们该讨论的,如果兵工厂到时敢私吞银两,我们一定要向皇上禀报!”赵烈文担心李云中会向明朝皇帝那样,身为一国之君竟然想着经商赚钱,与民争利。

“最让人担心的是,乡间地主也贱卖土地,兴办作坊,苏州、南京、上海、扬州、常州、湖州这几个地方,城内百姓激增,地价暴涨,与两年前相比足足涨了五倍,贫者无立锥之地,奸商趁机囤货居奇,危害地方,地方官竟然不敢受理,纷纷往刑部上报,我最近受理此事就不下五十起。”赵烈文担心道。

常大淳目光坚定:“下次我们联名劝谏陛下!”

福建,泉州

李玄一身戎装,这几个月的征战已经把他的儒雅之气消磨大半,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行伍的气息,配合着一节胡须满脸的风霜之色,让人一看就觉得是统兵人物。

“攻城!”李玄看着紧闭的泉州城,对着身后的‘玄’字营、‘齐’字营大声下令。

“杀”

李诗齐在前方指挥着大炮、火枪,同样喊道:“开炮”

“轰”

“轰”

一时间城墙上硝烟弥漫,白色烟雾逐渐遮住城墙,

“所有大炮对着城墙,给我轰开一个口子。”李诗齐见攻城部队被打下来,对着炮兵喊道,让他们继续开炮。

“流天,还是再攻一次吧,大帅率领第一军正在赶来的路上,让那帮广西佬看看,不是只有他们会打仗!”王开林从新安排了攻城队形,跑过来找李玄商量。

李玄看着摇摇欲坠的泉州城,答道:“好!那就再攻一次,这次等大炮轰出所有炮弹,一鼓作气攻下泉州,活捉和春!”

李诗齐见所剩炮弹不多,连忙举旗向攻城部队示意。

李玄回身喊道:“攻破泉州,活捉和春!杀!”

PS:谢谢gigiliu5527的两张月票

第一百一十三章义军来降

城墙之上,和春满脸血污躺在一旁,一条臂膀被大炮炸断一截,强忍着痛苦看着清兵守城,嘴里不停地吐出鲜血。

总兵潘安不停的回头看着和春,希望他能多坚持一会,不是他有多么关心和春,城墙上的清军之所以能坚持到现在,就是因为和春许下重诺,每人杀敌一人赏银十两,守住城墙每人赏银五十两,如果和春死了,他们这些总兵可没有那么多银子兑现。

“钦差大人死了!”

不知谁喊了一声,全体清兵顿时奔溃,争相的朝城下跑去,一箱箱白花花银子就放在城门口。

“底下不是银子,是砖头,当官的骗我们!”一群清兵看着只有上面一层是白银,顿时气愤起来。

“当官的跑了!兄弟们都降了吧!”

“对,打开城门,我们投降,为他们卖命不值得!”

……

黄位听说泉州已被攻下,惊讶的问道:“这才一天,泉州就被攻下了,当初江源哥哥围攻半月,还清军杀败,这泉州到厦门无险可守,如何是好!”

吴宏劝道:“先机已失,如果当初派兵攻打金门,攻略台湾,我们还有退路,如今三面被围,我们又无水军,不如我们索性投靠左宗棠,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黄位有所心动,看向江源嫂,这里就属她威望最大,她要是不赞成投降,事情就难办。

“江源嫂认为军师说的如何?”

江源嫂道:“只要不降清军,任凭元帅吩咐。”

黄位暗叹一声,对吴宏道:“那就麻烦吴兄弟再跑一趟,看看左宗棠能给我们什么官职,一定要给众兄弟争取的好处!”

吴宏兴奋道:“元帅放心,末将一定尽力。”

想了一会,吴宏迟疑道:“只是元帅的名字最好改一改,黄位与皇位同音。恐怕会犯了汉王忌讳。”

黄位忙不宜的点头道:“吴兄弟说的极是,幸亏兄弟提醒,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以后就改名叫做黄……威,威风的威。”

左宗棠听说吴宏求见,对左右笑道:“这吴宏来得真及时,上次在福州是我们刚攻下城池。他就到了,泉州也是这样。”

听大帅说笑,李玄道:“这说明他们很怕我军,只是一帮乱民而已,毫无战斗经验,末将已经打听过了。他们的统领黄得美只是一个贪生怕死、嫉妒贤能、贪图享乐的小人,大帅放心,厦门投降就算了,如果还敢跟我们讲条件,末将马上出兵灭了他们所谓的大明!”

“把吴宏带上来,大帅有话要问!”第一军军长李春发对门外卫兵喊道。

吴宏此次前来只是为了投靠,不敢再矜持。立马对左宗棠跪道:“小的吴宏拜见大帅!大帅百战百胜,打的清军丢盔弃甲,钦差大臣和春狼狈而逃,小的佩服不已!”

李玄脸上浮现傲色,对着吴宏道:“和春已被我军击毙!”

吴宏惊道:“和春节制四省兵力,如今被大帅击杀,这何止是灭了清军威风!小的代表大明军前来投靠大帅,请大帅接纳。”

左宗棠正色道:“你们统领想清楚了?这次又提出什么条件?”

吴宏答道:“小的不敢。黄得美冒犯大帅,已被我们擒拿,现在大明军由黄威元帅统领,黄威哥哥一直仰慕汉王,特派小人前来通报!”

李玄问道:“那你们黄威有什么条件?说来听听。”

见满堂将领都露出嘲弄之色,吴宏大声道:“黄威哥哥是为了厦门百姓而降,并不是贪图荣华富贵。只要元帅不杀害义军一人,我等甘愿为元帅效力!”

左宗棠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难得黄威深明大义,既然他接受我军改编。你回去告诉他,将军队带到泉州,我军不要儿童、妇女,成年男子也不要吸大烟之人,其余的可以自愿加入我军!”

吴宏想起江源嫂,明言道:“好叫元帅得知,我军监军江源嫂乃是一位巾帼英雄,武勇不下于男儿,胆略过人,在大明深得军心,求元帅收留!”

左宗棠问道:“可是江源的发妻?我听说江源、江发兄弟率先举起义旗反清,可惜全家被清军杀害,只留一位遗孀逃出来。”

吴宏急忙答道:“正是江源嫂,还要多谢元帅为江源哥哥报仇。”

“报……南京红头急报!”一位传令兵拿着一份红壳文件急匆匆的呈给左宗棠。

李春发、李诗齐、杨开林、李玄等将领全都露出惊讶之色,他们只见过白色文件,还没见过紧急的红头文件,全都看向左宗棠,等待解释。

“哈哈……汉王已在六月二十九日称帝,国号为‘汉’,年号定为‘德武’,现在就是德武元年八月三日,汉王……是皇上,命我们攻占福建之后,立即攻打广东。”左宗棠已经被前一个消息吸引住了,对后面只是简略的带过。

李春发等人全都欣喜若狂,满堂都是喜悦的笑声,纷纷打算多立一些功劳,等到皇上大赏功臣的时候,也能谋个勋位。

左宗棠放下文件,对李玄道:“皇上已经下令已‘玄’字营为核心组建十一军,任命李玄为军长,我兼任福建、广东都督,李诗齐为福建民政部长,杨开林为福州知府,李春发第一军、林凤祥第八军、李开芳第九军全部北进,返回南京修整!”

李玄放下心中当上军长的喜悦,分析道:“这样算来,我军只有刚组建的十一军,与李世贤的第五军,攻打广州恐怕力不从心啊!”

吴宏趁机表功道:“大人放心,我天地会的势力在广东最为强横,只要小人前往广东一行,为大人召集十万人马!”

左宗棠惊道:“广东会党有如此力量!既然如此本帅就任命你为我军特使,前往广东策应我军,等攻下广东,有功人员必定重赏。”

听说左宗棠南征大军攻下了福建,正在广东边境上厉兵秣马,随时准备进攻广东,广州十三行的富商巨富再也忍耐不住,聚集在一起商量他们到底应该站在那边。

第一百一十四章浙江都督

1686年春,广东巡抚李士祯在广州颁布了一项公告,宣布凡是“身家殷实”之人,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的白银,就可作为“官商”包揽对外贸易。令李士祯想不到的是,这一公告竟会在以后的岁月里为中国催生出一位世界首富。垄断清朝海上外贸,广州十三行成为暴富群体。

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许的经营对外贸易的十三家商行,垄断了茶叶、丝绸交易和大宗贸易。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一道圣旨,广州成为全国唯一海上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经十三行进出口的贸易额节节增长,日子一长,十三行就逐渐演变为一个特殊组织,享有了垄断对外贸易的特权,在这些特权买办中,又尤其以商家潘、卢、伍、叶四族豪门获利最多,所以由此发展成为广州四家最大的买办阶级。

而广州也成为清代对外贸易中心。他们既有外贸特权,也是官府与外商交涉的中间人,负有承保外洋船货应交税饷、财礼并向外商传达官府政令和管理外国商船人员的义务,实为官商性质。其中为首的是怡和行的伍绍荣、广利行的卢继光。但这十三行早已和外国商人共同勾结、包庇、保护鸦片走私,反而成了外商的代理人。

伍绍荣叹道:“我们这些商人最怕的就是打仗,可是如今大清飘摇欲坠,到处都在发生暴乱,四川有洪杨发匪、江南有短毛生乱,这些年光我们伍家被官府勒索不下于三百万两,在这样下十三行只有解散一条路了,各位可有什么好的办法?”

广利行的当家人卢继光并不担心,对着伍绍荣笑道:“谁不知道你们伍家富可敌国,恐怕现在的家产已经不下于三千万两了吧!”

“三千万两!”在坐的商人全都惊呼出声,虽然他们知道伍家的家产很多,但从没想过有三千万两之巨。

伍绍荣赶紧否认:“这些都是家父在的时候真的家业。自从家父过世之后,我伍家的产业已经逐渐移往海外,现在伍家只剩一个空架子了,与各位可没法比喽。”

提到伍绍荣的爹爹伍秉鉴,十三行的商人们全都寂寞无声,人的名树的影,伍秉鉴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神。是他将十三行推向顶峰,虽然很快就因为鸦片战争而衰落下去,本人也郁郁而终,他们还是继续信仰伍秉鉴的行事风格。

伍绍荣接着道:“大家还是想想出路吧,短毛不日就可攻占广东,看来官兵是守不住广州了。”

卢继光很看好大汉。言道:“那我们派人联系李云中?这些反贼造反只是为了贪图钱财,只要从十三行每年赚取的利润取出九牛一毛,足以让他们满足。”

伍绍荣对投靠李云中并不反对,但不赞成每年抽取红利:“人的贪欲的是无尽的,当初官府逼迫我家,第一次开口只要十万两,第二次也才三十万两。第三次就要二百万两!十三行还是谨守中立,不要偏袒任意一方,各位也尽量的将自己产业转移出广州,那样一来,短毛进城,我们也可以到洋人军舰上暂避风头。”

“这个办法好!”众洋行的商人全都点头而赞。

南京上书房

“微臣王庆露拜见皇上,愿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云中放下奏折,欣喜道:“子川你回来了。在苏北可有收获?”

王庆露拿出一本奏折,低头答道:“启禀皇上,淮北盐商都已经答应断绝与清军的来往,每年向我中国缴纳盐税五百万两,今年上半年的盐税,臣已押运到南京,共有纹银三百八十万两。其中一百万两是盐商献给皇上登基的贺礼。”

五百万两!这些银子让李云中惊讶不已,放下奏折,惊道:“这么多!这帮盐商真是土豪啊!子川你给我好好介绍盐商的情况。”

王庆露略为思考一下,组织心中语言:“清廷的盐法基本上是学习大明。而大明朱元璋为了筹措军费,开始颁布盐法,设置官员管理,对所有卖盐的商人征收二十分之一的盐税,将蒙元赶出中国后,实行专卖制度,过程就是:民产、官收、商运、商销。

到了雍正、乾隆时期,朝廷又让盐商捐献报销,据盐商统计,五十年就捐了一千万两,盐商无奈之下,只有在卖盐的过程中加价,多报些损耗,从此盐税败坏。”

李云中摇头而笑:“没想到卖盐也那么赚钱,这几百万两算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户部几次抱怨国库空虚,请求征收商税,可是朕曾立下诺言,明年才开始征收商税。”

王庆露瞬间变色,谏道:“皇上对这些奸商实在是太仁慈,国库空虚他们不知捐献,反而引诱民间百姓大肆逃跑,致使国家根基不稳,臣请皇上设置‘厘金’征收商人之税,据臣估计每年可得白银九千万两!”

咳咳咳咳,李云中被这庞大的数目惊呆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问道:“这‘厘金’是什么,怎么可能征收九千万两?那我大汉岂不再也不用愁没银子花了,世上哪有这种好事,你详细道来,朕参谋参谋!”

王庆露面色凝重起来:“这方法是扬州守将琦善想出来的,他在徐州为了筹集军饷下河设局劝捐,其亩捐按地亩肥瘠和业田多寡,照地丁银数分别抽捐,大致每亩起捐自八十文至二十文不等。同时,对米行商贾推行捐厘之法,向徐州附近的县、镇等米行规定每米一石捐钱五十文助饷,如此算来光徐州、山东南部几府,每个月就可筹银数十万两,供应徐州几万大军绰绰有余。”

听到徐州实行如此暴政,李云中讥讽道:“百姓一天辛苦,竟被琦善征收大半,长此以往还有谁会勤劳任事,民怨沸腾,大清亡国已定,再者,开此先河,各省必然争相效仿,他们有兵有钱,怎还会听从中央吩咐,饮鸩止渴,离死不远。”

王庆露顾虑道:“实行此策,清国势力必然大增,再也不用为军饷头疼,像曾国藩的湘军随时都可以扩充,那样一来,岂不给前线将领增加负担。”

李云中坦然而笑:“清国对待百姓残暴,朕就要对百姓施之以仁政,这样才能让天下百姓明白谁才是真正的对他们好。”

王庆露道:“皇上仁慈。”

“你来的正好,朕有事与你商议,浙江初定,自从左宗棠进军福建,现在还没有派遣一位新的都督,你认为谁人合适?”

王庆露仔细的低头想了一会,答道:“户部侍郎常大淳足以担当此任,他也有主政一方的经验,官声甚好。”

李云中还不相信这些降官:“常大淳虽好,但不知变通,浙江乃是商人活跃地区,而常大淳对商人一向存有偏见,恐怕会适得其反,你再想想还有谁人合适?”

王庆露见皇上态度如此坚决,试探道:“第一军军长李春发乃是皇族,浙江都督可以由他担任。”

李云中想也不想的回道:“李春发资历太浅,他不向李秀成那么圆滑,只适合领兵打仗,对主政浙江恐怕是力不从心,你再想想,朕心中有个人选,不知你能否猜到。”

王庆露想在想的不是谁人能担任浙江都督,而是李云中的用意,满朝文武大臣能担当此任的只有十几人,大部分还有重责在身,无法轻动,皇上为何还会挑三拣四?

“臣愿意担当此任!”看着皇上似笑非笑的眼神,王庆露恍然大悟,终于明白皇上的意思,立即自荐。

李云中开怀大笑:“哈哈……子川啊,你虽然有些古板,但是知道变通,由你去浙江我才能放心,浙江那里不但商人活跃,而且文人荟萃,广西的粗人是管不来的,可是陆建瀛、常大淳那样的文人,朕也不放心,朕思来想去只有你最合适。”

王庆露没想到自己那么快就位列都督之位,赵烈文深得皇上信任,还只是刑部侍郎,胸中顿时热血沸腾,还是照例推辞一番道:“臣多谢皇上信任,浙江乃是大省,臣无丝毫经验,恐有负皇上所托。”

李云中板起面孔,佯装生气道:“你怀疑我的眼光?你到浙江记住六个字,多听,多看,多想。朕已经把第一军调到浙江驻防,出不了乱子。”

见皇上决心已定,王庆露谢道:“臣诚惶诚恐,竭尽所能为皇上效力。”

李云中从桌上拿起一本他写的小册子,郑重的说道:“这是朕命人搜集西方欧洲的情报,里面分析了欧洲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你到浙江命人刊发,让中国人都知道世界情况,我们不再是天朝上国,洋人只是派遣几艘军舰,几千兵马,就能侵略我堂堂中华,这上面都有解释,我中国应该如何发展,如何抵御外夷,上面也有对策。”

王庆露恭敬的接过小册子,忍住翻看的冲动,谢道:“臣告退。”

PS:连续8天,一万字更新,求推荐票。

第一百一十五章佩里要到日本

美国白宫

东印度舰队司令官佩里接过总统菲尔莫尔的信函,问道:“总统先生,你既让我取缔日本闭关锁国的政策,又不许我的舰队开炮,这是不是强人所难了,我可不是上帝,再说,那帮日本猴子也不信仰上帝。”

总统菲尔莫尔微笑着对佩里解释:“我亲爱的将军,这已经是我的智囊团的最好办法了,你要知道,远东的蛋糕已经做好了,可是我们没有碟子,日本就是这个碟子,合众国要有一个借口参与进去,这十几年,英国和法国在远东得到了丰厚的利益,可是我们美国呢!总是打不开局面,所以我派你到亚洲去,做一个威慑!”

佩里重复道:“威慑?可是我对炮弹更有信心!我建议直接与中国对话,那样就可以获得与英国相同的利益。”

总统又是摇头又是摆手,反驳道:“那样会招来英国的反对,美国在亚洲还没有能力抗衡英国,我们打开日本过门,英国、法国、荷兰甚至是俄罗斯,他们都会跟进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他们的势力范围,你明白了吗?我的将军!”

佩里点头,复述道:“因为我们的海军太弱小,还不能得罪英国,所以要给他一点好处,这只是交换,用日本的利益。”

总统高兴的拍着佩里的肩膀,说道:“本来我是打算让你从大西洋绕过去,可是中国形势变化太快了,我已经收到第七次驻中国领事麦莲先生的抱怨,英国人在中国每天获取的利益是我们美国的上百倍,作为合众国的总统,我不允许这样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所以你从太平洋穿过,经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上海,对了我还要写一封信。你把它交给一个叫汉王殿下的人,后面的事情就交给麦莲先生,你率领船队去日本。”

佩里估算了下时间,道:“那恐怕得三个月之后才可以到达远东。”

总统笑道:“是的,祝你好运,我最勇敢的将军!”

焦亮最近被任命为南京城步兵统领,可他总有种不舒服的感觉。担心皇上因为焦晶事件对他还有疑虑,为什么南京城内的洋枪队不归统领衙门的管辖,反而独立起来。

许月桂看着丈夫茶不思饭不想,整个人都瘦了一圈,劝道:“夫君还在想焦晶的事啊,妾身虽然只是妇道人家。也明白皇上对我们的好,放在别人身上,早就被抄家灭族,那还会这样继续为官、为妃。”

焦亮见妻子误会,皱着眉头解释道:“你懂什么!我是担心皇上对焦晶的是耿耿于怀,这样月香在宫里的日子不好过,当初我贪图荣华富贵。将她送入宫中,也许是错的,现在皇上登基,妃嫔只会越来越多,月香那个柔弱性子最是吃亏,加上皇上……哎!”

许月桂抓着丈夫的肩膀靠过去,小声道:“月香现在被封为贵妃,仅次于皇后娘娘。她还不知有多开心呢!再说她一向与皇后娘娘交好,有皇后护持,谁还敢欺负月香,你还是不要担心她了,还是多考虑你自己,不要整天都和陆建瀛那帮人混在一起,我感觉这样下去早晚会出事。”

到底是妇道人家。焦亮也懒得解释他这样做的理由,反而对妻子温言道:“你有时间就把月香叫回家一趟,我好好盘问盘问,如果皇上对待月香苛刻。我就是拼着被责罚,也要进谏。”

焦亮心里可不是想的这些,他不明白为什么许月香进宫那么长时间,还是没有传出怀孕的动静,他原以为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