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末洋流(小郎)-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翰点头道:“这个当然,只要有海军在,侨民就会放心。我会帮你的聘请转达给义勇队的,三倍的薪水!我想一定会有很多人愿意过来的。”
李云中好不容易打发走洋人,前线也传来好消息,被困在龙潭的清军想要突围,被击败,光俘虏就有一万四千多人,副将、参将二十余人被活捉。只有少数散兵逃脱。
李云中想起刚造反的时候跑个县令都遗憾半天,没想到如今一下活捉几百名县令一样的官也没有丝毫兴奋的感觉。
苏州
自从向荣带领残兵败将来到苏州,就整日的借酒消愁,等待朝廷问罪的圣旨,同时心中还有一丝希望:朝廷容许他待罪立功,那他就有东山再起的把握,就这样忐忑不安的等待着。
潘安和张国梁化妆成小兵成功突围后,在路上收集了千余散兵,又将沿途寨子、县城里的清兵全都带走,还强拉了不少壮丁,终于凑齐了五千余人,雄纠纠气昂昂的向苏州赶去。
张国梁没想到潘安不但在逃跑上有一套,跑完之后还能装作打胜仗一样,返回苏州,真是感叹不已:怪不得绿营兵屡战屡败,这从当官的所作所为就看出来了,暗自决定,自己以后决不允许有这样的下属。
向荣听见张国梁安然返回,急忙出城迎接。握着张国梁的手,老泪纵横道:“国梁无恙,事有可为、国梁无恙……”
张国梁看着苍老不少的向荣,心中怨气消散大半。
一旁意气风发的潘安怕张国梁将真相说出来,急忙对向荣道:“启禀大帅,我率军从仙鹤门突围到龙潭大营汇合张总兵,没想到反而被反贼重重包围,我军奋力厮杀一昼夜,终于杀退了贼军,毙敌三万余人,唉!不过我军也伤亡惨重,只剩下八千人,沿途又派了三千人在各个险要之地固守,如今到苏州的还剩五千人,请大帅吩咐。”
张国梁听得又羞又愧,模糊道:“请大人责罚。”
向荣看着他们带来歪瓜瘪枣的兵马,也不戳破,对张国梁道:“责罚?我要向朝廷保举你做提督!”
潘安又是羡慕又是嫉妒,感叹:同人不同命。
屯兵泰州建立江北大营的琦善得到消息:朝廷有意重惩向荣。急忙上书朝廷替向荣分辩,又写信给向荣,让他进兵剿几个土匪,向朝廷报功,好将功补过。
向荣收到琦善的信,知道消息是从兵部尚书穆荫透露出来的,绝不会有假,顿时万念俱灰,萌生了自杀以全名节的想法,将苏州城总兵以上将领全都找来,交代后事。
向荣将自己可能被朝廷问罪的消息通知大家,义愤填膺有之、兔死狐悲有之、幸灾乐祸也有之。
张国梁气愤道:“大帅和反贼作战三年,没功劳也有苦劳啊,况且还有血战永安、桂林,收复武昌这些奇功呢!如今朝廷怎么能因一次战败就要问罪!”
和春也劝道:“大帅不必忧心,当初岳阳失守,我不也被朝廷免职,还是朝中大臣向皇上从新举荐,我反而官升一级,到时我们也联名向皇上求情。”
“对……大帅不必忧心”不少人附和道。
第六十二章石达开的难言之隐
谢谢凝望海石的打赏,谢谢神山之石的更新票,小郎连夜赶了一章作为报答,谢谢二位,顺带求收藏、推荐。
向荣示意众人安静,将心中想法说出来“这次和以往不同,不但损失几万官兵,而且将苏南、浙江暴露于反贼的兵锋之下,漕粮重地即将不保,这哪一件都是砍头抄家的罪。”
听说要砍头抄家,众人全都寂静下来,向荣失望的叹口气,续道:“江南大营溃败是我的责任,与各位无关,我会写奏折向陛下请罪,以后苏州的防御就交给和春和张国梁二人,你们有什么意见?”
福兴听说将兵权交给他们二人,顿时不高兴起来,论官职他与两江总督不相上下,只不过向荣挂了钦差大人的头衔,自己才听命于他,没想到如今却要听两个下官摆弄,非常不满“钦差大人!和春不过是提督,张国梁更刚被提拔为总兵,叫我们听命于他们两个恐怕不妥吧?”
潘安也发牢骚道:“大家都是总兵,资格都一样,为什么要分个前后。”
关系到自己前程,每个人都不敢马虎,纷纷摇头反对。
向荣“嗤”的一声笑出来,讥讽道:“你们以为这是优差?反贼马上就要围城,你们希望到时城破人亡?”
福兴还是不服道:“难道他们两个可以守住苏州?”
张国梁两眼通红,发誓道:“我与苏州共存亡,天神降鉴。”
和春也不甘落后“既然蒙大人看重,和春必以死相报,誓与苏州共存亡。”
众人见他们两态度坚决,不敢再说。
向荣终于放下这件心事,对他们剩下人道:“你们不愿在苏州,我也不强求,但是要将兵勇留下给他们两个。”
福兴见竟然有这样的好事,急忙道:“我看浙江危急,我马上到杭州布置防务,请大人准许!”
潘安道:“嘉兴府没有大将坐镇,末将愿意前去布防。”
绍兴……
……
向荣挥了挥手,道:“你们放心的去,我会给你们文书命令,你们这就回去准备,我有几句话对和春、张国梁交代。”
福兴等人兴奋的出去了,各自回到住处收拾东西。
向荣对和春道:“我打算向朝廷举荐你我下一任钦差大臣从建江南大营。”
又对张国梁道:“我也举荐你为江南提督,你们要有心理准备,不要怪我。”
“卑职不敢,多谢大帅栽培”
你们也回去吧,我一个人静一静。
向荣自言自语:我向荣一生戎马,大字不识几个,三起三落,最终能做到钦差大臣节制十万兵马,也算不枉此生。
最终在房间自缢而死。他并不知道朝廷准备将他降三级留任的圣旨已经出了京城,正快马加鞭的往苏州而来。
李云中陪着三位妻子吃午餐,很简单的三菜一汤,看享受着其乐融融的氛围,许月香不时的发出清脆的‘咯咯’笑声。
苏三娘用手绢将许月香嘴边的饭粒抹掉,轻敲了一下她的脸蛋,“快吃饭,不要东张西望的。”
许月香向苏三娘做了鬼脸,见苏三娘又要教训自己,连忙将饭碗端起来,快速的将碗里米饭刨向嘴里。
李云中欣赏着她们打闹,微笑阻止,“三娘,你刚才说什么?有人擅入王府?”
“就是你在城外打仗的时候,有几个读书人来王府,说什么要除去你这个‘奸贼’,嘻嘻,要不是杨长妹她们机警,真的让他们混到后院了。”苏三娘想起这件事就皱眉,觉得堂堂王府竟然让几个书生乱闯。
“都是被清廷洗过脑了,现在的读书人欺软怕硬,当初鞑子入关,杀了那么多人,这些读书人怕了,就去投降、吹捧鞑子,现在我们实行仁义,他们却跑来鞭挞我们。”洪宣娇最是看不起读书人,“夫君,不如我们也杀他几个人,让他们知道害怕。”
“这样不好,是他们没迷惑了。”来自后世的李云中始终不愿乱杀无辜,又想起后世我党的宣传制度,立刻有了主意“我想我们组建一个宣传部门,专门宣扬鞑子入关时怎么屠杀汉人,宣扬他们的丑事,让天下百姓都怨恨鞑子,这样我们的压力会小很多。”
苏三娘赞道:“这倒是个好主意,只是谁能负责这件事?左先生吗?”
“左先生我打算将他派往浙江,这件事就让宣娇你负责,赵烈文做你的助手。”李云中对一旁兴致勃勃的洪宣娇说道。
“可是我还领着第四军军长的职务,要不让长妹她们做吧。”洪宣娇还是愿意行伍的生活,虽然第四军上不了战场。
苏三娘劝道:“我和你都把军权交出去吧,免得有人说夫君只会用人为亲。”
洪宣娇也想到了军中掌权将领不是夫君结拜兄弟就是亲兵提拔的,自己和三娘再霸占军长职位,容易遭人说闲话“那好吧,我同意就是了。”
李云中感动的握着她们的手,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对面许月香也放下碗筷,跑到李云中身后道:“我也要”,用双手搂住李云中。
“启……禀殿下,翼王求见。”萧韵梅进来就看见这亲密场面,小脸通红。
李云中起身,对她们道:“我去看看翼王,你们继续吃饭。”
在书房里的石达开是坐立不安,不知等会见到汉王该如何开口,他长那么大还没有求过人,况且是自己崇拜汉王。
“达开,我知道你来南京是一定有事,说吧,都憋了那么多天了,也不怕误了事!”李云中一进书房就见石达开边叹气边来回踱步,有些好笑的拍着他的肩膀。
没想到时李云中主动提出来,石达开惊喜交集,知道汉王是一定会答应他的请求,“是东王兄派我来联系你一起出兵湖北,希望……”
“希望我把湖北让给他是不是!杨秀清的为人我算是清楚了,不过也算他知人善用,派别人来我是立马把他轰出去,不过是贤弟你那又当别论。”
见石达开忐忑不安,李云中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好了,放心吧,这个条件我答应了!”见石达开脸色通红,欲语还休,李云中奇道:“莫非杨秀清他还有什么要求?”
“这……这……真是惭愧。”
李云中倒还是第一次佩服起杨秀清来,见石达开羞愧的低着头,劝道:“男子汉大丈夫,怎做女儿态,你说吧,杨秀清还要什么?看在你的面上,我答应了。”
石达开抬起头,像是看兄长的眼神盯着李云中,暗想以后一定要回报兄长才是,朗声道:“天王已派林凤祥、李开芳二人统兵两万北伐燕都,希望兄长你能同时派兵北伐,两路大军直捣黄龙,灭了清妖。”
第一章李云中想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
“什么!林凤祥、李开芳二人率军北伐!”李云中乍听这个消息,吃惊不已,没想到洪秀全到了四川还不安分,还敢派精锐大军北伐,“他们什么时候出发的?走哪条路线?”
别人这么问,石达开怎么也不会说,听李云中相询,毫不犹豫的道:“算算日子,也快出发了,东王还命他们不要攻打沿路城池,直驱燕都。”
“那岂不是有去无回,哼!好大喜功。”李云中想起历史上北伐军结局,还是感慨不已,毕竟他与林凤祥、李开芳二人相熟。
石达开也不赞同北伐,可是他不敢质疑杨秀清,无言以对。
感叹一会,李云中联想到太平天国派军北伐对他来说是好事,可以牵制北方精锐军队,说不定还要抽调山东、河南绿营、乡勇前去助战。
趁清廷防备北伐军,扬州的罗大纲说不定可以收复苏北,窥视山东。
李云中情不自禁道:“好、好……我大汉也要……北伐,配合林凤祥他们作战。”
听汉王愿意北伐,感觉一身轻松的石达开,对李云中拜道:“兄长高义,小第铭记在心。”
“贤弟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去?”李云中扶起石达开。
石达开道:“不瞒兄长,东王派我主持东征事宜,我回去后就要常驻湖北了。”
没想到是石达开驻防湖北,李云中喜笑颜开,天京事变要是如期爆发,我岂不是可以兵不刃血的得到湖北!不知杨秀清会不会逼封‘万岁’……,不会的,杨秀清跋扈不知收敛,肯定要遭殃,何况还有‘大头鸭’(韦昌辉)那厮。
“兄长,不知你们那洋枪队……”石达开想到战场上见到洋枪队大展神威,自己也想组建一支这样的军队。
“这些洋枪都是从洋人那里买的,贵着呢!怎么,贤弟也想要一些?”
听说是买来的,石达开放心不少,觉得不用再欠人情,马上笑道:“不知兄长可以为小弟也买上一批,价钱不用商量,天京圣库里多的事。”
李云中想到太平军所过之处,血雨腥风,不敲他们的竹杠,简直就对不起那些死难的地主老爷,“洋枪一百两一杆,洋炮两千两一门,火药二十两一桶。”为了取信石达开,骂道:“洋人真是一帮吸血鬼!”
石达开惊道:“这么贵,一百两能买十亩上好的水田了!洋人真是可恶,囤货居奇,其心可诛。”
李云中激将道:“是啊,贤弟还是不要买了,留着银子盖房子去吧!”
石达开脸色一红,想起天王、东王攻占重庆,就迫不及待的大建天王府、东王府。也觉得银子用在那上面,不如买几杆洋枪用,说“那就先买五百杆洋枪,两百桶火药,十门大炮。”
乖乖,这手笔可比自己大多了,李云中没想到一下就进账七万两银子,又怕将来事发,不好相见,假装劝道:“洋人也就是觉得奇货可居,等到做这行买卖的人多了,价钱自然就便宜了,贤弟可以到那时就买,可以省不少银子。”
石达开固执道:“兄长不必多说,上个月天王拨给我十万两银子,用于修建王府,我一直没用。况且我马上就要到湖北督战,买洋枪也急着用!”
“既然贤弟急着用,那我就在洋枪队调五百杆给你带走,剩下的东西,货一到我就想办法给你运过去。”
石达开感动不已“多谢兄长”
没想到成了卖拐的了,李云中摇头。
送走石达开,回来时路过火枪队的训练教场,李云中一时兴起,就想看看这个时代的洋人是怎么训练军队的,走进去看了看。
“向左转,举枪,射击,放”
“砰”……
听见洋人不伦不类的汉语强调,李云中差点笑出来,赶紧低头掩饰。
洋人教官路易斯·杰克中校见汉王殿下边看边点头,高兴的走过来道:“尊敬的汉王殿下,你的洋枪队人数实在太少了!要知道在英国我有指挥过三千人作战的经历,可是在这里只能训练两千人,哦,上帝,他们大多数还是孩子。”
听着杰克的自吹自擂,李云中也不戳破,你一个小小的中校给你五百人指挥就不错了,“亲爱的杰克,你要知道,在我的军队里除了这些孩子,剩下的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不识字,而且接受不了先进的东西,他们最在行的是种地和拿刀砍人。而这些孩子不同,灵活善变,打起仗来更是嗷嗷叫,你看!他们训练的时候是多么认真!。”
杰克听着阵阵排枪的声音,无奈的耸肩道:“希望上帝保佑他们,在英国这个年纪还在上学。还有!你应该为他们准备一套齐全的装备!”
李云中皱眉的看着杰克,问道:“他们装备不够齐全吗?洋枪、子弹。”
杰克指了指自己的军装,“上帝!我说的是服装,一套统一的军装,你看他们穿的……五花八门,我第一眼看见他们的时候,以为是叫花子。”
“杰克谢谢你,我的朋友,是你提醒了我,我不但要为洋枪队换一套统一军装,我还要把我其他的军队全部换装。”李云中惊喜起来,几个军的战士都穿着不同颜色、样式的军服,趁这个机会将他们统一起来,还可以加强凝聚力、荣誉感,
“亲爱的杰克,你能为我介绍这方面的厂家吗,要知道,我需要十万套这样的军服。”
杰克狡黠道:“我可以帮你介绍,但我需要有半成佣金。”
“OK,没问题。”李云中感觉南京是时候建立工业体系了,接着又说:“当然,如果你能为我多招揽几个英国军官,我会给你一大笔钱,还会提升你的军衔,毕竟一个中校,实在与你的能力不符。”
杰克惊喜道:“谢谢殿下,我也觉得我是该升上校的时候了,可是国内陆军部那帮老东西却把我调来远东服役,上帝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想起我,我愿意为您服务!。”
“上校?不,我说的是将军,一个少将才符合您的身份,以后还会升为中奖、上将,让您满载荣誉的回去。”李云中许诺,指着校场上正在训练的洋人军官道:“当然前提是你在为我招来三十个经验丰富的军官。”
杰克惊叫“中将!上将!哦上帝,我发誓,这些我连想都没想过!亲爱的殿下,我愿竭诚为您服务!请您相信,您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
李云中满意的离开校场,想着怎么建立民族工业,他也不想像天平天国那样只破坏而不建设,独自考虑了会,李云中无奈发现:江南那么好的条件,建立轻工业很容易,重工业却很难。可是战乱时期最重要的就是重工业体系。
想找个人商量怎么建立工业体系,想遍下属每一个人的特点,发现没有人擅长这些的,李云中苦闷的摇了摇头,决定亲力亲为。
…………
第二章苏州城下受挫
赵烈文拿着自己收集来的资料找到李云中道:“殿下,这些是我近年来浏览群书记录的,上面都是一些清军入关的资料。
李云中接过来仔细看起来:
《世祖实录》所过州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与爵禄;世守富贵。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
《东华录》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
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镇江知府布告:一人不剃发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
大同总兵佟养亮奏折:大同、朔州、浑源三城,已经王师屠戮,人民不存
豫亲王多铎亲自下令屠杀扬州,十日不封刀。掠夺汉女一百零三人献与朝廷。
…………
“惠甫有心了,竟然如此详尽!”李云中感叹完,又问道:“既然惠甫你能看到,那别的人也可以,为什么那些读书人还那么忠于朝廷呢?”
赵烈文摇头,苦笑道:“一方面是事不关己,况且已经过去了两百年。另一方面是朝廷收买人心,禁止天下刊印此等书籍。这些大部分都是我在打扫祖宗祠堂无意中发现的,天下的读书人被蒙蔽的居多。”
李云中道:“我们不如成立一家报社,专门发行这些资料与我军政策,让百姓都了解我们,揭发清廷入关时的暴行,我大汉就站在道义的上风。”
赵烈文以为报纸就是朝廷发行的官报一样,问道:“只是市井百姓大多目不识丁,不会花钱买这些官报的。”
这倒是个问题,要想百姓识字,就要兴办教育,兴办教育就需要大量的读书人,李云中问道:“惠甫你有什么想法?能让这些资料在百姓中大规模的流传。”
赵烈文考虑了会,道:“市井百姓所好无非是茶馆、戏曲,不如殿下专门派人在茶馆说书,再请人编造一些清军屠杀的戏曲,这样潜移默化,百姓必然害怕清军。”
“这个办法好,你将印刊好的报纸发给茶馆说书人,让他们反复的说教,需要的人手你尽管找林大基要,我要在最短的时间看到结果。”李云中迫不及待吩咐道。苏州城
冯子材远见苏州城墙在望,对后面车队吆呼道:“大家再加把劲,马上就到苏州了,本官说话算话,到达苏州每人赏银十两!”
拉着大车的脚夫发出阵阵欢呼,更加卖力的推着大车,向苏州行去,
他们都是在上海码头讨饭吃的脚夫,一年忙碌到头也不见得能赚上十两银子,听说有个朝廷大官想要运一批货到南京就赏银十两,虽然觉得危险,但还有不少人咬牙接下这单活,谁知刚出上海,这当官的就转道苏州,说不用再去南京了。
听亲卫禀报参将冯子材从上海返回,和春与张国梁急忙出城迎接。特别是张国梁红光满面,冯子材本就是他手下的参将,如今危难时期还不忘恩主,赶来相投,不正表明他张国梁知人善用!
冯子材见城门口站着江南提督和春,总兵张国梁,立即打马上前,利索的一跃而下,跪道:“卑职冯子材见过提督大人、总兵大人。”
和春感动的扶起他,“南干,辛苦了,怎么帮办大人没和你一起回来?”
冯子材道:“长贵大人说他将常驻上海,继续与洋人打交道,并在当地筹集饷银。”
张国梁指着后面停下的五辆大车,问道:“上面都是什么东西,怎么还用油布盖上?”
冯子材兴奋起来:“大人,卑职在上海从洋人那里买了500杆洋枪,2门火炮,和十桶火药,那洋人说这批军火是准备送往南京卖给反贼的,卑职不敢怠慢,立即用高价截了下来!”
和春赞许的点头,“你做的很好,赶快将他们发给守城将士,反贼随时都能前来攻城,有了这批洋枪,防守苏州的把握就多了几分。”
冯子材在嘉兴县就已经听说了,南京城下的江南大营被攻破,向荣率残军退守苏州,所以他才在半路转道。
张遂谋这几日是意气风发,率领三个军近四万人从南京一直打到苏州,沿途丹阳、江阴、靖江、常州、无锡望风而降,颇有汉王下江南的威风,逐渐自满起来。
李秀成见大军行走混乱而且也快要到达苏州,犹豫会,还是找到张遂谋道:“都督,是否扎营修整,明日再攻苏州?”
张遂谋很不耐烦的训斥道:“兵贵神速,命令大军加速前行,到达苏州再做休息。”
李秀成担心道:“可是,苏州城墙坚固,非一时可以攻破,万一城内敌军偷袭……”
“混账!我是都督你不是!既然你害怕,就让第五军攻城,你率军到后面看着吧。”张遂谋对李秀成、李世贤这些提拔过快的将领并不放在眼里。
和春听说短毛距苏州不足二十里,连忙招呼张国梁到北城城墙观望。
远远的望见短毛军混乱的队形,张国梁大喜,请示道:“提督大人,请准许末将带领本部人马出城挫一挫敌军锐气!”
和春不愿节外生枝,“短毛兵锋正盛,恐不易取胜啊!”
张国梁却神情兴奋,“大人放心,短毛军得意忘形,队形散乱,末将以人头担保,小胜一场便返回苏州,绝不恋战。”
“准了!振一下军中士气也好,记住离城门不要太远,我好派兵接应。”和春也觉得有便宜可站,并不像是短毛的诱敌之计。
潮勇是张国梁募集而来的,3月,凌十八攻陷常州,就是潮勇经过血战收复常州,张国梁返回江南大营却没带上他们,所以建制还算完整,共有六营三千人。张国梁在潮勇中精挑细选集齐八百人,埋伏在北门,等待敌人接近。
攻打苏州的前锋是第五军的林绍章,他也被一连串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觉得苏州城内守军早已逃散一空,他的任务只是打开城门,放大军入城。
看着缓缓打开的城门,冲在前头的团长黄渤示意左右停下脚步,看着缝隙越来越大,逐渐露出的旗帜“潮勇”,黄渤暗道:不好。顿时六神无主,又惊又怕,当初在常州,他一个团被几千潮勇歼灭一半,还被赶出常州,印象实在太深刻了。张国梁可不理会愣在原地的短毛,大刀一举,冲锋在前,八百精壮紧跟其后,不一会就两军相接。
黄渤赶紧指挥众人围成一个圈子,互相掩护,伤亡逐渐减小,但还是被潮勇压着打,心里祈盼后面的军队尽快赶来支援。
张国梁打量一会,看到一个黄衣汉子在短毛军中来回呼斥,看样子像是个大官,招呼左右就向他那里杀去。
黄渤感觉一阵杀气袭来,低头一避,一把刀紧随头顶而过,来不及细想,挥刀砍向来人的大腿,张国梁反刀格挡,双刀碰撞出一串火化,两人才有空打量对方。
第三章乡绅的惊喜
黄渤暗道:这清妖好大的力气。又对砍了几刀,黄渤渐渐支撑不住,向后退去,引起防御阵型变化,伤亡逐渐增大。
终于有人害怕不断的往后退,丢下兵刃逃跑。
黄渤无奈,没想到相同的情形又发生一次!挥刀逼退对面清妖,大喊一声“撤”,向后跑去。
张国梁见手下将受伤的汉兵杀死,再没一人活着,招呼部下回城。
张遂谋咬着牙,狠狠的看着面前两百多残兵败将,怒气冲冲训道:“你们就不能多坚持一会!就差那么一刻,就能全歼出城偷袭的清军,你们说,要我怎么处置你们才好!”
黄渤羞愧不已,抬起头道:“请都督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愿为攻城敢死队!”
凌十八见部下如此窝囊,实在没脸求情,听黄渤要组建敢死队,也觉得这是洗刷屈辱的机会,“黄团长言之有理,请都督三思。”
张遂谋道:“既然三哥求情,就饶你们一次,下去好好准备吧。”
观望苏州城墙一会后,张遂谋还是决定用挖穴爆破的方法破城,下令让第三军、第五军轮流佯攻北面城墙,第一军在后掠阵。
和春感觉短毛攻城的力度越来越小,最后像是敷衍似的,跑到城下架起云梯,坚持两三刻后,就立即回军,丈二摸不着头脑:“这短毛搞什么诡计,看样子不像攻城!”
冯子材无奈苦笑“他们一定是在城外挖地道,准备炸毁城墙。”
张国梁想起当初防守平南县就是被短毛炸破城门而仓皇逃窜,担忧道:“可有克制方法?”
和春早年在江南当差,了解地理详情,笑道:“两位不必忧心,昨天、前天刚下过大雨,地下全部都是暗河,短毛挖地道是自讨苦吃。”
“启禀都督,此地实在不适合爆破,我们才向下挖两米,就有地下水往上冒,请将军责罚。”负责爆破的营长向张遂谋禀告结果。
张遂谋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只有让第三军、第五军佯攻变强攻,让第一军打造云梯、冲撞车、抛石机。
惨烈的攻城战一直持续三日,凌十八见苏州久攻不下,瞒着张遂谋,亲自带领第五军攻城,攻城部队士气大振,全都悍不畏死的冲向云梯,嘴里含着大刀,手脚并用快速的朝上攀登,眼看就要接近垛口,上面突然冒出一排枪口,凌十八见过洋枪的威力,也不管爬了多高,从云梯一跃而下,还是感觉腰间一痛,万幸的是下面有两个肉盾,只是胳膊被折弯,被人迅速抬了下去。
李秀成实在忍受不了大军虚耗在苏州城下,私自写了战报派人送往南京。
李云中带上左宗棠、张维坤、林大基三人来到会堂接待乡绅,见他们再也没人留辫子,李云中很是兴奋,觉得有勇气剪掉辫子,就对清廷没有眷顾,不像城中的那些遗老遗少们,死活不愿意剪掉头上的大辫子。
“大家静一静,今天召集大家过来,是有重要事情宣布的!可以说是关系到各位的前途,希望各位慎重考虑再决定!。”林大基见会议堂里说说笑笑,太不像话,敲打着桌子大声宣布道。
“小老儿给大人请安啦,不知大人所说的重要事情是什么?如果要捐饷,小老儿愿意带头纳捐。”周员外也是上次最先捐银的人,这次也不甘落后。
李云中温和的笑道:“各位误会了,大家都知道了,城外江南大营已经被我军攻破,南京城再无威胁,各处粮饷都能按时送过来,从今以后就再也不用大家捐银捐粮啦,就是上次大家捐的钱粮我也准备还给你们。”
“这……这怎么可以,那是我们一番心意,怎么可以要回来呢?”林员外摸不清李云中的意图,决定还是不要的好。
“对,那是我们效劳各位大人的……”
…………
不少人纷纷附和,宁愿破财免灾,也不愿意留下把柄。
李云中无奈,没想到做次好人也那么难,“既然大家坚持,我也不强求了,为了报答大家慷慨相助,我给你们一次发财的机会,就看大家能不能把握住了。”
一帮乡绅凛然,这汉王果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