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亲临东周(遥望)-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贪官难斗,因为贪官为了一个“钱”字,是没有规则和标准的。
由于拒绝了荀寅所要贿赂的要求,郑国自此得罪了这一权臣加贪官。
荀寅一直在寻找机会,一个让郑国付出拒绝自己代价的机会。
正好世子建前来晋国求救,荀寅想了一条妙计献给晋顷公。荀寅的理论依据是,郑国始终在楚国和晋国直接摇摆不定,如今虽然服从晋国,保不齐哪天风向一变就跟着楚国跑了。所以对于郑国不可以全信。他提出的对策是,既然如今楚国的世子建在郑国,不如就帮助世子建偷袭郑国,然后将郑国交给世子建治理,再慢慢准备袭击楚国的事情。反正世子建也是和楚平王反目,被撵出来了。
这条计策貌似取巧,实则阴险至极,完全是为了报复郑国。试问郑国经过数百年的经营,难道是一个世子建做内应就能够被颠覆的吗?而且晋国作为诸侯盟主,尽管实力下降,但是行此不义之事,还有何面目领导诸侯?
可是晋顷公听了这计策居然觉得不错,还让荀寅将计划告诉了世子建,而世子建居然也欣然同意了。
世子建回到郑国,将秘密计划告诉伍子胥,遭到了伍子胥的强烈反对。人家信任我们,帮助我们,我们怎么能反而陷害他呢?当时秦国大将杞子和杨孙想要偷袭郑国,不是没成功反而没地方容身了吗?这缺德带冒烟的事儿可不能做,就算我们拒绝晋国,那晋国也不能怪罪我们,可是假如我们暗算郑国,违背信义道德,一定会招来祸患的!
的确,虽然有人作恶多端,你看他逍遥王法,只是没到逮捕时间罢了。
世子建却根本听不进去。
谁说作恶多端就没有好下场?我爹把我三个大爷都逼死了,还不是高高兴兴作楚王?如今是为了报仇雪恨,哪儿那么多讲究?
世子建在郑国暗中招兵买马,结交郑定公左右亲信,并且派人前往晋国和晋顷公约定起事时间及细节。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何况世子建结交的人,多是为利益驱使。为利益驱使的人是最不可靠的,终于,有人在权衡利弊之后将世子建的险恶计划汇报给了郑定公。
郑定公很生气,自己还真是引狼入室了!
郑定公和游吉商议之后,决定请世子建吃饭。
必须吃一顿饭,世子建被要求只能一人前往赴宴。
这已经很明显了,可是世子建没有丝毫察觉,居然就这么去了。酒宴之上,郑定公忽然和颜悦色的问世子建,听说世子准备推翻寡人?寡人好像待世子不薄吧?
世子建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
郑定公命人牵出世子建在自己身边的几个心腹和世子建对质,到了对质的情况,基本就更无话可说了。
说什么?
说良心被狗吃了要推翻你?
郑定公命人将世子建在酒席上斩首,同时还将他埋伏在自己身边的二十多人一起杀死。
伍子胥在等世子建赴宴回来。
他明知道世子建大错特错,奈何却根本没办法说动世子建听从自己的建议。
人哪,怎么能为了自己连恩人都要害?
伍子胥思前想后,郑定公虽然仁慈,但是谁都不会对敌人心慈手软的。自己到底该怎么办?
忽然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是世子建回来了!
进来的却是世子建的随从,这随从大汗淋漓的报告,可不好了,世子建被杀了!
被杀了?
被杀了!
伍子胥长叹一声,说啥了?多行不义必自毙!
自己这个逃跑出奔的命啊!
伍子胥带着世子建的儿子胜又是以最快的速度逃出了郑国。
这几年没干别的,就逃跑了!
可是去哪儿呢?
经过考虑,伍子胥准备投奔吴国。
因为他的目的不是求生,是为了报仇!
吴国虽小,但是却在和楚国的战斗中屡次获胜,令庞大的楚国无计可施,而吴国也秉承着骚扰到底的政策,从来没有和楚国和好的意向。
人生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时候,逃亡之路更是如此。
此去吴国,先要经过陈国,往东再走几日,便是昭关。
昭关位于两山之中,只有一条路是出口,出了昭关就是通往吴国的水路。
难就难在,昭关是楚国境内,伍子胥心知楚平王必定在此设立重兵,这昭关不是好出的!
不出又不行,不通过昭关,就到不了吴国!
伍子胥在距离昭关六十里地的密林中停了下来。在密林中一个老丈看到了伍子胥,径直问道,你是伍子胥吗?
伍子胥吃了一惊,不过看着老儿年纪一大把,如果不是武林高手,料想不会有什么杀伤力,于是问你怎么知道的?
老人呵呵笑了,我是扁鹊的徒弟东皋公啊,现在在此地隐居。前几天驻守昭关的右司马薳越大人有病,我前去看病,正好看到了追捕榜文,所以认得你。
伍子胥心里又是一惊,薳越?楚平王为了抓自己居然连右司马都派出来了!
东皋公却根本不因为伍子胥是在逃犯而介意,反而邀请伍子胥去家里做客,伍子胥想待在此处也是无计可施,于是便和公子胜前往东皋公的家里。
一般武侠小说到了绝境,就会有奇人异事发生,比如张无忌学会乾坤大挪移,杨过遇到小龙女。
东皋公没让伍子胥在正堂坐下,而是将他们引入竹园后一件不起眼的小茅屋,伍子胥一进门就向东皋公说明自己的处境,可真是没路可走了!但是自己必定要报仇雪恨!
东皋公叹道,我一个大夫,学的是济世救人,怎么会懂这些呢?不过你大可以放心住下,我们再想办法。
就这样伍子胥带着公子胜在东皋公家里一住就是七天。
这七天中,东皋公连过关的一个字都没提过。
伍子胥心急如火,终于忍不住亲自去问东皋公,到底等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
东皋公却淡然说道,我心里有数了,就是还差一个人。
差一个人?
伍子胥茫然了,打麻将呢您三缺一?
这天夜里伍子胥睡意全无,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目前能去的只剩下吴国了,可是去吴国必须过昭关。要过昭关,自己还没有办法。东皋公说帮我,还说差一个人!不过还不行!!
伍子胥心里纠结万分,就这么走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东皋公来见伍子胥。
一见面,东皋公吃了一惊,怎么一夜工夫,你就须发全白了呢?
伍子胥更糊涂了,什么须发全白?
我没染啊!
伍子胥举起镜子,猛然看去镜子里一片雪白,再仔细一看,可不是自己!
伍子胥放声大哭,如今大仇未报,自己却须发全白了!
天啊,天啊,你是要亡我伍子胥吗?
东皋公却高兴异常,本来你就相貌过人,引人注目,如今须发皆白,谁还能认出你来呢?而且我的老朋友也到了,伍子胥,看来你真的要过昭关了!
伍子胥不由得苦笑了,是啊,谁能想到须发皆白的人,便是那个热血方刚的伍子胥呢?
原来东皋公有一个朋友叫皇甫讷,此人身材高大,眉毛的间距也很大,看起来和伍子胥长相有几分相似。
东皋公的计划,就是让皇甫讷先过昭关,等到引起昭关守军混乱之后,伍子胥就可以堂而皇之过关了。
其实这是一个危险的计划,对于皇甫讷而言,冒充伍子胥,假如真碰上了贪功的军士,有生命之危。
伍子胥没想到东皋公说的老朋友是如此帮忙,自己安然脱身,却让别人置身于险地之中,他实在内心难安。可是东皋公却说自己自然有救出皇甫讷的计划,而且皇甫讷为人正直,一听说是帮伍子胥的忙,他是一口答应的。
皇甫讷和伍子胥见面之后,果然二人有几分相似,伍子胥心里暗自欢喜,看来这次真是有贵人相助了。
为了万无一失,东皋公还拿出自己精心配制的药粉给伍子胥洗脸,改变脸的颜色。
应该不是美白,不然东皋公的这一发明一定可以在楚国畅销了。
东皋公让伍子胥扮作随从,让公子胜扮作村庄小儿,两人换了衣服,还真是那么回事。
这昭关,再难也得过!
临行前,伍子胥对东皋公深深下拜,他日伍子胥有沉冤昭雪之日,一定不忘您的大恩大德,一定报答您!
东皋公却淡然一笑,将伍子胥扶起来,走吧!
是的,能帮助你的,也许不是朋友,但是却是值得你永远记住和感恩。
黎明时分,伍子胥一行人最早赶到昭关。
皇甫讷身穿孝服,身材魁梧,一眼就被昭关军士盯住,所有人心里都在狂喊,妈呀,伍子胥真的来了!
薳越一出来也肯定了,就是伍子胥!抓住他!抓住他!
一时间昭关人声鼎沸,众人齐心协力,将皇甫讷抓住,而皇甫讷反而苦苦哀求,旁边的老百姓听说抓住伍子胥了,也都挤着挤着来看。
这伍子胥明知道人家抓他还来,你说他是真傻还是假傻?
第四章 坎坷逃亡路
人生总有低谷,但也往往是触底反弹的绝佳时机。小说里常写各种主角经历了人生低谷之后才能逐渐登上更加辉煌的顶峰,其实也有其合情合理之处。须知人生低谷虽然尴尬,但是只要坚持,已经是最坏了,还能坏到哪儿去?而经过了锻炼的意志力,使人逐渐有绝地反击的机会和可能。
伍子胥家破人亡,甚至连报仇都找不到帮手,成为真正的逃跑专业户,谁能知道竟然遇上东皋公和皇甫讷这样热心帮助他的人?
皇甫讷在昭关一露面就造成了轰动的群体事件,军士忙着抓人求赏,当然也害怕伍子胥出逃心切拼死挣扎,老百姓忙着看热闹,不知道这伍子胥有木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呢?
就在昭关忽然变得热闹起来的时候,一个须发雪白的老人带着一个村中孩童平静的走向昭关。
都在看热闹的时候,里奥纳多都和奥尼尔打起来了,谁还顾得上两个要通关的老人小孩?
这两个人平静的走入昭关,像阳光中的一缕雾气,消失的无影无踪。
皇甫讷毫无疑问被顺利拿下,昭关守将薳越准备对皇甫讷进行严刑拷问,基本上达到满清十大酷刑的效果,然后解往郢都上报楚平王。
皇甫讷一看要打,这时候不能再硬撑了,慢吞吞说道,我不是伍子胥啊!我是隐士皇甫讷,是和老朋友东皋公外出旅游的啊!
皇甫讷一说话,薳越忽然冷静了下来,这人虽然和伍子胥长得非常相像,但是说话声音可太不像了啊,伍子胥那是声如铜钟啊,此人为何声音如此虚弱呢?
有病版伍子胥?
薳越心里顿生疑窦,有人通报东皋公求见。
东皋公一见到皇甫讷忽然笑了,不是约好了一起出行吗,你怎么跑这儿散心来了?
薳越越发疑心,忙问东皋公此人到底是谁?
东皋公笑道,这是我的老朋友皇甫讷啊,您要是不信这边有通关文牒您看一下。
一切都很清楚,这就是皇甫讷,薳越非常不好意思,矮油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啊!原来是皇甫先生,幸会幸会!都是那些兵士立功心切,居然把您当作伍子胥了,我就说不能么!
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薳越设酒席为皇甫讷压惊,甚至还自助了皇甫讷和东皋公出行的经费。
伍子胥好容易过了昭关,带着公子胜快步疾行,只恨不能一日飞到吴国。
倒霉人也是分等级的,到了伍子胥这份儿上只能说是倒霉人中的极品了。
因为伍子胥又遇到了一个熟人,而且这个熟人还是昭关上夜的小吏,名叫左诚。熟人加上昭关小吏,这就比较棘手了。
伍子胥第一反应就是,要想不让左诚献出去,那就必须“骗”。
左诚看见伍子胥当然很吃惊,您怎么在这儿?您怎么过来的?不是满世界都在抓您吗?
伍子胥很镇定的回答左诚,啊,这个,是薳越放我过关的。当然是他放我过来的,不然我能过来吗?那么多人守着呢!
左诚更加吃惊了,什么?主公有令,私自放您过关那是要全家处斩的!薳越大人这么有胆量?那这样,您和我回去见过大人,如果真是如此,您再回来不迟。
伍子胥一听,好容易蒙混过关我再回去?
既然不能骗,那只能威逼利诱了。
伍子胥说其实这事儿是这样的,楚平王之所以非要抓我不可,就是因为我有一个宝贝明珠,你要非逼着我回昭关,等我见了薳越,我就说这明珠给你了!看你怎么办?
这可有点坑人啊,不去就不去,怎么还陷害上了呢?
这明摆着是撒谎,但是左诚也没有胆量让伍子胥把那宝贝拿出来看看,他也明白伍子胥勇猛过人,再强硬下去,吃亏的只能是自己。罢,罢,罢,左诚装作没遇到伍子胥,放他过去了。
其实凭伍子胥的能力杀掉左诚灭口一点问题没有,虽然他的撒谎有点卑鄙,但是比起杀人灭口还是好很多了。
伍子胥暗道侥幸,匆忙前行。
再往前,就到了鄂渚,渡过这茫茫大江就有自由和希望!
可这大江怎么能渡过去呢?
也没有大鼋来驮?
伍子胥忧心忡忡,却见一叶小舟在江上飘飘荡荡,赶紧大声疾呼,“有人要过河,船家,船家!”
小舟上一个渔夫,这渔夫正准备将船摇过来,却见岸上人影闪动,于是唱道,“日月昭昭乎侵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
意思是坐船可以,咱们芦苇丛里见。
看来这渔夫是个黑出租,还怕人发现。
伍子胥当然更怕人发现,于是顺着岸边在芦苇丛里穿行。
到了芦洲,渔夫看不见伍子胥,又用歌声召唤他,“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
意思是天都黑了,那坐船的怎么还不出来?
伍子胥听见歌声召唤,从芦苇丛里出来,正好左右无人,登船而渡。
一叶小舟在大江中飘飘荡荡,但是伍子胥的心里却安稳了许多。
毕竟,自己距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不到一个时辰,这小船顺利划到了对岸。渔夫看伍子胥满面风霜,不由得问他是何人?
伍子胥将姓名告诉渔夫,渔夫一听倒喟叹不已,你这命运也太多遄了!这渔夫也是个热心肠,知道伍子胥没吃饭,就让他在此等候,自己回家给伍子胥带饭。
渔夫走后,伍子胥也不敢在船上久留,悄悄到芦苇丛中等候。
谁知道这渔夫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人是怎么长心眼儿的?
被人骗的多了自然长心眼了。
不一会儿,渔夫带着麦饭和鲍鱼羹来了,却不见伍子胥的踪迹。渔夫心知伍子胥是又藏起来了,连忙压低嗓子叫道,“芦中人,芦中人,我来给你送饭来了!我不是害你啊!”
伍子胥这才仓皇出来,连忙行礼表示感谢,一路上净碰上抓自己、害自己的人,只有这个渔夫,虽然素不相识,却是真真帮助自己的人。
伍子胥吃完渔夫送来的饭觉得精神好了许多,想想无以为报,于是解下佩剑送给渔夫。这佩剑可不是寻常之物,这是楚国的先王赐给伍子胥祖父的,传到今天已经三代了。
渔夫看了佩剑却哈哈大笑,楚平王广发布告,只要抓到你,赏粟五万石,还封为上卿,我要是贪图富贵,还能帮你吗?这剑还是你留着吧,在我这也用不到。
这真的太令人感动了,在成为全民公敌的时候,还有一个陌生人担着身家性命义无反顾的帮助自己。伍子胥坚持要求渔夫留下姓名,将来好报答他。
渔夫一听这话反而发怒了,我说了帮你不是为了图什么钱财,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磨叽!
的确,对于视钱财于浮云的人谈报酬,无异于侮辱对方的人格。
生气就生气吧,活命之恩,伍子胥如果连恩人姓名都不知道,那太遗憾了!
渔夫看伍子胥反复请求,无奈只能说,那这样吧,既然我叫你芦中人,你就叫我“渔丈人”好了。
伍子胥一听非常开心,虽然只是一个代号,但是也代表了二人之间的约定。开心之余,伍子胥嘱咐渔丈人,如果有人来问自己的行踪,可前往不要泄露了消息啊!
伍子胥的这句叮嘱酿成了大祸。
自尊心极强的渔夫认为自己冒险救下的伍子胥根本不信任自己,那好,我会让你信任的!
渔夫沉默着走向小船。
和平时不一样的是,他解开了缆绳,却丢掉了船舵,和船桨。小船忽忽悠悠的在江中起伏不定,终于一个大浪打来,小船倾没了。
自然渔夫也因此丧生。
或许伍子胥是被楚平王派出的追兵追怕了,但是对一心一意帮助自己的人这么质疑,却造成了对方的自尽。
伍子胥看到这些也哀叹不已,为了救我而死,太让人悲痛了!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长途跋涉,终于进入了吴国境内。不过经历了这么久的逃亡生活,他面临着又一个难题:没钱了。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没钱你还想住店?没钱你还想吃饭?
伍子胥一想,实在没办法只能加入丐帮了。
在溧阳,伍子胥见一个女子在水中浣纱,于是上前乞讨,谁知道此女一听便落泪了。
自然不是同情的泪水,这女子说自己就和母亲一起居住,到现在三十岁了还没出嫁,怎么敢单独卖饭给别人呢?
原来是引起人家的伤心事儿了,伍子胥本着不屈不挠的精神继续求乞,您就发发善心吧!救了我们不也是善事一件吗?
或许是这句话打动了这女子,她拿出饭来,伍子胥和公子胜一人吃了一点就停下了。
人家也够可怜了,干嘛吃饭就得吃饱呢?
这女子却说为什么不吃呢?看起来你们要出远门的样子,为什么不吃饱了赶路呢?
两个人吃饱了之后,伍子胥又嘱咐这女子,非常感谢啊!可是别人问起来,可千万别告诉别人你见过我们啊!
又来了,还没吸取之前的教训!
这女子凄苦道,我一个独身女子,向谁去说呢?
等到伍子胥走了之后,浣纱女感叹自己三十未嫁,却和男子说话,不守女子闺阁礼仪,居然就此抱石投水自杀了!
呜呼!
古代妇女的命运咋就这么悲惨啊!
说句话怎么了?
既然不许女子和男子说话,那伍子胥为啥要先起头啊?
祸害人的伍子胥看到又一个人因为自己而丧生,这次更加悲伤了,他咬破了手指,在石头上作诗一首:
尔浣纱,我行乞,
我腹饱,尔身溺。
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伍子胥写完,害怕别人看见,用沙土将石头掩埋了。
第五章 专业乞丐
驴行的路是愉快的,伍子胥的驴行却是艰辛的。
一是惦记着报仇,心情难免压抑;二是担心楚王的追兵,心惊胆战。
特别是经过了两次因为自己引起的自杀事件,伍子胥的情绪真的已经达到了最低谷。
赶上唐僧取经了,一路妖精追杀,都要吃肉。
又往前走了三百里路,到了吴趋。
人杰地灵,一到吴趋伍子胥就碰上了一起恶性斗殴事件。
当然打架的不是他自己,目前的处境已经不允许他意气用事了。
准确说是伍子胥目击了一场恶性斗殴,事件的双方都很彪悍,特别是其中一位,不但块儿大,而且嗓门也高,一嗓子喊起来让人汗毛一齐立正!
这就是气势!
正所谓英雄惺惺相惜,虽然不知道咋回事,更不知道谁对谁错,就凭着这大汉的气势,伍子胥就对他陡然好感上升。
众人显见得是见惯了这场面,还是拉拉扯扯的劝架。这位看起来不但嗓门大,脾气也颇令人为难,俗话说叫人来疯。你不劝还好,越劝越来劲。
就在难分难解之际,忽然听得一位老妇人高喊,“专诸,不得放肆!”
说也奇怪,这大汉听了老太太的话竟比太上老君的法旨还尊些,当时就没电了。
声音和图像都木有了。
伍子胥悄悄问旁边的当地群众,原来此人名叫专诸,是当地有名的勇士,绝非浪得虚名,的确有万人不当之勇。不过专诸虽然勇猛,却是出名的孝子,所以一旦老母有命,专诸是令行禁止。
伍子胥不由得感叹,专诸真名不虚传是一位勇士!
第二天,伍子胥专门拜访了专诸,甚至将自己的不幸遭遇也告诉了专诸。
这信任不是毫无由来的,伍子胥敬佩专诸的为人,欣赏专诸的能力,专诸也对伍子胥的遭遇非常同情,建议他找吴王报仇雪恨。
伍子胥一听不由得苦笑了,可不正是冲着吴国和楚国没完没了过不去才来投奔的吗?但是没有熟人也见不到吴王啊!
两个人越说越投机,干脆决定,咱们就结拜为兄弟吧!
算起来伍子胥比专诸大两岁,两个人禀告了专诸的母亲,专诸杀机宰羊和伍子胥结拜为八拜之交,当夜伍子胥就和公子胜在专诸家里歇息。
流落他乡被追杀的日子,好像还在眼前。
但是,在吴国,在吴趋,伍子胥觉得自己又找到了家的感觉。
家是温暖的,让人留恋不舍。但是第二天一大早,伍子胥便告辞,他要去吴国都城,找机会面见吴王。
专诸为伍子胥提出了一个建设性意见,吴王此人勇敢但是太过骄傲,目中无人,倒是公子光能够礼贤下士,要想报仇,还是找公子光比较靠谱。
伍子胥谨记专诸的告诫,来到吴国的都城。
伍子胥仔细观察,吴国果然是新兴国家,这都城看着粗鄙不堪,而且民风粗犷。
两个人举目无亲,连个谋生的手艺都没有。
楚国大名鼎鼎的油菜花伍子胥,只能将公子胜藏在郊外,自己披头散发,光着脚涂着脸,在市井中吹着斑竹箫乞讨。
伍子胥居然落到专业乞丐这一步,可悲可叹!
都说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可是当在沸水里煮三次,在碱水里滚三次之后,当磨去了心脏的外皮之后,人生苦涩的如同一杯黑咖啡,而且是无奶无糖的,着实令人咋舌。
伍子胥卖艺乞讨,悲从中来。他唱的都是自己的遭遇,大致歌词据说是这样的:
“伍子胥,伍子胥,跋涉宋、郑身无依,千辛万苦凄复悲,父仇不报,何以生为?”
“伍子胥,伍子胥,昭关一度变须眉,千惊万恐凄复悲,兄仇不报,何以生为?”
“伍子胥,伍子胥,芦花渡口溧阳溪,千生万死及吴陲,吹箫乞食凄复悲,身仇不报,何以生为?”
天啊,为何要对我伍子胥这么残酷!
集市之中,只看到乞丐唱歌,没人认得出,这就是在楚国扰起轩然大波的伍子胥。
再说吴国也并不是团结一心。
吴国的动乱根源在于很多年前吴王诸樊的一个心愿。当时先王喜欢儿子季札,所以定下了兄终弟及的遗命,务必要让季札继承吴王之位。
根据先王遗命,吴王诸樊没有传位于公子光,而是传给了余祭、夷昧,接着终于到了季札。可惜季札却不想让兄长的王位传给自己,为了表明自己不贪恋权势,季札居然出奔了。
季札一走,吴王的计划就乱了。
经过众位大臣的商议,应该由吴王诸樊的儿子公子光即位。不过当时王僚争权夺势,居然就堂而皇之的登基了。
公子光当然心里不服。
我爹已经让出去两轮了,怎么还得让吗?
公子光从王僚即位那一日,就怀着一颗动乱的心。
但是他也深知,时机未到。群臣都是王僚的党羽,不然王僚也不能顺利登基啊!
公子光在隐忍,但是他绝对不放弃机会,他在草根阶层选拔能人,推荐他们作为吴国官吏,当然主要是为了让自己好名声在外,同时铸就自己的团队。
一个只忠实于公子光的团队。
所以公子光绝对不是平庸之辈,而是有眼光,能忍耐的高人。
落魄的伍子胥当然对这其中内幕并不了解,都是乞讨的人了,还是专业乞丐,有什么宏伟志向也得看机会了,不是吗?
不过机会还真是来了。
一天被离在路过市井的时候听到了伍子胥的歌声,谁这么凄苦?
被离一看,却非常吃惊,此人虽然蓬头垢面,但是却目露精光,绝对是自己从来没见过的能人异士。
被离请伍子胥回家上座,伍子胥眼下穷困潦倒,自然谦让不已。
被离斟酌了片刻,说听说楚国对伍子胥一家非常不公平啊,不但将人家家人无罪害死,还到处追捕?
终于有人问起伍子胥的家事了。
可是伍子胥沉默了。
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伍子胥已经不再是当初的热血男儿,可以将自己所思所想无所顾忌的告诉别人了。
乞丐伍子胥,有什么资本去相信别人呢?
被离更加诚恳的说明,这是吴国,可不是害人的楚国。我问起这些,绝对不是为了害你,而是为了帮助你啊!你千万不要有任何顾虑,告诉我事情的真实情况吧!
伍子胥的心慢慢热了,难道自己的机会,真的是在吴国吗?
伍子胥将所有的事情一点一点的告诉了被离,被离听了也是感叹不已。
什么叫天灾人祸?什么叫苦不堪言?
简直太悲惨了!
曙光一旦出现,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变得顺利起来。
被离找到一个乞丐的事情很快被王僚知道了,王僚居然亲自召见伍子胥,也是,谁能对传奇身世的人不报有好奇心呢?
王僚非常喜欢伍子胥的性格,男子汉就应该有仇必报!王僚封伍子胥为吴国大夫,而且许下诺言,将来要为伍子胥报仇。
乞丐伍子胥,终于在吴国有了立足之地。
好事成双,被离暗中也将伍子胥的情况告诉了公子光。人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公子光可不想让伍子胥这样的人才成为王僚的左右手,自己的阻碍。
但是公子光采取的办法并不是重金收买,重金,谁能和王僚比?
公子光找到王僚,询问他对伍子胥的看法,王僚赞不绝口,这伍子胥可是人才啊!寡人看伍子胥,有勇有谋,有仁有义。你想他对国家大事、国际形势都很有自己的看法,这说明他的能力出众,而且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也不放弃为父亲和兄长报仇,说明他很孝顺。这样的人才还不应该为我们吴国所用吗?
公子光看着王僚激动万分,却从旁边问道,那您说好了要为伍子胥报仇了?
王僚还沉浸在兴奋中不能自已,当然了,这样的人必须帮啊!
公子光正色说道,您怎么能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之上呢?我们吴国几次和楚国争锋,虽然没有大的失败,但是也没占到便宜啊!如今您为了一个人的私人恩怨,居然兴兵讨伐楚国,难道就不怕民间有非议吗?要知道,牺牲的那可是我们吴国的百姓啊!
这话说的冠冕堂皇,王僚一下子没电了。
自己好像是欠考虑了。
怎么能为了伍子胥一个人就出兵呢?
其实王僚没看到问题的实质是,不为了伍子胥,难道吴国就能和楚国保持和平吗?不也不能避免吗?
伍子胥知道王僚决定不讨伐楚国的决定之后非常伤心,怎么能这样呢?说话不算话?
伍子胥参见王僚,当然他没说讨伐楚国事情,他说的是公子光对吴国有二心。
这真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反正我伍子胥连乞丐都做过了,我还怕神马?
估计王僚当时不置可否,伍子胥愤然辞职。
公子光趁机向王僚进言,你看看,这伍子胥不像话吧?这不是对我们吴国又有怨恨了吗?这样的人就是再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