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亲临东周(遥望)-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诺言?

张仪代替秦王许下的诺言够多了,从六里到六百里,秦国还能被自己玩儿过的诡计骗回去?昭襄王说必须土地交割明白,才能让你离开。

是啊,绑架都得收到赎金才能放了人质,哪儿有先放了人质的?太不专业了!

楚怀王愤怒的高声叫骂,无耻小人!要想要地,你留着我在咸阳我是不会屈服的!

这么一喊,自然更回不去了。

楚怀王就此留在了咸阳,成为了人质。

消息传回楚国,相国昭睢忧心不已,我们楚国这是怎么了?世子在齐国作人质,大王被骗到了秦国作人质,这一旦发生变故,我们楚国还能有好吗?

逃回去的靳尚提出了一个建设性意见,既然如此,国不可一日无君,世子和大王都作人质去了,那就只有大王的小儿子公子兰了。

昭睢说不行啊,世子那是大王立的,而且世子多年并无过失。如果我们立公子兰,将来大王回来了如何交代?现在只有假称大王病故,去齐国接回世子是正理。

靳尚说自己愿意将功赎罪。

将功赎罪是好的,问题是得看看赎罪的人有没有诚心,有没有能力。

昭睢不知怎么想的,居然就同意了靳尚的请求,派靳尚远赴齐国接回世子。

靳尚到了齐国说明楚国情况,齐湣王就有了想法。既然楚国现在没有了最高领导,我是不是能够留下他们的世子要求他们献出淮北之地呢?

行,你们都是专业绑架的!

幸好孟尝君制止了齐湣王,楚国不止是世子一个继承人,如果我们把他们的世子当做人质,最后人家别立新君,那我们不是白白承担了一个恶名吗?不如就放了他们的世子吧!

捏了几把冷汗的世子横回到了郢都,他即位之后被称为顷襄王。

靳尚回到楚国之后派使者转告秦王,我们楚国已经有了新的大王,所以您提出的非法要求恕不接受。

秦王大怒,好啊,我们费了这么大力气你们另选了一个领导?我们还留着楚怀王吃干饭吗?

我们还非得要你们楚国的土地不可!

秦王命令白起为大将,蒙骜为副将,发精兵十万讨伐楚国。

如今的楚国今非昔比,被秦军打的落花流水春去也!

这一仗,秦军夺得了楚国十五座城池。

楚怀王在咸阳一待就是一年,后来守卫懈怠,楚怀王居然逃出了秦国,希望回到楚国。

按说秦王的战略目标早已实现,没必要和无权无势的楚怀王过不去,但是秦王还是派出了许多兵士缉拿楚怀王。

可怜堂堂楚怀王从人质变成了通缉犯。

楚怀王不敢直接回国,想转道前往赵国。

赵国此时的最高领导赵武灵王是一位勇猛丈夫,而且非常有想法。他娶韩女为夫人,将韩女生下的儿子章立为世子。在赵武灵王十六年的时候,有天梦见一个美女鼓琴,这美女让赵武灵王念念不忘。后来赵武灵王向大臣们说起此事,大臣胡广说自己的女儿孟姚就喜欢鼓琴啊,赵武灵王召见孟姚,怎么那么巧,这孟姚就是自己梦中的美女!

赵武灵王将孟姚收入后宫改名为吴娃,吴娃的儿子被取名为何。

后来等到韩夫人去世,赵武灵王居然就立吴娃为后,而何也成为了赵国的世子。

赵武灵王明白,赵国身处列国中央,位置并不理想。为了让赵国强大起来,赵武灵王采取了一个政策:穿胡服,学骑射。

大王都如此推崇胡服骑射,民间也开始了效仿。经过多年努力,赵国实力逐渐扩张,而赵武灵王更是亲力亲为,率领军士四处征伐,赵国疆域获得了很大的扩张。

扩张后的赵武灵王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吞并秦国。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赵武灵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觉得赵国的将军没人能够胜任这个伟大的任务,于是传位于儿子何,自己亲自专心攻打秦国。

赵武灵王自号为主父,也就是太上皇,命肥义为相国,李兑为太傅,公子成为司马,田不理为相国,封前世子章为安阳君。

主父为了对付秦国又出奇招,为了了解秦王为人,居然亲自前去秦国,当然他假称是赵国使者。这位使者赵昭带着许多能人异士,在前往咸阳的路上已经绘制了详细的秦国地图。

秦王问赵昭,你们领导多大岁数?为什么这么早就退位呢?

赵昭坦然回答,我们领导是害怕世子什么都不会就即位,所以才早早传位于世子。虽然我们领导是太上皇了,但是国家大事还是他做主的。

昭襄王问,那你们也害怕秦国吗?

赵昭笑道,如果不害怕秦国,我们领导就不会胡服骑射了!现在我们赵国的军士已经是之前的十倍,这就是我们准备用来和秦国交好的资本!

这是害怕吗?

昭襄王非常敬佩这位使者,有学问,还有气节,命人好生款待。

  第二十八章        此人非彼人

赵国使者赵昭飒爽英姿,获得了昭襄王的好感和优待。但是到了晚上,昭襄王躺在床上怎么想怎么觉得不对。这位赵昭,见了彪悍的君主居然没有丝毫畏惧之色,甚至能够非常镇静的和自己辩论。这份气度,不是一般大臣能够有的。难道……

好容易等到天亮,昭襄王急命召见赵昭,却有人回报,赵昭生病了,请三天病假休息。

赵昭这一病,昭襄王心里的弦又松了,是,路途辛苦,怎么会是那人?难道能够自己身犯险地?应该不是。

这个隐患渐渐平息。

可是三日之后,昭襄王还是没有等到赵昭参加。

昭襄王怒了,你们赵国使者说话就这么不算数?

昭襄王派人前去会馆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可是秦国的大臣到了会馆,是见到了赵昭,可是不是那个赵昭,此人非彼人也!

秦国大臣不敢怠慢,怎么回事,人还作假呢?

这个赵昭被带到了昭襄王面前,昭襄王一看,也不是那个人啊!

你到底是谁?

这人苦笑道,臣的确是赵国使臣赵昭,可是之前您见到的,是我们赵国的主父,也就是我们赵国的赵武灵王。现在他已经出了咸阳三日,特地命臣在此地等候谢罪。

啊!

昭襄王的猜想被证实了,那人果真是主父!你们赵国人当我们秦国是傻子耍着玩呢?

昭襄王大怒,命令泾阳君率领三千精锐士兵追赶主父。

三天了,怎么能追的上呢?坐动车也不赶趟了啊!

泾阳君追的灰头土脸,但是也只能是无功而返。昭襄王无奈,只能送真赵昭回国。

这事儿想起来真让昭襄王胆战心惊,堂堂一国最高领导,虽然是太上皇吧,但是也执掌国家权柄,居然能行此奇事!这赵国的主父不简单,他神不知鬼不觉的就和寡人对上话了,这是他想和寡人说话,要是他想暗害寡人,恐怕也不是做不到。

主父这一次的突然行动,真的让昭襄王害怕了。

第二年,主父再一次巡游云中,在灵寿修筑城池,用来保卫中山,并且将此城池命名为赵王城。而在肥乡也修筑了夫人城,用来赐给吴娃。

赵国在赵武灵王的带领下迅速强大,成为了三晋中的最强者。

再说楚怀王从秦国历经千辛万苦前来投奔赵国,谁知道倒霉的楚怀王正赶上主父巡游代地。

主父不在,赵惠王也不敢擅作主张,关键他害怕触怒秦国,所以赵惠王命令闭门不纳。

楚怀王在赵国吃了闭门羹,不得已又前往大梁。

可怜楚怀王只是有了前往大梁的计划,就被后面的秦兵追上,又被泾阳君抓到了咸阳。

千辛万苦逃出来的楚怀王气愤难当,关键是人生看不到一点希望啊!逃出来还没人接纳,又被人抓回去,堂堂一国君主真是……楚怀王连气带恨,吐血斗余没多久就去世了。

真是比越王勾践还冤!

谁也没想到最后楚怀王的结局是这样。

秦国将楚怀王的遗体还给了楚国,留着也不能换回任何好处了。这真是楚国的大悲剧!楚国百姓无不痛哭流涕,为楚怀王的遭遇感到痛心。

秦国对楚怀王的手段深深刺激到了各个诸侯国,这几个诸侯国再度联合起来,又倡导合纵排斥秦国。

楚国的大夫屈原为楚怀王之死而悲痛,劝告顷襄王接近贤臣,治理国家。

当然,屈原隐含的意思没有说出来,在他看来,楚怀王之死就是公子兰和靳尚导致的。

公子兰虽然没有能力救出自己的父亲,但是对付屈原他可有一套。他告诉顷襄王,屈原由于得不到您的重用,所以怀恨在心,多次说您是不孝之子,不能救出父亲。

这真是赤果果的污蔑!

屈原就算是怨恨,会那么肤浅说出来吗?

何况这话从曾经的竞争对手公子兰口里说出来,就更不能相信了。

但是顷襄王看来根本没分清里外人,他不但对公子兰所言毫不怀疑,而且认为屈原是对自己不利的小人。愤怒的顷襄王将屈原流放到了故里。

忠臣泣血,我一片忠心就换来这样的结果?

屈原不但为自己的遭遇伤心,更是担心楚国的未来。有这样的领导,有这样的大臣,公子兰和靳尚如此为所欲为,楚国将往何处去?百姓将往何处去?

内心的折磨最难以让人承受,屈原没多久就形容枯槁。他的姐姐非常心痛屈原就这么一天天枯萎下去,开导他说,现在既然已经这样了,大王也不能重用你,为什么你不能种地保个平安呢?

屈原素来很听姐姐的话,他不忍心违拗姐姐,于是开始在故乡种地。当时许多人都同情屈原无辜被逐,来帮他种地。

姐姐走了,屈原心里的疙瘩却越来越纠结。

一天夜里,屈原自言自语道,我是不忍心看到楚国灭亡的那一天的。

静静的夜,屈原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自尽了。

楚国百姓得到消息争着去救屈原,可是已经晚了,屈原已经永沉江底。

这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于是楚国开始流行包粽子沉到江底,为了避免鱼虾吃屈原的遗体。还有著名的划龙舟比赛,也是为了重现当时大家争着去救屈原的景象。

屈原种过的田被称为玉米田,而他的故乡被称为秭归乡。人们为屈原立祠,纪念屈原。

能够分辨忠奸的,除了历史淘洗,就是老百姓了。

楚国没有了屈原,还得顺着领导选择的轨迹走下去。

赵国的主父从代地回来,论功行赏,赏赐百姓酒肉,全国大庆五天。

在邯郸,主父坐在赵惠王身后观看百官演礼。

赵惠王,自己选定的接班人,虽然年幼,但是行礼有板有眼,很好。

主父在感到安慰的同时,忽然看到了一个人,一个让自己心软、心酸的人。

大儿子章身材魁梧,却和众臣一起拜见自己的弟弟赵惠王。

主父私下里对赵胜说,你看到安阳君了吗?寡人实在心有不忍,不如将赵国分为两个,兄弟二人一人一半,你看如何?

赵胜一听这话大吃一惊,您之前让弟弟即位已经做错了,还要重新推倒?那岂不是错上加错?您可千万不能这样!

的确,您这是就俩儿子,要是有个十个八个的儿子,赵国还得多分几个小国?

可是主父是有能力的人,一般有能力的人,那都是相当自信,他觉得只要自己亲自操办这件事情,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主父回到宫里思虑这件事情,他沉默了许多。夫人吴娃对此有所察觉,询问他有什么事情?主父对吴娃坦诚相告,准备给他们兄弟分家!

吴娃是赵惠王的亲妈,当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好好的被分出去一般国家。她对主父说,听人说晋穆侯有两个儿子,他去世之后长子即位,这哥哥就把弟弟分封到了曲沃。后来弟弟强大了之后,吞并了哥哥的国家。这弟弟都能吞并哥哥,何况是强大的哥哥呢?如果您非要分家,恐怕我们娘俩就是将来人家案板上的肉了!

主父听了吴娃的话心里也担心,将来要是真造成这样的结果,那还不如不分。他打消了自己的念头。

主父的念头打消了,可是却传了出去。

深宫大院,最不能保密的就是领导继承人的消息。

公子章知道了父亲一闪即过的好意,他不想放过,于是和田不礼商议此事。

田不礼看的很清楚,这件事情就是吴娃挑黄的。要想分足鼎立,那必须想办法让主父明白是非。

说白了,必须和吴娃较量一番。

公子章将这件事情全权委托田不礼处理,说好了一旦有好结果,荣华与共。

赵惠王这边也很快知道了消息,太傅李兑和肥义商议此事,李兑认为,安阳君其人骄纵强力,他根本不会甘心让出王位,有了主父的同情,他一定会趁机兴风作浪。而那个田不礼,根本就是知进不知退的主儿。看来赵国的这一场风波是不可避免了。李兑认为肥义任重道远,而且身处风波中心,为了以图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借故称病,让公子成继承肥义的岗位。

可是肥义却认为,自己临危避祸,那是对领导的不忠心,到时候一定会被人耻笑。

还惦记别人的耻笑,看来真的不适合在政治中心混啊!

李兑叹息道,你要做忠臣,那就不能做智士了。

李兑走了,肥义寝食难安。

事情的发展,真的会像李兑预言的那样吗?

肥义留了下来,但是他也不准备束手就擒。他命令赵惠王的近侍高信,有人见大王,一定要提前告诉我。

一天,主父和赵惠王还有安阳君在沙邱游览。说起来这沙邱也是赵国著名文化景点,沙邱上的台子还是商纣王修筑的。主父和赵惠王居住在沙邱的两座离宫,安阳君就住在两座离宫中间的馆驿。

田不礼觉得,机会来了。

田不礼对安阳君说,如果这时候家传旨意,就说主父要见赵惠王,在路上埋伏一支人马,暗中杀掉赵惠王,谁能阻止?

安阳君觉得这计策真是高效,于是派人假作主父随从,前去召见赵惠王。

  第二十九章        冷血的理智

蝴蝶在太平洋对岸扇动翅膀,太平洋这边也会发生风暴。

因为主父的一念之差,安阳君对自己的亲弟弟赵惠王下手了。

安阳君的心腹假扮主父身边随从报告赵惠王,主父得了急病,希望他赶紧来见一面。

父亲病了?

赵惠王听到这个消息心急如焚,高信第一时间报告了肥义,而肥义马上制止了赵惠王,主父平时身体就非常好,南征北战的,怎么来疗养一下还得病了?此事可疑。肥义决定自己先去看个究竟,如果真的没问题再让赵惠王前去。

这一天没有月色,肥义带着随从奔赴主父的离宫。

两座离宫距离不是那么遥远,但是肥义总觉得要发生点什么。

果然,行到中途,忽然有一群大汉跃出袭击了肥义,肥义以身殉职。

终于还是这个结果,肥义躺在地上用最后一丝意识想着,能够在离宫黑夜突袭,不用说,那只能是……

能够用自己去探路,肥义的确忠心。但是他忽略了一点,如果真发生了预想中的事情,探路被害,那剩下的赵惠王该怎么办呢?

突袭者成功打死了来人,有人点着火把来看,火光闪烁,手持火把的人正是田不礼。

田不礼捏着鼻子翻过血泊中的死者,却并不是意料之中的那人,他惊呼不好!事情败露了!

田不礼赶紧报告安阳君,计划失败,而且暴露!要想活命顾不得许多,只能攻打赵惠王的离宫!

安阳君势如骑虎,同意了田不礼的建议。于是一场谋杀演变成了堂而皇之的攻伐,安阳君的队伍开始攻打赵惠王居住的离宫。

深夜攻打离宫本来成功机会很大,可是肥义走后,高信已经命人对离宫进行严密防守,所以安阳君居然急切不能成功。

天亮之后,高信更是命人从高处射箭,安阳君的军士死伤无数。

可是箭总有射完的时候。

没有了箭矢的守军开始用屋瓦投掷。

对方陷入窘境,田不礼趁机指挥军士用巨木撞击离宫大门。

一下,两下,离宫的大门在军士撞击下忽忽闪闪,眼看就要不保。

就在胜利的天平倒向安阳君的时候,外面忽然杀生震天,两支队伍杀到,叛军一时之间兵败如山倒。

原来李兑并没有放弃赵惠王,在和公子成商议之后,为了避免安阳君作乱,李兑和公子成分别率领一支军队来此应急,没想到还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怎么害人反而害己呢?

安阳君惊慌失措,询问田不礼,现在可怎么办呢?

田不礼苦笑道,现在?只能去找主父求饶了!

是啊,犯了谋逆之罪,但是爹总是亲爹,看看亲爹能不能救你吧!

在田不礼的掩护下,安阳君成功逃窜到了主父的离宫,而且也被接纳。但是田不礼在混战中被李兑斩杀。

斩杀田不礼,并不是问题的终止。

李兑心里一直都明白病根在哪儿,他顾不上给赵惠王请安,直接率领军队到了主父的离宫。

李兑手持宝剑走在前面,公子成紧随其后,进了离宫,两个人向主父禀告了安阳君作乱的情况,同时希望主父交出安阳君。

可是主父面不改色心不跳,瞪眼说瞎话,告诉这二位,安阳君,我没看见他啊!

这可真是,一共这么大点地方,安阳君兵败,不往这边逃命,难道会去自己谋害不成的亲弟弟那边?

既然主父装傻,李兑和公子成就继续禀告情况。

主父继续不作声。

你禀告吧,反正我说了没有。

李兑没办法,只能和公子成商议,现在只能是带兵搜检离宫,等搜出安阳君再谢罪不迟。

兵士们在离宫展开搜索,这离宫平日没什么人居住,自然没有那么多机关暗道,没几下,安阳君束手就擒。

李兑一见到安阳君,二话不说,拔剑就砍!

安阳君人头落地,公子成忍不住埋怨李兑,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性急呢?就不能等汇报了主父再说?

李兑说,不急?等汇报了主父,他偏袒安阳君你能怎么样?再一次发生君臣争执吗?

公子成不作声了。

他明白主父当然会那样做,毕竟是亲生儿子。

李兑拎着安阳君的头颅走出了离宫,他身后传来主父压抑不住的哭声。

李兑对公子成说,看见没?主父对安阳君始终是怜悯的。不管安阳君做了什么事情,他能开门接纳,那就是包庇。我们俩如今杀了安阳君,以后恐怕要有事情发生。主公年幼,现在我们还是早作打算的好。

李兑宣布,凡是离宫内先出去的人免罪,后出去的,都算作安阳君的同党!

同党?

安阳君都被杀了,同党能有什么好下场?

离宫里面的人展开了逃命比赛,没几分钟,整个离宫随从空无一人,就剩下了主父。

伤心欲绝的主父终于感到了饥饿,可是他呼唤左右,每一个人答应。想出去吧,大门也锁了。没办法,主父只能亲自掏宫里大树上的鸟窝找几个鸟蛋充饥。

这时候就应该毫不犹豫的搭梯子逃跑啊!

不知道主父是伤心糊涂了,还是饿糊涂了,反正一个多月以后,主父饿死在了离宫。

李兑真是一个理智的可怕的人,他能够最早察觉安阳君的诡计,做出正确的选择,甚至冷血到在主父的面前杀死安阳君。为了确保以后无事,又能够对曾经的主公如此下狠手,的确令人齿冷。

主父被关在离宫,李兑命人守卫,但是还没敢进去。等到李兑下令进入离宫的时候,已经是三个月之后的事情了。主父的尸体在离宫内都已经干瘪了。可怜一代英雄,就落得如此下场。公子成奉赵惠王入离宫收敛主父,将他安葬在了代地。

赵惠王回国之后,任命公子成为相国,李兑为司寇。没多久,公子成去世,赵惠王由于赵胜曾经劝阻主父不要分国给安阳君,于是任命赵胜为相国,赵胜的封地在平原,是为平原君。

平原君其人爱惜人才,门下食客数千,颇有孟尝君的风范。据说相国平原君家里有雕梁画栋的画楼一座,一天美人早起,估计是看看风景,忽然看见平原君的邻居,一位跛子在提水。

跛子提水可是逗坏了这位美人,她也不顾形象就哈哈大笑。

这天早上,邻居就来拜访平原君。

平原君还奇怪呢,这大早上的,邻居来干嘛呢?

这位邻居开门见山,听说您招揽天下贤才,而油菜花的人能够来您这里,也是明白您爱才不爱色。今天早上,您府里的美人可嘲笑我了,我一个残疾人我容易吗我?这次来不为别的,请您把今早嘲笑我的美人头给我!

这位可够理直气壮的,不过笑了一笑,就要人脑袋?不过也可见平原君爱才国内闻名,要是他素日不以此为重,借给邻居十个胆儿他也不敢这么说啊!

平原君没当回事,笑着说,好。

等这人走了平原君笑了,这位太二了!就因为笑了一笑,就要人脑袋?

哦,原来之前的诺言不过是糊弄人啊!

这件事情就在平原君的轻描淡写中过去了。

可是从此以后,平原君的门客却日渐稀少,终于引起了平原君的疑问,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待客有不周到的地方?

有门客告诉了平原君原因,就是因为您之前没有杀嘲笑人的美人啊!门客们都觉得您是重色轻才,所以都告辞了。我也准备告辞呢!

问题严重了,平原君命令随从斩杀嘲笑跛子的美人,将美人的首级送到了跛子家里,自己也在跛子门口长跪不起,表示谢罪。

于是平原君的门客又熙熙攘攘,多了起来。

看来干什么都有风险,不光是卖西瓜。笑一笑也有风险啊,人家秋香三笑嫁给唐伯虎了,平原君的美人一笑命都没了!

这事儿越传越远,甚至秦国也知道了。昭襄王为此感叹不已,怎么赵国的贤臣一个接着一个呢!

不过向寿却说,平原君赶不上孟尝君。

昭襄王非常吃惊,连自己的美人都杀了还赶不上齐国的孟尝君?你给寡人念叨念叨,孟尝君和平原君谁更高明?

向寿说,孟尝君在他父亲田婴健在的时候就接待宾客,礼数周到。当时凡是去齐国的宾客都会去找孟尝君。而等到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被封为薛公,更是将所有的家产都用在了招待宾客上。孟尝君对宾客和对待自己是一样的,据说为此他就要倾家荡产了。凡是从齐国来的人,没有不说孟尝君好的。但是平原君等到门客都走了许多了,才反应过来斩杀美人,这不就是差距吗?

这话说的不假,对人如何,不看他付出多少,而看他对别人和对自己一样不一样。

昭襄王对孟尝君倾心不已,寡人要是能见一见孟尝君就好了啊!

向寿说,那您召见孟尝君即可。

秦王一听笑了,寡人召见孟尝君?齐国可是合纵的纵约长,他能来吗?

是啊,齐国可是反对秦国的,孟尝君能听秦昭襄王的话?

第三十章        孟尝君到咸阳

秦昭襄王倾慕孟尝君的为人希望能够召见孟尝君。

惺惺相惜的故事很多,可是要让自己的对手来见自己?昭襄王自己也觉得自己是做梦。

不过向寿觉得此事可行,就看秦昭襄王是不是有魄力行之。向寿建议秦王,可以派一公子前往齐国为人质,要求见孟尝君。这样的诚意还有什么说的?

向寿不愧是人才,甚至进一步提出了做法,孟尝君只要到了咸阳,您就任命他为秦国相国。反正他在齐国也是相国,到哪儿还不都是一样?那时候齐王一定也会任命您派去的人质作相国,秦国和齐国一定能够达到前所未有的大融合,只要秦国能够和齐国联手,这天下还不是唾手可得?

不得不说向寿的确具有开拓性思维,但是他忽略了一点,孟尝君是齐国相国,更是齐国人。难道用哄骗的方法让孟尝君来到了秦国,他就能死心塌地的为秦国服务?退一步想,即便孟尝君就是为了一个相国之位背叛了祖国,那么齐王就能任命秦国派去的人质作相国吗?哪儿规定了人质还可以互相担任对方职务呢?难道莫大的齐国找不出一个能够担任相国的人选?

但顷襄王觉得向寿说的很好,而且也坚决执行了向寿的建议。

秦国派出泾阳君为人质,希望齐国能够让孟尝君来秦国和秦王一见。

泾阳君为人质?

为了见孟尝君一面,顷襄王连亲弟弟都不顾了,可真是下血本了!

这足以表明秦国的诚意,所有孟尝君的门客都劝说他,一定要去秦国,人家多有诚意啊!

此时正好苏代作为燕国使者出使齐国,苏代给孟尝君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苏代来齐国的时候,看见土偶和木偶说话,天降大雨,木偶对土偶说,天下大雨,你可要不保了,那怎么办好呢?谁知土偶笑道,不保了我也能重归大地,本来我就是土做的啊!可惜你一个木头作的,下雨大了还不知道会漂流到哪儿去呢!

苏代的意思非常明显,眼看着人家有诚意,但是你知道人家下一步怎么计划的吗?用脚趾头想想也明白,就为了见你一面,顷襄王能让弟弟置身险地?那是必须有后文的!而人家早就计划周全,你要是还去,到了秦国,那可就是羊入虎口,后果自负了!秦国和楚国交恶的往事还深深印在所有人心里,那是讲理的地方吗?连楚怀王都没逃出秦国的手心,亲自逃跑还给秦国抓回去了,您就那么自信一旦有事能平安归来?

这话说完孟尝君明白了,秦国可不就是说的比唱的好听,做的比谁都心狠手辣吗?

孟尝君表明态度,坚决不去秦国!

可惜这时候匡章给齐湣王分析了,人家秦国派泾阳君为人质要见我们孟尝君,这是表示友好啊!我们如果不领情,那不是伤了秦国的面子吗?我看您不如送回泾阳君,然后让孟尝君出使秦国,那样我们两国关系不是更进一步了?

这话听起来大公无私,其实愚蠢之极。

你们齐国是这一次合纵的纵约长,还和秦国搞好什么关系?那是敌对关系明白吗?

泾阳君在这都保不齐出什么幺蛾子呢,还给送回去?害怕秦王对孟尝君下不了狠手?

敢情不是你去秦国!

不过齐湣王居然觉得匡章说的很有道理,看起来也是个没注意的领导。

齐湣王不但送回泾阳君,而且还真是派相国孟尝君出使秦国。

孟尝君想必哭的心都有,但是君命难违,只得奉命行事。

孟尝君带着上千门客,车骑百余乘进入咸阳,声势浩大。

秦顷襄王听说孟尝君到了,高兴的亲自前来迎接。

孟尝君也没空手来,他送给秦顷襄王一件白色狐裘。这狐裘洁白如玉,毛深二寸,虽然不符合保护动物的宗旨,但是当时天下无双,价值千金。

秦顷襄王非常喜欢这件狐裘,而且还穿上和自己的宠妃燕姬得瑟,看看,寡人是不是帅呆了!

燕姬不以为然,这不就是一件狐裘吗?那还不有的是?

顷襄王说,你可别小看这件狐裘,狐裘都是用狐狸腋窝下那一小片毛皮做成的,这件颜色这么白,那是得用了多少狐狸啊?那必须得是齐国这样的大国才能有这样难得的宝贝啊!顷襄王穿完狐裘还特地命令专人保管。

秦顷襄王对孟尝君非常满意,准备择日就立孟尝君为相国。

果真蛮横不讲理!

齐国人还没得到信,秦国人先不干了。

孟尝君都做了我们秦国的相国,那么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