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倾大宋-第3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王秀看了眼秦桧,目光扫过李纲,笑道:“那么大的事,明天肯定是沸沸扬扬,绝不下于中秋月夜,岂能是轻描淡写过去的?还要谨慎才是。”

    李纲也一阵头疼,不否认王秀说的对,自从官家遇刺,市面上的议论还没有消停,两府承受压力之大难以想象,一直到现在宫廷兵变,想要瞒下去基本不可能。

    至于大事化小还是必须的,只是王秀似乎不太同意,却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赵鼎却翻个白眼,朗声道:“此事因由军制而起,要是传出去,对朝廷不是好事,还需谨慎才是。”言下之意,似乎明白王秀的意思,表达了不赞成态度。

    “当然不是好事,捂盖子也不是办法,只能让人以讹传讹。

    ”王秀脸色严肃,瞬间就明白某些人的用心,也非常不赞同。

    什么是大事化小?那是淡化两府责任,很容易让人联系到裁撤将校吏士,最终的怨气转到他的身上,只是最重要恰恰不是内部的龌龊,而是对天下士民的责任,有担当的政府不应该遮掩堵塞,而是要正确面对,去疏导民众的舆论。

    不能不说,有些人转嫁矛盾的做法,是很陈旧却非常有效,能给他带来不小的打击,让他对某些名臣很失望,人性永远捉摸不透,有时候教科书上的忠直良臣,在现实中却有很多不堪,倒是那些小人奸佞,却又些不得已的一面,孰是孰非他也不想评价,只是做好事情而已。

    “文实,大事化小未尝不可,两府不能再承受压力了!”蔡易也是细声劝说,他对宫卫兵变极为震惊,认为传出去太骇人听闻,恐怕朝野会闹翻天,淡化处理未尝不可,却没看出来有人谋划,想把脏水泼到王秀身上。

    “看来诸位都认为掩饰下去,较为妥当?”王秀见李光默默颔首,显然也被说服了。

    “文实,兹事体大,还需再琢磨一二。”李纲见王秀脸色不予,也有些拿不准了,他还从来没有忐忑,尤其在王秀面前,毕竟事堵不住,最先倒霉的人是两府首相。

    “这是谁的首唱?简直就是拿家国玩笑,是可忍孰不可忍。”王秀重重地拍案而起,怒目扫过众人

    赵鼎的脸色当即沉下来,不悦地道:“此事,由我提议。”

    王秀看了眼赵鼎,暗付这厮还有几分担当,当着他的面做小动作,还自己硬生生担下来,或许并不知道被有心人利用,却阴沉着脸道:“元镇兄,你也是饱读诗书的名士,岂不闻上善若水?”

    “近日,朝野连连有事,两府不堪重负,此事干系太大,恐怕到时谁也无法控制。”赵鼎毫不相让地道。

    “堵不如疏,遮遮掩掩那是心虚,那就大方地说出来,对不到之处加以变革。

    ”王秀的声音逐渐高昂,道:“各位,坦率承认反倒能得到谅解,疏导民众情绪至关重要,遮掩只能让事态扩大,最终酿成大祸。”

    “总归是冒险。”李光犹豫地道,他也是很矛盾,两害相权取其轻,牺牲王秀名声有利皇室和两府,还是他能接受的,至少他相信王秀有能力挺过去,其他的执政却不行。

    “无妨,此事由我亲自来办,诸位保持沉默。”王秀斩钉截铁地道,没有半点商量口气。

    赵鼎眉头紧蹙,不悦地道:“恐怕操办不易,文实还是三思。”

    “天下没有办不成的事,此事干系到备战北伐,决不能有任何的闪失。”王秀毫不客气地道,他不满地瞥了眼赵鼎,都欺负到头上来了,还妄想让他承担不可预测的后果,真是幼稚的可笑。

    李纲眉头一动,谨慎地道:“文实,这是何意?”

    “也该到时候了,应该是做最后的准备,再耽搁下去,恐怕士民会反对朝廷收复失地。”王秀转首看着李纲道。

    李纲瞪大了眼睛,似乎有话却不知如何说,王秀的话对他而言,不吝于晴天霹雳,应该是暴风惊雷后的一场甘霖。

    “李大人,向来主张北上收复失地,怎么,到了这时候犹豫起来?”王秀似笑非笑地道,他把握到了李纲的命脉。

    李纲吸了口气,勉强地道:“两个月前,还在避免士民孟浪,文实做事情,实在让人费解。”

    “此一时彼一时,那是这把火还没烧旺,现在应该足够了,虽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只是时间越长越发不利。”王秀笑了笑,认为自己解释的够多,无需再多说,又道:“好了,各位各自去准备,一切事情我来筹划。”

    话,说的极为专断,毫不照顾众人的情绪,放在平时却要引起非议,至少李纲会心生遐思,赵鼎也会公开反驳。

    此时,大家却沉默了,甚至感觉王秀的专断可以接受,是因击中了他们的软肋。纵然有千万心思,他们总是离不开收复故土,利用此事掀起北伐的舆论,聪明人一点就透,都堂公厅内散发诡异地氛围,秦桧稍稍垂首,却不知在想什么。

    本书来自

 第一二三一章 义利之辨

    ??

    “对了,朝廷在海外占了那么多土地,有多少精力去管,恐怕百年后都要成为方国。”王卿苧对王秀热衷开疆扩土,那是很不理解,往来头一次需要两年,就算打通交趾陆路,往来也是很艰难的,还要造成大规模的杀戮。

    耗费量的财货,还不如能从南海捞多少是多少,维系海外军州的代价太高了。

    “当然有必要,就算控制不住,也可以作为皇室分封,大姐就不要多考虑了。”王秀不以为然地道。

    他对南海乃至整个海外,都有了全盘的规划,正如王卿苧所言,就算是近代通信航海技术,也不一定能控制海外,就别说这个时代了,大宋行朝按照他的设想,开始向南州移民,又在倡导把天赐之地归入版图。

    简直就是一块巨大的蛋糕,根本就消化不了,最终只能形成维系链条的断裂,海外的领土纷纷自立。

    不过,他并不惧怕这种分裂,他要传播的是文化传承,而不是一个整体的帝国,华夏的文化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就算是分裂成方国,也会形成同文同种的圈子。

    只要,能压制某些文明的崛起,取得全球性文化性传播,就不用担心香蕉人的出现,更不用担心汉家血气消耗殆尽,出现另一个时空坡坡和弯弯那种畸形的退化汉种。

    “算了,是我多嘴了,你们男人的事,本就不是我们妇人参合的,要有闲暇多陪陪你家娘子,别冷落了她们。”

    王秀又是一阵尴尬,只能捏着鼻子道:“知道了。”

    “你不要稀里糊涂的,知道厉害。。。。。”王卿苧见王秀漫不经心,正要来两句,却听到外面有人叩门,急忙刹住话。

    “吴宣、范离拜见王世叔(王公)。”

    “想清闲也不能,真是命苦!”王秀无奈地一笑。

    “好了,你们说事情,我去看十二娘和十四娘。”王卿苧翻个白眼,直接鄙视自家兄弟。

    “大姐自便。”王秀无奈地摇了摇头,想得一时清净而不行。

    话说,第二天举办声势浩大的文会,也是一场辩论会,文人对学术的辩论,也是理学对王学的反扑。

    这场辩论,那些理学家是赤膊上阵,连续持续了十余天,辩题从纯学问发展到朝廷的海外战略、国计民生还有北伐。

    王秀和两府重臣多来旁听,连赵构也来了,他在学术上公然支持理学,戏言和王文实打打擂台,既不得罪人也传为风雅话题,毕竟藩王不干政。

    不过,在义理的辩论上,事前被看好的玉泉山书院,开始连败浦沅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却不被看好的钟山书院,辩驳的体无完肤,几名士人目瞪口呆,让人大为侧目,连呼不可能。

    在海外方略上也爆出冷门,一败涂地的浦沅书院,却异军突起,就是钟山书院也节节败退,简直惊爆人的眼球,再加上各大小报推波助澜,让人高潮迭起,不亦乐乎。

    王秀看的非常到位,毫不客气地评价,道:“浦沅书院士子多是海商子弟,玉泉山日趋保守,钟山长于百计,岂有不败之理。”

    道理非常明白,干哪行吃哪行,要知道这些子弟都是靠海吃海的,能被书院挑选出来,哪有几个傻瓜,甚至有经商的高手,浦沅书院也不以经义诗赋为主,专门教导经商之道,甚至搞海船的操作,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几乎和侍卫水军大小学校差不多,被称之为侍卫水军第二大学校。

    这些学生能言善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海外的玩意张口就来,那些自诩正统的书生,岂能是这些老油子对手?被打了个落花流水,简直就是无敌从容。

    真是难怪,你说存天理灭人欲,人家说吃不上饭,人都死绝了,还讲什么狗屁天理?圣人云:温饱而知礼仪’,抓住这条就立于不败之地。

    当时,王秀听的是哈哈大笑,李纲也是哭笑不得,谁能想到浦沅书院异军突起,还是带有浓郁的海风。

    “这些书生强持夺理,实在是有辱斯文。”赵构很不满意,浦沅书院学生带有海风,辩论可不那么文绉绉地,眼看自己支持的学生败北,真的不爽快。

    “读书就是明道理,话虽然有点粗鄙,道理却是圣人之论,大王可要秉公而论,呵呵。”沈默轻轻地笑道,他自然是工商阶层的代言人,在大家利益面前,自然要挺住。

    赵构嘴角微翘,他对程家兄弟那套,从心底就不感兴趣,甚至还有几分厌恶,却因为政治需要,必须在人前有所态度,不可避免地站到王学对立面。

    沈默明显讥讽他,是可忍孰不可忍,当下也不客气地道:“圣人之言自然遵从,当今天下何止温饱,知礼仪却去逐利,以至于道德败坏,天下不复文质彬彬。”

    “大王,这是论学问,你个书生斗气而已。”王秀风淡云轻地道,态度不温不火,实际却是为沈默说话。

    他对工商做大也有一定的忌惮,却认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经阶段,必须要谨慎地、有分类地扶持。

    “话有些粗鄙,却还有三分道理。”李纲忍了忍,总算还持公论。

    赵构含笑点头,也不去争辩,却悠然道:“本以为玉泉山秉承王学,却哪想到浦沅书生,更加贴合文实。” 8(。*)8阁8,o

    李纲和沈默有些侧目,这话说的好听,却委实地打脸,分明在说王秀的失败,玉泉山已经丢弃王学。

    沈默是脸色很不好看,李纲却态度玩味,自从天子遇刺逼入深宫,这位大王可是有些活跃。

    不过,他却不甚担忧,祖宗法度限制藩王驸马,赵构绝没有机会参政,看来是不满王秀力挺监国的牢骚。

    他固然也看好监国,默认甚至支持王秀做法,却有赵构出面为难王秀,也是他喜闻乐见的。

    王秀眉头一挑,呵呵笑道:“时势造英雄,跟不上大势的,任谁总将会被淘汰。”

    赵构的笑容戛然而止,李纲也愕然不已。

    本书来自

 第一二三七章 佛道大辩论3

    ?“阿罗那顺身边站立一人,为道门真修,自称那逻迩娑婆寐,奉道教老子真传,练气筑基年二百余,岂不是老君化胡?”

    王秀的杀伐之气消失,慢悠悠地笑着,温和地道:“所为化,并非亲往更非转世,天道圣人岂能转世?不过是取灵宝天尊大弟子多宝道人,投身创小乘佛教,实为玄门之分支。”

    “道奉自然无为,佛说转世轮回,岂能混为一谈?”

    “何为佛?天竺为西方教并非佛,称谓不得哈,自入中土才入乡随俗,自成一体为佛。我看阿弥陀佛,在天竺应称啊米达不得哈。不得哈东传,早就非西方教不得哈,而是有道的佛门,如今古天竺各国征伐,西方教早就没落,不值一提,诸位大德要说,还是认祖归宗合适。”

    “不得哈传入我中土已经上千年,改称大乘佛教融入中土,和那些没落的不得哈早无关系,尤其是禅宗,更是吸取我道门法度,早就是佛道共济的宗派,几乎不得分割。”

    王秀心中也很疑惑,新兴的印度教带有浓厚的道门色彩,甚至连佛门禅宗也有道门影子,看来道门并非衰落,而是道教的建立开始就四分五裂,导致了墙里花落墙外开,不足为外人道。

    “真君空口无凭。”

    “难道欢喜禅就是佛门正宗?”

    这话,让人实在不堪,无论这样去说,在场佛门子弟无法否认,他们都曾承认过密宗,就在刚才支持王秀打压密宗,还没有高兴过来,就发觉自己入毂了。

    既然密宗非佛而是活鬼,那为何还承认他们?本身就驴唇不对马嘴,自己硬生生打了自个的脸。

    云浩真人等道门高士,自然是大喜,其实说是道教,实际道教只是个称呼,并没有统一,应该说没有完善的组织制度,只是各自发展而已,才形成今天的格局。

    白玉蟾模仿汉末五斗米道,大力发展组织系统,从而统一道教,却未能传承多久,王重阳建立全真教,那是大规模模仿佛教,建立的是丛林制度,的确发展了全真道的势力,几乎统一北方各大道统,稳稳地压制南方各大道派组建的正一道,可惜这二人尚未出生,都不算太成功。如今各大道廷都是徒有其名,还纷争不断,已经到了发愤图强的时候了!王秀心里跟明镜一样,佛道矛盾与其说是学问和信仰,不如说是利益冲突,三教合流是大趋势,他需要做的是抬高道门,争取以道门领衔合流,道门非道教。

    既然有了压制别人的理论,他又系统地讲了天地未开、鸿蒙未判时,混沌神魔应大道而生,相互争夺开天辟地气运。

    最终,盘古尽斩三千魔神,开天陨落,天道出。女娲造人,巫妖大劫,人族成为天地主角,老子立人教、原始立阐教、灵宝立截教为道门领袖,守护一方天地,人族应运出三皇五帝,功成身退,入居火云洞,享受量边的清静之福,历代人皇享受气运,却不得不仙缘。。。。。。

    随着王秀的侃侃而谈,本来某些道门高士,认为王秀不过是朝廷宰相,太初真君和太上门人,也不过是杜撰而已,虽说云浩真人吹嘘了十余年,却没几人真正相信。

    大家之所以汇集行在,无外乎利用王秀权势,对佛门来个大反击,却听到王秀驳斥佛门,直接否定佛门密宗,转过来又拿密宗打击佛门,再到盘古三清,女娲造人,三皇五帝,历代人皇,简直就是环环相扣,个个再也不敢轻视。

    说实在的,王秀把盘古、鸿钧、女娲、三清、人皇窜起来,把联系不大的道门和人族结合,在场的道门高士,一个个双眼发亮,道门就是缺乏********方面的理论,才会在民间争不过佛门,在庙堂玩不过儒家,有了王秀的气运理论,再加上道门和人皇、人族关系,完美解决********问题。

    笑话,连三皇五帝都是道门仙真的弟子,甚至连人族都是玄门子弟所创,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其中,还有历代人皇得失,正式把天下和国列入道藏,明确道门扶持的是天下人族气运,而不是一家一国,这里面的猫腻就大了,王秀绝对不会往深层次说,却和儒家的天下理论不谋而合,得到了儒家的赞同。尽管,还有很多的疏漏,却已经相当完善了,足以让道门重新夺取很多失去的东西。

    至于道门一统,不是有鸿钧老祖和三清嘛!天下道门本就一家,是应该合流的时候了,也好去完善理论。

    各位道门高士心存猫腻,却不能否认,眼前这位王相公,太上门人,太初真君,野心很是不小,人人心情是复杂的。

    “真君好手段,看张天师的脸都绿了,哦,还有五台那位,把真君的至理名言都记录下来。”云浩真人笑的非常得意,他是看到了大好前景,有了王秀的理论体系,道门再也不是一盘散发,很快就能一统,形成强有力的道教。 miào。*bi(。*)gé,

    “断不可大意,佛门不会善罢甘休。”王秀淡淡地道,他可是知道的,佛老的道统之争,可是充满血腥异数的。

    云浩真人不以为然,笑眯眯地道:“真君早就算计得当,贫道全然不会在意。”

    “好你个牛鼻子,真是好算计,感情是捞现成的好处。”王秀被说破心思,自然是一阵笑骂。

    “真君是先天真圣临凡,要夺天下气运,眼看北伐在即,自然不屑区区争辩。”云浩真人悠悠地道,显得老奸巨猾。

    “好你个贼盗,竟然也会算计人,呵呵。不过,话说的也算在理,天下纷争太多,眼看大风再起,我也不得清闲,有些事你和诸位道长去办,也就差不多了。”

    “哪有真君是仙真好办。”云浩真人羡慕不已,不得不承认,王秀完善道门理论体系,又提出很多合理化的构想,让佛门处于辩论的下风。

    “别再抬举我了,真是受不了,该说的我都说了,不能什么事都让我去办。”王秀懒散地道。

 第一二四七章 夜话

    ?李纲一怔,却无话可说,当年方腊举事两浙路,侍奉弥勒菩萨,虽说是白莲摩尼源自大食,传到中土却也有佛老影子,经过不断地磨合变味。

    更何况佛门动紥刺杀别人,也不是一件两件事,前唐时代佛门内部刺杀风气嚣张,不说慧能被神秀派人刺杀,连玄娤法师也退避延州,被前唐太宗皇帝称赞保命之道,可见一览,连皇帝都忌惮其势力壮大。

    今个,竟然公然当街刺杀宰相,这是对大宋行朝的公然挑衅,要不严厉惩处,恐怕朝廷权威将被人垢笑。

    蔡易怒目圆睁,义愤填膺地道:“元镇兄说的不错,教派争论以理服人,辩不过就是辩不过,竟然动用卑劣手段,是可忍孰不可忍。”

    其他人也是表示愤慨,秦桧也是脸色难看,却道:“万国和文会乃天下大事,江宁府本应加强地面治安,却不想还是让文实遭遇歹人,欧阳德明实在渎职。”

    这话说的诛心,明白这要阴欧阳澈,却又那么大义凛然,别人还说不出反对话。毕竟,天子、宰相遇刺都发生在任内,江宁府难辞其咎。

    王秀瞥了眼秦桧,淡淡地道:“也难为他了,此事暂时放下,某些僧众固然可恨,有些小人更加可憎。”

    “哦,这话如何说?”李光刚刚抵达,并不知两拨人刺杀,不免有些糊涂。

    “各位还有不知道的,其实刺客有两拨人,分属不同的目地,好在缉捕司周文及时赶到,才让在下得脱生天。”王秀说的相当简练,目光若即若离地扫过秦桧。

    秦桧浑身打个哆嗦,王秀的目光只是瞬间划过,却让她心惊肉跳,放佛被看了个通透,心下不由地抱怨,难道真是大王沉不住气,或是大长公主暴起?还是自己太露骨了。

    这可如何是好,你要是杀了王秀一切好说,现在人家好端端站在都堂,恐怕事情要坏了!想到王秀的手段,他隐隐为自己担忧,又有些许的后悔,不该不听王氏的话,异想天开地和赵构接近,恐怕有麻烦来了。

    平时,要是和王秀作对倒没什么,就算是张启元,也不过是被逼的身败名裂,至少还能活命。

    但是,这次是公然刺杀,并非朝堂上的较量,你都动了刀子坏规矩,还能指望王秀守规矩?显然是不可能的。

    自己不过是奢求有实权的首相,其他的可真没有奢望,要说刺杀王秀,简直是太异想天开了,无端卷进是非,实在是后悔不已。

    “简直胆大妄为,必须严办,必须彻查到底。”李光大怒,这还了得啊!竟然敢刺杀宰相,抛开赵桓那两年的任性,大宋朝廷从未出现公然刺杀文官的事,就算有也都是私仇,不会牵连公事,这简直是对士大夫的挑衅。

    众说纷纭,却一致地表示不可容忍,僧人刺杀宰相,无论任何理由,都不可能轻易揭过。最可恨的是,朝廷中有人刺杀王秀,分明是对大宋文官体制公然挑衅,更不能容忍。

    “诸位,也就是僧人之事得到证实,其它却缺乏证据,暂不宜盖棺定论,我意辩论学问绝不应参合其它,佛门理屈词穷动用武力,已然承认失败。”

    “本就该如此,这些年佛门太过分了,应该好好整肃。”

    “不错,当年林灵素做得固然过份,佛门却有可恨之处,尤其林灵素归隐,他们气焰甚是嚣张,要是再不加以弹压,恐怕会越发猖獗。”

    “再纵容下去,恐怕会白昼上门杀人。”

    王秀眉头一动,知道自己判断的没错,秦桧果然神色复杂,众人的态度也在意料中,只要他把握尺度,绝对对赢得最大的胜利,想了想又道:“诸位,还请先回去休息,恐怕明日娘娘和监国会问。”

    诚然,他对佛门并不十分忌惮,主要是应对别的,却不妨碍他对西域佛门的恶心。另一时空的近二百年后,僧侣气焰狂妄到极点,公然劫掠妇人财帛,甚至挖掘皇室陵寝,把天子的头颅当做酒器,简直就是活鬼,此事绝能不发生。

    “也好,今夜会之当值,要好生关照。”李纲点了点头,时下都在缉拿僧人,还有审讯刺客,他们也等不到多少消息。

    待众人散去,王秀一一作别,才对旁边的秦桧笑道:“还要有劳会之兄坐镇,一应官塘,需要明天送抵娘娘那边。”

    秦桧神色恍然,挤出几分疲倦地笑容,道:“职责所在,只是文实做事情,还要但留一线。”

    “哦,为何?”王秀眉头一扬,表情尤为古怪。

    “佛门势大,可谓根深蒂固,林灵素事犹在眼前,不可做得太过啊!”秦桧显得语重心长。

    “会之兄美意,小弟自然心领。”王秀的笑一闪而过,目光变的犀利,沉声道:“我不反对争斗,却要在规矩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既然你们破坏了规矩,那就不要怪我。” 

    秦桧听到你们二字,用的是相当耐人寻味,脸色遽然一变。

    “会之兄怎么了?”王秀笑眯眯地道,目光却紧紧盯着秦桧。

    “哦,文实杀伐太甚,我是心惊胆战啊!”秦桧摇了摇头,摸了摸鼻子,显得极为无奈。

    “杀伐是对敌人的,会之兄干嘛心惊胆战。”王秀意味深长地笑了,慢悠悠地道:“有些事无法挽回,必须付出代价,有些事却还能回旋,只要有人能回心转意,我也不会把事做绝,难道会之兄觉得我是杀人狂魔?”

    “呵呵,文实真是说笑,这些年倒是委屈了你。”秦桧心慌意乱,却也说了句实话,王秀地却做出很大的妥协,这是没事时和王氏总结出来的。

    “会之兄这样说,我也就安心了,你我兄弟数十年交情,真不愿相互误会。”王秀的目光真诚,语气尤为真挚,算是最明显的开门见山,朝廷重臣很少这般坦诚交谈。

    秦桧在送走王秀,独自一人坐在灯下沉思,都堂的胥吏不敢靠近,谁也不知他在想些什么。

 第一二五一章 后发制人

    ?

    推荐阅读:?

    “佛门些许败类,不足为虑,我考虑的是别的事,那才是心腹之患。”王秀目光郑重地道。

    朱琏自然知道,刺杀是两批人,却也隐隐有所感觉,暗自叹息终于来了,她真的不想去提起,却又不得不面对。

    “他们已经动手了,我想下步会有更剧烈的反应,不知你要怎样面对?”王秀盯着朱琏在看,即将是摊牌时刻,他不希望朱琏有所不忍,宫廷政治斗争历来残忍,绝不能有任何妇人之仁,你可以事后去仁慈,临事却不能犹豫不决。

    朱琏不言不语,却是矛盾万分,真的无法做出决断,已经不是君权和相权的斗争,而是真正的父子相残。

    “我也明白,一切顺其自然,该出手决不能手软,否则,我们就是牺牲品。”王秀轻轻一叹,不再去谈论敏感话题,反正他做好了准备,也开始暗中逼迫对方动手,一切都在掌握中,就看对方何时动手了。

    “官人,不会是又想亲自北上吧!”朱琏也是睿智女人,瞬间抛开了不悦,把心放在自己男人身上。

    “那么大的事情,我怎能错过。”王秀自然要亲自去节制,这可不是一场单纯的战争,而是他对天下的总体布局,光是战场上就西、北侍军司还有殿前司、侍卫水军司,指挥体系非常复杂,这就需要有绝对威望的人坐镇,也要对战场有敏锐的洞查力,他是最合适人选。

    侍军司的设立固然是总一方征战,可惜战线太长了,铺开的局面又太大,任何一位武将都无法去控制。就算放到后世,也很难掌控那么多的部队,那么长的战线,何况武人的威望不足以号令边地文武。

    朱琏一阵气恼,抬高了嗓音道:“才安生近几年,又要出去折腾,能不能消停些时日。”

    王秀愕然看着朱琏,却无言以对,那么多年来,他们单独一起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让他心怀愧疚。

    “好了,官人去忙大事,也就是最后一战,希望不久就能长相望。”朱琏发泄完不满,却又莞尔一笑。

    王秀沉默的点了点头,凄苦却又现实,他打定了主意,打完这一仗再除去隐患,就要稳妥下来,该放的权力放出去,让后辈们去做,自己也该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反正,该做的基本都做了,剩下的只是掌控大局,不要让这艘大船偏了方向,其他的拾遗补缺,转折发展,还是要靠下一代去努力。

    车兵都监司,大宋禁军最重要的兵种衙门,自从设置禁军步、骑、辎重等兵种衙门,车兵当之无愧列在首位。

    时下,自从设置这些兵种衙门,竟然有人提出,要把侍卫马步军合并,也算是历史的进步,却由于有些太超前了,侍卫马步军合流会让文官感到不安,在没有彻底消除五季遗患前,王秀暂时给压下去。

    此时,封元和钟离睿、简雍在座,徐进站立在堂中。

    当他们听完徐进的禀告,封元点了点头,淡淡地道:“好了,勾参可以下去,放心,机速司派出多名使臣保护,相信你不会有事。”

    “多谢三位大人。”徐进深深作揖退下。

    “四哥,我看这厮也是小人,定要防范才是。”简雍对徐进没有半点好感,又见其目光游离,更是有了几分杀机。

    封元面带冷笑,淡淡地道:“我自然知道这厮小人,所以才放心用他,待事后再说。”

    钟离睿撇撇嘴,轻抚美髯,玩味地道:“你们心胸太窄,这厮也算是及早告发,就算不知道大人被行刺,也算是尽了力,能宽人尽量容忍,不然,天下还有几人可用?”

    简雍比不得钟离睿,只能莞尔一笑,在心里非议,这些文官肚里总是曲曲折折,做事情太麻烦了。

    封元却翻个白眼,鄙夷地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