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倾大宋-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十二旅镇出动三个战车营、两个马军营和一个步骑营,战车突击,马军两翼掩护,步骑兵在后扫荡,标准的后世机械化装甲部队战术,夏军那里是对手。

    战场上几乎是一边倒的屠杀,南关城的守卫步军倾巢而出,扫荡被五十二旅镇冲乱的夏军,在宋军有组织的战术面前,一个上午夏军就崩溃了。

    五十二旅镇的威名远扬,让李良辅惊讶不已,意识到骨力黑说的不错,宋军车兵战斗力极强,真正引起他的重视,急忙把部队撤入西关城和北关城,不敢再和李世辅正战。

    此时,由于李仁忠坚持不撤兵,让夏国大臣极为不满,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把重兵屯住在平夏城,简直是不知轻重,拿家国当做儿戏。

    当然,也有人意识到李仁忠的心思,无外乎火中取栗,想要侥幸边功,为自己争取大宝填上资历,却不知是犯了大错误,违背了李乾顺的意愿。

    李乾顺在醒来的时候也很恼火,他是意识到某些不妥,李仁忠和李良辅不撤离的态度,让他很没有面子,却也明白这个时候撤下来,对军民士气打击是严重的,硬扛着这有可能全军覆没,造成更大的危机。

    “陛下,已经有言官弹劾皇子和都统军,况且十万大军师老城下,南朝又汇集重兵,我军连战不利,恐怕会有不妥。”斡道冲是老辣,几句话委婉表达不满,还道尽夏面临的危机。

    “濮王精通谋略,李良辅是国之大将,他们领兵在外征战,轻易不要调动,十万大军还拿不下区区小城”李乾顺双眼深陷,一副有气无力的模样,他不愿在大臣面前丢脸,只能含含糊糊打马虎眼。

    “陛下,南朝大军克日就要进犯,夏州空虚又有萧合达,臣以为还是撤兵北上妥当。”斡道冲非常不放心萧合达,李仁忠和李良辅的大军,多是左厢北部兵马,除去萧合达夏州祥佑军司,其他几个军司兵马并不算多,容易被宋军利用。

    李乾顺脸色苍白,嘴角不住颤抖,很显然受到刺激。萧合达并没有表现出不满,但家国危难之际,他也不太放心契丹后族人,夏州统军有正兵上万,一旦发生不可预测的事,整个盐州东部都将大乱,实在不敢赌博啊

    “陛下,既然拿不下关防,何必在坚持,一时一地得失又算得了什么”斡道冲一声长叹,他本就不赞成贸然进攻平羌城,现在骑虎难下了。

    李乾顺默然不语,神色极为萎靡,他早就后悔了,却没有后悔药可吃,但除了军心士外,平羌城位于靖塞军司东北,战略地位重要,有大军在三源地,宋军第七、第八行营不敢过分深入,甚至第五、第六行营,也不敢贸然决战。

    无论对军心士气,还是对战略应对,都让他非常矛盾。

    “夏州危机,陛下乃英武圣明之主,必能看出其中道理,南朝尚未发兵,还望早作打算,不能错失大好时机。”斡道冲不屈不挠地道。

    “容朕考虑一二。”李乾顺真的很为难,有利有弊最让人难以取舍,他艰涩地闭上眼睛。

    最让他犹豫的是,夏州方向抽调大军不少,又有让人不放心的萧合达,但他依然有侥幸心理。知元昊实施全民皆兵,夏国可战之兵达五六十万,正兵达到二十余万,铁鹞子、擒生军主力未动,似乎有能力可宋军一决高下。

    斡道冲见李乾顺犹豫不决,急的心头冒火,根据各方情报显示,南朝汇集的禁军军级军号就有十余个,征发乡军达到十余万人,再加上那些络绎不绝的民夫,规模已然超过当年五路征讨,很显然是灭国之战,无论如何不能轻视。

    他不否认李孝忠、李良辅有牵制作用,但这种牵制是相互的,人家凭借万余人牵制你十万人,算计起来还是自己吃亏,怎么李乾顺就看不明白呢

    尽管,随着宋军不断拔点,西北战事正式开启,曲端仍没有发动主力进攻,并非是他不想,而是正气恼朝廷成立殿前司西北行营。

    他和王秀的观点惊人地一致,都不赞同殿前司独立成军征战,造成战略方向上的任务重复,浪费宝贵的支援力量。

    从将校任命中,他也是一眼看出猫腻,还体味出更深的缘由,人家殿前司是天子卫率,亲娘养的儿子,自然要处处争功,也不顾指挥序列的不顺,公然破坏新军制。

    连王秀也沉默不语,让他忍无可忍,不惜直接压下预定进攻的日期,给王秀上了一封官塘,非得要把事搞明白不可,大有搞不明白,我这仗就不打的势头。

    给党项人的时间越多,对大宋发动战争越发不利,时间,似乎被一点点地浪费。

    但是,王秀一点也不焦急,目光转到了大河渡口。

    此时,高升督促部队试探几次,只要不接近浮桥,宋军绝不会出战,都躲在关堡内观望,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让他好生无趣。

 927。第927章 给人机会

    刘錡已经抵达滑州北部,作为制置使的他,不顾众将的劝阻,率两千马军过河,就近观察金军军情,哪里想到竟然那么巧,遇到了百般无聊的高升。

    两人都没想到,自己的对面会是对方马军,已经没有办法了,谁都知道率先发动进攻的好处,晚一步将会被别人占据主动,有可能被一股气击溃,马军可不是步军能够组团坚守,一切都是运动中的作战,简直被打散,很难在对方犀利攻势中集结。

    几乎是同时发动进攻,双方兵力也大致对等,都是已方的精锐马军,就在黎阳城西南展开激战。

    那是一场短促而激烈的战斗,双方都没有准备,仓促状态下投入战斗,就在一阵箭矢射杀中,双方不可避免地陷入缠斗,这是马军战斗中极少出现的情况。

    也可以理解,双方相距太近了,战场空间又不大,很难做出迂回动作。

    高升是猛将,刘錡又何尝不是,那是将遇良才不一般地热闹。不过,就在这场短促的战斗中,简雍一战成名。

    简雍,字子塞,曾经的流民孤儿,是王秀从商水人口市场就出的孩子,梅花山小学校出身。因年纪较大读了几年书,考入侍卫马军小学校,几年前进入禁军为三班借职,也算是默默无闻的一员,谁曾想到他竟会大放异彩。

    缘由非常简单,他率领小队第一个发现金军,在禀报刘錡的同时,率十余骑果断地发动进攻。

    以十余骑对战近两千骑,不是豪气云天就是傻瓜,他却做到了豪气云天,趁着金军前锋诧异的瞬间,从边锋一带而过,射杀几人抢夺了前锋游骑的军旗,让宋军大为振奋。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能够杀人夺旗,危险性不言而喻,一不小心就被卷入大队,想脱困是千难万难。

    他退回主力马队,大胆建议刘錡集中兵力,中心突破,不要管金军两翼展开,声称和马军单独作战,不宜分兵游斗,而是要斩帅夺旗,一举击垮金军士气。

    刘錡自然也是俊杰,有着决然的气势,果断地采纳他的建议,集中七成兵力奋力一击,他率部打了前锋。

    面对气势如虹的反击,高升被宋军决然的气势征服,他绝对没想到宋军正面突击,连两翼警戒部队也没放出,简直就是拼命的打发。

    不过,丰富的经验告诉他,人家是无惧无畏,周边都是宋军的堡寨,宋军马军根本无需进行掩护,只要把他死死拖住,过不多久就会有援兵到达。

    兀术为了某种目的,虚张声势不假,却不太可能让战事扩大,吃亏的还是他自己。

    随着高升的军令,金军开始陆续撤退,刘錡也没有咄咄逼人,而是截杀落单马军,放过了敌人的大队。毕竟,南北没有正式宣战,一切都在相互监控下,他也不能做的太过分,把对方驱逐出黎阳县城北,也就差不多了。

    他对简雍非常欣赏,这个年轻人不简单,在遭遇战中审时度势,以最快的时间,做出最正确的决定,先声夺人振奋士气。又对战场环境迅速作出判断,建议采取最恰当的作战方式,让金军不得不狼狈撤退。

    难能可贵的是,简雍曾单骑突击,那可是金军的忒母孛堇军旗,随行都是精兵,几乎冲杀到了三十步内,无论成败与否,都是少年气盛,勇气可嘉。

    一场短促的战斗,并没有引发南北的战争,甚至没人当回事,也就是寻常的边地冲突而已。

    兀术在得到高升的禀报,挑了挑眉头说了一句话:“好了,全军驻扎不得擅自挑衅。”

    高升甚至兀术意图,人家既然敢当众反击,就说明不怕你挑起战事,还是悠着点好。

    先不说女真人怂了,单说高平是如愿以偿,王秀同意把神卫军西调,封元也向他辞行西去奔赴战场。

    “识之兄,我看用不多久,兀术就会派人南下,你的担子不轻啊”王秀送别神卫军,对沈默是无限感慨。

    沈默古怪地瞥了眼王秀,淡淡地道:“相对于边事,我看文实还是关心两银法吧”

    “时机成熟,刻不容缓啊”王秀看着沈默笑了,真说到他心里了。

    “也罢,既然你想做,那我就豁出去了。”沈默沉吟片刻,咬了咬牙道:“还总的有个说法。”

    “只能委屈识之兄了”王秀见沈默总算答应,他是放下了心,有沈默担负起实施两银法前期准备职责,他就能腾出手来处理别的事务。

    “什么叫委屈,我的委屈还少”沈默翻个白眼,他已经是权试户部尚书了,按照升迁的速度是很快的,现在的尚书侍郎和原来的可不一样,实打实的家国的财政部长兼农业、民政,绝对实权派的人物。

    但是,当他担任太府寺卿时,就有点厌倦了,高层那种没完没了的勾心斗角,让他感觉心力交瘁,还不如经商做个富家翁,就算当官那也当个不大不小的官。

    进入六部九卿,基本上算是权力中枢边缘,真的是很累人的,让他有种上贼船的念头,下来几乎是不可能了。

    “你委屈不少,两银法大行之日,也就是识之兄入两府时。”王秀捏了捏鼻子笑道,顺便给了肯定的承诺。

    “两府,你就别玩笑了,还是让蔡易之入两府得了。”沈默不屑地撇撇嘴,他是有些心动,却没有激动。

    恰是时候,宗良走了进来,轻声道:“先生。”

    王秀见宗良进来,似乎想起了什么,道:“大哥来了,你记一下,以宣抚处置司的名义,请北侍军调景波、邱云。。他们十位将校去陕西听用。”

    宗良一怔,忍不住道:“先生,是单独调入还是。”

    王秀摆了摆手,淡淡地道:“就看王太尉的意思了,哦,他们不要放在一起,你去拟办吧”

    “哦。”宗良松了口气,看来先生是要给邱云机会了,能不能把握住机会,只能看邱云的了。

 928。第928章 正式开战开始的结束

    曲端并没有坚持太久,当他看到王秀的书信,独自一人沉默了半天,当他出来后就变得意气风发,发布对夏的作战命令,宋夏全面战争算是开始的结束。 。

    首先发动攻势的是解潜,他督率第五、第六行营五个军打响了对夏第一战。

    第五行营的飞骑、龙骑两军是西侍军绝对主力,那是属于侍卫马军司的部队,两军的骑兵万余人,由李彦仙统率自保安军向北,越过长城岭直接对洪州发动攻势,近万名禁军吏士跟进。

    马军编制规模都不大,实际每军只有骑兵四五千人,伴随骑骡马的步骑兵和一些步军,这也说明大宋缺乏优良战马,只能把马军架子搭起来。

    第六行营的徐徽言节制万捷、控鹤、云捷三军五万余人,自定边军掩护第五行营侧翼,进入贺兰原稳打稳打。

    两大行营配属的各路乡军土兵三万,跟随第五行营后方,实施战场支援,东路大军拥有十万大军,气势颇为雄壮。

    也算是一个方向用兵极限,无论是将帅指挥协调,还是后勤保障,进攻方都不可能有太多兵马。

    就算东路大军十万人,真正用于一线作战的精锐,也不过四五万人。

    中路的并没有直接进攻,刘延亮的第八行营相对较弱,只有云翼一军,配属上万乡军,他们逐渐靠近三源地平羌城,对李仁忠、李良辅形成侧翼威胁。

    吴玠的第七行营胜捷、广锐两军按兵不动,广锐军原属河东的精锐,是大宋禁军规模最大,装备最完善的马军部队。

    随着,大宋战马资源逐步枯竭,该军不断地压缩,战马越来越少,不再复当年之盛况。

    行朝南迁时,该军几乎解散,新军制改变专门设立军号,也算是一支马军部队。虽说,不复当年一万五千铁骑的盛荣,却也有三千精锐骑兵,再加上骡马步骑兵,辎重兵等部队,全军也有近万人,只是汉家子弟换成了番汉混编。

    让人最不放心的是第九行营,邵兴兼差云捷军都指挥使,再加上番落军,有番汉马军十三营,也是一支实力强大的集团,他们并没有动静,也就是暂未发动攻势。

    殿前司的天武军,不是西侍军能调动的,王燮是非常高傲的家伙,他自持天子卫率身份,压根就不鸟曲端,用殿前司高人一等的眼光,看西侍军这群土包子。

    曲端令天武军进驻镇戎军,随时准备支援吴玠的第七行营。但是,王燮却以未得到西北行营都统制帅令,给推辞的一干二净,让杀伐果断的曲端吃瘪,放在西侍军绝对无法想象,就是做死的行为。

    曲端是恨不得宰了王燮,西侍军的大将,有谁胆敢违背他的军令只是,人家是客军,又是殿前司大将,明确听从高平的将令,从指挥体制上说没有错,他也只能干瞪眼,恨的牙痒痒。

    天武军本身就很牛,作为禁军上四军之一,战时全军编制两万三千人,有两个车兵营编制,装备是一等一的精良,简直就是沾了龙气的娇客。

    顺便说说,殿前司是高傲不假,却是拱卫行在所有,受到朝廷影响较大,更兼七十二将原从将校,逐渐在殿前司起步,王秀的政策比较容易贯彻,再加上殿前司规模大,马军相对较少,车兵增加一营规模。

    永兴军长安县西侍军都指挥使司衙门,飞檐门楼,朱门蓝匾,端的是威严大气,四名绯红战袍,配纤长曲刀的军兵,手中握着长槊,显示此处闲人莫进。

    一名绯衣半袖的武将,在两名绯衣飞鹰月牙背心骑士跟随下,在大门前的牌坊下了马。

    “来者何人。。哦,还请止步。”一名门子快步下了台阶走来,脸色却变了一变,加快了脚步,口气也变的恭敬。

    作为军方高级衙门的门卫,眼力头绝对要活,对禁军的高等将校,各部的图徽一定要熟悉,不然要出大乱子的。

    禁军军衣尚绯红,区别军号都是从背心分辨,新军制重新制定了各军的图案,但有传承的老军号图徽未变,只是增添了新军的图徽。

    眼前这位年过三旬的将校,分明是从六品高等将校,看随身卫士的背心图徽,那更是黑鹰展翅贯日月,这是枢密院都参军司的武官,娇子中的娇子,可不是寻常吏士能得罪的。

    前不久,枢密院都参军司的王宣,还敢和曲太尉公然顶撞,怎么又来了位枢参的大爷啊

    “有劳禀报曲太尉,枢参驻殿前司西北行营副都参军封元封太尉求见。”说着话,一名卫士递上了官牒。

    “原来是封太尉,还请太尉稍后,小人立即禀告。”门子吓了一跳,果然是枢密院都参军司的人,来头还不小,竟然是大名鼎鼎地封元,枢参权试知辎重动员司事,虽说专任行营副都参军,人家的底子却在那放着,王相公的门人啊

    再说,参军、虞候系统有相对独行,官文或自称都是驻某部,说明他们的任命,并不是大帅或军主决定的。

    来者,正是封元。高平作为殿前司副都参军,兼差西北行营都统制,压根就不鸟西侍军,跨马加鞭抵达陕西,根本就不进长安城,直接向天武军驻地而去,由他来拜见曲端。

    要知道曲端和王宣闹了一出子,又被天武军拒了面子,消息灵通点的人都知道,曲端还是要脸面的大帅。

    这个时候,枢参和殿前司的人,曲端的脸色会如何这不是找没趣嘛不给你个下马威,就算是走大运了,但他还是来了,毫不在意高平别有用心的笑容。

    正在封元耐心等待时,曲端正在和郭琰商议事情,听门子的禀报,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封子玄,王文实的门下爱将,高子衡应该到了。”郭琰颇有意味地看了眼曲端,常理来说,封元到了那高平自然也会到,怎么递来的官牒名帖是封元,却没有见高平,实在让人玩味。

 929。第929章 封元和曲端

    曲端本身对枢参行军参军印象不好,又被殿前司大将气的七荤八素,封元来的就不是时候,再加上不见高平踪迹,这场戏是很很有看头的。 。

    显然,是高平直接赶赴军中,压根不鸟他这位大帅,曲端更是火冒三丈,不悦地道:“人家是枢参知辎重动员,又派驻行营都参使副,军情委实繁忙,还是直接去大寨妥当。”

    郭琰嘴角一抽,这不是直接打脸吗但这话说出来倒也罢了,你要真把封元赶走了,那你曲端明显不太聪明,你要是对待高平那还好说,封元背后可是王相公啊

    多年来,一直低调的王相公,从幕后走向前台,一反常态地高调行事。一般士民或许不明白,他们这些路一级的实权节臣,有着直学士或侍制馆职的大臣,可是感觉到王秀的能量,他绝不敢触晦气。

    不过,他就在西侍军行辕,要被王秀知道了,恐怕会被嫉恨,轻声道:“太尉,封元是枢参大将,不见一面,总归留人口实。”

    曲端饶是俊杰之士,心高气傲不假,纵然在西侍军一言九鼎,考虑事情却还不算太偏激,听郭琰的言外之意,知道封元身份比较特殊。

    不要说是朝廷重点培养将校,便是对方身后的势力,也能让人不能不斟酌三分,终究是点了点头,慢悠悠地道:“好了,有请参军。”

    封元昂首阔步大步走了进来,拱手道:“末将见过太尉,哦,这位大人是。”

    “这位,嗯,是永兴军路经略制置使郭大人。”曲端淡淡地道,平静地不能再平静。

    “末将见过郭大人。”封元不敢托大,就算他有进士出身,却不能在文官面前失礼。

    郭琰点了点头,并没有回话,封元身份比较特殊,却还是后辈子弟,不足让他屈身迁就。

    “子玄一路辛苦,不知此来何事”曲端淡淡地问道。

    这不是明知故问吗行营副都参军来行辕能有何事封元心里暗骂一声,脸色却平静如斯,从容道:“高太尉怕军务紧急,未能进城拜见太尉,特遣在下聆听太尉军令。”

    郭琰暗暗颔首,封元应对得体,恐怕曲端不好发飙了,就算找借口奚落,也没了机会,王文实门下的确不凡。

    曲端脸色不太好看,沉声道:“天武军并无战事,高子衡也太心急了,把殿前司当成家事。”

    当着封元的面说高平,看是很孟浪,完全不像大将所谓,但郭琰却暗自称道,曲端是脾气不假,但这话说的非常高明,直接利用殿前司和枢参的矛盾。

    封元是担任过金枪班指挥使,但他出身却是京东禁军,最终进入枢参,说的坦白点,殿前司不过他的过场,没有任何鸟关系。如果,非得要牵扯上关系,那就是七十八将组成捧日、龙卫、拱圣三军的班底。

    面对曲端的别样味道,封元眉头一挑,淡淡地道:“殿前司大军初到陕西,难免有水土不服,吏士也军心浮动,高太尉跨马加鞭,就是为了给太尉分忧。”

    曲端脸色稍微好看了点,郭琰也暗道这厮倒也有几分聪明,不仅圆过了一场矛盾,还顺便维护曲端脸面,顺便把自己扯出去,看看下面怎样挺对,他忽然产生浓厚兴趣。

    “你身为行营副都参军,对殿前司投向可有打算”曲端不再计较高平,至少不能在封元面前说了。

    “西北行营两军,应该投入夏州方向。”封元斩钉截铁地道,没有半点的迟疑犹豫。

    “哦,曲太尉投入夏州方向兵马,已经有十万众。”郭琰看了眼封元,他不明白枢参大将,岂能不明白一个方向超过十万大军,无论是辎重转运,还是作战调度都非常困难。

    西侍军供应三路大军征讨,六路的辎重转运,早就到了不堪重负程度,让数万大军北上,无疑让陕西北部军州雪上加霜。

    “制阃,敢问三路大军出击,每一路的目标是什么”封元不亢不卑地道。

    郭琰脸色一阵尴尬,他虽然是经略制置使,却仅负责一路,对最高战略问题,并不十分的了然。

    曲端看了眼封元,淡淡地道:“你认为需要加强东路”

    “不错,东路要决战党项最强兵力,八万禁军还是太少,不足以形成压倒性优势,殿前司两军加入,可以解决兵员不足问题,直接歼灭党项主力。肆伐党项不臣,不拿下东部军州,就算中路直驱贺兰山,也会无功而返。”

    封元的语气极为自信,他作为枢参大将,掌握全军的辎重和兵马动员,这场战争的指导,就是东路集中主力决战,然后和中路完成对兴庆府的战略合围,相比最初战争指导,要更加完善,彻底性更强。

    西路大军作为奇兵,自然是牵制夏右厢河西各军司,伺机夺取凉州控制战马资源,并兴庆和河西的主要联系通道,要有机会拿下甘州,还是可以笑纳的。

    曲端是何等人物,自然明白封元的意思,也趋向殿前司北上,却不太明白对方何意,谁能让高平他们动弹,难道让宣抚处置司直接干涉军事

    如果那样,他还不如稳扎稳打算了,道:“十五万人不少,快速拿下兴庆和重创其主力,孰轻孰重”

    “最便捷的办法是拿下兴庆,然党项国土的防御特点,却是东重西轻,这就决定决战定难五州,是征伐党项的关键所在。我们有便利的条件,十万生羌困在平羌城,消弱定难五州防御,萧合达又怀有异志,正是我投入主力大好时机。”

    封元的论调很符合曲端的口味,笑道:“子玄高论,能会歼生羌于定难五州,党项贵酋只能望风归降。”

    虽然,东路决战的战略,是战前既定的规划,但战场总体规划不如变化快。哪怕曲端威望再高,手段再强势,也不能不考虑各大行营都统制的态度,最终只能协商调剂兵力,导致东路兵力并没有计划的强。

 930。第930章 各忙各的

    封元加强东路算是老生长谈,却让他算是彻底明白,看到一些希望,高平是孤傲不羁,他很难进行掌控。

    但是,封元是行营副都参军,又有非常深厚的背景,让他看到调动西北行营的希望,至少能借助封元的力量,对西北行营进行影响,很不错的买卖。

    想通了这层,他的笑容更加真诚,庆幸自己没把封元拒之门外,笑眯眯地道:“恐怕高子衡另有打算。”

    封元眉头一挑,淡淡地道:“家国大事为重,太尉为天子征伐不臣,岂能有别样声音”

    曲端知道自己和枢密院、兵部的关系都不太融洽,甚至和王庶还很有矛盾,六路节臣的关系也不是太好,想要压服高平听从军令,只能借封元的势,用王秀的名头了。

    尽管,他对王秀并不算了解,也不想去恭维宰相,甚至很抵触,但作为朝廷大将,他根据最有力作战的方式去取舍,还是倾向于接近王秀,借势来压服那些刺头。

    只要能取得几次重大胜利,他将取得绝对的权威,不要说高平了,连解潜也得屈服于他。

    封元并不知道曲端的心思,他也不想去知道,只要对战争有利的,他会竭尽全力去做,既然见过了曲端,他也不想在长安停留,道:“太尉,前方军情紧急,在下还要追赶高太尉,就暂行告退。”

    曲端站起身来,笑道:“既然来了,多停留一天也无妨,看子玄风尘仆仆,去驿馆浆洗休息,晚上我来为你接风。”

    封元一怔,没想到曲端会给他接风,要是放在西侍军将帅,绝对的受宠若惊。不过,他却心下算计,一向很高傲的曲端,竟然从冷淡到热情,恐怕非奸即盗,自己定要谨慎才是,不要被这些老狐狸骗了。

    连郭琰也心下惊讶,一项严酷著称的曲端,竟然对封元态度温和,其中味道让他品味再三,到底是官场老油条,片刻就悟出其中道理,捻须而笑。

    曲端见封元迟疑,并没有在意,笑道:“就这么定了,让我也有幸宴请枢参大将。”

    “太尉过誉,在下是不敢当。”封元一头黑线,曲端越是客气,越让他不放心,只是大帅都诚恳邀请了,总不能不给面子,不给人家面子,结果自己也没面子,花花轿子人抬人嘛

    顺便提一下,殿前司西北行营是临时组建,行营将校都是暂时兼差,战后解散各归衙门。

    当封元退下后,郭琰才笑道:“太尉,高子衡可不是易与之辈,他是进士出身,两府相公最倚重的大将。”

    “封子玄又何尝不是”曲端看了眼郭琰,意味深长地笑了,他何尝不明白高平的后台。不过,看封元的任职履历,就能看出王秀乃至两府诸公,他们对封元希望很大,远远在高平之上,这就决定他借势的取舍。

    郭琰摇了摇头,淡淡地道:“一切,还是以战事为重,殿前司能北调固然是好,留在泾原也没有大碍。”

    “封子玄识大体,我不会看错。”曲端呵呵地笑了。

    封元却不感到轻松,他来到驿馆回味良久,逐渐对曲端的心思有所了解,简直把他当成了对付高平的枪。

    看来,正如王秀的判断,西北战局非常复杂,新军制实施不久,各项磨合期仍在继续,加上某些人的政治目的,导致人为地造成军中体制不畅。

    西北行营这种怪胎,让人感觉尤为别扭,连曲端也有点无可奈何,这种体制的不顺畅,会对征战造成怎样的影响他真的很羡慕李长昇。

    侍卫水军成立晚,无论是将校构成还是编制,都比较单纯,军令贯彻非常彻底,决不存在殿前司和侍卫马步军的勾心斗角,王秀又视侍卫水军如禁脔,那些重臣压根伸不进手,才成就李长昇的如鱼得水。

    现在看来,李长昇的坚持绝对正确,侍卫水军司建功立业的好地方,简直就是让人嫉妒。

    他已经明白曲端拉拢意图,也权衡再三,应该说他和曲端的见解相似,非常符合王秀的战略指导,应该筹划如何让高平北上,加入对定难五州的进攻。

    就算高平有小九九,也要拿下来。

    王秀仿佛忘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