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倾大宋-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城司兵、江宁府兵,大宋行在的兵马有十三万左右,相当于西、北两大侍军司半数。

    内军规模并不算大,但装备是极为精良的,又有大江天堑优势,抵消了外军兵多的优势。

    同样,张宪也很矛盾,他绝不愿意岳飞放弃全功,更不愿被王躞节制,但从最理智的角度考虑,还是决定放弃,冷静地道“哥哥,王太尉前锋在崇孝镇下寨,扫荡水贼残余意图明显,咱们让出去得了。”

    “叛逆余孽不成气候,龟缩水寨引颈戮。”岳飞没有说下去,他同样很矛盾,夺了全功的好处很多,他成为都指挥使多一枚重量级的砝码,放弃太可惜了

    “咱们兄弟出生入死,才拼来的生擒逆首,眼看大功将成,却让殿前司那竖子成功名,有本事自己去争,二哥是不是昏了头竟然为他们说话。”徐庆非常不满张宪。

    姚政、寇成、王经纷纷附和,却不敢轻易指责张宪,毕竟张宪是副都统制官。

    牛皋冷眼旁观,他不过是暂归岳飞节制,做为客军又居生擒杨幺的大功,本来非常微妙,自然是少说为妙,以免惹来不必要的是非。

    张宪暗骂徐庆等人目光短浅,只知道阵搏杀,想要建功立业,却不知其厉害深浅。他们取得的功业,早让许多大将眼红,尤其是殿前司那帮鸟人,无时不在惦记算计他们。征讨水贼本应岳飞节制,朝廷却让败将王躞组建北路殿前司兵马,而其的玄机,自是不能明言。

    一句话,同为侍卫亲军的他们,是小娘养的外军,人家是亲娘生的内军,号称天子羽林的殿前司。

    “仲康说的对,我们几经征战才擒拿逆首,不能让别人捡了便宜。”岳飞霍地站起身子,决然道“传令各将火速开拔,杨再兴担任军锋。”

    。。。

 第588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31

    众将齐声应诺,喜形于色,毕竟能有仗可打,有功可立,谁又能不高兴呢

    张宪摇头不已,早知道不留下了,个月兵部檄调他并数十名将校赴行在,岳飞征求他的意见,自己却认为战事紧张,自己不能轻易离开,最终选拔十余人赴行在讲武院,他要留下帮助岳飞。 匕匕

    现在看来,自己真的错了,不仅晚了别人一步,还要得罪朝廷大臣。不要以为是殿前司那帮鸟人争功,不干臣的事,王躞敢明目张胆争功,没有两府的支持,绝对不敢想象。不过,既然岳飞下了决心,他只得咬了咬牙,决然道“大哥放心,数日内定当扫灭逆贼。”

    行在南京枢密院

    “岳飞和王躞剿灭杨幺逆贼,正在逐湖清剿残余,嗯,荆湖两路大事已定矣不错,短短五个月建了功。”谭世绩看着官塘,兴奋的胡子乱抖,作为同知枢密院事,能在他手成功剿灭猖獗数年的匪患,他非常的满意。

    “西南腹地安稳许多,朝廷可以步步蚕食,王相公也能专心东南。”钟离睿似笑非笑地说着,嘴角挂着的尽是讽刺。

    “涌叔所言及是”谭世绩放下官塘,看了眼钟离睿,似乎有一愣神,钟离睿的神态太像钟离秋了。

    他当年不附炎趋势,别人巴结蔡家父子,他却独坐值宿处,整日校勘书籍,导致六年默默无闻,当了六年的秘书省正字,好不容易以徽猷阁待制知婺州,被蔡家人阻扰还没有成行。

    他自然是知道钟离秋的,当年蔡京所看好的人物,茶引法改良的实际决断人,那潇洒的身姿,桀骜的笑,都给他极深刻的印象。当时,他有疑问,他不鸟蔡家父子,却不得升迁,钟离秋也不太鸟蔡家父子,甚至连赵佶也不去恭维,人家却主动靠去,真是人人气死人啊

    而今,钟离睿又被王秀看重,还不到而立之年,被秦桧举荐为枢密副承旨,试知机速司,并负责筹建事务,前途不可限量啊再想王秀短短八年,竟然成为两府执政,社稷兴之臣,在地方遥控朝廷政务,禁不住感叹不已。

    “此是王相公知人善用,以岳飞担当剿匪重任,相公**担负枢密院,运筹帷幄,悉调资用,不足半年竟是全功,足见相公决胜千里。””钟离睿是两头好话,谁也不得罪,他是什么人啊几年的历练可不是玩的,完全摆脱当年的书生意气,书生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气,恭维也是一门学问。

    “这是王实用人得当,老夫不过是鞍前马后,承旨办事而已,谈不功劳。倒是你组建机速司,总理军情,功劳不小。”谭世绩嘴虽是谦让,但钟离睿前抬王秀后拍于他,让他非常消受。

    不过,来而不往非礼也,怎么说钟离睿也是王秀的爱将,对他还算恭敬,张叔业病辞,蔡易异军突起,争夺使副呼声很高,他要想站稳脚跟,还需要和王秀保持良好关系,钟离睿和何为是关键。

    蔡易是王秀亲信不假,但对待亲信也需要防范一二,他的位置并不需要投靠王秀,反而是最佳的合伙人。

    “为朝廷效力,乃我辈所愿。”钟离睿没有任何得色,他非常清楚自己位置,要维持好和谭世绩关系,但绝不能走的太近,失去了立场。

    谭世绩宦海沉浮,岂能不知钟离睿心思,并不以为意,捻须含笑道“可惜武人却不懂得谦让,只会厮杀夺功。”

    钟离睿心念微动,谭世绩话有话,明摆着在说岳飞啊也是,谭世绩是支持王躞,嗯,应该说是力挺殿前司征战的,岳飞包揽了功劳,连口汤也不给人家喝,实在有点过份。

    但又能怪谁呢王躞自己不成器,两府对这厮支持那么大,是想让殿前司练兵,好让内军战斗力不弱外军。先前投入三万五千大军征讨,几乎全军覆没,在张叔夜和三衙的袒护下,这厮才能戴罪立功,又征集了两万余人,有岳飞的协同,是硬拼也能咬块肉啊

    他不屑地撇撇嘴,淡淡地道“赳赳武夫,又岂能和读书人相,但国家多事,武人用命,还请相公体谅。”

    谭世绩点头称是,别有意味地笑了,钟离睿果然是钟离秋的后人,不同意别人意见,说出来也让人如沐春风,不由地道“真有宰相度量,好为之。”

    钟离睿懵然抬首,淡如止水的眸子望着谭世绩,正色道“下官一介书生,岂劳相公抬爱,是想相公主持新军,不日必克大功。”

    谭世绩一怔,慢慢地点头,嘴角挂一抹得意地笑,目光闪过炙热的光芒。钟离睿的意思太明显了,简直说到他心里了,谁不想建功立业,没有了张叔夜,他可是枢密院的本兵了。

    却说,杭州州衙外,一处不大的酒楼,吴宣请宗良吃酒,他通过刘仁凤、费苏关系,好不容易联络宗良,自然不能放过大好机会,宗良可是王秀身边第一人啊吃场酒那是小的,可惜人家绝不收受他的礼物。

    小酒喝的颇为爽快,宗良也甘之若饴,不吃顿饭嘛人家吴宣还是吴敏的侄子,面子还是要给的,只要把握好分寸行。

    “哥哥好酒量,兄弟再敬哥哥一杯。”吴宣是竭力地巴结,酒杯出感情嘛

    “不能再喝了,恐怕先生找我有事。”宗良吃的差不多了,不免有几分推辞。

    “哥哥好运道,竟能在王世叔面前行走,小弟却要日夜奔波,赚几个养家糊口的骚铜。”吴宣不动声色地恭维,马屁是不要钱的。

    “不能那么说,老弟陶朱之才,让我羡慕的很啊”宗良有感吴宣的热情,觉得透露点消息还是应该的,又道“先生还有大动静,老弟可要做好准备啊”

    “哦,还望哥哥能照顾一二。”吴宣大喜,激动地颤抖不已,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总算得到回报了。

    。。。

 第589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32

    大内崇政殿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何解”赵谌的态度很诚恳,却又有些迫不及耐地焦虑。   Ыqi

    “陛下,为政者当以道德怀化苍生,以仁义治理天下,非一己之私、一家之言、率意孤行。如此,君王会像紫薇星,天下臣民会像群星一样,围绕在陛下周围,使家国蒸蒸日,此圣君治国大道。”一脸正气的陈东,正在侃侃而谈,标准的儒家教育方式。

    “卿家说的不错,但王公却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当政者要外德内法,没有法度何来道德”赵谌似乎不太认同王秀的话,甚至有点抵触。

    “圣人之道,岂是后人随意评说的,王相公之言非儒门,倒有申商、韩非意味。”陈东眉头紧蹙,显得很不高兴。如今他已经是著作佐郎,兼差崇政殿说书,对天子的影响力很大,是要努力纠正王秀对赵谌的影响。

    不错,他很敬佩王秀不假,却由着自己的风骨,对王秀的某些观点并不认同。

    赵谌爽朗地笑了,陈东不认同王秀的主张,让他有种爽快的感觉,戏虐地道“王公可是儒门大学。”

    陈东一阵凌乱,他曾在经筵时,听王秀的那些匪夷所思言论,曾让他一段时间很茫然,最终却走了出来。他很钦佩王秀不假,却不代表赞同王秀的思想言论,学术是可以争辩的,这是王秀的核心理论,你不服可以说出来,大家可以看看谁有道理。尽管,王秀说的较为委婉,但那些违背圣人之道的言论,很明确地表达出来,偏向法家的一脉,他又不好过份争辩,以免对赵谌产生不好的影响。

    片刻的沉吟,淡淡地道“王相公是国之栋梁,但除诗词歌赋,多违圣人之言,重法言利,长久非国家幸事。”

    “如王公说的,先秦圣人追求的大治、今时儒者提倡德治,反倒与古圣君治国背道而驰,实令人不解。为何古传世千年不衰,今时历代不过数百年”赵谌反问一句。

    陈东不由地摇头,王秀为赵谌经筵数年,对年轻的帝王影响太大,历代更替因果轮回,没有人能够左右,只好回答道“天下道德沦丧,导致不出百年之盛世。”

    “王公说阴阳轮回是天道,人间没有不破灭的事物,没有永远延续的皇朝,一切秩序井然,皇朝延续越长。”

    陈东有点为难了,他也认为王秀说的有理,但在他看来,秩序井然应该是道德礼仪,还能有什么代替道德

    “卿家以为,王公所学非圣人之道”

    “王相公无论是治国还是学,当世无几人能出其右,只是王相公的学说,非薄圣贤,鄙疑古,非我儒门弟子。”陈东真为难了,王秀论世道,有违儒门道理,却又让人觉得不无道理,让他有点抓狂的感觉。

    赵谌见陈东犹豫不决,想起王秀在经筵时说过的话,帝王之术,内法外儒,杂霸王之道,兼顾纵横,内以平衡朝廷,善待国人,外以兼爱万邦,征伐不臣,纵横交攻万国。

    正在纠结的时候,张去为悄然进来进来,说是孙傅、唐格求见。

    陈东愕然,在经筵的时候,两位宰相同时入见,绝不寻常,难道会有事现在快要元旦,虏人过了最佳南下时节。待孙傅、唐格、进来,他发现两位宰相面带喜色,连须髯也是一抖抖的。

    还没有等赵谌问话,孙傅兴奋地高声道“陛下,洞庭逆贼俯首,朝廷大军不日将全胜归朝。”

    “哦。”赵谌惊喜地从御座站了起来,激动地道“好,水贼扰乱两湖数年,今日终究是伏法,王躞、岳飞功不可没,快去禀告娘娘。”

    如今,他还没有大婚,行朝仍然是辅政制度,国策全在朱琏和五位辅政手,某些事他很不满,却又不得不遵从。

    “奴臣遵旨。”张去为别样意味地看了眼陈东,轻步出殿去了,这等好事自然要快。

    赵谌激动地看完奏折,不由地赞道“好一个岳飞,王公果然有先见之明,牛皋竟然只身入水,真是妙人啊”

    “此乃陛下英明,祖宗庇佑。”孙傅自然要恭维一句。

    赵谌喜笑颜开,自他十四岁时,朱琏和辅政向他交部分权利,他自己决断第一件大事,哪有不兴奋的道理,绝不吝啬封赏,朗声道“将士用命,不重奖太不像话,岳飞着转亮大夫,领清远军节度观察留后。”

    “陛下,岳飞建功,似乎不宜领北塞军号,镇南军妥当些,封县侯。”孙傅考虑的较周到,北方军号排名靠前,历来南方军号强,岳飞的功劳不小,但区区镇压盗匪,绝不过北方的那些沿边大将,恐怕会引起那些人的不满情绪,加封县侯正好弥补。

    赵谌点头道“也好,按宰相说的办,拟旨,加封岳飞亮大夫,正领镇南军节度观察留后,封南阳县开国县侯,加食邑六百户,实食封二百户。”

    外姓大臣封爵都开有开国,最高好是郡王,爵位的食邑也是虚的,给你加个万户侯,你不一定有万户的封底,也是个面子好看,还要加个实食封,那才是你能享受的待遇。按照朝廷的封爵制度,岳飞除了俸禄外,每年可以享受六万钱的食邑,还不他留后的俸禄。

    根本不用赵谌去说,此时在内宫,朱琏饶有兴致地在听战事,秦桧也在一旁,他是来禀告新军制进展,张去为却带来剿贼大捷的消息。

    “娘娘,臣以为还须谨慎才是。”秦桧在张去为下去,冷不防来了句没头脑的话。

    “此话怎讲”朱琏颇为诧异地道,秦桧可是个滑头,能断定一件事,说明到了非说不可的程度,绝不是平常事。

    秦桧微微垂首,沉声道“两路大军共同进击,为何王躞精锐大军毫无战报岳飞疲惫师旅,却连战连捷,似乎有些不合常理,娘娘还需谨慎才是。”

    。。。

 第590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33

    朱琏心下一动,秦桧说的是有道理啊但她还是不以为然,淡淡地道“两路剿贼,能者建功,寻常道理,实不足为,岳飞能做到连战连捷,也是不容易的。 匕匕”

    秦桧似乎还想说些什么,嘴唇煽动几次,却还是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王躞转一官,朝廷不做传檄天下,秦相公以为如何”朱琏瞥了眼秦桧,他明白秦桧袒护殿前司,但她深蕴王秀的告诫,一碗水端平了,别听两府那帮人的小算盘。你有能力,没能力滚蛋,多事之秋需要真正的大将,而不是维系军派别,搞什么内军压外军,外军制内军,但她还是退了一步。

    既然朱琏决定,秦桧还能说什么,只好躬身道“娘娘金玉良言,臣自愧不如。”

    杭州

    “先生,两府公函。”宗良风风火火地走入杭州州衙公厅,把手的火漆密封官塘递。当然,他作为机宜字,早把官塘开了封。

    王秀接过公,一目十行地看了,重新递给宗良,笑道“洞庭大捷,果然没让我失望。”

    宗良接过一看,笑道“岳太尉独成全功,先生慧眼识人。”

    “平定数路叛乱,剿平杨幺逆首,或许,岳鹏举真是一员大将”王秀叹了叹,又摇了摇头,眉目间有些迟疑。

    宗良见王秀神色寂寥,不由已觉得怪,道“岳太尉剿灭贼寇,稳定荆湖,先生为何不悦”

    王秀看了眼宗良,沉吟半响才叹道“独全功,非大将善终之道。”

    宗良懵然惊诧,王秀的意思非常明确,木秀林风必摧之,他惊讶地道“数年祸乱,一朝得解,此乃百姓之幸,朝廷之福,先生知人善荐,能和善终牵扯”

    “岳鹏举是帅才,可以担当方面大任,但他不懂政治,为人急躁,恐怕会误人误己。”王秀摇了摇头,不要说岳飞了,是曲端、王渊两位名将,要是没有他的保护和迁,恐怕早被人构陷陨落了。

    “岳太尉豪迈,纵有小瑕亦不能大义,先生量才而用,何故说误了他。”宗良以事论事,不偏不倚地评论了句。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岳鹏举独成全功,这是败亡之道,大将运筹在外,能有几人独善其身,连我也不能不独善其身。”王秀微微蹙眉道。

    宗良似乎有所悟,道“先生说的是,力挽乾坤,再定江山,升无可升、赏无可赏。”

    “你只看到皮毛,未曾管窥其天下好事,哪有独让一人篡取的道理,我要不出来,让别人分一杯羹,恐怕要落下商君下场。”王秀眉头微蹙,慢悠悠地道。

    “岳鹏举剿灭数路盗匪,是有资历成为都校的大将,为何朝廷要殿前司入两湖是有人想重振殿前司,以内军压制外军。他要是聪明,该稍稍谦让,勒兵不进、扼制河道,全力支援王躞扫荡残匪,成皆大欢喜局面。”

    “如今可好了,王躞脸面尽失固然不好看,但两府有人更不好看,殿前司大将必然嫉恨。其实,我必然要保下岳鹏举,没有别的办法,毕竟他是我举荐的,岳鹏举如此不自知,不会做人道理,实在是让我失望,恐怕某些人会迁怒我。”

    宗良大为惊悸,绝没想到背后隐藏的危机,王秀也会被牵连,一场大胜仗固然有岳飞的不对,但要说牵连王秀,实在让他想不明白。朝廷风云诡秘,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王秀能走到今日实属不易,甚至连新军制也给了他人,他忽然感到,自己差的太远,很多事情根本看不明白。

    “可惜我知岳鹏举之长,却不料他的短处,争一时快意功业,却不知有时候走的太快了,反而不是件好事”

    王秀建议用岳飞平定各处匪患时,的确是忽略了这位令他敬仰大将的性格,深感不易节制,如要给岳飞戴紧箍咒,那等于限制了岳飞的成长,甚至逼迫岳飞走到他的对立面。最终,岳飞很有可能躲不过历史宿命,尽管物是人非,但人的命运却有与历史着惊人的一致,他不能不深以为忧。

    “自公,岳太尉正领镇南军节度观察留后、封开国县侯爵位加食邑六百,战果却没有发往各军,便可看出朝廷的不满。”

    王秀眉头一挑,笑道“对,很对,朝廷也很不满意,往下说。”

    “岳太尉剿灭江南西路、福建路几股流串军匪,朝廷不吝赏赐,得以位列都校,剿灭杨幺,稳定沿河后方,大功一件,是给个节度使,开国郡公也不为过。朝廷竟然给南镇留后、县侯,并未申斥王躞,反倒是赏赐转官一阶,可见是两府宰相的不满。”

    王秀轻蔑地笑了,淡淡地道“有些人太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才是为国,殊不知愚蠢到了极点。你去草拟官塘,请朝廷调岳鹏举入两浙路平匪。”有一句话他没有说,能发出这种官塘,定然是朱琏做了让步。

    有王秀坐镇,两浙路哪有匪患啊宗良一阵牙疼,王秀对岳飞的期望,还不是一般地高,竟然把这厮调到身边保护,但他相信还有另一层深意,只是看不太明白。

    岳飞在政治太白痴了,毫无进退谋划,不知能不能消受王秀好意。

    “不说这些烦心事了,李子、官敬叔很不错,几年来历练的很好,进退有度,章法规矩,水军一蹶而,是不知道长岛、沙门岛和崖州水军大寨怎样了”

    “三处水军大寨都在进行扩建,官太尉已经去了崖州,招募岭南水军吏士正在进行。但是,李太尉说水军大寨用铁轨实在奢靡,恐怕经费承担不起。”

    “李子太小家子气,水军器械货物下船,不用铁轨绞盘,岂不是太慢了给他说不要怕花钱,我要的是效果,没钱去找沈识之,那可是大财主。”王秀笑了,他非常重视三处水军大寨,每处大寨都有不同的战略目的,事关南北战略大局,一点也马虎不得。

    。。。

 第591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34

    所谓侍卫水军三大寨,为京东东路莱州沙门岛,淮南东路通州长岛和广南东路崖州。

    北方沙门岛本是流放重犯场所,有流放沙门、十不留一的说法。话说,沙门寨驻扎兵马监押督促囚犯造船,但天高皇帝远,朝廷拨给口粮少,吏士残暴,囚徒死亡率极高,甚至杀害被流放的官员,却也没有好的约束办法。

    因河北沦陷,地理位置凸显,打造成水军大寨,驻泊海船队,能对北方沿海形成威慑,在海牵制金军,不敢展开过大的行动,造成后方空虚,被宋军水军所乘。

    长岛位于大江口,有有崇明镇,也是一处不错的良港,控制江面出入大海,一旦东海有事,绝对能南北兼顾。

    至于崖州设立水寨,目地很明确,那是为南海做准备,招募广南东、西路沿海两家子从军,快速形成战斗力,最大限度减少征战的病亡率。

    至于铁轨和绞盘,他执意用到水军码头,只因水军器械和货物都是沉重无,船极为不易,利用铁轨运输方便快捷,绞盘自然不用说,无论是海船还是矿山,早有了应用。但是,区别在于用钢铁齿轮机括代替木头,也算是开创未来的举措,积蛙步成千里。

    “先生要是不放心,我明天去崖州。”

    “不用,我来修书一封,当务之急还是海事贸易,崖州的水军大寨必须加快,广南良家子也要加快招募。五年内,侍卫水军必须成军出海。”王秀舒了口气,又把话题转变,问道“哦,余杭县的杜氏案,查办的如何了”

    宗良眼皮子一跳,王秀竟然关心起治安,知余杭县是朱松可是审案主角,难道先生要对朱松下手他的疑虑不是没有根据。几天前,根据账目会计,余杭县的常平充足的很,算有小瑕疵,也无妨大雅,但王秀依然抓住质问。

    如今,哪个县不存在点问题只要不危机大政,总不能太苛求吧

    “朱大人正在审理,这伙欺行霸市,为祸地方的贼子,乡人纷纷举报其恶状,也没有太大的事,都是家族几个晚辈狐假虎威,快要结案了。”

    王秀想到的却是宇逸,昨天夜里半个时辰的长谈,让他确定一些事,也了解某些事,绝非宗良说的那样平常,对那些自诩人雅士,增添了几许不屑。

    他冷冷一笑,沉声道“朱松断出杜氏一门多少罪状”

    宗良稍稍沉吟,道“子弟为祸乡里,强买强卖,最可恨者,几个纨绔欺男霸女。”

    王秀冷冷一笑,拿出一封书信递过去,道“都是些子弟,还是无足轻重的破事,我知道的却不是这些。”

    宗良一怔,诧异地看着王秀,竟然还有他不知道的,当他接过一封书信,竟然是钱塘县宇逸亲笔,不由地道“远候兄的。哦,这个,这个”

    他惊讶地发现,宇逸书写杜氏的罪行。以最简约的笔法,勾划出以杜家杜七嫂为首的恶霸家族自设牢狱、刑施无辜,停塌私盐,坐夺国颗,私设税场、拦截商旅,估强习霸、豪夺民业,诱掠奴婢、贩卖人口,夺人妻女、毁人家庭,故违国法、私宰耕牛,虚创公益、敛索民财,私行引、伪造官书,勾结县蠡,贻毒地方。

    书信一笔笔的记录的目录,简直是恶贯满盈,满门抄斩也不为过,远远胜过子弟强买强卖,欺男霸女。不说别的,单单私行引、伪造官书,那是绝对要处极刑的;设牢狱、刑施无辜,那可是代替了官府,几乎等同于谋逆大罪。

    至于勾结县蠡,贻毒地方,最让人玩味,这个是有州县官吏保护啊至于是哪位,可有说法了。

    他不由地动容,怒骂道“这等恶霸,早死有余辜,犯杜七嫂当斩,次之其子杜炎、杜生、孙杜十三、弟马荣贵编管远恶军州服役,从人按刺配、徒、杖,有人命者按律斩。”

    “太轻了为祸多年的家族,一旦查实,当族灭也不为过,最可恨的是优容之人,也应该同罪。”

    王秀语气平淡,但宗良却一阵寒意,用刑之毒、立意之狠,朝廷还真没有非谋逆灭人全族责罚。尤其王秀矛头直指朱松,那股子狠厉的杀机让他心有余悸,弱弱地道“岂能律外加刑”

    王秀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正色道“朝廷律令定的太轻,不足以震慑凶顽,是想一个家族没有显赫门第,更没有勋业功名,竟得以嚣张地方十年,恶首竟然是一老妇人,难道你不觉得其缘由耐人寻味”

    “一个小小的平民,无人可依仗,竟在乱世为祸地方,数任知县竟不能弹压,反倒是被挤芮而去,可笑的是现任余杭县,竟然优容有加。我很不明白了,是杜家有那么大本事,还是地方官吏袒护”

    宗良不能不为朱松默哀,看来先生是下狠手了,一旦坐实了罪名,朱松是不会掉脑袋,但丢官编管是铁定了。

    这时,徐走了进来,朗声道“大人,吴宣在外求见。”

    王秀淡淡一笑,诙谐地道“船队该出海了,吴家的哥也坐不住了,不请自来,那请他进来吧”

    吴宣面黑身肥,却穿了一套等素白湖丝锦袍,把他衬托的越发黑胖,还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引的宗良强忍笑意,王秀却对吴宣这种打扮颇感兴趣,黑白配引人注目,不失为商人手段,尤其白绸的暗纹,这厮很会打扮自己啊

    吴宣向王秀行晚辈礼后,又和宗良见礼,态度是相当的恭敬。他能不恭敬有加嘛紫溪盐场那么大,五年的专营要挣多少钱,想想都让人兴奋。

    王秀也不好太托大了,温声道“季叔自家子弟,不用客气,请入座。”

    吴宣急忙躬身,谦恭地道“世叔面前,岂有小侄的座位,这是要折寿的。”

    王秀也不勉强,淡淡地道“季叔,有何事”

    。。。

 第592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35

    吴宣忙微躬身子,掏出一份大红单子,恭敬地道“家父得知世叔筹办书院,宣扬教,特命小侄捐钱一万贯,布帛百匹,尽些绵薄之力,望世叔笑纳。 地址、反着念 ”

    王秀没想到吴宣送礼,次并没有行贿,只是带来一些土特产,看来吴家那老狐狸用心思了想要把关系维系下去。既然人家送钱,捐赠书院,他也不好拒绝的,一万贯可以购置二十所大宅子,不收岂不可惜反正书院正需用钱之时,又不是落在自己腰包里,大不了在功德碑,留在吴家的名字,也算是给他们交代。

    宗良把单子收下,他才慢悠悠地道“如此贵重之礼,我代书院谢过令尊。”

    吴宣见王秀收下,那是大为欣喜,急忙道“家父说世叔办理书院是宣扬教,却耗费财帛颇大,奉些许心意,使书院置办些田产,岂敢当世叔谢字。”

    “难得令尊有如此心意,季叔准备随船队出海”王秀淡淡地笑道,对方这点小心思,他真不放在心。

    “正是,小侄准备领略域外风情。”吴宣一脸的急不可耐,又显得惴惴不安。

    “出去闯荡,未尝不是件好事,你是去扶桑”王秀心念一动。

    “正是。”

    “嗯,扶桑多银,可以多带回来,朝廷缺的是槠币啊”王秀心有了念头,三佛齐的黄金,小日本的白银,那可是大大的财富啊放过去那才是傻瓜。

    “小侄谨记,对了,还有一事,不能不向世叔禀告。”吴宣脸色变的凝重。

    王秀没有在意吴宣的作态,笑咪咪地道“何事”

    “世叔,还记得那日海事局,世叔召集商人买卖盐茶,那位公然忤逆的韩玄胄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