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倾大宋-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公,女斋的院落是不是太大了”李清照看着占地一百五十亩的女斋,不由地有点担心,那要多少人才能住下。
王秀摇了摇头,笑道:“女斋本来自成体系,斋长要成院长的,或许还能成为山长。再说,现在的女童不多,日后可就不好说了,小娘子们不能和混小子一样,她们住所每人一间,也好活动开。”
“还是相公考虑周到。”李清照自然明白,王秀没把话说完,但考虑到女孩子的,让她颇为感慨,最让她惊讶的是山长论,看来王秀谋划的不小。
的确,王秀有创办女子书院的想法,他没有一蹶而就,而是采取从女斋到女院的法子,慢慢培养女子。
他的打算很简单,培养高层次的女子人才,定为也很简单,进行两极分化培养,为士大夫培养未来的夫人,学识渊博、知书达理型的官僚妇人,形成女子的政治团体,书院型的官僚夫人阶层,有助于整个官僚集团的向心力。
还有最重要的,培养科技型的女子人才,是有点妄想,但绝对现实,一些不甘心做附庸的女子,可以学到知识,最终自己成就名声。
现在,女子**还有一定的土壤,理学并没有最终大成,他直接用改良版的心学狙击,学院就是让改良版心学发展壮大的土壤,女斋甚至女院,就是扭转社会思潮的武器,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他不要去做。
“斋长的担子不轻,三百多女童需要管理,斋长还是不用为我省钱,反正有人出钱。”
李清照剜了眼王秀,笑眯眯地道:“相公好手段,海水取盐一本万利,让商人出钱,官府坐享其成。”
“嗯,民办官督才是正途,明天就要竞价,刀子也磨好了”王秀淡淡一笑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五六八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13
寒风尚未肆虐江南,杭州依然是天气晴朗、空气温润,民众尽情地享受秋季的清爽,依旧是难得自在。
不过,杭州倒是发生一见不小的事,可以说迅速在内外传遍了。不仅引发工商界的震动,连那些世家门阀也惊动了。因为,在衙门口和城内重要地方,由杭州州衙贴出告示,要出让一批大型的盐茶场子,这可都是沉甸甸地铜钱啊没人会跟钱过不去,不是吗
两浙路海事局衙门后院,辟出了大片空地,放置高背椅,正北搭了个台子,上面摆了几张桌椅。
来自各地的商人,两两三三聚在一起,或者站在一旁,或是坐在一起,小声议论紫溪盐场和几座大型的盐茶场子,一些公人来回招呼大家入座,态度是转变了不少。
再怎么说,海事局也是管理衙门,大爷级别的存在,商人为了追逐利益,自然客客气气,一个公人也不会得罪,天长地久养成这帮人大爷脾气。
也就是费苏一番铁腕整顿,让这帮大爷明白点事理,还会有人不情愿,可人家费大人是王相公的门人,在大中建炎三年殿试上,被称之为王门十五杰,得罪不起啊
除了本土的商人,还有些身穿奇装异服的商人,都是来自大食、身毒等地的人。大宋不禁海,甚至对海外商人很包容,贸易非常繁盛,来自海外的商人很多。此时,开封的色目人就有数万,杭州、泉州、广州等地贸易港口,也有不少商人定居,由各地市泊司管辖,更有不少人定居,已经有了后代,由此产生不少的混血儿。
杭州几处盐场、茶厂出租,多大的商机啊就算有些人有自知之明,但其中不乏聪明人。联想到王秀的政治主张,能租赁杭州的就能开其它军州,里面多大的商机,不言而喻,至少能跟王秀混个眼熟,不来才是傻瓜。
吴宣乐悠悠地飙大腿,坐在第一排。他对这次竞拍颇为自信,想到自己的运作。王秀见他的亲切态度,并得到了家父的欣赏,他就一阵子兴奋,仿佛通向家主的金光大道,向他铺平展开。
“这不是季叔吗”
吴宣正在悠然自得,抬首一看脸色微变,急忙起身行礼,笑咪咪地道:“哎呀,我说是哪位。原来是道山兄。”
一位三十余岁,身穿蓝色团花丝袍,颇为干练的人,拱手笑道:“没想你对这茶盐,也会感兴趣。”
“道山兄来只为看看热闹”吴宣笑着反唇相讥。
那人尴尬地干笑两声,道:“谁又不知你以四艘福船入两浙路,今个又来干嘛不会是又抢我们饭吃。”
“道山兄。你在取笑小弟,小弟岂敢与安阳韩家争利这不是自找没趣。”吴宣笑咪咪地,心里却骂个通透。
原来,此人姓韩名玄胄,是大宋名门望族韩氏族人,他和吴宣一样。都是出身官宦世家近支,却对科举不热心又醉心于行商,借着家族名号,也是富甲一方的豪商。
吴宣说的倒也是老实话,以家族势力而言,吴家确实无法和韩家相提并论,人家韩氏才是传承百年的大族。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吴家相对底蕴薄了许多。
似乎皇家看中了韩家家主的七姐,要是入宫成为皇后,韩家又要上一层楼了。
但是,韩家有个很致命的缺点,张启元是韩家的女婿,虽然韩女被掳走且下落不明,张启元却没有再娶妻,依然与韩家保持关系,导致王秀不太待见韩家。
韩玄胄眼皮子一跳,虚伪地道:“季叔哪里话,你我何分彼此。”
吴宣见韩玄胄模样,心下不住冷笑,暗付韩玄胄不过是汉家嫡系旁支,竟然妄图盐茶,谁不知韩家家主女婿张启元,那是和王秀有点矛盾,你韩家要能吃肉才怪。
正在妄想时,却听一名公人高声道:“肃静,王相公到。”
吴宣急忙转身看去,在场商贾纷纷起身相迎。
一身紫袍、腰系紫金鱼袋的王秀,器宇轩昂地走过来,身后紧跟王昂、刘仁凤、费苏,还有提举杭州市舶司走上台子,却见他居上坐下,王昂、刘仁凤等人就坐两侧。
“诸位请坐。”在场内众位商贾坐下,王秀环顾全场,淡淡地笑道:“在下请旨开放杭州境内盐场、茶场,许民间租赁经营、公平竞价、交清钱粮、立即交割,还望各位遵守规矩,咱们大家获利。”
外夷的商人很吃亏,他们必须要掌握大宋官方语言,才能搞明白状况。但是,王秀并没有配备通事,既然来中土谋生活,赚取大把的金银,那就好好研究语言文化,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我没有必要给你方便,一切按照我的规则来,你以为是某外国语成为高考科目的时代。
“致于如何竞争,那就看各位的出价,还有预先垫付两层本钱,由提举盐茶公事,杭州通判和税监共同监督。”
吴宣撇撇嘴,感情人家王秀压根没照顾他,那么多人来监督,就算你想照顾,也会引起很多非议,除非不要清誉了,要真出了个头,那还得惹一身骚。不过,紫溪盐场他是势在必得,只要王秀给个眼神,就能让主管官吏松松手指,只能寄希望这位世叔,是否照顾吴家脸面了。
宗良快步走到台前,高声道:“请各位按坐次,以纸笔各自写明钱粮,投入标有各处盐场茶场箱中。”
一些商人议论纷纷,有些人露出不信任的表情,吴宣却大喜,只要是不当众公布价码,还有周旋的余地,看来王秀还是照顾吴家脸面的。
“既然是竞争,就应当众出价,现场定夺。”
宗良一怔,他的目光锁定发出声音的方向,不悦地道:“何人”
“在下相州安阳韩玄胄。”
吴宣吃惊地看着韩玄胄,哪知道这厮那么大胆,竟然公然质疑王秀,难道是来捣乱的忽然,他生出宰了这厮的冲动,万一韩玄胄引起公愤,恐怕王秀会改变主意。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五六九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14
他曾经听老爹说过,吴敏曾评价王秀,善听、善谋、善断,有目地妥协性很强,真被闹腾起来,很可能顺应大流,那可真把他给坑死了,不由地把韩家的女性先辈问候个遍。 不过,他仍有一丝窃喜,韩玄胄这厮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和王秀打对对胡,恐怕就算回炉也没韩家的事了。
王秀眉头微蹙,不说韩肖胄在朝廷任职,连张启元也不脱离韩家,可见这个家族决不可轻慢,至少不能公开撕破脸皮,他很温和地道:“官府竞价,要是现场定夺,闹哄哄如同闹市,斯文何在”
韩玄胄毫不畏惧,高声道:“钱粮多少,写于纸上,现场宣读,有谁敢喧哗”
王秀倒是颇感兴趣,有点意思啊他可是观文殿大学士,在两浙路说一不二,韩玄胄竟敢在大庭广众下,当面质疑他有舞弊嫌疑,真是有点意外。联想到张启元这厮,他不由地心生警惕,此时断不能冲动,让别人多了攻击他的口实。
当然,也不乏韩玄胄哗众取宠,抬高自己名声的目地,但这种可能性和巨大利益相比,除非是傻子,绝不可能抛弃可能到手的利益。
王昂冷眼旁观,他本就不太情愿盐茶民办,要不是为一方生民,早就断然拒绝,竟然有韩家人公然顶撞王秀,是有点乐子看了,倒是可以作壁上观。
费苏厌恶韩玄胄的嚣张,厉声道:“官府做事自有制度,租让盐茶非一人所断之事,你分明是对朝廷公然质疑。”
他毫不客气,直接把韩玄胄定位和朝廷作对,一旦做实,那可是我为鱼肉、人为刀俎的境地,就是韩家也救不了。
其实,王秀还真高估了韩玄胄,这厮走南闯北。可谓老练,虽说眼馋诺大的利益,但也明白王秀和张启元的龌龊,也就是说他夺魁的机会很低。既然吃不了肉,那就趁人多搏个好名声,为日后经营打算,反正有张启元、韩肖胄在朝廷。就算他公然顶撞,王秀不能把他怎样。
毕竟。韩家也不是好惹的,王秀在没有撕破脸面前,绝不会把他怎样,岂料费苏将他引到对抗朝廷上,这可是非同小可,想想后果,惊出一身冷汗。
吴宣幸灾乐祸地笑了,韩玄胄不识时务,异想天开地想在王秀身上捞取本钱。简直是自取其辱,这厮也算走南闯北,恐怕脑袋被狗吃了。
“今日四方商贾聚集,我也不愿为难与你,你要竞价的话,就先座下按规矩办事。”王秀不想过分逼迫韩玄胄,平白得罪了韩家。也不想让商贾心存畏惧,坏了自己的本意,对付小人最好的办法,并不是当场惩治,而是直接无视。
韩玄胄见王秀压根就不在意,说话那都是无法反驳的大义。两边商人不怀好意地目光,让他一阵心揪,再说下去也讨不了好,只能恨恨地缓缓坐下,
吴宣心下鄙夷,却轻声道:“道山兄,王相公岂又是易于之辈。他的学子就这般厉害,还是本分点好。”
韩玄胄目光复杂,自己本要卖弄一番,最终丢人现眼,被吴宣看了笑话,这口气说什么也咽不下去。
“哦,还有些许事要对诸位海外客商说,久闻黑衣大食、拜占庭是大国,物产文明堪比中国,不知在座诸位,有几位是两国人氏”
王昂不由地蹙眉。他向来认为大宋高高在上,其余皆为蛮夷,王秀竟然盛赞大食与拜占庭,甚至升华到与大宋同等的地位,脸色顿时不太好看。
就是宗良、刘仁凤、费苏等人,心下也不以为然,他们虽经王秀教导,知道方外之地有文明繁盛的国家存在,但毕竟没有亲眼见到过,这些年接触的商人不过是只言片语,不完整的印象,依然是天朝上国的心态。
台下不少人站了起来,王秀盛赞他们的国家,自己也很有面子,对王秀的好感倍增,难免有别的国家商人不平,一时间有点闹腾。
王秀示意他们坐下,又笑道:“我自束发攻读以来,对域外各国颇感兴趣。知道拜占庭是当年大秦分裂的东部疆土,国主号称东罗马皇帝,西秦为蛮族灭后,拜占庭一枝独秀。而黑衣大食曾有数位哈里发崇尚文教,编译极西诸夷国诸般学术,国力昌盛一时。”
“本官也记不太清楚这些书籍名目,隐约记得极西有些大贤亚柏拉图、里斯多德、阿基米德著作。在下深以华夏文明虽是万国之首、源远流长,却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哲学、算学、逻辑等等,哪位说说这些大贤的著作”
不少有些见识的拜占庭、大食和犹太、威尼斯商贾纷纷点头,但他们几乎都是商人,能知道他们本国名家著作的人实在不多。
一名中年商人起身,用加生的开封官话道:“尊敬的执政官阁下,我可以回答您的问题。”
执政官,标准的拜占庭对执政大臣的称呼,王秀淡然一笑,还有点门道,抬手让他说下去。
“亚里斯多德是希腊斯吉塔拉人,他的著作有工具论、形而上学、政治学;阿基米德是罗马共和时代叙拉古王国贵族,是一位伟大的力学家,他著有论球和圆柱、圆的度量、抛物线求积论螺线论锥体和球体论圆形的平衡论浮体论杠杆原理等等,可惜阿基米德在叙拉古王国灭亡时,被罗马士兵杀害”
王秀嘴角微抽,没想到区区的商人,一口气说出西方两大名家,几乎全部著名著作,不得不对这些人刮目相看。温声道:“敢问阁下,为何远渡重洋来到中国”
中年商人不在乎嫉妒的目光,受宠若惊地道:“在下是拜占庭贵族出身,可惜我的这一支已经没落,不得不来到东方求生活。”
“好啊大海才是无尽的粮库,能远渡重洋也是睿智人士,敢问高姓大名”王秀说着起身走到台前,温和地笑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五七零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15
中年商人受宠若惊,急忙道:“不敢,在下纳斯塔、布吉,汉家名字王吉,字安然。”
王秀眉头微蹙,拜占庭还真难记名字,以他的了解还是经过简化的姓名,但对方汉家名字却和他同姓,也算是有半点缘分,他脸上却笑咪咪地,温声道:“你也是王家人,嗯,要能回国,是不是能把那些名著带回来。只要能带回来,我当禀明朝廷,按照数量免你关税,并酌情减轻商税。”
王吉,暂时就叫汉名了,却见他兴奋地黄胡子直抖,不就是一点书嘛又不是违禁品,回国后大肆购买一通,让他拉一船回来都没问题,关税和商税,傻子都明白其中巨大的差价,他差点就笑出来了。
又一名大食商人起身,高声道:“王相公,在下是大食商人,如果我要能弄来这些书籍,也能给优惠吗”
话声方落,不少四夷的商人,纷纷起身要给个说法。那么大的利益,岂能不让人动心,在场的哪个不是老狐狸,几本破书就能省下大笔金钱,傻子才不去争。
宗良见这些商人议论纷纷,一点规矩也没有,不由地大怒,厉声:“放肆,都给我肃静。”
王昂眉头微蹙,收集书籍乃圣人教化之道,他自然死支持的,但王秀收集的却是化外书籍,让他不免有几分诧异,也就耐下心看看,王秀到底搞哪门子蛾子。
王秀摆了摆手,示意大家不要闹腾,笑咪咪地道:“各位放心,凡是拜占庭、大食的商人,只要你带回来有用的书籍,官府就会根据你献的书籍价值,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当然,朝廷不可能无限重复收购,仅限于一次,其后就看朝廷有无书籍。你要是带回朝廷没有的孤本,那就恭喜你了。”
“大人,我们怎么知道官府要不要。”
言下之意,王秀非常明白,这些商人也不是傻瓜,我千辛万苦拿了书籍来,你说有了或是不符合要求。转头再讹诈过去,那时哭都没有泪。他爽朗地笑了。爽快地道:“各位放心,官府会公布所要书目,更不会无辜讹诈,但你们只有一次机会,还需要珍惜才是。”
机会均等,大家只有一次机会,但这些人也够兴奋的,回去一趟低价买回书籍,才能有几个钱。最多装十几个箱子,而满船的货物才是财富,能免去多少税赋啊想想他们都要笑了,殊不知他们眼里的财富,在王秀眼里一文不值,相反那些不值钱的书册,才是价值连城的财富。
他们并不知道。今天贪图短期利益,会给大宋行朝带来怎样的变化。如果,他们知道未来的一天,他们的祖国被大宋铁骑肆意蹂躏,城关在匪夷所思火器打击下,一座又一座地丢失。传统的宗教逐渐灭绝,华夏的儒道文化占据统治地位,恐怕会非常后悔今天的决定。
当然,王秀并不是看重书籍的价值,而是要贯穿东西文化,把西方古典科学体系拿过来,构建东方的科学体系。而不是单纯地发展技术。
“文实,蛮夷书籍能有何用竟然要减免税赋为代价。”王昂很不以为然,难道蛮夷的书,能够和诸夏圣贤相提并论这也太扯淡了。
“娘娘和官家要采万家充实皇家库藏,我也是奉命行事。再说,夷人是不如中国学问,但他们也有一技之长,海纳百川为我所用,正是我泱泱天朝的胸襟。”王秀索性撒个谎,你王昂总不能去问朱琏是不是站在天朝道德的制高点,也不是别人所能驳斥的。
“在下还有一点私心,玉泉山书院开办在即,正要设有通事斋,正好翻译诸夷文献,然后印刷成书,供学者研究,也算培养人才。”
王昂慢慢点头,也算是认可了,既然是培养通事,拿外邦书籍也算无可厚非,贸易往来繁盛,总需要林林总总各方面人才,翻译书册是最佳途径。
下面,商人开始逐一竞价,当吴宣走到案边,犹豫着倒是如何填写时,宗良用极轻的声音道:“就高填写,不要害怕。”
“多谢世兄。”吴宣臣愣了愣,立即明白王秀给吴家天大的面子,再不知道该怎么做,那简直就是天大的傻瓜,兴奋地添上紫溪盐场,高高的一笔划下。
随着报价被宣读出来,王昂一阵子无名怒火,平时请这些人出钱救济贫苦,或是平价购买常平储粮,这群人哪个不叫天价似的哭穷,哪个不竭力逃避税赋,整个跟要饭的一样。
这回真好了,盐茶奇货可居,倒是出手阔绰,动紥万贯,没有半点犹豫,真是该杀的奸商。
王秀以区区数年租让,不费朝廷一文钱,让这帮人趋之若鸿,可劲地给官府送钱,可以预料,仅仅首批预付款项,就能达到七八十万贯。人家辛辛苦苦治理地方,一个顶级大州年税赋也就是百余万,王秀轻松搞定,还是首付款,真是没天理啊
“兴叔兄,盐茶铜铁完全让民间经营,朝廷只要监督,未尝不是好事。商人重利不假,但他们要根据用户需要生产,又要进行残酷的竞争,不提高质量,压低价钱,就会被市场淘汰,商人获利,生民得实惠,朝廷有进项,一举三得,岂不是更好”
王昂摇了摇头,叹道:“文实手段,在下佩服。”他也是熟读史书,明白官办的弊端,盐茶质量很差,价位奇高,民间怨声载道,导致盐茶回易屡禁不绝。更有甚者军器制造的官办,十件有七八件不合格,让军人在战场上吃亏不小,绝对是祸害家国。
“开端不错,现在铜铁炭石让民间经营,但盐茶却还在官府手中,逐步放开把握上游,朝廷坐等收钱,生民得到价低质优的必需品。”王秀心中那个舒坦,官府就应该放在管上,而不是本末倒置地去经营。
“五年时间也不算短。”王昂有点吃味地道。
“我看是不长,商家有信誉能经营好,为朝廷共享更多的赋税,那就给他延期。”王秀爽快地笑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五七一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16
吴宣激动地直发抖,紫溪盐场终于归吴家所有,虽然仅仅五年时间,但那丰厚的收入,不能不让他激动非常。 能遇见老爹对他的满意,他在家族中地位的攀升,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实在是太爽了,恨不得立即去向王秀道谢。
相反,韩玄胄脸色阴沉,一肚子的不爽,可以说他一无所获,卖弄过了头,连海事局的公人也不给他脸看。要是能让王秀难堪倒也罢了,关键他被羞辱一顿,恐怕家中会有一场针对他的风波,决不能坐以待毙啊
“道山兄,快到响午了,小弟正要约了几位同道,一起出去吃一杯,还差一位成双。”吴宣嘴都合不拢,存心和韩玄胄过不去,一心卖弄的模样,这话说的简直拿韩玄胄凑数。
有那么损人的吗你约了同道吃酒,叫上老子也就罢了,非得要说成老子去凑数。韩玄胄眼皮子猛抽,恨不得给吴宣臣一记老拳,但他忍了下来,姑父张启元临行前,也告诫韩家子弟,王秀当政定要忍耐。他忍下来并不等于任由吴宣臣肆意妄为,早就打定主意报复,把那潭水搅混了。
深深吞了口气,皮笑肉不笑地道:“还有些事情要办,季叔要去就去吧”
行在睿思殿
赵谌又被赵柔嘉拉出去,朱琏坐在殿内看书,青君侍立在侧,内侍省都都知邵成章轻步入内,细声道:“娘娘。”
“是九百,有何事”朱琏放下书本,邵成章是开封皇宫旧人,为人颇为正直。近年来,张泉得宠日甚,她为避免张泉一头做大,去年刚授邵成章内侍省都都知,加团练使,掌管皇城司,分化张泉的权势。也是御下之道。
邵成章取出一封官塘,递给青君,低声道:“奴臣收到王相公奏章。”
朱琏美眸一亮,笑眯眯地道“好,赶紧拿来。”
邵成章忍不住一阵发抖,朱琏对王秀的态度,实在让耐人寻味。超过了太后对重臣的态度。
青君验看无误,开封取出奏章呈上。朱琏看了看,秀眉微蹙,不由地笑道:“相公真是,两府看了又会说他了”
邵成章心下惊诧,不知王秀又做了何事,能让孙傅、唐格等人议论,青君久在朱琏身旁,深知朱琏对王秀的态度,每当接到王秀的奏折。朱琏都是满怀欣喜细细阅读,仿佛在看爱郎寄来的情话,并千方百计为王秀编个说辞。
“九百,请两府睿思殿议事。”朱琏细看了两遍,又对青君道:“青君,去把官家找回,成天与二姐黏在一起玩耍。好大不小了,也该收收性子了。”
青君莞尔一笑,浅浅地道:“娘娘,官家正是喜好玩耍的时候。”
留都开封
张启元心情好了许多,作为宣抚司判官,他的确不如宣抚使。但也算三大员之一,位高权重。
防秋是宣抚司重要职责,金军每年都会南下,恐怕今年也不例外。河北、河东义军入烽火燎原,拖住金军主要力量,女真贵酋不仅要打击契丹残余,还要对党项保持威压。多线作战力所不逮,兵力不敷使用,每次南下的兵力并不大,起到警告大宋行朝的目地。
几年来,由于兀术的征讨,河北各地义军纷纷失败,要不突围南下投奔行朝,要么汇集在大势力下自保,只有太行山几股义军势力,仗着高山险阻和金军周旋,其他各军州基本被平定,各地百姓也不愿受兵祸苦楚,纷纷偃旗息鼓。
女真政权也有见识卓越的人,在他们的努力下,女真人采取怀柔政策,逐渐给战乱军州免除几年税赋,给农民种子耕牛,鼓励生产生育,让战乱的地区慢慢恢复生机。
老百姓是现实的,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首先是一家子温饱,别让自己饿着,谁统治不是一样,只要能吃上饭,很多人并不在乎秃发。
“河北各军州逐渐稳定,虏人南下势头正在酝酿,今年或许和往年一样,但不要抱太大希望,一旦他们积蓄足力量,必然会对沿河雷霆一击。”王渊身为宣抚司都统制官,他对形势变化最敏感,随和河北大部逐渐稳定,他预感金军正在积蓄力量。
许翰强打精神,道:“军情可能证实”
王渊瞥了眼许翰,淡淡地道:“完全准确,枢密院使臣的军情,不能再精确了。”
张启元慢慢颔首,毫无感情地道:“我看,只要河北河东义军尚在,虏人就不可能大举南下,不还是有太行义军嘛太尉加大对他们的增援,多给些弓箭,让他们拖住虏人。”
“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他们最缺粮食。虏人已经改变策略,对各军州进行安抚,逐渐压缩包围,义军困守山区不能自给,我们运粮困难。”王渊很无奈地道。
通过大河向山区运粮,险峻曲折的山道,一石粮食运到山寨,只能剩下十余斤,还是民夫省吃俭用。山区耕地太少,义军有太多,粮食根本无法自足,野兽和野菜是不少,但那也不是长久办法,总不能天天分兵去打猎挖野菜。
再说,金军也加强对运粮路线的袭击,让运送粮草越发困难,还留下不少口实。
许翰十分为难,道:“难道不能消减兵马,山区维持十余万人,太困难了,每年都要被虏人指责。”
李纲也大为头疼,按照南北盟约,河北河东归女真人所有,行朝不得支援民众反抗,由于粮草支援,成为金军每年南下侵犯的主要理由。
他们一面遣使指责,一面接着打击回易理由,派兵马南下攻击沿边军州据点,破坏宋军的前进基地,让他非常为难,宗泽在的时候,他在枢密院不需要头疼,一旦大权在握,实在轻松不起来,节制大军打仗实非他所长。
“当年,王文实太心急了,导致现在我等的被动,一但虏人积蓄力量完毕,恐怕就要大军压境了他还醉心哪门子军制变革。”张启元看了眼许翰,说的那么的漫不经心。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五七二章 权知杭州军州事17
却说,孙傅、唐格、秦桧、张叔夜、谭世积、蔡易还有韩肖胄等人聚集到睿思殿,既然有两府重臣在场,范宗尹身为御史中丞,也应召前来。 他们传看王秀的奏折后,禁不住面面相嘘,各想心事。
赵谌坐在御座上,懒散地问道:“王公所奏,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孙傅叹了口气,暗付这个宰相真不易,别人可以从容推脱,甚至木纳着脸装傻,自己却不能推迟。
在一番权衡后,慢悠悠地道:“王大人前次租让茶场、盐场是增加地方税赋,也是让利于民,于国有利;开办书院、收购书籍,这也是遵循圣人之道,本意是为国富民,让天下文质彬彬。可这会却是上书请水军**成军,括地海外,以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