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倾大宋-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犹豫,也不会对你抱有好感。

    果然,张长宁大怒,一张老脸憋的通红,亦是站起身,目光不善地道“胡言乱语,你们河东将帅太狂妄了,竟然视我等无物,难怪一退再退,在我京西地面还不自爱。”

    秦良冷冷一笑,阴阳怪气地道“有这等人统兵,难怪河东全境陷落,惶惶如丧家之犬,在我京西地面还要咬人,真是不自量力。”

    几名河东将帅大怒,纷纷拔出刀剑相向,怒目相向,眼看一场大规模火并在所难免。

    “还怕你们不成。”秦良缓缓抽出佩刀,他已经彻底站在王秀阵营,这个赌注不可谓不大,但他已经做了决定。

    封元和徐早持刀在手,站在不起眼的角落,如同毒蛇一般,伺机对重要目标致命一击。

    王秀恨透了河东几名将帅,不由地冷冷笑了起来,鼓掌道“好啊、好啊真是河东好男儿,我总以为太原沦陷,河东最后几位豪杰殉国,再无血性男儿,看来真是错了。嗯,真有本事,几位不去太原,真是太可惜了”“王秀,你不要巧言令色,今日把你斩杀。”苗松厉声道,但他口气有点提不来。王秀压根不理会苗松,转首看向王德等人,微笑道“诸位,怎样”

    

    。。。

 第三九一章 转折时刻11

    第三九一章 转折时刻11

    王德知道王秀要他们表态,成败在此一举,看着王秀举止若定的从容,他真的很敬佩,换位思考的话,自己真不一定能做到从容应对。 閱讀最新章節但是,他仍旧没有动静,冷着一张脸,谁也不知他想干嘛。

    “各位,王秀包藏祸心,断不能受他蛊惑,大家一同把他拿下,为宣抚伸冤。”苗松见众人犹豫,不由地暗叫不妙,一旦河北和西军将帅妥协,他们将面临的命运可想而知。

    “我有没有祸心,等打退虏人,自有天子圣断,岂容你来裁决诸公有谁认为我有欠妥当,皆可奏天子,亦可以率部自去,我绝不为难。”王秀说的大义凛然,什么勾心斗角包藏祸心,先退了金军再说,哪里是有异心啊分明是为了家国,不计得失的忠良贤士。

    不过,张长宁、秦良和封元等人大吃一惊,王秀此言很可能让全军散去,今日所费一切力气,有可能付之东流。众人正待劝说,却听王秀又说道“不过,要打完这仗再走,也是说灭了粘罕,你们可以选择入卫京城,也可以北河东,要在大敌当前撂挑子,不要说我要杀人,是天子也不吝雷霆之怒,给你们半刻时间抉择。”

    “置之死地而后生,高啊”封元眼前一亮。人心不齐,众将多是摇摆不定,葛浩、苗松等人势必不从,很可能再生变故。王秀欲擒故纵,允许将帅自行决定去留,虽说是打完这仗再走,但朝廷有圣旨无诏不得入京勤王,你真率军入京,还不知会怎样,御史的嘴可没有把门的,搞不好现在没事,今后会被人抓辫子,北更是痴人说梦,能把粘罕堵住算不错了,去河东找死啊至少一半将帅会选择站队。

    王德呵呵一笑,既然话说到这份,可以雪送炭了,他再也不牵强,起身拱手道“大人高义,在下愿率部与虏人血战,我陕西男儿绝不做孬种。”说罢,很不屑地瞥了眼几名河东将帅,目光尽是鄙夷色彩。

    苗松见王德倒向王秀,不由地脸色一变。要说王德官位并不算高,但对方的威名却是如雷贯耳,那可是被天子说的夜叉,整个大宋西军的骄傲,这厮的表态绝对影响一大片。

    很显然,王德的表态,几乎所有西军将帅,脸色又发生变化,目光的犹豫渐去。

    张长宁见王秀隐隐占风,他也不再落后,急忙道“京西各部愿随大人,全力征讨虏人。”

    “你们、你们好大胆子。”葛浩眼皮子直跳。

    果然,在王德的表态下,西军几员大将也表示原随王秀抗金,河北的几人虽说是支支吾吾,但也表达立,并愿意奉命抵抗金军。

    葛浩脸色铁青,气的指着众将大骂道“逆贼、逆贼,一群叛作乱的逆贼。”

    “逆贼”王秀冷冷地看着葛浩,目光尽是轻蔑,淡淡地笑道“是不是逆贼,你说了不算,丹青史册自会辩解。”

    苗松较为冷静,沉声道“侍制意欲何为”

    “狙击虏人过河,难道望风而逃再往南是京西南路了。”王秀回答的很简洁,充满了讽刺意味。

    “那我等回去听候调遣,如何”苗松双眼眯成一条线,注视王秀的脸色变化,手死死按住刀柄。

    “不送。”王秀淡淡一笑,并没有任何废话。

    苗松感觉不到任何恶意,算有恶意也无奈何,在这时候,外面一阵奔雷声传来,众人皆是变色。

    “侍制要做什么,难道真要拿我等人头”苗松眼前一亮,这是掀起众怒的大好时机。

    “怎么回事”

    “我怎么知道。”

    “难道是侍制反悔,调动兵马要拿下我等。”

    当众人情绪再次波动,连王德的脸色也不好看时,王秀不紧不慢地道“不用担心,我料不错,是七十八将到来。”

    更戍官急匆匆闯了进来,却见王秀站在首,不见折彦质身影,不由地愣住了。

    “何事”王秀沉声问道。

    更戍官一愣,进来前还和他有说有笑的王秀,此时浑身下散发迫人的威仪,让他大脑一阵短路。

    “何事,快说。”王德忍不住一声怒吼,一阵王霸之气散开。

    更戍官吓的打个冷战,急忙道“外面七十八将李太尉率数千人到达,李太尉要率军入寨,正在交涉。”

    “来的很及时,让他们进来,加固营寨防御。”王秀很满意,一切都在计划,李宝配合的几乎天衣无缝。

    更戍官一愣,外军入寨还是王秀说的,这有点太玄乎了,怎么不见折彦质他一头雾水。

    “还不快去。”王德又是一声怒吼。

    王秀给了封元个眼色,封元立即会议,来到更戍官面前,沉声道“请。”

    更戍官是再傻,也明白发生何事,不由地一身冷汗,急忙退出大帐,封元跟随其后。

    “侍制,我等可以退去了吗”苗松感觉背脊凉风嗖嗖,王秀的大军到了,一旦控制大寨,他们岂不是瓮之鳖绝不能再呆下去,赶紧拔腿走人为。

    “嗯,走之前我再啰嗦一句。”王秀的话很冷静,道“希望各位能服从调遣,全军下齐心协力,把虏人打退再说。”

    葛浩一怔,正要说话时,却听苗松抢先道“大敌当前,我等自然同仇敌忾,大人放心。”

    王秀意味深长地一笑,慢慢颔首道“知道河东诸公,还是心怀家国的,无论怎样,只要打退虏人,我王秀愿和各位对簿公堂。”苗松看王秀一脸的正义,不由地牙疼不已,你要能把金军几万虎狼击退,这等大功劳亮出来,正在焦头烂额的朝廷还能怎样要真是处分了王秀,还不把天子志士得罪死了。不过,王秀越是肆无忌惮,对他而言越是安全,至少人家有信心把斩杀折彦质的事,轻轻松松揭过去,也不在意他们这些人,毕竟何东军也有数万之众,在意和不在意间,王秀懂得取舍。

    

    。。。

 第三九二章 必败的一战

    第三九二章 必败的一战

    说话时,一身戎装的李宝昂然入内,脸色淡然地环视众人,对王秀拱手,正色道“大人,我军全部到达指定位置,还请大人示下。 ”

    “好,在大寨内驻防,准备随时出战。”

    “是。”

    王秀再次看向苗松等人,目光却变的温和许多,道“几位可以先回去整顿兵马,听候我的帅令。”

    苗松瞥了眼众人,拱了拱手,转身离去一点也不磨叽,葛浩等五人随之快步跟随。

    王德目送六人出帐,才道“大人,对他们这么放心”

    “不然怎样”王秀意味深长地一笑,又道“都是朝廷兵马,他们愿意同心协力杀敌最好,不愿意的话结寨自守也成,总是要出一份力的,只要不添乱子,随他们去。”

    王德长长一叹,深深看了眼王秀,道“大人高义”

    王秀摇了摇头,环顾诸将,抱拳沉声道“诸公都是忠义之士,我王秀谢诸公义举。”

    众将忙还礼,纷纷说道“愿随大人,共赴国难。”

    王秀满意地点了点头,心暗自兴奋,这些人虽然仍在迟疑,但总算度过最艰难的时刻,他们战时出工不出力,可能事后会弹劾他,但那又能怎样他并没有指望这些人全然出力,精兵数万足矣给他一点时间,不用太长时间,属于他的武装,会真正建立起来。

    心有所想,脸流露出为难之色,叹道“河东兵马不会尽力,诸公各部兵数万很难坚持,我们只有分出万余兵马脱了战场,沿东南方向建立临时营寨。”

    众人一听都懵了,这是怎么回事向东南设寨,这是退兵前的打算啊王德不由地蹙眉,疑惑地道“大人,这是何意”

    “置之死地而后生,固然不错,可惜京城附近只有我们一支大军,断不能有破釜沉舟的心思。想打胜先想败,我们都在沿河布防,一旦虏人派骑兵过河,绕到我等营寨背后,局面将不可收拾,设置后卫营寨是必须的,万一狙击不利,各部可缓缓退入营寨,不至于兵败如山倒。”

    历史,宋军十余万大军溃败,是因为夹河咧寨,完全没有纵深,被金军一夜惊吓,发觉对方轻兵过河,认为自己被包围了,各部惊慌失措,最终导致全军溃退,王秀绝不想犯这种低级错误。

    众将也明白,他们说是十余万大军,其实朝廷允许家眷随军,折彦质收拢溃兵,很多吏士和家人四散,但也有不少家眷还在军,军可战吏士最多只有万人。

    尽管,有人对王秀设立纵深营寨不以为然,但人家也是为了让大家有步退路,既然有退路又何乐不为呢总被别人击溃,大家分道扬镳,一哄而散了好,至少有个重新组织防御的阵地,能够拖延时间。

    再不济,万一兵败时,也有人狙击金军,让他们有逃跑的机会。

    “还有,我已经派七十六将设立宿营地,囤积了一些粮草。当然,这仅是万一之需,相信各位同仇敌忾,不难打退虏人。”王秀笑眯眯地道。

    有些机敏地人心思活泛了,王秀的一连窜动作,似乎都在布局,而且有环环相扣的迹象。不要怀疑,有些人打仗或许不行,但天下绝不缺少人才,有歪才的仁人志士,他们天生能看出别人谋划。

    “也好,既然大人想的周到,那咱们大干一场。”王德选择性地不去计较,有稳妥的后方保障,总孤注一掷强。

    “好,各寨轮流派出两层兵马,以一个时辰为限,在沿河列阵监视,其他人好好休息,一旦发现虏人渡河,立即反击。”王秀眉头一扬,又笑眯眯地道“虏人擂鼓助兴,咱们也擂鼓,跟他们来个琴瑟和鸣。”

    众将一阵大笑,大帐内紧张气氛被冲淡许多。

    众人各自回寨,王德慢了两步,沉声道“大人,要谨防苗松他们。”

    王秀眼厉色一闪,却笑眯眯地道“放心,相信他们不敢乱来,万一有事,太尉速速向我靠拢。”

    王德目光闪过一道疑惑,嘴唇煽动,脸色极为复杂。

    “太尉还有事”王秀目光坦诚,似乎真不明白王德的忧虑。

    王德似乎不愿接触王秀目光,稍加犹豫才道“大人既然考虑战败,看来并不看好此战。”

    王秀并不介意王德的坦诚,他本来不抱任何希望,谈何看好直言不讳道“正是,我很不看好十余万乌合之众。之所以斩杀折彦质,在于他执意分兵自保,最终会让全军溃退,京畿失去最后的屏障。我设立后卫营寨全力抵挡,能把虏人挡住最好,实在不行的话,各军撤出战场不至于溃散,还能稳住阵脚,至少我们能保住主力,能在开封外围牵制虏人,不让他们无法进攻。”

    王德明白王秀意图,有后卫营寨支撑,的确能避免全军溃散命运。折彦质的部队是七拼八凑的,战斗力参差不齐,诸将勾心斗角,他也并不看好战事,既然王秀考虑了后路,那放开手脚打一仗算了。

    “也罢,我这回去备战。”他果断勇武不假,却不失愚顽不冥之人,既然明白王秀的意图,也从心里接受,当下拱了拱手,转身离去。

    王秀目睹王德离去,李宝却忧心忡忡地道“大人,真的无法挽回”

    王秀摇了摇头,没有回答李宝的问题。笑话,挽回局面,怎么挽回战役,人家和你夹河而对,看是优劣各半,但这场仗拿到战略层面,大宋已经输的干干净净,区区大河根本无法阻挡六万精锐马军,唯一能挽回的是,是救出更多的残兵,把他们带出去。

    “李回的五千马军,可是一笔大财富啊”

    李宝没跟王秀跳跃性思维,差点被口水呛了,瞪大眼睛看着王秀,刚杀了折彦质,又对李回产生兴趣,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执政相公啊

    “好了,传令各军备战,子珪将军率军随时准备迎战,维持各部秩序,不要让他们自乱阵脚。”王秀又看着进来的封元,神秘地笑了。

    李宝眉头一挑,两个任务都不轻,应该说是三个任务,七十八将的随军民夫,早抵达后方设立营寨,其他两个任务,他并不认为完不成,万精兵啊

    却说,苗松、葛浩等人聚在一块商议。

    “王秀擅自残杀河东大帅,我们决不能善罢甘休。”

    “那能如何没看到西军的王夜叉衰样,几个没种的贼厮鸟,舔着脸巴结王秀。”

    “等着吧,等打完仗,总有算账的时候。”

    “对,咱们河东大军的脸面,决不能平白丢了。”

    听着众人宣泄,苗松的脸色很难看,葛浩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停止毫无意义地牢骚,问道“可有良策”

    苗松阴沉着脸,看着众人,沉声道“各位,宣抚绝不能白死,我等河东军脸面也不能白丢。”

    “那我们该怎么办,总不能受王秀节制,想想我都不自在。”葛浩一脸的怒火。

    苗松眼珠子一转,冷笑道“我倒有个计策,包管王秀死无葬身之地。”

    “快说。”

    当苗松把计策说出来,几人面面相觑,神色惊疑不定,有人诺诺道“这个不大好吧也不至于到这份,万一有个闪失,我等粉身碎骨。”

    “我们又不是背叛家国,有什么大不了的,他能杀宣抚,我们能拿下他。”葛浩脸色狰狞地道,他绝对咽不下这口气。

    “各位,干不干”苗松目光阴冷,如同毒蛇一般。

    南岸一片乱麻,各有算计,北岸的金军也没有闲着,将近黎明时分,在北岸困顿捻转的民众哭声,甚至压过擂鼓,一阵阵地传来。

    也不是金军立马占领全部北岸,粘罕也不傻,他并没有下令屠杀滞留北岸的军民,那只能激发宋军抵抗的勇气。金军严阵以待并没有进攻,是让大宋军民面对惨状,陷入无边的恐慌,有效瓦解他们的士气。

    好在王秀并没有下令焚烧浮桥,放一些军民过河,来自河东撤下来的残兵败将,很多也是有马的,大家陆续通过浮桥争渡,死者累累,却还是有不少人过河,一些重要的财帛还是过了河,直接被王秀笑纳了。

    河口驻扎的河东兵马不战自溃,纷纷向南撤退,沿河的警戒哨形同虚设。粘罕接到军情,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派银术哥在降官张克佐的带领下,率三千骑前去河边探路。

    这下乐子可大了,不仅河水平浅可以直接过河,浮桥也没有烧掉,守军几个营寨都是空的,银术哥大喜过望,立即兵分两路直接过河。历史是惊人地相似,银术哥迅速过河绕道大寨南下寨,并虚张声势,造成数万大军的假象。如果,还是折彦质的话,恐怕会立即率军溃退,十余万大军顷刻土崩瓦解。这次,他们遇到的是王秀,一个深知这段历史的人物,不知后果和结局会怎样

    

    。。。

 第三九三章 金军开始进攻了

    第三九三章 金军开始进攻了

    正当金军行动时,王秀处理好折彦质尸体,基本控制了军营寨秩序。

    这些军营寨的部队,并不是折彦质的亲信,作为新任宣抚副使的折彦质,根本没有机会培养亲信,让他惊喜的是,军半数都来自西军或殿前司,河东籍军人并不多,算是宣抚司卫队,也并没有多少折彦质的亲随,大宋制度再次帮助了王秀,让他觉得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他立即召集全寨各部部将训话,要求大家精诚团结,战时不要闹出蛾子,并严厉斥责折彦质的怯弱行为,声明他不一定能挽救所有人生命,但一定会带着大多数人杀出生天,绝不会坐视吏士溃散。

    王秀的名声,现在可以说是金字招牌,赐进士及第,带兵打仗未尝有一败,斩杀虏人如罗刹,打的虏人落花流水。无论他怎样羞辱折彦质,对下层将士来说,能带着他们活着的大帅才是好大帅,你是赵官家,不能保障大伙的生命,也不会有人真拽你。

    至于王秀只能带大多数人活着,没有人去计较,要敢说不死一个人,那才是扯淡的屁话,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只要是胜仗,生死由命成败在天,怨不得别人。

    可以说,王秀成功打动了大多数人,甚至可以说折彦质并不高明的战术,让很多人太失望了,无法对宣抚副使产生真正的信心。王秀在他们最无助的时候,让他们看到一丝希望,应该是生的希望,纵然还是有可能战死,但毕竟有了希望,人之所以能支撑下去,不是因为心有所望吗

    王秀很满意,不用再分兵防范可能的暴乱,至少这些吏士能服从命令,他成功的机会又多了几层。对此,他做出一个令人即敬佩又惊讶的决定,宣抚司卫队并不解散,而是作为他的新卫队,负责战时他的安全,这不能不令人敬佩,敢把折彦质卫队留下,无论什么目的,都能看出坦荡的胸襟。

    不过,在他刚刚稳定军,将近夜半时,又来了位不速之客。

    陶宣干,宣抚使参谋官,一位颇有智和胆略慧的人物,他的到来让王秀一阵紧张,任何小麻烦,都可能造成大问题。

    “大人为何端坐帅帐”陶宣干进来的第一句,目光已经有了疑色。

    “难道我不能坐在这里”王秀有些紧张,但并不怕事,不过一人而已,是有大措的臭脾气不假,却没有多少杀伤力。

    “宣抚在何处”陶宣干目光锐利,紧紧盯着王秀,几乎要把他剥光了。

    王秀稍加犹豫,还是很随意地道“宣抚阻挠出兵抗击虏人,结果众将愤怒,失手击杀宣抚。”

    “大人,你竟然杀戮朝廷方面节臣,好大胆子。”陶宣干可不是傻瓜,什么众将愤怒,失手击杀,这不是扯淡嘛在军近万人马的环绕下,谁敢跟折彦质对抗,找死不成

    王秀眉头微蹙,正色道“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宣抚敛兵自保,自取灭亡,众将也是为了十余万人性命,哪想到宣抚一意孤行,还要杀人立威,难道任由他杀不成”

    陶宣干听的一阵牙疼,折彦质从宣抚使司勾当公事起,他与之接触,虽然为人平庸了点,却也不会没有眼色弹压诸将,那可是为帅者的大忌,以折彦质的经验,能犯常识性地错误定然是王秀干的好事。

    “你认为虏人会不会过河”王秀避开折彦质,把话题转到时下人人最关心的问题。

    “虏人不仅会过河,还要直抵京城。”陶宣干下意识回答,他并不看好这场战事。

    “嗯,虏人已经抵达河阳北部,我军若一味避战自守,只能增添吏士恐惧,最终被虏人有机可趁。”王秀循序利导陶宣干的思维,沉声道“你想过没有,外面的鼓声会不会是虏人疑兵之计他们不断疲惫我军,趁机强渡大河”

    很可惜,陶宣干也不是傻瓜,并没有按照王秀思路走,他瞪着王秀,冷笑道“宣抚正是看这点,才敛兵自保,任他们折腾我自不动。听说大人也是久经沙场,岂能不知兵法”

    嗯,说的有点过火了,王秀对陶宣干的智慧颇为欣赏,这位在历史一闪而过的人物,看来并不简单,他笑眯眯地道“话虽有理却不可不防,一味结寨自保,只能让吏士惊惶不安。我已经下令各寨轮流休息,派兵在外结阵备战,虏人不来好,只要他敢来,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大人的话说的太满了,在下曾经数次和虏人接触,他们不好打啊宣抚正是看这点,才以逸待劳。”

    王秀不懈地笑了,道“以逸待劳,我看是一溃千里恰当,有你们那么打仗的嘛”

    “大人既然有胆量杀人,怎么没胆子承认”陶宣干语气很生硬。

    “我是杀人了,杀了一位避战的折彦质。”王秀眉头一挑,摆出你不服来咬我的姿态。

    “难道,大人不怕朝廷斧钺加身”陶宣干不傻,王秀的杀伐果断,他是听说过的,整个是战场的屠夫,杀人不眨眼的魔鬼,只能用朝廷来施加压力。

    可惜,陶宣干打错算盘,斩杀折彦质是王秀计划的一个环节,赵桓的朝廷早自顾不下了,怕个鸟啊他又换一副不屑地笑脸,轻松地道“折彦质一退再退,惶惶如丧家之犬,河北河东几乎全境沦陷,他这个宣抚名副其实。河阳是开封最后的屏障,留这种无能之辈,不仅要害死十余万大军,还会连累神京百万生民,杀了也杀了。”“你、你好大胆子。”陶宣干见王秀坦白地纯粹,不由地脸色大变,看来朝廷也压不住王秀了,这厮想干什么“你还是赶紧回去收拾,该干什么干什么去,我还要提兵备战,虏人很可能要夜渡大河。”王秀不想和陶宣干磨叽,没有太大意义,如果他所料不错,金军快要发动进攻了。

    

    。。。

 第三九四章 全军备战

    第三九四章 全军备战

    陶宣干一介人,无法和王秀抗衡,见大寨已经被王秀控制,只能含恨而去。 匕匕

    下半夜是人最困乏的时候,但他一点困意也没有,不断做出部署的调整,在大帐内,连续发出二十余道军令,并亲笔书写告全军书,让人传阅各寨。

    “大人,你该休息一阵了。”李宝走了进来。

    王秀揉了揉疲惫地双眼,勉强笑道“还不到时候,明天还有一场恶战,能不能把这些袍泽带出去,在此战。”

    “难道没有战胜的一点希望”李宝是军人,军人最希望的是歼灭敌人,他很希望打败金军。

    “子珍兄。”王秀动了动僵硬的身子,语气柔和称呼李宝表字,道“仗以后还有很多,现在是要保住更多的生军,咱们没多少底牌了”

    他也有很多无奈,尽管有时人不可思议地未卜先知,但两国较量的任何策略较量,都不能离开力量的沉淀。你的计策再好,算知道敌人下步打算,没有足够的兵力和财力支撑,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人家卖弄。

    一句话,你没有耍宝的本钱。

    李宝能理解王秀的为难,这支大军听去十几万人,但多是惊弓之鸟,不经过整编很难再战。金军可是一路南飙,气势如虹啊人家已经杀到河阳,沿河是一马平川,久败之军如何抵挡虎狼之师他下意识站在王秀立场,却不去考虑既然不能战,王秀为何要杀折彦质

    “副将已经到了河阳城,估计开始回来。”

    王秀点了点头,官谦的任务是率一支部队,进入河阳县城尽可能把财帛带出来,最重要的是滞留的战马。

    他在稍加沉吟后,道“该打的还是要打,不能让虏人轻松过河。”

    “那浮桥”李宝首先想到烧桥。

    王秀摆了摆手,道“烧了桥也没用,冬季大河水浅,防不住他们,还是留着桥让人家过,至少百姓能逃出不少。”

    李宝默然,他不能不承认王秀考虑周到,只好说道“李相公那里,不知子玄能不能拿下”

    “这个不用担心,李回不过是没见世面的小人,四哥足以应付。”王秀丝毫不担心封元,他看重五千马军不假,但封元的历练更加重要,连这点事都办不好,怎能成长为全能的大帅,如何掌控十万大军。

    “但愿如此”李宝摇了摇头道。

    黎明时分,局势越发严重,大寨南部竟然出现金军,让宋军各寨大为恐慌。他们夜间分批列阵备战,竟然还让金军渡河,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刺骨的河水,严密的布防,这群虏人是如何过来的,看势头绝对是主力大军。

    各寨纷纷发官塘向大寨,一时间众将不知所措,很多人让王秀非常的失望,不堪大任啊

    他没有动,而是调动兵马列阵,嗯,应该是全军拔寨,并没有率军落荒而逃,也没有直接向金军进攻。

    此时,封元已经来到李回的驻地,带来的却是令人震惊的消息,金军主力趁夜过河了。

    李回当即傻眼了,粘罕怎么过河了,折彦质是干什么吃的他现在还不知道折彦质被杀。也难怪,那些河东将帅都是大老粗,哪里想到这些破事,李大相公被别人忽略了。

    “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玩弄阴谋诡计,他是一等一的高手不然也入不了两府,要说打仗可是白痴了。

    封元冷静地看着李回,道“相公,虏人主力过河,大势已去,请相公立即回京禀明天子。”

    “难道真无法抵抗”李回战战兢兢地道。

    封元一脸的灰败,摇头道“虏人渡河,他们都是马军,相公再不走很难脱身了。现在宣抚已经脱身而去,他把兵权交给京西王大人,各寨正在备战,但也有不少将帅私自撤离,王大人意思是相公是两府重臣,绝不能身陷险地。”

    “宣抚为何不抵抗,把兵权交给王。交给侍制”李回心慌却不傻,这句话问到点子。

    封元早料到李回有此一问,正色道“宣抚心思,末将不知,但王大人身为京西北路制置使,身负守土大任,断不能抛弃职责。”

    李回似乎有点明白,折彦质的做法和当年童贯如出一辙啊宣抚使没有守土的职责,安抚使或是制置使却是守土大臣,绝对是逃跑的最佳借口。

    “相公,虏人旦夕能杀到,还请相公自断留去。”封元不失时机地刺激。

    李回这才惊厥,对啊虏人都杀过来了,还不逃命干嘛要抵抗也有王秀在,他是大河巡察使,虏人已经过了河,还傻愣着等死他嘴角一阵抽缩,瞪着牛蛋眼道“既然宣抚先走,由王侍制领兵抵抗,也好,我先走一步禀明官家。”

    封元见堂堂的枢密院大臣,如此的胆小如鼠,心一阵鄙夷,但他为了王秀的计划,还是忍了忍,道“相公,各军慌乱不堪,王大人身负守土之责,手无兵可不行。”

    李回一怔,一时间没能明白封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