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明(喻心)-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ri,当温体仁抵达毕府时,毕自严不顾自己将近七十岁的高龄,亲至府门迎接,让温体仁感动不已,忍不住握住毕自严的双手,说道:“毕老如此大礼,在下如何当得起?”
    毕自严呵呵笑道:“温阁老当不起,朝廷诸公就无人能当喽!”
    两人哈哈大笑,相邀着进入客厅,分宾主坐定,互相谦虚了一阵,温体仁叹道:“关辽上月军饷及军资,总共耗资八十万多万两,河南大水,至今尚未赈济,哎,国库空虚,可真难办啊!”
    毕自严脸se微红,道:“在下不才,自元年开始,为朝廷理财至今,库中一直空虚,皆在下之罪也!”
    温体仁见毕自严误解了他的意思,连忙说道:“毕尚书何罪之有?朝廷的收支状况,圣上和诸公都一清二楚,哪有怪罪之意?要是鄙下有怪责之意,就不会特意来拜访尚书了。今ri来此,就是想向老尚书问计。”
    毕自严深深吸了一口气,言语中尽是萧瑟之意:“老喽!不中用了,理财五载,却越理亏空越大,老头子哪有什么好办法?有好办法,早已经用了,还等到现在?老头子已经向圣上递了辞章,就等着告老还乡啦!”
    温体仁见毕自严倚老卖买,言语中一点也无指教自己之意,也不着急,微微笑道:“圣上信任毕尚书,必不会让尚书纵情于山野之间。”
    毕自严摇了摇头,连呼道:“老喽,老喽……”
    毕自严去意已决,温体仁当然知道,也正因为毕自严准备告老,说出的建议才是肺腑之言。于是,温体仁试探道:“毕尚书前几年扩大盐引,为朝廷解了燃眉之急,这让在下佩服不已,这盐引以后还能扩大不?”
    毕自严闭着双眼,一直沉默着。良久,方睁开眼睛说道:“因人而成事。”
    温体仁暗思道:前些年,扩大盐引效果一直不好,原因就在于各级官僚雁过拔毛,导致朝廷受益不大,现在毕自严如此说,就是在提醒自己好的方略要选择适合的人去执行。
    温体仁点头道:“谢尚书提醒。老尚书认为还可加税不?”
    毕自严闭着的双眼猛地睁开,喘着粗气道:“温阁老,万万不可再加税,这无异于饮鸩止渴!老头子也活不了多久了,就在这里为大明的江山求阁老一件事,此事万万不可行啊!”
    说完,离开太师椅就要给温体仁磕头。温体仁大惊,赶紧扶住毕自严,连声说道:“毕尚书何须如此?在下也无加税之意啊!”
    毕自严的胸口兀自起伏,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征收了几次辽饷,胡虏愈来愈猖獗,加了一次剿饷,贼寇反而愈演愈烈,此事已经很明白,还需老头子多说吗?”
    温体仁点了点头,继续问道:“神宗时,税监四出,内帑充足,可效仿不?”
    毕自严叹气道:“这个得问圣上,圣上乃明君,老头子如何知道可不可行?”
    温体仁微微失望,他认为,四处派出税监,支撑了万历年间的三大征,他很想促使崇祯效仿神宗皇帝。可是,毕自严的话已经非常明白,朱由检是一个爱惜自己羽毛的皇帝,即使自己手中没钱花,也要考虑历史的风评。
    当初,未与复社决裂,温体仁还顾忌与复社的关系,不敢将此策正式提出。现在反正与复社彻底闹翻,温体仁决定不再顾忌复社背后的江南大地主、大财阀,准备促使朱由检派出税监。结果毕自严提醒了他,朱由检那一关过不了!
    毕自严见温体仁神se黯然,悠悠说道:“这些年啊,不拖欠钱粮的府县凤毛麟角。唯一例外的是荆州府和枝江县,不仅尚未拖欠,起运还有所增加,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枝江县,去年的商税几乎增加了五成,老头子真想到枝江去看看。”
    温体仁大吃一惊,忍不住问道:“是何人有这等本事?”
    毕自严道:“老头子也很好奇,就查了查,崇祯五年之前,县令乃包哲东,现已调任汝州同知,主薄乃谭杰希,现留任。典史乃林纯鸿,现在居然率弓兵剿匪去了。”
    “林纯鸿?”温体仁重复道。对包哲东和谭杰希,他一点印象也没有,而林纯鸿最近在奏章里出现的频率太高了,让他想忘记都难。
    毕自严道:“温阁老如果想一劳永逸的解决财计,不妨去枝江看看,没准能找到一条路。”
    温体仁躬身谢道:“谢毕尚书提醒,在下今ri受益匪浅。”
    毕自严忙避在一边,不受温体仁之礼,说道:“温阁老殚思竭虑为朝廷,老头子佩服还来不及,有什么好谢的?哎,胡言乱语啊,胡言乱语……”
    ……
    温体仁离开毕府后,一路盘算不定,这枝江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出来的弓兵凶悍无比,连战连胜,前不久甚至还和邓玘差点冲突。起运也年年增加,枝江到底是什么做到的?
    疑惑不解的温体仁一回家,就叫来了温育仁,对他嘱咐一番,令其择ri南下,赴荆州考察一番。

第一百零四章 温体仁之计
    毕自严虽然建议温体仁指派得力人手推行盐引之事,又给温体仁指了一条路,但单靠这两条,一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再则远水救不了近渴,温体仁还是焦虑不已。
    更何况,即使有了善策,旁边有东林党人搅局,善策能不能顺利推行还得两说。温体仁认为,要解决财政困难,最终的落脚点还在于朝堂争斗。
    朱由检并不是毫无保留的信任温体仁,当初吏部尚书闵洪学对温体仁言听计从,朱由检就马上将吏部尚书换为李长庚。后来,朱由检又把与温体仁关系亲密的兵部尚书梁廷栋换掉,让张凤翼担任,其不信任温体仁的心思昭然若揭。
    温体仁入阁多年,在朝中党羽众多,当下立即把礼部侍郎王应熊和工部侍郎刘遵宪召来商议,温体仁直接抛出了问题:“户部尚书毕自严年老体衰,已经递交了辞呈,再加上圣上对国库亏空早就不满,这次很可能会准奏,咱们需要商议个章程来应对此事!”
    王应熊和刘遵宪的眼睛亮了亮,透露出热切的眼神,盯着温体仁。
    温体仁眼睛眯了眯,说道:“户部尚书不好当,毕自严的能力你们也知道,这几年来几乎快掏光了身子,圣上还不满意。”
    温体仁的话让两人冷静下来,王应熊说道:“当朝除了兵部尚书,最难干的就是户部,现在一想到元素,就胆战心惊。谁又能保证户部尚书就不会蹈元素的后尘?再说,每次廷议时,户部总是挨骂最多,每天都是要钱的人,这ri子还真难过。”
    刘遵宪对王应熊的话不以为然,忍不住讥讽道:“难道把户部尚书的位置拱手让给东林余孽?那以后我们的ri子还怎么过?现在工部有个周士朴就已经让我难受异常了,再加上一个户部尚书,以后我们就别做事了!”
    温体仁听了刘遵宪的话,心念一转,眉头微微皱起,陷入沉思中。刘遵宪以为自己说错了,连忙道:“温阁老,户部至少得找一个与东林来往不多的人,这样……”
    温体仁打断刘遵宪的话,慢慢说道:“这户部尚书之位,不妨就举荐东林党……”
    刘遵宪大急,叫道:“温阁老,退一步,后患无穷啊,东林不仅不会感阁老的恩,还会变本加厉!”
    王应熊比刘遵宪冷静,把此事放在心里默了默,方明白温体仁的用意,当下沉默的看着惶急的刘遵宪,心里不无鄙夷:在工部每ri受周士朴的气,是不是变傻了?就你这样子,还想当户部尚书,也不回家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什么模样!
    果然,温体仁说道:“刘侍郎别急,举荐东林党的人为户部尚书,好处多多。一则安圣上之心,圣上最近对老夫颇有见疑之义;再则现在户部举步维艰,老夫目前尚无应对之策,正好将这个难题交给东林诸人去。”
    王应熊拍手赞道:“温阁老好计谋,让应雄佩服!”
    刘遵宪这才反应过来,忙问道:“那举荐谁呢?”
    温体仁几乎是一字一句的吐出了两个字:“侯……恂……”
    “哈哈……妙啊……”王应熊和刘遵宪不约而同的大笑道。
    对于朝中九卿的人选,温体仁有着自己的计划,唯一拿不定主意的只有户部尚书的人选,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方略,并且成功的可能xing极大,让温体仁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刘遵宪伸出右手,扳着手指头,如数家珍般道:“吏部尚书李长庚乃圣上传声筒,不说也罢,户部让给了东林党,礼部黄汝良年老体衰,有chun石(王应熊的字)公在,也没关系,刑部的胡应台以孤臣自居,谁也不偏向,兵部的张凤翼不知有什么想法,目前唯一令人可气的就是工部尚书周士朴,整ri搅局不休。”
    温体仁笑道:“刘侍郎分析的有理。周士朴暂时还是不要动,我们目前还需要一个反对的声音,圣上希望听到反对的声音。至于张凤翼……”
    温体仁转头对王应熊说道:“呵呵,这个就需要王侍郎出马,据闻,张凤翼最近有点不安其位啊……”
    王应熊大喜,抱拳道:“这个请温阁老放心。”
    也难怪王应熊会欣喜不已,毕竟,目前温体仁的位置越坐越稳,自己能说服张凤翼,可算立了一大功,目前阁臣空缺一位,自己入阁的几率将会大增。
    正如温体仁所言,张凤翼对兵部尚书一职尚有畏惧。现在的情势明摆着,贼乱于内、久剿不绝,虏攻于外,大同、宣化防线千疮百孔,如果建奴如崇祯二年一般再来一次京师一年游,自己很有可能如袁崇焕的下场一样。
    千刀万剐!三千五百四十三刀!
    张凤翼不寒而栗!
    对朱由检的任命,张凤翼推辞多次,可惜朱由检愣是看准了他,非让他就任。朱由检就这脾xing,看准了谁,不行也行。
    此值崇祯六年四月,京师被chun雨滋润后,显得干净清爽,张凤翼在自家的后花园中,舒适的躺着,旁边还有一美婢轻轻的敲着腿。忽闻户科给事中冯元飚来访,张凤翼赶紧让下人带入会客厅,暗思道:有一方忍不住出手了。
    果然,冯元飚娓娓道来:“近来关辽防线稳固,洪总督将贼寇尽驱入山西,目前曹文诏率铁骑已入山西,汇合尤世禄,将贼寇驱离山西,山陕总该安宁啦!可怜可叹,周阁老做好了铺垫,倒让jian人享了成果!”
    张凤翼不免对冯元飚这个军事外行嗤之以鼻,张凤翼在辽东呆了将近十年,又督办蓟辽保定军务,对大明朝廷面临的困境一清二楚。张凤翼知道,冯元飚的话正确与否关系不大,关键在于冯元飚表明了反对温体仁的政治态度。
    张凤翼小心翼翼的试探道:“贼寇离开山西指ri可待,近期好像大部窜入河南,如之奈何?”
    冯元飚哈哈大笑道:“张尚书,去年大真兄举荐了邓玘、左良玉及林纯鸿,三将皆能征善战之将,三将将缪力向前,摄贼之后,再加上曹文诏的铁骑,贼寇覆手可灭也!”
    张凤翼不准备和冯元飚这个军事白痴谈贼寇再入河南的危险,当下转换话题道:“近闻建奴将于九月入侵大同,不知尔彛苡泻慰捶ǎ俊
    冯元飚微笑道:“今ri正为此来!刚才不是提到大真兄举荐的三将?如果张尚书愿意,尽可以调至大同!”
    张凤翼心里叹了口气,寻思道,原以为东林党会抛出钱粮等诱饵,没想到仅仅是同意自己调拨三将去抵挡建奴。看来这东林党遭遇几次打压后,业已ri薄西山,拿不出更诱人的条件啦。
    张凤翼不愿意在口头上得罪冯元飚,说道:“近来邓玘和林纯鸿也不省事,甚至闹出了擅自调兵,互相攻打之事,唉,难啊,朝廷举步维艰,这帮骄横之徒居然罔顾法令,着实难办!”
    冯元飚心里暗叫不妙,这张凤翼有意提到两将之间的矛盾,其用意已经相当明显:不相信邓玘、左良玉和林纯鸿三人能在大同抵挡住建奴。
    冯元飚道:“这个张尚书请放心,邓玘和林纯鸿二人乃意气之争,前有卢建斗调解于前,近期还将有人去梳理纷乱之事,万不会误了尚书的事。”
    张凤翼道:“尔彛艿暮靡猓倚牧炖病2还ㄅ鴍ing甲锐,非关辽铁骑无法抵挡。邓玘、左良玉和林纯鸿三人虽然剿匪战绩累累,能不能挡得住建奴,这很难说啊。更何况,贼寇还需要三将去剿灭。要是大同失守,京师就危险了,为朝廷计,我不得不慎重。”
    冯元飚听了张凤翼的话,情知自己的条件无法满足张凤翼,心里失望不已,当即告辞。路上还在不停的叹息:可怜我东林一脉,竟衰败至斯!
    张凤翼和冯元飚之所以如此笃定建奴将在九月攻打大同,是因为建奴希望与大明朝廷议和,并扬言,如果至九月,大明仍未回应,就调兵伙同蒙古攻打大同。这条请求遭到了朝堂上上下下的反对,至今未予回应,所以,张凤翼才闹心不已。
    冯元飚刚走,张凤翼就接到了王应熊的拜帖。张凤翼心里了然,暗思道,自己目前与温体仁可谓在同一条战壕里,要是九月建奴入侵时,不能守住大同,温体仁也难以向圣上交待。他细细的思索着朝廷应如何应付建奴的入侵,准备在王应熊来访时提出自己的条件。
    拉拢自己,总得付出点代价嘛!
    至于贼寇,张凤翼认为暂时可以先放一边,贼寇祸乱山陕已经不是一年两年,早已经让朱由检的心里麻木了。即使窜入河南,自己最多也是被圣上骂一顿。但是,建奴上次入侵之仇还未报,这次又被欺上头来,张凤翼完全可以料到朱由检的雷霆之怒。正所谓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哎,攘外安内,攘外安内,到底是先攘外还是先安内?
    张凤翼觉得这个问题简直就是废话,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官帽、保住自己的小命,管他那么多,一切顺着圣上的意思来就行!
    当张凤翼摆明了自己投靠温体仁的态度后,张凤翼和温体仁还真有点同舟共济的意思:
    促使圣上调曹文诏铁骑至大同布防,行,没问题,这点温阁老早有腹案,甚至还准备在当大同遭受建奴攻击时,紧急调拨吴襄的关辽铁骑至大同增援。
    目前大同、宣化两镇边军不足,需各增募万人,且现在两镇月饷只有五钱,希望能一人食两饷,提高士气,行,可以,温阁老已经与毕尚书谈妥,立即调拨钱粮。
    ……
    在张凤翼的努力下,大明的宣大防线总算有了点看样,至于能不能抵挡建奴的铁骑,谁也不知道。

第一百零五章 思南归顺(一)
    朝廷上纷纷扰扰,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清江沿岸,也几乎乱成了一锅粥。经过试探,林纯鸿发现,朱由检和温体仁对将领们的嚣张跋扈颇为容忍,便指使枝江加快编户齐民的步伐,并伺机对思南长官司动手。
    自崇祯六年正月始,彭新主管的土司部就抛出编户齐民的计划,并规定,邦泰将在接受编户齐民的土司里采购大部分货物。计划一出,土司地区就乱成一锅粥,有的小土司宣慰使被族人谋杀,有的主动放弃手中权力、安心的做富家翁,还有的小土司宣慰使被李辉忠率领的弓兵擒杀。于是,不到三个月时间,大大小小三十多个小土司被编户齐民,目前,彭新下辖之民达到了二十多万,远远超过了一个中县的人口,除此之外,税收也大幅度上涨,让彭新有了肆意涂抹的资金。
    李辉忠也毫不含糊,招募了五千多个弓兵,一月训练十次,装备了荆州弓兵淘汰的武器和兵甲,其jing锐程度远超思南长官司的壮丁,让思南长官司的杨成万心寒不已。
    “老爷,老爷,百里洲的弓兵已经抵达隔河岩啦,三ri内就能开到思南了,大祸临头啊!”鲁义几乎脚不沾地的跑进来,气喘吁吁的叫喊道。
    杨成万苦笑道:“百里洲的弓兵来了又能怎么地?李辉忠的弓兵就能把思南杀得鸡犬不留!周望这是在逼着我摊牌啊!”
    鲁义叹了口气,道:“最近下面的那帮狗奴才也受到彭新的蛊惑,有闹事的倾向,老爷不得不防啊!”
    杨成万闭目养神,也不理会鲁义。
    鲁义继续说道:“我跟随老爷多年,有些话不知道该不该说,要说周望提出的条件也不错,迁移到百里洲,当个富家翁,每ri可以到处逛逛。如果老爷有兴趣,还可以去开一些工坊,挣钱可比在思南容易多了!”
    鲁义偷眼瞧了杨成万一眼,见杨成万兀自养神,继续说道:“要是被李辉忠和周望攻进来,老爷估计xing命都难保啊,更别谈那万贯家财了!”
    杨成万突然睁开双眼,厉声问道:“彭新许诺让你当什么官?”
    鲁义大惊,忍不住膝盖一弯,跪着磕头道:“老爷息怒,老爷息怒,我万不敢做那背叛老爷之事!我跟随老爷几十年,老爷还信不过我吗?”
    杨成万苦笑了一声,挥了挥手,道:“连我身边的人都背叛了我,我还剩什么!罢了罢了,你去跟周望说,我杨成万也不想到百里洲,只想担任思南的理事!”
    当鲁义见到周望时,周望的话非常果断干脆:“你告诉杨成万,要么带着家财到百里洲享受,要么就刀兵相见,哪有那么啰嗦的?”
    周望不容商议的话让鲁义非常郁闷,从思南到隔河岩,一路翻山越岭,结果传来传去就只有一句话,这算什么事?
    鲁义并没有厌恨周望,他厌恨的只是杨成万。眼见目前长官司就只剩下思南一家,杨成万依旧抱着他的老黄历做着美梦。那思南的理事有什么好当的?彭新是那么好说话的?当了理事也是屈居于彭新之下,万事做不了主,还不如在百里洲了此残生,为子孙后代留下可观的财产。
    想到彭新,鲁义不由得感叹世事无常。当初白崖洞被思南逼的到处奔逃,结果现在一切都反过来了!据说白崖洞的宣慰使彭间目前在百里洲呆着还不错,每ri到处逛逛,ri子过得极为舒心。
    鲁义希望杨成万能马上答应周望的条件,自己好名正言顺的投靠彭新,谋个一官半职。如今只要稍微有点眼力,就知道搭上了邦泰的顺风车,前途不可限量。彭新就是最好的例证。
    当杨成万听完鲁义转达的话后,沉默了半天,方才对鲁义说道:“你先退下,我再想想。”
    待鲁义退下之后,杨成万叫来自己的心腹部将,凄然道:“目前的情势你们也知道了,周望万不可放过我。他彭间能够在百里洲逍遥快活,我却不能!毕竟,白崖洞太小,即使彭间想兴风作浪,也无能为力。而我就不同了,不是因为我想造反,而是我拥有造反的能力!”
    这几年来,杨成万借着雄厚的财力豢养了一批死士,对他甚为忠心,这几名部将就是其中之一。部将听闻杨成万说的凄凉,纷纷表示:“老爷想怎么做,我们就跟着怎么做,就是和周望拼命,我们也在所不辞!”
    杨成万点了点头,说道:“目前思南通往外地的道路都被周望控制,我们想找朝廷申诉都不可能。我想去投奔田楚产!”
    一部将的头脑甚为清晰,劝道:“那田楚产不是什么好东西,前几年也没有少欺压我们。老爷去投奔田楚产,恐怕会受其欺辱!”
    杨成万摇头道:“世易时移,周望解决了思南之后,绝不会放过容美土司。目前田楚产也在厉兵秣马,做好战争的准备。到达容美之后,我们再想办法找巡抚唐晖申诉,朝廷会给我们一个公道的!我个人在容美受点气又何妨,我只是舍不得祖宗留下的这块地!”
    杨成万声泪俱下,让部将不忍再听,表示愿追随其左右。
    杨成万说道:“鲁义那个狗东西早就投靠了彭新,这次见我不同意到百里洲,定然会对我不利。过会我们叫来杨思万和鲁义,如此这般行事……”
    不出杨成万所料,鲁义从杨成万处出去后,心里动了杀机!
    现在鲁义对杨成万不仅是厌恨了,而是想拿着杨成万项上人头来作为自己的见面礼。但是,鲁义不敢对杨成万下手,杨成万勇猛过人,自己万不是他的对手。冒然动手,只会导致自己死于非命。
    鲁义躲在暗处,见杨成万招入他的心腹部将后,更不迟疑,立即往杨思万处跑去,劝杨思万一起动手,博取一功,为在邦泰的前景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要说杨成万还算顾及兄弟之情,虽然软禁了杨思万,但没有赶尽杀绝,对于其身边养有几个下人,也听之任之。
    鲁义乃杨成万心腹,监视杨思万的壮丁也不疑心,任由鲁义进入杨思万住宅。
    哪想到,杨思万对鲁义极不信任,刚见到鲁义,就冷笑道:“鲁书办,光临敝舍有何贵干?”
    鲁义也不在意杨思万的冷淡,直言道:“想必大老爷已经知道,周望重兵压境,逼迫思南编户齐民!”
    杨思万面无表情,道:“鲁书办,你找错人了,这个事情你应该找杨成万商议!再说,这关我何事?”
    鲁义急道:“关键是二老爷不同意编户齐民,小的担心周望攻进来,族人损伤太多!现在的情势已经很明白,我们不得不顺应形势啊!”
    杨思万哈哈大笑:“好你个鲁义,眼里居然还有族人,我还以为你眼里只有杨成万!”
    鲁义把嘴巴凑近杨思万的耳朵,压声道:“为今之计只有杀了杨成万,救出族人!”
    杨思万大吃一惊,用手指着鲁义说道:“你……你……”
    正在此时,杨成万的一个爪牙求见,鲁义连忙闪身于屏风后。
    杨思万惊疑不定,令爪牙进来,爪牙也不行礼,眼睛瞅着天,道:“宣慰使令大老爷前去议事!”
    杨思万大怒,一巴掌扇过去,恨声骂道:“娘的,以前欺负老子,老子也忍了,现在杨成万大祸临头,居然敢这样对老子,狗ri的,狗眼看人低!”
    爪牙大吃一惊,不明白一向萎靡的大老爷今天为何变了xing!
    鲁义躲在暗处,将一把匕首几乎捏出汗来,犹豫了良久,猛然冲出,直往杨成万爪牙的背部刺去,爪牙惨叫一声,背上鲜血狂喷而出,倒地身亡。
    杨思万大惊,眼睛瞪得溜圆,不知如何是好。鲁义大叫道:“事已至此,还犹豫什么?赶紧召集下人一起杀出去,割掉杨成万的头颅,万事偕矣!”
    监视的壮丁听到惨叫后,破门而入,对眼前的场景大吃一惊,立即揉身上前,准备抓住杨思万和鲁义。杨思万无法,提刀与壮丁战成一团,杨思万的下人听到声音后,也提刀加入了战团。
    好一个杨思万,虽然智商不如杨成万,浑身武艺可算jing熟,三下两下,几个壮丁便倒地身亡。杨思万一不做二不休,带着鲁义和四个下人,往杨成万的住处狂奔。
    鲁义跑得几乎喘不过气来,断断续续的叫道:“这样跑过去,也杀不了杨成万,他的部将都在住处!”
    鲁义的话提醒了杨思万,他赶紧停下脚步,问鲁义该当如何。
    鲁义的话非常简单,言道:“将计就计!”

第一百零六章 思南归顺(二)
    将计就计并不容易!
    当杨思万和鲁义来到杨成万门前,侍卫马上挡住了下人,并且搜走了杨思万的朴刀,令二人空手进去。
    杨思万和鲁义一进来,杨成万就闻到了浓烈的血腥味,细细一观,发现鲁义的身上溅有鲜血。杨成万大惊,正准备摔下手头的杯子,令后面的侍卫冲出来,没想到杨思万突然放声大哭道:“二弟,以前我们俩争来争去,现在周望来了,我们什么都没有了,还争什么啊?”
    杨思万神情凄然,眼泪纵横,哭着哭着,越想越委屈,只把假戏当成了真事!
    杨成万心里恻然,道:“大哥,以前都是我不对,我对不起大哥。现在邦泰直yu置我们兄弟俩于死地,我们对不起祖宗啊。要不,我们杀开一条血路,求田楚产的庇护?”
    杨思万哭的伤心,几乎忘了今ri过来干什么,直把鲁义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杨成万可没有忘记身边的鲁义,指着鲁义厉声骂道:“这个狗ri的出卖了我们兄弟俩,与彭新那个贱人勾勾搭搭,待我先杀了他再说!”
    鲁义大惊,急切之下,一把扯开身旁的屏风,里面赫然露出几个持刀带甲的侍卫!
    鲁义大呼道:“杨思万!杨成万就是想杀了你,快动手啊!”
    侍卫们猝不及防下,被鲁义扯开了屏风,愣了愣,纷纷挺刀砍向鲁义。鲁义不会武艺,躲避了几下,立即倒在了血泊中。
    杨思万反应还算敏捷,立即从靴子中掏出匕首,反手勒住目瞪口呆的杨成万,把匕首架在杨成万的脖子上,狞笑道:“这就是我的兄弟,哈哈哈,时时刻刻想杀了我的好兄弟!你们来啊,来啊,大不了老子们同归于尽!”
    侍卫们纷纷逼了上来,拿着刀指着杨思万,不知如何动作。
    杨成万被杨思万勒住了脖子,几乎喘不过气来,但心里却冷静下来,当下断断续续的说道:“大哥,你杀了我吧,反正丢失了祖宗之地,我也不想活了,动手吧!”
    杨思万发现屏风后的侍卫后,彻底的对杨成万丧失了信心,咬牙切齿道:“杨成万,你也算作威作福了好几年,现在毙了命,也值了,别想着再骗我,我已经被你骗了太多,我还不想死,赶紧令侍卫退下!”
    说完,用匕首在杨成万的脸上一划,杨成万脸上一阵刺痛,大叫道:“退下、快退下!”
    侍卫们面面相觑,犹豫不决。
    杨成万见侍卫们兀自不退,继续叫道:“退下,退下,以后你们就听大哥的话,大哥会给你们一条活路的!”
    杨思万哈哈大笑,笑得凄凉,直如鬼魔,说道:“杨成万,还在用亲情骗我啊,今ri我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你了,现在借你的命一用,护着我去见李辉忠!”
    说完,拖着杨成万往门口走,侍卫们纷纷让开道路,尾随着杨思万。
    到了门外,离杨成万的住所越来越远,杨思万忍不住哈哈大笑道:“从今ri始,老子又恢复……”
    话未说完,咻的一声响,一支冷箭直贯入杨思万的额头,杨思万朗朗跄跄的摇晃了几下,倒地身亡,右手的匕首把杨成万的脸划出了一道口子,露出翻卷的白肉……
    思南长官司内乱的消息瞒不过军情司安插的内线,正在李辉忠弓兵中督战的周望第一时间得知该情报,周望冷笑道:“这帮兔崽子鼠目寸光,重兵压境,兀自内斗不休,活该灭亡!”
    李辉忠也跟着嘿嘿直笑。
    周望转头瞅向李辉忠,问道:“据悉,杨成万携裹了五百多个壮丁,堪称jing锐,怎么样,你的弓兵能不能挡住杨成万?”
    李辉忠道:“据说杨成万携带了大量的金银财宝!”
    周望一听,哈哈大笑:“李理事此言一针见血!这帮弓兵打仗时勉勉强强,如果听说有金银可抢,无异于一条龙啊!嗯,很好,就把这条消息传出去!”
    李辉忠皱眉道:“挡住杨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