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明(喻心)-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域划定之后,熊文灿又开始着手建立各级政府机构,搭起了政府机关的架子。
紧接着,熊文灿精心挑选了几块水草最为丰美的地方,如东胜城周边、红碱淖湖周边、乌兰木伦河河谷附近等等。然后组织人员至朔州、西安、沁水大肆宣传,试图出售草场经营权。
紧接着,熊文灿将张凤仪俘获的蒙古人彻底打散,按人口分以草场,每人两百亩,每年上缴相当于十只羊的税收。
与此同时,熊文灿通过各种渠道向草原宣传荆州方面在治理东胜地区的政策,宣称,凡是从青山、阴山周边返回东胜地区的牧民,所享受的待遇一如留下的蒙古人。
在东胜地区,大约五六亩草场可以养活一只羊,两百亩草场,可以养活四十来只羊,足以让一人过上温饱的生活。若再勤劳点,通过剪羊毛获取另外一份收入,甚至有能力消费棉布、毛衣等高级货。
显然,熊文灿的政策经过了严密的计算和论证。
不说熊文灿在东胜地区上蹿下跳,四处招募商家及牧民,且说张凤仪在肃清了东胜地区的蒙古人后,稍事休息几天,便即率领武卫军团、郑嘉栋出东胜城,向北边的达拉特部进兵。
军事是政治的外延,这句话在张凤仪征战青山时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熊文灿没有进入草原之前,准格尔部、伊金霍洛部及杭锦部的贵族们还希望着张凤仪的前进动力用完,自行退出草原,然后他们紧随荆州军之后,重新至东胜地区放牧。可是,当熊文灿的政策传至草原后,他们彻底惊呆了,除了愤怒还是愤怒。
熊文灿在东胜地区出售草场、修筑东胜城,他们都不担心,大不了等以后大军退却之后,再去夺回来,即使一时夺不回来,也可以与汉人耗下去,直到汉人耗不起为止。可是,熊文灿推出的分草场之策,无异于彻底断绝了他们回到东胜地区的希望。
三部的贵族们用脚都可以想到,他们手下的牧民十有**受不了诱惑,会偷偷地跑回东胜地区,然后被熊文灿纳入统治序列中,再被编入作战序列,将刀枪的矛头再指向他们。
失去了草场,他们还可以去抢,去夺,如果失去了牧民,他们用什么去抢去夺?
而且,三部的贵族还清醒地认识到,即便他们加强控制,阻止牧民逃至东胜地区,也无济于事。因为在草原上,蒙古人有数百万,熊文灿的政策迟早会传遍整个草原,他们挟制牧民不准去,不代表别的部落不会去,当别的部落填满了东胜地区的时候,他们要想再去攻击东胜地区,不仅会面临荆州军的反击,还会面临东胜地区新主人的拼死反击。
退一万步讲,即便蒙古人不去,以汉人庞大的人口基数,想要填满东胜地区,也就是一条命令的事。
熊文灿已经把三部逼到了墙角,再也一丝退路。
要么尽快向别的地方迁徙,寻找新的草场。毕竟,数十万人挤入青山附近,狭窄的青山早已承受不住,饿死的牛羊遍地都是。
要么鼓起勇气与张凤仪倾力一战,打败张凤仪后,再与虎啸军团来一次决战,彻底将荆州军赶出东胜地区。
与张凤仪倾力一战?三部贵族想想都觉得头痛,张凤仪的机动性一点也不弱于他们,而且还有一个重装骑兵军,恐怕他们把所有人都填进去,都不是张凤仪的对手。更何况,张凤仪背后还有一个郑嘉栋部,还有两万多百战百胜的虎啸军团。
要是迁徙呢?往哪里迁徙?这年头,哪里还有能容纳数十万人的草场?而且,迁徙时,手下的牧民会不会趁着混乱重新逃回东胜地区?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绝望的情绪笼罩着整个青山。
张凤仪这边,不停地把蒙古人往青山、阴山一带挤压;盛坤山那边兵出和林格尔,以重装骑兵军为左翼,以左勷部为右翼,以两个车步军为后盾,逐步往大青山推进。
林纯鸿制定的战术目标非常明确,将蒙古人逐出黄河沿岸即可,目标的实现,包括各种手段,逼降就是手段之一。
鉴于和林格尔离三娘子城特别近,盛坤山令葛文飞率领重装骑兵军突然加快速度,向西北方向猛插,一下子插入哈素海,将猝不及防的土默特骑兵打得溃不成军。紧接着,葛文飞由哈素海将东土默特小部落往东边驱赶。
与此同时,左勷部日夜兼程,进兵至大黑河河畔,在此安营扎寨,彻底堵住了土默特部往东与女真鞑子汇合的路。
盛坤山则率领两个车步军,不停地往北挤压,最终将东土默特小部落限制在三娘子城附近。
此时,土默特首领杭高就在三娘子城内,见大势已去,派人至盛坤山中军帐中,请求投降。在盛坤山答应保证他的生命财产安全后,率领三娘子城附近八万余蒙古人投降,盛坤山大军兵不血刃,进入了三娘子城。
紧随着盛坤山大军进入三娘子城的,是黄渤和戴哲,黄渤和戴哲之后,足足有六万余民夫运送粮草抵达三娘子城。
刀枪闪亮、人强马壮数万精锐、堆积如山的粮草、如麻的民夫,看在杭高眼里,他不由得感慨:恐怕在两年以前,荆州军就开始筹划这一天,并因此储存了大量的粮草和军械。荆州军之强悍,规划之长远,哪里是蒙古人这样松散的部落可对抗?
杭高心情灰败,在百余荆州军骑士的看护下,一路南下,至荆州拜见林纯鸿。在那里,林纯鸿将最终决定他的命运。
第六百三十章 封狼居胥(四)
草原的春天,狂风四起,飞沙走石,日月暗淡无光。
一支长达数里的车队,行进在东胜至黄河一线上,就如风暴中的小舟一般,渺小,微不足道。
两千余全副武装的将士,夹杂在车队中,将车队分成了五段,便于遇袭时迅速组织防御。
郑嘉栋骑着高头大马,在百余精锐亲卫簇拥下,正兴致勃勃地听一名军政官吹牛打屁。
“……诸如雄威、神机、霹雳三军团,驻扎在江南,年余无战事,被将士们戏称为‘衙役军团’……”
郑嘉栋显然被“衙役军团”吸引了注意力,疑惑地问道:“享誉天下的东南军,居然被称为‘衙役军团’?”
军政官大笑道:“无战事,每日维持治安,‘衙役军团’倒是实至名归!”
郑嘉栋想了想,觉得有趣,笑问道:“东南三军团被称为衙役军团,那驻守在荆州的天策军团算什么?”
军政官收起戏谑之色,一本正经地回道:“自然是‘同乐军团’!”
郑嘉栋被军政官收放自如的表情逗得哈哈大笑,道:“这个我懂了,整日介与民同乐,搞一些军民鱼水情的勾当!”
“正是!”军政官脸上又露出了笑容,接着说道:“还是我武卫军团好,虽组建时间晚,倒抢到了九边的好地方,将士们的战功和职衔呼啦啦地往上涨,让虎啸军团都羡慕得流口水!”
……
这名军政官,自然来自武卫军团,担负武卫军团与郑嘉栋部居中联络之责。
初,张凤仪率领武卫军团,协同郑嘉栋部向北进兵,张凤仪就把遮护粮道、运送辎重之重责交给了郑嘉栋部。郑嘉栋本想着率部与蒙古人战个昏天暗地,建不世之功业,奈何麾下尽是步兵,连跟在蒙古人马屁股后吃沙子的资格都没有,只好接受了张凤仪的安排,挑起了运送辎重的重责。
张凤仪见郑嘉栋部极度缺乏骑兵,担心护送粮草时误了大事,遂派遣一哨骑兵交予郑嘉栋,遂行侦察之责。
这名军政官,就隶属于骑兵哨,军衔仅为仁勇尉。仁勇尉本无骑马行军之权,但郑嘉栋见这名军政官风趣,学识渊博,便为军政官配备了一匹战马,每日并辔而行。
一阵狂风袭来,数里长的车队,立时被包裹在黄沙之中,显得影影绰绰,让郑嘉栋不由自主地前后张望了一番,叹道:“从东胜至鹿城(今包头),长达两百里,一路风啊沙的,幸亏有一条硬基路,从东胜直直通往鹿城,倒不用担心迷路。这条路直得奇怪,又硬得奇怪,什么时候什么人修了这么一条路?”
军政官回道:“这条路,就是‘秦直道’,从咸阳一直通往鹿城,一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都不转弯的。”
“秦直道?”郑嘉栋大吃一惊,道:“难道是几千年前的秦始皇修的?通往鹿城,几千年前秦始皇就把路修到了鹿城?”
军政官点了点头,道:“正是秦始皇所修!战国时,赵武灵王北击匈奴,在鹿城这个地方置九原县,并在阴山修筑长城,抵挡匈奴南下。后来匈奴趁秦国忙于统一全国,无暇北顾,遂趁机南下,兵锋直抵榆林一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在鹿城置九原郡,又令蒙恬监修秦直道,将势力一直拓展到阴山脚下。”
郑嘉栋怔怔不语,良久,方叹道:“秦朝时,汉人强悍至斯,真是难以想象。后来,汉唐虽为中原鼎盛之时,势力也难以拓展至阴山脚下,可见一代不如一代!哎……”
军政官见郑嘉栋郁郁,笑着驳道:“郑将军不必妄自菲薄,关于汉唐难以将势力拓展至阴山,行知学刊上倒有一篇文章专门分析原因,讲得颇为有趣。”
“哦?”
军政官指了指郑嘉栋脚下的马镫,问道:“郑将军可知马镫何时出现?”
“马镫?这东西不是自古以来就有么?谁知道什么时候出现?”郑嘉栋疑惑地问道。
“据行知书堂的教授考证,马镫就在秦汉交替的时候出现!也就是说,当初蒙恬北击匈奴时,匈奴人尚未配备马镫,光溜溜地趴在马上而已!”
郑嘉栋大吃一惊,怔怔地问道:“这怎么可能?没有马镫,如何射箭、劈砍?”
军政官笑道:“可不是?所以,蒙恬率领步兵,端着弩机,可以轻易地将匈奴人逐离阴山,而到了汉武帝时,举全国之力,又拥有卫青霍去病等数百年难以出现的优秀将领,却不能将匈奴人全部逐离阴山周边。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匈奴人学会了用马镫,机动性大为提高,难以彻底剿灭。”
郑嘉栋默然半晌,回道:“想不到小小的马镫,居然这么重要!难怪中原数千年来,一直被胡人搅得鸡飞狗跳。”
军政官神秘地笑了笑,道:“马镫让胡人取得了对汉人的绝对优势,不过,我荆州军的火炮、手雷、火枪,又让汉人取得了对胡人的绝对优势。郑将军可曾听闻岭北四部在短短一刻钟内,被手雷炸死了数千骑?”
武卫军手雷战曾轰动了草原内外,郑嘉栋哪有
不知之理?并且,作为一名优秀的将领,郑嘉栋也时常琢磨经典战例,迅速发现了手雷的致命弱点。
郑嘉栋道:“手雷固然是利器,但是这玩意贵得吓人,对辎重的要求也高得离谱,如何大规模应用?”
军政官回道:“手雷贵,霹雳炮就不贵了?我荆州军照样不要本钱地往鞑子阵中射开花弹。至于运输,嘿嘿,郑将军就别担心啦……”
军政官故意卖了个关子,停了下来,直把郑嘉栋的心挠得痒痒的。郑嘉栋道:“钱老弟凭地不痛快,有话直说就是!”
军政官将嘴凑近郑嘉栋的耳朵,压低声音道:“郑将军可曾听闻方城至叶县的钢轨路?四匹重型挽马,拉着数百石货物,可日行八百里!西安至鹿城,长约一千五百里,如果沿着秦直道,修一条钢轨路,两日就可以从西安至鹿城,什么粮草、手雷、开花弹还用得着发愁吗?”
郑嘉栋目瞪口呆,问道:“难道江陵侯准备沿秦直道修钢轨路?”
军政官大笑道:“都是传言,郑将军何必当真!”
笑完,军政官又向郑嘉栋挤了挤眼睛,含笑而不语。
郑嘉栋一下子读懂了军政官的意思,内心波涛汹涌,怎么也无法平静。如果真有这么一条钢轨路,鹿城与榆林、绥德又有何区别?
看来,春去秋来,游牧民族的冬天已经慢慢降临,大丈夫建功立业,可不就在现在?这是一个大时代,错过了这个时代,这辈子算白活!
郑嘉栋正想着自己的心事,忽然,西北方向十数里之外传来一声爆响,紧接着,数声爆响次第响起。
爆响声清脆、尖利,正是骑兵哨的示警!
“敌袭!”
郑嘉栋军中响起了一阵阵嘶吼,士兵们在军官的驱策下,迅速动了起来。
由于车队长达数里,士兵和民夫根本来不及将辎重车聚拢在一起,只好将附近的辎重车推至外围,组成了三个相距里许的圆圈,将将士及民夫遮护在中间。
防守阵型刚刚成型,五六骑飞奔至郑嘉栋眼前,汇报道:“伊金霍洛部,两千五百骑,分为五部突袭而来……”
两千五百骑!
郑嘉栋倒吸一口凉气。
对成阵列的步兵,两千五百骑虽不至于劫夺军辎,但是,如果敌骑不间断骚扰,运送军辎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郑嘉栋大为头痛,立即派出传令兵,向张凤仪通报敌情。
果然,正如郑嘉栋所料,伊金霍洛部的轻骑兵见郑嘉栋严阵以待,大部离得远远的,间或派出三四百骑,冲至阵前,乱放箭支后,又迅速远遁,让郑嘉栋部烦不胜烦。
若在三日之内,郑嘉栋无强援,必然崩溃无疑。
郑嘉栋庆幸万分,幸好在蒙古轻骑抵达前派出了传令兵。
张凤仪接令后,惊疑不定。她判断,鄂尔多斯诸部在渡过了短暂的混乱期后,终于痛定思痛,开始采取骚扰粮道这个古老而又非常有效的措施。
执行骚扰之略的,除了鄂尔多斯诸部,达拉特诸部会不会参与其中?土默特诸部呢?
若聚集在鹿城周边的诸部精诚团结,坚决遂行骚扰之略,这对两路大军还真是个大问题!
眼前火烧眉毛,张凤仪顾不得考虑这么多,马上令骑步第一军掉头南下,支援郑嘉栋。
当骑步第一军与郑嘉栋汇合后,护送着辎重继续北行。伊金霍洛部两千余轻骑兵依然不愿离去,远远摄在车队周边。骑步第一军派出兵力驱逐,蒙古轻骑兵则四散逃走。
骑步军将士的骑术根本不是蒙古人的对手,每次只能望着马屁股兴叹,无法将轻骑兵斩于马下。
当骑步军放弃驱逐,蒙古轻骑兵又如赖皮一般,缠了上来。
就这样一直纠缠,直到辎重车队抵达张凤仪军中,蒙古轻骑兵方才望着西边狂奔而去。
张凤仪忧虑不已,既然郑嘉栋部受到了骚扰,押送辎重的预备队也会受到骚扰。
果然,张凤仪马上接到了通报,武卫军团预备队受到蒙古轻骑骚扰,无法寸进!
不过,与郑嘉栋部不同的是,预备队离东胜城更近,在向驻扎在东胜城的虎啸军团求援后,由林纯义派出一部,护送至张凤仪军中。
张凤仪召集诸将商议良久,最终,她圆瞪凤眼,斩钉截铁地说道:“这样下去,迟早会师老兵疲,为敌所乘!与其被敌人牵着鼻子走,还不如加速进兵,渡过黄河,攻占鹿城!”
第六百三十一章 封狼居胥(五)
盛坤山接到张凤仪加速进兵的通报时,骠骑军团的重骑军及车步第一军刚刚抵达哈素海,离鹿城足足还有两百多里。
在占据三娘子城后,盛坤山令大军休整十数日,方才令左勷部驻守三娘子城,车步第二军四面出击,消除周边隐患。
与此同时,盛坤山亲率重骑军及车步第一军向西进发,一日前进不过三十里,似乎有不思进取之嫌。
即便接到张凤仪的紧急军情后,盛坤山依然我行我素,慢慢地将土默特右部一步步往西挤压,一点也不着急。
左勷作为荆州军信任的友军将领,自然对张凤仪的困境了如指掌,他见盛坤山逡巡不前,心急如焚,亲率亲卫一路狂奔,赶上盛坤山,表达了他的忧虑。
哪想到盛坤山神定气闲,直接给武卫军团下了判语:武卫军团没有危险,无论是顿兵不前,还是急于攻占鹿城,都没有危险。
左勷一听,大急,道:“两万余大军,粮草不继,这可是倾覆之祸!”
盛坤山笑道:“郑嘉栋部及预备队押送辎重抵达武卫军团中后,大军军辎至少可支用半月!以武卫军团的攻坚能力,半月功夫,足以拿下鹿城。从目前来看,张将军还远未至山穷水尽的地步,否则,早就派出重骑兵遮护粮道了。”
听到“重骑兵”三个字眼,左勷恍然大悟,一时懊悔万分:自己怎么就没注意到张凤仪还未动用重骑兵呢?
武卫军团中,编有一个重骑兵军,兵员高达六千余,战马有一万五千多匹,精锐程度一点也不亚于骠骑军团中的重骑兵军。如此精锐的重骑兵军,即便蒙古人派数万轻骑兵前来,又怎么敢与重骑兵军对阵?
有重骑兵遮护粮道,粮道可保无虞。
更何况,武卫军团中,还有两个机动灵活的骑步军,一旦蒙古人派数万骑兵前来,以张凤仪之能,恐怕会立即实施包抄围剿,将蒙古人吃得连渣都不剩。
左勷长舒了一口气,叹道:“绝对实力面前,什么骚扰都是玩笑,不足为虑。末将率兵从未过五千,且都是步兵,一时倒未想到此节。”
盛坤山大笑,道:“左将军倒是谦虚得紧!”
旋即,盛坤山又对左右喝令道:“摆舆图!”
左右摆上了舆图,左勷定睛一看,发现这幅舆图与作战舆图不同,充其量只能算示意图,涵盖了整个西域及北方草原。
盛坤山指着舆图,道:“左将军请看,辽东自不必说,满清鞑子乃劲敌,自然是我们关照的重点;蒙古高原以北,乃喀尔喀蒙古,蒙古高原以西,乃蒙古卫特拉各部,其中以准噶尔蒙古最为强盛;准噶尔往西,则是哈萨克汗国;准噶尔以南,则是叶尔羌汗国;准噶尔以北,?北,则是俄罗斯沙皇国!按照江陵侯的说法,以后汉人向西拓展,俄罗斯沙皇国就是我们最为强劲的敌人!”
看到俄罗斯的版图,左勷大吃一惊,俄罗斯沙皇国奇大无比,一直延伸至西边,与瑞典国接壤。左勷早就听闻,江陵侯派遣使团,从海上抵达瑞典国,足足两年方才返回大明!
左勷口不能言,且听盛坤山大笑道:“如此广阔的区域,正适合大丈夫建功立业,以左将军之能,今后率领数万数十万精锐士卒,纵横驰骋,临阵决机,又有何难!左将军可有意乎?”
左勷并不接盛坤山的话,沉默半晌,问道:“既然大帅志向如此高远,却为何并不急着攻占鹿城?”
盛坤山一掌拍在了宣府以北,道:“无他,等满清鞑子出兵而已!”
“鞑子出兵?”
左勷大吃一惊,他实在闹不明白,攻占鹿城,与等鞑子出兵有什么联系。
“左将军请看……”盛坤山用食指指了指三娘子城,接着说道:“若在三娘子城驻扎数千骑兵,宣大一线是否安若泰山?”
左勷一观,果然如此,一旦满清鞑子再次劫掠宣大一线,从三娘子城出发,无论袭击满清鞑子后路,还是侧击满清鞑子,可谓方便至极。
也就是说,三娘子城驻扎数千骑兵,比在宣大一线驻扎数万将士还要有效!
“满清鞑子粮食不能自给,孙督师在宣大时,彻底断绝了鞑子通过贸易获取粮食的可能。现在,我们兵驻三娘子城,又彻底断绝了鞑子通过抢掠获取粮食的可能。本帅估计,鞑子不可能无动于衷,极有可能趁我们在三娘子城立足不稳,弄出一些花样!”
左勷细思片刻,问道:“莫非大帅鼓动三总兵兵出边墙、大肆宣扬攻击鹿城,都是为了引诱鞑子来攻,然后兵袭鞑子后路,彻底斩断鞑子与漠南蒙古的联系?”
盛坤山笑道:“正是!不过,虚虚实实之间,谁又能料定未来?若鞑子不来,攻占鹿城就变成实,然后花点时间,将三娘子城和鹿城经营成汉人的前进基地。”
盛坤山将目光重新聚焦在辽东,接着说道:“为将者,不得不观大略。鞑子立了文法,任何短期内想消灭鞑子的想法都不足取,非吃大亏不可。江陵侯目前将重点放在了辽东,第一步就是斩断满清鞑子和漠南蒙古的联系,第二步才是经略朝鲜
,彻底让朝鲜脱离鞑子的羁绊。所以,我们目前所做的一切,焦点还是在鞑子,任何军事行动,得围绕着这个大局打转。”
左勷何曾想过这么深远的问题?盛坤山的话,犹如把他带到一片新天地一般,让他如痴如醉。
不过,左勷乃孙传庭精挑细选出来的将领,平生所历战事丝毫不亚于盛坤山,稍稍激动片刻,便即冷静下来,带着一丝不确定,道:“兵出三娘子城,恐怕也是江陵侯不得已的选择,要斩断鞑子和漠南蒙古的联系,最佳出兵点莫过于宣府;同时,要彻底剿灭鞑子,最佳进兵点莫过于山海关!”
盛坤山苦笑道:“可不是……”
盛坤山正待往下说,却被紧急军情打断:皇太极令多尔衮率领两千余重骑,协同科尔沁、乌齐叶特部、札剌亦儿等部万余骑兵,兵锋直抵乌兰察布,隐隐有南掠宣大之势!
左勷叹了口气,道:“鞑子出兵的时机,还真是卡得准,不出意外,末将与郑将军将被调回宣大一线,无法协同大帅征战了!”
“有那帮认贼作父的老西,鞑子卡准时机有什么好奇怪的?”盛坤山冷哼数声,接着说道:“至于多铎,本帅估计他会停留在乌兰察布,万不肯前进一步,与咱们打一场政治仗!”
“末将也是这么认为,只是,朝廷敢拿宣大防线赌一场吗?而且,参军联席署,朝廷……”左勷摇了摇头,道:“哎……不说也罢……”
左勷脸上尽是萧瑟之意,急急辞别盛坤山,返回三娘子城等待王继谟的军令。
果不其然,王继谟得知多尔衮率兵有劫掠宣大一线的可能后,如同疯了一般下令杨国柱、王朴及许定国三总兵率兵返回边墙。
三总兵接到王继谟的命令后,根本来不及向盛坤山打招呼,如同屁股着了火一般,迅速缩回边墙,把骠骑军团及左勷部扔在了茫茫草原中。
跟着荆州军继续进兵,无非得到一些甲装而已。但是,违抗王继谟军令,一旦边墙有失,则是掉脑袋的祸事。这个帐,三总兵还是算得明白的。
至于左勷和郑嘉栋,王继谟担心猝然召回二人,会让荆州军兵溃如山倒,他马上上书朝廷,请朝廷定夺,将球踢到了杨嗣昌脚下。
从这个角度而言,精明的皇太极仅仅只派了两千余重骑,就把黄渤和盛坤山统和宣大防线的努力归零,取得了重大成功。
至于杨嗣昌,则陷入纠结之中,一时竟难以出台应付之略。
“阁老,林纯鸿处心积虑地弄出个参军联席署,其用意不言而喻!朝廷岂能将宣大一线的主导权拱手相让?属下认为,鞑子出兵乌兰察布,乃千古难遇之机,不如令郑嘉栋、左勷部迅速返回宣大一线。盛坤山骤然少了万余将士,极有可能率兵返回朔州,如此一来,林纯鸿空耗钱粮,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也得不到。”
李绍翼见杨嗣昌难以定略,急着劝谏道。李绍翼的话,并未坚定杨嗣昌的决心,反而让杨嗣昌更为纠结,眉毛皱得更紧。
“阁老……”
杨嗣昌挥手打断李绍翼的话,缓缓说道:“如此一来,岂不是朝廷与满清鞑子密切合作,导致荆州军进军草原功亏一篑?”
“这……”李绍翼如同傻了一般,嘴巴张得老大,一个字也吐不出来。杨嗣昌的话显然是实情,朝廷虽无心与鞑子配合摆荆州军一道,但客观上却是精诚团结,将荆州军当做了共同的敌人。
杨嗣昌接着说道:“多尔衮率的人马虽高达万余,只要盛坤山在三娘子城放置数千精骑,多尔衮绝不敢前进一步,边墙看似危险,实则稳如泰山。自成祖之后,中原对草原的优势,从未像现在一样明显……”
杨嗣昌停住了话头,似乎在整理自己的思路,片刻之后,他毅然道:“无论如何,这一切是荆州军数万将士一刀一枪地挣过来的,左勷、郑嘉栋部绝不能撤,如此损人不利己的事,我们不能做!我们制不住林纯鸿,史书上,最多骂我等无能,若我们让郑嘉栋和左勷撤兵,史书上会将我们骂作秦桧!这是辱没祖先的耻辱!”
李绍翼忧虑万分,急道:“阁老是有担当之人,可是朝臣纷扰,如何说服?皇上那边,阁老又如何自处?”
杨嗣昌冷笑道:“朝臣就不用理会了,本阁巴不得明日就归老!至于皇上那边……嘿嘿,一直看着林纯鸿剑走偏锋,玩出许多花样,说不得了,这次我们也剑走偏锋,给林纯鸿来一个出其不意!”
第六百三十二章 封狼居胥(六)
“轰……轰……”
将近百余门霹雳炮的发射,发出一阵阵的隆隆声,彻底打破了黄河两岸千年的沉静,响彻云霄。
硝烟密布,发出呛人的火药味。草原,终于被武卫军团带入了火药时代,正式接受火药的洗礼。
自张凤仪接到盛坤山“西路大军,将军自决之”的命令后,更加坚定了快速进兵,攻占鹿城的信念。
要攻占鹿城,攻坚、辎重都不是问题,唯一的难题在于渡过黄河!
黄河是鹿城(今包头)的最后依仗,无论是鄂尔多斯诸部,还是达拉特部,甚至包括西土默特部,皆把希望寄托在黄河上,派遣重兵聚集在黄河北岸,准备玩半渡而击的老套游戏。
鹿城附近的黄河,丰水时,宽达三百余丈,枯水时,若不把滩涂计算在内,仅仅只有百余丈。幸好现在是枯水季节,岸边的滩涂经过加固之后,人马、辎重车可以直接抵达水边,让武卫军团好歹少了点麻烦。
不过,黄河水说深不深,说浅也不浅,浅不至于让人马涉水而过,深不至于承载船只过河,只能采用古老的羊皮筏。数万人马,想短时间内通过羊皮筏度过黄河,显然不太能。而且,即便人员过了黄河,战马和辎重如何过黄河?
张凤仪发了狠,命令从全军找寻善于架桥之士,想架一座牢固的桥梁,让大军顺利渡过黄河。
荆州军历来重视舟桥队伍的建设,武卫军团中的军官,便有十数人干过架设舟桥的活。这十数人在黄河岸边勘察之后,迅速拟定了架桥方案,经张凤仪首肯后,组织大量人力砍伐树木,开始在黄河上架桥。
蒙古诸部首领大骇,慌忙组织人马抵近河边,一旦有武卫军团将士进入射程之内,便万箭齐发,阻止木桥往北岸延伸。
张凤仪见状,立即令集中骑步两军集中所有霹雳炮,抵近岸边,对准弓箭手发炮。
开花弹次第在弓箭手群中爆炸,一时间残肢乱飞,?
?蒙古人的弓箭手杀伤无数。
蒙古诸部迅速拉开弓箭手的间距,依然冒着炮火,阻止武卫军团架桥。
弓箭手拉开间距,大大减轻了伤亡。
好景不长,蒙古汉子虽然勇猛,但是开花弹不停地在上空爆炸,残肢与弹片乱飞,任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