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明(喻心)-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位,就差都督一声令下,荆州所控人口可至一千六百多万,土地面积足以翻两倍!”
“再则,离战马之略,我们从未像现在这么靠近过,陕西即将大乱,我们再不出手,难道非要等李自成将陕西祸害成一片白地,我们去收拾烂摊子?”
“还有,春雨行动后,行知书堂上海分堂成立,报名士子超过万人,急需大笔资金投入;枝江总堂、广州分堂,就连马尼拉的分堂,报名数也急剧增加,急需招聘更多的先生和兴修更多的设施,若再不着急,凉了士子的心,恐怕会拖延实学的传播速度……”
林纯鸿大跌眼镜,这些话从周望和陆世明口中说出,他一点也不觉得奇怪。现在张道涵居然也变得如此激进,看来,前期的春雨行动,让张道涵、朱之瑜一帮进士举人看到了荆州的软实力,急于将荆州的模式推广至大明各地。
林纯鸿默然,心里却颇不宁静。
荆州这份家当,是他一手一脚拼出来的,他比谁都想急剧扩大,只是,现在时机合适吗?
目前,荆州的制度建设已经走在了大明的最前列,钱流、人流、物流皆畅通,远非大明其他地区可比。借助于频繁的钱流、人流、物流,荆州地区投资旺盛、消费持续增加,生产的产品也越来越多,几乎已经站在了工业革命的门槛上,就等着蒸汽机、火车等物出现,踢出临门一脚。
而且,利用大明和荆州目前斗而未破的局面,大明各地的资金犹如潮水一般涌入荆州。资金总是趋利的,荆州这边挣钱容易,自然犹如黑洞一般,吸引着各地的资金。同时,荆州的生产能力也日趋恐怖,依托着发达的水运,每日将巨量的货物行销至大明各地。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统计,每日经长江过武昌的三桅帆船,足足有三百多艘,而且还在持续增加中。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除了江南地区之外,荆州把大明其他的地方当做了殖民地!而且这个殖民地不需要派人管理,也不需要派军队镇守,更不需要为百姓鸡毛蒜皮的事情负责。
这可比殖民地的投入更节省!
当然,这是当前荆州力有不逮的情况下不得已的选择,一旦荆州行有余力,林纯鸿将毫不犹豫地出手,将荆州的模式推广至全国。
现在,为了将陕西、湖广以南、四川纳入旗下,就打乱金融、货币上的既定战略,值得吗?要知道,朝廷一旦与晋商、江南地方势力合作成功,必将打乱现在的金融秩序,给荆州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
林纯鸿皱着眉头,颇为难决。
“都督……”周望也站起身来,劝道:“现在李自成刚刚摆脱困境,只需派出一军之骑兵,就足以置李自成于死地,钱粮消耗也不大!”
林纯鸿摇头道:“莫小看李自成,李自成乃枭雄,陕西、河南又有太多的饥民,若不小心应对,他会趁势而起的。更何况,现在鞑子也插入一手,绝不能轻敌。”
“都督……”现在,朱之瑜、李承宗和陆世明也站起身来,劝林纯鸿积极推动钱庄和出售重工坊一事。
林纯鸿咬了咬牙,挥手制止了三人继续说下去,道:“既然大家都赞同,我们就开始吧……”林纯鸿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两朝六方势力,荆州**应对,还真是吃力啊……”
第五百七十七章 撬动时局(三)
李自成攻破凤翔府城的消息一传到京师,京师犹如炸了锅一般。
包括朱由检和杨嗣昌在内,绝大多数朝臣都已经快要忘了李自成这个名字,他们万万想不到,李自成在沉寂了将近一年时间后,居然东山再起,而且这次来势凶猛,首战就攻破了府城!
朱由检非常懊恼,毕竟,当初鞑子入侵时,杨嗣昌、高起潜一再反对将洪承畴和孙传庭调至京师。后来,朱由检任命孙传庭为宣大总督时,孙传庭也以贼寇未灭为由,强烈要求回到陕西,不愿意赴宣大就任。
孙传庭执拗,丝毫不肯让步,朱由检一度大怒,差点将孙传庭下了诏狱。幸好杨嗣昌两方面做工作,发挥润滑油的本色,好歹说服孙传庭退让一步,至宣大就任。
孙传庭的屁股还未在宣大坐热,哪想到,他的话就得到了应验,朱由检除了懊恼,面子上也颇有点挂不住。
杨嗣昌得知李自成东山再起后,也是跌足长叹:“天不佑大明!”
原本,按照杨嗣昌的计划,去年秋税至京师后,就着力赈济河南、陕西两地,彻底铲除贼寇活动的土壤,力促两省安定。但多灾多难的大明显然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皇太极犹如计算好了一般,派遣重兵入侵,秋税自然消耗一空,哪里还有多余的钱粮赈济河南、陕西?
事实上,自孙传庭和洪承畴离开陕西之后,陕西的民变立即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只是由于贺人龙和刘国能的围剿,未酿成大的规模。
这半年来,杨嗣昌犹如坐在火山上一般,时刻担心着陕西这座活火山会突然爆发,在大明朝廷本已血淋淋的伤口上再撒盐。
“再忍耐个两个月,就是李自成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足为虑!”
杨嗣昌长吁短叹,心里在滴血。
可是,现在陕西遍地是饥民,李自成在乱民中的威望又高,潘多拉盒子,已经打开,再想收回去,太难了!
该如何应对?杨嗣昌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什么绝妙的办法,只好将李绍翼叫来商议。
李绍翼早已知晓李自成之事,刚一见?一见到杨嗣昌,就马上叫嚷道:“杨阁老,陕西是个死结,没钱没粮,陕西就要乱,陕西真要乱了,朝廷就更没钱没粮!李自成从秦岭中冲了出来,我看事情已经无法挽回,陕西恐怕难救了!”
杨嗣昌见李绍翼直接宣判了陕西的死刑,心里特不舒服。但转念一想,陕西现在确实如此,没钱、没粮、没兵的,拿什么去剿灭李自成?
不过,杨嗣昌身为首辅,即便真认为陕西不可救,也不能说出来,更何况,他并不认为陕西的局势坏到了这步田地:“若能重新将李自成驱赶至秦岭,或者一战成擒,陕西之乱自然消弭于无形!”
李绍翼苦笑道:“杨阁老,兵在何处?钱粮在何处?按说,朝廷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孙督师调回陕西,孙督师最善于无中生有、空手套白狼,只是……”
说到这里,李绍翼停住了话头,没有继续说下去。当初,孙传庭拿着朝廷给的六万两白银,只身前往陕西就任巡抚,不到半年,居然拉出了万余可战之兵,而且战斗力还非常强,一时传为佳话。
杨嗣昌当然明白李绍翼的意思:朝廷已经不可能将孙传庭重新调回陕西了。朱由检与孙传庭因陕西一事闹得鸡飞狗跳,若真提议将孙传庭调回陕西,置皇上的脸面于何处?
他头疼地抚摸着自己的额头,道:“说来说去,还是钱粮的问题。再给我两个月时间啊……”
杨嗣昌在那里哀叹,李绍翼也不接口,沉默半晌,突然说道:“现在是骑虎难下,想绥靖陕西,找不到办法;坐等两月之后,一则担心李自成势大不可制;二则,若杨阁老真对李自成攻破凤翔府无动于衷,恐怕皇上和那帮家伙的压力也难以承受……”
李绍翼咬了咬牙,面目狰狞地说道:“不如说服皇上,派遣熊文灿至陕西剿匪!”
杨嗣昌吓了一跳,本能地拒绝道:“绝不可行!这分明是把陕西送给林纯鸿!”
李绍翼对杨嗣昌的反应早有所料,一点也不失望,只是冷静地说道:“杨阁老,先听学生把话说完,再看看是否可行。熊文灿与林纯鸿合作倒是轻车熟路,这点在河南时就已经表露无遗。幸亏孙督师当机立断,将张献忠彻底剿灭,斩断了林纯鸿挟制熊文灿的手。如果学生所料不差,熊文灿至陕西后,手中无兵、无钱、无粮,必然向林纯鸿求救。”
这些话,杨嗣昌自然赞同,频频点头。
李绍翼接着说道:“按照林纯鸿的性格,肉不在嘴边,都要拼命捞食,现在肉已经摆在了他的嘴边,自然会竭尽全力出兵!陕西的根本问题实质不是贼寇,而是天灾,荆州军就是再善战,将陕西境内的贼寇剿得一个不剩,那又有何用?还不是要拿出大量的钱粮进行赈济,方才能最终将陕西吞入口中。”
杨嗣昌道:“林纯鸿从来不做无把握之事,若他真的出兵陕西,证明他拿得出钱粮!”
李绍翼摇了摇头,道:“学生认为,他很可能真的拿不出来!”
杨嗣昌愕然,问道:“这是何故?”
李绍翼道:“荆州的财政,近期本就很紧张,就算林纯鸿长袖善舞,筹集了打仗和赈济的钱粮,可要是东南方向、辽东鞑子出了变故,他怎么办?”
杨嗣昌眼睛突然瞪得大大的,脸上现出一片潮红。
李绍翼接着说道:“林纯鸿的摊子铺得可不是一般的大!东面,与江南豪族斗得难分难解,虽一时占了上风,最后结果如何,殊难意料。而且,杨阁老早已得知,郑芝龙最近恐怕也有大动作,这个动作,必然瞄准林纯鸿无疑!”
“至于北面,黄渤和盛坤山在朔州肆意拉拢蒙古人,皇太极要是能忍得住,那还真是奇怪了!荆州就是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
“所以,学生认为,派熊文灿至陕西,能够极大地牵扯林纯鸿的精力,这与阁老的战略暗合,还请阁老深思!”
杨嗣昌眉头皱得紧紧的,也不说话。
李绍翼以为杨嗣昌还未下决断,慨然道:“杨阁老,有得必有失,陕西目前于朝廷来说,就是一烫手山芋,还不如将这个烫手山芋扔到林纯鸿手中。失一需要用无数钱粮去填补的陕西,为大明朝廷整理财政争取时间,何乐而不为?”
杨嗣昌叹息道:“你说得有理,只是,皇上和朝议那关,如何过?”
李绍翼道:“江南之朝臣,若真有眼光,必然看出杨阁老背后的深意。现在江南东林党和复社被林纯鸿压得喘不过气来,急需转移林纯鸿的视线,有这么好的机会消耗林纯鸿的实力,相信他们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至于皇上那里,主要是面子上挂不住,不过,熊文灿说到底还是朝廷之臣,又没有公开声言放弃陕西,相信皇上会答应的。皇上对阁老信任有加,还请阁老劝劝皇上……”
杨嗣昌苦笑道:“也只能如此了……能把今年给熬过去,明年回旋的空间会大得多……”
且说杨嗣昌和李绍翼细细筹划一番,决定由杨嗣昌首先与皇上通个气,伺机说服皇上,然后再公开至朝堂上。
杨嗣昌刚准备进宫,结果接连收到了两份奏章,一份乃杨一仁所上,一份乃工部侍郎薛仁礼所上。两份奏章皆出奇地一致,认为陕西贼乱愈演愈烈,宜立即派熊文灿至陕西坐镇,剿灭贼乱。
杨一仁,自然代表着林纯鸿的态度。至于薛仁礼,本就是东林一脉,老家更是在江南吴江。
杨嗣昌万万想不到荆州和江南的意见居然出奇地一致,一时心里居然没了底!
薛仁礼提议由熊文灿至陕西,这点不奇怪。最让人吃惊的,居然是林纯鸿也支持熊文灿至陕西,难道林纯鸿真的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试图在陕西大展拳脚?
杨嗣昌又把大明的局势前前后后思索一番,终觉得林纯鸿有过度使用力量之嫌,遂坚定信心,入宫觐见朱由检。
熊文灿万万想不到,他在朝堂上低调、明哲保身,这次居然被不由自主地推向了漩涡的中心。
熊文灿高居庙堂之后,日子过得并不舒心。朝堂上,无论是皇上,还是朝臣,都认为他是林纯鸿的人,无论他说什么,都没有人听,反而还时时处处防着他有什么诡计。不得已,他只好三缄其口,不肯多说一句话。
至于林纯鸿那边,有什么事情,多是吩咐杨一仁与包哲东去完成,就像遗忘了他一般。
他就像鸟兽大战中的蝙蝠一般,谁都懒得理会他。
这对心高气傲的熊文灿来说,完全无法忍受。
这次他终于等到了机会,欣喜之下,冷笑出声:“陕西就陕西,总好过在朝堂上受气。能成为荆州的一方总督,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五百七十八章 撬动时局(四)
?荆州和朝廷围绕李自成展开一系列动作时,李自成踌躇满志,开始放眼天下。网
也难怪李自成会如此志得意满,毕竟,在他兵力过二十万之时,成功攻取府城的时候少之又少。而这次,他仅凭五千老弱病残,在粮食武器都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居然收获了这份大礼。
凤翔府可不是一般的府城,乃关中中心西安城的西部屏障,也是西安通往甘肃、西宁的咽喉。占领了凤翔,进,可攻略西安,进而占据陕西;退,则可以逃至甘肃及北边茫茫的大草原,生命安全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李自成知道,这份大礼,是满清鞑子送与他的。
满清鞑子是什么货色,李自成满不在乎,他只在乎满清鞑子能给他什么帮助,只在乎能不能与满清鞑子一道分享大明的花花江山。
想到江山,李自成开始认真思索天下的局势。
他认为,当前有荆州、大明朝廷和满清鞑子三股势力,包括他在内,应该是四股。大明朝廷,当然是死敌,没有任何回寰的空间。
至于满清鞑子,虽然他们居心叵测,但在共同攻略大明,互相战略协同方面,大有可为,目前可以作为自己的战略依托点之一。
荆州?
想起荆州,李自成的感觉颇为复杂。至始至终,李自成在辽州交锋过一次、在南阳附近交锋过一次,两次交锋都是初一会面,就迅速脱离接触,根本没什么印象。
后来,林纯鸿剿灭高迎祥二十万军队,并将高迎祥枭首,李自成方才正眼看待荆州军。再后来,林纯鸿相继打败张献忠、罗汝才,招降革左五营,李自成意识到,荆州比大明朝廷更为可惧。
现在,李自成也获悉,林纯鸿将鞑子打得大败亏输,仅仅只有几千骑兵逃脱后,李自成下定了决心,绝不能靠近荆州军两百里范围之内。
李自成居深山之中,对外界了解虽不是很详细,但荆州与朝廷之间起了龌蹉,他还是知道的。无论是他李自成,还是荆州,算计来算计去,无非就是抢夺本应该属于大明朝廷的东西,因此,李自成认为,在共同应对大明上,双方有合作的基础。
如果能与荆州达成某种程度上的默契,至少能保证林纯鸿不把目标对准他,这对刚缓过气来的李自成来说,难能可贵。
而且,李自成还知道,荆州军战力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火器众多。他从各种渠道得知,火枪一旦击中发射,其威力绝非弓箭所能比,而且,火枪手只需要稍加训练,就可以立即投入战场,丝毫不比训练多年的弓箭手差。
这简直就是为乱民量身打造的武器!
如果能从荆州买到火枪,那对迅速壮大实力该是多大的帮助?
李自成的心越来越热切,想来想去,觉得应该派人至荆州试探一番,再做打算。
不过,李自成是非常务实的人,虽期待满清鞑子的援助,期待与荆州搞好关系,但他并未将希望寄托在外人身上。
这个世界,唯有自己强,才是王道,李自成要是不懂这个道理,恐怕早就成了冢中枯骨。
于是他立即挥兵攻略凤翔府下辖的岐山、扶风、郿县、麟游、汧阳及宝鸡等县,不仅得到了足够十万大军使用一月以上的粮草,还携裹了大量的百姓,兵力一下子扩充至六七万人。
不过,这六七万人怎么看都是乌合之众。李自成深知,若对阵普通明军,这六七万人还能派上用场,若是对阵荆州军,或者陕兵、洪兵,基本就是死路一条。
现在,武器暂时无虞,粮草也暂时无虞,该继续往哪个方向劫掠,就成了摆在李自成面前的问题。
向西,皆是辽阔之沙漠,人烟稀少,粮草得不到补充,好处就是朝廷兵力不多,能得到一部分战马;向东,皆是膏腴之地,人口稠密,饥民遍地,但贺人龙犹如一堵墙一般,堵在了他前进的道路上,往后,朝廷的兵马很可能迅速集结,压力非常大。
正当李自成犹豫不决时,忽然得到王登库的通报,经由陕北运往军中的武器被骠骑军所劫!李自成看过通报,随即扔在了一边,鞑子的支援,目前可谓聊胜于无,除非能支援几千匹战马,几千副兵甲。李自成明确告知王登库的心腹,令其转告满清鞑子。
紧接着,李自成又收到军报:贺人龙收编了刘国能的残兵后,拥众万余,正逐步向眉县集结,似乎准备收复凤翔。
李自成大喜,天赐良机啊,他迅速作出了决定:一举打败贺人龙,往东进军!
贺人龙躲在西安城内,足以阻止李自成向东流窜,现在出了城,区区万余人马,李自成还真没放在眼中。
于是,李自成立即集结兵力,与贺人龙大战于蔡家坡。李自成胜在兵力众多,贺人龙胜在训练有素,双方激战之下,互有损伤。
然而,这场战争从根本上来说对李自成是有利的。一方面,他将战争当成了优胜劣汰的手段,通过残酷的战场厮杀,精中选精,逐步积累了五千余精锐;另一方面,借助与朝廷官兵的大战,李自成的声望直线上升,投奔他的贼寇越来越多。
李自成的实力在急剧膨胀之中,而贺人龙则打一场少一部分人马。
最终,贺人龙越来越吃力,仓皇退回西安。
李自成乘胜追击,劫掠武功、周至、兴平一带,拥众迅速超过十万,兵锋一度抵达西安城下。
贺人龙无法,只好一封接着一封地往京师投求援信。
贺人龙满心期待,希望老上司洪承畴能回到陕西,即便老上司无法回来,总该把孙传庭给调回来吧?有了孙传庭一两万陕兵协同,足以将李自成驱赶到沙漠里饿死。
正当他左等右等之际,忽然得到消息,朝廷任命熊文灿为陕西巡抚,业已从京师起程。
“老子要的是兵、是兵!奶奶的,派一个腐儒过来有何用?”
贺人龙气得破口大骂,恨不得率兵至紫禁城,当着朱由检的面直斥其非。
正当贺人龙怒不可遏之时,高杰前来求见。
高杰乃李自成部将,与贺人龙、李自成同为米脂人。崇祯八年,因与李自成妻刑氏通奸,恐李自成察觉,遂携刑氏投降于洪承畴,被洪承畴划入贺人龙麾下。
要说,这李自成还真是奇葩,起兵造反之前,老婆与人通奸,怒而杀妻,至甘州投军;当弄出了偌大的声势后,还是看不住老婆,老婆依然与人通奸。这家伙身体上没什么毛病吧?
刑氏更非一般人物,武艺精熟、足智多谋,投降朝廷前,掌握着李自成的军资度支,其才能可见一斑。
高杰见到贺人龙时,贺人龙依然在呼呼地喘着粗气,高杰抱拳道:“闯贼覆灭在即,大帅因何事而烦恼?”
贺人龙瞪圆了双眼,鼻子里喘着粗气,不耐烦地挥手道:“去去去,老子正烦着呢!闯贼的乱民都快攻打西安了,哪里是覆灭在即?”
高杰低眉顺眼,缓缓说道:“熊文灿是什么货色,相信大帅心里一清二楚。朝廷为何派这路货色至陕西,这里面颇有文章!”
“哦?”贺人龙愣了愣,来了兴趣,问道:“什么文章?”
高杰道:“熊文灿与林纯鸿走得非常近,莫非朝廷想借林纯鸿的力量剿灭李自成?”
高杰初一提到林纯鸿,贺人龙犹如醍醐灌顶一般,瞬间站了起来,直把高杰吓了一跳。
贺人龙这下终于明白了,朝廷无力派兵剿匪,只好将这幅烂摊子扔给林纯鸿。但朝廷总是要面子的,无法直接下命令于林纯鸿,只好通过熊文灿绕一圈,来达到这个目的。
同时,这么做还有个好处,若事情最后出现其他变故,完全可以将熊文灿拎出来当替罪羊,朝廷与荆州之间回寰的余地也大大增加。
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贺人龙终于放下了心,对高杰说道:“不管朝廷怎么做,也不管林纯鸿是否愿意出兵,我们只管守住西安即可。有西安在手,贼寇就被限制在关中西边,既无法蔓延至陕北,也无法越过西安进入河南。对朝廷而言,我们就是大功一件!”
高杰听明白了贺人龙的意思,无非就是按兵不动,坐守西安,观情势变化再说。
贺人龙挥手道:“下去吧。令儿郎们不得懈怠,务必谨守城池!”
高杰大喜,慌忙道:“谨遵大帅吩咐!”
……
贺人龙按兵不动,李自成可犯了难。西安堵在要道上,往北、往东皆不可能,他赫然发现,自己当初选择凤翔作为突破点,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而且,李自成也得到了消息,朝廷终于有了动作,任命熊文灿为陕西巡抚,正往陕西紧赶。
更让李自成大惊失色的是:熊文灿初一出京师,就马上与林纯鸿联络,希望林纯鸿派兵助阵,共同剿匪。
林纯鸿应同,下命令组建绥靖行营,兵马超过三万,不日就要出方城垭口,望陕西进兵!
第五百七十九章 撬动时局(五)
崇祯十一年七月十五,林纯鸿以林纯义为帅,率领虎啸军团、龙武军兵出方城垭口,逶迤望潼关而行。ww。vm)
重工坊的出售,还处于宣传造势阶段,荆州的财政依然紧张,林纯鸿根本拿不出钱来支撑三万精锐兵力跨越上千里作战。
粮食不是问题,军械也不是问题,难就难在如何将粮食和军械运至前线。
按照以往的做法,荆州军除了担负遮护粮道的任务外,自身从未亲自运送过粮草,若有作战任务,都是拿出大圆动员民夫运送粮草和军械。
林纯鸿手中无钱,这种办法显然不可行。想来想去,林纯鸿只好把主意打在了荆州的运输商人头上,规定由绥靖行营后勤处拟定运送清单后,交由中标的商人至南阳武库、常平仓领取军械和粮草,然后再运送至绥靖行营。
最后,商人拿着绥靖行营开具的凭证至荆州财政司报销。
如此一来一去,至少可以将交款的日子延后至一两个月后。周望、陆世明听到这个办法后,不由得拍案叫绝,建议以后都采用这种办法,免得动员民夫时搞得鸡飞狗跳的。
出人意料的是,此消息一经发布,居然引起了数十个运输商人的激烈争夺。竞拍会上,运输费用一路下跌,一直跌到了起拍价的七成,最终由永浩商社下属的车马船行中标。
七成!
都督府后勤司程舒百思不得其解,找到车马船行掌柜的一问,掌柜的神神秘秘地说道:“七成当然赚不了多少,但也不会亏,嘿嘿,以侯爷的习惯,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先赢个信任,以后……嘿嘿……”
程舒叹服,这帮商人效率比官府高得可不是一星半点,而且他们对林纯鸿心思的琢磨,比他们有有过之而无不及。程舒敢打包票,看在节省三成费用的份上,这种方法必然让中书府的那帮人食髓知味,难以舍弃!
绥靖行营虽然如期出兵,但这只是将财政危机后延而已,于是,林纯鸿立即下令,在各大报纸上刊登出售工坊一事,并详细列举了第一批准备出售的工坊。
这些工坊可不是一般的工坊,如火烧坪、马连炼铁工坊,就是林纯鸿起家的第一批重工坊,又如百里洲、荆州的造船工坊,为林纯鸿树立水上霸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再如百里洲的马刀锻压工坊、板甲冲压工坊、钢弩工坊,这些都是林纯鸿的力量之基……
消息一经传出,犹如平地里响起了惊雷,把荆州本地的商人惊得目瞪口呆,旋即狂喜,立即开始筹备钱钞。几乎与荆州时报同步,扬州时报、广州时报也刊载了这个消息,引爆了江南和广东商界。
连远在淡马锡的罗永浩也得知了消息,迅速乘坐快船,冒着风暴的风险,从淡马锡赶回广州。
罗永浩嫌乘船太慢,直接在广州弃舟登陆,乘坐四轮马车赶赴荆州。只见一路上都是乘坐四轮马车的商人,络绎不绝,几乎在广州至荆州的官道上牵成了一根线。
看着这么多商人对工坊感兴趣,罗永浩更是心急,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行程。
这日,行至衡州时,罗永浩一行人疲累无比,不得已寻了一家客栈,准备休息一晚再上路。初一进门,就见到郑梦帆迎了上来:“罗大哥,幸会,幸会,能在衡州遇到罗大哥,还真是快慰!”
“哈哈,郑老弟也在衡州啊?是不是明日继续向北?”罗永浩与郑梦帆早已熟识,并且在大西洋商号中都拥有股份,因此,他初一见面,就问起了郑梦帆的目的。
郑梦帆笑道:“与罗大哥的目的一样!”
两人大笑,相携着进入客栈,找了一处僻静的地方密聊,话题自然离不开林纯鸿出售工坊一事。
“……恐怕江陵侯遇到了无法克服的财政困难,不得已,将麾下的工坊进行出售。早就听闻山东大战后,荆州财政很困难,没想到困难至斯。罗大哥,你看,荆州军战力独步大明,板甲居功至伟,现在江陵侯将板甲工坊也列在了出售之列……这背后……”
说着说着,郑梦帆止住了话头,停了下来。
罗永浩明白郑梦帆的意思,像他们这帮依托着荆州发财致富,并依赖荆州保护的商家,一旦荆州财政不继,必然收缩,会给他们的生意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而且,罗永浩与郑梦帆还不同,郑梦帆说到底与荆州是合作关系,即便荆州突然崩溃,也不至于要了他的命。而罗永浩的根就在荆州,万一荆州崩溃,等待罗永浩的必然是亡命天涯。
罗永浩大笑道:“郑老弟有什么好担心的?江陵侯这么多年来,无不是走一步,看两步,既然江陵侯准备出售板甲工坊,必然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不用我们担心。我看,郑老弟这次来势汹汹,恐怕是冲着板甲工坊去的吧?”
郑梦帆讪笑道:“甲装,国之重器,以往官府严格管制,常人难得一见,这次江陵侯想出售,小弟非常好奇,忍不住想控在手中。罗大哥看中了哪一块?”
(写到国之重器,隆重推荐央视最近播出的纪录片《大国重器》,讲述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看了之后颇为震撼。)
罗永浩伸出两根手指头,道:“我看中了四轮马车制造工坊和造船工坊!”
郑梦帆吃惊地看着罗永浩,问道:“罗大哥在武昌不是有造船工坊了吗?马车工坊也开到了佛山,为何还想把荆州的工坊掌握在手中?”
“谁会嫌自己手中的产业多?”罗永浩神秘地笑了笑,接着说道:“我看中的不是几家工坊,而是工坊里的工人和技术!我算了一下,仅百里洲和荆州的造船工坊,工人就有万余,这该是多大的一笔财富?还有,我在武昌造船工坊里造出的三桅帆船,虽比荆州的工坊便宜,但质量……哎,一直不尽人意,这里面的门道,一直难以窥得门径,买过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