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地中海霸主之路-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出口量小。
  同盟国就苦逼了,奥斯曼帝国自给自足还是可以做到的,至于粮食出口,他们的农业生产技术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就不用想了!
  罗马尼亚和奥匈帝国还不错,都是主要欧洲的粮食出口国,不然斐迪南怀疑现在德国和意大利都要饿肚子了。
  保加利亚的举动可是引起了连锁反应,英法都是很默契的限制粮食流入同盟国,俄国人的粮食又被保加利亚给截胡了。
  光奥匈帝国和罗马尼亚的粮食,弥补德意两国的粮食不足还可以,要做战略储备就不够了,然后欧洲几个粮食出口国如:荷兰、丹麦、瑞典等都大赚了一笔。
  不过这些都和斐迪南没有关系,这会儿他正带着一帮政要、参谋在分析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实力对比。
  人口对比如下:(预估1914年各国人口)
  同盟国方面:德国约6690万、奥匈帝国约5420万(加了塞尔维亚地区)、奥斯曼帝国约2100万(减去了移民、战争损失,历史上是2380万)、意大利约3510万、罗马尼亚685万、黑山王国126万(加了被主角驱逐的人口),总计:18531亿人口。
  协约国方面:俄罗斯帝国约165亿(扣除了移民造成的人口减少)、大英帝国约4560万、法兰西共和国约3970万、保加利亚约2780万,总计:2781亿人口。
  很明显在人力上协约国占据了优势,比同盟国多出了九千多万人口,并且这还是在没有计算殖民地的前提下,否则光大英帝国殖民地人口就有四个多亿,双方在人力上根本就没法比。
  经济方面,这些年保加利亚在爆产能,德国人也没闲着,同样采取了激进的手段爆产能。
  从国民总收入上就可以看出来:
  德国120亿美元
  英国110亿美元
  沙俄70亿美元
  法国60亿美元
  意大利40亿美元
  保加利亚38亿美元
  奥匈帝国30亿美元
  美国137亿美元
  日本20亿美元
  备注:国民总收入不等于工业,这里面很多东西都是虚的,被推高的,理解不了看看股市就知道了。
  综合国力排名:
  1、英国
  2、德国
  3、法国
  4、俄国
  5、美国、奥匈
  6、意大利、保加利亚
  7、日本
  8、民国
  9、奥斯曼帝国
  10、西班牙王国
  不要绝对奇怪,当时美国人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不高,甚至还比不上意大利,军事力量列强末尾,综合评估自然不高了,把他们放在第五位都看在斐迪南多次强调经济的重要性上,否则美国人的排名还会忘后掉。
  1910年,伦敦日报的一份各国综合实力排名中,美国就在欧洲几大列强之后,和日本并列排在在列强的末尾。在这个年代的欧洲人眼中,美国爆发户还没有什么地位!
  1914年列强陆海军人员数量
  俄国1468万
  法国967万
  德国943万
  奥匈帝国736万
  英国639
  意大利603万
  保加利亚596万
  奥斯曼帝国581万
  日本306万
  罗马尼亚201万
  美国164万
  黑山王国76万
  各国所占世界工业生产比重:
  美国318%
  德国148%
  英国136%
  俄国8%
  法国6%
  奥匈帝国44%
  保加利亚43%
  意大利23%
  日本1%
  各国钢产量:
  美国3180万吨
  德国1760万吨
  英国778万吨
  俄国491万吨
  法国468万吨
  保加利亚262万吨
  奥匈261万吨
  意大利93万吨
  日本 32万吨
  各国煤产量:
  美国53亿吨
  沙俄36亿吨,
  英国292亿吨,
  德国2772亿吨,
  奥匈帝国5420万吨,
  法国4080万吨
  保加利亚3360万吨
  日本1415万吨
  意大利70万吨
  一番对比下来,斐迪南发现协约国对同盟国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了人口、资源、海运这三个方面,远远不想网络专家胡扯的双方实力有多么悬殊!
  实际上,现在军事实力协约国和同盟国非常的接近,主要是陆军方面,通过综合战绩评分参谋部还搞出了一份系数。
  以欧洲各国陆军的战力平均水平为1计算:
  德国18(当时公认的第一不解释)
  法国16(世界前任第一)
  保加利亚16(战绩两次巴尔干战争)
  俄国12(欧洲压路机,远东表现的太糟糕扣分)
  日本12(日俄战争)
  黑山王国12(巴尔干战争)
  奥匈帝国11(镇压塞尔维亚革命扣分)
  奥斯曼帝国11(德国人训练的新式陆军)
  罗马尼亚1(第二次巴尔干战争表现一般)
  英国07(英布战争扣分)
  美国07(美西战争扣分)
  意大利05(埃塞俄比亚战争扣分)
  好吧,参谋部完全是以战绩论的,还综合了军官指挥能力、士兵的作战意志、以及武器装备。
  当然了,斐迪南知道这份排名是非常不靠谱的,起码英国人的排名不至于那么低,龙虾兵经过了布尔战争后,战斗力还是有很大的提高的。
  并且,每个国家都有精锐和炮灰,如果拿精锐打对方的民兵,没准意大利人都可以压着德国人打,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正常情况下战场上的指挥官只要不傻,都不会拿民兵当主力用!
  不过陆军综合战斗力排名,斐迪南认为还是很靠谱的:(以现役军队的数量、战斗力、装备进行综合估算进行排名的)
  1、德国
  2、俄国(人海战术在这个时代还是很牛的)
  3、法国
  4、保加利亚
  5、奥匈帝国
  6、英国
  7、日本(装备太落后)
  8、奥斯曼帝国
  9、意大利(凭借装备和数量)
  10、罗马尼亚
  11、黑山王国
  美国(不要指望那仅有的几万陆军有多强的战斗力)
  相比之下,海军排名就要靠谱的多,直接按着军舰吨位来的,以弱胜强这种情况是建立在对手不在状态的情况下,或者是实力接近、运气逆天的前提下,否则海军这个技术军种之间决定战斗胜负的主要因素还是船!
  毕竟用驱逐舰和无畏舰对决,不用考虑都知道结果!
  总军舰吨位如下:
  1、英国271万吨
  2、德国130万吨
  3、美国98万吨
  4、法国90万吨
  5、俄国71万吨
  6、日本67万吨
  7、意大利49万吨
  8、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各自26万吨
  当然了,实际上这个排名还有很大的误差,就是忽略了军舰的性能,比如俄国海军现在的吨位就很大,但是他们没有无畏舰,实际战斗力就应该在日本之后,甚至可能连意大利人都比不上。
  按照总保密部的计划,战争一爆发保加利亚陆军要在一周之内扩充到一百五十万,半个月内扩充到二百万,才能够打奥匈帝国的一个措手不及,在战争初起拿下贝尔格莱德。
  到时候就可以将组建炮灰部队派上去,和奥匈军队慢慢打消耗战;完成这一战略后,在向罗马尼亚发起进攻,夺下瓦拉几亚平原一劳永逸的解决战争持续下去,可能出现粮食问题。
  完成这两项战略之后,才是进攻小亚细亚半岛,为保加利亚夺取足够的生存空间。
  当然了,实际操作中这三项战略肯定是同时实施的,毕竟敌人又不是傻子,凭什么等着你去进攻?
  只是一个侧重点的问题,相比贝尔格莱德其他两项战略目标的紧迫性肯定没有这么严重,毕竟时间拖长了奥匈帝国反应了过来,就成两国的大决战了!
  而罗马尼亚和奥斯曼帝国既便是他们反应了过来,也要有实力啊?只要将战场放到了他们的要害上,两国就不得不和保加利亚决战!
  斐迪南不希望过早和奥匈帝国决战,主要是怕提前让奥匈帝国完蛋了引起连锁反应,万一德国人来个临死反扑拖着保加利亚一起完蛋那就惨了。
  相比之下锁住巴尔干门户按兵不动,只是去欺负一下黑山王国、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就要安全的多,同时也可以向盟友有个交代。
  很明显,这份战略计划不是按军方的意图制定的,在军事上不是最优的选择,但是在政治上却是最符合保加利亚利益的!
  这自然是斐迪南亲自干预的结果,如果从协约国的大局来考虑,保加利亚的第一选择就是直接击败奥匈帝国,和俄国联手先干掉他。
  理论上面对俄、保两国的全力打击下,奥匈帝国是支撑不了多久的,就算是同盟国除了德国之外其他国家全力来援,也改变不了这个结果!
  一旦德国抽调主力增援奥匈帝国,同时三线作战,就算德国陆军再强也是做不到的,至少他们军队数量就不够!
  毫无疑问,光防守西线没有两三百万军队在,威廉二世都要睡不着觉,英法手中别的不多,就是炮灰多!一旦防线出现了漏洞,英法是不介意牺牲几百万炮灰来赢得这场战争的!
  这种情况下,德国人能够用在东线的军队就不多了,最多也就两三百万,如果只是一个方向对上保加利亚或者是俄国人还行;但是兵分两路,那就不一样了,即便是有同盟国军队配合也不行!
  至于以一敌二,或者是以一敌三的事情,那是双方军队战斗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的,显然这种情况并不存在。
  军事上稳赢的战略,但是在政治上却是败笔,斐迪南可没有国际主义精神,协约国太过轻松的赢得这场战争,对保加利亚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331。六十三章、导火索'
  在斐迪南的蝴蝶效应下,1914年就这么有惊无险的过去了,历史在这里发生了拐点,原本在1914年爆发的世界大战延期了!
  由于保加利亚的崛起,和奥匈瓜分了塞尔维亚,巴尔干这个火药桶就像被水打湿了,就此哑火了!
  塞尔维亚被奥匈吞并了十几年了,内部的反抗分子、民族主义都被镇压的差不多了,民众的抵抗意志在屠刀下总是脆弱的!
  当然就算现在爆发“萨拉热窝事件”也没什么卵用,那都是奥匈帝国的内部问题,协约国最多看看热闹,是不可能替塞尔维亚人出头的。
  各国都在做战争前最后的准备,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战列舰像下饺子般急剧增加,1914年欧洲各大列强均有战列舰服役,令斐迪南没有想到的是,就连一直打酱油的毛熊居然也服役了四艘无畏舰。
  在英法的帮助下,1914年底俄国先后完工了甘古特号、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号、波尔塔瓦号、塞瓦斯托波尔号四艘无畏舰,然后被编入波罗地海舰队服役。
  好吧,俄国人的无畏舰计划从1908年就开始设计施工,到了1914年底才完工,1915年初才开始服役,这个造舰速度大概也只有意大利人之前创下的八年造舰记录可以相媲美了!
  当然拖久了后遗症也是非常严重的,时间越长受外界的影响就越大,据斐迪南所知俄国人这批战列舰先后已经改版七八次了,最后还是学习了意大利人。
  真不知道俄国人是怎么想的,与战列舰相比他们更像战列巡洋舰,和战列巡洋舰相比他们更像战列舰。
  简单的说俄国人即想拥有战列舰的火力,又想拥有巡洋舰的速度,最后就搞出了一款薄皮战列舰。
  当然弱点就十分的致命了,速度比不上战巡,战斗力又比不上无畏舰,主要是不抗揍,挨不了几炮就要完蛋。
  规格
  排水量:23360吨
  长:1812m
  宽:266米
  吃水:84m
  主机:帕森斯式直接传动型蒸汽轮机2组/4轴
  主锅炉:亚罗式燃油水管锅炉25座
  功率:42000马力
  航速:23节
  续航力:10节时3500海里
  武备:305毫米52倍径三联装炮4座(前一后一,舯部两个),120毫米50倍径单装炮16门,47毫米单装炮4门,450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4具
  装甲:舷侧225毫米,甲板50毫米,炮座150毫米,炮塔前203毫米,司令塔254毫米
  舰员:1126名
  看到了俄国人的战列舰,斐迪南总算找到了自信,很明显这是被意大利人的思路带歪了,沙皇政府敢一次性来四艘,也不得不令人佩服他们的勇气。
  外交大臣梅捷夫匆匆赶来,给斐迪南带来了即在一个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消息。
  “陛下,刚刚德法边界发生了一起武装冲突。
  法国人宣称:两名德国巡逻士兵的时候越界侵犯了法国的主权,被法国人扣留,然后野蛮的德国军队无礼的向法国人发起了偷袭!
  德国人宣称:法国人无端扣留了两名德国士兵,双方交涉无果后,德国军队才使用了武力解救人质!”
  斐迪南微微一叹,该来的还是会来,至于理由么,这个并不重要!反正协约国都相信了法国人的说法,同盟国都相信了德国人的说法,围观群众表示很迷茫!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斐迪南慎重的说:“外交部对外宣布,保加利亚将支持法国人维护国家主权的正义行动!”
  斐迪南知道现在保加利亚的表态,无疑是让战争更近了一步,但是现在保加利亚已经拖不下去了,该做的准备都已经做的差不多了。
  如果继续拖下去,距离保加利亚爆发经济危机的时间已经不远了,战争无疑是消耗产能过剩的最佳利器!
  在外交部发出声明的同时,保加利亚也在进行战争动员,所有还在休假的官兵们全部接到了通知,立刻返回部队集合。
  已经复原的官兵,也被要求随时待命,各地的预备役也以军事演习的名义重新集结了起来,可以说在欧洲大陆各国中,保加利亚是最先进行战争动员的!
  不过现在战争的主导权并不在斐迪南手中,法德才是这次矛盾的中心点,两国还在打嘴仗,如果巴黎或者是柏林政府双方都不肯做出让步的话,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显然,这次法国政府已经没有退路了,民族主义是一柄双刃剑,现在法国政府已经被民族主义绑架了。
  而协约国中英国人和保加利亚的立场一致,都希望马上爆发战争,俄国这次同样表现出了对法国的支持,这些因素给了法国人发动战争的底气!
  英国人被德国人的生产能力给吓坏了,军备竞赛如果持续下去,德国海军很快就会追上皇家海军,这是英国政府无法接受的。
  当然了,以约翰牛的坑货属性,他们是不会直接表态的,毕竟现在伦敦政府中的亲德派实力依然强大,大部分自由党人和工人阶级都是反战派。
  所以他们做出了和历史上一样的选择,约翰牛一边给法国人加油打气,一边又呼吁双方冷静调停冲突。
  俄国人在摩洛哥危机中已经怂过一次,要是继续装怂,那就真的怂了!因此,这次沙皇政府的态度十分坚决,公开表示将支持法国人维护国家主权的任何行动。
  “陛下,刚刚伦敦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呼吁和平,英国政府已经公开宣布将尽一切努力避免欧洲大陆战争爆发!”外交大臣梅捷夫担心的说
  没办法英国做戏做的太厉害,就连自己人都被骗了过去,现在全世界知道协约国即将发动战争的都不到十个人,梅捷夫自然是不知道,否则就不会这么担心了。
  毕竟没有了英国人的加入,协约国的制海权就无法保障,现在德国海军已经是世界第二了,法国海军主力又留在了地中海,总不能期待毛熊海军爆发干掉德国人吧?
  “不用担心,英国是不可能容忍德国人一统欧洲的,我们的计划不变!”斐迪南淡淡的说
  毫无疑问,在牛牛高超的外交手段之下,连自己人都被骗了过去,德国人就更不用说了!
  威廉二世还天真的认为英国人这次还是要坐山观虎斗,不会直接加入战争,于是德国人加快了战争的步伐!
  除了英国人的表态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如果时间拖到了1917年法俄两国的扩军就要完成了,到时候双方的实力对比就会发生变化。
  自2月23日德法冲突爆发后,各国都很默契的进行了战争动员,只不过德国人反应要略快些。一个星期之内德国人就动员了八十万陆军,加上常备军就高达一百六十余万,德国人认为发动战争的时机已经来临了!
  3月2日,德国外交部向法国政府下达了最后通牒,限法国人在24小时内交出肇事者,并且向德国赔礼道歉,同时还有支付二十亿马克的赔款!
  不用考虑,法国人肯定是不会接受的,否则巴黎的民众又要开始倒阁这项有意义的活动了!
  此时,战争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全世界都知道或许今天或许明天,欧洲大战就要爆发了。

'332。六十四章、不眠之夜——宣战'
  当德国人下达最后通牒后,欧洲各国政府都忙碌了起来,决定命运时刻已经来了!
  保加利亚也不例外,斐迪南立即召开高层扩大会议,军政两界能够赶来的都来了。
  当然这不是作战会议,斐迪南不会像电视剧里面脑残到战争快要开始了,才去制定作战计划!
  早在十几年前参谋部就有计划了,只不过一直都在修改完善,现在已经非常的详细了。
  事实上,这是战前的例行会议罢了,真正负责指挥作战的一线军官们,早就已经上前线了,只要斐迪南一声令下,马上就可以发起进攻了。
  斐迪南平静的说:“首相,你先说一下物资储备情况吧!”
  不过从语气中,还是可以判断出他心中的紧张,二十多年的苦心准备,就为了今朝一夕爆发!
  世界大战可不是那么好打的,亲自参与和键盘侠完全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实力差距远远没有后世人们想想中的那样巨大,“胜负五五开”这是当时很多人的看法!
  事实上也是如此,至少在战争爆发的初起,双方获得胜利的机会都是均等的!毫无疑问越往后拖,资源丰富的协约国胜算越大!
  “是,陛下!”康斯坦丁回答道
  “截止目前为止,我们储备了一千八百四十七万吨粮食,其中百分之八十五以上都是黑麦,以及部分大豆、玉米,和土豆粉。
  储备帐篷一百二十万顶;储备各类药品四十万吨,包含一部分‘植物药’(中药);储备石油两百万吨;储备珍惜矿产共计五百八十万吨”
  斐迪南微笑着点了点头,为了在尽可能多储备粮食的前提下节省开支,他下令将粮食储备中的小麦全部换成了更加廉价的黑麦。
  反正黑麦的营养价值更高,保加利亚人当时的主食就是黑麦包,而白面包是中产阶级以上的人才能够享用的奢侈品,也不不用担心士兵们会有意见。
  其实还有许多战略物资,只不过巴尔干本来就有产出,足以满足战争所需,自然就没有列入储备物资中了。
  斐迪南例行公事的说:“总参谋长,说说军方的准备吧!”
  军队的准备情况,物资储备他都是一清二楚的,不过其他人却不知道,现在是时候给他们吃一颗定心丸了!
  “好的,陛下!”总参谋长伊米亚…迪米特耶夫回答道
  “截止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复原了七十万退役官兵,同时组建了六十个雇佣兵师,已经初步形成了战斗力,现在我们的总兵力就会突破两百三十万,到时候可以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再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动员!”
  显然,这些军队都是提前就训练过的,否则这六十个炮灰师不可能在短短几天内就行成了战斗力。
  早在1913年末,斐迪南就修改了兵役法案,允许军方将外来劳工纳入预备役训练中,这些军队实质上至少都经历过了小半年的训练了,虽然还比不上正规军,但是拿来当炮灰也够用了!
  毫无疑问,军官都是清一色的保加利亚军官。不过为了鼓舞士气,他们同样适用于保加利亚正规军的军功奖励制度,拥有军饷、伤亡抚恤金等一系列福利待遇。
  当然,这些只是斐迪南画的大饼,活下来的人战后确实可以拿到这一切;但是提前死了的倒霉蛋就惨了,他们的家属还在俄罗斯帝国呢,想要拿到这些抚恤金先移民吧!
  好吧,还有一部分蠢货选择拿卢布当军饷,斐迪南也没有干涉,只能算他们倒霉了。
  反正为了节省资金,现在发放的军饷只有少量的现金,其他的都直接打到了士兵的银行账户,然后又拿来购买了国债,只不过这些国债也是可以拿出来当货币使用的,在银行可以直接兑换本金!
  这一连串的眼花缭乱的操作下来,确实忽悠了不少普通人。实质上就是政府想用增发的货币在给他们发军饷,又担心造成货币贬值,就玩了一次套路。
  只要这些国债不大量拿出来流通,就相当于这部分资金就在银行沉底了,自然不存在通货膨胀了。
  选择了卢布的倒霉蛋,未来对付的就是卢布,只不过按照现行国债的利息给他们结算,表面上来看确实保护了士兵们的利益,他们获得了更高的利息!
  相比保加利亚隔壁的意大利人就苦逼了,巴尔干半岛好歹还是资源丰富,许多战略物资都可以自产,需要储备的不是多。
  而意大利却是欧洲众多列强中最惨的存在,什么物资储备都是浮云!连最基本的煤、钢铁、粮食,全部都需要进口,现在战争要爆发了,意大利人的战略物资储备却只能支撑他们进行三个月的战争。
  当然了,这是欧洲各国普遍都认为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会很短,不过大家的战略物资储备,基本上都是按照一两年来准备的。
  显然意大利人还没有做好准备,不过现任意大利首相焦利蒂却是一个聪明人(后世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焦利蒂对意大利军队极端的不信任,他认为意大利陆军没有保护本土的能力,一旦加入了这场战争,对意大利将是灾难性的!
  由于了斐迪南的蝴蝶效应,协约国并没有下大力气拉拢意大利人,所以现在意大利国内亲协约国的力量并不够强,反到是亲同盟国的占据了上风。
  因此,这会儿意大利人正在进行激烈的争吵,估计一时半会儿是拿不出结果了。
  英国人继续玩他们外交手段,内阁会议上大家还是一致决定中立,暗地里政府却在为这场战争做准备,连内阁中亲同盟国的大臣都被隐瞒了过去。
  为了让德国人相信英国人的中立态度,两天前乔治五世还和普鲁士亲王亨利希了(威廉二世的弟弟)进行会谈,为了和平做最后的努力;英国外交大臣还和德国首相进行了紧急磋商,企图消弥战争。
  不过斐迪南清楚这一切都是欲盖弥彰,利益决定了英德必有一战,要是让同盟国赢了这场战争,也就没有大英帝国什么事了!
  圣彼得堡的沙皇政府,氛围就要好得多,没有那么多解释就是一个字“打”,将波罗地海变成内海是俄国人几代人的梦。
  只不过波罗地海沿岸的国家都不好惹啊,先是丹麦人牛逼搞出了“卡尔玛联盟”,毛熊那会儿还是弱鸡惹不起。
  接着波兰立陶宛联邦、瑞典又崛起了,等他们没落了,德国人又爆发了,总之就没有一个是好惹的!
  逼得毛熊转战黑海死磕奥斯曼帝国,很不幸巅峰时期的毛熊遭到了英法的阻击,损失惨重被迫跑去开扩远东。
  日俄战争又失败了,环顾了一周后再次回到了原点,沙皇政府发现海洋战略,还是拿下波罗地海更靠谱,而两大同盟的大战就是他们最佳的机会!
  维也纳政府现在很尴尬,如果不是已经被绑上了船,费兰茨…约瑟夫一世绝对不想参加这次战争,和历史上不一样,现在奥匈帝国的军事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同时面对两个大国,奥匈不是毛熊,没有那么皮厚耐揍;也不是德国人,没有德国军队那么能打,老皇帝自然是不想打这场仗了!
  可惜现在由不得他们了,俄国和保加利亚已经虎视眈眈了,就算奥匈想要中立,俄国人也不会答应,当然斐迪南是不介意奥匈帝国中立的!
  剩下的德国人就不用说了,战争通牒都下达了,他们的态度还用怀疑么?
  法国作为一个共和国,很多时候民间的立场就是政府的立场!现在法国民间的立场还用怀疑么?当然是要报仇了,看看他们总统就出身洛林,就知道结果了!
  次日清晨,法国政府就公开拒绝了德国人的要求,法国外交大臣还叫嚣着,要求德国人24小时内退出洛林和阿尔萨斯,否则法国军队将采取非常手段!
  毫无疑问战争已经来了,在收到了法国人的答复后,威廉二世就气炸了,法国人这是在挑衅啊!
  是可忍孰不可忍!
  愤怒的威廉二世立即下令向法国人宣战,在收到德国宣战书后,法国驻德大使也拿出了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的战书交给了德国人!
  在德法宣战的同时,斐迪南干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以四国协约为由,同日向同盟国集体宣战!
  不过出于分担压力,斐迪南还是拉上了俄国人一起行动,保加利亚向同盟国宣战的同时,俄国人也几乎同时向同盟国集体宣战!
  保加利亚和俄国都表现的这么积极,法国人没有道理怂啊,自然也是随大流的向同盟国集体宣战了一遍!
  大家都知道,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想要中立的意大利人惊呆了,他们什么都还没有干,就已经被宣战了!
  可惜,他们有委屈也说不出来,在外界看来意大利人就是同盟国,两大同盟反正都要开战了,早宣战和晚宣战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没有办法,再不情愿人家都宣战了,总不能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吧?这种事意大利人还是干不出来的,不得不硬着头皮向俄法保三国宣战。
  保加利亚和俄国人无非表现的越积极了一点,这都是小节,至少法国人还是很感动的,这钱没有白花,关键时刻盟友还是靠得住的!
  全世界都将目光投向了大英帝国,伦敦政府现在正忙着寻找战争借口呢?

'333。六十五章、偷袭塔兰托'
  斐迪南一开始就把意大利人拖下水,可不是乱来的,在战争爆发前,协约国就考虑到了意大利海军的威胁,保法两国还制定了一套针对意大利海军的行动方案。
  意大利海军分布在了塔兰托、的黎波里、那不勒斯等港口,其中又以塔兰托为主。
  按照计划,战争一爆发法国海军就切断的黎波里的意大利海军和国内的联系,保加利亚陆军从利比亚横推过去,逼迫意大利人投降!
  好吧,这都是理想主义,地中海还是有那么大的,除非法国海军什么事都不干了,就天天盯着意大利人的的黎波里舰队,否则人家想跑还是做得到的!
  显然这些都是斐迪南故意放出去的风,故意给意大利人制造压力,逼迫意大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