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地中海霸主之路-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这些都没有发生,如果现在开战,英国人面临的麻烦要大很多!
短期内英国人向布尔人宣战的并不符合英国政府的利益,不过这和斐迪南没有关系。
英国人遇到的麻烦越大,对斐迪南来说就越有利,他决定再加一把火!
“开普—开罗”计划,早就被提出来了,历史上1895年底,英南非殖民地总理罗兹就曾派兵,偷袭德兰斯瓦尔共和国,不过失败了!
现在只需要把这个时间提前一点点,对于英国资本家们来说,这并不是个难题!
毕竟19世纪末,大英帝国如日中天,资本家们对自己的实力有足够信心,小小的布尔人共和国已经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了!
在斐迪南的策动下,一股暗流开始在伦敦蔓延。媒体不断的跨大宣传,给英国政府施加压力,资本家们对国会议员进行公关,主战派占据了上风!
由于支持者超过了历史同期,南非殖民地总理罗兹底气足了很多,胆子也大了很多。
直接向德兰斯瓦尔共和国下达最后通牒,责令其24小时交出凶手,并且要布尔人开放选举权,在南非的英国人自动获得选举权。
显然这根本没得谈,布尔人可没有那么软弱,再说了要是交出了凶手,不是等于承认了士兵抢劫杀人,这怎么可能呢?凭白无故,为什么要背这个黑锅?
开放选举权,更是扯淡!一个英国国籍的人,在德兰斯瓦尔共和国自动获得选举权?这不是在开世界级的玩笑么?白痴才能答应!
他们很清楚,英国人只是想制造一个动手借口,躲过了这个还有下一个,除非放弃所有金矿,不然双方没得谈!!
自然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英国人的无礼要求,并且向国际社会发出邀请,希望各国派出调查团,实地调查揭开事情的真相!
布尔人的公开邀请,很快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德国人、荷兰人、法国人、比利时人都纷纷表示支持,愿意参加这个调查团。
英国人会妥协么?很显然在利益面前,资本家们的抵抗力,都被无限的削弱了,区区一点国际上的舆论压力,还吓不到他们!
1895年3月26日,一支由南非殖民地军队和金矿主的打手,联合组成一支三千人的军队,悍然越过了边界线,向德兰斯瓦尔共和国发起了进攻。(是历史上的五倍)
这一计划,受到了时任英国殖民大臣张伯伦的反对,他认为英国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冒险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下令取消了这一计划!
不过受限于19世界末,糟糕的交通环境,加上某些人故意的拖延,等张伯伦的命令传到南非殖民地总理罗兹的手中时,一切都已经晚了,联军已经杀入德兰斯瓦尔共和国。
这支乌合之众的军队,成分十分的复杂,由雇佣兵、地痞流氓、淘金者共同组成。
事实上负责带队的英国军官詹姆斯,对这支军队的指挥权有限,一进入德兰斯瓦尔共和国,就开始自行其是。
原本准备好的偷袭,一下子变成了强攻,不出意料,狂妄的英国军队遭到了惨败,被布尔人克鲁格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克鲁格,了解英布战争的人都知道,带领数万布尔人军队和二十余万英国军队,在南非苦笑了三年!
即便是最后输了,也是虽败犹荣!一群乌合之众,面对一个名将,傻乎乎的上去强攻,结果不言而喻!
三千人的军队,被布尔人打死了八百多人,俘虏了一千三多人,最终成功逃回去的已经不足六百人了!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斐迪南再做什么了。鲜血是最好的催化剂,要是英国人能够容忍这样的失败话,世界霸主之名就是浪得虚名了!
英布全面战争,一触即发!
'157。第十一章、发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现在就差一个借口,一个让大家可以联合发难的机会。
资本家们的力量是强大的,在19世纪这个金本位的年代,没有哪个财团敢忽视黄金的作用,这些资本家的背后又是英国大大小小的财团!
联合矿业公司要不是爱德华的面子够大的话,作为后起之秀,又不属于任何一个英国财团,也根本没有资格进来分一杯羹!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1895年3月12日,英国资本家塞西尔·罗得斯旗下韦德儿公司在德兰士瓦地区发现新的矿床,消息泄露,还没来得及开采,就被布尔人以非法采矿给没收了,并且驱逐了韦德儿公司代表。
双方发生了冲突,很不幸一颗子弹击中了其中一名英国人,事后重伤不治死亡!
媒体的节操向来都很低,在资本的作用下,消息传到伦敦,已经完全变了味!
伦敦日报,就用头版头条,公布了布尔人的“暴行”!事情经过已经变成了:韦德儿的公司的代表在德兰士瓦地区采购黄金,布尔人士兵见财起意,抢劫了财物,并且残忍的杀害了英国公民!
泰晤士报的标题更是冠上了:这是对大英帝国的挑衅!
看标题就可以猜到后面的内容,已经上升到了挑战英国世界霸权的地步了,要是不给他们的颜色尝尝,那还是大英帝国么?
太阳报直接从历史上开始分析,揭露了布尔人无故驱逐英国公民,抢夺财物的“黑历史”,抨击政府的不作为!
总结起来就是,政府赶快对布尔人开战吧,谁反对谁就是英奸!
……
光这还够,英国人早就想对布尔人下手了,不过犹豫德国人在背后支持布尔人,一直没有动手!
历史上英国人为了换取德国人的中立,同意了德国瓜分葡萄牙非洲殖民地的联系,1898年8月30日英德签订了瓜分条约。
条约规定,葡萄牙一旦放弃非洲殖民地,就由英德两国共同瓜分!
不过英国人摆了德国人一道,这份条约只是“空头支票”,次年葡萄牙财政危机爆发,英国抛开了德国人向葡萄牙提供了贷款。
1899年10月14日,两国签订了《英葡秘密宣言》,英国为葡萄牙的一切领地提供安全保护,英布战争爆发,葡萄牙必须支持英国的行动。
现在这些都没有发生,如果现在开战,英国人面临的麻烦要大很多!
短期内英国人向布尔人宣战的并不符合英国政府的利益,不过这和斐迪南没有关系。
英国人遇到的麻烦越大,对斐迪南来说就越有利,他决定再加一把火!
“开普—开罗”计划,早就被提出来了,历史上1895年底,英南非殖民地总理罗兹就曾派兵,偷袭德兰斯瓦尔共和国,不过失败了!
现在只需要把这个时间提前一点点,对于英国资本家们来说,这并不是个难题!
毕竟19世纪末,大英帝国如日中天,资本家们对自己的实力有足够信心,小小的布尔人共和国已经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了!
在斐迪南的策动下,一股暗流开始在伦敦蔓延。媒体不断的跨大宣传,给英国政府施加压力,资本家们对国会议员进行公关,主战派占据了上风!
由于支持者超过了历史同期,南非殖民地总理罗兹底气足了很多,胆子也大了很多。
直接向德兰斯瓦尔共和国下达最后通牒,责令其24小时交出凶手,并且要布尔人开放选举权,在南非的英国人自动获得选举权。
显然这根本没得谈,布尔人可没有那么软弱,再说了要是交出了凶手,不是等于承认了士兵抢劫杀人,这怎么可能呢?凭白无故,为什么要背这个黑锅?
开放选举权,更是扯淡!一个英国国籍的人,在德兰斯瓦尔共和国自动获得选举权?这不是在开世界级的玩笑么?白痴才能答应!
他们很清楚,英国人只是想制造一个动手借口,躲过了这个还有下一个,除非放弃所有金矿,不然双方没得谈!!
自然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英国人的无礼要求,并且向国际社会发出邀请,希望各国派出调查团,实地调查揭开事情的真相!
布尔人的公开邀请,很快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德国人、荷兰人、法国人、比利时人……都纷纷表示支持,愿意参加这个调查团。
英国人会妥协么?很显然在利益面前,资本家们的抵抗力,都被无限的削弱了,区区一点国际上的舆论压力,还吓不到他们!
1895年3月26日,一支由南非殖民地军队和金矿主的打手,联合组成一支三千人的军队,悍然越过了边界线,向德兰斯瓦尔共和国发起了进攻。(是历史上的五倍)
这一计划,受到了时任英国殖民大臣张伯伦的反对,他认为英国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冒险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下令取消了这一计划!
不过受限于19世界末,糟糕的交通环境,加上某些人故意的拖延,等张伯伦的命令传到南非殖民地总理罗兹的手中时,一切都已经晚了,联军已经杀入德兰斯瓦尔共和国。
这支乌合之众的军队,成分十分的复杂,由雇佣兵、地痞流氓、淘金者共同组成。
事实上负责带队的英国军官詹姆斯,对这支军队的指挥权有限,一进入德兰斯瓦尔共和国,就开始自行其是。
原本准备好的偷袭,一下子变成了强攻,不出意料,狂妄的英国军队遭到了惨败,被布尔人克鲁格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克鲁格,了解英布战争的人都知道,带领数万布尔人军队和二十余万英国军队,在南非苦笑了三年!
即便是最后输了,也是虽败犹荣!一群乌合之众,面对一个名将,傻乎乎的上去强攻,结果不言而喻!
三千人的军队,被布尔人打死了八百多人,俘虏了一千三多人,最终成功逃回去的已经不足六百人了!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斐迪南再做什么了。鲜血是最好的催化剂,要是英国人能够容忍这样的失败话,世界霸主之名就是浪得虚名了!
英布全面战争,一触即发!
'158。第十二章、英布战争爆发'
本着给英国人添堵的原则,德国人、法国人纷纷表示愿意支持布尔人,作为布尔人母国荷兰人,更是在国内组建了志愿者军队,准备赴南非参战。
欧洲各国的这些举动,给德兰斯瓦尔共和国带来了打败英国人入侵的信心,同时也带来了灾难!
布尔人决定,不在向英国人妥协,开始了备战,准备用武力驱逐英国入侵者。
布尔人或许其它东西会缺,但是唯独不缺黄金,觉察到了危险,疯狂的向欧洲各国采购武器,训练士兵。
战争一触即发,英国国内已经无法继续容忍下去,在资本家们的努力下,争吵不休的国会终于通过了决议,对布尔人发动全面战争。
1895年底,英军开始向两个布尔共和国集结(德兰斯瓦尔共和国和奥兰治共和国)。
战争开始时,英军约有万人,它采用募兵制补充兵员,武器陈旧,训练很差,纪律松弛。
显然英国人低估了布尔人的实力,直接将一群乌合之众送上了战场,在战争初期就吃了大亏。
结局已经和斐迪南没关系了,英国人南非的行动,已经激起了欧洲各国的不满,尤其是德国人的不满!
虽然没有支持布尔人,但是出售武器装备,帮忙训练士兵,各种小动作就没停过!
英布战争的突然爆发,成功转移了英国人的注意力,英德矛盾、英法矛盾激化,索尔兹伯里侯的计划无疾而终!
斐迪南的目的到达了,他可是知道南非是一个泥潭,布尔人不是那么好惹的!
现在又有德国人、法国人给他们当奶妈,比历史上的“英布”战争时期,日子要好过得多。
历史上英布战争都打了三年,这会儿有一大票的奶妈,而且英国人的准备还没有历史上那么充分,此消彼长之下,怎么也不会比历史上坚持的时间更短吧!
历史上,由于英德在瓜分南非殖民地问题上达成了妥协,德国人抛弃了布尔人。
英国人又拉拢了葡萄牙人,切断了从葡萄牙殖民地的陆路补给线,皇家海军又利用了葡萄牙人在莫桑比克的军港,封索了德拉戈阿湾切断布尔人唯一的出海口,切断了布尔人从外界获得补给的机会。
在一连串的不利因素下,布尔人只能孤军奋战,坚持了三年后,最终失败了。
现在这些都还没有发生,英布战争一爆发,德国人、法国人、荷兰人等,欧洲各国的船只不断的出入德拉戈阿湾。
一船船战略物资,被出售给了布尔人。英国政府对此却是无能为力,很显然欧洲各国都不希望英国人轻易的获得南非!
如果不是德法矛盾太大了,现在两国就该联手干预了。即便是如此,两国还是取得了默契,“不能让英国人轻易的获得南非”!
金本位的时代,谁的手中有黄金,谁就主宰了世界金融,南非恰恰上其中最关键的一环!
直接和日不落帝国开干,还没到那份儿上,下点儿绊子,大家是毫无压力的。
1895年1月,德国领事就曾经公开表示支持德兰士瓦共和国对英国人采取强硬措施。
在英国非洲殖民军入侵失败后,威廉二世亲自给德兰士瓦克鲁格总统发了一封贺电,祝贺他们: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粉碎了一次土匪的入侵!
法兰西公报上面还刊登了,法国政府对布尔人的态度:法兰西共和国愿意支持德兰士瓦共和国,反对英国人的殖民统治。
费加罗报,主编甚至把布尔人反抗英国入侵,和美国独立运动放在了一起,号召法兰西民众向布尔人捐款,支持布尔人继续为了民族独立而努力!
荷兰电讯报,除了号召荷兰民众捐款外,还直接向全世界征集志愿者,准备用实际行动反抗英国人的暴动。
如果只是从舆论上看,英国人这次是天怒人怨了。从西欧到东欧,各国媒体都在抨击英国人,号召全世界联合起来组织英国人在南非的暴行!
实质上,还是该干嘛干嘛,最多就是忽悠几个热血青年,去南非战场和英国人撕逼!
要不就是向布尔人出售各种物资,大赚黄金。估计除了荷兰人是真的愤怒外,其它国家都是为了利益,给英国人下绊子。
也不仅仅是如此,舆论上的压力还是有用的,起码英布战争期间,英国人对欧洲的贸易出口,下降了十个百分点;对荷兰的贸易出口,更是下跌到了十余年里的历史最低点,不足全盛时期的三分之一。
斐迪南知道,这可能才是全欧洲集体反对英国的核心因素!
英国算是吃了苦头,没有盟友的恶果展露无遗,即便是世界第一强国,也无力阻止欧洲大陆集体来下绊子!
这也为英国人放弃不结盟外交,实行新外交战略,埋下了伏笔。
为了能够切断布尔人的后勤补给线,阻断欧洲大陆对它的输血。英国外交部找上了葡萄牙人,希望获得支持,可惜这会儿已经没有那么容易了。
德国人、法国人、还有西班牙人纷纷表示,我们不同意!面对各国的压力,葡萄牙人轻易不敢表态,犹豫再三还是宣布了中立!
其它国家的压力他们还可以顶着,西班牙人在边界增兵的举动,可怕吓坏了葡萄牙人。
西班牙人的举动,大家都很理解,英国人踏着无敌舰队的尸骨而崛起,丢掉的殖民地就不说了,到现在还占着直布罗陀海峡。
西班牙人是没有实力,寻英国人的晦气,但是教训一下独立出去的葡萄牙人,还是没问题的,而且这次还有欧洲各国再后面支持!
何况美西战争前的西班牙,还是欧洲一号列强,和意大利处于同一档次,没有衰落下去,发点儿小脾气的能耐还是有的。
历史上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了,西班牙人没有精力去干涉葡萄牙人向英国靠拢,现在美西矛盾还没有激化,战争更是没影的事。
在欧洲各国的干预下,葡萄牙人很识时务的表示了中立。对于各国来往运送军火的商船,葡萄牙人假装没看见,反正他们是打定主意不躺这一滩浑水了。
英国人打算利用葡萄牙财政危机逼迫葡萄牙妥协的盘算,还没来得及开始落空了。法国的高利贷主们早就磨刀霍霍了,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向葡萄牙提供贷款。
'159。十三章、意大利的首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列强中的另类意大利又跳了出来,正如俾斯麦所形容的“牙齿是虫蛀的,胃口却不小!”
自1894年7月17日,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占领了北部的提格雷后;1895年月,意大利又继续发动侵略战争,占领了阿迪乌格拉、阿杜瓦等地。
你以为这就完了,那也太小看我们意大利的胃口了!在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同时,意大利人对英国人提出的瓜分土耳其的计划,也十分的有兴趣。
不过意大利人的胃口更大一些,在英国人的计划中,又加上了阿尔巴尼亚,英国人答应了!
不过这显然激起了奥匈帝国的帝国的不满,这手都伸到自家的后院来了!
阿尔巴尼亚重要么?实质上对奥匈帝国来说,也就那么回事,不值一提!在衰落的奥斯曼帝国手中可以,独立也可以,奥匈帝国并没有吞并阿尔巴尼亚的计划。
但是前提条件是不能落入列强手中,这会削弱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
巴尔干地区,有奥匈帝国一个列强就够,俄罗斯帝国伸一支触手也就罢了,那是欧洲压路机,劳资得忍着!
你意大利有什么资格??难道就因为大家是盟友,我可以容忍你把手伸进我的后花园?
同样不满的还有德国人,霍尔斯泰男爵认为,这是英国人在“德奥意三国同盟”中制造矛盾,从而瓦解三国同盟,于是指示德国代表,表示德国对近东没有兴趣,拒绝参与英国人关于土耳其的瓜分计划!
没有了德国人的参与,奥匈帝国自然也跟着退出了,意大利人现在还离不开德国人的支持,不情不愿的表示了不参与!
不要着急,意大利的事情还没有完,埃塞俄比亚虽然是个弱鸡,但也要看和谁比?
对上欧洲列强,或者说是普通的欧洲国家,埃塞俄比亚的军队确实不咋的。但是如果碰到意大利这列强中的另类,一切就不一样了!
刚开始埃塞俄比亚政府,被意大利列强的名头吓到了,步步退让,终于埃塞俄比亚政府忍无可忍了。
1895年9月17日,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告人民诏书》。
不要误会,这个诏书本身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但是事后造成的影响力却震惊了世界。
意大利又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一项只能被意大利人自己打破的记录!
1895年12月7日,马康南公爵指挥万埃塞俄比亚军队,在阿拉吉平顶山意大利军队进行决战。
结果震惊了世界,埃军在阿拉吉平顶山首次重创意军,歼敌2400人,于翌年1月收复默克莱,意大利人就这么干脆利落的败了!
这还没完,1896年月1日,阿杜瓦战役爆发,孟尼利克二世亲率10万军队在阿杜瓦与意军再次决战。
毫无疑问,这次意大利的军队还是发挥了正常水平,不对应该是超水平发挥了!
意大利军队不出意料,再次败北!但是他伤亡率,创下了意军历次大战之最,可以看出意大利人也不是真的那么无能,他们也是会拼命的!
埃军采用穿插分割、各个击破战术,正面突击与翼侧迂回相结合,歼敌17万人(毙伤12万余人,俘获4000余人),并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阿杜瓦之战后,意大利无力再战,于同年10月被迫与埃缔结《亚的斯亚贝巴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独立,赔款1000万里拉。此次战争是近代非洲人民反对殖民者入侵的第1次胜利。
好吧,这些都不是重点!列强入侵失败的例子也不是少数,意大利人无非败得惨了一点儿!
关键是意大利人居然认输了,本来打了败仗就已经很丢人了,但是只要你后面再赢回来,获得最终的胜利,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英布战争就是个例子,不管损失多大,英国人都坚持了下来,最后硬是耗死了布尔人,赢得了战争,照样不损日不落帝国的威名!
可意大利政府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被吓怕了,直接向埃塞俄比亚认了输,承认了埃塞俄比亚独立,并且支付了一千万里拉的战争赔款。
也不能完全怪罪意大利政府,克里斯比政府在战争失败后就倒台了,想要报仇也没机会了!新政府更不用说了,知道埃塞俄比亚是个硬骨头,干嘛要去啃??
留着不是正好可以展示上一届政府的无能么?有对比才有伤害,上一届的无能,才能衬托出我们这一届的精明能干啊!凭什么要冒着失败的风险,去为上一届政府擦屁股?
这可不得了,欧洲列强居然打不过非洲酋长!全世界都在看意大利的笑话,意大利面团军由此得名!
斐迪南知道,造成的后果还不仅仅是如此,经此一役,意大利陆军的军魂没了!
欧洲任何一个国家和意大利陆军对战,只要想想意大利陆军连非洲酋长都干不过,都会士气高涨、战斗力爆棚,再不济我们也比非洲酋长厉害一些吧?
然后在接下来的欧陆风云中,意大利陆军一直都是打酱油的角色,永远是敌人最喜欢的对手,盟友最头疼的队友!
不管怎么说,意大利人还是办了一件好事,成功的吸引了列强注意力。保塞战争的余波,被压了下来,符合斐迪南低调的个性!
英国人不是这么容易承认失败的,三国同盟这边没有通过,不是法俄同盟么?
这个年代的法俄同盟,还是压着三国同盟,稳占优势的!只要获得了法俄的支持,英国人稳定后方的目的,照样可以完成!
可惜法国人对亚美尼亚问题不感兴趣,曾在君士但丁堡任职的法国外交部长——加布里埃尔…阿诺托就表示:没有列强干预,亚美尼亚的问题会更好解决!
法国人的态度很明显了,对瓜分奥斯曼帝国没有兴趣,最多也就是一些经济利益,亚美尼亚问题的外交上选择和盟友俄国人站在了一起。
'160。十四章、大保加利亚族'
英国人在巴黎扑了个空,没有获得想要的结果,又将目光投向了圣彼得堡,企图获得俄国人的支持。
俄国人还是很给面子的,同意参加了英国人组织的调查委员会,但是在亚美尼亚问题上的态度,却和英国人迥然不同。
对于奥斯曼帝国屠杀亚美尼亚人,尼古拉二世表示没兴趣,这种事俄罗斯帝国干得多了,比土耳其人干得过分的都不在少数!
俄国人最关心的问题是黑海海峡,但是上一次俄土战争后,俄罗斯政府的战略就发生了改变,将重心东移,尼古拉二世上台后就更加明显了。
俄罗斯帝国可以容忍这条要道,掌握在衰落的奥斯曼帝国手中,或者说掌握在任何一个弱小的国家手中都可以,甚至在保塞战争后,支持保加利亚人掌握黑海海峡的呼声都不低!(历史上俄罗斯一度支持保加利亚夺取君士但丁堡)
不过斐迪南不确定,这是不是俄罗斯政府对保加利亚的一次试探,本着安全第一,以保加利亚那支打酱油的海军,实力不济为由,给拒绝了!
显然英国人的打算,又落空了!俄国人确实对君士但丁堡垂涎三尺,但是连续多次的失败后,俄罗斯政府并不信任英国人,怀疑英国人又有不良企图!
更何况现在俄罗斯的远东战略,正在关键时刻,甲午战争中英国人支持了日本,尼古拉二世认为远东战略的重要性,远远的高于了亚美尼亚问题!
尼古拉二世做出了和历史上同样的判断,他认为英国人是为了破坏俄罗斯帝国的远东战略,想用近东危机绑住俄罗斯帝国的手脚。
何况现在俄罗斯帝国还多了一个小弟,在巴尔干地区还有保加利亚这个打手,即便是发生了意外,也在控制之中。
俄罗斯帝国的态度,彻底宣告了英国人的近东政策破产!
由于列强的态度不一,对亚美尼亚的问题干涉几无作用,895年4月,英、法、俄三国驻土耳其大使联合起草了《亚美尼亚省份改革计划》,这份计划十分温和,改革的内容十分有限。
但还是遭到了俄罗斯外交大臣…洛巴诺夫的反对,声称:除非在整个土属亚洲地区进行改革,不然亚美尼亚人不会满足。
洛巴诺夫的决定,斐迪南忍不住要为他点赞,实在是干得太漂亮了,俄罗斯帝国相当于站在了苏丹的立场了,英国人的近东政策土崩瓦解!
由于在南非地区,“英布”战争的爆发,英德矛盾激化,德国人明确拒绝参与英国的近东战略,索尔兹伯里候爵的瓜分计划,没有获得任何一个列强的支持。
至于单独干预,好吧!大英帝国皇家海军世界第一!陆军嘛?就马马虎虎了,在镇压广袤殖民地的同时,还能够对布尔人发起攻击,已经是超水平发挥了!
要是再过来和奥斯曼帝国单挑,谁打谁都不一定了,要是其它列强再下黑手,搞不好已经到手的埃及,都有可能会保不住了!
到了这里斐迪南才深深松了一口气,自他继位以来,保加利亚最大的一场危机,就在波涛汹涌中这么过去了!
将目光收回到了国内,保塞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后期的问题仍然存在。
894年,因为战争爆发,保加利亚政府前前后后,总共投入了上亿的资金。除了战争花费外,最大的支出反而用在了公关上!
好在军方在塞尔维亚捞了一笔,弥补了一下损失,后期抚恤又用土地抵了,节约了几千万资金,不然现在政府不得不考虑出售不动产度日了。
新增的国土,现在连人都没有几个,所谓的不动产又值几个钱呢?除了土地之外,城中的房产,估计白菜价都卖不出去,再便宜也得有人买才行!
即便是如此,现在保加利亚的财政情况,依然很糟糕。为了筹钱,内阁都快愁白了头!
“二五计划”要继续展开,拖延的进度要赶上去;新增的国土需要开发,需要引进移民,铁路网、公路网都必须要延伸过去。
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值得庆幸的是:斐迪南一开始引进的移民,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没有出现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不然现在保加利亚政府,才会真的炸锅!
亚美尼亚人问题,也吓坏了不少人,其中就有保加利亚政府,还好把塞尔维亚人都送了回去,不然搞不好哪天又闹起来了。
这方面,保加利亚人自己都是经验丰富,政府之中还有不少人,参加过保加利亚独立运动,对于这些业务,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现在主次异位,屁股决定了脑袋,亚美尼亚人在奥斯曼帝国闹独立,大家是同情、支持的。
但是如果有人想在保加利亚来一次,那么态度又不一样了,必须杜绝在摇篮之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