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地中海霸主之路-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这些战利品,历届日本政府所有的外交努力,全部都毁于一旦!
  “山本君,立刻将我们现在的情况发送给内阁,让政府尽快想出办法来。
  告诉他们,现在各国都在针对我们,如果处理不好,恐怕大日本帝国会有灭顶之灾!”内田康哉说道
  “总有刁民想要害朕”,这非常日本式政客们的想法,或许是受火山时常爆发的影响,他们的忧患意识非常的强烈,常常紧张过了头。
  所以他们的判断,也就很容易失误了。尤其是在伦敦会议上,各国政府的立场虽然不一致,却没有出现日本政客想象中的对立。
  英法没有针锋相对,保奥两国也是一团和气,这和他们预想中的国际形势,完全都不一样。
  原本日本政府还企图利用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来实现他们的政治目的,现在各国一团和气。
  甚至在针对日本的问题上,大家总是有意无意的站在了一起,这该怎么办?
  即便是最早西化的日本,也不能够理解欧洲各国之间复杂的外交关系。
  如果在东方世界,保加利亚和奥匈帝国这种在世界大战中打得你死我活,奥匈帝国还被迫割让了大片领土,他们就该是永远的死对头啊!
  可惜他们忘了,奥匈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内部矛盾比外部矛盾要严重的多,割让的是别的民族的土地,关他们什么事?
  况且奥地利和匈牙利的斗争,就够维也纳政府受的了,他们怎么可能会去引导舆论,让两国继续对立下去呢?
  矛盾是存在,但是为了利益,完全被政府给压制了下去,这个年代大部分的民众观念并没有转换过来。
  否则也不会出现普鲁士刚刚和奥地利干了一仗,还割让了奥地利大片的领土,双方不但没有成为世仇,转眼间他们还结盟了,并且还是非常亲密的盟友。
  而在革命思想活跃的法国,就是另一种结局了,为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德法两国直接结成了死仇,但是在利益面前,德法之间的合作也没有少过!
  英法两国也是如此,如果单纯从仇恨出发,他们两国都打了上百年的战争,双方早就是血海深仇了,可结果他们并没有成为死敌!
  在利益的作用下,他们之间既有争斗,又有合作。英法的关系,一直都是伴随着利益的变化而变化的!
  这种由利益关系建立的外交关系,和东方社会那种恩怨分明,非黑即白的是非观念,就显得格格不入!
  内田康哉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眼前的问题,原敬内阁同样也是如此,大家直接将皮球踢给了海军部。
  既然是你们想要扩军的,那么现在就该你们想办法,只要能让各国同意你们扩军,那就一切好商量!
  海军大臣加藤友三朗,陷入了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伦敦会议本来就是为了限制军备而召开的,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海军还想要扩军,本来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参加会议的国家有二十多个,可惜没有一个和日本政府关系好的,连一个帮忙摇旗呐喊的都找不到!
  从前他们是紧抱英国人的大腿,有老大罩着,自然不会被针对了。
  现在俄国人还在内战,美国已经分裂了,日本的存在,对于大英帝国来说,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利用价值。
  利益决定立场,原来的亲密盟友,现在已经变成了竞争对手,双方的关系自然也就完蛋了。
  “海相,这方面你才是专业人士,那么请拿出一个能够令各国政府都接受的方案,拜托了!”原敬首相开口说道
  加藤友三郎在心中盘算了一遍,最后无奈的说:“要不按各国的本土人口计算?或者是本土的海岸线计算?”
  众人一副看傻子的表情,陆军大臣田中义一讽刺道:“海相既然这么有把握,不如我们让外相回来,改派你去参加伦敦谈判好了!
  想必凭你三寸不烂之舌,就可以让英国人拱手~将世界霸主的位置让给我们来做!
  此等盖世奇功,非君莫属,我代表全体大日本民众,拜托你了!”
  说完,田中义一还像模像样的给他鞠了一躬。
  加藤友三朗狠狠的瞪了田中义一一眼,他也知道自己的提议有些不靠谱。
  按人口计算可以,人家约翰牛肯定会要求,加上殖民的人口再计算,那么日本依然是吃亏了。
  按海岸线长度计算也可以,只要加上殖民地的海岸线就行了,日本还是没法比。
  “那你说按什么计算?大日本帝国和欧洲强国相比,本来就差距很远,如果再不追赶的话,未来还有我们的立足之地么?”加藤友三郎反问道
  “这些大道理谁都懂,不过按照你的计划,不要说将来了,眼下这一关我们就过不去!
  要不你去伦敦试试,把你的建议提出来,看看有哪个国家会支持你?”田中义一继续讽刺道
  让陆军给海军出主意,他到是敢出,问题是海军部敢用么?既然如此,他又何必浪费口舌呢?
  “两位都是国之栋梁,现在还是不要再吵了,不如各退一步,要不就按照现在各国的实际海军吨位,进行计算好了!”原敬首相提议道
  “不行!”
  “不行!”
  这次田中义一和加藤友三郎居然给出了相同的答案,令众人十分的诧异。
  “大日本帝国的海军规模太小了,根本就无法保护我们利益!”加藤友三郎说道
  “不,我认为恰恰相反,是我们的海军规模太大了,现在还在继续扩充海军,引起了各国的不满!
  现在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削减海军吨位,消除各国对我们的敌视,以便摆脱我们当前的外交困境!”田中义一针锋相对道
  “田中义一,你这个杂碎,这是对大日本帝国的背叛!”加藤友三郎怒骂道
  “蠢货,连这么简单的国际形势都看不清,难道为了帝国,你们海军就不能做出一点儿牺牲么?”田中义一挑衅道
  “肃静,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么?你们两个要吵架,就给我滚出去吵!”不耐烦的俗仁太子打断了两人的争吵
  (备注:大正天皇患有脑膜炎,兼职精神病,经常干出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
  为了不让这位天皇给日本政府丢脸,从1921年开始,就由俗仁太子摄政了。)
  “嗨!”
  “嗨!”
  除了训斥之外,俗仁也拿他们无能为力,现在他还只是太子,还不是万世一体的天皇!
  说的好听点儿叫摄政,说的不好听,就是一个高高供起来的橡皮章,想要干涉国家大事,这些政客们可不会买他的账!
  本来日本皇室的权威还是很高的,可惜大正天皇这个另类出来后,皇室的威严就仅限于民间了,日本政府高层对皇室的敬畏之心,就跌到了谷底!
  停顿了片刻功夫后,俗仁太子又说道:“不管怎么样,今天晚上你们必须要拿出一个结果来!
  你们可以想想,一旦各国强制制定了裁军标准,我们能不能抗得住这个外交压力!”
  加藤友三郎脸色一变,能不能抗住压力?当然是不能了!
  如果能够抗住各国的外交压力,他们还去参加伦敦会议干嘛?难道是为了自取其辱么?
  一旦各国达成了一致,强制要求日本政府执行,都不用进行武力威胁,光一个经济制裁,就够他们受的了!
  “好吧,我们海军做出让步,但是最少也要保住皇家海军七层的吨位,对英国人我们才有一战之力!”加藤友三郎想了想说
  “我想如果是这样的话,还是我们的海相亲自去谈吧!”原敬首相冷笑道
  现在日本海军的总吨位,还不到英国人的三分一,裁军过后居然要求有英国人海军总吨位的七层,这不是在瞎扯淡么?
  “我说的是主力舰,在别的军舰上我们可以做出让步!”加藤友三郎补充道
  “海相醒醒吧,不要在这里装糊涂了,你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能够保留住皇家海军三层的主力舰,就算是赚了!
  不要忘了,这次英国人就是在针对我们,如果想要选择硬抗的话,后果你要自己想清楚!”田中义一嘲讽着说
  “你~”
  加藤友三郎气得半响都没有吐出后面的话,这些问题他怎么能不知道呢?
  可是海军的中二少年也很可怕呀!虽然比不上陆军,但是闹起来也足以令人头皮发麻。
  他之所以要坚持,不就是想让外相和内阁背黑锅么?可惜大家都不是傻子,怎么会让他如愿呢?
  “最少也要保住英国人四层的比例,如果再低的话,我没有办法向海军的全体官兵们交代!”加藤友三郎愤怒的说
  “这个问题我们说了不算,你们海军部也派人参加了这次会议,情况怎么样,难道不清楚么?”原敬反问道
  内阁联合陆军,在向海军施压!
  想到了这里,加藤友三郎一下子反应了过来,可是该怎么办呢?
  “那好吧,我们就等伦敦谈判的结果好了,反正按什么标准来计算,我们说了又不算!
  这个就看外交部的能耐了,如果能够说服英国人放弃对我们的打压,那就再好不过了!”加藤友三郎非常光棍的说
  政客的必备天赋之一——推卸责任!

'500。六十四章、欧洲大萧条'
  德国
  巨额的战争赔款,已经掏光了德国民众的腰包,现在不光是普通人的日子不好过,就连容克贵族们的日子也不怎么样。
  一半的工业产品被用来了还债,剩下的工业产品还要出口换取工业原材料,为了减少外汇消耗,魏玛政府已经禁止在国内使用奢侈品了。
  通货膨胀令马克变成了废纸,很多人的财富都被席卷一空,百分之六十的德国民众,都欠了银行大量的债务,幕后的银行家们成为了唯一的胜利者!
  如果不是斐迪南加大了对德国的粮食援助,魏玛政府有了让民众填饱肚子的食物,他们早就崩溃了。
  援助粮的涌入,也损害了一个阶层的利益,那就是以土地为根基的容克贵族,魏玛政府的统治已经开始不稳了。
  现在德国的粮食缺口在三百多万吨,也就是说扣除保加利亚的粮食援助后,他们每年还要进口,至少两百万吨粮食,才能够填补国内的粮食缺口。
  而粮食的主要生产者,容克贵族们又不希望政府继续进口粮食,他们认为只要国内的粮食价格再增加一些,就能调动大家的生产积极性,填补国内粮食的缺口。
  魏玛政府当然不可能答应了,估计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不敢答应,真要是停止进口粮食,德国民众就要造反了!
  一战就是因为粮食的问题,德国人才投降的,作为主导者之一,魏玛政府还知道有一点必须要做到,那就是保证国内的粮食供应!
  与德国中央政府的不稳相比,国内的几大王国发展的居然要更好些,以巴伐利亚王国为例,他们大力发展国内的农业,民众们的收入没有提高,但是生活水平较之其他地区,却要高出了不少!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治理地方这一项上,没有任何执政经验的魏玛政府,自然是输了一筹。
  在自由的旗帜下,资本家们迅速做大,在政府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同样,与之相匹配的就是,他们对国内民众的压榨也日益严重。
  很多人都清楚,现在在德国发展工业是没有前途的,百分之五十的工商业产品,都要用来支付战争赔款。
  资本家们又不是慈善家,怎么可能去干这种蠢事呢?所以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入到了金融领域上,比放高利贷!
  这种背景下,德国中央政府,和几大王国之间的矛盾也开始计划,魏玛政府希望经济恢复更好的几个王国,能够承担更大的债务比例,显然这不是各大王国能够接受的。
  现在这些王国可不怕中央政府,为了在德国的内部埋钉子,法国人当初可是坚持将军队、外交、财政、人事四项大权,全部下放给了各个王国。
  现在的德国除了名义上的统一外,实际上已经是各自为政了,总不能指望一个个国王,去拥护一个共和国吧?
  尤其最近一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恶化,大萧条蔓延到了整个欧洲大陆,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了,德国的工商业品出口,也不是那么容易了。
  看着从德国收集来的情报,斐迪南揉了揉额头,欧洲历史已经被他改得面目全非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判断,如果大萧条持续下去,德国人工商业品出口获得的外汇,已经无法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工业原材料了。
  那么赖账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没有足够的工业原材料,他们拿什么去生产出那么多产品来还债?
  没钱进口工业原材料,自然也没钱进口粮食了,即便是有保加利亚每年援助的一百万吨,那也是杯水车薪啊!
  “首相,告诉德国人,我们同意赊一批粮食给他们,不过要按照商业规矩办!”
  斐迪南做出了最后的决定,还是继续向德国输出粮食。世界大战结束后,保加利亚就是对德的最大粮食出口国。
  这也是一笔政治生意了,战后德国迫切希望和大国改善关系,摆脱外交上的僵局,而保加利亚也希望同德国友好相处,以便招募人才,于是双方变一拍即合。
  现在德国人固然是没钱买粮了,可问题是短期内。保加利亚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找不到新的买家啊?
  所以明知道现在对德出口粮食,短期内很难收到钱,斐迪南依然要继续做这笔生意!
  “陛下,这未免太纵容德国人了吧,每年从保加利亚流入德国的外汇可不少,我们都没有说什么,现在居然敢”
  粮食出口的问题,康斯坦丁自然也是清楚的。但是在保加利亚工作的那几十万德国人,每年还要向德国汇回去七八亿列弗,这笔款项基本上都可以抵消粮食出口了。
  每年这么资本流入德国,保加利亚都没有说什么,现在德国政府宣布无力支付他们的粮食款项,康斯坦丁自然是不满意了!
  “确实不能太便宜德国人,那就将利息设置高一些吧,比如月息三分就非常的适合他们,反正他们现在也没得选择,我不相信还有谁肯赊粮给他们!”斐迪南冷冷的说
  不生气怎么可能呢?
  现在保德两国也算是各取所需,保加利亚获得了德国来的人才,加快了国家发展的脚步,德国人也获得保加利亚的粮食,养活了国内的民众。
  双方也算是贸易平衡了,德国人靠劳务输出获得了资金,然后又进口了保加利亚的粮食,再次回流到了保加利亚。
  现在保加利亚还需要这些德国人努力工作,双方完全撕破脸皮没必须,不过在商言商,收取高利贷不过分吧?
  这些和保加利亚政府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资本家们就是这么黑,要赊账就是高额滞纳金,爱要不要!
  德国人不要,大不了拿去援助俄国人,后面找机会报复回去就是了,现在的德国人可硬气不起来!
  听了斐迪南话,康斯坦丁没有继续纠结这个问题,如果德国人敢承担月息百分之三的滞纳金,那么一切都好商量了。
  “陛下,那么意大利人的问题又该怎么办呢?”康斯坦丁问道
  说起意大利,斐迪南也只能苦笑,如果说是德国人在未来有可能会赖账,那么意大利人现在就已经开始赖账了。
  不是他们政府不努力,而是真的还不起啊!如果还有可以卖的话,估计意大利政府都拿出来卖了!
  从凡尔赛条约签订到现在,意大利政府为了还债,就无所不用其极了。工商业品吧,这个没有德国人的竞争力;农产品还不够自己用,人力资源大家又不需要!
  不对,现在保加利亚还有意大利政府组织的劳工队,简单的说就是把罪犯组织起来,送过来当苦力挣钱。
  还有就是大力发展服务业了,当然这不是政府组织的,是资本家们学习了日本的先进经验。好吧,他们还是有点儿节操的,至少没有强迫。
  只不过他们将销售与之相结合,利用这个特殊的渠道,向欧洲各国推销意大利奢侈品!
  当然这些不能让意大利政府背锅,实在是国内的经济不景气,又要承担巨额的债务,很多为了生活所迫,才走上这条路!
  “这样吧,告诉意大利人,要减免债务就去和英国财团说吧,我们已经出手了所有的债权,只要他们同意就行了!”斐迪南无所谓的说道
  “陛下,意大利人还要求暂停支付赔款,等他们的经济恢复了过来后,他们才会继续履约,我们和财团是有过协议的,要负责催款!”康斯坦丁提醒道
  斐迪南哈哈一笑,说:“没错,我们是承诺了催款,也保证了意大利人不能够赖账!
  不过,意大利人用一百年时间还清,只要没有少给他们滞纳金,也不算是赖账吧?财团要求我们催款,那就和各国一起去催好了!”
  康斯坦丁心中一惊,他没想到斐迪南居然是打着蒙混过关的主意,不过现在意大利人是真的没钱,确实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陛下,欧洲大萧条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出口业,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对欧洲大陆的出口额将下降百分之二十!
  政府已经决定让企业转型,改出口为内销,现在意大利的经济危机爆发,我们计划过去挖一批人才过来,他们的设计师还是很不错的,就是太懒了!”康斯坦丁继续说道
  斐迪南点了点头,然后说:“就这么办吧,我们刚刚开起十年计划,这里面蕴含的市场很大,如果计算上配套产业,创造出来的就业岗位,恐怕要超过五百万个。
  国内的人力资源市场,恐怕难以提供,必须要的时候,可以将目光投向欧洲各国,寻找廉价劳动力!”
  对于现在的德意两国政府,斐迪南都有些无语了,虽然手上的牌烂,但是也不能乱打吧!
  国内经济危机都这么严重了,他们依然维持着高福利社会体系,只不过这些福利大部分人都无法享受到,受制资金不足,被一小部分特权阶级给占用了。
  光这一笔支出,就占到了德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三,占到了意大利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十七,还美其名曰是在保护民生。
  这也就罢了,经济形势不好,政府也要想办法,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吧,至少打击一下国内的资本家,让民众们喘一口气吧,都没有做!
  碰到这样两个奇葩的政府,也难怪后世***能够发展起来了,不过这个位面到了现在,都还没有出现他们的影子,难道被蝴蝶效应了?

'501。六十五章、论面子的重要性'
  奥匈帝国
  自从世界大战爆发后,奥匈帝国的国内矛盾就被激发了,想要独立的匈牙利人,遭到了维也纳政府的强力打压。
  不过这种打压,并没有让匈牙利人打消独立的想法,反而是坚定了他们独立的决心。
  不过现在的匈牙利,已经不是当年的匈牙利了,大批的少数民族从匈牙利王国剥离的出去,成为了中央政府的直属管辖地。
  维也纳政府让这些少数民族摆脱了匈牙利王国的压迫,这些人立即成为了中央政府的忠实拥护者,并且还极端的仇视匈牙利人。
  有了这些少数民族的帮助,奥匈帝国的局势已经稳定了下来,匈牙利人即便是想要独立,现在的实力也不够啊!
  自从英法希望扶持奥匈帝国牵制保加利亚后,外部就再也没有人支持他们独立了。匈牙利人的独立目标,现在看起来是越来越远了!
  他们不是没有想过争取保加利亚的支持,然后获得独立,可惜匈牙利人如意算盘打错了,斐迪南现在不想打破南欧的和平稳定,就拒绝了支持他们独立!
  至于奥匈帝国会不会做大?任何一个了解过奥匈帝国的人都知道,在没有解决民族问题前,他们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
  奥匈帝国的民族问题,不是没有办法解决,而是维也纳政府下定不了这个决心,否则这个问题也不会拖到现在!
  可以说只要搞定了匈牙利王国,奥匈帝国的民族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就好解决了。
  现在从表面上来看,奥匈帝国已经解决了大半的民族问题。
  除了匈牙利人不安分外,其他的民族,都已经团结在了哈布斯堡家族领导下的维也纳政府周围。
  作为旁观者,斐迪南清楚,现在这些从匈牙利王国剥离的少数民族,感激哈布斯堡家族给了他们更好的生活,自然会拥护维也纳政府。
  未来呢?人心总是会变的,一旦维也纳政府的某些政策损害到了他们的利益,又或者是在野心家的挑拨下,走向独立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没有民族认同感,就是民族独立的根源!
  这也是为什么北美十三州会爆发独立战争,而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一直没有独立的原因!
  北美十三州是多民族混合的地方,英国移民所占比例太小,成为了当地的少数民族,而这部分英国移民中,仇视英国政府的爱尔兰人又占了多数。
  所以当英国人要在这里征收印花税后,他们就独立了,实际上他们的税收比英国本土都还要低!
  而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就不一样了,一直都是英国移民占主导地位。
  即便是到了21世纪,在美国和苏联的共同作用下,他们和和英国分道扬镳,人家一样认为英国女王是他们的最高领袖!
  这就是文化上的认同感,历史上在奥匈帝国崩溃的最初十几二十年,这些民族独立建国后,还有不少人拥护哈布斯堡家族。
  但是二战后,随着老一辈人的死去,这种认同感就不复存在了!
  一个注定不能成为威胁的奥匈帝国,斐迪南自然就懒得去打压了,无论英法如何支持,他们的国力都无法转变成战斗力。
  相信任何一个将军,被人告知他的部队中有十几种语言,估计都会头皮发麻。想要各部队实现协作,先让军官们学会外语吧!
  这种军队,一旦被打散了建制,就真的散了,语言不通想要重新整编,简直是在说梦话!
  由于世界大战的关系,奥匈帝国的青壮劳动力损失惨重,国内的经济恢复速度并不快。
  加上旁边还有一个正在内战的俄国,他们可以出口一些工业品,因此这次欧洲大萧条,他们算是逃过一劫。
  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赢家之一,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输家之一!
  打垮了最大的敌人俄国,还扩大了自己的本土面积,拿到了宝贵的矿产资源,还获得了最大份额的敌人,成为了欧洲中西部大陆的霸主。
  表面上看来,他们是一个大赢家,实际上只有自家人才知道自家的苦!
  战争中的人口损失也就算了,这个并不致命,关键的是世界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都是在他们家里面打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如果法国人是实体经济占主导的国家,那么这也不是问题,很快就可以恢复过来。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大名鼎鼎的高利贷帝国,国内的实业是无法和虚拟经济相抗衡的。
  在利益面前,谁愿意去老老实实的搞实业啊?
  谁都知道,搞十年实业的利润,也比不上在股市里面混一年的收益高,资本都是逐利的!
  社会上投资实业的人少了,那么社会上的新增就业岗位,自然也就减少了,失业人员当然也就增加了。
  整个法国的失业人口,都超过了五百六十万,失业率已经突破了百分之二十一,和失业人员长期低于千分之一的保加利亚,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失业率=失业人员/适龄劳动力人口)
  这么高的失业率,法国人的经济自然也好不了了!
  法国内部的政治斗争,也是欧洲各国中最激烈的,政客们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大英帝国呢?
  世界大战后最大的赢家,美洲大战最大的赢家!简直就是站在了人生中的巅峰,不过他们国内的经济也不景气!
  虽然还没有法国人那高达百分之二十一的失业率,不过距离这个数字也快了,世界大战结束后,平均下来大英帝国,每年增加一百一十万的失业人口。
  要问原因嘛?和法国人也差不多,资本家们热衷于投资虚拟经济,对实业投资不积极。
  现在又增加了北美三国王国,他们的殖民地市场上也出现了新的竞争对手,资本家们惊讶的发现就是转卖德国人的廉价货,也比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更赚钱。
  这一后果就非常的可怕了,在利益的驱动下,最近年大英帝国在实业上投入的资金,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在持续减少中。
  截止到1921年,全年在本土实业上的新增投资总额,居然下降致1200万英镑,和保加利亚逐年增加的投资成反比趋势!
  要知道企业的设备也是需要更新换代的,就英国人现在的新增投资规模,估计不要说扩张工业了,他们本土的工业规模不缩水就好了!
  当然从资本家们的角度来说,他们的做法是没有错的,现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整体市场都出现了萎缩,这个时候收紧投资,是规避风险的最佳手段。
  反正因为民众们购买力的下降,加工制造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他们趁机削减投降,压缩产能没有毛病!
  至于会不会因此造成失业人口增加,市场进一步的萎缩,再次反馈到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恶性循环中,这就不关他们的事了!
  这就是伦敦会议的前奏条件,随着欧洲大陆经济出现了萧条,各国都希望通过裁军压缩军费开支,然后将这比钱投入到国内。
  这其中又以英法的心情最为迫切,皇家海军总吨位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巅峰,大小军舰上千艘,总吨位都快接近三百万。
  作为代价,就是大英帝国的海军军费一直都居高不下,即便是在和平年代,要维持这支大海军,海军军费开支,也占道了他们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八!
  如果再加上陆军和空军,军费开支已经占据了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三点七,这个比例都超过了,世界大战前和德国人进行军备竞赛的时候!
  如果有敌人的时候,他们维持这支大海军也没有什么,但是现在环顾全世界,就没有一家海军总吨位超过一百万吨的!
  甚至英国皇家海军的总吨位>保加利亚法国日本俄国奥匈帝国的总和!
  维持这么大规模的舰队,这真的有必要么?这都是五强标准了!
  现在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海军,全部联合在一起,战斗力都未必能打得赢英国皇家海军!
  发现没有强大的敌人后,心满意足的国会议员们,就决定压缩军费开支了,这第一刀就砍在了军费支出最高的海军头上。
  伦敦会议
  “我们建议以大英帝国皇家海军保留海军总吨位100万吨,为基数10,各国获得海军总吨位比例为:法国28、保加利亚27,日本18、俄罗斯帝国18、奥匈帝国1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