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帆战舰-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应麟不清楚为什么堂堂一个秦王要带自己来看这小儿玩耍之物。

    吴应麟走进仔细看了几眼后,发现这泥土堆非同凡响。

    吴应麟越看越是惊讶,这分明是地图,用泥土砂石堆砌出来的一幅山河地理图。

    但是,这山河地理图又与吴应麟熟悉的那些地图大不一样。

    这是长城,这是京师,这是南京、成都,这标记着的城池,吴应麟都知道。

    那个标明重庆的小城,就应该是自己父王驻扎之地了,怎么只占这个大厅的那么一小点呢?

    那其他广大的领域又是什么?

    扶桑、安南、南洋、西洋这些地方自己也听闻过。

    可这北美洲、南美洲、澳洲、非洲是什么鬼东西,为什么我从来没有听说过。

    吴应麟非常疑惑,不解地看着郑成功。

    看到吴应麟惊奇的样子,郑成功很是得意!

    好奇吧!震撼吧!

    这个巨大的沙盘可是老子让四海商行根据打探回来的消息,再加上老子的记忆,让军属学院的学子花了半年的时间才完成的。

    每一个第一次看见它的,无不被其震撼到。

    郑成功指其山水模型而言道:“吴贤侄,你看。这是我们真实的世界,从塞外到海边,区区几十步,这就是你所认知的天下了。但这不是真正的天下,华夏在这天下面前根本算不了什么。在华夏外还有广阔的沃土。贤侄,这个世界很大,有时间有兴趣的话大可以出去看看,增长一下见识!你能看到跟以往大不相同的世界!”

    吴应麟听到,看着这巨大的地图,心神震荡,一派神往。

    郑成功清咳一声,唤回吴应麟的注意力。

    郑成功指着一座岛屿说道,“这是台湾,前两年我军刚从荷兰番鬼手里收复回来。现在正抓紧治理,迁移百姓!“

    郑成功又指着数块岛屿说道,“这是南洋诸岛,三年前,为替受难华夏百姓报仇雪恨,我郑家海军将西班牙番鬼赶跑。现在控制了此地,正抓紧充实华人,好将此地纳入华夏版图。”

    郑成功又指着扶桑岛说道,“这是扶桑,贤侄当听说过。“

    吴应麟忙点头,郑成功继续说道,“扶桑人皆是中山狼,忘恩负义,如果不趁早铲除,他日必定是我华夏心腹大患。为华夏百年计,一旦驱除鞑子,我必引兵讨伐,灭其国。”

    说完扶桑,郑成功又指着数座岛屿说道,“此处是我水师新近探索到的,我取名为檀香群岛。这群岛位居大海的“十字路口”,是亚、美和澳洲间中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这里全年风和日丽、水蓝天青,风光独好,适宜居住,种植甘蔗。我有意未来将郑家海军东海舰队总部设置于此。”

    看着一脸惊讶的吴应麟,郑成功继续说道:“这里和这里是北美洲、南美洲,这两处地方都比华夏更广阔,真称得上地大物博。未来百年,这里都是郑家军必取之地。只是西洋番鬼也看中了这块疆土,正加紧抢夺。”

    郑成功看着吴应麟说道,“贤侄啊!说实在话,我手下那些将士都劝我尽快出兵铲除你们,好拿下西川,打通北上陕西的道路。但我实在是不愿同室操戈,同族相残。向外扩张,开疆辟土,让华夏耸立世界之巅才是我的意愿。但现在不说南北美洲,单是南洋群岛,要想完全控制住它,将它完全纳入华夏版块,人力上都很是吃力。更不用说还要规划檀香群岛,以及比之更为广阔的南北美洲了。贤侄,回去告诉你父亲,我需要他的鼎力相助。”

    吴应麟听到抱拳深鞠一躬说道,“秦王胸怀广阔,非常人可比,请受小侄一拜!”

    郑成功扶起吴应麟,又指着一块大岛说道,“这是澳洲,比之中原领地不小,有上百万人口,地大物博,草木丰盛,再加上这里百年与世隔绝,百姓淳朴,有上古之风。当真是个好地方。只要你父亲肯反正,我必保举他担任澳洲总督。让他主管军政大权。一个有实质的总督不比一个无权的王爷要低。”

    不比华夏小,地大物博、草木丰盛……

    让父王主管澳洲军政大权……

    那不就是在那里当太上皇了。

    吴应麟此时心神恍惚,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好半天,吴应麟才回过神说道,“此事非同小可,非小侄可以做主,还需我父王做主,恳请王爷稍等,让小侄回去跟父王商议!”

    郑成功微笑着说道,“嗯,理当如此!明严就在次静候佳音了!贤侄,告诉你父亲,华夏人不打华夏人,一致对外才是对的起百姓,对的起自己的良心。只要你父亲反正,日后必定能留名青史!此等良机,万万不可错过!”

    吴应麟躬身恭敬的说道,“是,小侄必定会原话转告我父王!”

    一回到了驿馆,吴应麟根本没有耐心住下去了。忙叫下人准备收拾行装,回返重庆。

    《

 第二十一章 忽悠,接着忽悠!

    天下,是真的有那么大吗?

    这个天下,跟自己认知的那个天下根本不可同日而言。

    而如今,在那地图显示满清所占据的疆土,哪怕是再加上蒙古,那也没有郑成功的疆土庞大的。

    虽然现在那些地方可能有很多是荒地,百姓也不多。但如果真的如同郑成功所言,郑家军统治了那么多地方。

    就算现在实力不够,但郑成功的潜力可是非常恐怖的。

    只要给郑成功休生养息几年,人口上来了,只怕到时一人一口沫都能吞没了鞑子。

    这郑成功到底有多大的实力,实在是太让人无法想象了。

    这就不由得吴应麟感到万分的惶恐了。

    吴应麟几乎是马不停蹄的赶回了重庆,向吴三桂报告了。

    当日见识过那火器的犀利,可是犹如压在吴三桂心头之上的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

    吴三桂知道就算关宁铁骑全盛时期在那漫天的火炮下都会崩溃,更不用说现在损兵折将,实力大损。

    自从大败以来,吴三桂是一日三惊,生怕郑家军打了过来。

    为了给自己一条活路,在听到郑成功纳妾的消息,吴三桂是冒着给满清发觉的风险派自己的次子吴应麟送上重礼祝贺的。

    一听到吴应麟回来了,吴三桂忙把他叫了进来问话。

    吴应麟刚走进书房,还没有开口。吴三桂已经着急地问道:“启华,你这次出使有没有见到郑成功,有没有探知他的打算?”

    吴应麟忙回答道:“父王,孩儿此次出使,见识到关乎天下格局之事!”

    关乎天下格局?

    到底什么事这么重要,竟然关乎天下的格局?

    吴三桂一听这句话,顿时一惊。莫非郑成功有新的举动!

    吴三桂忙说道:“到底何事,快快说来!”

    吴应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详细讲给了吴三桂听。

    为了不影响吴三桂的判断,吴应麟连一句修辞都不敢说。

    听完吴应麟诉说这个世界的辽阔,吴三桂就坐在椅子上好半晌没有发一声。

    良久吴三桂才吐了一口气,问道:“启华,你觉得那地图是真还是假?郑成功的势力真的有那么恐怖?“

    吴应麟想了半天也也无法回答,“孩儿不知!”

    吴三桂没有怪自己的次子,连自己都不怎么敢相信,又何况他呢。

    吴三桂叫人将自己的心腹之人都叫了过来。

    吴应麟又重新说了一遍自己所见所闻。

    吴三桂看着在座的心腹,说道:“诸位觉得启华之言,当真否?世界真的如此大吗?”

    大家都被那个世界地图给吓呆了,整个屋子内无人回答。

    最后还是首席谋士方光琛上前说道:“王爷,下官还记得,永乐年间有文莱、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等国前来朝拜,其方位与地图记载的方位相同。那地图所记载的南洋、非洲应是不假。只是自从成化年间,那些海图资料都给兵部尚书刘大夏烧了。后世再也没有派人出使,都将那些地方遗忘了。而今才知那些地方是如此之广阔,南洋还盛产米粮,煤铁。至于扶桑、台湾等地早有华夏人往来,确实存在,毋容置疑。至于南北美洲、澳洲,史料上到是未曾记载过,不过下官在山海经等书籍上到是有看过类似的描述。也不知是真是假!至于中原之地在地上所列全无差错,以此推断,下官认为那地图纵然不时全部属实,最起码一半以上当是真实可信的!”

    方光琛说完,整个屋里的人,全都陷入了一种沉默的气氛之中。

    就算那地图不是全部属实,单单是郑成功所占据的这些地方,就足以论证他的实力。

    差距这么大,还怎么打?

    除非郑成功自己作死,不然以满清的实力根本无法抵挡的了郑家军。

    到时自己这些人怎么办?

    明知必输的战争,又有谁愿意送死!

    吴三桂眼看左右手下的神态,低声问道:“郑成功实力大不可及。我等当何处之?”

    没人敢回答这个问题。

    唯有吴应麟向吴三桂说道:“父王,不如先派使者向秦王表明,只要秦王解救出大哥、侄子,我等归降。同时遣一使者,游历澳洲当地佐证,真如郑成功所言。我等降之如又如何!秦王也说了,只要父王肯降,就将澳洲交付父王掌管,到时仍然不失富贵。”

    吴三桂听到哈哈大笑起来道,“那郑成功一向以仁义著称,既然许下诺言。只要我归顺,必保举我当澳洲总督。那好,我们就派人去澳洲查证一番,只要情况属实,我起兵拥护,当不失总督之位,尔等也自不失高官厚禄。诸位,我等已无后顾之忧,有何不喜?”

    吴三桂这么一说,屋里地人都笑了。

    确实是这么一回事,即使是郑成功一统华夏又如何。

    吴三桂掌管澳洲军政大权,自己这帮人也没什么可忧愁的了,照样是高官厚禄。

    现在什么都不用担心,跟着吴三桂走就是了。

    吴三桂看自己一番话终于安抚住手下了,忙继续说道:“此事宜早不宜迟,明日我就派人乘船去那澳洲查探一番。”

    吴应麟忙站起来拱手说道,“父王,此事事关重大,儿臣愿亲自走一趟,以求真假!”

    事关生死存亡,这等事儿子亲自去查证更放心点。

    吴三桂点头答应了。

    方光琛也站出来说道,“王爷,下官也对那澳洲很是好奇,愿陪着世子走一趟。”

    方光琛是自己心腹手下,而且足智多谋,如果有他陪同,那就不用担心儿子给人哄骗了。

    吴三桂忙说道,“此事有劳先生了!”

    方光琛忙回答说,“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第二十二章 忽悠,接着忽悠(中)

    郑成功很快就通过吴三桂身边的内应知道了吴应麟要出海佐证的消息。

    姚启圣向郑成功贺喜道:“恭喜大将军,看来吴三桂是有意要投靠大将军了!“

    郑成功笑着说道,“暂时不要恭喜先,那吴三桂不是想知道咱们的实力,想知道澳洲的情况吗?那咱们就让吴应麟好好的看看。公业让他慢慢走,多看看。记得做戏要做全套,千万不能让对方识破了,然后吓跑了对方!”

    从南洋赶回来的郑泰说道,“大将军,这件事就交给我吧。我保证让吴应麟只能看到该看的,看不到不该看的东西!”

    郑成功点头说道,“嗯!这件事就交给公业了!”

    上次来给郑成功祝贺,心情急迫,一路是快马加鞭地赶过来的,哪有时间和心情留心沿路风景人情。

    现在得到郑成功的保证,心情自然平稳了很多,一路上也不着急赶路了。

    吴应麟一行人装扮成商人模样,朝着泉州进发。

    坐在马车上,吴应麟一路看着的郑成功治下的风土人情。

    吴应麟感触良多!

    同样都是百姓。这差距?

    瞧瞧郑成功治下的百姓,虽然衣服还是有些破旧,但个个精气十足,有一种朝气。

    对,朝气,一种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朝气!

    不像满清治下的百姓,衣衫褴褛,精神麻木,都是愁眉苦脸。

    街上大白天都看不到人影几个。

    不是百姓懒,不干活。

    是他们根本没有钱买新衣服。

    唯一的一套旧衣服还要穿着出门见人。

    为了不在干活时磨坏了衣服,百姓只好等到夜晚,天黑时赤身在田里干活了。

    等到吴应麟一行人来到泉州城,满眼看到的都是人,吴应麟这种见过世面的,现在一下子也花了眼睛。

    一眼望过去全是人,摩肩接踵。

    街上小货摊前都围满了人,挑拣货物,讨价还价,人声嘈杂。

    在拥挤的人群中,吴应麟一伙人每走一步都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侍卫头领林坤大声说道,“大人,小的去将这些贱民驱散!”

    吴应麟还没有开口,方光琛已经说道,“万万不可,世子。秦王以仁义、爱护百姓著称。他日我们还可能要仰仗于他,不可多生事端。”

    吴应麟忙说道,“方叔说的有理。林侍卫,吩咐手下的,小心谨慎不可莽撞。”

    林坤忙喊道,“是!”

    吴应麟看了一下说道,“看这情形一时半刻也不能过去,方叔,不如我们找一家酒家祭一下五腑,同时也好打听一下消息。”

    酒家这些人多口杂的地方是最容易打探消息的。

    方光琛说道,“也好!”

    一行人挑了一家还算大的酒楼走了过去。

    看到吴应麟几个华衣宝马,小二立马知道是大贵之人,忙上前喊道,“几位客官,里面请!里面请!是打尖还是住店!”

    林坤上前说道,“休要烦躁,楼上找个雅间!”

    吴应麟阻止道,“不用,楼下找个干净点的位置就行!“

    小二忙喊道,“好嘞,几位客官,里面请!“

    将吴应麟几个人引到一张桌子,小二将肩膀上的白布取下,抹了一遍干净的凳子才说道,“客官请坐,请坐!“

    吴应麟坐了头位,方光琛坐在对席,肩下便是林坤。

    其他侍卫占据了周围的几张桌子,隐隐围了一个圈。

    待吴应麟三人坐定,小二说道,”客官,请问想吃点什么?不是小的夸口,本店的包子、鸭血粉丝汤那可是金陵城一绝,保证让客户吃了忘不了。几位,要不来点!”

    吴应麟拿出一锭银子说道:“尽捡上好的酒菜上,不够地再来算,多了的就算赏你的!”

    小二一看那银子,起码值五十两,忙喊道:“谢客官!谢客官!小的这就给你去准备,几位稍等!”

    小二拿起银子就急忙去柜台跟掌柜的禀告,然后去后院催那掌勺师傅快点上菜。

    小二回来时拿着几壶高粱酒,此时厦门有名的上色好酒。

    开了泥头,给几个倒了满杯后,小二就下去了。

    吴应麟溟了一口酒后,嘴里跟方光琛说着几句闲话,耳朵却是仔细留心其他人的讨论。

    靠门的一座,一个大汉正喊道,“快将些酒肉来,俺吃了。还要赶路出海!”

    相熟的人听到笑道:“牛娃子,你出什么海,不用放牛?”

    那个牛娃子地瓮声喊道,“大牙叔,你是多少年没有回家乡了。老子早几年就不替地主家放牛,进作坊打工去了。这几年不是攒了点钱嘛。听说澳洲那里沃土千里,粮草丰盛,我就想去那里买一块地,自己放牛牧羊,也当个地主!”

    四十多岁有点龅牙的大叔听到,喝道:“好,有上进心。好好干,早日攒下钱娶一房妻孝敬你母亲。澳洲那里我也听说了,如果不是大叔年纪大了,也跟你一起那里打搏。”

    吴应麟一听是关于澳洲的事,忙站起来拱手说道:“这位兄台请了,可否过来一叙?”

    这个大汉刚想快点吃完就赶去报名,听到吴应麟的邀请楞了一下。

    他看着吴应麟身着华服,气宇非凡有些迟楞地说道:“我们认识吗?”

    吴应麟摇了摇头说道,“并不相识!”

    牛娃子有些不明白说道,“那你们干嘛叫我?”

    吴应麟依旧彬彬有礼地说道,“兄台请勿疑心,在下是外地人士,刚来泉州。偶闻澳洲之事,特想向兄台请教一二!”

    牛娃子听到对方是想了解澳洲的事,这才放下心,看着对席桌上的那丰富的菜肴,忍不住流下了口水。

    吴应麟走过将牛娃子拉过来,说道:“兄台请坐!”

    牛娃子半推半就下就做到了吴应麟这张桌,一坐下拿起筷子就拼命往嘴里趴着那些美食。嘴里一个劲地陈赞道:“好吃,真的太好吃了,我长这么大还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

    吴应麟微笑着说道,“好吃,就多吃点!不用着急!”

    牛娃子也知道对方为什么要请自己吃大餐,边吃边说,“有什么事你就问,我一定把什么都告诉你!”

 第二十三章 忽悠,接着忽悠(下)

    《

    吴应麟说道,“敢问兄台贵姓!”

    牛娃子说道,“我姓陈,叫陈大牛,别人都叫我啊牛。”

    吴应麟思索了一下后问道,“陈兄,之前听你说,要去澳洲买地,放牛牧羊,自己当地主!敢问兄台是从哪里得知澳洲的消息的!“

    陈大牛撇撇嘴说道,“现在福建这边谁不知道澳洲的事。告诉你,我一个老乡当初就是听到澳洲的消息,带着所有积蓄跑过去圈下了好一大块地,起码有600亩。现在都养了上千头羊,两百头牛。半年前,那各老乡回来了。好家伙,都娶了三房娇妻了,有了两个娃。羡慕死我了,他特地吩咐我趁早去澳洲圈地,他说现在想买的人太多了,去晚了就没得买了。”

    他扒了最后一口菜,摸着鼓胀的肚子叹了一口气说道,“当初老子就是没有听别人的话,错过了去南洋买地的机会,现在那边的良田已经升到一两银子一亩地,买不了几亩地了,现在老子再也不能错过澳洲的机会了!”

    说完陈大牛急匆匆往外赶,一幅着急的模样。

    吴应麟看向方以琛说道,“方叔,觉得有几分可信?”

    方以琛摇摇头说道,“对澳洲的信息太少,不好判断。世子,眼见为实,到了澳洲一切都会明了。”

    吴应麟点点头。

    桌上的饭菜给陈大牛海吃一顿,剩下残羹冷炙,吴应麟看着都没有胃口,忙叫伙计收拾,再重新上一桌。

    新的菜肴上来,吴应麟一行人随意地吃了些就结账走人。

    泉州港口,吴应麟被震撼到了。

    港口不同肤色外国人,说着不同语言,进行着跨国的贸易,热闹而繁荣。

    街口茶堂客栈展旗旌,车接人潮商铺旺,充耳算盘珠玉声。

    港口千帆林立,货船、客船、渡船、牵引船沿江排列。

    装卸着来自世界各国的货物的帆船在水面穿梭如云。

    口岸上船工多达上万人,装船缷货不知闲。

    看着那挥洒汗水的船工,吴应麟转头对方以琛说道:“方叔,听闻泉州有郑家水师的基地,小侄想去看一下以以海起家闻名的郑家水师模样!”

    方以琛说道,“军事重地历来看管甚严,以郑成功善治军的名声,只怕世子无法靠近。”

    吴应麟解释道:“小侄也没想要靠近,只是想远远看下郑家军的战舰!”

    远远看的话,应该没什么问题。

    询问了一些路人,吴应麟几个人找到了姑嫂塔。

    姑嫂塔是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标,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

    姑嫂塔建于宝盖山上,宝盖山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关锁水口、镇守东南的气势。

    山巅上姑嫂塔独立凌空,巍峨挺拔。登临远眺,泉南形胜,海天风物,尽收眼底。

    所以姑嫂塔又叫做“关锁塔”。

    来塔上观看风景的人很多,吴应麟几个人到不显得唐突。

    站在最高的五层楼上,吴应麟极目远望。

    看到泉州军港正停泊着几艘战舰,吴应麟再一次被震撼到了。

    吴应麟在北方也是见过船舰的,不应该对战舰有什么惊讶。

    但是吴应麟如今看到是郑家水师纵横大海的战舰。

    那上万石载重量的庞大体积在只看过四五千石的吴应麟来说那实在是太大了,太不可思议了。

    这么大的战舰是怎样建成的,那得需要多少木头。

    而这些还算罢了,它船身上的那些炮口,那得装多少门火炮?

    从船上拆下来也是能用的,就算野战不行,守城总可以吧!

    吴应麟那真是越看越心惊,越看越沮丧,越看越不敢看了。

    对郑家军,吴应麟可以说信心全无。

    不单是吴应麟,其他人包括方以琛都给震慑了。

    一行人默默地走下塔,侍卫头领林坤问道,“世子,我们还需要去外海看那澳洲吗?以郑家军那火炮的威力,有什么能能抵挡的住啊!”

    林坤的意思很明白就是不管澳洲怎样啊!

    我们都没有选择。

    吴应麟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做人要有始有终,而且去澳洲看了,回去后也能说服那些将领。”

    方以琛也同意道,“我赞同世子的意见,看来我们之前都是井底之蛙,听了那些百姓对澳洲的描述。我也很好奇海外的世界,想借机出海看看。”

    吴应麟和方以琛都赞同继续出海,林坤根本无法反对。

    吴应麟他们刚走到港口时,顿时有三四个人立马围了上来,大声喊道,“公子,公子,你们是想去澳洲的吗?来坐我的船,我的船又快又安全。”

    “公子,坐我的船。我的船大,坐的稳,抗风浪,保你安全。”

    “公子,我的船已经去过澳洲十几次了。道路我熟,坐我的船,保你满意!‘

    ……

    吴应麟呆住了,他们是怎么知道我们要去澳洲的,我们的身份泄露了吗?

    还是方以琛年纪大见识广,忙说道:“看来这段时间去澳洲的人很多啊!现在去澳洲是什么价格?”

    一个船长忙说道,“这位先生,一个人三两银子,伙食另算!”

    方以琛说,“这么贵!”

    “不贵了,先生。你要知道这去澳洲的路可不短,顺风顺水也还要十天。而且这去深海,也不是什么船都可以去的,一定需要我们这种大海船才行!”

    另外一个船长也帮衬说道,“是啊,先生,这几年那木材的价格是一个劲地往上涨,现在想造一艘大海船也不便宜啊。这票钱自然也跟着往上涨了。”

    “今年还是三两,明年也不知道要涨多少钱了,先生如果想去澳洲买地的还是趁早吧!”

    “对啊,去澳洲的人越来越多,再过一段时间只怕你就算想去,也不一定能买到票了!”

    方以琛笑着说道,“看来澳洲那里很好,大家都争着要去!”

    “是啊,这位先生你是没有去过澳洲,我送人过去后,也好奇踏上过澳洲,好地方啊。一望无际的草原,比,那个北方的那个地方,哦,蒙古,不比蒙古差。”

    “是啊,那里的环境,啄啄,人去到就不想着回来了!”

    ……

    方以琛疑惑地说道:“既然那里那么好,你们怎么没有去那里买地啊!”

    “谁说我没有买的,其他人我不知道,我就在那里买了八百亩,就等着老了在那里安顿晚年的。”

    “我也买了五百亩!”

    “我买船花费巨大,囊中羞涩,只买了三百亩。”

    听到这些船长都在那里买了地,方以琛有些相信澳洲那里真的不错。不然这些船长就不会购地置业了。

    为了能打探到更多消息,吴应麟一行搭坐了最热情,最喜欢交谈的船长船只。

    ……

    拿着望眼镜看着远去的船只,郑泰转头对着陈大牛喝到,“你这头笨牛,演戏都不会,差点给坏事了。幸好国家调查局的人在那侍卫中策反了一个人,不然就没办法糊弄方以琛那个老狐狸了。”

    陈大牛低头不敢反斥,只是心里不停抱怨:我都说我不会骗人了,是你说我一脸老实的模样,最容易骗人,强让俺去骗人,现在又来埋怨俺了!

    郑泰对另外一个人说道,“澳洲那里准备好了吗?”

    那人回答说道,“大人放心,一切都准备好了。一定能忽悠吴应麟他们的。”

    “那就好!”

    《

 第二十四章 忽悠,接着忽悠(续)

    大海茫茫,刚坐船那会儿,海面平静,红日把整个大海照得红彤彤的,金光闪烁。白云在蓝蓝的天空中飘动,海鸥贴近海面快乐地飞翔,

    吴应麟、方以琛还觉得大海辽阔,让人心怀愉悦。

    但坐过长途车或者是轮船的人都知道,那真是一天天堂,两天人间,三天地狱。

    更何况古代还没有手机没有电脑可供消遣的,待在有限空间的船上,吴应麟第二天就觉得有点闷,第三天开始就觉得整个人都很压抑了。

    没有淡水洗澡,用海水洗过后,被太阳一晒,被海风一吹,就能留下一层白白的盐泽,皮肤又干有燥,很不舒服。

    也没有可口的吃,食物不少,海鲜时常能打捞捕获。

    但生火难,铺料少,这些海鲜大多是生吃。

    一两次还觉的鲜美,多了吴应麟就觉得反胃了。

    如果是这些,吴应麟还能忍受,毕竟也是打过仗,受过苦的人。

    但最令他难受的是那种压抑,那种苦闷。

    一天到晚看到的都是海,见到的人也就是这些人。

    没什么事干,也不能做什么!

    吴应麟觉得自己快要疯了,只能拼命找人聊天。

    吴应麟发觉自己在船上的这大半个月说的话比自己一辈子说的话还要多。

    什么人都聊,逮住人就聊。

    吴应麟终于明白那些船长、司机为什么大部分都很健谈。

    不说话怎么行!

    吴应麟和方以琛跟人聊得最多的就是船长王大锤了。

    据王大锤所说,他是长在一个铁匠家,他父亲看到他刚出生那会,想他能茁壮成长,就取名大锤了。

    铁匠的儿子一般到最后也会是铁匠,但他父亲在他十四岁那年就因为鞑子南下时,惨遭杀害了,他讨过食、做过苦力,后来是国姓爷收复福建后,大兴海上贸易时,他王大锤就跟着跑船,几年下来,就花光了积蓄买了这艘船自己当船主了。

    王大锤去过南洋,也到过台湾、扶桑,见多识广,常常跟吴应麟说起外海的趣事。

    吴应麟、方以琛就跟王大锤说起辽东的往事。

    两边倒也聊的挺不错的。

    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