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帆战舰-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夫人,来看看这镜子。啧啧啧……看见没有?连一根根黑丝都照的清清楚楚,夫人,我跟你说。只要用这个镜子,我保证你每天能打扮漂漂亮亮的。还有夫人,你闻闻这香水,清幽高雅。只要每晚撒上一点,贵府老爷只怕也不会去那狐狸精那边了!”
在商家卖力推销下,一时间北方掀起了一股“南洋货热”。
哪家晚上没有点上一盏洋油灯,厨房里放着不是“三白”,贵妇少女身上不透露出一股淡淡的茉莉花香,
连同待客的宴席上没有一盘北方人很少见的热带水果来撑场面,那你家的档次就是低的。
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
为啥别家都有了,咋家就没有,在亲戚朋友面前丢不起这个脸。
再说东西又不贵,给我买,大大地买进来。
南洋货大肆侵占了北方的市场,那些知县、巡抚在商家的银子开道下,全然看不到本地手工业、盐商日子难熬的样子。
全然不顾那些商品的包装袋上清清楚楚写着四海商行的字样,一律以南洋舶来品放行通商。
不单那些商家,连小商小贩都都清楚,这些所谓的南洋货都是从江南那边贩卖过来的。
只是为了避免满清的打击,对外宣传都说是从南洋那边购买进来的洋舶来品。
那些商家彼此心照不宣,大家异口同声都说那些是南洋货,只字不提和南方郑家的关系。
第四十四章 政策和对策!
顺治帝这几年虽然给南方的局势弄得有些劳心劳力,但身旁有董额妃陪伴,再加上铲除了多尔衮,狠捞了一笔。
这几年日子还过得去。
顺治此时还有点雄心,还想着要铲除郑海寇、大西贼寇,统一华夏。
紫禁城御书房内,顺治翻看着摊放在宽大紫檀木桌面上那一份份与盐税相关的奏折,脸色愈来愈难看。
自从顺治十年后,一向是税收大头的盐税竟然大幅锐减。从一年三百万两跌倒一年只有八十万不到。
顺治从账簿子上发现朝廷盐税没能收上来时,理所当然就要查账,看是不是有官员舞弊贪污了。
几番催逼户部官员彻查,一时间满清朝堂上下户部诸多官员被顺治这一番折腾逼得叫苦不迭。
那些收商人进孝的收到手软的官员以及各路衙史,在官帽子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他们很快便熬不住了,根本不敢继续不声不响的闷声大发财了。
很快户部就有一个侍郎先熬不住了,白花花的银子再好,终究比不上乌沉沉的官帽子来的诱人。
当然他不会犯众怒,将事情挑明。
这些位在明朝崇祯混过的官儿其它本事不行,有一项技能肯定都是修炼到顶级的,那便是找借口推卸责任。
他上书盐税锐减不是户部的问题,而是因为私盐卖得太狠了,朝廷的官盐根本卖不出去!
这是刑部的问题,应该让刑部的官员打击那些私盐,这样朝廷的官盐才能卖出去,然后盐税就能恢复。
户部有一个人上书了,户部的其他官员顿时齐齐摇旗呐威,纷纷跟进。
很快,户部铺天盖地的奏本弹章便飞进紫禁城,堆到顺治皇帝的案头上。
户部的推卸责任,让刑部的那些官员倒了血霉。包括刑部尚书在内的一大批官员顶上花铃都给摘掉了。
这些刑部的官儿被逼急了,也施展太极手,将责任往外推。
一个刑部的官员上书,朝廷的官盐卖不出去,是因为质量太差了。
这个刑部官员还附上了官盐与私盐的样品,官盐是用传统煮盐法制作出的小粒子盐,颜色浑浊,结晶体大小不一并混杂了各种杂质,这已经算是好的了,至少没特意向里面掺沙子。
私盐,是格物学院的学子经过两年研制,至少一轮过滤再结晶处理的。
官盐和私盐两者光看卖相就是天壤之别,稍稍尝一尝也能很明显感觉出前者的苦涩味儿。而更要命的一点——后者在市场上的价钱反要比前者低了一半还多!
如此巨大的质量和价格差异,官盐在竞争中完全处于下风也就理所当然了。
之所以导致这种情况,根本原因是工部的官员不作为导致的。
皇上,要想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严惩工部的官员。
本来还以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工部突然发现自己竟然给别人当成背黑锅的,顿时气的火冒三丈。
你丫的,私盐卖得欢,你们户部的、刑部的那个不是收的手软。
老子工部官员跟那些盐商根本扯不上一点关系,连个镚子都没有见到过,现在还要替你们这帮的混蛋背黑锅,是可忍孰不可忍!
工部的官员也纷纷上书了,制盐方式从明初开始到现在都没有变动过,为什么以前不会锐减,现在锐减,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私盐猖獗,官盐卖不出去的缘故。
而说到卖私盐,这全天下卖得最欢最狠的毫无疑问要数南洋舶来品。
只要禁止南洋舶来品,盐税就可以收上来了。
皇上,要禁止私盐,首先要禁南洋舶来品!
这些文官能够爬到这位置上的个人却绝没一个傻瓜。要他们指点江山,夸夸其谈很容易,可真要他们负点责任,那可就千难万难了。
一时间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户部、刑部、工部三省官员极力推卸责任。
在他们相互扯皮下,满清朝廷整天吵个底朝天。
看到手下就会在扯皮,推卸责任,没有一个官员能提出实际有效的决策时,顺治皇帝变得非常愤怒,几乎要当场发下诏书将台下争吵的官员都送到大牢。
不过在愤愤然拿起御笔之后,却又颓然停下。
顺治帝虽然还年轻气盛,但并非傻瓜愚蠢。
真要将这些人都送入监狱,谁来干活。
顺治皇帝强任着怒气,下旨给刑部、户部、工部。
严令刑部打击南洋贩卖过来的私盐,责令户部清查盐场、征收盐税,工部官员组织人员研制新的制盐法。
顺治皇帝下旨后,满清朝廷到是停止了争吵。
刑部的官员为了自己的毛纱帽,卖力的执行顺治皇帝的指令。
甚至刑部尚书都亲自出马,整天带着官员严打南洋舶来品、严打山东走私。
但华夏从古至今,就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你不是要禁止南洋私盐吗?
好,那些私商立马搞出了一个东洋舶来品的名头出来。
你不是要严打山东走私吗?
那些私商就直接收买了天津官员,从天津码头直接上岸。
这边顺治皇帝看到刑部官员还是挺办事的,接连下旨嘉奖了他们。
那边私商孝敬的好处,刑部官员该收的还是照收。
两头讨好,除了每天要奔跑外,刑部的官员日子继续过的舒坦。
户部的官员看到刑部的官员受到顺治皇帝的嘉奖,深怕顺治皇帝责备他们户部不作为。
对于那些送过重礼的私商,以及那帮卖私盐的后台郑家,朝廷的那些文官都不敢招惹。
千里做官只为财,将自己的财神爷都得罪了,岂不是自断财路。
再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现在郑家的那位看的有人君像,说不定哪天人家就打到京师来了,还是留点余地,不要去招惹他。
户部不敢也不想对付私盐,于是统统对准了官盐。
户部官员责令都转运盐使司、盐课提举司补交积欠盐税。
官盐壅积滞销,盐课欠额数额巨大,一时间都转运盐使司、盐课提举司哪里周转得过来。
为了克服深重的危机,只能不断抬高盐价,加紧搜刮。
盐税一时间是充足了,但结果私盐因官盐价高而更加盛行畅销。
工部的官员更是简单,他们当中的一名官员直接买了一本天工开物的书籍,然后将其中关于制盐法抄写下来,就提交上去了。
至于怎样实施新制盐法,选任谁当巡盐御史督促,那是史部和户部的该操心的事。
第四十五章 婚姻大事
随着四海商行跟在商业上的合作越来越大,曹、范家族中关于是紧跟满清,还是跟郑家走的反对声越来越小。
当初为了银子,都敢跟满清鞑子合作,大发不义财。
现在是正当生意,就更加不担忧了。
晋商为清军的军事行动保证了后勤之需。清政府也给予了这些商人独占其利的经商特权,使他们大获其利。
晋商的几大家业也是越做越大,但人的贪婪是无穷无尽的。
更何况满清入关后为了犒赏八旗子弟,给了他们很大好处。
给了八旗子弟多了,给这些晋商的利益就少了。
现在看到跟郑家的四海商行合作获利更多,他们自然决定要抛弃满清。
在曹、范等家族的掩护下,国家安全局的密探开始在直录、山东、山西等地大肆扩展开来。
密探的展开,关于北方,关于满清的消息更加具体详细。
郑府书房,郑秀妍站在郑成功面前汇报着这段时间的最新情报。
北方几处官盐壅积滞销,盐课欠额日多。
现在那些官员是在杀鸡取卵,不断抬高盐价,今年那些盐场还能撑得下去,明年必然倒闭。
四海牌的食盐价格便宜,质量更好,深受百姓欢迎,除了一些深山毗陵之地,基本上已经抢夺了北方的市场。
郑成功听完义女郑秀妍的汇报,不禁感叹。
眼前的这个义女竟然那么有当情报头头的天赋。
短短半年时间,她竟然能利用手头上的资源,将国家安全局发展的如此迅猛。
不单在南方布好了,现在都已经将手伸到了北方去了。
郑成功感叹了一下,很快将思绪收回来,说道:“不单是盐这块,铁、粮食等国家战略物资都可以大肆往北方倾销。我会让四海商行、工商部配合你们国家安全局的,一定要将满清的经济打垮。一旦整垮了满清的经济,日后我军北上,断了盐铁供应,满清自个生产不出,必败无疑!”
“是,秀妍必完成任务!”
郑成功看着手中关于北方的情报,问道:“现在孙可望和李定国关系怎么样了?”
“势同水火,只要有点星火,他们立马会起冲突!”郑秀妍肯定地说道。
“以你之见,如果孙可望和李定国内讧的话,谁会赢!”
“孙可望近几年尽出昏招,更加重要的是亲近文官,梳离了兵将,大西军中将士对他多有不满。而李定国军中威望甚重,将士拥戴。如果没有外力介入的话,孙可望必败无疑!”郑秀妍说道。
“想办法挑起他们的内斗,就算不能诱惑满清南下,我们也可以浑水摸鱼!”
“是,秀妍会安排的!”
“秀妍?”郑成功迟疑了下说道。
“义父有什么要吩咐的?”郑秀妍问道。
“你岁数也不小了,如果有合适的人选,可以跟义父说说,我帮你把把关。你放心,义父我是开明的,也不会要对门当户对什么的,只要对方品性好就行了!”郑成功说道。
听到义父突然提起自己的婚事,郑秀妍难得露出一丝小女姿态,脸上红润。
“义父!秀妍还年轻,还想再陪陪你们。”郑秀妍撒娇道。
郑成功笑着说道:“不年轻了,其她像你这般大的人,早就嫁人有孩子了。你义母在我耳边已经唠叨有好几年了,也就是义父我才纵容你。你岁数也小了,就算不像那么早,现在也可以试着交往嘛!”
“我……义父,秀妍还有点事要办,先告退!”郑秀妍说着快步走出书房。
看着惊慌的身影,郑成功也是一阵无奈。
这个义女的婚事也是一大难题,来求婚的人到是很多,只是因为想让她获得更幸福,所以将终生大事的决定权交由她决定。
郑秀妍又是一个有主见还有点野心的人,想干出一番大事业。
后来主管国家安全局,又是日夜加班,拼命工作。
一副女强人的姿态下,这对象就更不好找了。
好的不愿意要一个强势的女人,不好的,郑秀妍又不喜欢。
哎,儿孙自由儿孙福!
希望她能找到对象吧!
郑秀妍害羞地走出书房,回自己的房间时,经过了后花园。
只见郑经刚从南京政法大学上学回来,看到郑秀妍,幸喜地说道:“姐,你回来了!”
看到郑经,郑秀妍也是很高兴,说道:“啊锦回来了!这段时间过得怎么样?”
郑经苦着脸说道:“还能怎么样?那些老夫子甚是严苛,每天都是读不完的书,写不完的作业。”
郑秀妍摸着郑经的头说道:“呵呵,这也是没办法。你是郑家的嫡长子,大家对你的期望很大,那些先生难免也严厉些。好好读书,不要让义父失望!”
郑经点点头说:“我会的,姐,这次你回来住几天!”
郑秀妍想了想道:“可能会住上三五天,对了,有个商人从南洋那边带回了一只会说话的鹦鹉,我将他买回来了,正打算送给你。走,带你去看看,那只鹦鹉说话很有趣的!”
郑经眼睛闪亮地说:“真的,我一定要看看!”
郑经急忙拉着郑秀妍的手朝着后庭院跑去,不巧这一幕更好给路过的董友看到了。
董友看到他们的背影,满是担忧。
第四十五章 大西军内讧(上)
1653年三月,贵阳方府书房。
蔡九义从怀里掏出一张银票放在书桌上,说道:“方大人,这是我主国姓爷送给大人,四海商行开具的三万两银票。只要你在任何一个四海商行的店铺就可以兑现,见票即兑!”
方于宣原本只是一个知县,归附孙可望后,靠着孙可望的妃嫔交情深厚,对孙可望的举动了如指掌,每逢奏对都能符合孙可望的心意,深得孙可望赏识,受到格外信任,被任命为贵州巡查使。
方于宣听到顿时两眼发光,俗话说的好三年知府十万两雪花银。
方于宣做的官可不止知府四品那么小,那可是正二品。
但自从崇祯皇帝死后,大明只能龟缩在西南、东南地区。
那做官的油水也大不如前,别说十万两了,连一万两度捞不到。
现在一张三万的银票摆子面前,
方于宣吞了一口水,哽咽地说道:“不知道国姓爷有什么事要下官效劳!”
自己可跟国姓爷不熟,方于宣可不会认为,国姓爷派人送来三万两银票,就是白送给自己的。
不过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国姓爷这么大方,自己也不能小气。
能办的就替他办了,不能办的,如果那个银子够的话,自己想尽办法也要替他办成。
蔡九仪说道,“好,大人快言快语,那下官也就不再矫情了。孙可望目无圣上,狼子野心,我主深感痛恨,有意出兵讨伐他。只是他现在反意不现,我主也不好冒然出兵攻打。所以就想请先生帮个忙,让孙可望原形毕露,好让我主能清君侧!“
听到蔡九仪说的话,方于宣心里一阵鄙视。
孙可望目无圣上、狼子野心,你主郑成功又好到哪里去,都公然坐上龙椅了,野心都公然昭目了。
不过,这些都管老子什么,谁坐上那龙椅又如何,谁给钱,老子就替谁办事!
方于宣笑着说道:“下官也早就对孙可望目无尊上,心怀不满。只是势单力薄,敢怒不敢言,既然国姓爷愿意讨伐不臣,下官定当效犬马之劳。”
蔡九仪大喜地说道:“如此,下官就代国姓爷谢过大人鼎力相助。哎,大人请见谅。金银珠宝太过显眼,下官也不方便携带,只好带着银票这便带之物。不过大人放心,只要事成,我主必定会令有重谢!”
方于宣淡淡地说道:“蔡先生言重了,这四海商行的银票我是信的过的。先生请放心,国姓爷交大的事,我必定会尽心尽力的,不出几日,先生就可以听到消息了。”
蔡九仪忙站起来说道:“一切有劳大人了,下官不变久留,先告退了!”
方于宣diǎn了diǎn头,拍了拍手,就有一个心腹进来,带着蔡九仪趁着夜色,从偏门送出去。
方于宣坐在书房,静静地沉思着,该如何才能完成国姓爷的任务。
很快,方于宣就带着沉重的心情连夜走进了秦王府,求见孙可望。
孙可望这个时候正跟几个娇妾调着情,准备大战一场的时候,就听到方于宣求见。
孙可望顿时火帽三丈地跑到中堂,大喝道:“何事?”
一看到孙可望,方于宣就惊慌地跪拜在地喊道:“王爷,大事不妙了!西宁王李定国意图对你不利!”
“什么!此时当真!”
原本还一脸无所谓的,一听李定国要对付自己,孙可望顿时大吃一惊。
方于宣痛心疾首地说道:“王爷,此事千真万确。李定**中有一员将领是下官的远方侄子,他接到李定国的调令,深怕我有危险,已经连夜派人给下官传信了。下官知道事关重大,才连夜赶来见王爷的!”
孙可望听到李定国连调令都下达了,顿时大怒,将茶杯狠狠地摔在地上。
“这匹夫,是想反了!”
方于宣忙说道:“王爷,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快像个办法啊,晚了就大事不妙了!”
“这……”突然听到这消息,孙可望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束手无策。
宝庆惨败,孙可望率部急忙逃往峒江。
衡州、武岗、靖州、辰州、沅州、黎平等州郡均陷于清军之手,民死者将百万。
孙可望原本拥兵二十余万,现在只剩下三四万人马。
原本还企图收复湖广,逐鹿中原,现在一切都已经成空了。
李定国现在可是有七万兵马,已经大大超过自己了。
所以才想在这个时候对自己不利。
看到孙可望惊慌失措了,方于宣知道时机已经到了,忙劝说道:“王爷,北路军由于主将刘文秀由于轻敌,去年的十月,在保宁被吴三桂击败,副将王复臣牺牲。刘文秀损兵折将,王爷大可以此为由,削去刘文秀的爵号,吞并他的部队。”
孙可望听到有些犹豫地说道:“这,这合适吗?”
方于宣说道,“王爷,刘文秀一向跟李定国交好,万一他们联合起来,王爷到时真的危险了。无毒不丈夫。现在最重要的是增强自己的实力,迟了就悔之晚矣!”
听到刘文秀与李定国交好,有可能联合来对付自己。
孙可玩双眼透露这凶狠的目光,下定决心说道:“就照先生说的,解除他的兵权,发回昆明闲住。”
方于宣拱手说道:“王爷明智,下官还有一计,或许可以兵无血刃就擒拿李定国!”
孙可望听到大感兴趣,急忙说道:“先生快说!”
方于宣说道,“王爷,一方面可扣发李定**队的犒银,同时可率兵东进沅州,然后传信给李定国,邀请他共商攻略湖广之策。他敢来,就可以在宴席中布下伏兵,一举拿下。如果他敢不来,那王爷正好以李定国不尊军令为由,名正言顺地出兵讨伐他。王爷,贵州全省处于你的控制之下,在云南留守的将领中御营提督王尚礼、冯双礼、马进忠、白文、马宝也多效忠于你。兴堂堂之事讨无义之事,必稳操胜券!”
“此计甚妙,先生不亏为吾之子房。就照先生之策行事!”
第四十七章 大西军内讧(中)
1653年四月,孙可望下令解除了刘文秀的兵权,将他发回昆明闲住。
同时还将刘文秀的心腹大将张先璧乱棍打死。
孙可望这一系列举动引起了大西军其他将领的不满,大西军人心涣散。
强制收编了刘文秀的部队后,孙可望的实力暴增,已经拥军十一万。
就这样孙可望还觉得不放心,四处拉壮丁,编入军队。
拥兵十七万,孙可望才觉得心里有底气,率军队东进沅州,三天中来信七封,催李定国前来议事。
李定国兵粮被断,再加上孙可望一再催促,只好带着亲兵前往。
李定国一行人走到紫阳渡口,突然一个自称是刘文秀的密使秘密拦路求见。
李定国听到,忙叫人停下扎营休息。
在营帐内,李定国看着这个陌生人说道:“你是谁?我之前在蜀王哪里从来没有见过你!”
那个陌生人忙拱手说道:“西宁王明见,小的是蜀王之子刘震的手下蔡九议,蜀王被秦王看管甚严,不敢轻举妄动。只好派小的来送消息!”
李定国听到对方这样说,也觉得有道理,问了几个关于刘文秀以及刘震的问题,蔡九议都对答如流。
李定国这才相信对方的身份问道:“蜀王派你来有什么事要传达!”
蔡九议忙说道:“西宁王小心,孙可望让你回去是想杀了你!”
“什么!?”李定国听到顿时大吃一惊。
李定国可不是傻瓜,他很快就反应过来说:“秦王这是仍不放心我啊!不行,我要去见他,禀明我心意!”
那蔡九议一听顿时大吃一惊,说道:“王爷糊涂啊!你这一去,那等于羊入虎口,生死就不由你了!”
李定国流着泪说道:“虽然秦王有盗贼的心态,是我还是要真诚对他。”
蔡九议摇摇头说道:“王爷你在,秦王还心有顾虑,不敢枉然称帝。你要是被擒,只怕再无人能制止秦王的野心了。为了天下,王爷不可自误!”
李定国听到,叹了一声说道:“先生说的是,是宁宇糊涂了。多谢先生连日赶来相告,宁宇感激不尽!”
说完,李定国躬身谢道。
蔡九议忙避开不受道:“西宁王言重了,小的也是只是受命行事而已。我家王爷还说,西宁王当尽快回去,小心防范,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是,西宁这就走!”李定国行事果断,下定决心后就立马带着手下返程回去了。
只是李定国中终究有些不甘心,走之前还派个手下带着亲手写的书信送给孙可望。
信中大致意思是:“今天好不容易取得这么好的局面,成败就在眼前,我们应该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恢复大明江山,请你不要听信谗言,使我们自相残害,希望你能够三思呀。”
孙可望接信后恼羞成怒,这个混蛋之前要杀老子,现在看到老子势大了,不敢下手了,就拿话来欺骗老子,真当老子是傻的!
1653年5月初四日,孙可望在贵阳誓师,亲自统率十七万兵马向桂林进发,以白文选为征逆招讨大将军,由冯双礼留镇贵阳。
同时孙可望大肆封赏,封白文选巩昌王、马进忠嘉定王、冯双礼兴安王、张虎东昌侯,余大封有差。
封王赏爵自古是帝王才有的权利,孙可望这一举动已表明了他的诏反之心。
孙可望有十七万兵马,李定国只有六七万人,何况在云南还有镇守昆明的王尚礼、楚雄守将王自奇等人是孙可望的亲信。
孙可望认为稳操胜券了,他甚至命人“预制扭锁三百副,曰:破滇之日用以囚永历并定国、文秀诸文武解黔耳!”
一听到孙可望出兵的消息,郑成功立马上奏永历,呵斥孙可望承资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望圣上明正其罪,使彼臣民讨逆复辟。
肇庆行宫中,永历皇帝看完郑成功呈上的奏章,问道:“瞿学士,这郑明严的乘奏?”
瞿式耜沉思一会儿说道:“圣上,孙可望狼子野心,但郑成功也非善辈。万万不可答应郑成功要求,不然云贵之地恐落入他之手,到时皇上处境只怕更难了。”
永历皇帝有些担忧地说道:“可没有郑明严的相助,单靠李定国能平定孙逆贼吗?”
瞿式耜说道:“圣上可下旨特加西宁王得专征伐,赐尚方剑,便宜行事,挂招讨印。蜀王作副招讨,如胜,则不必担忧,如不胜,再作他思!”
永历皇帝听到觉得有道理,下旨让李定国和刘文秀全权处理孙可望叛逆之事。
李定国接到圣旨,看到孙可望再无悔改之意,同手下商议后,决定亲统主力阻击可望军入桂。
同时派人传信给刘文秀,让他全权指挥云南之事。
京师金銮殿上,太子太傅遏必隆跪拜奏道:“启禀圣上,据探子回报。前些日子,大西贼众孙可望与李定国内讧,孙可望起兵十七万讨伐李定国。”
太子太保苏克沙哈听到忙跪拜喊道:“天偌大清,皇上这正是铲除贼寇,一统江山的大好时机。皇上万万不可以错过!”
内务府总管索尼也跪下奏道:“皇上,以前大西贼兵在云贵、郑家海寇在东南成掎角之势,我大清一时难于剿除,才让这帮反贼壮大起来。现在他们狗咬狗,正是铲平大西贼兵的大好实际。大西贼兵一下,郑家海寇独木难支,离败亡之机不远矣!”
随着几个主要官员都发话了,满朝文武官员齐齐跪下喊道:“请圣上下旨,出兵铲平大西贼兵,一统天下。”
清顺治皇帝喊道:“众爱卿请起,朕也正有此意。众位爱卿认为何人可担此重任,领兵出证?”
索尼说道:“洪承畴懂机略,善治兵,可为将!”
苏克杀害也说道:“臣附议!”
……
听到几个主要心腹都认为洪承畴适合当统帅领兵,顺治皇帝下旨:“钦命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洪承畴总督军务,兼理粮饷。绥靖南方!”
第四十八章 大西军内讧(下)
1653年五月十五日,孙可望和李定国双方军队在广西桂林灵川县,分别距离十里下营。
孙可望统兵十七万列营三十六座,树栅连营,纵横两百余里,皆傍山林下寨;
李定国六万人布列三营,军纪严明,队伍整齐,人马威仪,旌旗鼓角,各按次序。
五月十八日,孙可望在军帐召见了张胜。
孙可望说道:“尔可率领武大定、马宝选铁骑七千,连夜走小路至桂林城下暗袭之。城中有王尚礼、龚彝等为内应。尔一入城,则定国知家口已失,不战而走矣!”
张胜听令后,即率领马宝、武大定趁着夜色,走小路悄然朝桂林杀去。
孙可望与李定国原先约定二十一日会战,为了能使张胜、马宝军有更充裕的时间奔袭桂林。
孙可望推迟了交战时间。
孙可望自以为计划周全,万无一失,却没有料到他的这次出兵讨伐李定国、刘文秀师出无名,部下将领内心都不愿意内战。
而且白文选等人与李定国、刘文秀长期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