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帆战舰-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五十一章 贰臣洪承畴(下)

    紫禁城养心殿内的东暖阁,顺治坐在正位上,看着索尼、苏克萨哈、谭泰几个清朝大臣。

    “众位爱卿为何联名保奏汉臣洪承畴?”

    谭泰马上拱手说道:“皇上,尼堪大败后,南方兵马多是汉人。洪承畴能识虚实,有经天纬地之才,太宗和摄政王多听其计。若能用之,破贼必矣。如或有失,臣愿与同罪。”

    顺治听到谭泰依旧称呼多尔衮为摄政王,心中不悦。

    索尼看到上前跪下劝说道:“皇上,以臣观之,诸将之中,皆不如洪承畴知兵事。现贼兵咄咄逼人,若不用洪承畴,则长江以南休矣!臣也愿以全家保之!”

    苏克萨哈也跪下说道:“皇上,我大清接连败在郑成功、李定国手中,八旗子弟损伤惨重。如若再败,必将动摇国本。皇上,用洪承畴,以汉制汉方为上策!”

    顺治听到索尼、苏克萨哈的劝说才反省过来,现在可不是开国初满清兵强马壮的时候,信丰、衡州两场大败后,八旗的子弟兵可是阵亡了五六万人。

    包括老弱病残在内,整个女真才不到一百万人。

    能打的青壮也就十二三万,这一下子就少了五六万,那可是伤筋动骨。

    如国再死掉一些,别说南方了,连北方都做不稳了。

    “非爱卿之言,朕几误大事。明日早朝,朕就任命洪承畴为帅,领兵出征!”

    索尼、苏克萨哈、谭泰等人忙磕头说道:“皇上圣明!”

    隔日,金銮殿上。

    顺治面无表情地看着洪爱卿,说道:“洪爱卿,今贼兵日益嚣张,朕特命卿统帅兵马,以破贼兵。”

    洪承畴听到忙跪下磕头说道:“臣才疏智浅,不称其职,以免误国。恳请皇上另选贤明!”

    顺治不悦地说道:“朕素知洪爱卿乃奇才也!今命卿统帅兵马,卿勿推辞!”

    洪承畴还想再推脱的时候,顺治厉声喝道:“今贼兵已入寇中原,卿坐视乎?”

    洪承畴忙磕头说道:“奴才不敢,奴才只是怕统领皆大将,臣无才无德之辈,不能制之!”

    洪承畴当初降清之时就收到很多汉人的唾骂,受命招抚江南时,镇压屠杀许多江南抗清义军,名声烂到街。

    最尴尬的是,洪承畴既受到汉人的强烈排斥,也没有真正被清朝接受。

    皇太极将洪承畴作为顾问,从未真正重用过;

    多尔衮重用过洪承畴,但没让他进入决策层。

    洪承畴也清楚自己的处境,才在顺治上台后一直担当人偶。

    本来以为就这样孤老的,没想到满清大将接连去世,一个统兵大将都没有。

    顺治帝竟然只能将重担托付给自己这样一个两头不爱的贰臣。

    索尼听到也反应过来说道:“皇上,洪御史说的有理。诸公不服,不服则生祸乱,必误大事!”

    顺治很是郁闷,赞同的是你,现在说任命他会误大事也是你,到底是闹哪样!

    “那以你之见,当如何?”

    索尼说道:“皇上,宜择日筑坛,赐洪御史黄马褂、配刀、鞍马,拜兵部尚书总督军务,经略五省。如有不听号令者,先斩后奏。则众人自无不服矣!”

    顺治听到想到这个时候要依仗洪承畴,咬着牙喝到:“准奏,让钦天监选吉日,朕亲自授绶兵符、令剑!”

    三天后,南苑一处新建的泥坛上,洪承畴恭敬地跪着。

    内务府总管太监吴良辅在一旁拿着圣旨大声念道:“兹以湖南江户地方底定已久,滇黔阻远,声教罕通,不逞之徒,未喻朕心,时复煽惑蠢动,渐及湖南,以致大兵屡出,百姓未获宁息。

    朕承天爱民,不忍勤兵黩武,困苦赤子,将以文德绥怀,归我乐宇。

    必得夙望重臣晓畅民情,练达治理者假以便宜,相机抚剿,方可敉宁,遍察廷臣,惟尔克当斯任。

    前招抚江南,奏有成效,必能肃将朕命,绥靖南方。

    兹特命卿经略湖广、江西、广西、云南、贵州等处地方,总督军务,兼理粮饷。

    巡抚、提督、总兵以下悉听节制,兵马粮饷悉听调发,文官五品以下、武官副将以下有违命者听以军法从事。

    一应抚剿事宜,不从中制,事后具疏报闻。

    广东贼势溃散,地方渐平,且去湖南辽远,应专任两王(指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及该督抚料理。

    江西切近湖南,一应用官调兵事宜时有关涉,袁州、吉安一带余贼未清,应抚辑剿御,著经略辅臣洪承畴兼理,敕印即与换给。尔内院传谕该部遵行。

    ……

    务使滇黔望风来归,官民怀德恐后,庶称朕诞敷文教至意。功成之日,优加爵赏。候地方既定善后有人,即命还朝,慰朕眷想。”

    太监吴良辅高唱完后,顺治将令剑递给了洪承畴。

    洪承畴恭敬地接过,大声喊道:“奴才不胜受恩感激,必将贼首献上。”

    赏赐了令剑,顺治还赐了一道敕谕和银方印一颗给洪承畴。

    拜将后,洪承畴正式以兵部尚书的名义总督军务,经略五省。

    这次统兵南下,满清可以说是决心孤注一掷,除了满族士兵外,所有精兵猛将几乎全部任洪承畴挑选。

    洪承畴派人传呼陕西、山西、辽东、河南籍几省的精锐兵马赶来汇合。

    又调选了将领张大元、马豹子、正黄旗下李本深、刘忠、各饶营总兵刘芳名、高弟、胡茂祯、副将王平、高谦、高万里、张鹏程、李荣、张洪德,张国勋、刘应杰、范绍祖等一起出征。

    这次抽调的兵将大体上是清军入关以后投降的明朝和大顺军旧部,如李本深是高杰的部将,刘忠在大顺政权中曾被封为平南伯。

    此外,西川方面还有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等人领军配合作战。

    为了能让洪承畴节制各将领,顺治帝将心腹大将鳌拜,以及固山额真谭泰也派出来做洪承畴的副将了。

    留守京师只剩下几万的满清八旗。

    洪承畴调兵遣将准备就绪后,率领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赶赴湖南。

 第五十二章 江阴战役

    1952年一月底,当李定国驻军衡阳的时候,孙可望亲自由从贵阳来到湖南沅州。

    二月初三,孙可望正式下令,顾念西宁王连月征战,两厥名王,劳苦功高,准许其率部驻守桂林,休整以及经略广西。

    二月初十,孙可望下令将旧属大将冯双礼、马进忠率部四万赶来沅州,配合自己攻打湖广。

    二月十二日,孙可望尤觉得不放心,调派原李定国旧属龙骧营总兵祁三升赴川配合刘文秀攻打四川。

    在孙可望多方面打压下,李定国统帅的兵马从原先的十二万,一下子就降到只有五万人马。

    三月初六日,孙可望率领十七万兵马攻打清定远大将军屯齐把守的宝庆。

    尼堪在荆州留下两万兵马,后来又率领三万八旗骑兵攻打李定国,虽然八旗骑兵几乎阵亡。

    但在宝庆还是立下了将近十万的汉八旗和绿营军。

    十日,孙可望向清军发起全面进攻,清军分路迎击,双方展开激战。

    清军阵亡两万,退回宝庆。正黄旗两名蒙古梅勒章京韦征、武京都在激战中阵亡。

    孙可望虽胜,但所统大西军伤亡颇众。

    看到清兵死守不出,孙可望派兵在宝庆城外砌筑十八座木寨,环树二层栅木,外挖两重沟濠,将宝庆城外弄得棋布星列,浑如铁桶。

    势必要将清兵逼得粮草断绝、山穷水尽的地步,攻克此城。

    ……

    林习山带领五六百艘战船向北进发,来到长江口的崇明岛一带沙洲。

    这里是“海道必由之路”,“南至定海,北至吴淞,皆一潮可到,盖江、浙之交界也”

    听到郑家军来了,沙洲当地百姓纷纷响应。

    上海的衙役甚至公然挟持上海县令竟欲开门迎接郑家军。

    郑家军来势汹汹,崇明城中的清军兵力有限,根本不敢出战。

    林习山知道时间紧迫,没有理会崇明城,只是留下三千兵马屯驻于崇明岛一带的三尖沙、稗沙、平洋等处,安营扎寨,积极联络复明势力,围困崇明城。

    林习山统军乘船进入长江口,清苏淞提督马逢知没有派兵前来阻挠,郑家水师顺利冲过狼山、福山进入江阴。

    站在江边看着浩浩荡荡的舰队,马逢知松了一口气,暗思幸好自己没有拦截,不然怎么死都不知道。

    想到这,马逢知回想起前几天,下人拿着郑成功名帖说有使者要见自己。

    当时可是吓得半死,虽然马逢知还在为清朝效力。

    但自从满清接连大败,女真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后。

    马逢知清楚了解到,现在这个世局,谁也不敢说这天下谁就能坐地稳!

    听到有郑成功的使者拜访,马逢知那还是一点都不敢怠慢的,当即恭恭敬敬的把陈永华请了进来。

    陈永华见到马逢知,昂首挺胸,态度不卑不亢地说道:“马大人,我主近日会派大军经过江道,还请大人行个方便,莫阻拦!”

    马逢知底气难免有些不足,呐呐而言道:“某受朝廷所遣,恐不得已而为之。”

    陈永华语重心长的说道:“马大人,识时务为俊杰!现在你为满清效力,胜则好说。一旦战败,不但是你,只怕你家人也难保!马大人,可有信心战胜我主二十多万大军?”

    马逢知激灵灵打一哆嗦,满清十几万大军那可是败过郑家军手上。

    十几万都不是对手,就自己那一万多的杂兵,哪里会是对手啊!

    马逢知连忙心虚地说道:“不敢、不敢,先生请息怒。在下虽愚钝,也万万不敢与贵军为敌。只是,却如先生所言,家有老小,还望先生也能给在下指点一条出路!”

    陈永华闻听此言笑道:“如此甚是容易,不听不闻不见。虽无大功,但宜无大错!”

    马逢知听到顿时明白过来,连忙拱手喝到:“谢先生指点,进宝明白了!”

    陈永华看到马逢知不会阻拦郑家舰队,跟他告别,再次启程去见下一个目标了。

    看到郑家舰队的庞大规模,马逢知的副将李自春也是惊叹不已。

    “大人,看这样子,郑家军是要攻打应天府了。一旦攻下应天府,郑成功只怕不会再容忍大人这样的清将了?大人当早作打算!”

    马逢知微微一笑道:“这事我早已经心中有数,明和不用担忧!”

    看这样子,这鞑子是没有这个天数能坐稳江山了!

    只是这天下最后到底会落入谁的手中呢?

    郑成功?孙可望?李定国?

    如果郑家军能顺利攻克应天府的话,郑成功到是有几分明太祖气运。

    只要郑成功他能占领应天府,到也可以赌上一把投靠他!

    清苏淞提督马逢知按兵不动,心怀观望时。

    三月初一日,七百多艘郑家船舰、六余万兵力,行驶至江阴时。

    前军都统许龙忙打旗号向中军禀告:“前方有清军扼守!”

    清游击将军左云龙为了阻拦郑家舰队,用铁链、船只连结而成的锁江防线“滚江龙”,同时江上浮营(又称木城)三座。

    林习山听到禀报时,厉声喝道:“竟然有人不知死活,那就给老大狠狠地打!一定要被人明白,敢抵抗我军的下场是什么!”

    随着旗号挥舞,林习山的军令一层层传开。

    郑家舰队前锋向浮营发起攻击,炮弹不要钱似的,拼命开炮,炮弹铺盖了整个江面,烟雾、火光将江面照的通红。

    不到半个小时,郑家水师就发射了将近四百发炮弹。

    清军浮营还没有来得及反击,就直接被焚毁。

    清兵死伤了四百多,落水被俘虏的清兵有三十多人。

    铁索、船只也被炮火截断,许龙率领九艘闸船冲过防线,派遣小舟搭载三千多藤甲兵在岸滩上登岸,向清军江阴要塞发起攻击。

    清军江阴要塞正处在江流要隘边,用横石覆土修建,里面放有火炮四十门,火药火罐不可计数,可藏兵五百。

    郑家军藤甲兵从小舟上跳下,举着大刀,拼命地往岸上冲去。

    在齐腰的水中,许龙怒吼道:“快,快,再快。不想死的话,就快点爬上岸去!”

    看到郑家军正准备登岸,左云龙下令把炮口对准岸边,亲自发炮,打死郑家军五六个人。

    看到这个时候清兵还敢抵抗,林习山大喊,“反击,快反击,狠狠给老子打!”

    舰队上消停了一会儿的火炮又开火了,五百多门火炮的怒吼,将要塞都扫了一边。

    刚打了几发炮弹的江阴要塞哑火了。

    在大炮的掩护下,藤甲军分成两个纵队强行登陆。

    第一纵队约2000人,向要塞发起猛攻。

    另一纵队约1000人,绕过正面迂回到后面,发起进攻。

    炮火连接不断,清兵根本无法发起反击。

    看到郑家军已经靠近要塞,左云龙喝令士兵冲出去展开肉搏战。

    看到没有取胜可能性的汉人清兵可不想陪左云龙一起为满清卖命,一个人喝令投降,顿时有上百个人齐声呼应。

    汉人清兵冲上前将左云龙生擒,押解到许龙前面投降了。

    夺取要塞大炮数十门,满清苦心经营的江防工事全部瓦解。

 第五十三章 钱谦益(上)

    苏州府常熟县钱府,陈永华上前叩响了大门。

    很快就有一个老仆打开门,探头问道:“先生,有何贵干?”

    陈永华微笑着提上了自己的名帖,钱府老仆接过来一看贴上名字,顿时双眼睁大,忙说道:“先生请稍等,我去去就来!”

    陈永华点了点头,耐心地再门外等待着。

    钱府老仆一转身就飞快地往内堂跑去,禀告主人。

    不一会儿,老仆就飞奔回来,大开中门,说道:“先生,我家主人有请,请跟我来!”

    “请带路!”

    陈永华一路走向内堂,看到盛夏时分,但庭院的花木却闲的有些凋零,落败,不由得心生感叹。

    钱谦益曾经可是江南文坛领袖钱,家庭又充实,平日府中往来无白丁,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投靠清朝后,这一切都改变了,门前冷清,也不再有学子来上门请教了!

    钱谦益投降后,原本以为凭着自己的名声,必然受重用。

    没想到满清也只是想借用他的名声,给了一个礼部右侍郎职业,打发去修编《明史》。

    修编《明史》时还受到满清多方面篡改,虽然降清,但到底有些文人气节的钱谦益愤而称疾乞归,返回南京。

    钱谦益一辞职,就被黄毓祺起义案株连,被抓送到南京狱看管起来。

    是柳如是全力奔走营救,斡旋,钱谦益才得以免祸。

    这一次灾祸让钱谦益看清了满清的嘴脸,出狱后,返回常熟,表面上息影居家,暗中与西南和东南海上反清复明势力联络。

    陈永华今天来就是为了能争取钱谦益的帮助。

    陈永华穿过一道拱门,眼前景色豁然开朗。

    几道假山,一片竹林,隔绝出了一个幽静的世界。

    一池春水,几尾金鳞,绘画出一幅田园风光。

    一座小桥,跨水而过,一条幽径转往一座宁静的小院。

    院内一座三层楼阁,树立眼前。

    这楼阁就是闻名江南的绛云楼!

    绛云楼可是钱谦益为了迎娶名妓柳如是,特意在虞山盖了一座楼阁,好金屋藏娇。

    为了建这座楼阁,钱谦益甚至忍痛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宋刻《汉书》出售,才将绛云楼建的富丽堂皇。

    绛云楼里面陈列着他辛苦收集而来的书籍、古玩,包括金石文字、宋刻书数万卷,以及秦汉的鼎彝、晋唐宋元以来的书画作品,各种名贵的瓷器、砚台等。

    就好像宋朝的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一样,钱谦益和柳如是也躲在自家的藏书楼里,每天看书、写字,做做历史的考证,互相之间开开玩笑。

    如果钱谦益当初没有选择投降的话,日子依然会生活地非常闲适,也依然会受到世人敬仰。

    但可惜那一句“水太冷”,让钱谦益多年的声望都付之东流。

    钱谦益和柳如是此时已经坐在亭中等候着,桌边还摆着个铜暖炉,里面是上好的木炭,无声的燃烧时,还散出淡淡松木的味道。

    陈永华忙上前俯身拱手说道:“后进生参见虞山先生!”

    钱谦益起身也拱手说道:“请坐!”

    陈永华坐下说道:“虞山先生,吾主常言怀念当初在先生席下读书的日子,特意让后进生带上一些薄礼聊表寸心!”

    说完,将随身带着的一锦盒递上。

    听到陈永华说起郑成功,钱谦益回忆起曾经的往事。

    当年郑芝龙加官做了福建总兵,富拟王者,远交朝贵,近慑抚按,灸手可热。

    刚擢升福建总兵、署都督同知的郑芝龙也为了能争取在文官中有一援助,好稳固自己的地位。

    同时也是为了让郑森受到良好教育,于是派人送上重礼,恳请钱谦益收自己的长子郑森当弟子。

    那年的郑森完全是一副贵公子的派头,在国子监读书时,整天呼朋结友寻欢作乐。

    仗着有钱,还让仆人用快船络绎传送南方珍果佳肴。

    送来后,他每日也只是随意吃了几口而已。

    钱谦益为了能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同时也是为了拉拢手握重兵的郑芝龙,才勉强收了郑森当弟子。

    一开始,钱谦益还劝勉过郑森,还帮他取表字大木,意义为大木当栋梁。

    但郑森还是一如既往,没有改正过。

    钱谦益看郑森不是一块读书的料,也就放任他,没有再管制过。

    没想到自己没有骨气地投靠了满清,郑森却返回家乡起兵誓死抗清,成了人人敬仰的一方诸侯国姓爷。

    钱谦益不由得感叹世事无常!

    因为没有脸面再去见郑成功,所以不管是钱谦益最落魄,或者是暗中与反清复明势力联络时。

    钱谦益都没有派人找过郑成功。

    没想到今天,他的手下却自己找上门来了。

    钱谦益摇摇头说道:“老夫当初没有教过严明什么,愧不受礼!”

    陈永华忙认真地说道:“吾主常说,如果不是虞山先生当年忠义礼节的教育,定不会有今日的郑成功!”

    钱谦益听到呛了一声,差点将口中的茶都吐出来,满脸通红。

    柳如是此时笑着说道:“这龙井不错,虽然不比明前龙井,但也算难得。复甫可尝尝!”

    陈永华起身拱手说道:“谢过钱夫人!”

    柳如是今天穿的是明式学子服,青布直身的宽大长衣,玉色布绢缠带,宽袖皂缘,皂条软巾垂带,头上戴四方平定巾。

    端得是英姿飒爽!

    看到柳如是的风华,陈永华心中不由地暗叹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当年清兵兵临城下,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最后伸手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

    柳如是听到奋身欲沉池水中,是被钱谦益硬拉住的。

    如果是男儿身的话,怕也是顶天立地地一条好汉!

    可惜了!

    陈永华端起薄如蝉翼的茶杯,轻轻掀开盖,贪婪的嗅一下幽香四溢的味道。

    轻一口香颔后,陈永华陈赞道:“香气浓郁,甘醇爽口,馥郁若兰,果真是好茶!”

    柳如是笑着说道:“喜欢地话,就带回去一些尝尝,也送给大木一些。有几年没有见过他了,他的长子郑经现在怎么样了,还有像以前那样调皮捣蛋吗?”

    陈永华忙恭敬地说道:“吾主对郑经期待甚重,每日锻炼外,还延请了饱学之士给郑经讲解经史!”

    钱谦益听到也说道:“如此甚好,希望他也能像他父亲那般!”

    看到钱谦益开口了,陈永华忙说道:“虞山先生,吾主知道虞山先生身在清营心在大明,是为了能刺探满清机密情报,才忍辱偷生,委身于满清朝政的。现今局势,虞山先生也清楚,正是光复大明的大好时机!还请虞山先生助吾主一臂之力!”

    钱谦益听到陈永华说自己是为了探听满清机密,才忍辱偷生,委身于满清,紧绷着的脸好了一些,但心里却是有些犹豫。

 第五十四章 钱谦益(下)

    钱谦益热衷于功名,但性格上的软弱,让他总在关键时刻进退维谷、反复无常,让他一生充满矛盾。

    就像当初,他害怕投降了,却又在降清后从事反清活动,常在暗中与西南和东南海上反清复明势力联络。

    看到钱谦益还在犹豫,柳如是却是不满了,手中的杯子重重地放在石桌上,碰的一声,茶水四溅。

    柳如是微笑着看着钱谦益说道:“老爷,这段时间一直听你说身在虏中,常思念大明。现在只是大好时机,怎么能错过呢!”

    看到柳如是这幅模样,钱谦益就知道自己倒霉了,如果没有一个满意地答复的话,今晚自己可能就要睡地板了。

    钱谦益忙说道:“夫人莫急,老夫只是想考虑清楚,怎样能更好地策划这件事!”

    陈永华听到忙打蛇随棍上,说道:“虞山先生,你是江南文坛领袖,交友广阔,门下弟子多,只要你出面联系,定会一呼百应的。”

    柳如是听到也说道:“我去拿笔墨。”

    也不管钱谦益同不同意,就自个去跑去书房拿文房四宝了。

    看到柳如是这幅着急地样子,钱谦益苦笑连连。

    老夫少妻,钱谦益对这个娇妻是宠爱有加,再加上柳如是本身的性格,所以才经常在家中占据主导地位。

    陈永华知道大将军对钱谦益是另有重用的,为了不让他以为自己是在逼他,心生怨气。

    在柳如是走后,陈永华说道:“虞山先生,我主对先生是尊敬万分。礼部尚书一直空闲,就是为你留待的。”

    钱谦益听到只要自己一过去,就是礼部尚书,有点心动了。

    陈永华加大了筹码继续说道:“而且,我主希望能以先生在文学上的修养组建文化局!”

    “文化局是负责什么?”钱谦益有些好奇地问道。

    陈永华解释道:“文化局是综合管理统治区内的文化事业、图书馆事业,同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扩大汉语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文化局、社会文化事业、图书馆事业、扩大汉语文化……

    听到这几个词,钱谦益有些明白,但又非常不明白。

    “老夫有些不太懂,还请说明!”

    陈永华思索了一下,说道:“文化事业是指在文化领域从事研究创作、精神产品生产和文化公共服务的组织机构,简单讲是管理国子监、学院、报社这些。”

    钱谦益更加迷惑地说道:“国子监,老夫懂。厦门的学院,老夫也了解过一些。但那报社是何物?”

    “报社?哦,是通过利用纸张把文字资料传播的一种工具,就是将邸报上的信息,以及民间重大信息等内容刊登在报纸上,同时也刊登个人对时事的评论。于期让更多的百姓能了解时事,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关于报纸更具体的事情,先生需要询问一下吾主,后进生对此也不是很了解。”

    “哦!”钱谦益听到对报纸产生了一些感兴趣。

    陈永华继续说道:“华夏百姓多有贫困之人,有心学习却苦于囊中羞涩买不起书。所以吾主才会建立图书官,用于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地方。大致类似于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不同的是澹生堂只能少数人进去查阅。吾主建立的图书馆却是只要是华夏人,就可以随意进入图书官查阅资料。让受教育者可以长期的、自由地利用图书馆进行自学。”

    “那就不怕那些书籍丢失吗?”。钱谦益问道。

    陈永华说道:“图书馆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在管理,读者进入后,只能查阅,不能带走的。”

    钱谦益听到说道:“倒也算善政!”

    “吾主心系百姓!”陈永华赞扬道,“至于扩大汉语文化,就是传播华夏文化,让更多地人了解并接受华夏文华。比如派遣使者到外国去宣扬文化,或者准许外国学者到孔子学院读书等。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只要那些外国人接受了华夏文化,那么总有一天能同化他们。就像曾经的鲜卑族、回鹘。”

    听到文化局这么多职责,钱谦益两眼发光。

    这个文化局对传播华夏文化的重要性,其价值绝对不是自己那简单的《投笔集》以及《明史稿》这些著作能比得了的。

    而且今后只要是读书的,那个不知道自己钱谦益!

    留名青史不在话下。

    比起这个,在学生面前那一丁点颜面和自尊心不值一提。

    钱谦益心情激动之下,说道:“老夫曾校对过儒家经文,也编写过《明史》,还有一点文字造诣的。既然大将军如此看重,老夫只好不顾年迈体弱,前去相助大将军了!”

    陈永华听到笑着说道:“晚生谢过虞山先生相助!”

    钱谦益忙摆摆手说道:“不用客气,都是一家人,老夫等下就书信给好友学生,让他们响应大将军!”

    各得其所后,钱谦益与陈永华共饮。

    酒席宴上,钱谦益不愧为曾经的文坛领袖,引经据典,博论滔滔。

    那气度,那风范,比才刚出道的陈永华不知道多有气概。

    看着钱谦益意气风发的样子,陈永华心中暗叹道:到是长了一副好人样,怪不得六十多岁了,还能迎娶柳如是。

    两个人闲聊几句后,钱谦益突然问道:““大木,是意周公,还是意高祖乎?”

    陈永华听到,心里一突,但很快就恢复,微笑着说道:“世人需要周公,吾主就是周公!”

    陈永华还有另一句没有说出口,但钱谦益心里明白。

    如果世人需要刘邦那样的人物,那郑成功就会成为刘邦。

    更深一点的意思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钱谦益叹了一口气说道:“吾明白了!”

    柳如是已经带着文房四宝来了,钱谦益站起身接过笔。

    急书写书信上百封,然后派几个仆人快马送走。

 第五十五章 镇江战役

    攻陷江阴要塞后,于3月2日郑家舰队继续溯流而上,直逼镇江,除了想占领军事战略要地,保卫自己的后防线外,同时也也是要切断漕粮运河(北京粮道被断)。

    自从大运河开通后,北方,尤其是京师的粮食多是要依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