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帆战舰-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坤清楚永厉是个没有主见的人,这时候天子也肯定是会找人商议的——还能和谁呢?满屋子里就自己一个能喘气的。
果然,在喝了几口茶后,永厉抬头看到了王坤。
想着以前也是依靠王坤的帮助,才能震住那些文官,永厉便开头问道:“王侍奉,你觉得该不该给郑成功开府的权利!”
王坤故作惶恐状:“皇上,奴才不知。这等国家大事,皇上应该询问那些大臣才是上策!”
永厉听到叹了一口气说道:“苟群臣殚心为国,朕何事乎内臣。王待侍,说说你的看法!”
王坤这才说道:“既然皇上要奴才开口,奴才只好勉强说下了。奴才觉得还是赏开府权比较好!”
永厉看着王坤,说道:“为什么?”
“皇上,延平郡王接连立了大功,到底还是要奖赏的。奴才可是听说现在满城的百姓都说延平郡王是大明的郭子仪、岳飞。皇上如果不嘉赏的话,不单是寒了将士的心,也会对皇上你的名声不好!最重要的是……”
王坤靠近了永厉,低声说道:“现在不管是孙可望,还是郑成功,都成尾大不掉之势。皇上,不妨重赏延平郡王,然后派人去跟孙可望说。不能封他为秦王,都是郑成功指示的。挑拨他们的关系,让其相互制衡。这样,皇上你才坐的稳!”
听到王坤的计谋,永厉眼睛一亮,点了点头。
第四十四章 游说(四)
在永厉得支持下,马吉翔的陈奏获得了肯定。
1651年8月底,永厉正式下旨,赐予郑成功开府之权,准其设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审理等官方便施政,同时允许他委任官职,武官可达一品,文职可达六部主事。
开府指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太尉等)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
编入府僚后,那么这些僚属就跟郑成功荣辱与共了。
这些僚属首要效忠的对象不再是大明,而是郑成功,为他的利益出谋策划。
做了郑成功的属官,为了大明出卖了他。
在当世人看来,这样的属官同样是贰臣,是不忠不义之人。
所以就算以前忠于大明的,这个时候都要全心为郑成功考虑了。
天使马吉翔宣读圣旨时,郑成功为了扩大影响,筑台设坛,祭天拜地,三叩九拜,做足了戏码才领旨。
领旨后郑成功第一件事就是将手下都按照原来的官职编入自己府下。
开府之日,人人都为掾属。
原本还心向大明的文官,诸如卢若腾、路振飞、曾樱等人,此时都心向郑成功。
郑成功花了大价钱,策划开府权,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
陈永华在知道永厉已经同意赐予郑成功开府之权,没有多做停留,带着几个护卫启程去贵州。
在贵州,孙可望听到下人禀告说郑延平派遣使者陈永华来拜访。
命武士立于左右,各执军器,然后才招陈永华入府。
陈永华整衣冠而入,走到正堂门前,看到两侧武士,威风凛凛,各持钢刀、大斧、长戟、短剑,直列至正堂前。
那些高大威猛的士兵,整齐划一的,同时从腰间抽出了弯刀。刀尖对刀尖的搭在了一起,形成了一道刀林。
陈永华明白其中的意思,并无惧色,昂首挺胸,无所畏惧的向那刀林迈进。
那些钢刀立在那里,与人眉目齐高,锋芒利刃,荡人心魄。
如果闯刀礼之人,但凡有一点,心神动摇。
走于刀林之下,必然有所畏缩。
只要此人稍微躲闪刀锋,那此人头上的钢刀立马落下,把来人乱刃分尸,那是一点都不带含糊的。
只有胸怀坦荡,正气凛然,无所畏惧之人,迎着刀锋,毫不躲闪的行走,才能在这刀林之中安然通过。
一步,一步,陈永华步伐非常稳定的向前走着。
眼看陈永华的头皮都快挨着刀锋了,两旁拿刀的人看到没有机会下手,这才把钢刀一提,收了回去。
陈永华对此毫无反应,继续一步,一步的,稳定的前进。神色从容的走出了钢刀的通道。
早已经站在堂前等候的杨畏知非常敬佩的迎接陈永华,说道:“我等班门弄斧了,陈先生不要怪罪。快快请进吧!”
陈永华也不客气,随着杨畏知进入了正堂。
“秦王”孙可望接见了陈永华。
陈永华拱手向孙可望施礼说道:“下官陈永华参见孙国公!”
孙可望的心腹王尚礼哼声说道:“何不下跪?”
陈永华抬起头说道:“吾与孙国公同殿为臣,互属同僚,吾深施一礼,那已经是礼数周全。莫非有人心怀不轨,欲要吾行君王大礼不成?”
王尚礼被陈永华噎得咯喽一下子,差点没喘过气来。
说实话,王尚礼他们都清楚孙可望野心极大,是想割据为王,甚至荣登九五的。
只是毕竟没有公开宣布自立为王,王尚礼也无法反驳陈永华。
孙可望一看陈永华年纪轻轻的,就这等胆识,觉的有意思,说道:“久闻国姓爷大名,无缘拜会,实为一大憾事!今日见你小儿,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当知是何等英雄!”
陈永华听到傲慢地说道:“吾主郑延平乃真英雄也!誓师起兵之时,兵不满千,将止甘、林等人:金门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我主尤思进取,内修外攘,强与争衡。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何似小人,仗父余业,兵精粮足,正当横行天下,为国家除残去暴,奈何蹲守不前,坐失良机!”
孙可望听到陈永华讽刺自己,心生怒火,只是心有顾虑,只好岔开话题说道:“听闻郑成功近日大胜清军,收复浙江。复有远图乎?””
陈永华昂头说道:“即今沿江下寨,准备战船,欲图江南,后顺江而上,攻取湖广。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孙国公(永厉封孙可望为景国公,秦王是孙可王自封)今后无用武之时,何不早置田地,安享晚年乎!”
孙可望听到陈永华三番四次讽刺自己,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
孙可望的手下看到陈永华傲慢的样子,也心生怒火,一哄而散。
忠于大明的云南副使杨畏知也谴责陈永华说道:“先生何故出此言?幸是孙国公宽洪大度,不即面责。先生之言,藐视孙国公甚矣。”
陈永华仰面笑曰:“何如此不能容物耶!孙国公心怯清兵之强,不敢决策,故出言激耳!”
杨畏知听到,急走入后堂。
孙可望何时受过这样的羞辱,此时怒气未息,看到杨畏知骂道:“此小儿欺吾太甚!”
杨畏知笑着说道曰:“臣亦以此责陈永华,陈永华反笑秦王胆怯,不敢与清兵作战,顾出言激耳。秦王何不出言表明心迹!”
孙可望听到祥作不悦说道:“原来陈永华心有顾虑,故以言词激我。小儿也小瞧天下人,本王又岂是贪生怕死之人!”
孙可望和杨畏知重复出堂,再请陈永华叙话。
孙可望看到陈永华,说道:“吾意已决,更无他疑。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清军!”
陈永华听到忙拱手说道曰:“复甫年弱无知,言语冒犯,望国公乞恕罪。”
孙可望摆手说道:“本王岂是小气之人,恕你无罪!”
孙可望邀陈永华入后堂,置酒相待。
宴席中,孙可望说道:“反清志士中,金声恒、陈邦彦、张家玉、陈子壮、吴胜兆、王光泰已亡,今独延平郡王与本王尚存,已成唇齿存亡之势。敢问先生,何以教我?”
陈永华知道正戏来了,忙端正坐姿,说道:“满清鞑虏乃化外之民,百姓附清者,迫于势耳,非本心也。国公乃亦一时之俊杰,吾主命世之英豪;今国公诚能与吾主协力同心,破清军必矣。清军破,必北还,则荆、吴之势强。大西军有山川之险,郑家军有船帆之利,鼎足之形成矣。若二军连和,共为唇齿,进则可以光复大明,退则可以于清军划长江而治。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惟国公裁之!”
孙可望听到大喜地说道:“先生之言,正合本王意!只是若大西军与郑家军同心灭清,得天下太平,二主分治,岂不乐乎?”
陈永华想了下说道:“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如灭清之后,未识天命所归何人。但为君者,各修其德;为臣者,各尽其忠:则战争方息耳。”
孙可望大笑说道:“君之诚款,乃如是耶!”
第四十五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
秦王府,陈永华被下人带去休息了,孙可望招来了自己几个心腹。
孙可望说道:“妈的,想不到郑成功下手这么快,那帮清军那么废柴,竟然一下子就给打败,丢了浙江。害得老子的计划全打乱了!”
王尚礼拱手说道:“秦王,这样拖下去不行啊!如果让郑成功攻克南直隶,那么他一定会顺江而上攻打湖广的。到时候,我们就只能困守云贵,势力也远远比不上郑成功了。秦王,你的地位也岌岌可危啊!”
孙可望不耐烦地说道:“这些我都知道,原本是想着让郑成功吸引清军的主力,我们好趁机拿下湖广的。没想到江南的那些绿营军那么垃圾。哎,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我们这边也要加快脚步,湖广是我们的,绝对不能让郑成功抢走,听到了吗?”
贺九仪几个忙喝到:“是,秦王!”
喊完,王尚礼又说道:“但是秦王,冯都督只有四万多人,单靠这些兵马想短期内收复湖南有点吃力啊!”
孙可望听到苦恼地说道:“贵州刚占领,需要兵马镇守。不然就不会只派冯双礼出兵攻打湖南了。没想到冯双礼这么没用,打了三个月,连辰州都没有拿下!”
明御史任僎恭敬地说道:“秦王,不如派安西王出兵攻打湖南!”
孙可望听到,眼睛怒视着他,似要将任僎活剥。
“老子就是担心李定国在军中的威望太高,有意消弱,你还让他出征,是何居心?”
任僎没有畏惧地直视孙可望,说道:“秦王,冯双礼可是你的部下,现在攻打湖南不顺利,损失的可都是你的人马。安西王此时却是在加紧练兵,这样一加一减,只怕日后,安西王未必肯听从秦王你的指挥。”
孙可望瞪大眼睛,喝道:“他敢!”
“就算他没有这个意思,他的手下只怕也会纵容他取代你的位置,而且云南是我们大西军的后方基地。让李定国长久待在这里,也不利于秦王的管辖。还是派遣他出兵攻打湖南的好,跟清军作战,总会有损伤的,到时秦王卡主他的补给和兵源,还怕他不肯乖乖就范吗?”
孙可望听到低头思索了下,说道:“这样也未尝不可,来人,传令让安西王即可出兵攻打湖南,如不胜,当重罚!”
……
贵阳城外,孙可望带着几个心腹来给陈永华送行。
孙可望接过侍卫递上的酒杯,看着陈永华说道:“陈先生,真的不愿意留下来铺助本王吗?”
陈永华也接过酒杯说道:“感谢国公的厚爱,只是下官身受国姓爷大恩,只好辜负国公的好意了!”
“那祝你一路顺风!”孙可望一口将杯中的酒喝尽。
“谢国公!”陈永华举起敬了孙可望一下,才喝完酒。
跟孙可望告别后,完成任务,无事一身轻的陈永华纵马疾奔,微风拂面,说不出的痛快。
能被孙可望的看重,陈永华多少也有些感动。
可是,就在陈永华骑着马,快要跑到一处树林之时,猛地听到鸟儿鸣叫。
陈永华抬头一望。当时就吓得出了一身地冷汗。
贵州官道上,这么长时间,竟然一个行人都没有。
而且前方树林,鸟雀都只敢树林上空盘旋,不敢归巢。
这分明就是林内有人埋伏,将这些鸟都惊飞了,不敢入林。
而且埋伏地时间还不长,这些鸟儿才没有散去,继续在这里盘旋。
这要是冒然闯入,那肯定是凶多吉少。
陈永华心中恍然,这埋伏的人马,肯定就是冲着自己来的。
敢在贵阳附近下手的,除了孙可望,绝对不会有第二人选了。
暗骂孙可望的狠毒,可陈永华却仍然不能不想着如何摆脱眼前这一关。
心中闪念之下,就想好了一个主意。
陈永华大声喊道:“赶了这么长时间的路,大家都休息一下吧!”
听到能休息,这些警卫那有不答应的,赶紧下马,走到路旁的一树荫下乘凉喝水。
陈永华下马后,跟警卫长低声说了几句后,就对着其他警卫喊道:“解个手,谁想一起去的!”
警卫长一个眼神示意,顿时三四个人齐声喊道,“憋了那么久,早就急了。同去,同去!”
陈永华和三四个绕过一颗粗大的树干,走到树背后放水了。
躲在树林里的贺九仪看到,顿时低声骂道:“妈的,放水还要这么多人一起去,有龙阳之癖吗?”
其他的士兵听到轻声笑了,贺九仪怒瞪着那些士兵,低声喝到:“别笑,让他们发觉,你们就死定了。”
士兵听到,忙捂住了嘴巴。
一碗茶的功夫,三个警卫走在前面,后面跟着穿着士子服的人。
有警卫在前面挡着,贺九仪没有看清后面人的脸,但看到他穿着士子服。
贺九仪也就没留意去了五个人,回来才四个。
“陈永华”回来后,没有继续赶路,反而是坐下永四方平定帽盖住脸,在休息。
等了一段时间,一个什长不耐烦低声说道:“这帮鸟人,这个时候不急着赶路,在这里磨蹭个啥!”
贺九仪一听,顿时心惊,对啊,现在他们不赶路,在这里做什么。
该死的,上当了!
贺九仪这个时候也顾不隐蔽了,“上当了,兄弟们。杀啊,一个都不能放过!”
顿时,有三百多名大西军穿着黑衣,蒙着脸,拿着大刀从树林里冲了出来。
一直警惕着的陈永华警卫,一看到埋伏冲了出来,立马上马朝四面八方分散跑。
看到这种情况,什长看着贺九仪说道:“老大,现在怎么办?”
贺九仪回头怒视着自己的手下,喊道:“现在还能怎么办,分散追啊!”
一场追逐戏机在贵阳附近上演了,经过陈永华指点的警卫,骑着马分散地跑进了清镇、修文几个县镇。
看到目标躲进了县镇,这些杀手不敢冒然冲进城。
只能守在城门不远的地方,同时派人向贺九义禀告。
贺九仪追杀陈永华的警卫时,陈永华换过衣服后,就趴在草丛中爬过了树林,逃出了贵阳,现在正在回福建的路上了。
。。。
第四十六章 决策
1951年9月中旬,京师紫禁城金銮殿上,升殿设朝。
顺治帝自从设计铲除了多尔衮,将他的派系都收拾干净后,终于可以安稳地坐在龙椅上,接受台下的臣子三叩九拜了。
宦官喊完:“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侍卫内大臣苏克萨哈忙上前喊道:“启奏陛下,海寇郑成功近期大举北上,攻陷浙江,平南将军被擒,定南将军被杀。今南直隶危机,恳请陛下早发兵破敌。”
苏克萨哈话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颗石子,迅速地在金銮殿中引起阵阵的躁动,一众文武无不色变。
顺治帝听到大吃一惊,乃问群臣道:“什么!该死的,又是郑成功那个贼寇!众位爱卿,谁能为朕铲除此等逆贼。”
苏克萨哈奏道:“皇上,臣观先帝每用谨亲王尼堪,所到必克;今陛下何不拜为大将军,以退海寇?”
顺治帝听到,觉得可行,刚想传令封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统八旗精兵南下铲除郑海寇时。
“皇上且慢,奴才以为此时不宜对郑海寇用兵!”内务大臣索尼出列恭敬地说道:“郑海寇其势已成,若要铲平,非大军不可,且恐费时不短。然十日之前,大西军余寇大举进犯湖广,续顺公沈永忠派人前往告急!”
顺治帝听到面色一变,眉头扭成一团。
老子才刚亲政不久,怎么就这么多麻烦事。
多尔衮那个老贼能带领大清入主中原,绝对不能在朕的手中失去,不然世人该怎么看待朕!
顺治帝忙问道:“如今战况如何?”
索尼忙回道:“回禀皇上,当日沈永忠见贼兵势大,未敢迟疑即,即六百里加急救援。现在多日未见信兵,恐怕情势不妙!””
顺治毕竟刚亲政没有多久,遇到这种困境,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谭泰对多尔衮的死一只心生不满,看顺治在迟疑,嘴角露出一丝嘲笑。
不过事关大清兴亡,谭泰还是站出来说道:“皇上,暂延迟征伐郑海寇之事!湖广战局关乎我大清国运——大西军来势汹汹,一旦辰州告破,接下来益阳、绍阳、永州皆无多少守军。若大西贼兵一路北进,便可径袭长沙,直逼岳阳。”
“谭泰将军之言极是!皇上,以当前之势,极速驰援长沙、击退大西贼兵方是重中之重!若放任大西军贼众,极有可能动摇我军在南方的根基!请皇上勿要迟疑,尽调定南王孔有德军马疾驰救援沈永忠!”索尼紧接着说道。
湖广?闽浙?大西军余寇?郑海寇?
顺治帝面色不断变化,几经犹豫仍未能拿定主意。
目光在议事厅中巡视一番后,落在了站立在厅下的洪承畴身上,沉声问道:“洪爱卿以为该当如何?”
洪承畴降清后,皇太极表面上对他恩礼有加,实际上并未放松对他的防范。
终皇太极一朝,除咨询外,也没有给洪承畴任何官职。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摄政对洪承畴却是宠信有加,兼管都察院左都御史事,一连数日召见垂询各省应兴应革之事,所有建议,无不采纳。
多尔衮死后,洪承畴为了不被顺治清算,当起了人偶,上朝不发一言。
没想到顺治竟然会发问,洪承畴急忙站出来恭敬地回道:“皇上!奴才认为郑海寇与大西军皆为我军之大患。若从长远看,郑海寇的威胁更甚;但以眼前而言,大西军的威胁却要远超郑海寇。郑海寇纵然盘踞闽浙,短期之内无法动摇我大清根本。而大西军却不然,湖广若有失,长江以南怕不归大清所有!”
见索尼、谭泰和洪承畴三人都力主缓攻郑海寇、急援长沙,顺治也知他们所言在理,但心中对郑成功恼怒情绪却始终难以平息。
“哎……”顺治怅然一声长叹,心中几经思量后终于打定了主意。“传令定南王孔有德出兵救援辰州,命吴三桂由嘉定出叙州进攻川南。”
“皇上圣明!”索尼、谭泰、洪承畴等人拱手喝到。
顺治帝有些懊丧出声质疑说道:“难道就这样放任郑成功不管。万一他攻克南京,又待如何?”
“皇上,此事不必担忧!江宁城高墙厚,只要命江宁总兵严加防备,勿有所懈怠,臣料那郑海寇短时间内也难于攻克江宁。”谭泰从容说道。
“皇上,关于眼前之危局,奴才还有一策,或可稍解我军之困!”索尼出声说道。
“哦~~?”顺治惊喜地说道:“爱卿,有何妙计,快快说来!”
“皇上,郑海寇父亲郑芝龙还在我们手里,可用此人之性命劝降郑海寇。“
顺治帝听到不解地看着索尼说道:“我大清曾以此招降过郑海寇,但此人征求无厌,并无剃发投诚之意。爱卿此计只怕未必有效!”
索尼笑着说道:“忠孝之道,立身之道。他若不顾郑芝龙安危,世人必唾弃。只要能令他投鼠忌器,稍作迟疑,不能与大西贼寇相呼应,那么待我大清剿灭大西贼寇,就可全力对付郑海寇了!’
“恩…恩…恩!”顺治帝双目微闭,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索尼所言。
侍卫内大臣苏克萨哈也进言道:“皇上,前番我军征伐郑海寇屡战屡败,很大程度便是坏在敌情不明,奴才认为招安之时,可派刺探打听情情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顺治帝听到高兴地说道:“此乃老诚之言,此事就由你主持,必要探清郑海寇虚实!”
议政大臣苏克萨哈高兴地喝到:“奴才遵旨!”
谭泰当过征南大将军,率兵攻打过南方,知道那些文士的嘴脸。
他讥讽地说道:“汉人文士多见利忘义、弃祖忘宗之人。臣听闻郑海寇开设学院,重用学院学子,此举必令治下文士不满。侍卫内大臣可多派人联系以做内应。”
听到谭泰这样评价汉人,洪承畴等汉官顿时不喜,对谭泰心生怨恨。
顺治帝听到忙点了点头,“此计甚好!”
顺治帝根本就没有在意汉官的感受,对他来说,不过是一帮奴才罢了!
顺治帝从龙椅上站起昂声喝道,“众位爱卿,大西贼众、郑海寇不过是一群小贼,我大清铁骑一出,必能令贼匪死无葬身之地!天下还是我大清的!”
紫禁城金銮殿的大臣齐齐跪下,大声喊道:“吾皇圣明!”
……
云南昆明城外的一处军营中,李定国坐在案桌前,拿着郑成功派人送来的书信,看了又看。
书略曰:“明严与君同为明军,誓驱除鞑虏,匡扶大明,乃为将之本分。今将军若能率西南之兵,以攻湖广。明严当举闽浙之众,以遏江淮:则鞑虏可灭,仇辱可报,明室可兴矣。书不尽言,立待回音。”
对于孙可望,郑成功是以利劝之。
对于李定国这种纯粹的将军,则是以义激之。
李定国放下书信,闭着眼沉思了一会儿后,大声对门外的侍卫喊道:“来人,传令击鼓聚将。”
看到自己的手下大将都到齐了,李定国巡视了手下一遍说道:“平东王有令,令我等出兵攻打湖广。我已决定明日辰时出发,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立斩!”
将士忙起身拱手喝到:“诺!”
1951年十月初三辰时,李定国率步骑八万和五十头战象出征,攻打湖广。
临行前李定国订约法五条:不杀人、不****、不抢财货、不宰耕牛、不放火。
谁敢触犯,杀无赦!
第四十七章 湘桂大捷
公元1651年九月末,清廷命定南王孔有德出兵救援辰州,命吴三桂由嘉定出叙州进攻川南。
清廷的目的是要用两路夹击之策,铲除大西军。
十月初,李定国率步骑八万和五十头战象出征。
临行前订约法五条:不杀人、不贱阴、不抢财货、不宰耕牛、不放火,有力地保证了军纪和部队战斗力。
李定国率部由贵州进入湖南,会合冯双礼部。
辰州城外大营,李定国坐在主位,冯双礼、马进忠分列左右。
李定国看了下背后的地图,转身问道:“冯将军,近日清军有何举动!”
冯双礼忙站起来喝到:“将军,清军连日来龟缩城内不出战,并无特殊举动!”
李定国听到说道:“看来,清将徐勇想等援兵!传令下去,三军开灶,待饱食后齐攻城。”
马进忠站起说道:“将军,我军刚来,是不是休整一下,明日再攻城!”
李定国说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今我大军已至,十倍于敌,气势正旺。破城之日当在今日,传令下去,不并力破城,皆斩!”
传令后,李定国亲自到城下,监督众将士半土运石,填壕塞堑。
城头上的清兵看到,利箭如雨,想阻止大西军。
大西军中两个裨将看到很多士兵都惨死在箭雨下,害怕的转身就想逃。
李定国看到二话不说,立马纵马上前将他们两个人都斩了。
“敢后退者,杀!”
杀了这两个裨将,李定国翻身下马亲自接土填坑。
冯双礼、马进忠看到也下马搬土运石。
大西军的将士看到主帅都下马填壕塞堑,再无一人敢后退,大小将士无不向前,军威大振。
辰州城外的沟渠在大西军将士齐心合力下,很快就填满。
一看到沟渠填好,李定国抽出宝剑指向辰州城,喊道:“攻城!”
大西军士兵在悍将马惟兴的带领下,扛着云梯猛冲城下。
城墙上,清将徐勇看到,忙喝令道:“快放箭,千万不能放他们进来!”
“嗾~~嗾~~!”
羽箭如蝗,带着凄厉的呼啸声在城头飞下,不时有大西军将士中箭倒下,惨叫此起彼伏。
李定国看到大声道:“擂鼓助阵!”
军鼓如雷,号角激昂震长空!
“杀!”
大西军没有人退缩,顶着如蝗飞矢,一队队士兵推着大木桩简陋钉成的冲车,顶着数层厚牛皮庇护来到城下,对城门和城墙发起了撞击。
轰隆隆的巨大撞击声,把号角和军鼓都压过了。
大西军在李定国率领八万兵马来助阵之后,兵马有十二万人多。
清军原本只有五千守军,沈永忠来支援的时候也只是带来了两万兵马,总共三万不到。
大西军十倍于清军!
十几万人的士兵围三缺一,奋力攻打三个城门。
城墙上,密密麻麻的大西军将士正在奋力登城。
不时就有大西军士兵惨叫从城上跌死,转眼就给后面的士兵淹没。
咚咚咚,数十名庞大腰圆的士兵推着一辆巨大的攻门车正在撞击着城门,撞车没撞击一下,城门连带着城墙都在摇晃,城门两旁,数粮已经给城上郑军用油火烧毁的撞车正被清军推倒在一旁。
在滔天人海中,清兵根本就阻挡不住大西军的猛烈攻击。
不到半天,一声巨响,西门终于经不住了,哗啦的一声破碎。
终于打开了城门,正在城头拼命阻拦的清兵看到城门被攻破的消息时,顿时士气大溃,给大西军杀的步步后退。
看到越来越多得大西军攻入城内,徐勇忙跑到沈永忠身边说道:“沈将军,辰州是守不住了,还是快点逃吧!”
沈永忠听到看从远处杀来的大西军,喝到:“随我杀出城去!”
沈永忠、徐勇带着残兵从东门杀出重围,逃到了宝庆。
攻下辰州,李定国没有多作停留,大军连克靖、武岗诸县。
退守宝庆的沈永忠、徐勇此时只剩下**千兵马,他知道想依靠这点兵马,根本就不可能坚守住宝庆。
沈永忠派使者前往广西桂林请求定南王孔有德火速派兵来援。
孔有德同沈永忠有嫌隙,接到告急信后说:“我旧年借支衡、永钱粮,沈公出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