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帆战舰-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会议之中争论不休,自己这一系的竟然不能压制住那些反对者,多尔衮脸色有些难看,他转向朝着一直站着不沉默的吴三桂点头示意了一下。
平西王吴三桂看到忙跪下喝到:“奴才恳请圣上开恩!”
看到吴三桂跪下,尚可喜等汉将也跪下喝到:“请圣上开恩!”
看到汉军八旗大部分人都在替谭泰说话,索尼、鳌拜等人大吃一惊。
吴三桂他们怎么会替谭泰等人说话的,吴三桂等汉将一直是不敢插手满清内部的事,没想到他们今天竟然敢出头。
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看到吴三桂他们都力保谭泰了,暗暗叹了一口气。
有了汉人的支持,现在还打不死多尔衮,只能再暗中积累实力了。
当初我就是告诫过索尼、鳌拜他们要继续忍耐,他们到底还是太年轻了,沉不住气啊!
今天的事,只怕多尔衮心有警惕了,以后再想扳倒他就难了。
为了保护亲皇势力,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跪下说道:“启奏圣上,一等公谭泰虽有用兵不慎之责,但念在其以往功劳上,革去其爵位,贬为庶民即可!”
听到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提议,朝中激斗双方一时都沉静了下来看着多尔衮。
多尔衮沉思了一会儿,谭泰是自己的心腹大将,但这次惨败大清损失实在是严重。如果不惩罚的话,只怕难于平息满人的愤怒。
多尔衮抬起说道:“谭泰损兵折将,削去其爵位,贬为牛录章京。”
索尼、鳌拜一系看到汉八旗都站在多尔衮一旁了,知道今天是不可能得逞所愿的,看到多尔衮已经将谭泰的爵位削去了,于是顺着台阶就下了。
他们忙喝到:“摄政王英明!”
还是人形章印的顺治帝下旨将谭泰贬为牛录章京。
第一百二十七章 交换
永历三年三月二十三日,信丰城府衙内。
王忠孝拱手说道:“下官参见惠国公!”
李成栋忙扶起说道:“王少卿不用多礼,请坐!”
“谢惠国公!”
王忠孝坐下,下人忙将茶奉上。
李成栋说道:“之前李某一时不察,中了鞑子的诡计,陷入险境,幸得漳国公搭救,不然只怕已遭不测了。再次谢过漳国公救命之恩!”
说完,李成栋站起躬身行礼。
王忠孝忙避开,说道:“惠国公严重了,两家同盟,相互帮忙是应该的。惠国公不必在意!实则,下官此次前来,是有要事跟惠国公商议!”
李成栋样子做足了,顺着王忠孝的意思就起身坐回位子上,说道:“哦,是何事?”
王忠孝拱手说道:“惠国公,我家主上知赣州对您至关重要,有意将赣州守卫之责交付于您。只是我主现在只有两府之地,兵多地少,缺乏粮草。素闻潮州乃饶沃之地,我主恳请惠国公将潮州暂借我军,以供屯兵之用。”
李成栋一听就立马明白郑成功到底是打着什么主意,原来是想用赣州换取潮州。
李成栋想了想说道,说道:“想必王少卿往来奔波也劳累了,先去休息吧!”
王忠孝笑着说道:“多谢惠国公!”
在下人的指引下,王忠孝走去偏厢休息了。
王忠孝一走,李成栋忙派人将自己的手下都召集过来。
李成栋将王忠孝的原话说给他们听后,问道:“漳国公的意思,众位怎么看?
郝尚久义愤填膺,怒声说道,“那郑成功所以能如此顺利击败清军,夺取赣州,皆是因我大军与鞑子血战,拖住清军主力精锐。他才能偷袭清军。但如今,他不思报答。还妄想用赣州跟我们换潮州。主公,此事万万不能答应!”
杜永和沉声说道:“大人,赣州与我军地盘接壤外,与郑成功的地盘相隔数百里。即便他想守住赣州也未必能守得住。所以他才会用赣州跟我军交换。郑成功不是一贯标榜忠义吗?不如让永历下旨让他将赣州交给大人管理!”
李元胤摇了摇头说道:“夺取赣州,郑成功虽有借我军势之嫌,但这都是靠人家一刀一枪血战拼出来得,如何肯定轻易让出?而且赣州是广东的北大门,对我军来说事关重大。得之则稳,失之则危。所以赣州必须在我军手上,才心安!义父,我同意用潮州换赣州。”
信丰战事结束之后,李元胤也无需再继续留在广东筹备军粮了,便返回了信丰。
阎可义犹自不甘地说道,“我军血战连连,伤亡无数,却一无所得。郑成功那小子借我军之力不会吹灰之力就攻占了赣州,现在还想白白凭此跟我军交换赣州。怎能令人气平?不如索性就出兵逼他交出赣州!”
虽然此次阎可义当了逃兵,导致信丰被清军攻破,守兵伤亡惨重。但战事毕竟以胜利告终,而且明军兵马将士伤亡巨大,李成栋没有过于责罚阎可义,只是将其降职一级。
此话一出,议事厅中,非但是杜永和、郝尚久等人面色微变,就连一直端坐主座、默然无语的惠国公李成栋都不由得将眉头蹙了起来。
李元胤强忍住对阎可义的不屑,沉声说道:“武陟伯欲将我们都置于死地乎?你明知我大军兵力大损。北面鞑子威胁仍在,却还妄想招惹郑成功,你想让大人两面受敌不成!”
没有再理会阎可义,李元胤转身向李成栋拱手说道:“义父。现在我军伤亡惨重,实在无力单独抵抗鞑子。必然要借重郑成功才能抗衡鞑子。所以孩儿认为可答应郑成功的注意。待我军元气恢复之后,义父也借此机会从赣州出兵夺取江西。”
要说郑家军是堪堪赶到,李成栋是怎么都不会相信的。只能是一开始郑成功就准备将自己当做诱饵,诱惑清军死磕我军,他好偷袭。
但无论如何。人家毕竟还是在最危险的时刻赶到,拉了崩溃在即的自己一把。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自己的势力不如他郑成功,现在还要仰仗他。
沉吟片刻后,李成栋点头说道,“元伯,去请王少卿过来一叙!”
“是!”李元胤领命说道。
很快,王忠孝就跟着李元胤重新回到府衙大堂。
看到他来了,李成栋笑着说:“既然漳国公少屯兵之地,我即刻上奏永历帝,请圣上将潮州规划到漳国公的管辖之下。”
王忠孝忙躬身说道:“惠国公深明大义,下官代漳国公谢过!”
李成栋摆摆手说道:“我与漳国公同为明臣,都在为匡扶大明尽心尽力,又何必分彼此!”
王忠孝忙回答道:“惠国公说的是!”
李成栋转头对李元胤说道:“元伯,你陪同王少卿一同前去赣州,替为父祝贺漳国公大捷之喜。同时安排好潮州交割的事项,
“是,孩儿明白!”李元胤躬身说道。
……
两天后,李元胤陪同王忠孝回到了赣州。
看到李元胤来了,郑成功歉意地说道:“元伯兄,之前多有得罪,还望见谅!”
李元胤忙回答道:“不敢,漳国公拥兵谨慎,下官敬佩!“
看来怨气很大啊!
郑成功只好用呵呵掩饰尴尬的气氛。
李元胤也知道自己是带着与郑成功交好的任务来的,他暗讽了一句就没有再继续了。
李元胤拱手向郑成功说道:“元伯代我义父向漳国公祝贺大捷之喜。信丰、赣州两次大捷,满清政权朝野震动,各路志士闻之振奋,此乃大明之福,已是天下百姓之福!”
恭贺完,不等郑成功开口,李元胤继续说道:“我义父听闻漳国公缺少屯兵之地,已奏请永历帝将潮州拨给您管辖。还请漳国公看在同是明臣的份上,遵守同盟誓约!”
郑成功毫不犹豫地向李元胤允诺道:“明严定会履约,元伯勿要担心!”
“那就好,元伯有些疲倦,请准下官先行告退!”李元胤说道。
郑成功忙喝到,“来人啊!带李都督下去休息,好生伺候!”
“是!”下人忙回应道。
……
在李元胤的陪同下,王忠孝、杨才等人去潮州办理交割事项了。
一个星期过去,赣州府衙内,郑成功向姚启圣询问道:“熙止,潮州交接之事完成地如何了?”
“启禀大将军,交接尚还顺利。据潮州传回的最新消息,李成栋军已全部退回惠州,正准备北上来赣州。照目前速度,至多再有三天,潮州就将归大将军治下!”姚启圣迅速回道,“但潮州的官史缺额较大……”
郑成功想了一会后,说道,“所缺属吏可从漳州、泉州调拨,人选由长儒、你们二人商议!”
“是!”姚启圣、王忠孝齐出列领命道。
第一百二十八 迎接
随着潮州各县逐渐由郑家军掌管,在李元胤督促下,郑家军也开始从赣州撤军,将赣州交给李成栋军管理。
在交接过程中,郑家军与李成栋军之间也是隐有龃龉:
李成栋军中的将官三番四次地想刺探郑家军的情报,尤其是隧击火枪和新式火炮的信息。
一开始是李成栋亲自开口向郑成功购买。
李成栋拍着胸口对郑成功的保证,愿意用任何东西跟他交换火器。
如果他肯贩卖火器的话,一杆火枪两百两,改良后的火炮一门三千两,绝对不拖欠。
不要钱的话,战马、良田、甚至女人都行,随便他开价。
郑成功想都不想,一口回绝了。
自己家都不够用,哪能出售。
看到郑成功态度强硬,李成栋将目光投向了郑家军的将官。
好在那些将官能上到这个职位,也知道他们以后的前途无可限量,不会被这点蝇头小利就蒙住两眼。
但那些普通的士卒面对层出不穷各种利诱,有些人难免会有一时糊涂的
粗大笨重的火炮到还好,想在众目睽睽下将他偷带走,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但那些火枪陆陆续续遗失几十支了,士兵也私逃了几个。
听到手下的回报,郑成功是气的斩杀了那个证据确凿私卖火枪的士兵,狠狠地震慑了一众将士,止住了这股风气。
郑成功肯定那些遗矢的火枪必然是落入了李成栋手中,他也一定会叫铁匠仿制这隧击火枪的。
有关火器、以及战术扩散等问题,郑成功一早也是思考过。他明白只要自己大败清军,满清当中有头脑的人必然会想尽办法来仿制、甚至想出办法来克制的。
就算那天他们仿制成功了,郑成功也不害怕。因为仿制的永远比不上一直在学院兢兢业业研发新式火器厉害。
只要自己的武器永远比他们厉害。那么又何必担心那些火器有一天会落在敌人手中呢?
对于这些,郑成功心里都有准备,只是想尽办法来拖延一下他们了解火器真正威力的时间罢了。尽量让自己的绝对优势保持的更长久一些。
不过郑成功也知道只考强忍的手段只能震喝一时,是没办法长时间管制人内心的贪婪的。
这些事情都不算大,但乱七八糟加起来也挺让人烦心的。
看到潮州的事都交割的差不多了,郑成功立马下令全军回师厦门。
回程的路上。郑家军分作三段行军,取路望厦门来。
一路郑家军纪律严明,所过地方,秋毫无犯,沿路百姓香花灯拜送。
郝尚久看到,忙回报李成栋说道:“郑成功自入广东,广布恩德,以收民心,其意甚是不善。请大人小心!”
李成栋沉默的点了点头。
此后郑家军行军路过的城池中。李成栋军都以大军驻守,防备之心甚浓。
看着李成栋军严阵以待的样子,郑成功也只能吩咐手下小心。
李成栋害怕郑成功会趁机侵占地盘,郑成功是防范李成栋军中有目光短浅之徒。
两军就在表面和气,暗地相互防范下,永历三年三月二十八日,郑成功带领大军回到了厦门。
厦门城外十里,卢若腾、洪旭等人一大早就在那边等候着了。
一看到郑家军到了。顿时鞭炮声顿时霹雳巴拉的响起。
卢若腾走上前大声喊道:“大将军智勇,信丰、赣州大捷。一扫明军屡败于鞑子之哀,大涨大明绅民信心。此乃不世之功,闲之代天下百姓谢过大将军!”
说完卢若腾一躬身到底,郑成功忙下马扶起卢若腾,说道:“此乃明严身为诏讨大将军之职责,安敢受此大礼!”
卢若腾忙说道:“全城百姓在此久候。就是为了能一睹郑家军之威严,大将军请!”
郑成功忙拉着卢若腾的手说道:“我能安心在外征讨,全赖闲之等留守。当与我同行!”
就这样郑成功拉着卢若腾一起走向厦门城,其他将士看到也忙下马走。
沿路百姓看着郑家军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将士戎装革带,顶盔挂甲,个个都是英勇非凡,对驱除鞑虏,匡扶大明更加有信心了。
一直以来明军跟清军作战都是惨败,一听到的都是鞑子大败明军,鞑子贡献了那座城池,鞑子屠城了……
让百姓都有一种惶恐不安的情绪,整日战栗等待,害怕鞑子随时会杀过来。
很多人都曾考虑要不要投靠满清,要不要为了自家性命剃发易服。
现在郑成功率领郑家军大败清军,顿时松了一口气,感觉到一种大大释然,长久以来压抑心中不安和紧张压力被一下子释放出来。
清军不是不可战胜的,大明还有希望,自己不用为了性命去做鞑子的奴才了。
看到郑成功走在前头,百姓自发的击鼓吹笛,口称“万岁”,欢声大震。
踏着整齐的步伐,郑家军慢慢走进了厦门城。道路两旁的百姓围观着,不断的点评着郑家军的士兵。
尤其是看到铁甲军的士兵更是发出惊叹,“那些士兵好高大呀!”
“啧、啧,怪不得连鞑子都不是郑家军的对手,穿着这样的大铁疙瘩,一般武器哪里杀的死。”
“看着就好威风样子!不过就算没有这些壮汉,鞑子都不是郑家军的对手。你没听说过吗,郑成功可是岳飞再世。当年岳家军打的女真,畏惧如虎。现在鞑子怕是听到郑成功的名字也惊恐。哈哈哈……”
两旁的楼房上,很多妙龄少女站在窗口看着那些将士,忍不住说道:“姐,你看那些兵好威武啊!”
“你个死丫头,真是花痴了呀,这有什么可看,不过他们那个将官到是挺标致的!”
“姐你还说我,你才是花痴了呢。”
“死丫头,看我不拧烂你嘴。”
听到两边百姓的议论,郑家军的士兵更加昂着头,好让自己显得更加雄伟!
……
回到厦门府衙,郑成功开始对伤亡者予以抚恤,将殁的士卒,一一优恤他们的家人。
对军功者给予奖赏,该升官的升官,该嘉奖的嘉奖。
在几个文官的帮忙下,快速有效的处理完这些军务后,郑成功解散了队伍,该回家的回家,该回军营的回军营。
自从1646年起兵招来的士卒伤亡过半了,对于那些老兵,从军四年以上,年满三十岁的愿意继续从军的,赏赐三十两、布两匹。
不愿意继续从军,想返乡的赏赐五两、一匹布,让他们回乡务农或者进衙门当个衙役。
华夏自古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些参军的多半是家境贫苦的,出不起彩礼娶不到老婆。
国姓爷郑成功厚道,待遇不错,军饷从不拖欠,当兵几年下来也存了一笔不小的银子。
够娶上一个婆娘,买上一两亩地,过上期望已久的小日子。
很多老兵都不远再继续当兵,愿意回家务农。
郑成功虽然很不愿意,但也知道不能一直让他们当兵了,放归他们回家了!
第一章 新式战舰(上)
四月初二,厦门府衙内,云集了郑家军大半重要的文武官员。
一众人分文武坐于左右两侧。
在文官当中,坐首位的赫然是大将军参军,被永历帝新册封为永安侯的姚启圣。
虽然姚启圣新来不久就荣升高位,但其他人对此并无异议。在漳州战役、信丰战役、赣州战役,姚启圣用自己的计谋赢得了其他人的尊重。
姚启圣之下,有卢若腾、曾樱、路振飞、冯澄世、王忠孝等人。
武将方面水师提督林习山排第一,洪旭第二,其次是甘辉、黄悟、赫文兴、黄庭……
其外张进镇守潮州、杨才把守漳州,余宽、许龙留守泉州,不能赶回来。
郑成功扫视了自己的手下,沉声说道:“信丰、赣州我军大败清军,可喜可贺!但鞑子麾下爪牙众多,势力依旧雄厚。我军万万不能骄傲自满,更加不能轻视着。听到了吗?”
文武官员一听忙站起齐喝到:“是,大将军!”
敲打了一下手下,郑成功挥挥手意示大家都坐下。
郑成功看着姚启圣说道:“熙止,今后我军该当如何进取?”
姚启圣摇着纸扇说道:“大将军,现在满清在南方的兵马奇缺,我军当趁此好时机攻略福建。”
郑成功点了点头说道:“我也正有此意。熙止,你看我军先攻取哪里比较好!”
姚启圣将早已熟烂于心的计策说出来,“现在在福建,我军势力远胜于满清,想再用计诈城偷袭是不太可能的了,只能是硬取了。为了减少无谓的战斗,大将军可派林习山率领水师北上跨海进攻浙江。能攻占沿海几处城池最好,不能的话也要牵制平南将军金砺的兵马,让他无力救援福建。然后大将军亲率大军水路两路攻打福州,福州官员知道强敌在侧,外无援兵。必不能坚守!福州一下,福建可说就在大将军手中了!”
郑成功想了想,觉得姚启圣说的有道理。一开始郑家军兵微将寡,不受满清重视。自然容易轻视郑家军。但接二连三的打败清军。
再怎么迟钝的人也清楚郑家军不好惹了,现在再想用示弱、引君入瓮等计策是不太可能的了。
硬取就硬取吧!
打下福州,用实际行动告诉福建的其他城池:别以为想靠城高墙厚就能抵挡郑家军。
不想城破人亡的话,那就乖乖地快点打开城门迎接郑家军。
想明白这一点,郑成功决定就按照姚启圣的计划攻略福建。
让手下的人都去收拾。准备出征。
郑成功和姚启圣、林习山等人行走在厦门造船坊,查看新造好的一艘战舰。
“大将军,听说那新式的战舰已经建好了,什么时候能调配给我部!”林习山显得有些心急地说道。
“呵呵,简初短时间内,恐怕不行了!那艘新建好的战舰,早前尝试使用中式硬帆,但结果主桅太重,翻船了。尝试了好几次都不成功,最后只能使用西式软帆了。不过你也知道。我军基本上全都是用惯硬帆的水手,对于软帆不熟悉,现在都是叫那些俘虏番鬼水手来教导我军怎样操纵软帆了。软帆操作繁琐,需要人手太多,实在麻烦,更花很多多时间来训练,才能做熟练驾驶。所以再耐心点吧!”郑成功苦笑着说道。
林习山嘿嘿地说道:“那大将军,新造的那几艘闸船划分给我部吧!”
郑成功一听才幡然醒悟过来,身为水师提督的林习山怎么可能不清楚新造战舰的情况。他这是以退为进想要那几艘新造的闸船啊!
郑成功指着林习山,摇了摇头说道:“公业。在南洋那边开阔商路,需要的船舰缺口甚大,可是早就叫嚷着要那些船了。”
林习山咧嘴一笑说道:“大将军,南洋那边海商多是小型帆船。闸船给郑泰也是浪费。我军正要去攻打浙江,正需要此等利器。大不了,我将旗下的三十艘沙船换那十艘闸船。以一换三,公业是赚到了。”
听到林习山有些无赖的借口,郑成功哭笑不得。
闸船载重量800吨,可装载24门火炮。
沙船呢。载重才200到300吨,只装载八门火炮。
听着以一换三,好像郑泰并没有亏。
但沙船不适合远航,闸船远航近航都可以。而且闸船航速可达**节,顺风顺水的话十一节都不在话下。沙船呢,也就是六七节。
如果郑泰听到一定会跑来跟林习山大吵一架的。
郑成功思考了下,攻打浙江,是紧要事,答应了林习山的要求。
“既然你肯拨出三十艘沙船补充一下郑泰,那我没意见。不过他回来要找你理论的时候,我可不会帮你说话的!”郑成功笑着说道。
林习山也笑道,“嘿嘿,没事。反正他整天忙的不着地。他回来,我就去水寨躲着。我就不信他能守在营口等一辈子!”
一行人说着说着就走到了港口边,看着一艘庞然大物漂浮在海边。
整条船上满布帆索,包括从船头至前主桅上挂了一长串的三角帆,前中后三根主桅上挂满了方形主帆,连同两侧都有外伸的帆桁,上面挂着辅助的翼帆。
看到比闸船还大一号的战舰静静地飘在水中,林习山看着不禁喊道:“这是我看过的最大的一艘战舰了!如果能做这艘船的船长,驾驶此战舰乘风破浪当是何等肆意!”
郑成功微笑着说道:“会有机会的,而且这艘战舰还不算什么,以后我军还会有更大的战舰!”
林习山听到忙转过头看着郑成功,“大将军,此话当真!”
郑成功点了点头,说道:“嗯,只要再给那些船工一些时间,必然能造出更大的帆船!”
林习山看着那新的战舰,说道:“大将军,如果真的有那种战舰,请一定要调拨一艘给末将。就算只是担任船上一水兵,末将也愿意。”
第二章 新式战舰(下)
林习山看着这艘船高如城,底尖上挑,首昂尾翘的3桅巨型战舰,感叹地说道:“大将军,能容纳多少人,装载多少门火炮啊!”
郑成功看着它,也露出一丝激动的心情,说道:“这艘船排水量达到了1160吨,舰长58。8米,舰宽13米。可容纳700战士,68门火炮!”
“700个战士,68门火炮,这么多!”林习山惊讶地喊道。
郑成功有些欣慰地说道:“这些工匠木匠也是在建造了十几艘闸船积累了丰富经验,又亲手拆了三四艘西式帆船,才敢上手建这巨舰!”
林习山看着巨大的船身,他从未像现在对收复旧土那么有信心了。
“有此等利器,北上攻打满清指日可待啊!”
郑成功点了点头说道,“一定会的,到时我还要和你携手北上攻打京师呢!”
林习山说道,“大将军,其他的战舰在它面前就像是个小孩子,简直不堪一击。除了闸船外,其他型号的船舰都不用再建了,全力建造这种战舰吧!”
郑成功叹了一口气说道:“那有那么容易,建造这艘战舰共动用了四百一十个木匠工匠,消耗了1032余棵木材才建好这艘巨舰,前后花费了将近八个月!”
林习山听到大吃一惊喊道:“需要这么久,建造一艘这样的战舰都比的上三四艘福船了!”
“第一次为了保险起见,才需要花费这么久。日后熟练可能不需要这么久,但要想大量建造这种战舰,也是不太可能。耗费的木材太大了,福建一省怕是负荷不起!
宋元以来,福建的造船业就一直在全国领先。除了地域原因,还有一个主要因素就在于福建盛产造船的木材。
福建深山有着大量的衫木、松木、铁力木等,霜降至春分是最佳的伐木时节,此时木材的质地坚实。
这个时候,各地的木商带着各地招来的木匠以及船工。纷纷上山。
伐到巨木,搬运到水边,结成木筏,沿着水路流入闽江、驶向大海。最终抵达福州、泉州、厦门等造船厂。
随着郑成功大力建造战舰。同时大力引导商户出海贸易,同时随着泉州、厦门、海澄等港口贸易恢复起来,人们造船的愿望更为强烈。
船舰大量消耗了福建的木树木,从而使造船的材料日加缺乏。
现在福建的木价与船价都蹭蹭地往上涨。
隆武初年,福建的大木一株价值不过数两。永历三年。福建的大木已经涨到一根需要四五百两。
郑成功刚建造闸船时,每艘需要用四五千两。现在打造一艘需要**千两。
闸船终究还是小型船舰,像这中型船舰,只怕三四万两都不止了。三千吨以上的大型风帆战舰就更不用说了,六七万两都算少的。
多建几艘大型战舰,单是造船费用都能抵得上一个省的税收。还不包括士兵、武器之类的费用。
像现在郑成功养着将近十万兵马,平时一个月的军饷就要三四十万了。战时就更不用说了,兵器消耗、粮食消耗、医疗消耗等,小小的一场战争就可能需要花费上百万。
这还是打胜仗的费用,败仗就更可怕了。分分钟能将一个国家拖死。
就像是二战时期,日本中途岛战役失败了,联合舰队从此一厥不振,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海空作战。
美国珍珠港损失惨重,美日战争前期依旧损失惨重,同时美国还在欧洲开辟了战场。
但美国国力雄厚,为了满足两线作战需求。美国在战时建造了26艘大型航空母舰、9艘轻型航空母舰、115艘护航航空母舰、10艘战列舰、48艘巡洋舰、349艘驱逐舰、498艘护卫舰、203艘潜艇,几万艘各种登陆舰艇,以及几千万吨民用船舶,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
因此就算美国在战争中损失了56艘大型战舰。但依旧能获得最后胜利,傲视全球。
所以说战争最后拼地都是国力!
除了需要大量的财力人力来支撑外,制造船舰必须的木材也是重中之重。
制造船舰需要大量巨木,尤其是制造船舰的龙骨巨木最起码也要二十年以上的。
福建现在这种年龄的巨木已经越来越少了。广东那边的木材也同样是这样。
东北有木材,但一来是道路不方便,二来东北现在是女真族的地盘,去那边砍伐木材暂时还是不现实的。
为了解决木材的困难,郑成功已经叫人传话给郑泰,让他留意看看南洋有没有合适的制造船舰的木材。
林习山听到郑成功的解释。也知道自己是想当然了,看着这巨大船身,问道:“大将军,这艘战舰叫什么?”
郑成功想了下说道:“以后战舰会越来越多,再像闸船那般用杂号将军任命就不太可能了。我决定这种规模的战舰统称为‘前将军’级战舰,这艘战舰的名字叫‘关羽’,全称是‘前将军关羽’号,简称‘关羽’号!”
“前将军关羽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