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帆战舰-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十八章 宋应星
有着这些人的帮忙治理,郑成功总算从繁琐的政务中脱身。
郑成功回到同安临时庭院,听到自己一直渴望的宋应星已经被自己的手下请来了。
郑成功顿时大喜,跑着冲进府内,一看到一个有着山羊须,六十多岁的陌生老人时,知道眼前的这个就是宋应星了。
老子的17世纪的百科全书终于有了,老子的火炮改良技术终于有希望了,老子打铁冶金技术终于能改进了……
不是说宋应星的物理水平有多高,郑成功更加看重的是他对技术经验的归纳总结。
华夏古代那么先进的技术,很少能传承发展下来,一个原因是没有好的传承方式,另一个就是没有系统的归纳。
古代文人大多都是感性大于理性,讲究随心而为。
兴致来了,可以为了见友人一面冒雪而来。
兴致没有了,都到他家门口了也可以立马返回,不见面了。
对于这种感性的心怀,吟诗作乐到是挺好的。
但科学是最严谨的,最需要理性思考的。
古代手工业铁匠之类的,可以凭着经验和技巧创造出一个个奇迹。但没有多少知识的他们不能将自己的手艺归纳总结记录下来。
而一般的文人要不就对“农工商”鄙视,不愿意去了解。
要不就是对“农工商”不了解,根本不能归纳总觉这些技术经验。
没有文字的记载,只凭着经验和记忆,一旦出现了意外,手艺也就随之失传了。
而且没有文字的记载,根本不可能广泛传播,让更多人去知道了解这门技术。
牛顿说过:“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华夏的科学技术需要发展,就必须需要有人去归纳总觉这些前人的技术经验,让后人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的更远。
而宋应星就是这样的文人,他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他编写过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所以郑成功才会如此看重他,希望他能带领那些手工业铁匠们归纳总结火器制造、金属冶金锻炼的技术和经验,从而改进发展。
郑成功上前一躬到底说道:“长庚先生,明严久仰先生大名,盼星星盼月亮,今日终于能见到先生,真那明严之大幸!”
郑成功如此大礼,原指望宋应星能感动到,立马纳头便拜,从此为自己效力。
可郑成功左等右等,都没有等到宋应星有什么回应,他偷偷往上一看,顿时大气。
只见宋应星双手放在背后,昂头看着屋顶,一脸不爽的样子。
郑成功很是疑惑,老子之前又没有得罪你,现在态度也诚恳,咋你的脸这么臭。
郑成功小心地问道:“不知明严何事惹恼先生,还请先生告知,明严必定会给先生赔礼道歉!”
宋应星轻飘飘地说道:“山野农夫,不值得大将军如此恭敬。还请大将军将老夫一家上下都送还!”
郑成功听到,顿时狠狠地看着护送宋应星来同安的几个警卫,喊道:“你们几个是怎样请宋先生的?说!”
警卫小队长张大山疑惑地说道:“也什么啊,不是按大将军说的那样,如果宋先生不肯来的话,绑也将他绑来吗?这不,他不肯来,我就将他绑来了!”
原来,宋应星和他的大哥宋应升看到清军入关后,都寄希望于隆武帝能重振旗鼓,光复大明江山。但当时隆武朝廷被郑芝龙把持,隆武帝有心无力。
最终郑芝龙投靠满清,隆武在汀州被擒,绝食而死。
宋应升听到隆武帝的死讯时,服毒殉国,宋应星归隐,拒不出仕。
可以说宋应星的大哥宋应升的死跟郑芝龙有很大关系,听到是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的手下求见时,宋应星立马让他们吃个闭门羹。
张大山是什么脾气,痞子一个!
哪受得了这样待见,更何况大将军也严令一定要将这个老头送回去。
当下,张大山立马就一个大脚,将宋应星草屋的大门蹿开,到了他的房间,根本就不管宋应星的反抗,一把将他扛起抬了出来。
张大山大声喊道:“你这个农夫听好了,我家大将军是隆武亲封的忠孝伯。现在大将军看得起你,是你的福分。你竟然敢拒绝,简直是不知好歹。既然你不识相,就不要怪老子动粗了!”
张大山将宋应星扛了出来,然后派自己的手下将宋应星的妻儿老小都叫了出来,塞进马车内,然后一把火将宋应星的房子给烧了!
一路上宋应星还气愤地想跟张大山争论,没想到张大山振振有词地说道:“破房子烧了就烧了,跟着大将军,保你雍华富贵。到时别说一栋破房子,十座豪宅大将军都给的起。你怕个鸟!”
宋应星听到刚想开口的时候,“我几时……”
张大山睁着牛眼瞪着宋应星,说道:“现在大将军征调你军前听令,你不去。莫非是想投靠满清,当个汉奸!”
宋应星听到自己给他说成是汉奸,顿时气得差点直接断气了。
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也说不通。
看到不可能跟这个蛮夫讲道理的,宋应星带着一股子的火气来到了同安,看到郑成功哪里会有好脸色。
听到张大山请宋应星的前因后果,郑成功顿时脸色发黑。
老子说绑也要绑回来,只是表示自己对宋应星的看重。
你丫的还真的敢将他绑回来了啊!
当着宋应星的面,郑成功狠狠地拍了下张大山的头,然后说道:“宋先生受苦了,这是明严的错。明严因为忙于反清的事,没有亲自去请宋先生。原本还指望我的亲随能向先生表达我的诚意,没想到会惊扰了宋先生,真乃明严的过错。我对此深感内疚,还请先生恕罪!”
宋应星没有回话,依旧看着天花板。
看到他没有动静,郑成功狠狠地看着张大山,说道:“大山,还不快给先生道歉!”
张大山顿时委屈道:“大将军,我可是按着你……宋先生,对不起,我是个莽夫,不懂得礼数,还请先生见谅!”
看着大将军凶狠的眼神,张大山越说越小声,最好乖乖地道歉了。
看到张大山道歉了,宋应星依旧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背着手。
对于宋应星这个态度,郑成功很是无奈,打又不能打,骂又不能骂。
磨蹭了半天了,赔礼道歉都不知道讲了多少。说理讲道理,激将法也用了。
但宋应星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弄得郑成功最后没有了脾气。
万般无奈下,郑成功只好让警卫礼送宋应星回住处歇息了。
坐在大堂的主位上,郑成功喝着茶,闷闷不乐。
正好叶翼云知县卢若腾上门来禀告政务,看到郑成功不乐的样子。
叶翼云忙问道:“敢问大将军何事心烦,可否告知,看属下能否替大将军解忧?”
看到是叶翼云,郑成功忙将宋应星的事告诉了他。问道:“我久仰宋先生在格物的上的造诣,想请他帮助我军改良火炮。但我手下那个蛮夫惹恼了他,也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劝说地了他。”
叶翼云听到,笑了笑说:“宋先生之事,我也略有耳闻。大将军,宋先生素有犟脾气之名,你现在即使亲自去请,也未必能劝说的了他。”
郑成功听到,不禁心急地问道:“敬浦,如此,却是如何是好?还请先生为我谋划!”
叶翼云薇薇笑道:“大将军请放心,这长庚先生虽然大将军请不了,可是只要换一个人去劝,必定能劝住此人。”
这下,郑成功也来了兴趣,说道:“哦,敬浦,快说说,我该让谁去劝说宋先生?”
“回大将军,曾樱曾学士可劝说住宋先生。宋先生跟曾学士都是江西人,宋先生是万历四十三年举人,曾学士是万历三十九年举人,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科进士,是宋应星的前辈。再加上曾学士身廉洁,为政公正,不畏强权。宋先生一直很仰慕曾学士,由曾学士前去劝说,定可成功!”卢若腾答道。
郑成功听到高兴的哈哈大笑,“好好好,我这就写信请曾学士前来劝说宋先生。”
于是,在郑成功派人请曾樱去见宋应星。
在曾樱的一番劝说下,宋应星抱着反清复明的心愿,终于出仕帮助郑成功研制火器。
不过他对郑成功的偏见依旧没有改变,每次见到郑成功都从来没有好脸色。
郑成功看在他帮助自己辛苦研制火器的份上,每次也以笑脸迎对。
第四十九章 谋士?军师?
福建,福州府衙内。
“什么,同安失陷了?”浙闽总督陈锦失声喊道。
“是,总督大人……”跪在地上的探子颤声说道。
“怎么会这样,同安城中还有八千多大军,一日间就轻易给郑成功攻下来。张效龄是干什么吃的?”浙闽总督陈锦脸色绀青地,厉声说道。
“好了,天章息怒。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愤怒也是于事无补,我们还是先问清同安的事再做打算?”靖南将军陈泰沉声说道。
听到探子将同安失陷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出来。
“张效龄误我大事!”
浙闽总督陈锦狠狠都骂道,“为了能加固同安的防线,我特地向广东申请增派人员过来。还特意叮嘱他,现在大军正在围剿闽北的反贼,让他严守城池,不得轻举妄动。没想到他竟然敢违抗我命令,还敢弃城而逃,来人啊,传我命令,捉拿张效龄押解上京问罪!”
对于怎样处理知县张效龄,靖南将军陈泰没兴趣。
但郑成功在这次同安战役中表现出来的计谋,却是引起了他的巨大关注。派人四处散布谣言,扰乱对手的视听。同时用瞒天过海之计偷袭,如此连环诡计,确实让人难于防范。
而且那个战场上出现会爆炸,有巨响的新武器也让他很感兴趣。
不过这些他都压在心里,准备日后再仔细询问,当务之急是要夺回同安。
陈泰说道:“如今同安失陷,漳州、泉州都有可能有危险。我们要早出兵收复同安。”
“泰兄所言极是,我们要尽快出兵夺回同安。”浙闽总督陈锦赞同道。
……
广东两广提督府书房。
李成栋看着眼前的人,冷冷地说道:“何吾驺,你还敢来,当真觉得我不敢杀你吗?”
何吾驺昂首说道:‘将军难道不知道现在你已是大祸领头了!“
李成栋听到这句顿时讥讽地笑道,“原来是当说客,吾战江南,扫两广,上的天子看重,下得将士拥护,有何祸,又有何危?”
何吾驺微微一笑说道:“将军应该知道江西金声恒反正的消息了。”
李成栋听到反问道:“知道又怎么样,不知道又怎么样?”
“那将军当如何处理这件事呢?”
“当然是出兵铲除这帮乱臣贼子,报效大清!”
“那铲平了金声恒,鞑子会怎么嘉奖将军呢?两广总督?封王加爵?”
听到这句话,李成栋沉默了。
看到李成栋这幅模样,何吾驺知道是有戏了,忙说道:“将军奉命率部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一线进攻,为清方收取了大片疆土,立下不世之功。但鞑子是如何对待将军你的?你想谋个两广总督之职,鞑子都不肯,反而任命了一个商户佟养甲当了总督,凌驾你之上,将军不觉的耻辱不公吗?“
听到何吾驺说鞑子任命商人佟养甲当总督,凌驾他之上时,李成栋两眼透着冷光。
“想必李将军也清楚,鞑子是不会放心让你这个汉人掌管一省的军政大权的。不然当初就不会反悔,挟持软禁郑芝龙了。你这样尽心效力如能怎么样?到头来在鞑子眼中你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罢了!而且俗话说的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李将军功劳越大,只怕满清越不安,迟早会落个淮阴侯韩信下场。李将军当早做打算,不可自误!”
李成栋闭上眼深思着,食指一下一下轻敲着桌面。
何吾驺没有继续劝说,他知道过犹不及。这个时候让李成栋自己思考下,更好。
何吾驺喝了一杯茶后,李成栋突然睁开眼说道,“如果我归顺永历,大明将如何对待我。”
何吾驺毫无犹豫地说道,“一个侯爵少不了,如果李将军能过带兵匡扶大明,力挽狂澜。大明必效仿沐王府之例,封你为王永镇广西。”
李成栋听到喝到:“好,我愿意反正归顺大明。”
何吾驺听到激动的躬身说道:“督公有此意,实乃我太祖高皇帝之灵,宗庙社稷之福也!”
……
福建同安府衙内,不时有军中士兵及官史进进出出,个个步履匆忙,神情紧张中又带着几分兴奋。
议事厅中,不单有郑家军的将士,以卢若腾为首的郑成功主要文官也一并被召集过来了。
“刚刚得到情报,广东李成栋于四月十五日在广州发动兵变,剪辫改装,用永历年号发布告示,宣布反清归明,各州县官员望风归附。可以说,江西、广东相继反正,鞑子必然需要调大军主力围剿,现在我们应该趁机尽快扩大我们的地旁,增强我军实力。”
郑成功看着自己一众手下,兴奋地说道。
“太好了……”议事厅的一众将军、官史皆面露喜色,低声议论纷纷。
“那将军,你准备攻打哪里?”甘辉急忙问道。
郑成功巡视着自己的手下问道:“众位觉得我军该攻打哪里比较合适?”
施琅上前一步说道:“明严,我还是那句话。当先攻打漳州,然后攻取龙岩,与江西、广东连城一片,这样我军就再无后顾之忧,可以安心攻取福建北部。”
卢若腾上前一步反对道,“我不同意,现在机会难得,当先攻取泉州。泉州乃福建重镇,泉州一下。我军夹大势威逼,福建南部各县可不战而下。”
施琅不忿的反驳道:“荒谬!泉州乃重镇,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当先攻取漳州、龙岩,然后集大军围攻泉州,方可一战而下。”
林习山此时也站出来说道:“现在江西、广东相继反正,我军攻打漳州的话,满清势必认为我们要跟金声恒、李成栋联合反清。到时为了不让我们连成一片,鞑子必会先调大军攻打我们。我军现在实力弱小,根本没能力独自抵抗鞑子大军。因此我赞同卢先生之言,先行攻打泉州。”
黄庭摇摇头说道:“现在江西金声恒、广西耿献忠反正,李成栋北面、西面的出路都被挡住了,李成栋要想出兵攻打鞑子,就只有出击攻打东面的漳州。如果漳州被李成栋攻占了,我军再攻打那就是挑起内衅,对大将军的名声有损。所以抢在李成栋出兵前,先攻打漳州才是上策。”
……
一时间郑成功手下为了是出兵攻打漳州,还是攻打泉州分成了两帮人,相互驳斥,谁也说服不了谁。
听着他们的争吵,郑成功心中却烦躁不已,恨不得走出这吵闹的书房,躲在一个安静的宁静一下。
但是,身为他们的主公不能这么干,只能坐下来独自思考这得失。
自打起兵以来,郑成功还是头一回陷入这样的难以决断的困境之中。
“大将军,此时言及出兵,恐怕为时尚早。我军实力弱小,不能抵抗鞑子大军主力。不管是攻打漳州,还是攻打泉州,都必须等鞑子出兵围剿江西以后,我军才可以出击。”
一直没有说话的黄悟,看出郑成功此时心中的矛盾,于是以一个目前的实际情况,推迟了眼前的问题。
郑成功听到说道,“俊宣说的有理,众位将军先回去准备。清军出兵后,我军即可出兵。”
看着众将士走出房门,郑成功心里叹息:自己手下还是缺一个通盘谋划的军师啊。
如今自己手下的这些人,甘辉凶勇非凡,擅长斩将夺帅。
施琅擅长领兵,决战两阵之间。
卢如腾擅长政略,能看出政治上的利益危害。
林习山擅长水战,纵横江海。
这些人都可谓是人中之杰,可是却又都只擅长一个方面,对全局的掌握却还是差了一些。
郑成功第一次迫切地渴望能拥有一个顶级军师来指点一下自己该怎样取舍。
吾之子房,吾之孔明现在在何处啊?
第五十章 内应
4月3日,泉州城郭府书房。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郭必昌对于满清强令剃发易服的政策相当气愤。
也就那些蛮族才会干这种不孝不义之事!
不过为了家人,郭必昌忍了。
但当江西、广东相继反正的消息传到泉州的时候,郭必昌就动了反清的心思。
只是他一兵一卒都没有,拿什么来反清复明,光复泉州。
郭必昌思前想后,并无良策。彻夜未眠,知道天蒙蒙亮,郭必昌才在书房睡了过去。
郭必昌迷糊睡着时,诸葛斌前来拜访。
郭家家丁都知道诸葛斌与自家老爷有通家之好,没有阻拦,就让诸葛斌直径走进了书房。
走进书房,诸葛斌看到郭必昌趴在书案上睡着了,刚准备叫醒他时。
突然听到郭必昌迷糊中喊道:“杀鞑子!”
诸葛斌吓了一条,忙把郭必昌叫醒说道:“你好自在!亏你还睡得着!”
郭必昌刚梦着杀鞑子,突然给人叫醒,顿时被吓的魂不附体,手忙脚乱。
看到是自己好友诸葛斌,郭必昌松了一口气。
没想到诸葛斌突然开口说道:“你想作乱,我当去告发你!”
郭必昌听到哭着说道:“若兄如此,我家一家一百三十多口人休矣!”
看到郭必昌着急的样子,诸葛斌忙说道:“此我戏耳。我乃汉人,岂会委身蛮族!兄既然有意反清复明,我愿助兄一臂之力!”
郭必昌听到大喜说道:“兄有此心,国之大幸!”
诸葛斌给郭必昌出主意道:“单靠我们两个,无兵无权是干不了什么大事的。参将杨有义与我相交至厚,我知道他也是不愿意委身鞑子的,可与我们同谋!”
郭必昌听到忙说道:“好,快快请他过府一谈!”
在家丁的指引下,杨有义走进书房坐定,茶毕。
诸葛斌问道:“江西、广东反正的消息,你知道吗?”
杨有义开口说道:“听说过了!”
诸葛斌愤然说道:“吾愿反清复明,恨无助我者!”
杨有义听到顿时站起来喝到:“兄有此心,吾愿举家相助!”
“当真?”
“刚立义状,舍三族,以证我心!“
郭必昌惭愧的说道:“此事事关重大,不得已而为之。杨将军休要怪罪!”
杨才义说道:“谋大事,当如此谨慎!”
杨才义来到书案前急挥书写一封反清誓书,然后先写上自己的姓名。
郭必昌、诸葛斌看到写了自己的姓名。
郭必昌联系了反清复明的帮手。可是虽然有了几个人,但是兵马却是太少了。即是算上杨才义的亲腹,就两三百人,加上他们满门的家丁,也根本不可能光复泉州的。
众人正在为兵马犯愁的时候,诸葛斌突然眼前一亮,说道:“有了,众位可听说国姓爷郑成功?”
听到郑成功的名字,其他人顿时眼前一亮。
杨才义说道:“对啊,我国姓爷郑成功手下也有两三万兵马,再加我们这些做内应,泉州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郭必昌听到忙说道:“迟不宜迟,当派可靠人跟国姓爷通信,约定日期,好成事!”
杨才义有些为难说道:“我守泉州城西门,正是紧要之地。赵国札盯得紧,不好跟国姓爷联系。”
诸葛斌想了下说道:“可派郭显以去娘家的名义出城跟国姓爷联系,当不会引起赵国札的注意。”
郭必昌想到这种事败掉脑袋、关系全家性命的事不能托付一个外人,由自己的儿子去的话当可放心,于是同意了诸葛斌的提议。
在父亲的叮嘱下,郭显带着妻儿以去娘家的名义骑马车出城了。
……
同安书房,郭显恭敬地站在一旁说道:“国姓爷,我父亲已经说服乡绅诸葛斌、守备杨才义愿意做内应,配合策应国姓爷攻打泉州。“
郑成功听到强忍心中的喜悦,说:“明严必尽起大军攻打泉州,以呼应各位壮士光复泉州!”
郭显喜悦的说道:“得国姓爷相助,此事必成,大明之幸也。我听说满清调福建兵马围剿江西,此事福建各地兵马空虚,恳请国姓爷速速攻取泉州!”
郑成功说道,“好,事成之后,你父亲可为南安知县,诸葛斌可为德化知县,杨才义可为武德将军。”
郭显听到郑成功给出的嘉赏,激动地说道:“谢,国姓爷!草民这就回去跟家父禀告!”
“去吧!记住这是大事,万万小心谨慎!”
“是,国姓爷!”郭显带着兴奋激动的心情带着妻儿返回泉州。
看到郭显走了,郑成功忙将自己的手下都招来,说道:“泉州有绅士联合一守备愿做内应,我意出兵攻打泉州。”
施琅忙问道:“明严,那些内应可信吗?”
郑成功拿出了反清誓书传递给自己的手下看,说:“他们都在反清誓书签字画押了,应当不会是诈降!”
施琅听到不善地说道:“此事事关重大,怎能轻易相信几个未知底细的人!”
郑成功思索了下说道:“他们的底细,我会派人详细调查的。而且我军攻取泉州,也不能全靠他们!”
“蓝澄听令?”
蓝澄忙上前一步抱拳喝道,“末将听令!”
“我令你带一百士兵潜入泉州城,待时辰一到,不管乡绅有没有响应,你都趁机作乱,打开水门,放水师入泉州。”
“得令!”
“林习山听令!”
林习山上前一步喝到,“末将听令!”
“我令你为水师提督,待水门一开,立即率水师进攻,务必一战而下。”
“得令!”
“郭泰、余宽听令?”
郭泰、余宽上前喝到:“末将听令!”
“泉州城墙坚固,强攻可能让我军伤亡惨重,最好是引蛇出洞。我令你二人为先锋,趁夜行军,伪装成起兵义军,将泉州提督赵国祚引出城来!”
“得令!”
“甘辉、阵辉听令?”
甘辉、陈辉忙上前一步抱拳喝到:“末将听令?”
“我令你二率领大军,待赵国札被引出城后,即配合内应攻取泉州。如果一时无法攻取,也必须拖住清军,不让他们有机会支援水门。”
“得令!”
停了一下,郑成功对张进说道:“逸明,我率兵出击后,同安城的军务就交给你了,望你能够坚守城池。”
“清将军放心,纵粉身碎骨,逸明也会力保同安不失去。”张进走上一步躬身抱拳喝到。
“有逸明在,我便能安心攻打泉州了。”郑成功微微点头,随即转头对叶翼云说道,“敬浦,也要劳烦你与逸明通力携手,稳固城池,安定民心。”
“大将军放心,此在分内之事!”叶翼云亦出列说道。
“好!”郑成功按剑而起,喝到:“所有事务皆已交代清楚,还望各位恪尽职守。我出兵攻打泉州后,同安城军务一切由张进主管,政务有敬浦负责。留守官史皆听逸明、敬浦之命,不得违背!”
“诺!”一众留守的官史齐声喝到。
“好!今日议事到此结束,诸位下去准备吧!”郑成功说道。
“诺!”众位将军拱手喝到。
施琅看到自己的提议没有被采纳,心里很失落。这次攻打泉州,竟然没有自己什么事,心里不由地对郑成功产生了丝丝不满。
第五十一章 地雷
上次攻打同安,手雷弹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次攻打泉州,郑成功特地去金门想看看宋应星负责火器研发后,有什么最近进展情况。
一行人骑着马去到了金门军营后不远的一个山谷中,这是为了保护以及保密而新设立的火器武备局,冯澄世主管组织,宋应星主要负责管领数百个铁匠工匠研发。
等郑成功在一座石屋内看到宋应星的时候,差点都认不出他来了。
一个月不见,原本红润富态的老家翁宋应星,此时却是面色枯黄,衣衫凌乱不堪,还有很多破洞,眉毛被烧焦了一些,更糟糕的被他非常看重的三缕长须竟然给烧断了一缕,显得有些滑稽。
郑成功看的目瞪口呆,指着宋应星吃吃地说道:“长庚先生,为何如此……”
看到是郑成功了,宋应星忙将脸扭到一边,鸟都不鸟他。
还是冯澄世解释道:“大将军,我们研制火炮时,总是达不到大将军所说的那般要求。为此宋先生连日遍寻书籍,甚至亲自参与制作。前几日试炮的时候,火药量计过大,火炮炸炝,差点害死长庚先生。让长庚先生受此遭难,是我等不是,还请大将军责罚!‘说完,躬身抱拳,静候郑成功的发落。
郑成功忙扶起冯澄世说道:“我也知道亨臣兄是希望能早日研制成,不过火药危险,亨臣日后要多加注意安全措施,不可再让长庚先生遇难,听到了吗?”
“是,大将军!下官一定不会再让长庚先生受害!”冯澄世忙说道。
现在身边可不缺少冲锋陷阵的武将,不缺少善治理的文官,唯独缺的就是军师,以及像宋应星实务懂科技的文人。
宋应星可得好好保护下来,郑成功转头对宋应星说道:“让长庚先生受此遭难是明严的不是,天幸长庚先生无事,不然明严万死难脱其究!长庚先生,火药危险,先生年纪也大了,日后只要参与研制就行了,试验这等事交给士兵去办。”
宋应星依旧以沉默对待,还是冯澄世怕场面尴尬,忙说道:“大将军,火炮暂时还没有改进成功。不过地雷,我们却是研制出来了。”
自从宋应星到来后,连日翻寻书籍,再加上工匠铁匠们的帮助,终于将郑成功描述的地雷制造出来了。
郑成功听到忙说道:“哦,快快让我们看看!”
“是,大将军!”说完,冯澄世让士兵将地雷都拿出给郑成功过目。
地雷放在一张长桌上,郑成功一一仔细地观察了。
地雷以生铁铸,空腹,分两种型号,大的直径十一厘米、重一点七公斤,小的直径为八厘米厘米、重零点八公斤,球体表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