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远东1628-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建国点了点头,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于是就问道:“老乔,你们的那两条船改装的怎么样了。”
乔海鹏一听到那两艘船,就兴奋的道:“前几天我还特意去看了看,人员都已经到位,我和大修厂的负责人谈了,因为这两艘船整体完好,而且我们要求的是尽可能的简化,很多用不上的设备都拆除了,只保留了一部对海雷达和一套通讯装置。所以只剩下一些简单的晒装工作,唯一比较麻烦的是换装发动机和改装火炮上舰了。所以再有一个月就能基本完工下水了。”
高建国紧皱着眉头道:“现在已经是另一时空的1628年4月了,我们要在海参崴的冬天到来之前,把根据地的基础建设搞完,海参崴的冬天可不好熬啊。我们现在就要做好相应的准备了。”
李明走出虫洞,马上就找了个位置,单膝跪在地上,用微光夜视仪小心的打量着周围的环境,宋涛和十几个特战队员出来后就在四周占据了各个方位,紧接着十几名技术人员也走了出来。
耳机中不断传来各个方位传来的声音:“二号安全……三号安全……”当最后一个声音传过来的时候,李明也长出了一口气,这才站起来转身走过去收起了虫洞。
此时的海参崴是凌晨四点多,周围正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能见度并不太好。李明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他们北方不远就是一片丘陵矮山,地势比较险峻。
于是李明用手势告知宋涛和另一名特战队员,让他们各带领五名队员向东西两个方向搜索前进,李明和四名特战队员在这里保护十余名技术人员,等待着两组人的消息。
不一会儿,李明的耳边传来了两组人的报告,一切正常并未发现情况。李明让他们继续搜索,然后回头冲一个特战队员点了下头,那名特战队员迅速的打开一个大包裹,从里面拿出自动充气的皮划艇。
一会儿的功夫皮划艇就充好了,两名特战队员拖着皮划艇,带着三名拿着设备的技术人员,一起来到海边,上了皮划艇开始测量金角湾周围海边的水文状况,两名技术人员拿出了高清视频设备,对周围开始进行录影。
有着丰富绘图经验的林华是参谋出身,他一直在部队各级作训、参谋部门工作,基本没有带过兵,但他的专业素质绝对没说的,和两名技术人员,打开笔记本电脑,以现代社会海参崴的地图为依据,正在坐着测绘制图的前期准备。
这时,李明耳边传来了宋涛的声音:“一号,一号,我是二号,在金角湾东部尽头,发现一处渔村,我们正在此处监视,完毕。”
李明顿时心里一凛,但他还是冷静地回道:“留下两名队员监视,你们继续搜索,完毕。”
听了宋涛的报告,李明也皱起了眉头,接下来探险队要怎么做,那就要看这个渔村里的土著对他们是什么态度了,如果对方抱有敌意,那他们也只能灭了那个渔村的所有人。这个时候可不能心慈手软,他们这次的任务,可是关乎公司进入海参崴之后的命运,关系到数千人的安危,绝对不能出半点差错,由不得他们感情用事。
这时,另一组六名特战队员回来了四名,留下两名在西部警戒,不一会儿,宋涛小组也回来了两人,除了两名监视渔村的队员,另两名队员也占据着重要位置对东部警戒。
宋涛直接走到了李明的身边,小声的道:“村子我看过了,百十户的人家,有个简陋的码头,还停着十几艘木船,我们是不是……但村子里肯定有很多妇女和孩子……”
“天亮的时候,我们去看一看,对了,把那个会韩语的队员带上,他们这里距离棒子那边近,肯定和棒子那边接触过,没准就会有能听懂韩语的村民,我的意思还是尽量和他们沟通好,能不见血还是不要见血。”
听了李明的话,宋涛也好像长出了一口气似的,他们到底是现代社会的军人,受过我军教育多年,如果战场上拼杀真没说的,哪怕是杀俘虏解气也不算什么,但是让他们面对妇女老幼开枪,还真是下不了手。
天渐渐的亮了,专业技术人员也纷纷开始各自的工作,李明安排了几名特战队员在这里戒备,他们俩领着那个会韩语的队员,一起去了金角湾尽头的小村。
赶到的时候,两名队员正在那里在紧张的监视,他们看到李明和宋涛,就小心的跑过来。
“没什么情况,只是村子里养了不少狗,你们还是撒一些驱味粉吧。”
李明一边往自己身上撒药粉,一边对那两名队员说道:“你们先回去,保护好几位专家,我和宋涛留下监视。”两名队员冲他们点了点头,转身就回去了。
宋涛撒完了药粉,转过头对李明道:“哥们,一会儿我们还真过去啊,万一他们要是欺生怎么办?”
李明笑着道:“他们要是敢起刺,那倒是好办了,也省得我过意不去。”
两人小声聊了一会儿,村子里传来了一些动静,李明和宋涛看了下表,宋涛笑道:“这帮人起得够早的了,这才5点多。”
李明没有说话,而是拿起望远镜观察着小村里的村民,这是个典型的渔家小村,房前屋后都晒着渔网,还有一艘架在岸上的船,好像是在修理。
宋涛笑道:“我们干脆就过去直接问他们,喂……我们是皇军的干活,你的良心大大的坏了,八路的有……”
李明被宋涛得乐了,笑着道:“我们不是带了一些东西吗,可以拿出来和他们交易,这里偏僻闭塞,肯定缺乏物资。难道你让我和他们说,老乡,给我口水喝,我们是解放军,是人民的队伍……他们听的懂吗?”
这时,天已经大亮了,李明用耳机安排了一下,然后就和宋涛,还有会韩语的队员一起走出了林子,奔着小村就走了过去,他们把AK…74背到身后,但是手枪套的扣子却打开了,宋涛手里还握着枚烟雾弹,一旦不好马上就会扔出去。
“汪……汪……”
村子里的狗先叫了起来,紧接着村子里也乱了,几十个手里拿着弓箭和鱼叉的精壮汉子从村子里冲出来,为首的是一个老人,他们戒备的看着李明等人。
李明让宋涛他们站在那里不要动,双手张开走了过去,然后微笑的示意自己没有敌意,老人看到对面只有三个人,而且手里没有“武器”,就冲身后的汉子们摆了一下手,让村子里的人把武器放下。
看到对方没什么敌意,李明就回过头冲那个会韩语的队员点了下头,那名队员心领神会的开始说了几句韩语,怕对方听不清,所以说的很慢。
老人听了那名队员的话,顿时就是一愣,脸上也充满了惊喜。两人开始简单的交流了起来,李明能看得出来,他们的交流并不顺畅,但是都在努力的想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不停的尝试着用不同的词汇来试图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
过了好半天,他们也终于找到了些规律,老人哈哈大笑了起来,转过身一摆手说了句什么,虽然李明不知道什么意思,但他们也能理解,老人这是请他们进村子。
老人对身后的汉子们说了几句,这帮精壮的汉子也都变得满脸的笑容,会韩语的队员走到李明和宋涛的身边,笑着道:“这个老家伙还真是去过棒子那面,但是只是会几句棒子话,我用韩语和他交流很吃力,但我无意中听到他说了句鬼子的话,我就和他说了几句日语,没想到这老家伙鬼子的话倒是挺溜,后来我一问才知道,他说经常有鬼子过来他们这里。”
这个会韩语的队员叫刘悍东,是个东北大汉,这小子别看长得五大黑粗,学历也不怎么样,可却是一个奇才。初中的时候喜欢日剧就学会了日语,高中迷上了韩剧又学会了韩语,后来又学会了英语,不管学得怎么样,口语却标准的不能再标准了。
说思密达就像个韩国人似的,说雅蠛蝶就像苍老师似的,就算是棒子和鬼子都分不出公母来,英语更是一口地道的伦敦腔,到了部队又和各地的战友学会了几十种地方的方言,也算是个语言天才了。
李明他们一边聊,一边跟着老人走进了村子,这个村子不大,房子都是简陋的土木结构,一帮妇女看到村里的男人们回来了,这才领着孩子从屋子里走出来。
第23章 交易
村里的小孩子真不少,他们都怯怯的躲在大人身后,偷偷的看着几个陌生人,李明冲着几个熊孩子招了招手,然后拿出一把糖块,满脸大灰狼的表情,引诱着一群孩子。
终于有一个男孩子受不住诱惑,几步跑过来抓了一块糖就跑了,有了带头的孩子们就一个个过来了,到底是小孩子,不一会儿就和李明混熟了。村子里的大人们看到李明温和的样子,也都欣慰的笑了。
老人连踢带踹的把一群熊孩子赶跑,领着李明他们进了一间草屋,大家席地而坐,老头领着一帮村里的男人满怀期待的看着李明。
李明也知道,这里荒僻闭塞,物质极度匮乏,只能通过一些游商来到这里和他们交换一些生活必需品,所以也把李明当成来这里交易的游商。
李明看到这些人都非常急迫,就把身后的背包解了下来,拿出了一些小巧的现代商品,这是探险队特意准备的一批小刀、剪子和针头线脑等生活用的铁器,以及一些简单的小五金工具。
老人和村里的男人看这些东西顿时就愣住了,李明笑着为他们一一展示,刘悍东在一旁翻译,只过了一会儿的功夫,整座村子里就乱了,就连各家的老娘们都在家坐不住了。
李明他们来到屋子的外面,把每件东西摆在地上,哪家要是想换,就把他带来的山货放在那件东西的前面,要不断的增加,直到李明点头,交易才算正式达成。
一件做工精美的针线盒套装,里面也就是一把剪子、一套各种型号的缝衣针、两个顶针儿、一把锥子以及各种漂亮颜色的丝线,就这么个在现代社会不值钱的东西,就能换一大堆的野生木耳、榛蘑,外加一大堆鱼干。一把精致的电工刀就能换一件貂皮,一把称手的钢制斧头就能换一根老参。
宋涛一个劲儿的拉扯李明,急道:“大哥,差不多就行了,他们弄这些山货也不容易,你太黑了吧。”
李明看了宋涛一眼,拍着他的肩膀说道:“这些东西在我们看来不算什么,可是在他们的眼里,那就是宝贝。以后日子还长呢,就是要让他们知道这些东西的珍贵,我们以后才可以更好的和他们相处,第一次交易,一定要让他们留下这个深刻的印象,以后我们白给他们都行。兄弟,永远不要轻易的给予,那会让别人不知道珍惜。”
宋涛见了鬼似的看着李明,揶揄道:“我现在觉得你长得越来越像一个人了,怎么看着跟黄世仁似的呢。”
虽然村子里的人都觉得李明的东西有些贵了,可是一旦把这些东西拿起来仔细观看,就再也放不下了,尤其是一帮老娘们,这帮村子里的女汉子,脾气和爷们一样豪爽,只要是看上了,即便东西再贵也在所不惜。不知道的还以为到了双十一呢。
整个交易进行了一上午,李明把所有队员都找了过来,加上大家包里的东西,才堪堪满足了对方的需要,双方都非常满意,村子里的人拿着自己花天价换到的宝贝四处炫耀,虽然换到的东西价值让他们感到肉疼,但他们也觉得理所当然,这么好的宝贝,就应该值这个价码。
中午的时候,村长领着一帮村子里的爷们,宴请了李明他们这些“游商”,可是没想到中途发生了事情,村子里一户人家的孩子病了,这几天一直都不见好,这会儿孩子的病情突然加重了。
那户人家的娘们儿求着村长,想让村长把孩子送到百里外一个村子,那里有一个的萨满,希望让萨满帮着看看,是不是孩子犯了什么邪症。
李明他们也跟着去看了孩子,探险队里的队医肖忠良拿出听诊器,还帮着孩子听了听,又做了一番检查,然后他回过头对李明道:“这孩子得的是急性肺炎,不能再拖了。”
宋涛小声道:“哥们,你可看准了,这里可不是我们现代社会,别真是犯了什么邪症,我们再把孩子耽误了,那我们以后在这里可就不好开展工作了。”
肖忠良猛地转过头,瞪着宋涛道:“屁的邪症,我也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人,难道我还分不出来什么是邪症,什么是急症,你不懂别乱说。”
宋涛伸了下舌头,苦笑的看了李明一眼,李明也小声道:“如果治疗这个孩子,一会儿会对他注射针剂吧,注射前最好让刘悍东和他们解释一下,省得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屁的针剂,你以为这孩子是现代人啊,一片消炎药在这个年代都能治大病了,根本用不着针剂。”
李明也被肖忠良一句话噎得说不出话来,他和宋涛相对苦笑,但都没有说什么,毕竟人家是专业啊,而且肖忠良这个人就是这个脾气,但为人绝对没的说。
肖忠良在部队的医疗院校毕业,分配到部队以后,工作认真,吃苦耐劳,特别好专研,还曾经在军刊上发表过关于军队野战救护方面的论文。但就是这个脾气和这张臭嘴,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
他先是在军级医院,后来去了师医院,然后是团卫生队、营卫生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么些年他的性子改了不少,棱角基本磨平了。
可是自从到了远东集团公司,脾气又见长了。复训的时候,就连高建国那个黑面阎罗他都敢顶撞,但高建国还挺欣赏肖忠良,曾当着大家的面表扬过他,说他是个好兵。
肖忠良说的没错,得急症的孩子服了药,只过不长的时间,烧就退了,到了晚上的时候,孩子的病情已经基本平稳。李明一直提溜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村里的人对肖忠良仅靠一片药就治好了孩子的急症,都对他敬若神明。那个时代的人如果得了急病,大都听天由命,死亡率出奇的高,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孩子的父母和老村长对李明他们也更加热情了,当晚整个村子的人都发动了起来,把自己家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宴请探险队。
因为李明和老村长的关系又近了一步,于是大家也能开诚布公的交流了,也知道了老村长的名字,这老家伙叫库鲁图,当然这只是大家对他发音做的分析,也因为这么叫着顺口。
第二天,库鲁图就让村子里最好的猎手为李明他们做向导,有了村子里老猎手的帮助,李明的工作也加快了很多,一帮技术专家经过测绘、勘探,得到了大量实时的数据。绘图组也将海参崴附近的实时地图做了出来。
经过几天的紧张工作,不但圆满的完成了这次实地考察的任务,宋涛还带着几名特战队员,在村子里老猎手的帮助下,对海参崴周围方圆百里做了详尽的侦查,并由参谋出身的林华会同几名绘图组的技术人员制作了一份简单的地形地势图。
所有的工作完成以后,李明就和库鲁图告别了,这段时间李明他们每天都住在村里,和村子里的男女老幼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真正分开的时候还有些舍不得。
但是在离开的前一天,刘悍东找到了李明和宋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想暂时留在村子里。这几天刘悍东一有空就和村子里的人学习当地的语言,他想在这里多住一段时间,彻底掌握当地的方言,这对公司以后进入这里会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刘悍东的想法,李明和宋涛研究了一下,最后还是同意了。但是也嘱咐他注意安全,他把自己的装备都交给了李明,只留了手枪和两枚手雷、两枚烟雾弹,足够他自保。
因为以后会有海量的资源通过虫洞运送到另一时空,所以李明现在尽可能的减少开启虫洞的次数,他担心虫洞的能量会被削弱,所以这段时间,公司将不会和刘悍东保持联系。
海参崴金角湾的远东公司所在地,高建国和乔海鹏每天早上4点多都会呆在公司的仓库里,等待着李明他们的回归,对于这次行动,虽然对李明很放心,但多少还是有些牵挂。
今天已经是李明离开的第五天了,可李明还是没有在约定好的时间回来,这也更加剧了他们的担忧,两人不断的仓库的边缘四处走着,以此来舒缓焦躁的心情。
突然,仓库中间突然闪过一道亮光,一个椭圆形的光门凭空出现,高建国和乔海鹏急忙跑了过来,兴奋的等待着大家的到来。
首先走出虫洞的是一群技术专家,接着进来的是十几个特战队员,李明和宋涛并排走在最后。高建国和乔海鹏激动地走过去挨个与大家握手,一个劲儿说辛苦了。
突然,高建国脸色一变,急道:“怎么少了一个人,刘捍东哪去了。”
李明看到高建国急了,连忙走过去和高建国解释了一番,听了李明的话,高建国的脸色也终于缓和了下来,对于刘捍东的想法,高建国也比较赞赏,但也问了安全问题,经过李明的进一步解释才终于放下了心。
第24章 规划
高建国和乔海鹏把李明他们带到了公司,当远东公司的员工得知探险队平安回来的消息后,都走出大门外去迎接他们,场面一时间非常热烈。
第二天,李明就和探险队的技术专家不顾辛劳,又登上飞机,回到了临海市。这次他们先期探险队取得了很多另一时空海参崴的第一手资料,很多实时数据和公司掌握的资料有很大出入。
远东集团各部门已经做了海量的工作,前期的数据准备工作都已经基本完成,就等着探险队的第一手资料的到来。探险队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公司下一步的工作也将进一步展开,开始规划未来海参崴的开发计划。
王和带着几名公司的常务董事,亲自去了机场迎接大家,当晚还在公司食堂举行了一次集体会餐,庆祝远东公司先期探险队胜利归来。王和代表公司对所有参与先期探险的队员进行了表扬与鼓励。公司每个员工都争着向他们敬酒,那一晚大家都喝醉了。
第二天探险队的技术专家,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接下来的工作,他们要配合公司开发部的人员,以及各个部门,把海参崴的开发计划制定出来。
这也是远东集团公司各部门第一次协调作战,第一天开始远东公司的会议室就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各部门之间也第一次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分歧和碰撞。
各部门的头头脑脑都是撸胳膊、挽袖子的大肆争论,李明和王和、郭松几名常务董事四处救火,苦口婆心的做工作,好在这样的情况从第二天就开始慢慢的减少。
因为当晚王和就和几位常务董事,挨个到各部分去做这些知识分子和技术宅的工作,经过王和他们的谈心交流,大家也都认识到,无休止的争论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在随后的工作中,虽然也发生了很多分歧争执,但是最终还是能做到相互妥协,工作也逐渐走上了正轨。
解决了各部分的协调工作,李明和王和等人也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好好的布置一下接下来的工作。李明向大家汇报了海参崴分公司这一段时间工作成果。
对于高建国和李明、宋涛领导的军购工作组取得的重大战果,王和代表公司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几位常务董事都热烈的鼓掌,庆祝远东公司军购的圆满成功。
李明汇报完了工作,又对公司接下来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现在公司的工作已经完全展开,临海总部这边已经不需要滞留这么多人,我的想法是,公司保卫部除了留下少部分负责警卫工作的人员,其他人都分批前往海参崴,我已经在当地为他们安排好了地方,下一步的实弹实兵复训计划也将在海参崴来进行。
另外,我认为物流中心、采购部最好一分为二,大部分人员充实到海参崴分公司,利用当地的便利条件进行物资的采购计划,而且公司原定的采购计划也要做一些修改,现在公司的资金相对充足,完全可以进行国际性采购,用货轮运到海参崴,直接通过虫洞运到另一时空。临海这边只留下部分物流中心和采购部的人员,和公司下属的海运公司配合,共同完成国内采购的任务。
铁路组的同志如果做好了准备,完成先期的设计工作以后,也要马上赶去海参崴,我们已经通过关系联系到了大量的废弃钢轨和枕木,蒸汽机车和各种道岔等铁路物资也弄了不少,公司需要投入的成本非常低,只要做好当地一些人的工作就能以极低的价格得到这批铁路物资。
物资一旦采购完毕,就要通过虫洞送达另一时空,同时也要马上组建第一批先遣队抵达另一时空,基建组、保卫部等部门的员工将是先遣队的第一批人员,去另一时空的海参崴进行先期的基础建设,确保公司的物资顺利抵达另一时空的海参崴。”
几位常务董事也都点头表示同意,王和笑道:“看来海参崴分公司,在那边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那我们也将这段时间的工作做一下总结。
这段时间公司技术部各工作组的专家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图纸的设计工作,实际加工和安装测试也在同时进行,每天都有好消息传来。
考虑到大型货轮对我们以后在另一时空的用处不大,海运公司改变了购置新船或是二手船的计划,转而租用了几艘国外的旧船,这样也大大的降低了公司的采购成本。
我们还通过宋涛家族的关系,联系上了一个军队后勤物资装备处的处长,公司以开发非洲的名义,把他们库存多年的一大批85式军装全都低价收购了,包括涤卡秋装、棉袄棉裤、军大衣、秋衣秋裤、翻毛皮鞋、大头鞋、羊圈绒棉帽、衬衣衬裤、裤头等等近十万套。
采购部还购买了大量即将过期的压缩饼干、战备罐头,离保质期还有一年多,而且据他们说,如果做好储存的工作,再放个三五年也没问题。这东西我们可能不爱吃,但是给那些明末的土著饥民,就是救命的粮草。
另外我们还通过这个后勤装备处的处长,联系到了一个总装备部的人,我们已经和他接触上了,也和他谈了我们要买退役登陆舰登陆艇的情况,对方倒是挺热情,说要和上面请示一下再联系我们,我估计问题不大。”
王和讲完,李明峰又谈了公司其他部门的准备工作,他笑着道:“自从公司决定从大卡缅购入两艘俄军退役舰船,解决了公司初期的船舶问题,海运公司的船舶组也改变了最初的计划,他们现在已经完成了机帆船的设计工作,只是原定的在临海制造两艘铁肋木壳机帆船的计划,改为采用模块化的办法,把这两艘铁肋木壳机帆船的各个主要部件,以标准件的形式在临海依靠现代机械生产出来,然后用船运到海参崴,在另一时空再进行组装。
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原定的在临海制造两艘,从开始生产到下水,需要一年多的时间,而采用模块化组装,可能几个月就可以完成,而且机帆船散件的生产速度也很快,估计到我们出发前,可以生产出设计排水量800吨机帆船的标准件四套。
当然船只所需要的木料,还要在海参崴的当地解决。另一时空海参崴当地的林业资源极其丰富。我们这次计划采购一整套的木材加工机械,从木材采伐到最后烘干,全都是一条龙式的,工作效率非常高,绝对能够保证公司各部门的木材供应。
但是公司先遣队进入另一时空海参崴进行基础建设的时候,必须要保证至少修建两条船坞,以确保机帆船散件运到海参崴就能马上开始组装。”
接下来,韩尚林谈了公司在海参崴电力供应的准备工作,他冲大家点了点头道:“作为公司重中之重的火力发电厂,设计和采购问题已经基本完毕。小型火力发电厂的一期工程,估计会在1629年入冬前安装调试完毕,能够保证整个根据地第二年冬天的供电供暖。公司在海参崴第一年的电力供应只能依靠柴油发电机了,但是柴油的供应肯定会比较紧张,据说技术部一帮人正在搞小型蒸汽机发电设备,如果能搞出来的话,至少我们公司在海参崴第一年的用电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整个会议进行了一天,大家研究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主要是把各部门协调好,把开发海参崴的规划方案做出来,然后是公司物资的采购,以及先遣队的进入另一时空的准备工作。
李明要再次赶回海参崴,把公司的指示传达给海参崴分公司的各位员工,然后在海参崴分公司成立先遣队筹备处,对先遣队的人员、物资进行整合,而且他也要随着先遣队一起通过虫洞进入海参崴。公司保卫部的大部分人员,以及采购部、物流中心的部分人员也会分诶分批赶到海参崴,为公司下一步的采购和仓储做准备。
第二天,李明又风尘仆仆的赶回了海参崴,高建国、乔海鹏亲自驱车道机场迎接李明,三人在回去的路上,李明就把公司下一步的规划跟他们说了说。
高建国笑着道:“我看还是我领着先遣队过去吧,我还是愿意干点实事,天天处理这些烦人的破事,实在是太难受了,正好我在那面还能和保卫部的兄弟们一起把海参崴的防务工作抓起来。”
乔海鹏笑着道:“老高你就先不要过去了,等那两艘船下水了,你再跟我们一起过去。明天我还要去大卡缅,和那个老毛子谈判,我看上了一艘油船,说是特么谈判,其实就是给他送好处去了。而且这几天我还要盯着那几艘船的进度,所以这些天,我可能都回不来了,这里还是要靠你来抓总,郭松马上就要过来了,到时候把这一大摊子烂事都交给他,你就解脱了,哈哈……”
第25章 先遣队
高建国也笑着道:“那我就再忍几天,对了,李明你和安德烈联系的那个训练基地谈好了吧,等保卫部这帮小子来了以后,我还得狠狠的操练他们几天,等他们到了另一时空,以后可能就没有时间了。”
“早就谈好了,安德烈安排了一个以前俄军废弃的军营,正在帮我们收拾呢,你们进驻之前肯定能弄利索。我明天还要道瓦列里那里去一次,这个胖子还真是神通广大,刚帮我们公司联系了一批俄军废弃的铁路物资,这不昨天又给我打电话了吗,说他过两天要领我去一个俄军的战备通用物资仓库。”
乔海鹏一愣,疑惑道:“战备通用物资仓库……俄军也有这个编制吗?那个仓库里有什么?”
李明笑道:“据那个胖子说,那里主要储存成品油、钢材、水泥和木材。也不知道这家伙是怎么联系上的。那个仓库在哈巴罗夫斯克,老高,走之前我先把筹备处的架子搭起来,然后你帮我看着点,也不用怎么弄,你让郭松帮你派几个人过来,临海总部那边的规划方案还没做完,筹备处这边也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