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4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涛一听顿时精神了,他冲旁边的明军大喊道:“兄弟们,操家伙,来买卖了……”
  船上的明军,也都兴奋了起来。
  纷纷跑向了各自的岗位忙碌了起来,沉重的硬帆缓缓的升起,迅速调转船头,借着强劲的风力向远处的船只冲了上去。
  刘涛瞪着通红的双眼,看着远处越来越近的黑点。
  可离得越近,他就越发的感觉不对。因为黑点越来越多,最后变得密密麻麻的,无数船只几乎铺满了江面。
  “总爷,这……这是怎么回事……”
  听了旁边的兵痞的话,刘涛摇了摇头,满脸凝重的大声说道:“兄弟们,这买卖不是咱们能做的了,转头……”
  船上的其他兵痞,常年在江面上漂着,当然知道事情诡异,所以纷纷拼命的调整船头,想尽快离开。
  几艘明军的巡江船,刚刚把头转过来,还没驶出多远,就听后面传来了一阵阵的轰鸣声,几艘小船已经疾驰而来。
  “这是什么船,怎么如此的快速……”
  “麻痹的,刚刚还那么远呢,怎么眨眼间就上来了……”
  “你们看……后面……后面还有船……”
  船上的明军看到船只追了上来,全都惊慌失措的大声喊叫。
  刘涛也是满脸的惊惶,这是什么船,他从来没见过,太快了……
  “有烟……总爷,好多烟啊……”
  这时,远处突然升起一片遮天蔽日的浓郁黑烟。
  刘涛瞬间明白了,他叹了口气道:“兄弟们,别跑了……远东军来了……抛锚……降帆……”
  他说完好像浑身脱力了似的,在甲板上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船上的其他明军也都认命了似的,纷纷瘫倒在甲板上。
  虽然他们早知道有这么一天,可是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心里都空落落的。
  远东军一旦进攻江南,那他们这份肥差也就没了,以后别想着在江面上克扣银子了。
  但是他们倒并不怎么害怕,远东军虽然很强大,但只要放下武器,一般都会得到优待,而且还可以保留他们的个人财物。
  几艘远东军的快艇靠了上来,几名战士原本还想向明军喊话,一看船上的明军非常配合,于是就大声喊道:“又熟悉这一片的吗?”
  刘涛连忙从甲板上跳了起来,大喊道:“将爷,我熟啊……这片我最熟了……”
  其他明军也都纷纷的站了起来,表示愿意帮助远东军带路。


第1663章 这回算是圆满了
  远东军在几个方向,对江南的南直隶、浙江、江苏南部和江西,发动了突然袭击。
  无数内河机帆船、蒸汽甲板驳船,沿着江南密集的水网,如水银泻地一般,迅速的占领了江南几省。
  像样的阻击根本没有,远东军的所到之处,基本都是献城投降。
  各个城镇的官僚和军头,甚至为了争夺献城发生了激烈的冲突,都想做第一个投降的人。
  长江舰队的无数船只,在总攻发起后,集中了数百艘战船,在南京城附近登陆,仅用一夜的时间就将南京团团包围了起来。
  林华乘坐船只渡过了长江,他站在岸边,看了眼远处那座六朝古都。又转过身,看向了江面上几座正在紧急施工的浮桥。
  “我们终于南下了,这回算是圆满了。”
  旁边各个部队的负责人,也都满脸肃然的看着远处的南京城,传承了两百多年的大明王朝,终于寿终正寝。
  林华感慨了一句,然后沉声喊道:“海洋,你带着部队进攻南京,我就给你一天,要是拿不下南京,我就……我就让你们旅的全体官兵,脱光了在长江里裸泳。”
  “哈哈……哈哈……”
  大家全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王海洋也笑着道:“参谋长,不带这么样的,你要是想难为我,总得找点艰巨的任务吧。”
  林华也笑了,他转身笑骂道:“都特么滚蛋吧,尽快给我占领江南,越快越好,争取在建国前把江南彻底的控制在我们的手里。”
  “是……是……”
  随着远东军大批突击部队的不断深入,江南各地纷纷陷落,与其说是陷落,还莫不如说是接收,很多部队根本没捞着开火的机会,一路就是接收接收,毫无一点科技含量。
  北京,李明正在办公室里处理公文,就见秘书推门进来。
  “司令员,情报部的周部长来了……”
  李明笑了下道:“让他进来吧……”
  这家伙消失了这么久,又一声不响的回来,看来湖广的事情解决了。
  周比利笑呵呵的走进办公室,在李明对面坐了下来,然后从李明藏在文件夹底下的烟盒里,抽出一支烟,美滋滋的点上,慢慢的抽了一口。
  李明也不理他,自顾自的在那里审阅文件,两人就这么耗着,最后还是周比利挺不住了。
  “老大,你就不问问我来干什么……”
  听了周比利的话,李明笑了下道:“你能有什么事情,除了湖广,我想不出来了。”
  周比利被李明弄得有些尴尬,装逼未成的感觉,非常的令人沮丧。
  他哈哈干笑了几声,然后说道:“老大就是老大,这都猜得出来。”
  李明放下文件,然后伸了个懒腰,笑道:“说吧,你想怎么进行。”
  周比利把烟按在烟灰缸里,然后笑着道:“张献忠那家伙是个人物,还有他手底下的李定国和孙可望都不简单。我跟他们谈了,结果非常好,我们可以马上派兵进入胡广南部。而且他们已经为我们扫清了很多障碍,当地的士绅力量,被他们解决了很多,如今很多地区的土地,都已经成为大西政权的官地,基本连成一片了。”
  李明点了点头,问道:“他们有什么条件?”
  周比利想了下道:“基本没有漫天要价,也没有提什么过分的要求。我向他们提了几个选择,一个是去新大陆的美洲,自己开农场。还有就是去南洋开种植园。”
  李明笑道:“他们肯定是去南洋吧,谁愿意去海外荒僻之地啊。”
  周比利摇了摇头道:“他们都准备去美洲,我为他们分别选择了一块土地,让他们在那里开荒,只允许每个人带几名老营的亲信,剩下那些老营的积年老匪,也将都送到海外,反正他们不缺银子,后半生都差不了。”
  李明点了点头道:“这样也好,省却了我们一番功夫,那就这么定了,也别上常委会讨论了,直接将他们秘密送走,让他们在海外安家立业吧。”
  湖广的顺利接收,也使得远东公司解放江南的速度大大的提前了。
  与此同时,广东南部和福建南部的远东军,也相继向被发动了进攻。这些年刘香和郑芝龙在两省做了大量的工作,为远东军北上进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军所过之处,基本都是和平接收,所以部队推进的速度极快,仅用不到一个月就解放了两省的全部领土。
  原本计划耗时两个月的江南战役,仅用了一个月就全部结束。
  随着大批民委会工作组,以及大批基层管理干部的到来,江南地区各地纷纷建立起各级基层组织。与原来设想并不一样的是,这次远东公司在江南基层的工作,基本没有受到什么阻碍,反而得到了部分士绅阶层的大力支持。
  这样让公司董事局委员会有些始料不及,原本设想的很多应对措施,全都没了用武之地,让公司上下全都哭笑不得。
  其实也很容易理解,江北的事情早就在江南传遍了,对抗的结果已经显而易见,既然无法反抗,还莫不如张开大腿默默的享受。
  而且他们根据这些年的情况就能发现,远东公司非常重视商业,而且是鼓励地方经济的发展,如今江北各个地区,很多头脑清醒的士绅商贾,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通过与远东公司各个地方政府进行沟通,参与到远东公司的经济建设中来。
  远东公司对于这些地方的投资,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甚至会组织他们去辽东参观,加强他们对远东的认识。
  但是支持归支持,各项规章制度却定的非常细致,而且丝毫不会纵容,只要违反了规章制度,都将按照规定进行惩处,一点也马虎不得。
  也正因为如此,江北很多士绅官僚和商贾富户,都从中吃到了甜头,不断的增加投资,获得满意的回报。
  江南素来人杰地灵,很多聪明人都已经看透了这一点,甚至做好了应对之策,等待着远东军南下到来的那一天。


第1664章 离开的人
  北京,远东公司总部的各个部门,这些天非常的忙碌。
  中华共和国建国的日期越来越近,各种准备工作,正在有序的进行。
  如今国家议会已经组建完毕,远东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的很多工作,也已经和政府交接的差不多了。
  目前中华共和国政府和国家议会、最高法院等机构,都已经挂牌,正在熟悉工作,适应各项职能的转变。
  今天,国家议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远东公司绝大多数内部员工,都从各地风尘仆仆的赶到了北京,大家聚集在新建的议会大厦内,与各自相熟的议员聊天。
  这几年公司发展的太快了,公司的内部员工基本都常年在各地办公,大家只有在春节期间才能聚得像今天这么齐整。
  李明和高建国等公司董事局的常委,以及新一届的几个新增的常委,都坐在小会议室里。
  新一届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的常委,少了王和、高建国、石明峰、李玉坤和郭松四人,新增了河套系的马庆和周林、工业口的何长达、技术口肖玉坤和行政口的何浩博。
  未来中华共和国的总统是李明,议长是韩尚林,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议长的乔海鹏,未来政府总理是胡伟,政府的几个副总理,包括负责宣教委的马庆、农委的周林、工委的何长达、经发委的韩双林、科委的肖玉坤和负责计委的何浩博。
  远东公司的九人团,组成了国家议会内阁的常务议员。
  另外,河套系的梁玉洁担任经发委的副主任,也当选了内阁议员,虽然目前经发委主任是韩尚林,但是只是挂个名,主要工作都将由她支持。
  毕竟资历太浅,而且还有过一次不良记录,所以要先干一届副职,下一届直接进入公司常委和内阁常务议员,这样一来对各方都好交代。
  吕永仁、林菁华两人也进入了议会内阁,他们两人原本只是公司的边缘人员,谁知和李明去了河套,如今已经成了未来国家的主要领导。
  国家议会的内阁,也组建完毕,共有九十名内阁成员组成,王和、高建国、韩双林、李玉坤和郭松等人,也是内阁议员。
  其中王和担任国家副总统,高建国担任参谋联席会议的副议长,与九十九名内阁成员,共同负责制定国家发展建设的规划。
  九十九名国家议会的内阁成员,未来将肩负着国家的使命,执掌着民族的未来。
  “咣……咣……”
  这时,议会大厦顶层钟楼的那座古钟被敲响了,深沉幽远的声音,传遍了整个北京城。
  高建国对李明笑着道:“李明,你领着大家过去吧……”
  李明看了眼大家,然后点了点头,率先走出了小会议室,其他常务议员也都跟在他的身后,走进了庄严肃穆的议会大厦。
  两千多名国家议会的议员,看到了他们,全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掌声一直持续了十几分钟。
  公司很多内部员工,都从青壮步入了花甲之年,将近二十年的辛苦奋斗,他们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甚至其中很多人,直到今天都在感叹,公司竟然能发展到如今这样的规模,建立了强大的国家,版图横跨欧亚大陆,还占领了那么大的海外领地,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些年他们日夜辛勤的工作,用他们的汗水,创造了一个奇迹,让国家和民族继续屹立在世界之巅,成为真正的中央帝国。
  北京城外,乔伟闭上眼睛,听着议会大厦的钟声,心里感觉空落落的。
  今天他将和其他一百余人,将离开北京前往海外创业。
  昨晚,梁玉洁特意赶到了他家,与他进行了一番长谈。其实梁玉洁一直比较愧疚,毕竟当年在马尼拉,是因为她的任性,才使得当时跟着她的班底,全都在公司变得被动了起来。
  尤其是乔伟,因为后来接连做出错误的选择,他的境遇是其中最惨的一个。
  虽然梁玉洁向乔伟做出了保证,作为经委的负责人,一定不会慢待他们这些人,公司也承诺,尽量的帮助他们搞活当地的经济,让他放心的离开。
  即便如此,乔伟依然是非常的失落,他和其他人不同,别人现在都是一副轻松的样子,毕竟他们并不愿意继续熬心熬力,只想以后好好的享受生活。
  可他却从心里不愿意去海外创业,他有能力,有闯劲,也想做出一番事业,想要达成这个理想,离开了公司,他屁都不是。
  一帮人带着呼呼啦啦的家人,和雇佣的保安、仆人等随从共一千多人,陆续登上了失望天津的火车。他们将在那里坐船,前往世界各地的领地。
  这些地区都是缺乏资源的地方,但都适合发展类似旅游、农林牧渔等产业的地区,公司对这些地方兴趣不大,又不想失去控制,所以就把这些地区统统分封给了他们。
  每一个员工得到的土地,根据资源、气候等自然条件为标准,大的有数百平方公里,小的也有数十平方公里,以后这些地方,他们将自负盈亏。
  虽然将会得到公司的一定支持,但是还得靠自己经营,想要发展也许付出一定的努力。而且随着父辈们的逐渐老去,他们的下一代,将再也无法融入远东公司这个群体中,这才是最大的损失。
  但是他们将得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可以任意建立自己想要的社会形态,就算是奴隶制也没人去管,反正就是土皇帝一个。
  随着机帆船慢慢的驶离了天津港,所有去海外创业的员工,都来到甲板上,趴在船舷的边缘默默的看着即将消失的地平线,这一走,再想回来还不知道是何年何月。
  当他们回忆起以往的岁月,从海参崴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这个时候,就算对公司有再大意见的人,也不免怀念起往事,以前对公司的那些怨念,瞬间化为乌有,心里充满了浓浓的不舍。


第1665章 王老
  国家议会的第一次全体议员大会,终于圆满的结束了。
  这是一次成功的大会!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这是一次集思广益、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大会!
  好吧……其实屁事没有,就是走个形式,向所有人宣告国家议会今天成立了,并由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上台发言,宣读建国的各项事宜。
  并选举了未来国家总统、副总统、总理、副总理和议长等等,反正都是商量好的,举手就可以了。
  但是各项规章制度,却丝毫没有马虎的地方,毕竟要为以后做表率。无论未来国家采用何种体制,但是制度化建设,却要不遗余力的建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第二天,中华共和国政府宣布成立,政府总理带着新组建的政府,与国家议会的所有议员见了面,并做了第一次政府工作报告。
  这回终于有干货了,胡伟就建国后,国家的各种工作,向国家议会的所有议员进行了汇报,并制定了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
  随着国家议会和政府的相继成立,中华共和国的建国大典,也进入了倒计时。
  李明也和家人的搬进了新建的总统府,三位夫人现在都有了孩子,一家人加上警卫、秘书和仆妇,加在一起也是呼呼啦啦的几十人。
  为了强化执行力,未来中华共和国总统的职权相当大,不但要管理政府工作,还是国防军总司令。李明相当于体制内的一把书记,胡伟这个总理的职位,相当于体制内的行政一把手。
  只是目前的中国共和国没有党委,而只有隐于幕后的远东公司。
  未来很多年,远东公司都将一直存在,并在很多方面影响着国家的各个方面。毕竟公司是两千多名内部员工的根本,公司董事局全体股东大会,才是国家最高机关的存在。
  随着西南战役和江南战役进入尾声,建国大典的一项重大节目,也就是建国大阅兵,也将在建国的第一天进行。
  参与阅兵的部队,有武士集团军的敢死军士官方阵、西野和东野的骑兵方阵、各个野战集团军的野战军方阵、中央警备团方阵、海军方阵、特征兵方阵、山地步兵方阵、武装警察部队方阵、基层民兵方阵、各大军事院校的学员方阵等等。
  除了步兵方阵,还有新组建的机械化方阵、炮兵方阵、工程兵方阵、空军方阵、后勤部队方阵等等。另外还有各地基层的各个民间团体、厂矿的劳模、各行各业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方阵。
  所有参与阅兵的部队近百支,人数两万余人,民间团体的各类人员近万人,真正的是盛况空前。
  国家宣教委和国防军总政治部,将组成规模庞大的拍摄团队,将会制作出一部流芳百世的大型纪录影片,建国大典,调用的人员和物资非常巨大,以后将会在各地厂矿、基层反复播放。
  除了大阅兵,北京各地还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是都要本着一切从简,绝不铺张浪费的原则。各地的宣传部门,也将会在此期间,开展各类宣传活动,争取让所有的百姓,都能了解建国的重大意义。
  总统府,因为李明刚刚搬进来,就举办了一次聚餐,人员包括国家议会的全体内阁议员,以及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国防军的高层,人数三百余人,加上他们的家人就更多了。
  聚餐的地点,就在总统府的草坪上。
  大批服务人员在草坪上架起了炉子,包括什么烤全羊、烤肉串,还有冷餐、果盘等等,大家采取自助餐的形式,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随意的聊天。
  其实就是一次简单的聚会,政府、最高法院和议会等国家机构的人员,相互之间交流一些,日后工作方面的事情,在各个国家机构运转之前,尽可能的做好准备。
  在未来很多年,总统就职后,总统府都会举办一次这样的聚餐活动,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后来每到节日,总统府都会举办这样的聚餐活动。
  李明和高建国、王和等人聚在一起,他们有说有笑的聚在一起,聊着一些未来建国方面的事情。
  突然,李明的秘书突然急匆匆的走了过来,在他的耳边说了几句。
  李明的眼睛顿时凝住了,旁边的高建国和王和,相互对视一眼,脸色也都阴沉了下来。
  他们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却知道,一定是发生了大事。
  李明叹了口气道:“王老,病危……”
  高建国和王和听了,脸色也阴沉了下来,纷纷的叹了口气。
  这个王老就是当年农林部的部长王福海,后来被董事局的几个常委劝到科委养老。当年初到海参崴的时候,王福海就已经五十六岁了,如今已经年逾古稀。
  因为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好好的休息,牵头组织了十几次重大课题的研究,为公司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身体一直不好,这早已经成了公司的一块新病。
  在建国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王老的身体又突然出现了情况,对公司来说真的不是一个好消息。
  李明想了下道:“老高,我和你们一起去海参崴吧,我们几个常委,总要去看看王老。”
  高建国摇了摇头,沉声说道:“你现在不能离开,我和老王他们几个去吧。我估计老王肯定要亲自赶来,希望临死前看到建国大典。”
  李明点了点头道:“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吧……”
  高建国和王和、郭松、李玉坤等人悄然离开了总统府,连家都没有回,直接乘坐汽车来到京郊的机场,乘坐大篷车飞机,连夜飞临海参崴。
  他们下了飞机,直奔海参崴中心医院,此时科委的一帮老专家,王老的家人,还有他的百余名学生,全都面色沉痛的聚集在医院。
  此时王福海的情况已经非常不好,几乎到了弥留之际。
  高建国和王和等人进入了病房,原本衰弱不堪的王福海,突然精神了起来。
  “你……你们来了……”
  但是马上又没了精神,面带笑容的睡了过去。
  高建国和特意从各地赶来的一帮主治医生谈了谈,结果非常不好。
  高建国又找到了王老的儿子,海参崴机械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王志刚,向他询问了一些情况。
  “我爸只有一个要求,想去北京看看建国大典,我没同意……”


第1666章 年华逝去
  高建国叹了口气,然后和王和等人对视了一眼。
  “志刚,王老现在的情况很不好,对于王老提出的要求,我们想听听你们家人的意思。”
  王志刚苦笑了下道:“自从来到这个时代,老爷子身体就一直不好,可他却一直没有好好休息,我们劝他也不听,都到这个时候了,他还……”
  说到这里,王志刚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了。
  王和想了下道:“志刚,我们理解你的心情,现在王老身体情况很不好,说句不好听的,你们应该做好思想准备了。所以在王老最后的这段时间里,你要尽最大可能满足王老的心愿。”
  听了王和的话,王志刚点了点头。
  高建国和王和等人都离开了屋子,给他一些考虑的时间。
  “唉……今天看到了王老,我才发现自己已经是六十岁的人了,这日子可真快啊,一晃就是十多年,那时候李明和宋涛还是小伙子呢。”
  大家听了高建国感慨的话,心里也都叹了口气,岁月真是吧杀猪刀啊。
  王和笑着说道:“好在这十几年,我们没有虚度光阴,就算我死了也知足了。”
  李玉坤也苦笑着说道:“以后一定要做好科委那些老专家的医疗工作,这些老同志可在经不起折腾了。”
  这时,王志刚脸色深沉的从屋里走了出来。
  “我决定了,让老爷子去北京吧,至少他临走前能看看建国大典,我……”
  高建国拍了下王志刚的肩膀,点头道:“志刚,老爷子一定会走得很安详。”
  王志刚表态了以后,海参崴方面马上行动了起来,对王老实行了全方位监控,并用了百年老山参等珍贵药材,由北京专程赶来的中医,采用古方配了一些药剂,一直凭借着这些名贵中药,支撑着王老的生命力。
  然后组建了一个中西医看护小组,随时观察王老的身体状况。
  高建国等人先期乘坐飞艇赶回了北京,安排好一切事宜。一天后,王老和其家人乘坐两架大篷车飞机飞往北京。
  晌午时分,北京机场聚集了两千余名远东公司的内部员工,大家全都非常肃然的等候着王老的到来。
  他们已经来到这个时代近二十年,直到王老病危,他们才突然意识到,科委的很多老专家,已经步入古稀之年。
  谁也无法避开岁月的侵袭,原本正值少壮的自己,也已经步入中老年。
  两架大篷车飞机,飞临北京机场上空,在天空中盘旋了几圈,陆续降落在机场上。
  当王老被抬下飞机的时候,大家看到他衰老虚弱的样子,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李明和宋涛等人走上去,从医护人员的手中接过担架,亲自抬向远处的汽车。
  王老看到众多的内部员工,显得颇为激动,不断的抬起手和大家打招呼。
  一些情绪激动的员工,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个个泪流满面,纷纷哭了起来。
  机场上的气氛很压抑,大家默默的跟在王老的身后,脸上的表情非常悲痛,心里也尽是年华悄然逝去的感慨。
  也许见到了久违的同志伙伴,王老的精神状态非常好,身体也稳定了下来。
  李明和宋涛等人,小心的将王老的担架送到车上,然后目送车辆缓缓的驶离机场。
  “哥们,晚上喝点……”
  听了宋涛的话,李明点了点头。
  午夜时分,李明忙完了手中的一摊子事情,刚刚走出办公室,就见宋涛正坐在走廊里抽烟呢。
  “你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不进去?”
  宋涛狠狠的抽了几口烟,然后将烟扔在地上,又狠狠的踩上几脚。
  “你现在是大总统,我哪能影响你的工作。”
  李明被气乐了,他不理这货,直接向外面走去。
  宋涛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笑呵呵地说道:“我们去哪里喝啊?”
  “去我那里吧,我让你嫂子抄了几个菜。”
  两人来到总统府,卢韵已经等在那里。
  看到了宋涛,卢韵虽然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了,但是却还是那么客气,显得非常见外。
  “宋司令员来了……”
  卢韵的一句话,就让宋涛感觉生无可恋,看来小嫂子对他的怨念,要伴随一生一世了。
  到了餐厅,花子和小环正在这里忙碌着。
  她们两人看到宋涛,倒是非常热情,一点都不见外。
  让宋涛心里舒坦多了,也终于找回了一点活下去的勇气。
  虽然这些年李明家里也雇佣了一些厨师和仆妇,但是花子还是愿意亲手为李明和孩子们做饭。
  通过向厨师取经,又经过多年的实践,烧出来的菜,也能上得了席面了,而且还能有着自己的特色。
  可能是出身日本的关系,非常注重形与色,特别讲求杯盘碗碟的档次,也愿意弄出些气氛,配合食物,造型更是弄得美轮美奂。
  所以很多公司员工吃过花子做过的菜,印象都特别深刻,就连高建国和王和等人,也都是赞不绝口。
  现在很多人都想去李明家里,尝尝花子的手艺。
  李明和宋涛坐下,小环拿过两瓶白酒,是公司海参崴那家老酒厂的十五年陈酿,数量很少,就连公司内部员工都难得喝到。
  宋涛接过酒瓶,看着酒瓶还是当年的老样子,笑着道:“哥们,你还存着这东西呢,还有吗?一会给我带走几瓶。”
  李明笑骂道:“你特么以为是大白菜啊,这可是我们公司的宝贝,我这里就存了两瓶,还是前两年我去海参崴考察,人家偷偷塞给我的,生怕你们这帮酒蒙子知道。”
  花子和小环端着菜走了进来,花子笑着道:“你们慢慢喝,我们先下去了,一会我再给你们熬个汤。”
  她说完就和小环离开了。
  宋涛看着她们的背影,羡慕地说道:“哥们,在公司我就服你。”
  李明愣了下,没明白这货想说什么。
  “你看你家的后院,小嫂子大家闺秀,不管去哪里,往你身边一站,诶呦喂……那真叫提气,怎么说来着,对……母仪天下……”
  李明端起酒杯,和宋涛碰了下,一瞪眼,笑骂道:“别胡说八道……”
  宋涛仰头干了一杯,龇牙咧嘴地说道:“再说花子,把你家里弄得井井有条,不管谁来了,就没有不说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