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远东1628-第3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年远东公司免了各地的赋税,可是到了秋后,各地的官府的官员胥吏和各地士绅地主、粮长上下沆瀣一气,勾结在一起,依然向底层的农户收取赋税,所得的粮款层层分润,全都揣进了自家的腰包。
还有各地的黑恶势力,除了一些骨干成员和头目的取证工作相对容易,但是对于底层无赖地痞,大事没有,小事不断,但是一样是坏事做尽,无罪也该杀。
各地严打工作小组在对这些社会渣滓的取证工作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一般老百姓不敢出庭作证,毕竟这帮地痞无赖没什么大罪,以前犯事也是关几天就放出来了,可若是得罪了他们,老百姓的日子就别想消停。
一般规规矩矩的老百姓,天天起早贪黑的做事养家糊口,遇上了这帮无赖,哪能折腾得起。今天往你家后院扔一只死猫死狗,明天弄一桶大粪倒在你家门前,几天下来就能把老实人家逼疯了。
所以公司这次严打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彻底扫清这帮社会败类。但是这帮社会渣滓却像牛皮癣一样,只要生根发芽,就很难去除干净,非常的顽固难缠。
为此,公司刚刚入主中原,周比利就命令情报部行动了起来,在前明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系统中,选拔出一大批各类人才,然后送到各地的秘密训练营,进行了几个月的集训。
经过几个月地狱式的训练,数万人优胜劣汰,选拔出了一大批熟悉中原各地情况的各类人才,加强到情报部驻中原各地的情报站。
虽然这个时代的锦衣卫和东厂、西厂等特务机关名声很臭,但是却不能怀疑他们的专业性。这帮家伙基本都是代代相传、子继父业,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也总结出了一套他们自己的东西。
尤其是他们了解中原各地的情况,对各地府县底层吏员胥役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全都门清着呢,有了他们这帮地头蛇,想要整谁就整谁,而且还都能抓到把柄。
再加上从海外各个控制区抽调回中原的大批二线情报员,也都是熟悉中原黑道白道各种情况的行家里手,对付黑恶势力成员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只要落到他们的手里,就没有拿不下来的案子。
公司为了这次严打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各地的严打工作小组提供了各种资源,在很多事情上也都是大开绿灯。并抽调了辽东、外东北和吕宋等地区的政法委部门的警察,加强到各地的严打工作小组。
军委会也对远东军各地驻军部队和武装警察部队,民委会对各地的工作小组和基层单位,也都做了明确的指示,让他们尽最大努力配合各地严打工作小组。
经过几个月的缜密调查,为了让各种取证工作顺利进行,情报部内务处也采用了各种特殊方式,通过威胁、利诱、麻醉品等等见不得人的手段,控制了一些“污点”证人,很多难以调查取证的案子,都顺利的取得了关键人证、物证和旁证。
而且情报部还使用了包括窃听器、视频摄像头、指纹、血型等现代社会的很多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破案手段,让各类犯罪分子得以绳之以法。
第1393章 掌握地方政府
远东公司组织的这一次声势浩大的严打行动,执法的力度也非常大。那些恶贯满盈的土豪劣绅都被处以极刑,他们的家产也都被没收充公。
各地官府的官员、胥吏,以及黑恶势力的头目和骨干成员,等情节严重的被判处死刑。一时间十余万违法分子的人头落地,整个中原地区都弥漫着一片血色。
所有被处以极刑的犯罪分子,他们的家属也都被送到海外公司的各个控制区。只允许他们携带一些金银细软,然后将他们安置在公司各个国营农场。
大批没有被处以极刑的罪犯,也都被发配到海外公司各个控制区矿山、林场的苦役营,服十年到二十年的苦役。犯罪情节严重的甚至被发配到日本佐渡金矿,反正去了那里呆上十年二十年,基本上的无法活着出来了。
对于各地黑恶势力的外围成员,以及各地城镇的青皮无赖、地痞流氓等城狐社鼠和嘎杂流痞,这些人大事没有,小事不断,平时欺善怕恶,敲诈勒索无所不为,就像社会上的牛皮癣。
以后公司会在中原推行制度化、法制化建设,这样的运动式执法活动,不可能长期开展。所以远东公司也趁着这一次的严打,争取把他们扫荡一空。
在打击他们的行动中,各地严打小组对这帮家伙的取证工作极其困难。为此,各地的严打工作小组,组建了一个个治安管理办公室。
治安管理办公室以海外抽调回来的二线情报员为骨干,专门对各地的青皮无赖、地痞流氓等城狐社鼠和嘎杂流痞,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排查,为了罗织他们的罪名,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情报部这些在海外的二线情报员,对付这帮嘎杂流痞实在是小儿科,只要抓住几个骨干,经过他们的一番严刑逼供,往往就能要出一大串来。
反正这帮难缠的嘎杂流痞,落到海外的二线情报员的手里,算是倒了血霉。各地城镇乡村的各类青皮地痞、流氓无赖纷纷被以各种罪名抓了起来。
这些家伙的违法情节,很难判以重罪,但是若不狠狠的收拾他们一番,以后他们服刑回家以后,依然会成为社会上的不安隐患。
公司为了集中处理这些社会渣滓,在各地成立了一个个劳改营进行集中管理,专门负责公司在各地的工地进行劳动改造。
这帮嘎杂流痞刚刚进入劳动营,会接受几个月的地狱式集训,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队列、内务训练,只有三顿稀饭和粗面的窝头。
还要背诵各种劳改营的条令条例,甚至远东公司准备在建国后颁布的治安条例和刑法的内容,他们也都要完整的背诵下来。
劳改营的教官都是情报部的二线情报员,所以他们每天的训练如同地狱一般,只要完不成训练的要求,或是违反了劳改营的纪律,他们将会被严厉的惩罚。
这帮二线情报员的手段极其残忍,远东军各部队的新兵训练营和他们比起来,简直是小儿科。
完成了六个月的训练,他们还要进行劳动改造。分配到公司各地的工地,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苦工,必须完成规定的工作量。
经过几年的劳动改造,这些结束劳改的嘎杂流痞回到家乡,都变得规规矩矩,而且一个个谨小慎微生怕犯错,甚至别人大声呼喊的他们名字的时候,都会马上立正大喊一声“到”,他们在劳改营都被折磨傻了。
严打结束后,中原各地变得一片平静。很多城镇的街面行人明显减少,街道两边的铺面几乎关了一大半。
一个个平日里欺压他们的士绅地主、官员胥吏和黑恶势力成员,被远东拉到城外处以极刑。还有大批平时在街头肆意妄为的嘎杂流痞被绳子栓成一串,发配到外地服苦役。
就连普通的底层老百姓,都被远东公司这次轰轰烈烈的严打行动吓到了。虽然大家心里兴奋不已,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敢于欢呼庆祝,生怕也被新朝抓起来。
至于官府衙门的官员和各地的士绅地主,那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天天茶饭不想、夜不能寐,哪怕院外有人敲门,都能惊出他们一身的冷汗。
如此规模的严打行动,几乎在中原各地广大地区同时进行,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顺利的完成了任务,这也让所有人都对远东公司的组织能力感到震撼。
十几万颗人头落地,几十万人被发配到偏远地区,原本还心存侥幸的各地士绅官僚和地主,全都瞬间认清了形势,新朝和大明完全不是一回事。
因为新朝发动这场严打行动,基本都是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非但没有动用各地官府的捕快衙役,还将衙门里的底层官员胥役清理了一遍,都换上新朝自己的官吏和捕快衙役。
此次严打行动只针对县一级的官员胥吏,并没有对知府衙门和省级布政司下手。这样一来,官府老爷们和各地士绅地主之间,就彻底失去了联系。
如今一个县衙里,县令和几个正式在编的官员,很多都被抓了起来,衙门里的六房书吏和三班捕快更是被换了大半。
这些没有被严打行动波及到的官员、胥吏和衙役,不是他们屁股干净,而是他们的违法行为相对较轻的而已。
而且这些人都被各地的严打工作小组传唤过,作为此次严打行动的污点证人,举报衙门里的其他同僚,才最后逃过远东打击的人。
衙门里这些没有被制裁的官员、书吏和衙役,算是见识了远东公司的严打行动的残酷性,早就被吓破了胆。
现在远东都攥着他们的把柄,所以只要公司下达一个命令,他们都拼了命的去完成,生怕做得不够好,让远东公司借机对他们进行清算。
远东公司也趁机对各地县一级机构进行改组,将大明时期的县衙改为县政府,取消了六房三班,采用了现代社会的行政设置,大批远东公司的基层干部被任命为县长、书记。
还有县政府办公室、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文化局、卫生局等十几个新组建的部门,也都由公司的基层干部担任负责人。
至于原来县衙剩下那些为数不多的几个老爷和六房书吏、三班衙役,全都被安排了一些副职和闲职,主要任务就是协助新组建的县政府熟悉全县的情况,让县政府的工作尽快的步入正轨。
第1394章 我可舍不得
远东公司进入中原以来,并没有采取太过极端激进的政策,而是一步一步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踏踏实实的稳步前进。
首先是对中原地区的传统封建势力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政策,并没有触动诸如土地、税赋等士绅基层的核心利益,不但暂时稳住了中原士绅集团,还保证了中原各地的稳定。
然后向广大农村派驻了基层分队,并建立了自己的控制区,下大力气开展群众工作,通过分发救济粮、建立基层医疗体系和免费义务教育系统等方式,彻底的赢得了广大底层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接下来又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的严打行动,各地的严打工作小组克服重重困难,利用几个月的时间做了大量的工作,调查取证,层层布控。
然后以迅雷不急掩耳的速度,对中原各地那些恶贯满盈、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官员胥吏和黑恶势力,进行了集中抓捕,并快速的进行审理、判决。
如此规模的行动,其中的工作千头万绪,堆积如山,各地严打工作小组所付出的努力,绝对是难以想象的。
好在远东公司自从组建以来,就面对过一次次的危机,接受过一次次严峻的考验。光是公司每年接收、安置数百万流民,就是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艰巨任务,但是公司也从最初的混乱无序,到最后井井有条,有条不紊。
通过这些年的不断努力,远东公司不但总结了很多的经验教训,还培养了一支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管理团队。
通过这一次严打行动,在各地组建了新的县政府,基本掌握了中原各地县一级的基层单位,把中原基层的管理工作彻底的抓在了手中。
更为重要的是,此次严打行动对中原传统的封建势力给予了沉重的打击,也狠狠的震慑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让他们彻底的放弃了侥幸心理,重新认清了当前的形势。
未来远东公司在中原实施的政策,必然要触动中原传统封建势力的核心利益,所以双方之间冲突,根本无法不可回避。所以公司当然不会对他们抱有什么幻想。
胡大成兴冲冲的向刘家大院走去,自从公司处理了刘仁恭,中队部就搬到了刘家大院。而且刘家的土地和财产也都被没收充公,刘仁恭的家人也都被强自迁往海外,家中的仆人也都遣散一空。
昨天中队部向村里的村民下发了通知,让他们去中队部签署土地承包协议和贷款协议。刘仁恭这些年通过各种见不得人的手段,把村里的自耕农和小地主的土地,强取豪夺的纳入到自己的名下,现在周围好几个村子的土地都被刘家兼并了。
胡大成今天起了个大早,连早饭都没吃就赶来了。可谁知此时刘家大院已经排了长长的队伍,胡大成站在了队尾冲前面村民问道:“赵老六,你来的够早的了。”
赵老六转头看了眼胡大成,笑着道:“我也才来,你看前面那些人,我刚才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天没亮就来排队了,反正人人有份,也不知道他们急个什么。”
虽然他嘴上这么说,可话里还是有些酸气。胡大成嘿嘿笑道:“可不是吗,只是换了个东家,自己还是种自己家的地,就是重新按个手印的事。”
“那可不一样,据说明年开村我们村也能种玉米和红薯了……”
胡大成一听眼睛就亮了,急道:“真的假的,是不是你说的那种每亩地能起两千多斤的红薯,嘿嘿……若是真有那种庄稼,那咱们以后再也不会挨饿了。”
赵老六也哈哈笑道:“我听说今天还给我们发东西呢,我亲戚家去年发过了,人人一套过冬的新棉衣,一床厚厚的铺盖,还有一些农具,都是好铁打造的,我看着就别提多眼馋了。”
胡大成皱着眉头道:“我可听说那东西不白给,每年要多缴纳一成的粮食,要还十年呢。如今我家东西都有,为了那点东西多交一成的粮食,我可舍不得。”
“老胡,你家谁不知道啊,穷得叮当响的,连个像样的铺盖都没有,那手上那把破锄头都快用烂了,这不正好换新的吗。再说了等明年我们村也种上了玉米和红薯,每亩地能打几百斤、上千斤粮食,还在乎那一成吗。”
胡大成摇了摇头道:“反正我不要东家的新东西,那一成粮食可有不少呢,我舍不得。”
两人正说着呢,就见十几辆装满了物资的马车来到了刘家大院的外面。李海从马车上跳下来,冲着排队的村民大喊道:“大伙来得够早的啊,都帮帮忙,帮我把物资卸下来。”
大家一听连忙呼啦的一下涌了上来,帮着把马车的物资卸到了大部队的院里。胡大成抱着一大摞用麻绳捆着的崭新棉被,心里稀罕的不得了。
他家那几床破铺盖,里面早就没什么棉絮了,冬天最冷的时候,都得穿着衣服盖被,要不非得被冻死不可。
可他还是不想多缴那一成的粮租,毕竟以前被饿怕了,现在他把粮食当成自己的命根子。冬天再冷咬咬牙就过来了,可是手里若是没了粮食,那可是要命的事情。
他把手中的棉被搬进了院子,转头回来手里又多了一捆崭新的锄头,这些农具一看就是精铁打造,看着铁口就好,下地干活的时候肯定能省不少的力气。
现在他看着这些崭新的锄头、耙子和镐头等农具,也有些动心了。但是一想到要多缴一成的粮食,还要交十年,他还是狠狠的摇了摇脑袋。
虽说他家的几把农具都快烂了,现在下田干活已经感觉吃力了,但自己只要多出下点儿力气,挺一挺也就过来了,那可是一成的粮食啊。
随后他又一遍遍的把崭新的水缸铁锅、坛坛罐罐、锅碗瓢盆、农具工具等物资,搬进了院子,心里也在纠结不已,这些东西太眼馋了,据说这次若是不要,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可多交的那一成粮食,却让他始终下不了决心。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后决定还是不想多交那一成粮租。
签订两份协议和领取物资,差不多耗费了一天的时间。晚上的时候,胡大成和老婆孩子捧着厚厚的棉衣铺盖和各种物资,兴高采烈的往家走去。
虽然胡大成一直不断的告诉自己,不能要那些东西,保住那一成粮食才是根本。可看着村里的其他村民,兴高采烈的捧着各种物资回家,最后他也终于没有挺住,在贷款协议上按了手印。
第1395章 你的意思我懂了
碧空万里,蓝色的天空像洗过一样的明净。一艘飞艇正在向北方飞去,李明站在飞艇吊舱的舷窗若有所思的看着外面的景色。
严打行动的这些天,他和周比利一直马不停蹄的在中原北方各地奔波。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足足跑了几十个地方,李明的身心极为疲惫。
“司令员,吃饭了……”
李明点了点头,走到旁边沙发的边上,周比利正盖着毛毯睡的正香。“啪”的一声,李明朝他脑袋拍了一下,周比利瞬间打了一个激灵,“呼”的从沙发上坐了起来,下意识的就去摸枪。
“起来吃饭了,你都睡一天一夜了,再睡睡傻了。”
周比利听了李明的话,这才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又伸了一个懒腰,笑着道:“总算能好好的睡一觉了……”
他看到桌子上摆着几样熟食、卤味和一些花生、蚕豆什么的,就笑着道:“嘿嘿……领导,我记得你那里还剩了两瓶酒来着。”
李明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对他的警卫员喊道:“把我剩的那两瓶酒拿来……”
周比利嘿嘿笑着凑了过来,那个凳子坐到了李明的对面,从警卫员手中接过两瓶酒分别起开,递给李明一瓶,然后举起酒瓶仰头闷了一口。
“领导,这次回去公司是不是要张罗建国了?”
李明也喝了一口,然后龇牙咧嘴的抹了把嘴,点了点头道:“差不多了,今年就开始筹备了,如果顺利的话,估计明年秋天就该正式实施了。”
听了李明的话,周比利想了下道:“领导,回北京之前,我想跟你好好谈一谈。”
李明头都没抬,只是专心对付手里的一个鸡翅膀,含糊地说道:“嗯……你有什么想法就说吧……”
周比利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沉声道:“这次严打你都看到了,力度远远不够啊。”
李明抬起头看了眼周比利,似笑非笑地说道:“怎么着……你和老高想到一块去了……”
周比利连忙摇了摇手道:“哪能啊,我跟老高都没交流过这方面的事情。只是我觉得老高他们这些激进派的想法还是有些道理的。现在我们远东公司在中原的政策,还是有些软。就拿我们这次严打来说,虽然很多地区的黑恶势力扫得比较高干净,我们也通过清除县一级衙门的底层官员胥吏,基本掌握了地方政府,确实对中原传统的封建势力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可不可否认的是,为了地方的稳定,这次严打是有针对性的进行打击,造成大批土豪劣绅都依然没有得到严惩。就算等以后我们对他们进行彻底清算,可调查取证工作势必将极为困难,使得很多土豪劣绅将逃过打击逍遥法外。通过这一次严打行动取得的成效来看,规模根本不用太过控制,对那些土豪劣绅的打击力度太小了。这说明公司之前制定的计划还是太保守。”
李明听了他的话,摇了摇头道:“我们刚入中原根基不稳,只能深入基层开展群众工作,加大底层百姓和传统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尽快得到广大底层百姓的拥护。其实严打并不是目的,公司发动这场严打行动,就是为了更快的控制中原的地方权力。只有掌握了中原各地的基层政府,我们才能执行下一步的计划,那就是颁布宪法和各种法律,改变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这样一来,势必会触动传统封建势力的核心利益,所以明年才是最关键的一年,也代表着公司开始对中原传统封建势力的正式决裂。”
周比利点了点头,然后笑着说道:“这些我当然都懂,公司在中原执行的政策,大方向没有错,这也是公司所有员工的共识。只是我希望在我们颁布宪法和各种法律之前,把中原各地的所有隐患一朝扫除,省得以后做什么都缩手缩脚,毕竟我们以后要大力推行制度化和法制化,做什么事情都要为子孙后代开个好头。这一代人心里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很难改变,只能始终如一的坚持几十年,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彻底改变,我们何不趁着现在这个机会,多做一些事情呢。还有这次严打期间,公司在各地的很多员工都被拉下了水,虽然我们对他们进行严肃的处理,可是这仅仅是开始,反正我不信以后会杜绝这样的情况。”
李明笑了下道:“那按照你的意思……”
周比利想了下道:“公司组建了监察总署,可能之前已经预见到了会出现这种情况,可是我觉得光靠这样一个监察机构还不够。也许这个部门刚刚成立的最初一段时间,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谁敢保证几十年以后,这个机构会不会变成后世那种纪检部门。我们国家社会人情关系如此复杂,反正我对这个部门是不抱什么希望的。”
李明听了没有马上表态,而是想了一会儿,才抬起头说道:“嗯……那你说说你的想法。”
“我的建议是建立一个秘密部门,并不在国家各部门的序列里,属于那种隐形的,具备完善的监管系统,对监察总署也有一定的监视权力的部门。”
周比利说完这番话,又拿起酒和李明碰了下,然后仰头喝了一口道:“如果以后监察总署不管干什么都有领导干预,或是各方势力无所不用其极的拼命拉拢,那不出几年就会形同虚设,然后最后彻底的烂掉。”
李明喝了一口酒,突然似笑非笑的看了眼对面的周比利,然后说道:“你的意思我懂了,你是不是想把情报部变成锦衣卫、东厂,或是盖世太保啊。”
周比利听了顿时有些局促,连忙解释道:“老大,我这可是一心为公司考虑啊,绝对没有那个意思。这个部门以后可以不归我们情报部管理啊,由历届的国家元首和几名主要领导干部直接负责。”
第1396章 税务执法部门
李明看对面的周比利有些慌了,于是就笑着道:“嗯……你这个思路是对的,我觉得可以搞,但是要好好的斟酌一番。你可以打个报告交给我,我向董事局委员会提交讨论。”
听到李明如此说,周比利的脸色这才好了些,他抹了把额头的冷汗,紧张地说道:“领导,其实这样的部门,我觉得很有必要存在,虽然可能会遭人非议,但是总的来说利大于弊,至少不会让我们拼死拼活打下的江山,以后被那些蛀虫弄得千疮百孔。”
李明笑了下到:“我也没说什么,你紧张什么啊。行了,这个事情你回去就写报告。还有别的想说的吗?”
周比利嘿嘿笑着说道:“嘿嘿……还真有,公司明年就要进行对中原各地的土地、税务政策进行改革,我觉得改革没什么问题,但是在执行这方面我们要重视起来。这可不像严打,可以搞个轰轰烈烈的运动,税务是国家的根本,在这个时代,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长期努力,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纳税环境。所以在税务部门之上,也应该组建一个隐形的监察机构,在监督税务部门的同时,还可以对监察公司各部门领导干部的财产情况,以及平日里的一些支出和收入状况。而且还能对国内不法商人的各种不正当交易情况进行监管,避免他们进行恶意扰乱市场等不法活动。而且这个部门还要具备强力的执法能力,对拒缴税赋、瞒报漏报、偷税漏税等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
李明听了周比利的话,被逗乐了。
“老周,你这是要效仿美国,成立一个IRS啊。哈哈……”
李明说的这个部门就是美国国税局,简称IRS。在美国有句话,“惹谁也别惹美国国税局”,还有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与交税是永恒的”。
IRS可谓佛挡杀佛,人挡杀人。在美国没有人会害怕政府或警察,但提起IRS就会有很多人恨的咬牙切齿。至于美国国税局有多强大,可以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IRS是多么的凶残了。
上世纪30年代美国最著名的黑帮头子是阿尔·卡彭,政府、联邦调查局和警察局多次对他进行调查拘捕,可都因为没有证据而让对方逍遥法外。
后来联邦特工请求IRS协助,这帮国税局貌似文弱的会计通过“不报税”这条杀人灭口、居家旅行的必备良罪,将杀入不眨眼的阿尔·卡彭送入法网,坐了11年大牢,阿尔·卡彭的犯罪集团也就此灰飞烟灭。
周比利苦笑着说道:“老大,你可能还不了解大明的情况。大明的地方官以抵制税赋为荣,靠抗税来收揽民心培植声望,尤其是江南地区,再重的税推行下来,都给打了折扣。明朝抗税的风险成本太低,绝大多数的情况,都是闹再大也打不了罢官回家了事,可一夜就蹿红了。一场狠闹换名满天下,比今天的炒作还灵。
哪怕是明朝横征暴敛最严重的崇祯年间,崇祯为了弄钱眼睛都红了,真正从民间征上去的税赋,也不过是百分之七八十。可就是收来的这些,要么被当地官绅巧立名目刮走,要么路上被层层扒皮,真正送到崇祯手里的,基本没几个钱。
可到了清朝就狠多了,不管是谁交不上税就要追责,一级压着一级,当官的要保乌纱帽,做吏的要保饭碗,所以收税季节,兵丁就如狼似虎扑来,凡是交不上税的家庭,管你多么困难,家里的田产全都抄没,有人倾家荡产交不够,竟被捆在树上拷打。
据历史记载,仅康熙三年这一年,有县城就为催交赋税,连续打死了六百多乡民,其中不单有苦农民,竟还有基层的官吏,一位六十八岁的老乡官更当场被虐打至死。在平三藩的时候,清朝还曾弄过‘十年并征’,也就是在富庶地方,一次性征收十多年的赋税。
这种做法放在明朝,早就翻了天,但清朝的士绅百姓们,却是宁可变卖家产借高利贷,也得交上。倘若有丝毫拖欠,哪怕功名在身的书生,也逃不过捆绑虐打!我们虽然不会像满清那样拿着钢刀收税,但是在大明对税收普遍抵触抗拒的大环境下,对中原各地的抗税偷税的商人、士绅地主,也绝对不能手软。”
听周比利说了这么的一大堆,李明也来了兴趣。
“你说的确实在理,我们还真就没考虑到这种情况。汉唐时期动辄几十万大军的折腾,花钱眼皮子都不眨,犒赏功臣大把给钱给地毫不心疼,宋朝时期更是富的流油,可是到了商业极度发达的大明朝,出动个四五万兵马打仗都会把国库掏空。一个政权靠什么来维持,就算傻子都知道靠税收,可大明的税收真可谓是糟糕透顶,地方的藩王勋贵、士绅官僚各个富可敌国。朝廷一旦要加商税,满朝文武就巧立名目、引经据典的加以阻止,如果加农税,他们就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因为他们不用交农税。”
李明说到这里,想了一下,然后说道:“老周,回到北京以后,你和老钱、兴浩坐在一起对你提出来的这两个隐形的监察机构,还有那个税务执法部门,好好的研究一下,然后尽快拿出一份报告交给我,由我提交董事局委员会进行讨论。”
周比利点了点头道:“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