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3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数南洋、吕宋、中南半岛、印度等地区的农副产品和矿产资源,这几年对远东公司的持续输血,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未来公司将向各个海外控制区进行大规模的移民,计划在五十年的时间里,坚定不移的实行移民政策。主要移民的地区,包括南洋、吕宋、中南半岛、印度和中亚等地。
  世界上有两种类型的农业,分别是人多地少型和人少地多型,我国显然是人多地少型的,在人口稠密的广大农村,根本无法发展大型农场规模化的道路。
  想要改变中原地区数千年来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形态,就得让中原的广大农民走出去,去海外控制区开发土地,建立家庭农场和牧场。
  远东军经过十几年的开疆扩土,已经几乎征服了整个欧亚大陆。面对广袤无边的土地,急需大批中原的汉族百姓填补这些地区。
  前世我们曾无比羡慕以家庭农场为主的美国农业,广袤的土地具备了大规模高科技生产的基础,还有成本低,产量大的全机械化生产能力,以及完善的农药、物流、种子、化肥等相关配套产业。
  现在远东公司目前所具备的条件和基础,相比后世的美国,已经有了很大的超越。而且公司目前还有庞大的人口优势。
  这个时代的西方殖民者,虽然他们在全球占据了大量的殖民地,残酷的掠夺了无尽的财富。但是制约他们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那就是缺乏足够的人口基数。
  这也是西方殖民者,具备那么好的条件,用几百年的时间,占据了世界那么多的殖民地,最后却相继失去了对殖民地控制的主要原因。
  中原各个王朝历来都不缺乏人口优势,可因为各个王朝没有对外开拓的思维,使得庞大的人口优势,往往会在末代逐步转化成了一种沉重的包袱。
  远东公司当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会不遗余力的对外开拓,坚定不移的采取向海外移民的政策。但是想要完成这个设想,必须具备一个完善的农业发展规划,让所有的移民吃饱穿暖。
  未来远东公司将以农作物栽培,包括大田作物和园艺作物的生产的农业、以林木的培育和采伐为主的林业、以畜禽饲养、采集野生植物、捕猎野兽以及农民家庭手工业生产的牧业、以水生动植物的采集、捕捞和养殖的渔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在欧亚大陆广阔的领土内,尽情的规划实施自己的大农业计划。
  未来北方的广袤草原和中亚、东欧草原,将建有一个个大型集约化国营牧场和小型家庭牧场。中原、印度、中南半岛、南洋和东欧等地将建立一个个大型集约化种植园和家庭农场。
  除了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公司还将大规模发展渔业资源,建设以远洋作业、近海捕捞、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为主的渔业发展之路。
  想要达成这个庞大的大农业设想,远东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才能最终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
  随着远东公司的动力革命的不断深入,未来以蒸汽动力为主,内燃机动力为辅的各种机械将会大规模加入到远东公司的农业建设中来。
  届时远东公司的农业生产力将会有一个质的提高,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会极大促进远东公司的农业发展,加快公司未来的大农业计划的实施。


第1326章 保佑新朝万岁无疆
  虽然向海外移民是公司的主要国策,但是目前远东的工作重心还是在中原。首先是做好基层工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广大底层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彻底在中原站稳脚跟。
  然后逐步推行公司的既定计划,打破中原地区千百年来的封建结构。这样一来必然要触动中原地区传统封建势力的核心利益,也势必会遭到士绅阶层的阻挠。
  为了保持中原地区的稳定,公司只能脚踏实地的在中原打好基础,耐心的做好基层工作。将来公司肯定要对中原的传统封建势力进行清算,准备工作做的越充分,付出的代价就越小。
  封建传统势力已经在中原地区根深蒂固,他们在各地的关系错综复杂,早就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一旦打破这个局面,必然会招致对方的疯狂反扑。
  所以远东公司必须团结中原各地的底层百姓,让他们认识到封建传统势力对他们剥削欺凌的本质,让底层百姓和士绅阶层之间的关系,上升到阶级斗争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孤立各地的士绅阶级,彻底打碎传统封建统治结构。
  当然,想要做到这一点,公司必须对底层百姓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转变他们的传统封建思维,让他们树立新的世界观。
  从去年开始,公司就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对中原控制区的百姓开展了冬训,并实行全方位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公司在中原控制的地区,所有的百姓都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但是公司对中原的其他地区,虽然投入的资源无法和远东控制区相比,但是各地的基层单位并没有懈怠,也是利用他们手中仅有的资源,千方百计的开展各种基层工作。
  不但为所有底层的穷苦百姓分发了粮食,还在春节期间为他们准备了一份慰问品。而且各个基层单位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底层百姓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难题,比如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需要。
  春节刚过,胡大成也开始为了接下来的春耕生产进行准备。因为有远东公司为他们提供的慰问品。使得胡家这个春节过得很舒心。
  这天清晨,胡大成正在修补农具,中队长李海等人走进了他家的院子。胡大成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站起来迎了上去。
  他习惯性的想跪下见礼,李海一把扶住了他,笑着道:“老胡,我都说几遍了,我们中华国不兴跪礼,你啊……以后可要改一改。”
  胡大成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憨笑道:“大人,以前我给那些官老爷下跪,都不是真心的。可我给你们下跪,那可都是心甘情愿的。”
  “哈哈……哈哈……”
  李海他们听了胡大成的话,全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老胡,今天我来是跟你说个事情,等过了十五,我们中队准备举办一个学堂,主要招收村子里所有的孩子。”
  胡大成听了李海的话,脸色顿时暗了下来。他苦笑着道:“大人,为孩子办学堂是好事情,按说大伙应该高兴才是。可大伙家家户户都穷得叮当响,连先生的束修都拿不出来,我们……”
  李海笑着打断了他话,笑着道:“老胡,我们中队办的学堂,不收什么束修,先生的束修都由中华国政府提供,只要大伙把孩子送过去就成。”
  胡大海一听,顿时激动了起来,这个时代的家长和现代社会没什么区别,当然希望家里的孩子接受教育,只是因为家里穷,没有钱根本上不起学。
  他连忙点头道:“还有这样的好事,那感情好。可我们家小三今年才六岁,是不是太小了点……”
  李海摇了摇头道:“六岁正好符合规定,还有你家的那两个丫头,也可以送到学堂去学知识。”
  胡大成一听,脑袋摇的像拨楞鼓似的道:“那两个丫头就算了,两个女娃子上什么学堂。”
  李海他们听了都是苦笑不已,这个时代的普通百姓家,认为家里的女娃子,都是嫁出去的赔钱货,她们从几岁开始就为家里干活,所以胡大成才不愿意把她们送到学堂。
  “老胡,我们中华国政府,为有去学堂学习的孩子,每天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餐,你要是不想让你家的两个丫头去,可别后悔啊。”
  听了李海的话,胡大成顿时懵了,他的眼睛瞪的滚圆,沉声道:“大人,你说的是真的……”
  “废话,我什么时候跟大伙开这样的玩笑……”
  胡大成兴奋地说道:“大人,若是真的这样,只要你们不嫌弃,那咱家三孩子可都送学堂了。明天我就去镇上,为三个孩子准备在学堂的笔墨纸张……”
  对所有的底层穷苦百姓来说,每天为他们的孩子免费提供一顿午饭,那可不是一件小事。现在是农闲期间,他们家里天天都只吃两顿饭,距离春耕还有一个多月,如果天天为孩子提供一顿饭,那得为家里省下多少粮食啊。
  李海拍了拍胡大成的肩膀,笑着道:“孩子们在学堂的笔墨纸张,都由我们中华国政府免费提供,你只要让家里的三个孩子准备好就成。我们中华国政府以后要大力兴办教育,穷什么也不能穷了教育,国家就算勒紧肚子不吃饭,也要让所有的孩子进学堂。”
  胡大成听了这番话心里顿时一热,眼泪都要下来了。这个时候他真的不知道如何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就算为朝廷去死,他们也心甘情愿。
  他抹了把眼睛,“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冲着北方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
  他慢慢的抬起头,满脸激动的冲着李海他们说道:“大人,朝廷如此挂念我们这些苦哈哈,我们普通农户没什么东西孝敬朝廷的,只能天天磕几个头,保佑新朝万岁无疆。”
  李海他们都被胡大成的话,弄得有些感慨。这也让他们想起当年刚到辽东的时候,那时他们和胡大成都是一样的心情,真的有种无以为报的激动心情。


第1327章 普及免费义务教育
  春节刚过,远东公司又做出一件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事情,那就是在中原各地普及义务教育。
  虽然以目前远东公司的能力,在中原北方进行普及义务教育,其实并不具备那么强的师资力量。但并不能因为目前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不去做,至少也要进行一些初期的准备工作。
  文化课的内容包括语文、数学、地理、历史和自然,教材非常简单,反正只要是个有点文化基础的人,只要有统一的教材和教案,就能胜任教师工作,毕竟只是初期的启蒙教育。
  语文主要是学习简体生字、成语故事、脍炙人口的诗歌,以及简单的课文。还要教会孩子们简单的读写能力,做到认识并书写生字,并作简单的组词、造句。
  数学则是加减法和简单的乘除法,以及背诵九九乘法口诀,最终目的只要让孩子们识数就行。
  历史、地理和自然就更简单了,只要让孩子们初步认识这个世界,了解我们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并明白一些简单的自然知识就行,主要目的是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公司入主中原之前,就对大批基层管理干部进行过这方面的培训,并由公司民委会宣教部和军委会政治部,联合制定了统一的教材。各个基层中队的文化教员,都由指导员或是文化相对高一点的中队长、小队长轮流担任。
  公司也没想通过普及义务教育,就能培养出多少知识分子,主要是对中原各地的适龄儿童进行初步的启蒙教育。
  各地基层单位担任临时文化教员的管理干部,也会观察这些孩子,如果从中发现一些好苗子,会送到大队部组成小班,由专门的基层文化教员,亲自负责教授公司小学文化课程。
  公司这次普及免费义务教育,主要针对的就是各地底层的普通贫苦百姓家里的孩子,不但不收任何学杂费,就连孩子们书本纸笔等学习用品都由公司免费供给,而且还为孩子们免费提供一顿午饭。
  这个消息一经公布,就在中原北方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无数穷苦的百姓兴奋的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激动的不能自已。
  虽然中原北方百姓,家家户户都非常贫困,还都是几辈子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可是不代表他们不重视教育,只是家里连肚子都填不饱,哪有银子供孩子读书。
  自从中原王朝实行科举以来,读书就是所有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可就算这个机会再珍贵,依然和底层的贫苦百姓无缘。
  想要供养一名读书人,那可不是底层穷苦百姓能够做到的,从上学堂启蒙开始,就得向先生缴纳束修,还有平日里学习用的笔墨纸砚,那一项都是不小的开销。
  十年寒窗不是说着玩的,从童生到秀才,再从秀才到举人,最后是进京赶考,金榜题名成为进士,其中所耗费的银子,加在一起海了去了。
  而且大多数读书人即使熬过了十年寒窗,很多读书人穷极一生也只是个童生或是秀才,至于举人老爷和进士,那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的艰难。
  就算一个小康之家,想要供养一名读书人都得勒紧肚子咬牙坚持,何况那些穷得叮当响的底层农民了。所以在这个时代,在底层的贫苦百姓眼里,读书改变命运,那就是一个永远也完不成的野望。
  可任谁也没想到,新朝初入中原,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在中原各地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这对所有底层的贫苦百姓眼里,那绝对是一件大破天的事情。
  而且新朝连孩子们的笔墨纸砚都不用大伙自己置办,中午还能免费为孩子们提供一顿午饭。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但让所有的底层贫苦百姓减少了负担,还能节省下不少的粮食。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为这件事情感到高兴,中原各地的士绅官僚阶层都为此忧心忡忡。他们作为这个时代的社会精英,深知知识的可贵,更知道如果知识得到普及,他们的未来的地位,将会面临极大的挑战。
  儒家,因为他有愚民的思想,所以也是历代封建王朝最愿意接受的思想。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民众可以使他们遵照上面的命令去做,不可使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千百年来中原历代王朝都始终遵循儒教思想,积极推行愚民政策。士大夫集团也因此成为了社会上的精英集团,疯狂的压榨剥削底层的百姓。
  当然,儒家作为一种先进的学说,本身并不愚民,只是它的思想具有时代的局限性。自从独尊儒术后,儒的本意越来越脱离孔孟中的真意。
  再加上经历了两千年的封建专制洗礼,儒家思想中被历代统治阶级歪曲解释并加以利用,已经具有深深的铭刻上了统治阶层的价值观烙印。
  华夏民族的“士大夫”兼具“学者”与“官僚”的双重身份。起于先秦,兴于汉代,定型于宋代,与中国封建社会有着很深的关系。
  与西方贵族不同,中国的“士大夫”不是靠先天血统入仕,而是凭知识、道德和才能。他们的起点往往是普通的平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读书和道德修养,最终靠知识改变命运,进入“士大夫”群体。
  士大夫精神的本意,是一种坚守道德理想,追求高尚人格,承担社会责任的人生状态。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儒张载的这四句话,最能表达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开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因而也可说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
  但是士大夫所学的知识与自然社会科学无缘,知识面极为狭窄,所受的全部教育和所学的全部知识仅限于儒家学派呆板僵硬的教条,教材不是“四书”就是“五经”,课程则主要教授如何作八股文和如何应付科举考试。
  儒家主张“仁人政治”,就是由有德行的仁人当统治者,国家需要最有德行的人统治。而不是用法律、制度、民主监督制约,以权代法、以言代法、因人施法长盛不衰,法律却被束之高阁。“仁人政治”为后世人治猖獗、法治淡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封建道德本身就是维护少数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极力弘扬等级观念,维护等级秩序,提倡“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如今远东在中原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对所有的士绅集团绝对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如果知识变得廉价易得,那哪还有他们的好日子。
  因为科举制度和儒书是所有士大夫的命根子,没有这两样东西,他们就失去了活命发迹的本钱,不但不能升官发财,连勉强活下去都很困难。


第1328章 大伙的一点心意
  清晨时分,天色还没有完全大亮,周通两口子就早早的起来,为两个孩子准备早饭。自从他们一家被迁徙至新的安置地,他们家的日子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新东家对治下的佃户真没说的,让周通和村子里的农户都不知道该如何感激。如今他们无论是住的房子,还是身上穿的棉衣、屋里的铺盖,以及各种家什、农具,和以往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上。
  当然,最让他们安心的,还是堂屋的架子上堆的那一袋袋粮食。贫苦的农户家最在意的就是能否吃饱肚子,现在家里的粮食已经足够一家人吃到今年的秋收,还能有一些富余,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二丫这孩子懂事,也早早的起来帮着爹娘四下忙活。家里的小子贪睡,再加上爹娘刻意的惯着,所以直到现在还赖在炕上。
  今天是家里两个孩子上学堂的日子,这对农户家来说,绝对是一个大日子。所以今天的早饭也比往日丰盛了许多。
  女人把平日里不舍得吃得白米也拿了出来,熬了浓稠的白米粥,黄灿灿的玉米面饼子,再配上几条咸鱼,而且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个鸡蛋。
  周通和女人草草的吃了几口,就坐在那里看着两个孩子,其实更关注的还是家里的小子。毕竟他们根本没想让二丫去,如果不是中午供一顿午饭,他们是不会让女孩子去学堂的,这也几乎是所有老百姓的心思。
  他们脸上的表情非常庄重,周通全身都有些微微发抖。昨天一晚上他都没有睡好,惊醒了好几次,无论怎样都无法平复内心的激动。
  他们周家也终于能出个读书人了,如果家里的孩子争气,把书读好了,以后一定会有大出息的,就算现在让他死都值了。
  这个时代的孩子的爹娘,其实和现代社会的家长,起码对教育的重视,几乎没什么不同。就像现代社会的家长,为了孩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即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很多人为了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背负了一身的债,甚至很多家长会卖了自家的房产供孩子读书。更何况还有广大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的贫困生,虽然家里一贫如洗,可为了改变孩子的命运,他们的父母连命都能豁得出去。
  至少,重视教育是一种美德,重视教育的民族,也是有希望的民族。可能也正因为如此,四大文明古国,如今只有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生生不息,还能延续至今。
  天色还蒙蒙亮的时候,周通两口子就领着两个孩子走出了家门。此时,村子里的其他农户也都早早的出门,很多人已经早早的等在了中队部的外面。
  大家带着朝圣般的心态,默默的站在那里,任由冬日刺骨的寒风吹拂。虽然气温寒冷,但是这些贫苦的农户,浑身的血却都是滚热滚热的,为了孩子能读书,他们已经盼了几辈子。
  每个农户的手里都拎着东西,有的是家里省下的几斤咸鱼,有的是一直不舍得吃的荤油,还有的干脆扛着一袋粮食。这都是他们自认家里最值钱的东西,所以都拿了出来。
  这个时代的底层贫苦百姓,虽然也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可心性还算淳朴。即便朝廷免费让孩子们读书,但是该有的礼仪还是得有。
  至少先生的束修总得有吧,毕竟现在他们的日子还都过得去,朝廷对他们不薄,大伙总不能装傻,至少大家还是要脸的。
  中队长王虎刚刚起来,一个小队长就在屋外喊了起来:“中队长,你快出来……”
  王虎一听还以为出了什么事,连忙爬了起来,三下两下穿好了衣服,披着大衣就冲出了屋子。
  这时候指导员高林等中队干部也都急火火的起来了,大家也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中队长,队部外面围满了人……”
  王虎看了高林一眼,然后打开了中队部的大门。此时天色将将大亮,整个村子的男女老少几乎倾巢而出,他们领着自家的孩子,默默的站在队部的周围。
  看到如此情景,王虎和高林对视了一眼,心里都明白了。
  王虎走了上去,笑着对大家说道:“大伙这么早就来了,怎么还拿着东西啊。”
  周通看到大伙都朝他望过来,只好走上去几步,激动的大声喊道:“大人,我们虽是大字不识的农户,可起码的礼仪还知道些,如今大伙日子都过得去,先生的束修就不能差了。虽说没什么好东西,可都是大伙的一点心意,还望大人担待。全村的老少爷们今天都在,大伙能吃饱穿暖,都是朝廷给我们的。朝廷对我们的大恩大德咱们无以为报,咱全村的老少爷们就在这里给朝廷磕几个头,以后大伙的这条烂命就是朝廷的了。”
  他说完冲着北方,恭恭敬敬的跪了下来,满脸虔诚的磕了几个头。其他村民也都学着他的样子跪在地上冲着北方磕头,一时间场面显得极为庄重肃穆,很多人的眼里都蓄满了激动的泪水。
  指导员高林也走上来,沉声说道:“大家都起来吧,我们中华共和国政府,之所以推翻腐朽的前明王朝,就是为了全天下所有的穷苦百姓,能不受欺凌,不受剥削。也会尽最大的努力,让大伙过上能吃饱穿暖的好日子。”
  听了高林的话,周通从地上爬了起来,激动地喊道:“大人,以后有什么事情,只要你们说一声,就算是上刀山、下油锅,咱村里这几百号老少爷们,要是谁皱一下眉头,我老周第一个绕不过他。”
  其他村民听了,也都砰砰的拍着自己的胸脯,激动的大声喊着。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冬训,整个中队的农户,早就把自己当作是朝廷的人了,他们心里对新朝都有着深深的归属感。
  因为大伙心里清楚,是朝廷让他们吃饱了肚子,也是朝廷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还是朝廷让他们家里的孩子读上了书,对这样的朝廷,大伙都把自己的命交给了朝廷。


第1329章 二丫的第一堂课
  本来距离中队启蒙学校开课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但是王虎和高林等人看到孩子们都来了,也不能让他们在外面登上那么长的时间,毕竟是大冬天的,于是两人决定提前开课。
  但是他们还是好说歹说的让大家把手中的东西拿了回去,他们的日子也才刚刚好了些,怎么能让他们破费。
  孩子们被王虎和高林他们领进了中队部,这里原来是一个地主家丢弃的破败宅子,整个宅子足有两进,经过一番修缮,如今这个宅子也成为中队部。
  在修缮的过程中,王虎和高林特意选了两处面积比较大的厅堂,弄出了两个中队部的会议室。作为冬训期间农户们扫盲和政治学习的地方。现在其中的一间也成了中队部启蒙小学的教室。
  这段时间王虎和高林带领中队部的干部和民兵,利用一些残破的桌椅板凳,以及秋天存好的木料,为村子里的孩子们准备好了桌椅和黑板。还在教室里弄了个炉子,保证了室内的温度不能过低。
  虽然条件非常艰苦,但是中队的基层管理干部们,还是千方百计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丫死死的拉着弟弟,排在了队伍的后面。因为昨晚她太兴奋了,一夜都没怎么睡,就盼着进入学堂的这一刻。
  其实刚接到让所有孩子接收免费义务教育消息的时候,爹娘准备只让弟弟去,为此二丫偷偷的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哭了很久。
  二丫真的很想去学堂,虽然她只是一个普通贫苦农家的女孩子,可她却非常渴望读书。因为几年前她见过一个读书人,那个读书人给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当时的情景至今还彷佛历历在目。
  就在二丫伤心欲绝的时候,谁知峰回路转,第二天爹又让她去学堂了。后来她才知道,原来学堂每天免费供一顿午饭,所以她才能有上学的机会。
  对于爹娘平日里的偏心,二丫倒是并不怎么在意。毕竟这个时代的女人都比较认命,二丫也是如此。
  至少她比村子里的其他女孩子要幸福的多,前几年灾荒最严重的时候,家里的爷爷、奶奶和哥哥都饿死了。
  村子里很多人家的女孩子都被卖给了县里的人贩子换了粮食,那时候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爹娘在最难熬的时候,几次都差一点把她也卖了。
  有一次爹都把她领到了县里,可爹蹲在城门的边上抹了半天的眼泪,最后一咬牙,还是把她领回了家。娘看到她进了家门,扑过来抱着她嚎啕大哭。
  那段时间爹娘都是自己宁可饿着,也把东西都留给二丫和弟弟,好在他们一家人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但是村子里像她这么大的女孩子,如今已经不多了。
  所以二丫非常珍惜现在的日子,她也变得越来越懂事,每天早早的起来帮着爹娘做家务,平日里还在地里帮着家里侍候庄稼。弟弟虽然很调皮,但她还是非常疼爱,因为她知道,这个世上就算再难,只要和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日子。
  终于轮到他们了,二丫领着弟弟小心的走上去,低着头不敢说话。弟弟到底还小,笑嘻嘻的四下打量着,还伸手想抓对面桌子上的东西。
  二丫连忙把弟弟拉过来,死死的搂在身边。她抬头看了一眼对面的两位大人,就慌乱的低下了头。
  直到对面的两位大人微笑着和她们姐弟俩聊天,并为他们每人分发了一个书包,二丫慌乱的情绪才算是稳定了下来。
  二丫拉着弟弟坐到了教室里,度过了一上午的时间。弟弟和大部分孩子都对先生讲的课根本不感兴趣,甚至他还趴在桌子上睡了起来。
  对于弟弟的顽皮,二丫管了一会儿,见他根本不把心思放在这上面,她也索性不去管了。转而专心的听先生讲课。
  虽然仅仅只是一上午的时间,二丫却已经听得如此如醉,她记住了先生教的所有生字,也明白了这几个字的意思。尝试着用铅笔写生字的时候,虽然她连正确的用笔姿势都不规范,但是二丫还是兴奋的写着。
  先生还教会了他们书写自己的名字,当她这辈子第一次自己用笔,写下了“周二丫”三个字的时候,激动的她热泪盈眶。
  二丫一遍遍的写着先生今天教的几个生字,还有她自己的名字。写了满满的几页笔记,她也从最初的笨拙到生涩,终于能写出像模像样的简体字了,虽然还是歪歪扭扭的很难看。
  中午的时候,二丫领着弟弟领到了今天的免费午餐。每个孩子都分到了一份白米饭、一份鸡蛋炒干菜,还有一碗油腻腻的骨头汤。
  原本一直昏昏欲睡的弟弟,这时候也顿时来了精神,低头狼吞虎咽的吃着。二丫一边吃还得一边照顾着弟弟。
  中队指导员高林端着一个汤锅,不断的为孩子们填着肉汤。当他走到二丫身边的时候,发现对面桌子上的笔记本记得满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