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帮大明官员强忍着心里的不满,纷纷整理衣装。可对面的十几名远东骑兵从停下马匹,就没有搭理他们,只是冷冷的看着他们。
  尤其是为首的那名远东军将,更是满脸的厌恶表情,丝毫没有把这些大明的精英重臣放在眼里,弄得一帮大明官员站在这里不上不下的非常尴尬。
  为首的两名大明内阁大学士自持身份,不便与一帮远东底层军人交流,旁边的大明兵部尚书张缙彦只好举步向前,对为首的那名远东骑兵一拱手。
  “这位将军,可否向你家大帅通禀一声,就说我们求见大帅……”
  赵连河看到是一群大明的文官,早就对这些家伙不满的他,故意来了刚才那一出,就是为了让他们出洋相。到了以后他也不搭理对方,也是想晾一晾他们,让他们难受一番。
  他听了对方的话,因为此时的形势,对方没有身着大明官服,都穿着一袭儒衫,所以不知道对方是如何品阶,但是从对方的言谈举止就能看出对方的一身官威,绝对不是普通的小官。
  赵连河看到一帮大明重臣,面对自己一个普通的士官,依然不敢有所怠慢,心里就别提多痛快了。
  他冷冷的看了一眼对方,然后淡淡地说道:“候着……”
  赵连河说完又冲旁边的一帮骑兵喊道:“都盯紧着点,闲杂人等一律不得进入……”
  他说完拨转马头,打马向紫禁城方向去了。把一帮大明官员气得鼻子都歪了。心里纷纷暗骂赵连河行为粗鄙,但还不敢表露出来,只能默默的安慰自己,不和对方底层的兵痞一般见识。
  李明接到消息的时候,笑着对旁边的众人说道:“我们刚进城,大明的这些士绅官僚就主动贴了上来,呵呵……还真是积极啊。”
  宋涛嘿嘿笑道:“估计他们正等着我们录用呢,还以为国家离开他们不行呢。我看干脆一会儿好好的晾一晾他们,省得他们自我感觉良好。”
  旁边的林华摇了摇头道:“这样不妥,毕竟我们还没有彻底收复中原的大部分地区,为了保证各地局势的稳定,至少现在要给他们吃一颗定心丸,让他们心里有一丝念想。”
  李明点了点头,冲旁边的一名参谋说道:“你去……让外围部队把他们放过来吧……”
  他说完转头对旁边的众人说道:“一会儿这些大明的重臣来了,你们不要给脸色,一定要热情洋溢,要让他们感受道春天般的温暖。”
  大家听了他的话,全都哄笑了起来。
  李明又板着脸冲宋涛沉声道:“尤其是你,不许给我犯浑,你要是装不出来,那就去巡视部队,别到时候弄出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宋涛听了当时就笑着道:“我就等着你这一句话呢,你们在这陪着那帮家伙吧,我可没有你们那么虚伪,老子真忍不了……”


第1281章 从龙之臣
  宋涛说完拨转马头就要离开,李明笑着道:“你去紫禁城周围转转,寻找一个突破口,准备对大明皇宫发动进攻。”
  “我看啊,根本就不用找什么突破口,再等一会儿,恐怕就会有人打开紫禁城的大门,整个北京城都是我们的了,都这个时候了,谁还愿意和朱家王朝一起陪葬。”宋涛说完一打马,率领骑兵师的一帮军官离开了金水桥。
  李明看着宋涛他们的背影,苦笑着摇了摇头。
  这时,只见远处十几名远东骑兵正领着一帮人走了过来。他们排成了一串,远东骑兵走在两边,不知道的还以为押送一群俘虏呢。
  李明并没有过去迎接,而是端坐在战马上,微笑着看着他们来到他的身边。
  这些大明的官员看到李明并没有做出什么姿态,连起码的礼贤下士都没有,所以心里都不怎么痛快,于是他们也认定了李明也是个粗鄙的军头,对今天他们来这里并没有抱什么希望。
  李明好像没有看到大明这些官员脸上的表情,笑着一拱手道:“我是远东军中原战役司令部司令员,我叫李明,今天我要感谢诸位的鼎力相助,如果不是诸位里应外合,打开城门引远东军入城,届时刀兵一起,免不了生灵涂炭,必然会殃及北京城内的百姓。我在这里替北京城的老百姓谢谢诸位了。”
  这些大明官员听了李明的话,心里多少好受了一些。为首的魏藻德也是一拱手道:“将军言重了,远东天兵一至,京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如今天下纷乱,百姓流离失所,皆由朝廷无道所致,我等日夜祈盼远东入主中原。”
  旁边的陈演也紧接着说道:“将军,为何不一举攻下紫禁城,只要国贼授首,必然四海归心。”
  两位内阁大学士说完,其他的大名官员,包括兵部尚书张缙彦,以及东林党复社名人周钟、魏学涟等人,也是慷慨陈词,痛斥大明昏君无道,声泪俱下痛诉大明昏君崇祯的罪孽。
  还有很多劝进的,说什么“国不可一日无君”,希望李明早日登基,如果有一件黄袍,可能都会直接披在李明的身上,那场面简直无耻到极点。
  李明和林华等人听着这帮不要逼脸的大明士大夫,心里都为崇祯感到悲哀。也非常后悔站在这里,看来宋涛离开是明智的选择。
  等到一帮人说得差不多了,李明才笑着道:“我相信诸位之言,也是发自肺腑。如今中原纷乱不堪,百姓流离失所,远东也是初入中原,国家政务还需诸位鼎力相助。”
  听了李明的一番话,这帮大明官员顿时激动的不能自已。看来远东占据中原,还是离不开他们这些士大夫的帮助,希望他们继续处理国事政务。
  所以一帮大名官员都长出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大石也算是落了地。
  只要远东给士绅阶层机会,那这帮大明的士大夫真不在乎谁坐天下。反正历史都是这些文人写的,历朝历代修史,指鹿为马、颠倒黑白都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华夏历史上铮铮的士林风骨数不胜数,可金戈铁马、开疆扩土的百战将军却少得可怜。
  如今大明最不要逼脸的就是这帮士大夫,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事情,干得理所当然,把各种屎盆子统统都扣在了阉党和昏君的头上。殊不知他们和阉党、昏君都是一路货色,谁也别笑话谁。
  于是这帮大明的官员,也变得更加的无耻,对远东又是一番歌功颂德,拼命的诋毁前朝,甚至破口痛骂崇祯昏君无道。
  李明和林华等人,看着眼前丑态百出的一幕,心里要多别扭就有多别扭。他们都暗自庆幸,远东没有过早的进入中原,而是默默的埋头发展了十余年,依靠自己的力量培养出大批忠诚于远东的基层管理干部和骨干。
  如果把天下再交给这帮士绅阶层,那真就是换汤不换药,完完整整的复制了一个大清国,不出百年,天下从上到下还得彻底烂掉。
  到那时候,西方殖民者彻底崛起的那一天,同样会用坚船利炮轰开国门,华夏民族必然再一次陷入几百年备受欺凌的悲惨命运。
  李明深吸了一口气,他真的没时间和这帮不要逼脸的大明官员在这里扯淡。
  于是他摆了摆手,微笑着说道:“远东初入京城,为了稳定京城的局势,我希望诸位的大力支持,也希望诸位各司其职,帮助远东暂时管理京城的各项事务。等京城局势稳定之后,远东再与诸位共同商讨国家政事。”
  李明的话音刚落,这帮大明官员顿时像打了鸡血似的,浑身上下热血沸腾,全都暗自庆幸这次开城迎降太明智了,也押对了宝。
  如果他们拼命的表现,没准还能混个从龙之臣当一当呢。到那时,新朝必将有他们这些人的一席之地。
  于是这帮大明官员也纷纷告辞,并拍着胸口保证,一定帮着远东管理好京城,还要印发檄文传徼天下,让大明各地归心远东。
  好在远东公司这些人来自未来,深知这帮士绅阶层的嘴脸。要是一般人,还真扛不住他们的这一套。就算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一番话,到了士大夫的嘴里,也能说得慷慨激昂,让人听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等这帮大明官员离开之后,大家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林华摇了摇头道:“我算是见识到大明文人不要脸的一面了,真是无耻至极啊,大明还没亡呢,他们就开始拼命的诋毁前朝皇帝,不知道崇祯要是听到他们的这番话,会不会直接被气死。”
  强权胜也苦笑着说道:“说实话,我觉得他们真的不如我们远东情报部的那个范文程。虽然范文程在历史上是大汉奸,但是人家起码是真小人,不是道貌岸严的伪君子。”
  李明笑了下道:“我们不管他们是伪君子也好,真小人也好,还是先哄着吧。反正远东公司是不会用他们的。”


第1282章 我们要进宫了
  这时,宋涛也回来了。他哈哈大笑道:“哈哈……怎么样,刚才这帮人,让大伙恶心了吧。还是爷有先见之明,眼不见心不烦。”
  大家听了他的话,纷纷向他描述刚才的情景,把宋涛弄得一身的鸡皮疙瘩。他也没想到这帮人能如此的不要逼脸。
  这帮大明的士绅官僚,当然不能说都是不学无术之徒,历代名臣良相也有很多。但随着明末清流的崛起,一帮只知空谈的清流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大明朝就变得开始扯淡了。
  尤其是崇祯期间把持朝政的东林党,正事几乎没干几件,口号倒是喊得挺响,然后就是无休无止的党争,弄得大明各地混乱不堪,天下岌岌可危。
  其实顾宪成成立东林书院的初始目的好的,但随着一些所谓的文人君子,发现想要当大官,就要做清流,而做清流最好的办法就是变成东林党,而变成东林党也很简单,就是喊着圣人之道,不是东林党的人,无论治国之道对与不对,都是错。
  强权胜想了下道:“司令员,我们远东对大明士绅基层不准备清算吗?他们就是一群祸国殃民的蛀虫、硕鼠,难道我们就真的不采取一些措施吗?这帮家伙家家户户富可敌国,那可都是他们从天下老百姓的身上剥削来的,说他们吸血鬼也不为过。”
  宋涛一听就来了精神,急着说道:“哥们,我的意见就是对他们彻底进行清算。当年李自成进北京的时候,虽然手段偏激暴虐,但是却从这些人的身上敲出了数千万两银子。我们不用学李自成的那么残暴,随便对这帮家伙上一些手段,也能从他们身上抠出大笔的银子和粮食。”
  李明笑了下道:“李自成他们就是一群流贼,虽然成立了大顺政权,但依然改变不了贼寇的本质。历史上李自成进了北京城,进城不久就令刘宗敏‘追赃’。刘宗敏就是个农民,他不分青红皂,直接下令:‘以官第献银,一品必须献银累万,以下必须累千。痛快献银者,立刻放人;匿银不献者,大刑伺侯。’然后准备了数千套夹棍,一时之间,棍杖狂飞,炮烙挑筋,挖眼割肠,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刚才那个内阁大学士陈演,家中地下藏银数万,院子土下全是白银,被夹棍收拾的凄惨无比,最后也难逃满门被杀的结局。还有那个内阁大学士魏藻德更惨,被折磨了六天六夜,最后脑袋被刑板夹裂,脑浆流出而死。满门被杀不说,家中女眷也被流贼送入军营凌辱致死。”
  他说到这里,叹了口气道:“我们远东当然不是只知道破坏的流贼政权,进入中原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稳定各地的局势,抓紧生产建设国家。所以对大明的士绅阶层,只能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政策,一边安抚他们的情绪,一边开展地方基层工作,把广大的底层百姓争取过来。只要我们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拥护,我们就有了与大明士绅阶层斗争的基础,然后逐步掌握地方基层的管理权,剥离士绅地主阶层的权力。比如说纳税,远东可没有士绅不纳税的说法,而且远东是土地政策是地越多,纳税纳得越多。到了那时候,这些大明精英守着再多的家财,也不够他们挥霍的,不出几代都得败坏的干干净净。”
  林华听了李明的话,也深有同感的点头道:“我觉得这样的政策更稳妥,至少在我们远东入主中原的初期,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士绅官僚集团和地方传统势力的阻力,保证社会的稳定。几年后,等我们逐步在中原站住了脚,得到了广大底层百姓的支持,那士绅官僚集团和地方传统势力,就是我们案板上的肉,想怎么揉捏就怎么揉捏。”
  强权胜也赞同地说道:“嗯……这样一来,这些蛀虫、硕鼠势必会坐吃山空,他们没有了吸血的能力,再大的家财也坐吃山空,他们剥削来的银子,早晚有一天也会还之于民。”
  宋涛还是感觉不甘心,他想了下道:“那也不能轻易绕过他们,至少那些平日里为祸乡里的土豪劣绅,还有地主恶霸,我们不能手软。”
  李明笑了下道:“我们占据中原的初期阶段,会奔着不扩大、不株连的政策,打击处理一批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主要是为了震慑各地的士绅阶层,让他们知道我们远东手里是拿着刀的。还要严厉打击各地的黑恶势力,扫清那些城狐社鼠、嘎杂流痞,狠狠的杀一批,但也是仅此而已,不能在社会上造成恐慌情绪。”
  宋涛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他哈哈大笑道:“最好把罪大恶极的都杀了,再把那些罪不至死都送到海外做苦力,或是让他们祸害其他民族。”
  他们聊得正火热呢,几个远东军的骑兵跑了过来,向李明汇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皇宫紫禁城一个城门的守军,派人出宫与远东军进行接洽,希望开城纳降。
  李明听了笑着说道:“还真被宋涛说中了,看来紫禁城的守军真坐不住了,这才多一会儿啊,就有人想开城门纳降了。”
  他的话音刚落,部队就相继来报,说皇宫紫禁城其他几个城门的守军,也都有投降的意愿,希望开城引远东军入城。
  面对如此的情况,大家也都苦笑不已。
  看来这帮最忠诚于大明崇祯皇帝的一批人,到了这种时候,也不管什么忠诚与否了。他们现在更在乎的是能否让自己活下性命,也不愿意再为大明王朝陪葬了。
  李明笑了下,然后沉声说道:“命令部队尽快与皇宫内的守军接洽,争取尽快拿下大明皇宫。我们也去大明金銮殿,尝一尝坐龙椅的滋味,如果崇祯还活着,就跟他好好的聊一聊。”
  大家听了李明的话,全都激动的大声响应。
  “对了,部队进入大明皇宫以后,一定要谨守军纪。对紫禁城内的各种设施要爱护,对宫内的太监宫女也不得欺侮,谁要是犯了军法,别怪我杀人。”


第1283章 崇祯
  随着紫禁城内各个城门守军的陆续投降,远东军的大批骑兵也杀气腾腾的冲进了大明皇宫。紫禁城内的守军早就没了抵抗之心,密密麻麻跪的到处都是。
  面对在紫禁城内呼啸来去的远东骑兵,紫禁城内的太监和宫女更是被吓得四处奔逃躲藏,哭喊声、哀嚎声不绝于耳。
  远东军各部队进入紫禁城后,迅速占据了皇宫的各个主要位置,然后部队化整为零,逐屋逐室进行扫荡,将隐藏在各处的溃兵、太监和宫女驱集中在各个广场看押。
  李明和宋涛等人则是下马步行,一路来到了皇极殿前的广场。此时宫内的溃兵、太监和宫女正在被远东军押解到此,显得极为混乱。
  大家看着这个巨大空旷的皇极殿广场,和现代社会的故宫相比,这个时代站在这里,更能体会到华夏帝皇的威严,甚至心里都下意识的升起一股想要朝拜的冲动。
  “以前我北京故宫我也来过几次,怎么和今天感觉不同呢。”宋涛双手叉腰站在广场中间四处观望,还满脸疑惑地说道。
  旁边的林华笑着道:“当时你的心境是来旅游观光的,现在你是以一个征服者的心态进入紫禁城,感觉当然不同了。”
  李明也笑着道:“以前的北京故宫那已经是百余年的岁月沉积,变成了一座文物古迹,可现在这里,才能算是真真正正的紫禁城。自永乐时代起,大名历代皇帝都住在这里,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帝皇之气。”
  宋涛想了下,突然问了句:“你们说崇祯皇帝现在干什么呢?按照我们远东军进城后的攻击速度,我估计崇祯是出不了紫禁城了,那他就算是上吊也不会在煤山那棵歪脖槐树上了吧。”
  他的话音刚落,远处几名远东骑兵快速的向这里冲了过来,距离李明百余米的位置翻身下马,急火火的跑到了李明的面前。
  为首一人是远东西北军骑兵师的一名营长,他气喘吁吁地说道:“报告司令员,我部在搜索紫禁城御花园的时候,发现了崇祯皇帝……”
  旁边的宋涛,没等那名营长说完,就急切地问道:“你们抓到活的了吗?”
  那名营长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在一棵树上吊死了。经过皇宫里的太监反复辨认,最后确定了崇祯的身份。我们赶到时,曾让卫生员对他进行了急救,可时间耽误的太久了,最后并没有救活他。他旁边还有一个人,据宫里的太监辨认,是崇祯最信任的大太监王承恩。”
  李明听了对方的话,莫名的生出一丝惆怅,心里也感觉有些空落落的。
  他叹了口气,然后沉声说道:“看来崇祯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啊,命令部队在紫禁城动员一批太监和宫女,组织他们吧崇祯皇帝的遗体好好收殓一番……厚葬……”
  旁边的宋涛嘿嘿笑道:“哥几个,我现在想去瞻仰一下崇祯同志最后的遗容,有想去的没有,想去的一起啊……”
  李明看了眼兴冲冲的众人,摇了摇头道:“你们去吧,我现在不想去……”
  听了李明的话,宋涛和林华等人连忙转身骑上战马,兴奋的向紫禁城深处的御花园冲了过去。
  看着他们的背影,李明摇了摇头苦笑了起来。
  虽然崇祯是个亡国皇帝,但后世对崇祯皇帝的评价却并不低。即便他没有唐宗汉武那样的英明睿智和雄才大略,而且有着性格急躁、刻薄寡恩、刚愎自用等等很多缺点。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崇祯同志确实是一个想把国家治理好的皇帝,只是一个从来没有经过系统的帝王教育,骤然接手一个本就千疮百孔的偌大帝国,对一个心性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十几岁的年轻人,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了。
  如果他生在盛世,从小有几位名臣专心教导,做一个守成的好皇帝还是可以的。只是他生不逢时,虽有雄心抱负、虽有强国之心、中兴之愿,克勤克俭,但是他既没有强国之能,也无用人之明,更无爱民之心,注定是一个悲情的人物。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报,在紫禁城的后宫,发现了周皇后和崇祯的所有妃子集体自尽。另外,紫禁城各处还发现了数百名自尽的宫女和太监。
  李明听到了这个消息,无奈的摇了摇头道:“把崇祯皇帝和周皇后葬在一起吧,其他妃子、宫女也要厚葬。命令部队尽量安抚紫禁城内太监和宫女的情绪。”
  远处传来一阵阵马蹄声,宋涛和林华回来了。他们翻身下马来到了李明的身边。
  宋涛阴沉着脸道:“我原来以为崇祯的衣服打着补丁,只是扯淡是事情。谁曾想崇祯他袖口还真打了补丁,看得老子心里都不落忍,堂堂帝皇之君,居然混成这个熊样,这家伙的命可够苦的。你再看看他手下的那些士大夫,一个个混得脑满肠肥,家家富可敌国。麻痹的,怪不得李自成要追赃。”
  下午的时候,远东军带领一批宫内的太监,在东华门外为大明皇帝崇祯置办了一个规模不小的灵堂。崇祯皇帝已经被收殓好,放置在一口上好的棺木里,被运到了灵堂,还在京城0了一批道士喝上做了一场法事。
  当拉着崇祯棺木的马车经过皇极殿广场的时候,被看押在这里的无数太监、宫女全都跪在地上冲着崇祯的遗体嚎啕大哭,有些控制不住情绪的太监,想跑到马车的边上,都被远东军拦住在了外围。
  李明走了过去,组织了远东军对这些太监的殴打,然后看着广场上的太监和宫女。他们其实也都是苦命人。
  为了保证皇帝妻妾们的贞操,才有了太监。宫中数千名太监里,权倾朝野、势力显赫的权宦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都是下层的小太监,终日辛苦劳动,大部分到暮年离开皇宫,也没见过皇帝一面。一旦失掉服役能力,都要被逐出紫禁城,晚年非常凄苦。
  宫女的命运也好不到哪去,只有极少数服侍皇后或太后的才能得到恩宠。绝大多数宫女的生活是悲惨的。她们从选中入宫的第一天起就犹如进入囹圄,失去了人身自由,直到满25岁乃至30岁才许出宫婚配。


第1284章 帝王后事
  几名被打倒在地的老太监,他们看到了李明,不顾头破血流的从地上爬了起来,冲着李明跪倒在地,大声的哭嚎着想去帮助崇祯守灵。
  李明想了下,对旁边的几个远东军官兵说道:“如果皇宫内的太监和宫女想要去悼念先皇,就让他们去吧。但你们一定要维持好秩序,灵堂绝对不能发生混乱。”
  几个老太监听了李明的话,都抬起眼睛磕破的脑袋,不可置信的看着李明。他们绝对没有想到,远东军会如此大度,竟然让他们去送皇爷爷最后一程。
  所以一帮太监都拼命的给李明磕头,“咣咣”的磕在石板上,额头都已经血迹斑斑。
  李明没有理会他们,转身向皇极殿走去。宋涛等人也满脸复杂的看了这些跪在地上的太监,然后默默的跟着李明走了。
  皇极殿广场上的太监也得到了消息,很多人都是喜极而泣。但是最后真正敢去崇祯皇帝灵堂的也只是少数人,而且大都是年岁比较大的老太监。
  宫女去的就更少了,她们现在主要担心的是自身的安危,那还有闲心去悼念先皇。毕竟女人在这个时代,落到军队的手里,命运往往都极为悲惨。若是遇到残暴的军头,女人往往都会沦为营妓,成为众多兵痞的玩物,最后被祸害致死。
  崇祯皇帝的灵堂就建在东华门外的广场上,大批太监和宫女忙碌到夜晚,终于布置好了灵堂。
  历史上李世民进北京的时候,下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
  崇祯的尸体被发现以后,只是有几个太监以芦席裹之,置于东华门外,后换柳木棺材,以土块枕头,又找了两个和尚念经。最后也是草草掩埋,后事办的不但寒酸,而且非常仓促。
  而远东对崇祯的后事就比较重视了,崇祯的遗体头戴翼善冠,身着衮玉渗金袍,安放在一口上好的红漆棺木之中,灵前安放一张桌子,悬挂白桌衣,桌上摆着供品、香炉、蜡台和长明灯等。周围有不少的和尚、道士、尼姑和道姑,身着法衣,手执法器,不断地吹奏、诵经。
  大批紫禁城穿着孝服的太监和宫女则是跪在周围,拼命的哭嚎着。他们是天家的奴才,崇祯的死对他们来说,打击相当大。而且崇祯是末代亡国之君,这些太监和宫女心里更是绝望不已。
  虽然这个灵堂的规格,相比皇帝驾崩的规模当然相去甚远,但是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来说,绝对算是不小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太监和宫女从紫禁城走出来,接过孝服穿在身上,然后跪在崇祯的灵柩旁哭嚎,今夜他们还要为崇祯守灵。
  如今北京城内虽然表面上一片平静,但远东军刚刚入城,所以北京城内的老百姓都紧闭房门,生怕远东军上门骚扰。数万凶悍的官兵进入了北京,若是军纪败坏,那他们也免不了要狠狠的被祸害一番。
  生在天子脚下、皇城根畔的人,就算最底层的老百姓生活再穷困,也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心态当然也不能和西北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流民相提并论。
  而且北京城内城内可不光是达官贵胄,小康富户更是数不胜数,即便他们没有世代深受皇恩,可身在经济条件得天独厚的北京城,看着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大明王朝轰然崩塌,他们的心里当然会泛起一股兔死狐悲的悲凉。
  越是身价丰厚的人家,就越怕社会动荡。就算那些士绅阶层都是朝不保夕,更何况那些大明王侯和世家勋贵,他们可是大明的宠儿,可以说是世受皇恩,他们最怕的就是远东军对他们进行清算。
  而且崇祯动员全城百姓守城的时候,这些世家勋贵和达官贵人也是出了不少力,每家都是出钱出粮,还把自家的护院、家丁,甚至家将和亲族子弟都派上了城头。
  他们当时并不知道远东军已呈横扫中原的趋势,还想着各地勤王的兵马一到,北京城之围自然会像以往那样轻易化解。
  谁曾想城内的一众文官军头居然开城迎降,引远东大军入城。虽然有人趁乱逃回了家,但是更多的人被远东军俘虏了,很多人都是城内世家勋贵和王公贵胄的亲人子弟。
  所以自从远东军进了城,达官贵人、世家勋贵家家户户都是惶惶不可终日。生怕哪一天远东军杀上门来,对他们抄家灭族。
  好在远东军进城后,虽然是部队的气势是杀气腾腾,但是军纪却非常严明。数万大军攻势如潮,可却未曾发生一起扰民事件。
  就算对待大明的降军溃兵,也没有赶尽杀绝,只要扔下武器投降,都会被驱赶到城外,统一看管了起来,也未听说有杀俘的事情。
  而且李明当天还接见了大明原来的很多官员,希望他们协助远东军政工干部,大力宣扬远东军的政策,稳定京城的局势。
  这也让京城的百姓稍稍的安心,可城内依然无人敢于上街,各种店铺摊点也都不敢开张。整个京城一片寂静,仿佛一座死城似的。
  第二天清晨,李明和宋涛等人早早的起来,抓紧布置北京城内的各项工作。他们还在北京各地视察,慰问坚守在岗位上的远东军指战员。
  他们忙到中午才回到紫禁城,简单的对付了一口饭,就来到了东华门外的崇祯灵堂。
  此时皇宫内很多太监和宫女都跑来为崇祯守灵,他们规规矩矩的跪在崇祯的灵柩旁边,周围有远东军官兵维持秩序,现场的情况还算稳定。
  这时,底下人来报,外围警戒部队发现一帮穿着孝袍的大明官员,正向紫禁城方向走来。警戒部队马上向上级报告是否拦截。
  李明听了笑了下道:“谁说大明官员都是趋炎附势之徒……哈哈……今天赶来给悼念崇祯皇帝的大臣,绝对是生着一身铮铮铁骨。”
  宋涛翻身上马,冲大家笑了下说道:“我去看看,嘿嘿……看看大明到底还剩下多少气节。”


第1285章 脸都不要了
  东华门外的崇祯灵堂已经摆了两天,可除了紫禁城的部分太监和宫女,没有一个前朝的官员前来祭拜。
  那些世代食朱明俸禄的大臣,因为受到了李明的接见,一个个欢欣鼓舞,瞬间与前朝划清了界线,他们经过崇祯先帝的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