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到这里,他兴奋地说道:“谢尔盖,那我们怎么逃出去?”
  谢尔盖嘿嘿地笑道:“这几天,我已经和其他人说好了,争取在湖边夺下一艘船,沿着湖边划船到安加拉河,然后一路北上就能逃出去。小子,到时候你跟着我就行。等我们回去以后,把这里的事情一张扬,会有很多的哥萨克人愿意和我们来的。”


第1003章 以后世界由我们说的算
  贝加尔湖南部的色格楞河沿岸,北上兵团司令部所在地,这里在现代社会是俄罗斯的乌兰乌德地区。宋涛和王耀武等北上兵团司令部的众人,正聚集在作战室,研究商讨下一阶段的作战计划。
  目前北上战役进展顺利,北上兵团和东部兵团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基本肃清了贝加尔湖周围的布里牙特各部,目前正散布在各地进行大规模扫荡。
  战区司令部已经严令各部队,停止无端的杀戮,尽量收拢当地的布里亚特人、雅库特人等贝加尔湖周围地区的少数民族,对他们进行集中登记、甄别和净化,然后开始统一冬训。
  西伯利亚地区环境太恶劣,比外东北还要艰苦,即便在现代社会,整个西伯利亚地区依然是地广人稀,远东还是希望对这些当地的土著进行改造,然后将他们安置在西伯利亚各个地区,以后成为远东公司的看林人。
  强权胜从外面走了进来,对宋涛笑着道:“司令员,刚刚接到色格楞河河口游牧支队的电报,那帮哥萨克人昨晚夺了一艘船逃走了。”
  大家听了顿时都来了兴趣,当时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并没有怎么关注后续的发展。只是派出了刘保国率领特战队,以及从山地部队挑选出的几百名外东北土著猎手,组成的小分队。
  特战队和外东北土著猎手们趁着夜色,轻松的渗透到哥萨克人的据点,歼灭了这个两百多人的哥萨克探险队,并处死了探险队的首领。
  他们押着几十名哥萨克俘虏,来到了色格楞河和口地区的游牧支队,那里经过了一番伪装,并运去了大批珍贵的皮毛和金沙宝石等战利品,并未几十名哥萨克人创造了逃走的机会。
  以哥萨克人的性格,一旦他们逃回去,势必会对这里念念不忘,惊人的财富会让他们丧失理智。只要似乎有利可图,哥萨克人就会去当土匪和强盗。
  宋涛笑着道:“估计用不了多久,更多的哥萨克就会来到贝加尔湖地区,这么大的一块肥肉,他们要是能忍住,那才是怪事儿呢。不要小看西伯利亚的哥萨克,他们同美洲的西班牙人一样,以小得惊人的力量在短短几年中就战胜了一个庞大帝国。
  究其原因,还是由经济利益决定的。整个17世纪皮毛贸易一直支配着西伯利亚,政府是主要的皮毛商,而且毛皮是政府最重要的岁入来源之一。政府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毛皮,向土著收取毛皮形式的贡物即税,向俄罗斯的设陷井捕兽者和商人征收10%的以最好的毛皮缴纳的税。
  俄国政府还保留了购买土著和俄罗斯人所获得的最好的毛皮的权利。16世纪时欧洲对毛皮的需求很大,早在俄罗斯还没形成的时候,就有不少探险家、毛皮贩子、猎人和亡命徒前往乌拉尔山以东探险。很多勘探西伯利亚的队伍都是些自发前去逐利的毛皮贩子。
  到1586年,国库从上述各种来源收到了20万张黑貂皮、1万张黑狐皮、50万张松鼠皮以及许多海狸皮、银鼠皮和貂皮。到十七世纪,俄国每年光是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皮毛,就达到了五十万卢布,约占国家收入的三分之一。”
  商明听了宋涛的话,皱着眉头问道:“为什么我们华夏历代王朝,为什么没有向北方发展呢?”
  强权胜摇了摇头道:“因为俄国东进和中国北进的难度不能相提并论。俄国只要越过乌拉尔山,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政权能挡住他们,而中原北进就要面对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而且儒家的思想之中又包含着保守的因素,当时单一农耕文化形态下的中国社会缺乏催生多元化社会结构的因素,以至于让一些国民适合在新疆、蒙古、西藏等地长期生活下去的可能性非常渺茫。华夏历代王朝就算对中亚的影响也一直非常有限。即使是汉唐盛世,西域蒙古地区与中华本土也不是一个完整的政治单位,更多的只是对当地实施名义上的统治以确保无边患、通商、臣服纳贡而已。虽然大清帝国曾经征服过中亚的七河流域、唐代征服西域获取河中地区,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中国长期处在一个缺乏对外扩张的动力的状态。”
  宋涛哈哈一笑道:“我们既然来了,就要让我们的民族,充满开拓进取的精神,哈哈……以后整个世界由我们说的算。”
  大家听了他的话,全都笑了起来。
  “现代社会俄罗斯的强大,就在于西伯利亚的富饶!其实毛子在西伯利亚的一些做法,很多方面还是值得我们借鉴。沙俄征服了西伯利亚汗国以后,派遣重兵,兴建城堡,把持军事据点,以巩固新占领的地区。其进攻路线沿着北方三大水系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以派遣武装探险队的方式,一步步蚕食,并且以寻求水系通航为原则,开始继续建立据点之间的联系。17世纪整个西伯利亚设立了四个督军辖区,共19个县28个辖区和县均配置了督军。并启用当地头人、酋长,保持各民族的基层组织形式和风俗习惯,采用实物税制度,进行经济盘剥。利用了西伯利亚河川密布的特点,经过连水陆路,行进较为便捷。同时也利用了少数民族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生产落后等弱点,采取挑拨离间、坐山观虎斗等手法,能使用区区兵力,迅速占领大片土地。”
  他说到这里,看了大家一眼,然后阴沉地说道:“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捍卫祖国领土的完整,是我们远东军每一名官兵的责任。”
  王耀武犹豫了一下道:“司令员,要说贝加尔河地区自古是我们的领土,这个倒是站得住脚,可是乌拉尔山以东好像没我们什么事吧。”
  宋涛一瞪眼,怒道:“废话,我当然知道。我们打下来,不就是我们的了吗。麻痹的,老子还想让远东的基层游牧支队,在乌拉尔山以西的东欧平原游牧呢,把那里也变成我们远东的牧场。”


第1004章 后勤马车大队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年代最久的湖泊,为世界第七大湖,湖中动植物资源丰富。该湖水质好,透明度深达40。5米,被誉为“西伯利亚的明眸”。
  最深处达1637米,蕴藏着地球全部淡水量的约20%,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水量的总和,超过整个波罗的海的水量,是世界上储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
  生活在贝加尔湖周围地区的布里亚特人,属于厄鲁特蒙古人近支。其祖先原游牧于外贝加尔地区,后来向北发展到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地区。
  布里亚特人虽然还处于极为落后的原始氏族部落,但是却有着游牧民族彪悍好战的特性。俄国实行东侵战略以来,大批哥萨克人刚刚到达叶尼塞河支流通古斯卡河上游,当地的布里亚特人就与先期赶到的哥萨克探险队,进行了极为激烈的战争,这一仗陆陆续续的打了二十几年,最后才臣服于俄国。
  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布里亚特人始终反抗到底,将部落向南迁徙,移入漠北喀尔喀蒙古领地。另外一部分布里亚特人,当清军在黑龙江以西打败俄国人时投向满清的外东北,被赐名“巴尔虎人”,编入八旗,并安置在锡林郭勒地区。
  远东军发动北上战役以来,两个兵团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歼灭了布里亚特人各部的那颜首领和部落精锐的部族骑兵,并派出了大批的部队,对散居在贝加尔湖周围地区的布里亚特人进行了血腥的扫荡。
  经过几个月的鏖战,基本肃清了贝加尔河周围地区的布里亚特人和雅库特人,不但俘虏了大批的牛羊马群和鹿群,缴获的珍贵的毛皮、肉干、鱼干和金沙等战利品也是堆积如山。另外还俘获了大批的青壮男女和老弱妇孺,都被集中安置在贝加尔湖沿岸和色格楞河沿岸的各个地区。
  大量的俘虏经过登记、甄别和净化,然后交由远东各个游牧支队进行管理,然后开始了严酷的冬训。其实布里亚特人氏族部落形式的管理方式,和漠南、漠北草原上的蒙古各部几乎没什么两样。
  在气候如此极端恶劣的环境里,游牧民族的本质依然是遵循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只有极少数部族首领,才能掌握部落里绝大多数的资源。对于普通的布里亚特人,牛羊马群、粮食、女人、皮毛和金沙这些东西,离他们很遥远。
  每到冬天,部落的大部分牧民都会极其极其艰难的熬过漫长的寒冬,日子过得要多苦逼就有多苦逼。这些苦逼的牧民在远东军的集中营里,提心吊胆的度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也都逐渐适应了。
  关押布里亚特俘虏的集中营,男女老少都分开关押。经过登记、甄别和净化,每人都分到了统一的衣服和鞋帽,天天三顿饭虽然粗糙,但至少能管饱。
  他们每天都要从事各种繁重的劳动,有的去附近的山林伐木,有的在沿岸的码头装卸物资,还有的在各地建造木刻楞。天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就连部落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也闲不下来,他们要负责照料牛羊、收集牛羊的粪便、下网捕鱼、晾晒鱼干等很多工作。
  还有两个多月就是十月了,贝加尔湖地区的十月份,其实就算是进入了初冬,温度已经很低了。这里的冬天非常难熬,几个月的时间,都处于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状态。
  参加此次战役的北上兵团和东部兵团,这个冬天都要在漠北和贝加尔湖各个地区驻扎,另外还有大批的蒙古游牧支队和数万布里亚特人俘虏,也要在这里度过漫长的寒冬。
  所以部队要在入冬前这两个多月,准备好几十万人所需的各种越冬物资。包括越冬的粮食、住房、取暖的煤炭、冬季的棉衣、毛毡、棉门帘子等等物资,而且数量也都非常的巨大。
  为了满足漠北、贝加尔湖等地区的部队和游牧支队所需的越冬物资,公司仓储部和军委会后勤部早在今年春天,就调集了大批的物资,运抵了漠南的前进基地。
  包括粮食、压缩饼干、罐头、炒面、肉干、鱼干、咸菜、干菜、烟草、白酒、食盐、白糖、茶叶等等主副食品,以及棉衣铺盖、农具工具、毛毡毯子、武器弹药等等物资。
  远东公司组织了大批的游牧支队,组建了规模庞大的后勤马车大队,驱赶了数千辆四轮马车,从克什克腾渡口码头出发,天天源源不断的向北方运送粮食。
  其中运往北方的物资,都会运到库伦附近的色格楞河沿岸地区,再由船只通过色格楞河一路驶往贝加尔湖地区。
  这些四轮马车可不是游牧支队配备的普通马车,而是公司为军委会制造的标准野战马车。采用钢制车架,木质车身,配备四个包覆橡胶的高大轮毂,还配备了轴承、钢制车轴、钢板弹簧、遮蓬、转向机构、刹车系统等先进的配件。
  还采用了模块化装载组件,可以灵活的进行安置所载运的物资,每辆马车由八匹蒙古马拖拽,最高可以载运两吨物资。
  除了这数千两野战马车,各个游牧支队的数万辆四轮、双轮马车也都被征集一空,为前线的参战部队运送各种物资,无数马车向漠北和漠西蒙古挺进,源源不断的车队一眼望不到边。
  这个时代,马车一直是世界各国的主要陆地运输工具,18世纪欧洲的拿破仑战争中的应用达到鼎盛,仅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中,法军就调集了38700辆重型和轻型四轮马车,每辆重型马车能载重1。5吨补给,据说拿破仑的军队用于拖曳马车的马匹数量就达到187621匹。
  四轮马车的广泛应用,也是近代军队的重要军事改革之一,也是有别于中世纪军队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但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马车本身也可作为车阵使用,美国移民最经典的战术就是将四轮马车排成一个圆阵,凭借它可以抵挡数十倍的印第安人的围攻。


第1005章 越冬前的准备
  远东军后勤马车运输队的前方,是西北野战军的工兵部队和一个个前线游牧支队组成的先遣部队,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为远东军后勤马车运输队开路搭桥,选择合理的前进道路,并整理路面的障碍坑凹,搭建简易的桥梁等工作。
  这个前进路线的沿途,还有大批的游牧支队会布置在远东军后勤马车运输队的周围。车队在行驶了一段时间以后,也会得到沿途游牧支队的支援,游牧支队会为远东军后勤马车运输队更换拉车的马匹、维护马车和补充草料、水等物资。
  除了公司在后方源源不断的支援,西北野战军在战役期间,三个兵团部队在漠西、漠北和锡林郭勒草原等地区,缴获了数之不尽的牛羊、骆驼、马群和鹿群,以及大批的粮食肉干、珍贵皮毛、毛毡皮革、帐篷大车、马具兵器、奶酪奶干等物资,足以满足这个冬天北上兵团和东部兵团的越冬需要。
  远东军占领了各地的河流以后,工兵部队就会在沿岸建立起一个个规模不大的简易造船厂。空艇部队吊装着一台台小型的蒸汽机组的散件,运到这里进行组装内河蒸汽甲板驳船。
  当然,因为这里的条件有限,这些小型简易造船厂组装生产的蒸汽驳船非常简陋。除了蒸汽动力机组和一些关键的部件以外,其他的部分都要就地取材。
  好在这个时代植被极为丰茂,最不缺的就是木料。远东军官兵驱使蒙古部族骑兵俘虏进山伐木,然后运到山下的造船厂。大批的原木几乎不做怎么细致的加工,直接进行组装生产。
  而且这个造船厂生产组装的蒸汽甲板驳船都不大,仅有远东标准的内河甲板驳船一半左右大小。从公司运过来也都是小型化的蒸汽机组,所以组装过程很快,几天就能下水一艘内河蒸汽甲板驳船,然后马上就装运粮食等物资向北、向西挺进。
  两个多月的时间,造船厂共组装生产了两百多艘内河蒸汽甲板驳船,还组装了千余艘无动力甲板驳船,由蒸汽动力甲板驳船拖拽。
  这些简易的内河蒸汽甲板驳船,除了为远东军提供水上运输以外,还可以挂上渔网,在各个河流和湖泊里进行渔业捕捞。
  尤其是在贝加尔湖等大型湖泊,内河蒸汽甲板驳船,可以挂上公司按照现代拖网形式制造的各种类型渔网,和这个时代的落后的传统渔网相比,捕捞的效果简直是天上地上。
  漠西和漠北草原上的几条主要河流和贝加尔湖的鱼类极其丰富。其中贝加尔湖中有约五十多种鱼类,分属七科,最多的是杜文鱼科的二十五种杜文鱼,还有大马哈鱼、苗鱼、鲱型白鲑和鲟鱼等鱼类储量也非常丰富。
  这个时代的贝加尔湖周围人烟稀少,湖内有着大批的鱼类资源,甚至可以这么说,都快成灾了。随便一网下去,都能来上满满的一网渔获,这在现代社会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北上兵团和东部兵团各部队,在入冬前会组织驻地的内河蒸汽甲板驳船,以及附近的游牧支队,在各条主要河流和贝加尔湖等大型湖泊里,进行大规模下网捕鱼,这样就能极大的缓解各部队越冬期间的饮食结构,增加官兵们的营养摄入。
  贝加尔湖沿岸建成了一个个简易的码头上,不断有装得满满当当渔获的内河蒸汽甲板驳船靠岸,大批土著的老人、妇女和孩子兴奋的蜂拥而上,将船上的各种渔获卸到码头上。
  刚刚卸到岸上的新鲜鱼类,还都在活蹦烂跳的挣扎,两艘远东军的蒸汽甲板驳船,再配上现代化的大型拖网,这么一网下去,简直就是挖坟掘墓的节奏。
  因为贝加尔湖常年无人捕捞,很多大鱼都快成精了,随便一条鱼都有几十斤,甚至百十斤的也很常见。有的大鱼扔到岸上,需要几个土著拼命的忙活半天才能按住。
  土著们哪里见过如此盛大的场面,他们不顾腥臭,一个个疯了似的扑进鱼堆,动作麻利的处理着岸上堆积如山的渔获。现在只要来到色格楞河和贝加尔湖沿岸,到处都是成片成片晾晒的鱼干、咸鱼,场面极为壮观,咸腥的气息弥漫出很远很远。
  漠北地区的煤炭资源极其丰富,远东军工兵部队,在色格楞河沿岸,以及造船厂附近,找到了很多小型的露天煤矿,他们驱赶着大批的蒙古部族俘虏,夜以继日的挖煤,然后用原始方法进行选煤洗煤,最后运到色格楞河沿岸码头的煤场。
  经过数万蒙古俘虏两个多月的不断挖掘,堆积在色格楞河沿岸十几个码头上的原煤,堆得就像一座座小山似的,足以满足远东军内河蒸汽甲板驳船的使用。
  另外,漠北各地驻军为了满足今年越冬取暖的燃料,也在附近寻找到了一个个露天煤矿,天天驱赶着大批蒙古俘虏挖煤,各地都建有大量的储煤场,争取在入冬前挖掘储存足够的越冬煤炭。
  漠北、漠西各地也建起了一个个营地据点,都是上山采伐大量的原木,然后围成一圈,再建立几座瞭望塔楼。营地内建造的房屋,依然是木刻楞结构,营房、仓库、马厩、厕所等一趟趟规整的木刻楞,只需花上几天的时间,就能建造完毕,一个据点也就算齐活了。
  游牧支队还是住在蒙古包里,因为地处极寒的北方地区,公司为牧民的蒙古包加了一层防寒处理,各种牲畜的暖棚,也做了防寒的准备,并增加了一定的数量,保证牧民和牛羊在越冬期间的防寒保暖。
  西北野战军在漠北、漠西各地区俘虏了大批的俘虏,因为他们今年要参加冬训,所以为他们在各地建立了一个个冬训营地,受训的牧民们都是住在成排的木刻楞里。
  一个标准的木刻楞为十个单元,每个单元里上中下三层通铺,可以住五十人左右,反正是够挤的了。每间屋子都有地坑取暖,燃料也用煤炭,即便最冷的冬天,屋子里的温度也能达到十几度。


第1006章 提高生产力
  1641年的秋天,远东公司各个地区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托老天的福,接连两年的大旱,今年东北、外东北地区也算是风调雨顺,终于迎来了一次大丰收。数百万农户喜迎秋收,家家户户余粮满仓,到处都是一派欢天喜地的热闹景象。
  海参崴北部的兴凯湖地区,遍布着一个个远东公司的国营农场。海参崴汽车制造厂研制的一系列二十五马力、七十五马力、一百一十马力的蒸汽动力拖拉机,以及十二马力和十五马力单缸柴油机动力的手扶拖拉机,二十马力单缸柴油机的三轮农用车。
  以及一系列配套的农用机械设备。包括农用开沟机、铧式犁、圆盘犁、旋耕机、钉齿耙、水田耙、中耕机、播种机、栽种机和秧苗机械都进行了小批量生产,然后纷纷送到了兴凯湖周围的远东国营农场。
  经过一年的使用,海参崴汽车制造厂生产的各种蒸汽动力拖拉机、柴油机动力拖拉机和农用车,以及各种配套的农用机械,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
  虽然各种机械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总体上都表现出了很好的耐用性,兴凯湖周围的各个农场,各方面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几倍甚至十几倍。
  今年兴凯湖周围的几个试用的农场,不但新开垦的耕地照往年增加了几倍,其他各方面的工作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成果极为喜人。
  尤其是繁忙的秋收期间,因为有了大批拖拉机、农用车和各种农机设备的支持,不但工作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还大大的降低了人力成本。
  以往农场的很多工作,因为缺少动力机械,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但自从装备了各种车辆和机械设备,人力资源瞬间降低了很多,而效率却得到了数倍的提高。
  如果这些车辆和设备在远东公司普及,也意味着远东公司可以在外东北地区开发更多的农业资源,甚至可以在兴凯湖周围地区,以及外东北地区实行大农场计划。
  除了拖拉机、农用车和各种农机设备,海参崴汽车制造厂研制的蒸汽卡车、自卸车,以及各种小型工程机械,包括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压路机、混凝土搅拌机、平整机、道碴清筛机、自卸车、铲运机等建设工程设备,进行小批量生产。
  然后送到海参崴附近的林场、工地、矿场等地进行实际使用。虽然问题不少,但是总的来说还算满意,至少有了这些蒸汽工程机械设备和车辆,各个工地的工作效率都呈几何级数增长。
  这些新型车辆和设备,经过一年的实际运行,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也让海参崴动力研究所和海参崴汽车制造厂欣喜若狂。
  包括远东科委在内的众多专家技术人员,几乎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经过一年的实际使用,发现了很多不足,很多设计上的问题都被众多专家技术人员一项项的解决了,并马上生产一批经过改进的产品,重新送到各地的农场和工地进行试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不断改进,终于对试用的各种车辆和机械设备,在大规模生产之前进行了最后定型。下一步将会进行大规模生产。
  但目前海参崴汽车制造厂生产的各种车辆和设备,首先还是要在海参崴地区和库页岛石化基地进行大规模普及,对车辆和设备做进一步的实际使用,检验产品的质量和耐用性。
  而且远东汽车制造厂虽然已经做好了大规模生产的准备,但是受设备和熟练产业工人的制约,近两年的产能也无法得到提高。
  至少也要经过一年以上的磨合和运转,远东汽车制造厂才能逐渐的走上正轨,最大程度的提高产能,并生产出大批合格的产品,在远东各个地区进行大规模普及。
  但可以预想是,未来远东公司各个地区,如果真正的普及了各种车辆和机械设备,公司各方面的工作,效率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人力成本也将大大的降低,届时包括很多行业都将从中受益。
  首先是远东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将得到极大的促进和提高。其次是远东的各项工程的进度也将大大的加快,比如各地的铁路网、公路网、矿山、林场、基建项目等等。
  各种车辆和机械设备的普及,原本公司铁路处制定的东北铁路网计划,就显得小家子气了。未来远东公司将建立北方铁路网,辽东到河套地区的铁路、河套地区到贝加尔湖的铁路、辽东到西北新疆的铁路,都不再是梦想,都会最终实现。
  公司不但可以大力开发东北、外东北地区,还可以开发河套地区、西北地区、西伯利亚地区、澳大利亚地区、印度地区、中南半岛地区等等,也不再是公司制定的远期目标。
  只要在远东公司各个地区普及了动力车辆和机械设备,远东公司的发展将会更快的步入快车道,甚至会迎来一次井喷式的发展。
  生产力的提高,也意味着公司的很多方面都会得到相应的转变。每一次生产力的巨大提高,都意味着整个社会将会迎来一次巨大的变革。纵观科技发展的轨迹,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从蒸汽机、汽车、飞机、电话到计算机、光纤通讯、基因工程、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等,无不是科技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证明。
  当然,远东公司才刚刚迈出第一步,但是这一步迈得可不小,可以说直接跨了几百年。
  远东公司来到这个时代,本身就是站在上帝的肩膀上。即便很多在技术上无法实现的东西,却有着领先了几百年的理论基础。起码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瓶颈,只要一步步的慢慢发展,踏踏实实的打牢基础,早晚会有一天能够最终实现。


第1007章 远东公司的疆域
  远东的游牧支队经过多年的建设,公司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培训了不少技术骨干。各级支队除了下辖各级大队、中队和小队等基层组织单位,每个支队还都有一个直属支援中队,配备有完善的卫生员小组、维修小组、兽医小组、农牧技术小组、牧草小组等各种支援单位。
  此次战役跟随主力部队后方的各个游牧支队,都是沿河沿湖寻找水草丰美的地区游牧,远东军在漠北、漠南和锡林郭勒草原缴获了数量巨大的牛羊马群。
  全都分配给在各地游牧支队负责照料,这帮原本苦逼的底层贫苦牧民,什么时候见过这么多的牛羊啊,虽然平日里工作量成倍增加,但是大家依然非常的兴奋。拥有如此多的牛羊,那就意味着再严酷的冬天,哪怕遭受了白灾,也不用担心再挨饿了。
  目前各个游牧支队正在积极的进行越冬准备,首先就是冬季牧草的存储。各个支队的牛羊马群数量都增加了几倍,光是冬季的干草和青储饲料的储备,就需要支队的牧民起早贪黑的忙活很久。
  因为采用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配备了完善的技术支援单位,使得远东的各个游牧支队的牛羊出栏率和成活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采用科学完善的加工处理和储存,基本杜绝了以往“夏饱、秋肥、冬瘦、春死”的现象,即便是遭遇白灾的冬天,各个牧区的牛羊也能加工储备足够的越冬牧草。
  另外,各个游牧支队还在严酷的寒冬准备了大量的简易暖棚,即便贝加尔湖周围地区的冬季,支队的牛羊马群也不再担心越冬的问题。
  此次战役远东军还俘虏了大批的漠南、漠北的底层牧民,目前都安置在各地的集中营。正在进行一边接受基础的训练,一边为远东公司从事各种繁重的工作。
  西北野战军在开战前,已经储备了大批的棉衣、棉帽、棉鞋等越冬服装,以及各种铺盖等生活用品,在入冬前将为俘虏的牧民发放。
  远东军正在各地扫荡,大肆收拢散布在草原上的牧民。现在草原上的牧民已经基本放弃了抵抗,只要遇到远东军或是游牧支队,都会主动的投降。还有两三个月就要进入漫长的冬季。
  在环境极端恶劣的寒冬,散布在草原上的牧民,他们没有牛羊马群,没有食物,根本熬不过漫长的严冬,只有加入其他部落,哪怕做奴隶也心甘情愿,至少能活下性命。
  所以现在各地集中营里的牧民俘虏,都非常的安分,无论是基础训练,还是干活的时候,都非常的卖力气,生怕被远东赶出营地。
  这个时代的草原,生存永远都是最主要的,为了活下来,可以抛弃牛羊,可以抛弃家人,当然也可以抛弃尊严。
  成吉思汗虽然创造了蒙古的黄金时代,但实际上是时代的产物。蒙古崛起的过程中周边的国家都在走下坡路。
  金国处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