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远东1628-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商明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李明身边,轻声说道:“司令员,野战团一营二营三营刚刚在工兵部队的配合下,攻破了宁夏镇的镇城。”
李明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其他部队的进展怎么样了?”
“野战团四营在骑兵部队的配合下,已经占领宁夏中卫,连克鸣沙堡、宁安堡、宣和堡、石空寺堡、永康堡和宁夏中卫的卫城。基本控制了宁夏中卫地区。野战团五营在骑兵部队的配合下,连克天池寨、高平堡和花马池,控制了宁夏后卫。宋涛的河套游击支队连破甜水堡、萌城驿、熙宁堡、惠安堡、盐池城、韦州所、石沟城和红寺堡,部队也将在固原镇边墙外展开,密切监视固原镇明军的动静。呵呵……他们那几万流民拿着火把,气势不是一般的吓人,还真把固原镇的明军镇住了。”
听了商明的话,李明心里莫名的有些悲哀。大明中前期的战斗力还是可以的,可是现在居然没落到了这个地步,只知道拒城死守,一点当年深入大漠的气概都没了,不思进取啊。
第890章 宁夏战役(三)
第二天下午,宁夏镇各卫的枪炮声渐渐平息了下来。经过近一天一夜的激战,西北野战军彻底的攻克了大明的九边军事重镇宁夏镇。
因为西北野战军计划周密,进攻时间选择在午夜,达成了战役的突然性,所以除了少量负隅顽抗的明军被击毙以外。
其余大部分明军趁天黑逃向了临近的延绥、甘肃和固原等军镇,没来得及逃跑的都被远东军所俘获。
大批马车和马匹,紧随着进攻部队的脚步,浩浩荡荡的进入了宁夏镇的总镇镇城、卫所,大肆的收拢各种物资,日夜不停的向黄河沿岸运送,然后再由等候在这里的流民装船。
远东情报部在战前就已经在各个重要目标布置了大批的人手,引领各参战部队占据各个目标,进攻部队在战前都经过数次演练,各级指挥员人手一份由情报部提供的详细地图,所以部队的效率非常高。
每个部队的身后都跟随一支由流民组成的后勤支援大队,配备了大批的马车和手推车,每当攻克一个目标,大批的流民就开始由专人指挥,迅速的收拢物资,然后运往黄河岸边。
李明乘坐的飞艇降落在宁夏镇镇城的城外,他和参谋长商明等人从吊舱走了下来,并领着他进入了宁夏镇的镇城。
此时宁夏镇的镇城到处都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进进出出的四轮马车连绵不绝,大批流民组成的后勤支援大队,正拼命的在城中忙活,刮地三尺的收拢各种物资。
王耀武笑着为李明介绍道:“昨天的战斗比较顺利,只是突击部队刚进城的时候,遭遇了一些像样的抵抗,但是马上就被击溃了,剩下的战斗基本都是接收俘虏。庆王府倒是想死守,但是我们的步兵炮打了两炮,也直接崩溃了。明军太不禁打了,从上到下都烂透了。”
高强也笑着道:“司令员,庆王以及王府的家眷,还有镇城的各级文官武将和镇守太监,都被我们关在庆王府了,你不去看一眼吗。周比利刚到就去了庆王府,也不知道这个家伙想干什么。”
李明摇了摇头道:“我就不去了,命令部队不要伤害他们,等部队撤离了以后,就把他们都放了吧。我估计老周去和他们接触,肯定没安什么好心,呵呵……我们不要管,让他放手去做吧,反正这家伙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大家听了李明的话,都笑了起来。尽管公司上下对周比利的印象都一般,但是谁都不得不承认,这家伙确实厉害,对公司的贡献也很大,虽然手段有时候黑暗了一点儿,但是效果却非常有效。
李明想了下道:“固原方向的明军有什么动向吗?”
王耀武摇了摇头道:“河套游击支队和三个骑兵营正在韦州所一代展开,对固原方向的明军进行监视,目前陕西的明军只是在巩固边墙,加强延绥、甘肃和固原的防线。倒是派出了不少的夜不收,被我们的骑兵灭了一部分,就再也不敢来了。”
李明点了点头道:“命令各部队抓紧收拢物资,争取五天之内撤出宁夏镇。还有就是做好明军俘虏和宁夏镇军户们的思想工作,在我们撤离的时候,把他们都带回河套根据地。”
赵连河和一帮镇远关的边军,被送到了黄河西岸的一处临时战俘营里关押了起来,这里绝大多数都是只知道种地的军户,其实就是各卫军头的农奴。大明的军将并没有和普通的明军关在一起,而且是单独羁押在几个卫城的军营里。
赵连河看着营地里到处都是宁夏镇的边军俘虏,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偌大个宁夏镇,一天一夜的功夫,就被这帮贼人拿下来了。
但是他一想到昨晚从天而降的几名好汉,赵连河也只能苦笑的摇了摇头。这帮贼人都能神不知鬼不觉的从天上下来,一夜破了宁夏镇也就真不算什么了。
他看到了几个驻守在总镇的边军,连忙走了过去问道:“老李,你们不是在镇城吗?总镇也被贼人破了吗?”
一名粗壮的边军看到了赵连河,哭丧着脸道:“别特么提了,昨晚烽烟点起来,我们哥几个都上了镇城的城墙,还没跑到地方呢,就听一声巨响,动静那个大啊,我到现在耳朵里还嗡嗡的呢。也不知道贼人用的是什么火药,镇城的城门一下就被炸开了,守在城门那里的百十个能打的老兄弟,当场被震死了大半,剩下的也都被震傻了。贼人直接冲进了城,城里的兄弟拼死想把贼人挡住,可贼人的火器凶得很,药子儿就像下雨似的洒过来,顶在最前面的那些能打的家丁战兵,一个照面就倒下了一片。还有密密麻麻的铁疙瘩砸过来,落地就响,挨着就死啊。”
赵连河身边的一帮人都乐了。一个边军揶揄道:“老赵说这帮贼人是从天上下来的……”
对面的那个总镇的边军一听,顿时就愣住了。连忙问道:“老赵,你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连河只好苦笑着把昨晚的经历,又跟大伙说了一遍,结果又遭来一阵嘲笑。把赵连河弄得这个憋屈啊。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惊呼声,赵连河他们也都转身看向那边。一个边军突然指着空中大喊道:“我的娘啊,这是什么玩意儿……”
大家也都抬头看向了空中,只见几艘庞然大物正缓慢的从他们的头顶飞过。把一帮宁夏镇的边军吓得都差点坐在地上。
这个时代的人,巨大的飞艇对他们来讲,就相当于现代社会的人看到飞碟一样。足以颠覆他们的世界观。
赵连河摇了摇头道:“你们看到了吧,这帮贼人就是从这些大家伙上下来的,老子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被火铳顶在脑袋上了。这下你们该相信我了吧。”
第891章 宁夏战役(四)
十几匹战马呼啸着来到了黄河岸边的明军战俘营,马庆和王波等人纷纷从马上跳下来。马庆看到俘虏营里闹闹哄哄的样子,顿时就怒了。
他一摆手叫来了附近执勤的营长,沉声道:“这里怎么这么乱,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那名营长被训得满脸通红,只能弱弱的解释道:“我们只有一个营和两个大队的民兵,从昨晚道现在,陆续送来了大批的明军俘虏和宁夏镇的军户,我们人手有限……”
马庆瞪了他一眼,然后沉声道:“去……赶快安排人把营地里的明军俘虏和军户归拢好,按照中队、大队的编制整编,各级队长让他们自己推选。”
“是……”
那名营长听到了马庆的命令,连忙一个立正,然后大声的招呼部队进入了俘虏营。被马庆训了一番,这名营长情绪当然不好,整个俘虏营顿时一片鸡飞狗跳。
过了一个多小时,俘虏营的秩序终于恢复了,毕竟都是军旅出身,虽然没有远东军的素质,但是基本的列阵还是能做到的。两万多名军俘虏和军户组成的一个个队列。
马庆转身对王波说道:“老王,我们时间很紧,绝对耽误不得。我对大明的边军并不了解,具体怎么做,我还要听听你的意见。”
王波笑了下道:“首长,我就是边军出身,对这些边军很了解。他们可不是普通的军户,全特么都是在大明边关混了多年的老兵油子,你若是上来就跟他们做思想工作,效果肯定不好。他们一个个贼精贼精的,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你忽悠不了他们。我的意思吧,我和锤子领着人先下去。我们能说到一起去,他们也知道蒙不了我们。和这些老兵油子不能玩虚的,得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然后再谈别的。毕竟我们这些东江镇的老家伙,都在远东混出了名堂,他们要是不傻,肯定知道以后该怎么选择。”
马庆笑着道:“这个你说还真对,我做了这么多年的政工干部,就属海外兵团的工作不好开展,当着我们的面,一个个弄得感激涕零,弄得老子都感动了,可他们转身就变了一张脸,这帮家伙特愁人,都是煮不熟嚼不烂的滚刀肉。”
王波苦笑了一下道:“首长,这帮家伙自小就在边关吃粮,粮饷本来就低,可上面还层层贪墨,到手的粮饷能有六成就算不错了,还得养活一大家子人,日子过得憋屈着呢。他们也都是苦命人。说来说去也都是被这个世道给逼的,在边军混了几年,再憨厚的汉子,也都得变成滚刀肉、兵油子。”
马庆点了点头道:“那就按你的意思,你和锤子先下去和他们交流。河套根据地这几年的工作很多,我们不想被一些破事牵扯精力,所以我们只要真心跟我们走的人,而且要把那些嘎杂流痞都线甄别出来,省得到了河套根据地再出什么幺蛾子。”
王波接受了命令后,就用电台把张铁锤和几十个海外兵团的老兵调到了明军俘虏营。这帮人大部分都是东江镇和辽镇的老兵,也是远东海外旅的老底子。在远东从军多年,虽然身上还有着一些兵痞的气息,但远东军森严的军纪,良好的福利,也使得这些兵痞一个个都脱胎换骨,也有了些铁血军人的气质。
这次跟着李明来到大明的人,都是海外军团各部队的精锐骨干。尤其是王波和张铁锤这些来到河套根据地的人,正赶上根据地组建西北野战军,王波和张铁锤他们摇身一变,从二线的海外集团军部队,变成了一线的野战部队,可以说是鱼跃龙门。
所以这帮家伙现在都非常的努力,干什么都很认真,在远东混了这么多年,他们心里都清楚,远东可不是混日子的地方,想混成人样,就要拿出实打实的成绩。
张铁锤整理好队列,王波就走到大家的面前,笑着说道:“弟兄们都来了啊,哈哈……废话少说,我先跟大伙说一下这次政委下达给我们的任务,那就是在几天之内,做好俘虏营的这些宁夏边军的工作。河套根据地刚刚组建,我们的工作很多,力量有限,只需要真心想到我们河套个根据地的人,对于不愿去河套的,我们也不强求。大家只有几天时间,时间很紧,任务很重,要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更多的人跟我们回河套,并甄别出队伍里的嘎杂流痞和害群之马。”
他们进了俘虏营,队伍就解散了。他们分别来到营地的明军俘虏队列前,和这帮明军俘虏进行交流。因为他们都有在明军吃粮的经历,所以只说了几句话,就和一帮老兵油子混熟了,大家都是一挂的,能唠到一起去。
王波也来到了一队明军俘虏的面前,大声地说道:“早就听说西北边军兵凶将猛,戍边百年,力抗北虏数十万控弦铁骑,力保山陕的一方平安,大伙都是好样的。宁夏镇更是首当其冲,这么多年不知有多少老兄弟埋骨边关,想起来就让我心里堵得慌。
兄弟也曾在边军吃粮,当年在辽镇和东江镇毛帅的帐下混饭吃,也是和东虏真真正正的见过阵仗。老子命大,几次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算是捡了一条命。今天我看到大伙,就觉得像是见到了亲人。
这真不是老子矫情,在边军吃过粮的兄弟都不容易,老子看着你们身上这些烂夹袄,心里就不落忍,边军的兄弟命都不要了,还得养活一大家子人,可看看大伙过得都是什么日子。吃不饱,穿不暖,家里的婆娘娃子也跟着受罪,可他娘的还得受那些上官的盘剥。
老子当年也是一怒之下,才离开了边军。跟着大明一点好都落不着不说,关键的时候还得兄弟们顶在前头,饿着肚子和鞑子拼命,这特么叫什么道理。别看老子现在混得像那么回事,当年在东江的时候,兄弟和大家一个熊样,谁也别特么笑话谁,哈哈……”
第892章 宁夏战役(五)
王波的话顿时赢得了一帮宁夏镇边军的好感,既然都是边军出身,大家也都敢说话了。赵连河就壮着胆子喊道:“将爷既然也曾是边军的老兄弟,还请问将爷是哪一路的豪杰啊?”
赵连河说完,其他的边军也纷纷喊了起来。王波抬手压了压,然后笑着道:“我们是什么人,这个我一会再说。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我们刚刚横扫了河套,还破了归化城,以后就在那里扎根了,我们不会在宁夏镇久留,几天后就要回到河套。我们现在缺人,哪位兄弟愿意跟着我们去河套,可以带上老婆孩子和我们一起走。我别的不敢说,可就一条我敢说,那就是只要你跟了我们,人人能吃饱,人人有地种,人人有衣穿,不用担心老婆孩子跟着你们受穷,出门连个裤子都穿不上。”
王波的话音刚落,对面的那些边军顿时就愣住了,但是大家却并没有丝毫的惊喜,第一反应就是扯淡。那特么有那样的好事,他们在边军里打滚,早就被忽悠了不知道多少次,哪能轻易的相信这样的话。
你说的好听,等把大伙忽悠去了,到了你们的地头那还不是你们说的算。大家都是心有戚戚,但谁也不敢表现出来什么。
赵连河狠了狠心,大声地喊道:“将爷,我们不去行吗?”
王波一直在观察着边军的反应,知道想让这帮老兵油子相信,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好有人问了,他笑着道:“兄弟,你这话说的,不愿意去,我还能绑着你去啊,我们也不是蒙古鞑子。再说这么好的机会,还不是谁都能去的呢。想跟着我们去河套开荒种田的人多了,现在山陕这里最不缺的就是人了,老子拿着一块饼子,马上就有人愿意跟着我去河套做牛做马,若不是老子出身边军,知道大伙的疾苦,老子闲的没事干了找你们这帮兵痞。你们放心,不愿意跟我们去的,等我们撤出宁夏镇,你们该去哪就去哪,没人拦着你们。”
这帮边军一听,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但是大家还是不想去河套。那里偏远不说,离草原还那么近,谁知道哪天蒙古人南下,自己带着老婆孩子投奔了你们,到时候一大家子跑都跑不了。
王波看到这帮边军无动于衷的样子,心里也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这帮家伙还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想到这里,他笑着说道:“老子当年和你们一样,吃不上穿不上,一件破夹袄穿了十来年,穷得老婆孩子出门都露着屁股蛋子。可自从跟了我现在的东家,老子拿的粮饷,能养活一大家子,都快赶上你们一辈子的饷银了。你看看老子穿着什么,拿的是什么,我跟了东家以后,天天三顿饱饭就没断过,跟了这样的东家我还能不拼命。就在不久前,我们在漠南草原上横冲直撞,打得那些蒙古鞑子哭爹喊娘,缴获的牛羊马群铺天盖地。现在那些草原上的鞑子都得听我们得招呼,我们喊一嗓子,他们都得过来听命。河套到处都是肥沃的土地,跟我们去了河套,想种地的分地,想当兵吃粮的就当兵,只要你能吃苦,敢拼命,那就饿不死。瞅瞅你们现在这个熊样,什么都不敢做,该着你们穷一辈子。”
赵连河听了那个将爷的话,心里顿时活泛上了。想想家里的婆娘和两个孩子,还真像将爷说是那样,穷得吃不上饭不说,出门真是露着屁股蛋子。
反正老子都穷成这个逼样了,还不如搏一回呢。想到这里他大声地喊道:“将爷,我们若是想跟着去河套,现在能管我们的老婆孩子吗,一大家子都饿着肚子呢。”
王波正愁没人先站出来呢,一看有个边军表态,他当然要千金买骨了。于是他笑着道:“兄弟,没说的,若是想和我们去河套,那你就不用呆在这里了,一会儿回家把老婆孩子接出来,我们另行安置,只要是我们的人,都能吃上一口饭。可我丑话可要说到头里,我们那里的规矩大,还得吃得起苦,人要是懒,我劝你还是别去河套了。”
赵连河不顾身边人的反对,还是义无反顾的走出了队列,受他的影响也有一些豁出去的边军站了出来,可是大部分边军依然无动于衷。
虽然边军想去河套的人不多,可是那些在宁夏镇种了几辈子地的苦逼军户,就比较积极了。听说去了可以分地,东家还能为给他们提供一直到来年秋天的口粮,就都踊跃的走出了队列。他们和那些边军不同,人家起码有粮饷跟着,他们说白了就是农奴,在宁夏镇过得非常的苦逼。
赵连河的老家在外地,逃荒到陕西当了边军,娶了宁夏镇一个军户家的姑娘。他家在镇远关附近的一个村子,他一直担心家里的婆娘和孩子,家里的存粮早就见底了,原本还想去镇城找老兄弟接济一番,没想到远东打来了。
他被送上了一艘运粮的甲板驳船,一路北上向镇远关驶去。和他一道回来的是一帮军户,也都是回家接老婆孩子的。人数足有几十人,有几名远东军的战士在一边监督。
赵连河坐在蒸汽甲板驳船上,看着前面那根冒着滚滚浓烟铁桶,心里就一直在琢磨,也没见这艘船有帆有桨的,可在水上怎么跑的这么快。而且每艘船上都堆着一袋袋的粮食包,十几艘船挂在一起,拉的粮食少说也有几千石,这帮贼人真是了不得。
他旁边站着一个拿着铁矛的中年汉子,好像是这艘船的护卫。赵连河试着和对方聊了几句,那个中年汉子也是个憨厚的性子,倒是和他聊了一些事情。
听了那个汉子的话,赵连河都傻了。原来这个中年汉子去年还是个被蒙古鞑子掠去的奴隶,在草原上遭老了罪了,远东军横扫草原的时候才把他救了下来,也算是脱离了苦海。
自从去了河套,顿顿都能吃饱不说,身上穿的,家里用的都是东家发的,而且在那里还没有人欺负,日子过得很舒心。
赵连河听了那个汉子的话,心里顿时就变得火热了起来。看来那个将爷没骗他,跟着他们去河套没准真的能过上好日子呢。
第893章 宁夏战役(六)
赵连河回到了自己家的那个村子,就见村口站满了人,都是村子里的村民,自从远东军发动进攻以后,村子里的人就都开始担惊受怕了起来。
很多军户干脆带着老婆孩子连夜逃走了,剩下一些孤儿寡母的只能守在村子里,等着家里的男人回来。这个世道,家里若是没了男人,跑到哪里也活不下去。
大家一看到赵连河和几个军户回来了,一帮村民顿时就来了精神,纷纷哭嚎着围了上来,打听自家爷们的消息。
赵连河推开人群,拼了命的寻找着自家的婆娘,找了半天才在人群的边缘看到了她,此时这个跟了他十几年的女人,两只手死死的拉着两个孩子,满脸泪水,正无助的看着他。两个孩子看见了他,全都哭着喊着跑了上来,死死的抱住了他的大腿。
见着自家的女人和孩子,赵连河长出了一口气,心里也充满了愧疚。这个女人十几岁就跟了自己,可是他没本事,凭着手里的那点粮饷,老婆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身上穿的也跟叫花子似的。
赵连河几步走过去,拉着自己的婆娘就往家走,一边走一边说道:“赶快回家收拾一下,老子以后不在宁夏镇混了……”
听了家里男人的话,女人有些不知所措,但是家里一向是爷们说的算,她张了几次嘴,可最后还是没有说什么,跟着赵连河在家忙活了起来。俗话说破家值万贯,两口子拿起了这个,又不舍得放下那个,最后弄得两人都背了一堆破烂,连两个孩子的身上都挂了一身乱七八糟的东西。
等在村口的一名远东军战士早就不耐烦了,别的边军和军户早就出来了,这么多人就等他一个。原本他还想等赵连河出来,好好的训斥他一顿,可是看到他一家人背着破烂的锅碗瓢盆走出村子的时候,那个远东军的战士,心里莫名的一酸。
他也是苦出身,看到这一大家子的样子,也不由得想起了当初自己一大家子逃荒时的场景。他只是瞪了赵连河一眼,然后挥手带着几家人离开了村子。
明军战俘营第一批站出来的人不多,也就几千人。但是回来的时候可了不得,拖家带口的不说,连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带来了不少,人数瞬间猛增至近两万人。
马庆和王波一看,顿时信心大增,命人在明军俘虏营的边上再起一座营地,建立了净化中心,对这些边军和军户极其家人进行净化。
还运来了大批物资,大批从净化中心出来的边军和军户,直接领到了物资,并换上了一套崭新的衣服。整个营地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还有大批的熊孩子满地乱窜,就跟过年了似的。
赵连河摸着自己光秃秃的脑袋,满脸憨笑的旁边的老婆孩子,心里这个舒坦啊。他摸着身上的新衣服,新上身的衣服还残留着一些布料的味道,让他沉迷其中。虽说面料只是粗糙的棉布,但对于他这样的苦逼边军来说,没有比这个再实惠的东西了。
他旁边的女人,眼里满是掩饰不住的欣喜,她不断的拉扯着衣服上的皱褶,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好了。家里的婆娘自从跟了他,就没换过什么新衣服,这新衣服上了身,脸上尽是羞涩的红润。
自从远东发动印度战役以来,缴获了大批的物资,远东瞬间又从屌丝变成了土豪,对河套根据地支持的力度也明显加大了。不但送来了不少的粮食,还拉来了大批的棉花和布匹。
而且河套根据地即将发动宁夏战役,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也将获得大批的物资,所以河套根据地也难得的阔气了一次,接收的标准提高了不少。
每名新接收流民的物资包括一套卡其色粗布衣服,样式参照六五式军装,而且还都是四个兜的那种。另外还有一顶仿六五式的军帽、两套内衣裤、两双袜子、一双高腰胶鞋、一个木质的水壶、一套木质的餐具、一个行军背囊,里面装着各种生活用品。
接下来远东军抽调了大批的官兵,对他们进行了统一的整编。虽然营地里尽是女人和满地乱跑的孩子,显得有些混乱,但毕竟都是出身自军户家的子弟,也都知道军旅的规矩,不大的功夫就按照中队、大队和支队整编完毕。各个中队长由各自中队的边军和军户共同推举。
傍晚的时候,一帮河套根据地的流民抬着热气腾腾的行军锅,以及一个个装满了饼子的竹筐来到了军营。整个营地顿时飘起了令人迷醉的饭香,让营地里的边军和他们的家人双眼都亮了起来。
刚得到了一套崭新的衣服,已经让他们高兴了一下午,现在一个个大锅里又飘出了诱人的香气,过惯了苦日子,幸福又来的太突然,让他们都有些不敢相信。
营地中瞬间变得安静了下来,就连一直满地打滚的熊孩子们,都停止了玩闹,纷纷回到自己的父母身边,眼睛死死的盯着营地中间摆着的一排热气腾腾的行军锅,眼神中是浓浓的期待。
直到负责管理营地的远东军官兵招呼各个中队长,让他们按照各个中队的顺序排队去打饭。这才让他们相信营地中间摆着那一排排大锅里的饭是为他们准备的,原本安静下来的营地,又变得热闹了起来。
和这个营地一墙之隔的明军俘虏营地,却是另一番场景。众多明军俘虏和军户,全都趴在围栏铁丝网的边上,眼巴巴的看着对面的营地。
诱人的饭香,欢天喜地的氛围,无不让他们羡慕不已,也让他们非常后悔,如果今天自己也站出来,是不是也能像对面那样,又分新衣服,又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再看看他们,整整一天他们就分了两块冷冰冰的饼子,硬的能打死人。
很多人心里都活泛了,暗自下了决定,明天也去求那些将爷,跟着他们去河套。看着对面的女人和孩子欢天喜地的样子,让他们也想起了家里的老婆孩子。
不管以后怎么样,只要让自己的老婆孩子也像对面那样,穿着新衣服,吃着热乎乎的饭菜,一家人高高兴兴的聚在一起,哪怕是只过几天这样的日子,他们这辈子也知足了。
第894章 宁夏战役(七)
经过马庆和王波这么一折腾,边军俘虏和军户们都争相着先跟着远东军去河套,形势一片大好啊。这帮边军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和恶习,但是远东军培养的海外集团军,就是以明军为主要兵员构成的。
虽然武器装备和投入相对较低,但是战斗力也非常的高,而且自建军以来,各方面的情况表现得也比较好。这也充分的说明了,远东军就是个大熔炉,哪怕你是块破铜烂铁,进了远东军一样能砸出一块好钢。
西北边军善于骑射的大有人在,而且西北民风彪悍,自古就是出精兵悍将的地方。这些边军若是好好的培养一番,准能培养出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
毕竟不能永远指着蒙古军团作为远东军的主要骑兵力量,今后蒙古军团要持续北上西进,不但要彻底控制新疆、漠北、西伯利亚地区,还要让蒙古骑兵远征中亚那些斯坦、中东、俄罗斯、东欧,让蒙古军团成为远东的哥萨克。只要阳光照耀的地方,都将成为远东的牧场。
但是这样一股强悍的骑兵集团,总要有一定的力量制约。光指望外东北土著骑兵集团,李明感觉还不够。所以他才有了在河套地区组建一个骑兵为主力的西北野战军的想法,作为远东在内陆的机动武装突击集团。
数万宁夏镇的边军虽然已经从上到下都烂掉了,但是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看看那些边军和军户们过得日子吧,让人看着都心酸。
再看看宁夏镇那些文官武将和各级兵头的日子,他们上下贪墨、喝兵血、里通外国,哪个不是家财万贯,妻妾成群。这样的环境里,广大边镇的明军都苦逼成这个样子了,你还指望他们给大明卖命吗。
而且河套根据地也需要大量的人口,这些边关的军户和山陕的流民,以后将是河套根据地的主要移民对象,让山陕流民在河套屯田,让陕西边军充实西北野战军的力量。
此次远东发动的宁夏战役,缴获了大批的粮食等物资,数量之大简直难以想象。光是在庆王府一脉的宗室统治集团,就缴获了数十万石粮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