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远东1628-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次因为运输的距离相对较短,而且部队的物资补给,已经在印度沿海各个贸易据点囤积完毕,所以这一次每艘大型机帆运输船装载了一个骑兵营的兵力,属于短途极限运送。
每艘大型机帆运输船共装载一个骑兵营,共五百多名官兵和五百多匹战马,甲板和第四层船舱装载战马,第三层船舱则是装载了五百多名官兵,虽然有些拥挤,但是好在海运的时间并不长,熬一熬就过来了。
但是五百多匹战马的装载可马虎不得,船舱和甲板都装有成排的马栏,每匹战马都有一个独立的空间,并备有几天的精料和干净的饮用水。甲板上的马栏还蒙着帆布,用以遮挡海风和暴雨。
希克腾牵着战马走上了甲板,在船上海军部官兵的引领下,将战马牵进一处马栏,将战马拴在了马栏上,并卸下了马具和缰绳,放在马栏后面的架子上,再用绳子绑起来固定好。
然后他来到战马的旁边,搂着战马的脑袋,轻轻的安抚着有些受惊的战马。过了好一会儿,战马的情绪才算是安定了下来。希克腾从兜里摸出了一根前几天从炊事班顺来的胡萝卜,塞进了战马的嘴里。
等战马吃完了胡萝卜,希克腾又喂了战马一些水,然后就下到了三层船舱。这里是他们的居所。为了能装下更多的官兵,共在这个舱室里额外加装五层折叠卧铺,但是依然会有少部分官兵需要打地铺。
当然,打地铺的都是骑兵营的士官和干部,别看他们平时的待遇比普通战士要高很多,但是上了战场,所有最辛苦、最危险的工作,都要他们在关键时刻顶上去。
所有的人员和战马都登船以后,随着几声沉闷的巨响,船身也摇晃了几下。然后就传来了一阵剧烈的轰鸣声,巨大的机帆运输船,在一艘小船的领航下,慢慢的离开了亭克马里军港。
在军港外面的海滩上,也停泊着远东军海军部联合舰队的三艘登陆舰,以及大量冲滩的近海、内河甲班驳船。
这里也聚集着大批的远东军官兵,而且乔海鹏率领着战区司令部和各个直属部队,包括装甲大队和汽车大队,都将在这里进行登船。
乔海鹏站在联合舰队旗舰的舰桥上,看着一辆辆BTR…60装甲输送车、UAZ…469吉普、UAZ…452轻型越野车和卡玛斯卡车,顺着前舌门呼啸的开进登陆舰的船舱。
乔海鹏转过身对旁边的战区参谋长林华说道:“驳船船队需沿着印度沿海航行,速度相对较慢,让近海、内河蒸汽甲板驳船尽快装卸,然后迅速的组成驳船船队,马上向各个登陆点挺进。沿途让联合舰队派巡逻舰船进行护航。”
他说到这里,马上又问了句:“林华,第一批登陆部队全部装船,需要多长时间?”
林华想了下道:“估计最快也要两天的时间,第一批登陆部队才能全部装载完毕。联合舰队起航的时间,应该在第三天的凌晨。”
旁边的李玉坤点了点头道:“部队登船的速度够快了,我刚才去军港码头看了看,码头那里各个部队登船的速度非常快,没有一丝混乱。”
大家看着亭克马里沿岸附近海面上无数的战船,还有岸上密密麻麻的远东军官兵,这壮观的情景,让他们胸怀激荡。
从海参崴的那支教导队开始,到今天的三大野战军,远东军经过十年的建设,总算是初具规模了。
李玉坤感慨地说道:“我们终于有一支像样的武装力量了,不久的将来,我们远东军将会踏遍全球所有的角落,让这个世界的所有民族,见识我华夏民族的赫赫武威。”
乔海鹏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然后沉声说道:“是谁横刀立马,唯我远东虎贲!”
第868章 东路军
一支庞大的舰队越过孟加拉湾,来到了帕吉勒提河入海口附近海面,这是远东军委会印度战区联合舰队东路分舰队。
此次印度战役的各参战部队,东路军的编制格外庞大,包括两个野战旅、两个外东北土著骑兵师、两个海外师和四个敢死军师团,几乎要赶上西路军和南路军的总和了。
此时正是深夜时分,舰队在距离印度海岸线三十公里左右的海域抛锚,等待着战区司令部的下一步指示。联合舰队已经派出了大批的单桅纵帆船和飞剪船,以及十几支游击舰队封锁了印度沿海地区,只要发现船只一律拦截,敢于抵抗的就地击沉。
乔海鹏站在联合舰队旗舰一号登陆舰的舰桥上,目光凝重的看着远方。周围遍布着一簇簇光点,点缀着漆黑无边的夜色。
他转过身对旁边的参谋长林华说道:“近海驳船船队现在到什么位置了?”
“司令员,近海驳船队已经联系上了,船队一切正常,正在沿着印度沿海加速前进,他们最早将于明天早上赶到。”
乔海鹏点了点头道:“加尔各答联系上了吗?”
“两个小时前,加尔各答贸易据点已经发来了电报,他们已经开始行动了。天亮之前,他们将控制加尔各答和胡格利河入海口附近的地区,并且为部队在海岸线和胡格利河沿岸开辟几个登陆场。”
十六世纪初的胡格利河的河面非常宽阔,上游地区也并没有淤积,可以由加尔各答直接乘船在金吉布尔进入恒河。
如果从繁华的梅格纳河入海口进入恒河,奇袭阿格拉的东路军北方军团,庞大的内河蒸汽甲板驳船船队可能刚进入梅克纳河入海口,就会暴露部队的行踪。所以战区司令部决定让东路军北方军团选择从相对偏僻的胡格利河进入恒河,以期达到战役的突然性。
莫卧儿帝国统治时期,农业是经济的基本部门,由于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的结果,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农村公社的瓦解加速了。莫卧儿帝国各地的封建主利用向宫廷馈赠礼物等手段,逐渐把有条件的、非世袭的领地或包税地攫为己有,变成封建大地主。
村社内部也发生了阶级分化,绝大多数农民在封建王公和部落头人的盘剥下而贫困破产,少数上层则利用经济政治权势,霸占村社公有地和社员使用地,剥削同村居民,变为不劳而食的小封建主。
胡格利河两岸属于恒河三角洲的西部偏远地区,与繁华的梅格纳河沿岸地区相比,人口虽然也不少,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失去土地的农业人口,还有一些破产的农民,从事繁重的手工业。
公司情报部也利用了这一点,向这一地区派遣了大批的情报人员,利用贸易关系等手段,和当地的封建王公和部落头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封建王公和部落头人的纵容下,在加尔各答大肆发展力量,逐步控制了加尔各答周围的很多荒地。
公司驻加尔各达贸易据点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已经有模有样了。不但在建成了一处沿河的军事城堡,还又一个内河码头和面积不小的仓储区。公司驻加尔各答贸易据点还花高价从当地的部落首领那里购买了胡格利河的沿河大片河滩地。
现在胡格利河两岸将近几公里都属于公司所有,并雇佣了大批当地的土著平整了土地,建立了大批的房屋河露天货场,几公里长的围栏铁丝网在胡格利河两岸连成了一片。
早在一个月前,公司就陆续派出了一个野战团,分期分批的来到了加尔各答贸易据点,与那里的一个海外营在胡格利河两岸驻扎了下来。海军部印度战区联合舰队还派去了一支内河蒸汽甲板驳船船队,配备了几十艘的内河甲板驳船。目前驻加尔各答的数千名远东军官兵,已经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发动进攻。
战前情报部也做好了准备,派遣了一批擅于刺杀的二线情报员,对当地的一些势力强大的封建王公和部落头人进行了一连串的刺杀。除了个别的目标没有得手以外,绝大多数目标都在远东军进攻前夕被刺身亡,使得加尔各答周围地区陷入了一片混乱。
很多因为利益纠纷相互仇视的势力,因为各地封建王公、部落头领被刺杀,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争斗厮杀。反正胡格利河极其支流沿岸现在要多乱就有多乱。公司驻加尔各答贸易据点的远东军发动进攻的时候,局势还没有丝毫的好转。
远东军一个野战团和一个海外营数千名远东军官兵,在空艇部队和内河蒸汽甲板驳船的配合下,仅用了几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天还没完全大亮呢,就已经基本控制了加尔各答附近区域,以及胡格利河沿岸和入海口的广大地区。
第二天清晨,希克腾和战友们就被刺耳的警报声叫醒了。大家连忙迅速的往自己的身上披挂各种装备,然后快速的跑到自己战马的马栏处,为战马套上马具,又喂食了战马一些精料和饮水。
希克腾收拾好了一切,就和战友们趴在旁边的船舷上看着大海。此时正值日出的时刻,朝阳初升,海面无风无浪,风景非常漂亮,使得船上的官兵都被迷住了,大家沉浸在如此美好的景色里难以自拔。
“你们看啊……那是我们的海军吗?”
突然,希克腾旁边的一个战友手指着远处,大声的喊了起来。大家顺着他的手指方向转头看去,只见远处的海面上正升起一簇簇漆黑色的浓烟。
无数内河蒸汽甲板驳船的后面都拖拽着几艘无动力驳船,正极速的向这片海域驶来。组成了一条条长龙般的驳船船队,铺天盖地的布满了海面。
这是东路分舰队的驳船船队,他们在东路分舰队巡逻战舰的护航下,沿着印度沿海一路极速行驶而来,终于赶到了胡格利河入海口的集结海域。
第869章 为什么就不是我呢
此时乔海鹏和李玉坤两人,正站在一号登陆舰的舰桥外面,坐在那里不断的吞云吐雾,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其实他们都在盼着东路分舰队的驳船队能早点儿赶到集结海域。
“老李,发动进攻以后,我就率领北方军团沿着恒河一路冲进莫卧儿帝国腹地,奇袭阿格拉城,对莫卧儿帝国来一个斩首战术。你在加尔各答地区坐镇,指挥南方军团横扫孟加拉地区。孟加拉地区可是一个好地方,不但有的是粮食,而且遍地都是金银珠宝啊。
殖民时期之前,孟加拉是这个时代世界上最大的洲际集散地和绵纺织业的中心,始终保持着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我们中国人只是醉心于中华文明,对于世界其他文明的富裕是了解并不多。
历史上中原各个王朝西向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不是欧洲的罗马,而是近东的孟加拉。中国的产品经马六甲抵达孟加拉后,大宗销往印度市场,小额与孟加拉的出口品再打包后,沿海岸抵达南印度喀拉拉一带。
在这里等侯一年一度的季风,再运往罗马,抵达东非的阿杜利斯,再经罗马的附属国埃塞俄比亚的梅雷王国,经尼罗河运抵埃及。经过千百年的积累,现在孟加拉富裕的程度,绝对超出我们的想象。占据孟加拉地区,我们不光能收获大量的粮食,金银宝石也是数不胜数。
当年的普拉西会战,克莱武率领九百名英军和两千名印度士兵,只以伤亡七十二人的代价,打败了由法国人支持的拥有七万名军队的孟加拉总督,并扶植起自己的傀儡,为英国人征服了孟加拉地区。
这帮英国佬冲进孟加拉国库,将里面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洗劫一空,仅克莱武本人就抢走价值20多万英镑的巨额财务,而这笔钱在这个时代,足足抵得上两万英国人的年收入总和!他们在孟加拉国库劫掠的大批金条和宝石,用了二百多艘船只才运到了加尔各答。
克莱武回到英国以后,恬不知耻的在英国议会上炫耀:‘在我的脚下有富裕的城市,在我们手中有雄强的国家,在我一个人的面前打开了充满了金条银锭、珍珠宝石的宝库。我统共取了二十多万英镑。诸位先生,直到现在,我还奇怪自己为什么要那么客气呢?’
麻痹的!这特么就是赤裸裸的装逼啊!这帮野蛮贪婪的西方殖民者,都特么是人渣啊!每次我看到这一段历史,我就捶胸顿足啊!洗劫孟加拉国库的人,为什么就不是我呢……这回好了,老子终于赶上这一波了,老李,你一定要把孟加拉给我洗的干干净净。
占据了孟加拉地区,我们远东军在印度就有了自己的前进基地,我们东路军就能依靠恒河、贾木纳河、亚穆纳河、格姆拉河、昌巴尔河、根德格河、卡格拉河、贝德瓦河、贡瓦里河等发达的水道,在最短的时间里横扫莫卧儿帝国的中北部腹地,占据肥沃的恒河平原地区。”
听了乔海鹏的话,李玉坤哈哈大笑了起来。使得舰桥上的众人,都有些懵逼。司令员和政委这是怎么了,居然这么高兴!
李玉坤点了点头道:“老乔,你就放心吧!就算刮地三尺,我也一定要替你把孟加拉地区洗的干干净净。这里也是恒河三角洲地区,有大片肥沃的土地,各地的封建王公和部落头领的粮库里,粮食作物肯定也是堆积如山。
光是孟加拉地区缴获的粮食,不但能保证我们印度战区二十余万官兵的数年的消耗,而且还能运回辽东,缓解公司的粮食缺口。等打下了恒河平原,肯定能彻底的解决公司的粮食危机。
而且这里还是莫卧儿帝国的手工业基地,印度地区素以手工业的精巧闻名于世。首饰匠、铜匠、军械匠、木刻和石刻匠的技术极为高超。印度的织工们擅长用棉和丝织成各种各样的布匹,用羊毛织成优美的毯子和披巾。
我们在印度地区,不光要劫掠粮食,还要收拢大批的工匠运回辽东,这些技术精湛的手工业者可都是宝,现在公司各个部门都极度的缺乏产业工人,但是大明的手工业者还是多出于江南地区,我们在大明北方接收的流民,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出身,工匠和手工业者很少,有了这些印度的工匠,肯定也能解决公司产业工人缺口的问题。”
两人聊得正欢呢,一名参谋从舰桥里跑了出来,兴奋的大喊道:“司令员、政委……东路分舰队的驳船船队已经抵达集结海域。”
乔海鹏和李玉坤一听,都急忙站了起来,跑到舰桥里,拿起望远镜向驳船船队的方向看去。乔海鹏兴奋地笑道:“他们总算是赶到了,哈哈……通知各单位,马上做好战斗准备……”
听了乔海鹏下达的命令,舰桥里战区司令部的众人全都兴奋的轰然响应。
“呜……呜……”
一号登陆舰拉响了警报,紧接着一艘艘战船都想起了刺耳的嗡鸣声,各艘战舰上的远东官兵,听到警报声全都开始紧张的开始准备,整个舰队顿时忙碌了起来。
“司令员,加尔各答贸易据点联系上了,他们已经发动了进攻,控制了胡格利河两岸以及胡格利河的孟加拉湾入海口。”
乔海鹏点了点头,转身对身后的林华沉声说道:“林华,开始吧……”
随着乔海鹏的一声令下,远东军印度战区东路军也终于发动了进攻。三艘登陆舰率先启动,以最快的速度,冲进了胡格利河入海口。紧随其后的是大批内河蒸汽甲板驳船船队,无数驳船好像一条长龙似的,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加尔各答沿岸。
三艘登陆舰在加尔各答附近的河滩成功冲滩,打开了前舌门,卸下了六辆BTR…60装甲输送车、三十辆卡玛斯六轮卡车,还有几辆油罐车。
大批内河甲板驳船也纷纷靠岸,船上装载着四十几辆UAZ…469吉普和UAZ…452轻型越野车,以及大批的七十五毫米山炮、七十毫米步兵炮,还有十二门2B11式120毫米迫击炮、三十二门2B14式82毫米迫击炮和两辆105毫米无后坐力炮车。
另外还有十几艘火力支援型的内河蒸汽甲板驳船,分别装载着四门105毫米突击炮或是六门107毫米24管火箭炮,作为部队沿河水路的支援火力。
第870章 印度攻略
这些装甲车辆和重型火炮,以及十几艘火力支援型的内河蒸汽甲板驳船,会在这里分成两个装甲火力支援分队,一路随北方军团乘船沿着恒河、亚穆纳河突袭阿格拉城,另一路将配备给南方军团横扫马尼拉。
东路军除了配属强大的摩托化、装甲突击分队和火炮分队,东路军还配备了一个野战旅、两个外东北土著主力骑兵师、两个海外师和四个敢死军师团。另外,还有战区司令部接近一半的空艇部队,以及大批的内河蒸汽甲板驳船。如此强大的实力,几乎是南路军和西路军的总和了。
当然,东路军的作战任务也是非常重要,不但要迅速占领孟加拉地区,还要沿着恒河一路突袭阿格拉城。战区司令部之所以这么布置,主要的目的就是考虑目前莫卧儿帝国的形势,一旦消灭了帝国皇帝拉贾汗以及他的几个继承人,莫卧儿帝国马上就会变得一盘散沙。
莫卧儿帝国看似强大,但是内部的问题非常复杂,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各种宗教信仰问题,诸如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还有马拉特人、阿罗阇弗人、贾特人、锡克人、阿富汗人、扎特人和泰米尔人等等种族问题,凡此种种,纠结在一起非常的错综复杂。
帝国各地分封的伊斯兰大封建贵族,残酷的剥削、迫害占帝国百分之八十的印度教农民,还有南部多如牛毛的印度教部落,各种矛盾层出不穷。莫卧儿人能否对其广大帝国每一个省份都进行有效统治是值得怀疑的,莫卧儿帝国对德干高原哥达瓦里河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是名义上属于帝国的土地。
这就是这个时代莫卧儿帝国的现状,一旦东路军北方军团攻陷了莫卧儿帝国的国都阿格拉城,消灭了拉贾汗及其直系的血脉继承者,看似强大的莫卧儿帝国可能瞬间就会变得四分五裂。
说实话,现代社会的印度,地理位置也是绝佳的。西进可以掌控波斯湾和红海这两个战略性的海域,南下向西则直指好望角,向东则可以染指马六甲海峡,可以说在这样一个舞台上,印度人有足够纵横捭阖的资本和空间。
除了美国和加拿大,几乎就是它的地缘位置最好了。再从地理经济学方面考虑,印度有一望无垠的恒河平原,这里土地肥沃,三面环海加上恒河等大河流的蜿蜒贯穿,根本不用担心干旱的问题,而且气候温暖,基本上都是一年两收或是三收,非常适合发展农业。
印度的人均耕地面积比中国多,矿产资源很丰富,交通也便利。还有被许多人忽略的东西,那就是重要的现代发展经济的条件,印度北连中亚,那里盛产石油天然气,离中东也是近在咫尺,仅凭这一点,它就比中国有优势多了。
而且还有整个非洲大陆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都可以尽为印度所用,哪象中国几乎每天是提心吊胆的过日子,整天担心马六甲或者波斯湾出问题。只好到处找油,接着就是到处挨骂,也到处挨整,其实我们国家对外局势,一直都是极为艰难的。
而印度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说印度有成为世界级大国的潜质。但是很遗憾,印度却还没有成为大国的潜力。莫卧儿帝国时代的各种矛盾冲突,直到现代社会,依然是制约印度发展的最大瓶颈。再加上英国殖民者为了巩固他们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人为的在印度制造了数百个土邦。
虽然1971年,印度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土邦君主的年金,称号也被废除,王公的资产也都被充公,土邦的王公贵族的时代终于在印度结束了。可是印度真正的贵族却并没有结束,土邦的这些贵族的没落,是一些新的贵族诞生的开始。谁掌握了权力,谁就会变成新的贵族,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印度人用自己强硬的手段,逼迫这些土邦们并入印度,但那些王公贵族,土邦的首领们,本来都有着自己独立的王国,他们当然不甘心被剥夺。
所以印度一旦遭遇外战不利,那么这些土邦首领们,很可能就会蠢蠢欲动。这也是当时中印边界战争,印度大败之后,印度征服非常惊恐,因为各地的土邦首领已经开始活络了。
可惜当年没有青藏铁路,连公路都没有几条像样的,否则一旦中国军队没了后勤压力,深入之后,那些土邦的首领绝对都会跳出来。即使如此,也让尼赫鲁后来不敢进一步对土邦采取更多行动的原因,尼赫鲁的改革不得不中断。
所以就算是现代社会的印度也是硬凑凑起来的,就如当年南斯拉夫那样,一旦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刻,必然会迅速发生剧烈的动荡。众多土邦首领会心甘情愿的被外来势力所利用,让国家变得四分五裂。
就像当年1857年印度大起义时期,各地的土邦丝毫没有抵御外族的心态,都是心态超然的隔岸观火,甚至有很多土邦首领帮着英国殖民者镇压各地的起义军。
印度地区面积广袤,人口可能并不比现在的大明少多少,而且印度地区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复杂局面,远东公司想一口吞下整个印度并不现实。
所以远东公司对印度的攻略是分为几步走的。第一步就是占据印度的沿海、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等土地肥沃的地区。下一步公司情报部就会和莫卧儿帝国各地的总督和多如牛毛的土邦进行沟通,任由他们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
公司会在几年的时间里,趁着崇祯大旱期间从大明各地大肆收拢流民,送到印度印度的沿海、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等地进行安置。
等公司在印度彻底的站稳了脚跟,公司情报部的外事特勤局,就会复制他们在南洋各地所做的事情,成立印度开发公司。据说情报部的周比利,已经在研究制定针对印度的开发计划了,可能几十年后,印度地区就会完全变成另外一番景象。
第871章 势如破竹
东路军北方军团组成的一个个驳船船队,离开了加尔各答,一路驶出了胡格利河进入了恒河流域。北方军团的驳船船队都经过了精心的伪装,甲板驳船的四周围上了帆布,而且部队也都是分期分批驶入恒河。
其实北方军团也没指望瞒过去,毕竟部队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瞒住一会儿是一会儿。反正这个时代的资讯极不发达,就算被发现了,等莫卧儿帝国反应过来,北方军团可能早已经来到阿格拉城下了。
而且这个时代的恒河极为宽阔,最宽的地区足有几公里,就算是恒河支流亚穆纳河的河道的水文情况都比现代社会好很多。
远东的内河蒸汽甲板驳船可以全程高速行驶,时速最高可以达到十二公里,莫卧儿帝国就算是想在恒河、亚穆纳河拦截北方军团,也根本拦不住。
恒河流域在这个时代,是莫卧儿帝国主要的内河运输水道,河面上的各种船只川流不息,东路军北方军团的驳船船队进入恒河以后,确实在恒河两岸引起了一些轰动,但是并没有恒河两岸各地总督的驻军重视起来。
直到东路军北方军团的船队一路行驶到阿拉哈巴德,准备汇入亚穆纳河的时候,莫卧儿帝国的水军部队才出现。可是几艘试图拦截北方军团的船只,刚一出现就被远东军击沉了。
直到这时,恒河和亚穆纳河的莫卧儿帝国军队,才意识到了危机。但是北方军团的驳船船队已经一头冲进了亚穆纳河,而且还派兵上岸歼灭了阿拉哈巴德的莫卧儿帝国的守军。
亚穆纳河两岸的莫卧儿军队,马上向阿格拉派出了快马。但此时的莫卧儿帝国早就乱套了,西路军和南路军早已按计划先期发动了进攻,使得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拉贾汗也有些措手不及。
但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拉贾汗毕竟是突厥和蒙古人的后裔,拥有者游牧民族的战斗血脉。面对印度河流域和印度沿海地区的危机局势,他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迅速做出了有针对性的部署,派出了一支包括五千名精锐骑兵和两万名精锐步兵,以及一些战象部队和炮兵部队,支援印度河流域的帝国军队。
但是他对帝国沿海地区,却并没有马上增兵,而是向戈达瓦里河北岸的各地的总督下达了动员的命令,让他们在戈达瓦里河北岸建立防线,并派兵歼灭戈达瓦里河以北的敌兵。
而且他还在阿拉格城和德里城附近进行了动员,并从北方各地抽调了大批的骑兵,支援印度河流域和戈达瓦里河北岸地区。
这个时期是莫卧儿帝国最强盛的一个阶段,虽然帝国对南方德干高原众多印度教土邦部落还只是名义上的统治,但是对于戈达瓦里河北岸南亚次大陆,以及孟加拉、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却有着绝对的控制权。
并没有向十八世纪那样,莫卧儿帝国各地总督各自为政,众多印度教土邦部落纷纷自立的状态,为英国殖民者提供了各个击破的机会。
所以莫卧儿帝国各地的总督,接到了皇帝拉贾汗的命令,迅速做出了反应,纷纷派出了精锐骑兵,前往印度河流域和戈达瓦里河北岸进行支援。
可是随后传来的消息,却让拉贾汗坐不住了。孟加拉总督派出了大批快马,向拉贾汗进行求援,孟加拉地区正在被远东的优势兵力进攻,局势非常危急。
十八世纪之前,孟加拉占有世界棉纺织品一半以上的市场,也是莫卧儿帝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作为帝国重要的海上通道,孟加拉地区绝对不能有失。
拉贾汗随即派出了帝国最精锐的数万精锐骑兵、步兵和战象火炮部队,迅速的向孟加拉地区进行增援,使得原本重兵云集的阿格拉城和德里城地区,防守兵力顿时变得空虚了起来。
而此时南路军和西路军的进攻部队,已经全部展开,在空艇部队和内河甲板驳船的支援下,攻势极为猛烈。面对莫卧儿帝国军队的抵抗,一路势如破竹,吹枯拉朽击溃了敌人的防守。
其实莫卧儿帝国的军队,早已没有了巴尔布时代的强悍,和平日久的帝国军队,已经烂的差不多了。除了驻守在阿格拉城和德里城地区的属于帝国皇室亲军,也就是近万精锐骑兵和数万精锐步兵的战斗力还依然强悍。其他归属各地总督的部队,战斗力都不同程度的削弱了。而驻守在帝国各地的守备部队,以及各个印度教部落的印度教农兵,战斗力更是惨不忍睹。
1504年,暴发过一场印度卡利卡特人围攻葡萄牙人占领的科钦据点的残酷战争。据历史资料记载,印度人围攻了四个月,付出了近一万九千人死亡的代价。而葡萄牙守军一百四十人则是无一战死。此次战役以后,葡萄牙人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军事技术上的明显优势,侵略开始越来越肆无忌惮了。
面对训练有素,而且武装到牙齿的远东军,莫卧儿帝国各地的军队,基本都是一触即溃。远东军具备现代社会的战术思想,陪备着几乎达到一战时期的武器装备,而且还配置了完善的通讯、后勤、工兵、侦察兵、炮兵、骑兵等兵种协同作战,这根本就是两个时代的军队在战斗。
而且远东军印度战区各个参战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