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河边是一条刚刚修建好的简易公路,路宽大约六米,路两侧还挖了排水的简易沟渠。路基用的是附近山里的一座采石场采下的石块,然后铺上山皮土和沙子。虽然简陋,但绝对能保证在雨雪天气里,汽车和马车在路面上行驶,不会因为路面的塌陷而趴窝。
  这条简易各路是通往锡林郭勒草原的达里诺尔湖东南部,也就是西部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未来公司还将动员大批的外籍劳工,将这条各路一直向西延伸,经由赛音呼嘟嘎苏木、乌日图音淖日、察罕淖海子、乌兰察布、归化、包头,最后到达巴彦卓尔。预计整条公路大约一千两百多公里。
  现在这条公路上也非常的忙碌,蒙古牧民驱赶着大批装满了物资四轮马车正在不断的向西行进,无数马车在公路上连绵不绝。
  李明从内河蒸汽甲板驳船上下来,集团军前进基地各部门的负责人正在码头上等候,看到了李明纷纷敬礼,然后引领着他们来到了已经布置一新的集团军司令部。
  大家来到集团军司令部作战室,这里早已布置了一个巨大的沙盘,墙上还挂满了各种地图。大家聚拢在沙盘的周围,李明看了烟大家,然后指着沙盘沉声说道:“因为公司近期的某些原因,原定的北上计划第二阶段战役,做出了一定的改变,今年西部军区将不再翻越大兴安岭,扫荡赤峰草原。但是东部军区的任务依然没变,还是西进扫荡阿苏特部、鄂尔多斯部、苏尼特部、土默特部、鄂尔多斯部、永谢布部、阿巴嘎部等漠南蒙古各部。如今我们兵强马壮,我要求大家在最短的时间,横扫漠南。下面请集团军参谋长高强,布置这次战役的作战任务。”
  高强站了起来,拿着一根指挥棒,指着沙盘沉声说道:“此次战役共有蒙古军团的六个主力骑兵师、三十三个蒙古民兵旅,以及西部军区的加强野战团和集团军司令部直属部队,共十八万余人。另外,空军部辽东空艇联队将出动四十余艘飞艇,为集团军各参战部队,提供全方位的空中支援。集团军将由分兵两路,组成南方突击军团和北方突击军团,向西部方向攻击前进。西部军区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不断地向西北地区蚕食,前锋的游牧支队向南已经前出至宝绍代苏木一带游牧,向北已经前出至查干诺尔。南部突击军团从宝绍代苏木一路向西攻击前进,进攻乌兰察布和归化。北部突击军团从察干诺尔一路向西攻进前进,进攻巴彦淖尔和河套。”
  等高强介绍完此次战役的部署,李明对旁边的石明峰说道:“老石,后方的各个游牧支队,就交给你了。战役打响之后,你要指挥所有的游牧中队,跟着主力部队一路向西迁徙。而且部队的后勤工作,你也要抓起来。王耀武,你负责指挥南部突击军团,高强负责北部突击军团。大家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如果没有其他问题了,那大家就回去准备吧。总攻时间定在后天凌晨五点。各部队进攻的速度一定要快,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扫平整个漠南蒙古。好了,大家回去准备吧。”
  大家听了李明的话,全都起身离开了集团军司令部的作战室。屋中只剩下李明和石明峰两人。石明峰看着沙盘,突然想起了什么,转过头对李明问道:“对了,我怎么没有看到宋涛啊?”
  李明笑了下道:“他也想参加这次战役,我没答应。这次战役基本就是平推,我们的蒙古军团已经基本成形了战斗力,他们扫荡漠南蒙古诸部,根本没有什么挑战性。就算我们普通的基层游牧支队放出去,那都能在草原上横着走,还用得着他们特战队。我让他带着特战队在河套地区,先期对那里的地形地势进行详细勘察。为以后我们组建河套根据地,准备第一手资料。马庆和周林他们已经把吕梁山根据地交给公司派去接收的员工,等部队扫平了河套,他们就会从吕梁山乘坐飞艇前往河套地区,与宋涛他们汇合。”
  两天后的凌晨,苍凉的牛角号突然响了起来,西拉木伦河沿岸的一个个北上集团军的营地,也开始喧闹了起来。营地里各种口令声,战马的嘶鸣声不绝于耳。
  时隔一年,远东军委会发动的北上计划第二阶段战役终于开始了。
  北上集团军的两个攻击军团早已整备完毕,官兵们都是和衣而睡,武器、水壶、干粮、急救包等随身物品也都披挂上身。就连每名骑兵的四匹战马,也已经在昨天洗刷完毕,加喂了不少的精料,并套上了马具,安放好了背囊。
  所有参战的部队,仅用了一会儿的功夫,就准备完毕,骑上了战马纷纷开拔。无数全副武装的蒙古铁骑,呼啸着冲出了各自的军营。
  李明和石明峰站在军营的大门外,向出征的部队不断挥手致意。一队队蒙古军团的官兵,看到了次帅亲自为他们送行,也都激动的摘下头盔用力的摇着,还大声的呼喊了起来。
  “呜嗬……呜嗬……”
  开始只有部分骑兵呼喊,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兵看到了李明,呼唤声就开始逐渐的加大,到最后十余万人几乎全都在高声的呼喊。


第841章 横扫漠南
  北上集团军的两个突击军团,一路势如破竹,在辽东空艇联队的支援下,几天的功夫就横扫了整个漠南草原。
  李明带领西部军区加强野战团和集团军司令部以及直属队,一直跟在主力部队的后面。这次军委会加强给北上集团军战斗支援分队,包括炮兵大队、装甲兵大队和两个三角翼飞机中队,根本没有参战。
  前线部队一封接一封的战报,不断的传回了集团军司令部。无不是各种报捷的战报,部队遇到漠南各部的抵抗,基本都是一触即溃。
  两个突击军团在飞艇联队的支援下,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将一股股蒙古部落的骑兵分割包围,战斗呈一边倒的态势,远东军兵锋所至,全都是摧枯拉朽般的碾压。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蒙古军团的六个主力骑兵师,已经基本形成了战斗力。就算是蒙古民兵旅的战斗力,都已经足以横扫整个漠南草原。
  现在南方突击军团已经横扫了乌兰察布,前锋铁骑已经突击至归化城下,然后分兵两路,一路围住归化,另一路直接奔袭包头。北方突击军团更是一战剿灭了乌拉特部,南下至牧羊海子南部的草原,并度过了乌加河,兵锋直指巴彦卓尔。
  两个突击军团为了加快攻击速度,发动的进攻都极为猛烈,每次战役都尽可能将敌军合围,并加以歼灭。因为突击速度实在太快,后方的游牧支队跟不上他们的脚步,他们连收拢俘虏的时间都没有。
  为了保证后方的安全,两个突击军团的各个部队,都只能血腥的屠戮俘虏,草原上各部的那颜贵族只要被抓到,更是杀戮殆尽,斩草除根。所以两个突击军团所过之处,到处都是一片血雨腥风。
  老人、孩子和青壮男子几乎被他们杀绝了,只留下年轻的妇女,留下少量的兵马暂时收拢起来,等后方的游牧中队陆续上来以后,交由他们负责接收。
  因为战场区域和纵深都比较大,主力部队后方的各个游牧支队,也配合主力部队参与了很多次对敌军的合围,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大批游牧中队还承担着战场剿灭残敌,以及收拢敌人的俘虏和牛羊马群的任务,连老人、半大孩子和妇女都跨上了战马参与战斗。
  他们在草原上到处清剿残敌,收拢了大批俘虏和跑散了的老弱妇孺,还帮助主力部队收拢大批的牛羊马群。战利品的统计工作,由集团军司令部的工作组专门进行统计,然后再交由各个游牧支队看管。
  整个漠南草原到处都是远东军治下的基层牧民,他们在草原上策马扬鞭,大声的呼喊。四处收拢战利品,遇到小型的部落直接收编,稍有抵抗就地围剿,杀光超过车轮的人。
  三天后,南部军团发动了进攻归化的战斗,在飞艇联队的支援下,仅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就破了归化,全歼了土默特部的精锐,并同时攻占了包头。北部军团的大军也南下横扫了河套平原。
  两各军团几乎同时杀进了河套地区,对此次战役的最后一个目标鄂尔多斯部,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鄂尔多斯部,不是在蒙古历史上所出现的诸多氏族部落之一。而是因职业,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群体。鄂尔多斯部,原为来自大蒙古国的各万户、千户,也就是各万户、千户长选派的对成吉思汗最忠诚的人员组成的鄂尔多卫护部队。
  这支精锐卫队,当年为成吉思汗四大鄂尔多服役,也有一部分为成吉思汗母亲斡额仑和成吉思汗几位弟弟、儿子的鄂尔多服役。在几百年的历史中,这支卫队的后裔,世世代代继承了祖先的职业,一直聚集在成吉思汗奉祀之神周围,形成了守护诸多宫殿的部落“鄂尔多斯人”。明朝时期,鄂尔多斯进入了河套,河套地区也成了鄂尔多斯部的游牧草场。
  河套地区地处黄河与万里长城的环抱之中,‘三面黄河一面城’。东、西、北三面临河,在河‘几’字形湾内,南接长城,东、南、西与晋、陕、宁接壤,北与归化、包头隔河相望构成“金三角”。东西长约400公里,南北约340公里。地形中部隆起,四周递降,境内沟壑纵横,沙漠广覆,地势西高东低。
  面对北上集团军两个突击军团的猛烈攻击,鄂尔多斯部的精锐铁骑,仅仅坚持了两天,就被远东军击溃,然后在飞艇部队的配合下,将鄂尔多斯部分割包围,全歼于河套地区。
  至此,远东公司北上计划的第二阶段战役圆满结束,整个战役仅用了十二天,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漠南各部的主力都已经被远东军全歼。
  目前只有少数被打散的各部残兵败将,还散布在广袤的漠南草原各处,但都对远东军已经无法形成什么威胁了。蒙古军团的主力部队,以及散布在草原各地的远东游牧支队,正在进行大规模清剿。
  李明和集团军司令部,以及集团军直属队,也赶到了归化城。这次战役他们基本没有参加战斗,炮兵大队连一发炮弹都没有发射,只有野战团派出了少量的部队,帮助附近的游牧支队围剿过几次敌军的残兵败将。
  他们这一路简直就是武装游行,悠闲的进行行军。李明在司令部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的查看各个攻击部队发回来的报捷电报。
  明隆庆六年(1572),驻牧于土默川的蒙古族首领阿勒坦汗召集各族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在大青山之阴,黄河之滨,破土建设具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雄伟美丽的城池。被草原上的蒙古人命名为“库库和屯”,就是后来译过来的“归化”,意为“青色的城”,该城竣工后,明廷赐名为“归化城”。
  南部军团司令部就建在归化城,此时归化城内已经趋于平静,城内的土默特部众多那颜贵族已经都被弄出了城,在城外的一个集中营内关着呢。和他们关在一起的还有漠南蒙古诸部的众多那颜和台吉等贵族,以及他们的家眷。


第842章 哥哥,我可想死你了
  李明和集团军司令部众人来到归化城外,王耀武等南部突击军团各分队负责人早已等候在这里,他们看到李明,都纷纷走上来对李明敬礼。
  一连几天的行军,李明也是非常疲惫。他跳下战马和大家握手,然后他们一同走进了归化城。此时城内还有一些穿着蒙古族服饰的人,正在四处帮助远东军打扫战场。
  王耀武看李明有些疑惑,就解释道:“这些人都是汉人,明朝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使得长城内许多破产的农户、匠户和商人,纷纷逃到土默川一代落户生存。当年的俺达汗一律予以接纳,并实行奖励农耕的政策,使得土默川的农业得到迅速的发展。我们攻破归化城,发现归化城和周围居然有数万汉人,大都是农民和工匠,还有一些来自大明的商人。我们就把他们留在了城内帮助部队清扫战场。这些人毕竟在口外呆了多年,我也摸不准他们的品性,所以还没有想好以后啊面安排他们。”
  李明一听,笑着道:“既然他们都是汉人,那就让他们和流民一起参加冬训,然后再酌情安排。尤其是那些工匠,我们根据地以后都有大用,农民和商人也要充分的利用起来。我估计从大明活不下去,逃到口外的汉人,绝对不止这么点儿。我在来的路上,就看到了很多被我们击溃的部落里,有大量的汉人奴隶,我们要把他们收拢起来好好的利用。”
  听了李明的话,王耀武点了点头。他突然想起了什么,对李明笑着说道:“司令员,我们在城内缴获了大批的粮食,我都有些意外。后来据城内的汉人说才知道,归化城的蒙古那颜,每年他们从周围汉人那里收的地租数量极大,可是这里地广人稀,粮食根本卖不出去。大明商人来到口外做生意,都是购买牛羊马匹和皮货毛毡等口外的特产,谁也不愿意千里迢迢的来到这里,费挺大的劲儿,再拉回一堆不值钱的粮食。而那些粮食,蒙古贵族还不舍得扔了,所以就这么一直存在那里。日积月累的下来,城内存储的粮食数量极大。就是储存的条件较差,我去看了下,很多粮食都发霉变质了,我已经安排人去处理了。因为根本没有存粮的入库记录,我正在让人进行统计。但我看城内存粮的规模都不小,十几万石怕是挡不住。不光归化城,土默川、乌兰察布和包头,以及附近的部落都存在这样的情况。”
  李明一听,也倍感兴奋。没想到居然在这里有了如此的意外之喜,看来根据地初期的粮食,算是有着落了。而且还能在土默川地区收拢这么多的汉人,根据地初期的建设,也不会缺人。
  想到这里,李明沉声说道:“耀武,你马上去安排一下,把附近缴获的粮食好好的统计一下。这些粮食可精贵着呢,是我们建设根据地的本钱。有了这些粮食,我们就不用再依靠公司的支援了。”
  李明他们一行人来到了归化城内的南部军团司令部,听取了军团司令王耀武,关于这次战役的汇报。这次战役的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大家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毕竟蒙古军团经过他们多年的整训,早就形成了战斗力。就算是当年成吉思汗重生,漠南蒙古诸部也逃不了覆灭的结局。
  正在这时,一名通讯参谋走进了作战室,把一份电报递给了李明。李明拿起电报一看,顿时就乐了。
  原来吕梁山根据地的马庆和宋涛他们乘坐的飞艇,已经飞临归化城的上空。李明笑着对大家说道:“走……我们去迎接宋涛和马庆。”
  他不能不激动啊,和大家在吕梁山根据地苦干了一年多,这些人一直在无条件的支持着李明,他们双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自从李明回到沈阳,他就一直挺想念这些同甘共苦的兄弟。
  几架飞艇缓缓的降落在归化城外的一片空地上,宋涛和马庆他们纷纷从飞艇的吊舱里走了下来。
  宋涛看到李明,就扑了过来,哈哈大笑着道:“哥哥,我可想死你了……”
  李明也是一把把他抱住,使劲儿的拍了拍他的后背,然后又分别于马庆、周林、林菁华和吕永仁等人挨个亲切的拥抱了一下。
  除了这些吕梁山根据地常委会的几名常委,还有根据地的班底儿都跟着一起来了,公司董事局也深知河套根据地的重要性,把李明在吕梁山根据地用着顺手的原班人马,都调到了河套根据地。
  胡伟会在近期和梁玉洁等人也将陆续来到河套地区,公司北方局的常委班子也就算是齐活了。
  另外,由于李明他们在吕梁山根据地干出了一番成绩,也使得公司部分员工对河套地区重视了起来。或许是因为他们看过吕梁山那部纪录片深受感染,也或许是林菁华和吕永仁两个公司的边缘人物,通过吕梁山一年来的工作,一下子成了公司的风云人物,让很多人心中多少有了想法。
  而且李明未来在公司的地位,大家都是心知肚明,这一次吕梁山根据地几个常委和下面的一批中层骨干,以后也必然是李明夹带中的人物,前途自然不必说了。
  所以很多人都向公司表达了准备去河套根据地艰苦创业的想法。对于这些员工能主动到最艰苦的地区工作,公司当然要本着鼓励的态度,所以原本缺兵少将的河套根据地,现在已经成了香饽饽。
  过段时间,山西游击支队的王海洋、王波和张铁锤等干部骨干,也会带领支队的部分士官骨干,离开吕梁山根据地,向河套地区进发。
  他们来河套的路上,会收拢一批流民,并在沿途选择一批目标,劫掠一些粮食等物资,为根据地大规模收拢流民做准备。
  河套地区自元代起,“河套”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书籍里,并有了较稳定的内涵,用来指贺兰山以东,狼山、大青山南,黄河沿岸地区。并以乌拉山为界,东为前套,西为后套。也有以黄河南、长城北地区为前套的,与河的北面的后套对称。在元、明、清时,河套以畜牧为主,明朝以后称“土默川”。
  清朝后期陕西、山西的一部分人迁到塞外(走西口),河套地区开始成为西北最重要的农业区。清代光绪年间形成八大灌渠。抗战时期,国军将领傅作义屯守于此,也在河套地区兴修水利,进行过大规模的屯垦。


第843章 挖完了窑洞,又要挖水渠了
  北上计划第二阶段战役结束以后,北上集团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派出大批的部队,在河套地区、土默川等漠南草原的大片地区,在飞艇部队的配合下,开始扫荡漠南草原蒙古各部的残兵败将,以及收拢散布在各地的中小部落。
  胡伟和公司支援的一部分员工,近期还无法来到河套地区,公司今年接收流民的工作非常艰巨,还需要他来主持。李明只能在归化城召集了马庆、周林等人,研究部署建立河套根据地的准备工作。
  目前公司已经基本控制了巴彦高勒与西山咀之间的巴彦淖尔平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后套”,和包头、归化城和喇嘛湾之间的土默川平原的“前套”的大片平原地区。
  贺兰山以东的银川平原的“西套”地区,目前为大明就变的宁夏镇控制。明代宁夏镇的战略地位更显得重要。明朝放弃河套平原,退守宁夏之后,失去了防御的缓冲地带。宁夏镇特别是黄河以东地势较为开阔的盐池、灵武一带首当其冲。在当时被称其为“关中之屏蔽,河陇之上噤喉”。
  历史上,河套地区自古为多民族居住地。中原王朝得到了河套地区,骑兵就会非常强大,甚至能横扫大漠。而一旦失去了河套地区,中原王朝其他地区的马场无法承受大量的骑兵需要,骑兵的数量就会显著减少变弱。
  现在远东公司占据了这里,并准备大力开发河套地区,对公司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目前公司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河套根据地依然无法得到公司大力的支持,还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河套根据地建立起来。
  开发河套根据地的重中之重,就是开发河套地区的农业资源。周林作为河套根据地唯一的农林专家,这方面的工作,当然得由他来主持。在这次会议上,他也向大家详细的讲解了历史上河套地区的屯垦情况。
  “河套沃野千里,水草丰美,土地膏腴,自古以来就是北方劳动人民传统的迁居地之一。内地向河套的移民活动最初始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势力扩展到阴山河套一带。为巩固和开发这片疆域,赵国在此置九原县,并组织本国百姓迁往这里垦殖,从此拉开了‘移民实边’的序幕。
  河套平原属温带干旱地区,这里日照充足,生长季节热量资源丰富,加上日夜温差较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而干旱少雨则是河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这里地处干旱的西北高原,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属于没有引水灌溉便没有农业的地区。
  但河套平原却天赐一条既少洪灾又水量充沛的黄河,年平均过境水量大三百亿立方米,所含泥沙则可以肥田压碱。由黄河冲积形成的肥沃平原,地势平坦,坡降适当,发展自流灌溉十分有利。
  河套地区的土地依赖渠水为命脉,水渠开到哪里,耕地就能开垦到哪里,所以随着河套渠道的不断开挖,大量荒地被开发出来,成为肥沃的农田。根据地开发河套平原的农业资源的基础,就必须在河套地区,建立完善的大型灌区。
  例如现代社会的黄河中游的大型灌区,是中国设计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河套灌区位于黄河上中游内蒙古段北岸的冲积平原,引黄控制面积1743万亩,是亚洲最大的灌区和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
  大家听了周林的讲解,也都大致的明白了河套根据地近期的主要工作,那就是挖渠饮水。指望老天爷普降甘霖,那是别想了。看来河套根据地,比吕梁山根据地还要艰苦。
  李明想了下,然后笑着说道:“周林讲的,大家应该都清楚了吧。呵呵……看来大家要做好思想准备,我们在吕梁山挖完了窑洞,又要在河套地区挖水渠了。”
  大家听了李明的话,都笑了起来。
  周林摇了摇头道:“大家不用紧张,我所说的这个大型灌区的建设,建造的周期可不是三年五年能建成的。我们在根据地的建设之初,可以收拢山陕地区的流民,在黄河两岸进行屯垦。先期可以建设简易的进排水沟渠,利用蒸汽动力的抽水泵,引黄河水对新开垦的耕地进行灌溉。
  在我们开垦荒地的同时,在农闲期间,动员大批的流民在黄河北岸挖渠。因为缺乏现代化机械工程设备,仅凭大批的人力挖渠,很难建成现代社会河套灌区的那种规模。但我们可以参照河套古灌区的规模建立灌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后套八大渠。
  后套八大渠,南临黄河,北界乌加河,自西而东是:永济渠、刚目渠、丰济渠、沙河渠、义和渠、通济渠、长济渠和塔布渠等。不同时期渠系常有调整,各渠都自黄河引水,退水到乌加河。
  这八条渠道合计灌溉5651顷,全河套灌区总计灌溉面积9000余顷。这些渠道都由民间私人组织开凿,每条水渠挖掘的时间都有十多年,甚至是几十年,主要依据技术人员的经验,缺乏科学的测量和规划,进口缺乏控制,引水量决定于黄河水位高程和主流流向,渠道比降过缓,清淤工程量很大。
  我在决定来河套之前,根据公司信息中心查阅的各种资料,已经做了一个完整的灌区建设规划。当然,这还是我在纸上谈兵。今后一段时间,我会和公司水利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在河套地区进行实地勘察,最后制定一份科学严谨的河套灌区规划。”
  李明点了点头道:“你尽管放手去做,开发河套灌区,对我们远东公司开发西北地区的农业资源非常重要。公司已经决定在今后几年,准备下大力气开发研制动力机械,争取在未来几年大规模普及以蒸汽动力为主,内燃机动力为辅的工程机械和汽车、拖拉机产业。我相信到了那时候,我们完全有能力开发建设出一个现代社会河套灌区那样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把河套地区建设成一个真正的‘塞上江南’。让河套成为继东北、外东北之后,我们远东公司的另一个大粮仓。”


第844章 北上和西进
  周林听了李明的话,并没有振奋的表情,而是苦笑着道:“哪有你们想的那名简单,没有现代机械的支持,想要挖渠就得靠庞大的人力来完成。虽然我们可以趁着崇祯大旱在期间,从山陕地区收拢流民。但是我们哪来的粮食啊,公司现在正值困难时期,也无法给我们大力的支援。如果也像吕梁山根据地农业,只收拢几万流民,根本无济于事。我们连基本的粮食问题都解决不了,怎么可能养活得了那么多的流民。如果没有人,河套罐区就捡不起来。就是建成清末古灌区那种规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许几十年毫无进展都是可能的,任重道远啊。”
  旁边的王耀武笑着道:“老周,你可能还不知道吧。现在归化城到包头、巴彦淖尔地区,因为大量的明朝汉人逃出长城,租赁蒙古人的土地开荒种田,我们在归化城就缴获了大批的粮食,而且周围很多蒙古人的部落,都存了很多粮食。土默川到巴彦淖尔光是汉人就有数万,再加上各个部落内的汉人农奴,五六万人还是能凑出来的。而且这里已经开垦的耕地也不少,这里的基础挺好,各方面的条件可要比吕梁山根据地要强太多了,你们就放手干吧。对了,司令员,我觉得归化城这里不错,干脆西部军区司令部就在这里得了。”
  李明摇了摇头,笑着道:“这么大的事情,要经过军委会全体常委的决议通过,并上报董事局委员会批准。这个以后再说,我们还是继续研究河套根据地下一步的工作吧。”
  他说完又看向旁边的周林,笑着道:“周林,你也别灰心。吕梁山根据地的条件那么艰苦,我们不也一样挺过来了。我觉得吧……你现在之所以这么消极,主要还是你自己的原因。你心里一直装着现代社会河套灌区的蓝图,身上的包袱太重了。
  我们现在已经控制了归化城、包头和巴彦淖尔的广大地区。而且正赶上大明北方数省连年旱灾,可以山陕地区收拢大批的流民,组织他们在河套地区屯垦。我们现在是要人有人,要地有地。至于粮食问题,我相信通过我们得努力,最后还是能够解决的。
  河套根据地对我们远东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公司以后无论北上还是西进,都需要一个前进基地做支撑,而河套根据地正好符合公司的各方面要求。就算以后公司挥师中原,河套根据地依然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所以我们必须在几年之内,将河套基地建设好,不但要做到粮食自给自足,还要为公司未来的北上计划、西进计划,以及南下中原,提供全方位的后勤保障。同志们,压在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啊。我希望大家能拿出我们再吕梁山根据地那时候的干劲儿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河套根据地的工作做好。”
  宋涛听了李明的话,笑着道:“那我们以后是不是也会组建西北野战军,毕竟军委会今后几年将逐步实施的北上计划和西进计划,总不能总是从辽东方面抽调部队吧。”
  王耀武一听也兴奋地说道:“司令员,老宋说的有道理,以军委会目前的情况,组建西北和东北两支野战军,还是比较合理的配置。”
  李明想了下道:“我和老高倒是就这个问题,专门在一起探讨过。目前公司进入大明的时机还不成熟,但我们远东却不能因此停下扩张的脚步。其中北上计划第三阶段,就将横扫漠北喀尔喀蒙古诸部,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