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远东1628-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武装派别和海盗的袭扰,这才买到了这艘退役的登陆舰,我听海军那帮人说好像是072中型登陆舰,还配了两艘人员登陆艇。那个军方的人还怕我们在非洲那边吃亏,还想派一些部队退役的干部士兵跟我们一起去,那我哪敢答应啊,就婉言谢绝了。他最近一直在联系我,希望我们到了非洲就跟当地的大使馆联系,还给了我几个电话,说有问题就找他们帮着解决。”
李明和宋涛听了哈哈大笑,宋涛打趣道:“老王,你没说我们在中东还有分公司啊,没准还能骗一些武器弹药。”
王和笑着道:“你还真别说,我们买这艘船的时候,他们还真搭给了我们一批淘汰的武器,都是无后坐力炮什么的我也不懂,还有一批枪械,但数量都不多。到公司以后你们去看看。”
李明和宋涛对视一眼,都非常的兴奋。国产无后坐力炮绝对是好东西,简单轻便,应用广泛,在那个时代足可以当大炮使唤了,就不知道炮弹数量有多少。至于那艘072型登陆舰,估计也是早期的老型号,当时他们和乔海鹏因为想买登陆舰,所以专门研究过国内的几个型号,对国内海军的几种登陆舰非常了解。直到后来他们在大卡缅买到了两艘毛子的鳄鱼级,这才打消了这个想法。
他们聊了一会儿,就到了公司在临海港的总部所在地。刚一下车,就受到了临海总部员工的热烈欢迎。这几天,大家都是望眼欲穿,就等着李明来呢。
现在临海总部的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大部分人员都去了海参崴,剩下的人员也就几百人。而且大部分还都是海运组和各个部门的技术人员。大家来到了公司食堂,这里已经摆好了酒席,为李明、宋涛接风。
李明还把先遣队在海参崴取得的成果向大家做了汇报,虽然大家都通过海参崴分公司,知道了一些先遣队的情况,可是现在从李明的嘴里听到了更为详实的情况,大家还是非常振奋,一时间场面非常的热烈。
每当李明说到一些振奋人心的地方时,公司食堂里都响起热烈的掌声,持续了很长时间。
李明讲完了,大家就开始纷纷走到李明和宋涛面前敬酒,虽然他们都是酒精考验的老兵痞,可是也架不住人多,喝了第一杯,你还能不喝其他人的酒吗,那不是瞧不起人吗。所以他们俩被人这通灌啊,不一会就已经蒙圈了。其他人失去了目标,就开始自己灌自己,最后公司的食堂里一片狼藉,东倒西歪的睡了一地。
第二天,李明和宋涛刚爬起来,就被一帮技术组的老家伙们打上门来,拉着他们俩就走,一个个板着脸不说话。两人的脸还没洗呢,可他们怎么解释都不行。
他们刚到技术部就被一帮技术人员围住了,还没等他俩坐下呢,大家就开始喷了。
“昨天就想找你们俩了,可是考虑你们刚到临海,我们也不能不讲情理。可我们一直憋着一口气。你们保卫部制定的那个军备计划根本就是胡来吗,就我们现在掌握的技术水平,陆军居然选择前装枪前装炮,这是要干什么,瞧不起我们技术部吗?”
“我们战士的生命是宝贵的,你们怎么还抱着这么落后的军事思想,你们不知道前装步枪需要维持线列的正常状态,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火器兵器的优势吗,那样伤亡会很大啊。我的同志,你们这就是犯罪啊!”
“你们当年在部队都干什么了,难道我军现在已经沦落到这个地步了吗?我们面对的是后金鞑子的马队,还有蒙古鞑子的游骑,一旦遇到遭遇战怎么办?”
大家七嘴八舌的对着两人狂喷,一个个吐沫横飞,把李明和宋涛两个苦逼喷得头昏眼花,两人昨天就已经有了思想准备,可是当他们身临前线的时候,还是有点吃不消。
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一摆手,让大家停了下来,这人叫张江,原来是某个军工厂技术部门的专家。他阴沉的看着两个人,严肃地说道:“你们陆军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说吗。别弄得像我们不讲道理似的,我们也要讲民主吗。现在你们说一说吧。”
李明看着周围一大帮眼镜男,镜框后面喷吐着灼人的目光。李明心里话,谁要是和你们这帮知识分子讲理,谁特么就是棒槌。关键是你讲不过他们啊,说什么都是一套套的,而且全是坚持自己的主观想法,根本不容许别人的意见。
反正搞技术的人都固执,通情达理的人太少。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科学才能一直进步吧。
李明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然后笑着道:“我和老高之前制定这个陆军军备计划的时候,主要是考虑了客观的现实情况,远东公司头两年,主要任务就是在海参崴基地站住脚,尽量在最短的时间里搞好海参崴开发区的各项基础建设,还有就是辽东移民的接收工作。因为这段时间公司的威胁相对较少,所以公司保卫部并没有主动进攻的军事计划,而是把训练新兵,培养部队未来骨干作为这两年的主要工作。部队的装备计划,主要还是以我们所针对的敌人,还有我们将要达到什么样的战略意图来制定,不是武器越先进就越好,而且是要考虑武器的效费比。”
李明的话音刚落,一个粗壮的中年男子就站了起来,一拍桌子大声道:“真是无稽之谈!”
这人叫李铁雄,原来是某个重型机器厂主抓生产的车间副主任,他是个军迷,在各大军事论坛里,都有他的身影,是公司技术部里几个唯武器论的主导者之一。
“现在我们考虑什么效费比,我们现在需要的时间。趁着虫洞还在,我们为什么不把大批的AK47运至另一时空,还有坦克、装甲车、火箭炮,为什么不要这些装备,反而弄那些没有用的东西。就是给我一个装甲营,我都能一个月打到沈阳,越早消灭后金政权,对我们就越有利,你们……”
还没等他讲完旁边的张江就一下把李铁雄给拉住了,生怕他再说点儿什么。可刚拉住李铁雄,旁边几个唯武器论的拥趸也站了起来。
“要我说干脆就弄一些火神机炮,那火力绝对能打得鞑子落花流水,连炮都省下了。”
“我们为什么要发展机帆船,可以发展全钢装甲战列舰吗,甚至不用开炮,就是撞都能撞沉欧洲的风帆战列舰,再装上几门大口径火炮,一炮就能毁灭一座城市。”
“我们也可以搞一些拖拉机,几百辆大型拖拉机都装上机枪,一路横推,什么蒙古铁骑、鞑子马队统统都是渣啊。”
一帮技术人员连忙把这几个人给劝住了,他们也知道这么搞不现实。李明和宋涛相对苦笑,但并没有反驳,毕竟大家的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都希望公司的部队能越强大越好,可是现实并不允许他们这么做啊。
要是想打到沈阳,十辆BTR…60装甲输送车、五十辆吉普车就足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可是打下来以后怎么办,这和公司稳扎稳打的战略意图完全是相违背啊,占领一个地方,靠谁来管理,没有足够的干部,就算是打下了地盘,从根本上也解决不了问题。
还是要改造一批明朝的土著,培养足够的基层管理人才,才能让占领的地方保持稳定。部队以后肯定也要大规模扩军,可是没有足够的基层骨干,这部队怎么建,难道让保卫部的人当班排长吗。
可是保卫部一共就那么点儿人,还有相当一部分海军,陆军总共就不到三百人,还有相当数量的技术、后勤、炮兵等其他兵种的干部士官。就算都当班排长才能带出多少兵,而且部队的后备力量怎么办。
部队建设包括了方方面面,光是后勤就是军队重要的组成部分,打仗就是打后勤,几万部队一天所需的物资,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上了战场需要的物资那更是天文数字,人吃马喂哪个不要从后方运过来。
第63章 新武器
他们要打碎这个旧世界的一切,首先就要从改造这些辽民开始,光靠远东公司这些人,能管理多大的地方。部队更是如此,如何保证部队的绝对忠诚,让他们拥有钢铁一般的意志,这些都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基础打得越牢固,他们以后建立的新世界就越稳定。
张江这时也说话了,他看了李明一眼,严肃地说道:“铁雄他们几个的建议,是有些操之过急了,可是你们保卫部的军备计划也行不通,根本就是乱搞。我还是那个意思,那就是用事实来说话,你们俩看看我们做出的一些东西,绝对比你们那些落后的前装枪要好得多。”
他说完就站起身,率先走出了屋子,其它技术组的人员也都跟着出去了。宋涛冲着李明笑道:“我就说你们的计划有问题吧,你和老高还坚持,现在好了,连我都躺着中枪。我特么比窦娥都冤,其实我和那个李铁雄是一个想法。”
李明正窝火呢,听到宋涛这么说,“啪”的一声,就给了他一个脖溜子,怒道:“你是保卫部的人,你要是敢临阵倒戈,以后你休想带兵,保卫部没有你这样的叛徒。想玩无间道,就你那个心眼,还是省省吧。”
他说完也站起来走出了屋子,留下宋涛一个人在那里泪流满面。哥特么容易吗,两面不讨好,都特么对着我来劲儿,我……我不跟你们一般见识。想到这里,他也跟着跑出了屋子。
李明和宋涛来到了一个空旷的仓库,这里已经摆了几张桌子,上面摆着几只步枪、手枪,地面上还有三门火炮。李明和宋涛并没有和技术部的人说话,而是直接走到桌子前,一人拿起了一把步枪仔细的看了起来。
张江走过来,满是自豪地说道:“这是我们定型的直拉栓动步枪,我们把它叫1628式步枪,其实就是仿制的夏塞波式步枪,但是材料和工艺绝对要比原型枪好得多,而且我们改进了当年夏塞波步枪的一些缺点,不但提高了性能,还简化了一些繁琐的设计,很多部件都采用了冲压工艺。还是采用纸包子弹和黑色底火药,但性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全长130。5厘米,重4。5公斤,口径11毫米,有效射程900米。我们经过研究决定,还是采用夏塞波步枪的原版72厘米刺刀,装上刺刀后,全枪长1。88米。”
李明拿起了旁边那把外形像是土耳其亚特坎弯刀似的刺刀,先是拿在手里挥舞了几下,感觉非常的趁手。一旦以后在巷战中遭遇,这就是一把杀人的利器。李明又把刺刀装上了步枪上,对着前方做了几个刺杀的动作。
这特么就是长矛啊,就算是后金马队、蒙古游骑遭遇了,被他们冲道眼前,战士们组成的枪林就够鞑子喝一壶的。那一把把弯曲的刺刀,闪烁着凛冽的寒光,看着就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
他恋恋不舍的放下步枪,拿起旁边的一把左轮手枪。李明认识这种手枪,是著名的柯尔特M1873单动式转轮手枪,需要用手搬动击锤的那种,同样采用纸包子弹。
“这是我们技术部生产的1628式左轮手枪,口径11。43毫米,弹容6发。分为两种规格,一种是骑兵型,枪管190毫米。另一种是军官型,枪管140毫米。当然我们还是做了一些改进,并且在工艺和材料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性能同样超越原版的型号。我们已经生产出5000套组件。”
李明听了张江的介绍,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但他突然问道:“这些枪械的子弹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张江从兜里拿出了几发子弹,递给了李明。然后笑着道:“纯铅的弹头是我们公司自己做的模具浇铸的。后面的硬纸筒找了一家生产纸杯的工厂订做的,双面淋膜,防潮性比普通纸壳好多了。我们已经经过多次的试验,性能非常稳定。我们订做了5000万个这样的纸筒。底火也是外包出去的,只是厂家不在国内,而是东南亚某国,我们一次性定制了两亿个,已经运抵海参崴,这东西生产起来很麻烦,但是两亿个足够用到我们以后工艺达到标准的那一天了。”
李明把玩了一会儿手中的子弹,笑着道:“我代表保卫部感谢技术部各位专家,为我们的战士研制了这么好的武器,大家辛苦了。”
说完李明还冲着一帮技术人员鞠了个躬,这帮知识分子和技术宅,虽然有时候很固执,但都是吃软不吃硬的顺毛驴,看到李明这样的表现,反而不好意思了。
张江也上去仅仅的握住李明的双手,笑着道:“我们辛苦什么啊,你们以后作为我们公司的武装力量,是要去拼命的。我们只是在后方,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最好的装备,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战士们的手里。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吗。而且我们和保卫部只是存在一些沟通方面的问题,根本不是主要矛盾。我建议以后我们技术组的军械部,随时和保卫部取得沟通,而且技术人员也要下到部队的基层连队班排,和战士们打成一片,倾听战士们对武器的使用感受,以便对枪支后续强型的改进。”
他说完就亲切的拉着李明和宋涛,来到了几门火炮的面前,他首先来到一部娇小的火炮面前,为李明介绍了起来。
“这是我们基于日本92式步兵炮的基础上,研制出的一种步兵支援火炮,但考虑到我们面临的后金武装,甚至以后面对欧美国家的纯火器部队,他们的火炮对我们都没有太大的威胁。经过我们技术组军械部各位的研究就决定,还是选择了架退火炮。也不能说是单纯意义上的架退火炮,这门炮的也有一个简单制退复进装置,只是行程短而已,但是对于这种小口径,短倍径的轻型火炮足够了。原理就是采用摩擦软木和炮身缓冲复位弹簧,进行双重缓解火炮发射的后坐力。这种装置的优点是简单实用,而且套件生产成本极低,也易于更换,在另一时空的海参崴就能生产。虽然稳定性、射速和管退炮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对于我们目前来说足够了。”
他说完又从旁边的地上拿起了几枚炮弹,又开始兴致勃勃的为李明和宋涛介绍了起来:“我们同样采用的纸壳一体式炮弹,弹种有散弹、榴弹、榴散弹。以后我们还要发展燃烧弹、照明弹、化学弹。”
他说完又走到另一门火炮的旁边,摸着炮身道:“这是我们最新研究出来的75毫米山炮,仿制的是克虏伯75毫米山炮,但是缓冲复位装置和70毫米步兵炮一样。口径75毫米,炮管长15倍径,炮身长1050毫米,炮架双轮单脚式,高低射界…8度~15度,最大射程3500米,炮重405公斤。”
他又走到另外两门火炮的旁边,叹了一口气道:“这是90毫米野炮、105毫米加农炮,但是最后我们经过慎重的考虑,还是决定放弃了,威力虽然不小,但是重量太重,那个时代的道路情况,在骡马化步兵的情况下,这两种火炮和大口径迫击炮相比,效费比太差了。而且我们把这几门炮特意用货轮拉到公海试射了一番,70毫米和75毫米火炮,非常稳定,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可这两种火炮都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过一会儿我们就会把他们销毁。以后到了另一时空的海参崴,我们还是要发展60毫米、82毫米、120毫米的迫击炮。各种口径的无缝钢管我们都购进了不少,瞄准镜我们已经委托海参崴分公司,在俄军战备仓库里找到了不少,还有两种轻型火炮的实心胶皮轮胎,我们也在仓库里找到不少。”
第64章 三号登陆舰
李明和宋涛再一次的感谢了技术组的各位专家,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双方原本剑拔弩张的关系,也随之烟消云散,变得非常的亲热,大家还热烈的交谈了很久,才各自分开。
等到他们离开了技术组,宋涛擦了下头上的冷汗,咋舌道:“以后我是再也不跟这帮技术组的家伙见面了,他们就是一群疯子啊,就这么一会儿,我都坐下病了。”
李明看了宋涛一眼,呵斥道:“你什么态度,那也是我们公司的员工,你这么说这是破坏公司的安定团结。”
宋涛撇了撇嘴,揶揄道:“你现在怎么学的和跟王和、郭松似的,一嘴的官腔。大哥,你是军人,别做出一副政客的嘴脸,别弄得过几天,我特么都不认识你了。”
他说完撒腿就跑,把李明气的啊,死命的追了上去。两人在公司的院子里疯闹了很久,才来到港口那里。此时海运组和海军支援过来的人,正在几艘货轮上忙碌着,正在做最后的准备。旁边还停靠着一艘登陆舰,李明以前只是在图片中看到过这个型号,今天总算是看到实物了。
他们和宋涛兴奋的跑上了登陆舰,正好看到了海军的周成,他就是未来三号登陆舰的舰长。看到了李明和宋涛,周成也笑着走过来,和他们握手寒暄。
“怎么样?这艘船不错吧。‘玉康’级(072型)大型登陆舰,长119米,宽15。6米,吃水2。75米,最大航速20节,巡航速度14节,续航力3000海里%14节,自持力20天。只是原来的武器都拆了,但是武器底座都还留着呢,也便于我们日后改装武器上舰。对了,我领你们去船舱里看看吧,那里还有两艘登陆艇呢。”
李明和宋涛也随着周成来到了船舱,周成拍了拍一艘登陆艇的船身,笑着道:“这两艘登陆艇也不错,长28。6米,宽5。4米,吃水1。4米,航速最高12节,航程500海里。你们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听了周成的话,两人往登陆艇里看了一眼,顿时就乐了。原来里面装着一辆75式105毫米车载无后坐力炮,这可是好东西啊,据说以前野战部队的步兵团,都装备了一个连6辆75式无后坐力炮。这家伙威力巨大,发射榴弹能打出七八公里。
“105毫米的炮弹多吗?”
“这个倒是不多,一共就几百发,聊胜于无吧。”
李明摇了摇头,这种105毫米无后坐力炮的炮弹,要在另一时空的海参崴制造很麻烦,但两门炮几百发也差不多够了。李明想起王和的话,就又问道:“据说还有一批枪械,现在在哪里?”
周成笑着道:“哪能马上给我们啊,我们出海以后,他们要在海上给我们,都是些老旧的武器,数量也就百十支,我们也没什么兴趣,但是人家一番好意,我们也不能不要吧。”
李明和宋涛摇头苦笑,他们要是知道远东公司弄了那么多的俄式装备,还不知道该怎么想呢。他们在登陆舰上呆了一会儿,就去了旁边的几艘货轮看了看。
这次公司的船队包括2艘19800吨国际ccs散货船,1艘装载了700多个集装箱的12000吨集装箱船,1艘载重量13900吨的成品油船,再加上这艘3376吨的“玉康”级(072型)大型登陆舰。他们将在日本海附近某海域与一艘装载着五万吨水泥生料的散装杂货船,一艘从芬兰买来的4000多吨的破冰船会合,然后开启虫洞进入另一时空。
李明对于这么多大家伙穿越虫洞,心里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虫洞到底还能存在多久,到目前为止还是个未知数。一旦出现变故,假如虫洞突然消失,那后果可就严重了。但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也由不得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几天后,林海公司总部一切准备就绪,所有人员都已经登船,码头上只剩下李明和王和几个常务董事,王和正在用步话机和各船进行最后一次联系。
王和放下步话机,转头对李明他们笑道:“我们也上船吧,大家都等不及了。”
李明回头看了眼空空荡荡的公司,笑着道:“我们公司现在人去楼空,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我们在临海的一个保安公司雇佣了几十个保安,让他们替我们看守这里,时间是三个月。至于我们离开的理由,已经和临海市政府打了招呼,说公司员工最近几个月非常辛苦,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公司组织了一次出国旅游,时间是一个月。”
李明和宋涛他们听了王和的话都乐了,宋涛笑着道:“我们确实是旅游去了,只是我们这次是穿越时空,目的地是1628年的明朝,而且再也不回来了。”
大家说笑着上了三号登陆舰,这次公司跟着船队的员工,除了各船的工作人员,其余人都统一坐三号登陆舰离开临海。原本他们想让一帮技术组的专家坐飞机去海参崴。可是这些家伙死活也不愿意,非要和大家一起坐船通过虫洞,到达另一时空。
这帮家伙要是拿定了主意,任谁也改变不了。王和他们只好任由这帮人跟着上了船。当四艘巨轮慢慢的驶出了临海港的时候,三号登陆舰也跟在这几艘大家伙的后面缓缓开向了大海。
船上的人都趴在船边的护栏上,大家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离他们越来越远的临海市,此时的气氛有些压抑,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这一次的离开,可能就是和现代社会说再见了。下一次回来这里,也许就是若干年后了,而且这里已经变成了另一时空的明朝。
船队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了几天,就来到了日本海海域,此时登陆舰上的全球定位系统显示,他们已经到了预定海域,这里就是他们和另外两艘船会合的地点。
船队开始减速慢行,不一会儿,和他们会合的两艘船传来了他们即将赶到预定海域的信息,此时正值深夜,海面上风平浪静,一艘巨轮从远处夜色里慢慢露出庞大的身影,正是那艘从海参崴开出来的散装货轮,船上装了五万多吨的水泥生料。
随后出现的是那艘从芬兰买来的破冰船,满载排水量4580吨,全长85。7米,宽21。7米,吃水7。3米,编制45人,柴电动力功率12000马力,航速17节,续航力7000海里%17节。1976年下水的老船,但之前换装了全新的柴油机,整船也全部翻新保养了一番。
这时,各船的通讯装置传来了三号登陆舰舰长周成的声音:“各船注意,各船注意,周围海域并没有发现过往船只,各船做好准备,穿越行动即将开始,各船做好准备,穿越行动即将开始。”
李明这时已经随着登陆舰的一艘救生艇,被吊到海面上,几名海军人员驾驶着救生艇,开到了船队航向前方的一片空旷的海域停了下来。因为这次穿越虫洞的都是大家伙,所以李明规定所有的人员必须穿好救生衣,在各自的船舱中耐心等待。
可是一帮技术部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宅,还管那个,全都站在三号登陆舰上,想亲眼看看船队穿越虫洞的盛况,这把宋涛和周成急的啊,周成还得驾驶登陆舰,宋涛只好亲自去劝各位技术组的专家。
“各位,大家行行好,别难为我好吗。都回各自船舱里等着,一会儿穿越虫洞的时候,可能会有危险。还是回到船舱耐心等待吧,一会可能会有危险……”
可是那些技术组的一帮人,根本就没搭理宋涛,任凭宋涛苦口婆心的磨破了嘴皮子,可就是不理那个茬,一个个激动的抓着船边的围栏,表情肃穆,眼神里充斥着一种狂热的情绪。
李明走到了救生艇的船头,拿出虫洞打开了空间光门。随着李明的不断拉扯,虫洞空间慢慢的变成一个直径几十米的巨大光门。远处登陆舰上那些技术组的专家们,他们终于如愿以偿的看到了虫洞光门,所有人的眼神都满是迷离,他们的手紧紧的握着围栏,有几个甚至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他们各行各业都有,都是从事多年的科研技术工作,对于超越科技的东西,要是换做以前,肯定会跟你辩上三天三夜,满嘴都是各种数据啊、理论啊、公式啊,反正用科学论证不了的东西,在他们的眼里,那就是离经叛道。
可是今天远处那个巨大的光门,却给了他们无比强大的震撼,一个个激动的无以复加。远处的一艘艘巨轮,缓缓地驶了过来。首先进入光门的是那艘装满了水泥生料的巨型散装货轮,货轮巨大的身躯缓缓的开进光门,后面的四艘巨轮也开始依次进入。紧接着是那艘破冰船,最后是三号登陆舰。
第65章 激动
当三号登陆舰缓缓驶进光门的时候,一帮平时严肃死板的专家技术人员,近乎同时的疯狂的嘶吼了起来,声音之大就连救生艇上的李明都被吓了一跳,他一抬头发现登陆舰上站满了人,顿时就怒了。
“宋涛,你特么干什么吃的,我不是告诉你了吗。所有人员必须回到舱室,那帮技术组的人是怎么回事?”
“大哥,你也太高看我了,你以为他们能听我的吗。我特么现在就是掏枪指着他们的脑袋,他们都不会离开的。如果你硬要我完成任务,我只有使用武力了,但是你得下命令,我保证完成任务。”
宋涛几句话把李明挤兑的没话可说,他暗骂了一句,然后一挥手,救生艇也开足了马力穿过了虫洞。至此远东公司临海总部的船队已经全部进入另一时空。救生艇穿过了虫洞以后,李明也迅速收起了虫洞。
这一次虫洞的变化有些明显。原本明亮的虫洞,现在已经变得黯淡了很多,但是李明却并没有怎么沮丧。他一直最担心的就是这几个大家伙。他们成功的进入了另一时空,李明的心顿时也放下了不少。
通过这一次几个大家伙穿越虫洞的情况看,李明也多少了解了虫洞的一些规律。只要开启虫洞,光门如果开的不是太大,哪怕虫洞开启的时间长一些,能量也不会消失得那么快,但是光门开启的要是太大,那虫洞的能量就会急剧减少。
这也让李明一直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远东公司接下来的工作,主要就是以现代社会海参崴仓库的物资为主。所有的物资也都是通过火车进入虫洞。毕竟火车进入虫洞的时候,光门并不需要开启太大,所以接下来以大规模铁路运输为主,就不会对虫洞影响太多。
宋涛和李明结束通话以后,转过身看着身后那些疯狂的专家技术人员,有的都几十岁的人了,在那里又蹦又跳的,嗓子都喊哑了,可是那兴奋的劲头不但没减还越演越烈,现在还在嘶喊着。他摇了摇头,一个虫洞至于吗。
机械组的组长刘贺和技术组的张江,两人加在一起都快100岁的人了,现在都是热泪盈眶的把对方的手紧紧的握在一起,刘贺嘴里还不停的嘟囔着:“就算我现在死了,这辈子也值了。”
宋涛看到光门已经收起来了,就转身进了船舱,他再也不想和这帮技术部门的人打交道了。剩下一帮各部门的技术人员,还留在甲板上唏嘘感慨。
李明坐着救生艇回到三号登陆舰,走上了甲板,就看到了各部门的技术人员还呆在甲板上,也是苦笑的摇了摇头,走上舰桥,来到周成的身边,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
周成走过来,递给李明一根烟,笑着道:“刚才听到那帮人喊了吗,宋涛像个孙子似的在那里劝,可这帮人连搭理都没有搭理他,弄得宋涛这个闹心啊。”
李明接过周成的烟,点上吸了一口,笑着道:“你还说呢,前几天我被这帮人这顿喷,你可不知道啊,我和宋涛都被他们喷傻了,你还不能和他们对着干,这帮家伙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