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这个黄锦却说什么也不同意,说什么远东只是海外蛮夷,堂堂天朝上国哪有去迎接藩属国的道理。大明天使到了辽东连个迎接的都没有,更别说像样的仪仗了。这哪还有一点受封藩属国的样子。
  弄得吴承严心里这个郁闷啊,人家远东根本就没有去京城请封好不好,是我们厚着脸皮自己找上来的好不好。可是这话他可不敢说,这要是传出去,大明的脸可就真丢尽了。
  他和两位副使被黄锦的话,弄得不上不下,若是真迎接远东的特使,黄锦回去非参他们一本不可,到时候那些言官能把他们三人骂死。他们这些文官真不怕死,但就怕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所以吴承严只能和黄道州、孙士越两位副使,硬着头皮站在这里。对于远东公司的存在,大明也就是崇祯和朝堂高层才知道,下面的官员和百姓,对远东基本没什么印象。
  这个黄锦可了不得,当年魏忠贤想在国学馆西侧建造生祠,执掌国学馆者拟调他专司其事。黄锦呵呵大笑,说道:“彼阉竖也,吾史官也,吾安能以好官预阉事而贻万世笑端乎!”坚决拒绝,并以神圣的儒林之地从此将被沾污,是知识分子的奇耻大辱,要求调离翰林院。
  要知道那时候魏忠贤可是一手遮天,连袁崇焕那么任性的人,都在辽东给魏忠贤建生祠。可见当年魏忠贤的威势已经到了什么地步。那几年敢得罪魏忠贤的可都是不怕死的狠人。
  不一会儿,范文程和刘捍东三人走进了大明使团的营地。吴承严顿时泪流满面,心里也长出了一口气,大哥,你们可算是来了。
  这要是远东特使一怒之下把他们晾在这,他们就真的苦逼了。吴承严非常热情的走上去,笑着道:“先生可是远东的特使?”
  范文程微笑着拱手道:“学生范文程,远东宣教部特使,让几位大人久候了。”
  吴承严和两位特使一听,都愣住了。范文程可是皇太极身边最倚重的汉臣,怎么又成了远东的人了。但他们并不在意,爱谁来谁来,只要来人就行。
  吴承严热情的和范文程寒暄着。
  “哼……尔等身为藩属,觐见大明天使为何不跪,成何体统!”黄锦满脸愤怒地说道。
  吴承严三人一听,脸色顿时变了,心说坏了。这家伙今天还没完没了了。
  刘捍东那脾气,当场就要破口大骂,范文程一看不好,赶紧抢先一步说道:“这位大人有所不知,我们远东可不能随意跪拜,我们一跪皇天后土,二跪父母先祖,三跪溘然长逝之人。”
  范文程的话,把对面的黄锦气得脸都白了,他张了几次嘴,愣是一句话都没说出来。刘捍东也差点没乐出来,这个大汉奸也太特玛损了。
  吴承严连忙上来打圆场道:“远东虽是我华夏一脉,但多年流落海外,风土人情与大明多有不同,黄大人就不要计较了。”
  范文程微笑着没有说话,他已经明白了其中因由,所以对这次首长们交代的任务,心里又多了几分把握。这可是首长交给他的第一次任务,说什么都要完成。他可没什么节操,如果他自己来,为了完成任务,他可能真就跪了。
  “尔等海外流民,受我大明天使封国辽东,竟然让天朝使团久候。而你身为特使,只身前来,连个仪仗都没有,眼中还有没有天朝上国。”
  范文程听了黄锦的话,顿时满脸悲壮的道:“我远东乃宋氏崖山后裔,谨遵先祖遗训,不远万里飘洋回到天朝故土,闻之辽东被后金蛮夷肆意蹂躏,百万辽民蹇罹丧乱,荼苦已极,黔首无依。远东虽人孤势单,为解救鞑虏铁蹄之下的数十万骨肉同胞,却毅然与鞑虏血战数月,将士死伤遍野。如今战事还未平息,远东将士仍在四处清缴鞑虏余孽,靠血肉之躯抵挡鞑子铁蹄践踏。既然这位大人想要仪仗,那我速速回去为大人准备。远东虽属海外贱民,可还是能倾尽全力为诸位大人凑出一副像样的仪仗来。”
  他说完转身就要走,吴承严连忙一把抓住了范文程,你今天来了可就别想再走了,谁知道你这一走还能不能回来啊。他转过身冲着黄锦呵斥道:“黄大人,你如此强人所难,到底是何居心?哼……”
  刘捍东看着满脸通红的黄锦,心里这个乐啊,这个傻逼今天接连吃了两次哑巴亏,愣是被大汉奸挤兑的一句话都没说出来。君子要是能斗得过不要脸的小人,那真是没天理了。
  这边吴承严和两位副使一个劲儿的在劝慰范文程。可这货还没完了,眼含热泪,满脸悲愤的道:“文程受圣人教诲多年,身为汉家儿郎,也有着一身铮铮铁骨。为驱除鞑虏,收复故土,甘愿身陷腥膻之地,数年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不就是为了我远东挥兵辽东的这一天吗。”
  旁边的刘捍东听了范文程的话,眼前一黑,好悬喷出一口鲜血。尼玛……范文程,光天化日之下,你都敢借着我们远东来帮你洗地,你……你……你也太不要脸了吧!
  接下来一切顺利,范文程和吴承严就册封之事达成了共识,远东还在与鞑子苦战,册封之事一切从简。可就在这时,黄锦又跳了出来,说什么也要过河去沈阳册封,说这样不和礼法。仪仗可以不要,但是远东诸将必须接受大明使团的亲自册封。
  范文程一再解释,辽东各处鞑虏遍地,如果大明使团过河赶往沈阳,怕鞑子余孽冲撞了天使,可黄锦却死不撒口,就说这不和礼法。
  弄得连吴承严和两位副使也不敢坚持了,如果黄锦回去四处嚷嚷,那一帮闲的蛋疼的言官非把他们三人弄得身败名裂不可。
  事情就僵在了这儿,范文程也被气的七窍生烟,本来可以轻易完成的一件任务,却被这个家伙弄黄了,他被逼得实在没办法了,只得留在大明使团的军营里,让刘捍东回去向远东汇报。


第404章 震慑
  刘扞东让特战队员留下保护范文程,自己回到了大凌河守备区,用电台把这里的情况向高建国做了汇报。
  高建国听了当时就被气乐了,正好董事局委员会的各位常委委员都还在沈阳,他和王和又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召开了紧急会议。当大家听说了大明使团的事情,也都是哭笑不得。本来还想给大明留点脸面,可现在他们就是给脸不要脸了。
  高建国笑道:“原本还想给大明留点脸面,可是总有人蹬鼻子上脸。这个时代你要是不龇牙,人家还真当你是病猫。”
  王和也苦笑道:“我们只是想争取几年和平的发展环境,但绝对不能损害公司的利益。其实接受册封对远东没什么影响。但如果我们现在和大明进入敌对关系,以后可能就会有很多麻烦。老高,这件事就交由军委会全权处理,尽量别把矛盾激化,但也不能惯他们毛病。”
  刘扞东离开以后,吴承严和两位副使把范文程迎进军帐,三人和范文程在军帐中谈笑风生,但双方都是各怀心事。
  在营地的另一处营帐内,吴襄父子正相对而坐。
  “远东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扫平鞑子,绝不会那么简单。你不要不服气,我们和鞑子见过那么多阵仗,鞑子战力有多强,你应该知道。”
  吴三桂闷着头不说话,脸上仍然不怎么服气。远东灭了鞑子,让他也非常惊讶。可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不服气。他总是认为给他几年的时间,他也能领兵横扫辽东。
  晚上的时候,范文程心事重重的走出自己的营帐,在军营里散布。这次的任务出了纰漏,他心里非常郁闷。
  突然听到身后有人说道:“范先生,可真是闲情逸致啊。”
  范文程回过头一看,发现正是白天的那名中年军将。他连忙拱手道:“学生见过将军。”
  “末将吴襄,早就听说过先生的大名,没想到先生一介书生,竟在鞑子身边忍辱负重多年,真是连我等军汉都不得不佩服啊。”
  范文程现在就愿意听到这样的话,他满脸笑容的道:“唉……文程也只是恰逢其会罢了,如果当年不是受远东所托,文程可能就会慷慨赴死了。”
  他最希望的就是在各种环境为自己洗地,说的多了传的就多,时间长了没准把自己身上的污点洗白也说不定呢。
  两人相互恭维着对方,范文程听了几句,就明白了对方意图,吴家这是要两边下注。想到这里,范文程也变得更加的热情了。
  “学生早就仰慕吴将军虎威,大家同是辽民,以后我们可要多亲近。辽东的土产甚多,不知道将军可有亲朋故旧,愿意帮着我们远东在大明打开商路。”
  吴襄一听顿时就兴奋了起来,他连忙道:“既然先生说起,这个忙我还真得帮啊。哈哈……先生你这可是找对人了,我们吴家最早做得就是行商生意,老奴祸乱辽东后,吴家多年的商路就断了。”
  两人越谈越投机,后来又去了吴襄的营帐,一直聊到月上中天,才各自回去休息。
  第二天上午,吴三桂带着十几名家丁,在大凌河的岸边巡视。突然,身边的一个家丁大喊道:“将军,你看……”
  吴三桂转过头,顺着那名家丁的手指方向看去。远处的大凌河河面,密密麻麻的开过来无数船只,几乎把河面都铺满了。
  一股股浓郁的黑色烟雾冲天而起,船上站满了人。吴三桂连忙大喊道:“回营……回营……让大家戒备,快……”
  他喊完率先打马离开河岸,向远处的军营狂奔而去。
  过了一会儿,大明使团的营地乱了起来,三千关宁铁骑纷纷披甲,骑上战马冲出了营地,在大明使团营地外列队戒备。
  吴承严和两位副使,以及使团的众多官员也跑出了营地,向远处的大凌河方向看。只见河面上此时已经遍布着船只,足足有几百艘,正陆续向岸边停靠。
  “翁……翁……”
  一阵嗡鸣声从远处传了过来,吴襄骑在马上,四处查找着声音的来源。队伍里眼尖的骑兵看到了远处出现了一个个黑点。
  “大人,你看天上……”
  吴襄向远处的天空一看,十余只铁鸟正向他们这里飞来。越来越近,为首两架巨大的银灰色铁鸟,突然一头扎了下来,直奔关宁军的马队俯冲了下来。
  “我的妈啊……快跑啊……它们下来了……”
  原本整齐的骑兵马队顿时就乱了,战马也疯狂的嘶鸣,很多关宁军都被躁狂的战马掀掉在地上。三千人的马队开始四散奔逃。不论吴襄如何大声的喝骂,也无法阻止马队的混乱。
  两架飞机几乎贴着关宁军马队的头顶,呼啸着飞了过去,然后猛地拉起。紧接着十架三角翼飞机也相继俯冲,冲向了地面已经混乱不堪的关宁铁骑,把整个马队弄得乱七八糟。
  吴承严和一帮大明文官,已经被刚才这一幕吓傻了。那可是整整三千人的关宁铁骑啊,就算当年的鞑子,也得费一翻手脚才能把他们击溃。可眨眼间三千马队的阵型就混乱不堪了,马队要是没了阵势,战力绝对会降低几个档次。
  这时,无数内核驳船纷纷停靠在大凌河的岸边,船上的战士们迅速的忙碌着,支起厚实的踏板,指挥一辆辆装甲车和汽车登陆。还有一队队荷枪实弹的远东军野战师官兵跳下驳船,在岸边整队。
  八辆装甲车、近百辆吉普车、轻型越野车和卡玛斯卡车,咆哮着向大明使团营地的周围开了过去,所有车辆迅速占据有力位置,然后向中心包抄了上来。
  散落在四处的关宁军骑兵,被一辆辆装甲车和汽车驱赶到了中间,有些骑兵想要冲出去,但马上就被车辆上的机枪把战马打死,关宁军骑兵纷纷摔落马下,车上的战士冲下车辆,按住地上的关宁军把他们绑了。稍有反抗就会被远东军战士用枪托砸的满头是血。
  远东军一出场就把明军镇住了,吴承严一帮文官更是被吓得魂都没了,现在想跑都跑不了了,因为百余头怪兽已经把他们团团围住了。怪兽速度极快,即便是战马也跑不过他们。
  “嗡嗡……嗡嗡……”
  又是一阵剧烈的轰鸣声从他们的头顶传来,吴承严一愣,抬头看了一眼,四个庞然大物已经慢慢的飞到了他们的头顶,正在铺天盖地的想他们压来。
  整个天空都被遮得严严实实,犹如四座大山即将轰然落下一般。
  旁边的吏科右给事中黄道州被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另一名副使鸿胪寺少卿孙士越,虽然没有坐在地上,但也是浑身发抖,脸色惨白一片。
  范文程仰头看了眼头顶的几艘飞艇,心里不禁升起一阵莫名的自豪感,他挺直了腰板。脸上虽然还是挂着微笑,但无论怎么看都有股子狗仗人势的赶脚。
  四个庞然大物在他们头顶二三十米的对方停下,一根根绳索从上面甩了下来,十几个精锐的战士顺着绳索依次滑落到地面。
  一帮身材高大的战士迅速聚集在一起,端着火铳站在那些大明文官的对面。他们脸上涂满了油彩,穿的衣服也是花花绿绿的,但身上却充满了掩饰不住都被冷冽杀气。
  “啊”明军中一名年轻军将,骑着战马挥舞着战刀向他们冲来。也不知道是真傻的还是真勇敢。为首的远东军将冷笑了一声,随手掏出手枪,“嘭……嘭……”两枪,就把那匹战马打倒在地。
  马上的那明年轻军将,也被掀下了战马,“噗通”一声,重重的摔在地上。吴三桂强忍着剧痛,想要挣扎着爬起来,突然感觉脖子被一只大手死死的攥住,一把冷厉的刀锋已经抵在了他的眼睛上。
  “小子,你要是敢动一下,老子就宰了你。”
  听到对方的话,吴三桂当时就不敢动了,刀尖几乎要扎到了他的眼睛,让他的心里恐惧不已。直到现在他才后悔,为什么刚才要冲动的扑上来。他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感觉死亡离他如此之近。
  近百辆装甲车辆已经慢慢的逼近营地,把关宁军驱赶进了军营。几辆装甲车咆哮着冲了过来,把一帮大明天使围在了中间。
  王海洋大喊一声道:“都有了,上刺刀……枪上肩……向右转,齐步走……一二三四……”
  一队队远东军高喊着番号,大队人马如滚滚铁流一般,向远处的大明使团营地走了过去。远东军番号如雷,刺刀如林,整齐的脚步声无比雄壮。
  高建国为了震慑大明使团,直接调来了野战师的一个团,几千人的部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大步走来,一股无比森寒的凛冽气势扑面而来。
  军营里的关宁军都被远东军的气势震撼到了,他们在大明也算是强军了。就算是鞑子他们也敢与之拼上几阵,可是看到了远处远东军的气势,他们心里明镜似的,这才是强兵,就算是当年戚爷爷的兵势也没有这么强。
  一帮大明天使更是被吓坏了,弥漫在身边的凛冽气息,仿佛置身在尸山血海的战场。他们后背都湿透了。远东军竟然有如此铁军,几千人走在一起,举手投足犹如一人。


第405章 爷跟你练练
  一队队远东军的战士,陆续走到军营外面,排成整齐的队列。野战师步兵团的指挥员大喊道:“枪放下……”
  “啪……啪……”
  战士们纷纷把肩上的步枪放到身边,几千名远东军战士的动作行云流水,整齐划一。
  “嗡……嗡……”
  两架直升机也飞临大明使团营地,其中一架直升机慢慢的在旁边的一块空地上降落,高建国跳下直升机,大步走向大明使团。
  野战师团指挥员大声喊道:“立正……”
  在场所有远东军官兵近乎同时打了个立正,气氛一时间变得无比的森严肃穆。高建国大步走到大明使团对面站定,冷冷的看着对这些大明天使。
  周围气温陡然下降,一帮大明官员都觉到凉飕飕的,身上已经冷汗如雨。
  这时,从军营中跑出了一个中年的军将,他身后还跟着十几名家丁。十几名特战队员几乎同时端起AN94自动步枪,齐刷刷的瞄准了他们。
  这个明军军将正是吴襄,他被乱军冲进军营后,就四处寻找吴三桂。直到一个家丁慌慌张张的跑来告诉他,说吴三桂被远东军抓住了。
  吴襄听了大吃一惊,心里暗骂吴三桂莽撞。远东军今天在大明使团面前露出了獠牙,就是为了立威。这个不省心的小子,这不是往人家刀尖上撞吗。
  他一出营门就看到儿子被一个高大的远东军将按倒在地,一把利刃正顶在吴三桂的眼睛前。这可把吴襄吓坏了,连忙大喊道:“将军手下留情……”
  宋涛回头看了眼高建国,对方冲他轻轻的点了点头。宋涛掐着吴三桂的脖子,把他拎了起来。一拳狠狠的打在吴三桂肚子上,然后又是一脚把他踹到了吴襄的身边。
  “咳咳……”
  吴三桂剧烈的咳嗦了一会儿,然后伸手打开了他父亲的手,“腾”的一下站了起来,满眼冒火的看着宋涛,如果眼神能杀人的话,宋涛已经死了几次了。
  “小子,还不服?好……别说爷不给你机会,来吧,爷跟你练练。”
  吴三桂又被宋涛成功的激起了怒火,嚎叫着冲向宋涛。旁边的特战队员都似笑非笑的看着他,心里暗自为他默哀,现在军委会也就李明还能制住宋涛。这小子不是找虐吗。
  面对着愤怒的吴三桂打来的一拳,宋涛欺身而上,左手迅速抓住对方的手腕,猛地一个贴山靠,狠狠的撞了上去。
  “嘭”的一声,吴三桂被宋涛撞得眼前发黑,嗓子眼发甜,好悬喷出一口血来。宋涛的动作并没有结束,顺势一拧身,一下就把他狠狠的摔了出去。
  “嘭……”
  吴三桂再一次重重的摔在地上,摔得他眼冒金星,头昏眼花。
  “小子,服不服?”
  听到宋涛戏谑的声音,吴三桂用拳头狠狠的砸了下地面,大声喊道:“不服……”
  他再一次爬起来扑向了宋涛,但马上又被宋涛一个背口袋摔在了地上,宋涛用脚狠狠的一登他的腋窝,拧身顺势一倒,扳住了吴三桂的手腕,把他的手臂横在自己的身上,身体猛地向上一挺。
  这是一个标准的“十字固”,动作猛点儿能一下把人的手臂掰折了。
  “啊……啊……”
  吴三桂大声的惨叫,他感觉自己的手臂要断掉了,身体被宋涛制得死死的,丝毫不能反抗,哭嚎着道:“服了,呜呜……服了……”
  宋涛松开他的手臂,站起来嘿嘿笑道:“小子,算你识相,若是再敢叫板,爷就把你的胳膊、腿儿都特么掰折了。”
  吴襄连忙跑过去,他知道对方手下留情,要不今天儿子都已经死两回了。所以他一个劲儿的向宋涛道谢,谢谢他手下留情。
  一出闹剧结束后,高建国转过头,冲对面的大明天使肃然说道:“我听说诸位想要过河,有这回事吗?”
  对面的吴承严被高建国的话吓得一哆嗦,他连忙道:“没有,没有……我们只是随便说说,远东现在战事正紧,我们……我们就不叨扰了。”
  高建国又看了看对面的人,然后阴森森地说道:“我还听说你们想要体面的仪仗,嘿嘿……我今天还真给诸位天使带了一副仪仗。”
  他说完就对耳机冷冷地说道:“开始吧……”
  “轰……轰……”
  话音刚落,远处大凌河河面驳船上的炮火,就开始咆哮了起来。一枚枚炮弹,带着刺耳的啸鸣声,从头顶划过,然后在远处轰然爆炸。
  吴襄父子看着远处那一幕恐怖的场景,父子俩彻底的震撼了。他们都是上过战场的人,和那些文官相比,他们对远东炮火的印象更加深刻。今后不论什么时候,绝不与远东为敌。
  一声声剧烈的爆炸声,也把在场的大明文官武将吓得魂飞魄散,黄锦的身体剧烈的颤抖了起来。心里泛起一股恐惧的心悸。他在恐惧的同时,也是无尽的凄然。远东的实力如此强悍,那今后这大明的江山……
  让黄锦更担心的是,他的举动已经激怒了远东,如果远东一怒之下挥师入关,那他黄锦就是大明的罪臣。
  各种情绪瞬间涌上他的心头,急火攻心之下,眼前一黑,顿时就昏了过去。大明使团的官员随从好一番忙碌,才把黄锦抬下去。
  炮声终于结束了,远处的那片弹着点已经面目全非,地面好像被翻过一遍似的。
  高建国冷笑道:“这个仪仗怎么样?够排场吧!嘿嘿……这回大家满意了吧,不满意的话老子还有。如果你们满意了,就赶快把册封诏书拿来,我赶时间。”
  对面的吴承严擦了把头上的冷汗,小心地说道:“将军,不知道远东国的国主是谁?”
  高建国哈哈笑道:“哈哈……无所谓,你随便写一个就行。”
  吴承严和两名副使一听,心急如焚,这特么能乱填吗,我们回去还得找陛下交差呢。他们连忙看向旁边的范文程,满眼都是乞求之色。
  范文程想了下,走到了高建国的身边,小声恭敬地说道:“首长,还是说一个名字吧,尽快弄完,然后让他们走吧。”
  高建国想了下道:“那就让他们写李明吧,但国名不能写远东,就叫……”
  范文程一看高建国卡住了,就试探着说道:“若是应急的话,我倒是想起了一个,将军您看叫东海国如何。”
  高建国一听,无所谓的点了点头道:“成,就叫东海国吧。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你全权办理,让他们快着点,我们可没功夫和他们在这里耗着。”
  范文程点了点头,然后就和几个大明天使一起进了大帐办理册封事宜。不大的功夫,吴承严就双手举着册封诏书走了出来,他打开诏书刚想宣读,对面的高建国就不耐烦地说道:“别念了,我自己看。”
  高建国一把抢过诏书,打开一看,尼玛……上面大部分的字他都不认识。把高建国弄得挺郁闷,他随手把诏书揣进裤兜,然后阴森森地笑道:“这回算是册封完了吧。”
  对面的几人连忙点头,脸上还陪着笑。高建国冷冷的看了他们一眼,转身向部队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远东军大队人马开始陆续撤离,空中的四艘飞艇也慢慢的升空,向沈阳方向飞去。
  宋涛叫过了范文程问道:“刚才那一对父子叫什么名字?”
  范文程笑道:“首长,他们是关宁军的人,父亲叫吴襄,儿子叫什么我还没问。”
  旁边的刘捍东顿时大喊道:“麻痹的,老宋,我知道那小子是谁了,他是吴三桂。”其他特战队员也都反应过来了,老宋居然把这个大汉奸揍了一顿。
  宋涛一拍大腿,后悔地说道:“我靠……早知道是他,我就他娘的宰了他,把他胳膊掰折也行啊,以后这样的机会,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了。麻痹的,别让我再碰到他。”
  远东军登上了驳船慢慢的驶出大凌河,经辽东湾进入辽河陆续的回到了沈阳。几个常务董事都还在管委会等着高建国回来。
  李明看到高建国走进小会议室,就笑着道:“老高,大明使团给我们册封完了?”
  “啪”的一声,高建国把裤兜里的那个黄色的册封诏书摔在桌上,笑着道:“完了,总算是消停了,现在大明也该老实几年了。”
  王和拿起诏书,打开后开始念:“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缵承洪绪,统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
  高建国一挥手打断了王和,笑骂道:“得了,听着就烦,什么玩意儿啊。我刚才看了下,好多字都不认识。对了,我让他们册封的国名叫东海国,国主我写的是李明。哈哈……”
  李明愣了,然后笑道:“老高,你怎么写我的名字啊,你这是害我,这可好,我以后再大明算是挂上号了。”
  “不写你写谁,难道让我们这些老家伙给崇祯那小子当子民啊。哈哈……”
  大家听了高建国的话,全都哄笑了起来,弄得李明这个郁闷啊。


第406章 军委会的计划
  王和笑着道:“既然暂时解决了大明的麻烦,那我们至少有几年的时间对辽东进行建设了。大明我们不要去管,让情报部把情报工作做好就行,还有大规模的移民工作要当成一件大事来抓。目前辽东地广人稀,开发辽东最大的瓶颈就是人口了。明年开始,公司就要做好接收大批移民的准备。另外还要督促河南的周卫凡,江浙的宋世平,福建的郑芝龙和广东的刘香,让他们加大收拢流民。我们收拢流民的速度还是太慢,公司现在又开始面临着男多女少的窘境了。”
  李明点了点头,凝重地说道:“辽东地广人稀,公司已经具备了大规模移民的各种条件,可还是要注意粮食的储备情况。虽然历史上的小冰河气候对辽东的影响并不明显,可不代表有别的天灾。就算现代社会农业技术那么发达,遇到灾荒年也一样要面临着减产甚至绝产的情况。对外购粮这个工作要常抓不懈,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不行每年就动用几艘万吨巨轮,专门去吕宋岛拉一次粮。其他途径的购粮工作也要继续。我们公司的移民成本太高了,光是一个冬训就要耗费几个月的粮食。但冬训的作用确实很大。”
  高建国点了点头道:“是啊,每个辽民光是第一年冬训的耗费,在加上他们标配的生活用品,以每年十万移民这个标准基数算,就需要海量的粮食和物资。但就算再大的困难,移民冬训也要必须搞下去。效果实在是太明显了,每个移民冬训前后的变化绝对是天翻地覆的。趁着我们目前在辽东这里还有足够的精力,尽可能的多搞几年吧。冬训能为我们培养的大量的干部和产业工人,为我们以后入主做充分的准备。以后进了中原,可能就再也没机会搞什么冬训了。实在是搞不起啊,我们远东也算是财大气粗了,可依然几乎耗光了公司的资源。”
  王和笑道:“这你别担心,我们进入中原怎么也要在1645年以后,至少还有十年的时间共我们准备积累。1645年之前的中原,光是小冰河时期的各种自然灾害,就够我们受得了。历史上直到1650年气温才渐渐回暖,中原的自然灾害才开始变得少了。这段时间就算我们远东公司再土豪,也会被拖累得破产。好在小冰河时期对辽东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我们就趁着这些年,加大引进移民,用着十几年的时间把辽东建设好。这段时间你们军委会有什么计划吗?”
  乔海鹏想了下道:“我先说说海军的计划吧,这也是我和海军部的老路和周成私下里研究的,还没有上报军委会。我们海军部准备几年内控制东南亚,把荷兰、葡萄牙等西方殖民者的势力清理一空。而且还将在澳大利亚、新几内亚群岛建立基地。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群岛,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远东不可分割的领土。当然,这也需要陆军部的大力支持。老高,你把宋涛和特战队给我调过来,还有海外兵团的就足够实施我们的计划了。虽然海军部发展很快,但以目前的实力,只能守住东南亚,开拓澳大利亚和新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