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远东1628-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辽东建立一个完善的行政系统,稳定辽东的局势,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消化胜利果实。
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在稳定辽东的同时,虽然我们未来建国已经有了规划,但立法机构、行政机构、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等部门,都要根据辽东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尽快制定出国家的管理形式、结构形式、政治制度、决策制度、司法制度、官吏制度。
建国后采用什么国家体制,从我们成立公司的那天起,就存在分歧。直到现在,公司内部还是有很大的争论。共和制、总统制、联邦制、议会制等等,反正支持什么的都有,甚至连军国主义都有支持者。其实公司大多数员工,都不了解国家体制的基本概念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多都是大家凭空臆想,根本就不了解政治的本质。
其实最适合这个时代的体制,仍然是封建皇权君主专专制,因为现在整个大明都具备这种制度的土壤。而最适合我们的则是民主集中体制,公司出身体制内的员工很多,大家对这个制度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是很多员工都比较抵触,公司大部分员工在现代社会混得都不如意,呵呵……”
李明听了也笑道:“成熟的国家体制都是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不断的摸索和总结出来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各种国家体制都有不同的效果。无非就是人制还是法治,总结起来就是,国家在创业时期或是国家民族面临最危急的时刻,人制社会更有执行力。而国家在稳定的和平时期,法治社会就更适合国家的长久发展。
居然有人现在就想搞民主,那不是扯蛋吗。民主是需要基础的,你让这个延续了几千年皇权政治的大明王朝搞民主现实吗,别说现在是1633年,就算是现代社会想搞都不现实。
很多美分鼓吹美式民主,他们就没想到中国的国情是多么复杂,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都是人情社会,就算把美国的国家体制原封不动的搬到中国来,一样是换汤不换药,腐败等问题一点都不会比现在少。
再说世上哪有什么真正的民主啊,真是傻得天真。就算想民主,也只能在我们这两千多名员工中实行民主。
我觉得吧,公司建国后,不管采用什么国家体制,首先就要保证公司两千多人的稳定,怎么保证稳定,说白了就是要保证公司两千多人的权益不能被侵犯。总不能一起过来的,大家同甘共苦的创业,最后建成了强大的国家,再让大家放弃自己的利益和权利吧。”
高建国也点了点头,阴着脸沉声道:“公司稳定必须要放在第一位,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要坚守的原则底线。海参崴那个屁大的地方还看不出来,可是一旦建国,公司内部势必会山头林立。大家想勾心斗角,或是争权夺利,那都随便他们搞,这种现象在哪里也避免不了。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这两千多人必须要保持一致。更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侵犯其他两千多名员工的权益,若是敢踩这个红线,不管他是谁,谁碰谁死。”
王和听了两人的话摇头苦笑道:“我们的员工还是太多了,好在公司大多数都是由军人和技术人员组成的。我只希望在有生之年,为我们亲手创造的这个新世界打下个坚实的基础就行了。如果想让大家的后代长盛不衰,我们这两千多员工的后代还是隐于幕后吧。”
高建国和李明听了都心照不宣的笑了笑,大家一起来到这个时代,必须要保证这个团体的稳定。想要保持这个团体的稳定,只能靠利益来维系。毕竟大家都不是圣人,就算是圣人也总有子女后代吧。
李明想了下道:“其实无论怎么做,都会有人不满意。世界这么大,只要拿下公司想要的地方就可以了,总不能占领全世界吧。反正公司人多,剩下的地方完全可以让有理想有抱负的员工去开拓吗。公司可以给于物资和军事方面的支持,但必须是有偿的,以后他们要用当地的矿产物资来支付。而且要对他们实行技术垄断,这个也是底线。打下了地盘,只要他能承认是华夏联邦的一员就可以。至于他们愿意实行什么体制随便他,哪怕是奴隶制也无所谓,只要不怕他的后代上断头台就行。”
王和听了李明的话,眼睛也是一亮,笑着道:“这还真是个办法,等我们解决了大明,在亚洲建立了稳定的国家基础,就让那些有野心……啊不,有理想有抱负的员工自己去开疆扩土,这也是转移我们内部矛盾的一个办法。我相信,喜欢依靠集体的员工肯定会留下来的。而且我们会永远掌握技术优势和军事优势,在这方面对他们给于大力的支持。李明,你这个建议很有想法。我回去花些时间好好合计一下,然后我们再坐在一起弄个详细计划。一旦这个计划最后能实施,即便是我们在辽东建国,公司内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会保持稳定了。”
高建国笑道:“那帮家伙要是知道这个想法,以后还指不定多高兴呢。但是公司现在就要确定好,我们以后必须占据的地方。剩下的地方,让他们抓阄去吧,就看谁运气好了。其实,这个时代无论是哪里,都是未开发的宝地,哪怕非洲也一样。麻痹的,那以后哪还有那些白皮的活路啊。”
王和也哈哈笑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要挤兑那些白皮,以后我们会去欧洲,用巨舰大炮打开他们的国门,让欧洲大陆成为我们的商品倾销地,把鸦片也卖给他们,如果他们敢叫板,也给他们来一个鸦片战争。让他们永远没有崛起的机会。”
三个人越谈越高兴,一直聊到深夜,甚至都忘了吃饭。直到他们的肚子叫了,三人才哈哈大笑了起来。李明对着耳机喊道:“宋涛,在哪里呢?”
“哥们,我还想找你,哈哈……我弄了几瓶特供,咱哥俩喝点?”
李明一听就乐了,他笑着道:“正好,你顺便弄些下酒的菜,我和老高在王和这里,我们大家都没吃饭呢……”
第398章 人家那叫阅历
宋涛也不知道从哪里拿来了一堆熟食和下酒的小菜,还找个战士帮着他抱来了一箱特供。他一进屋就哈哈大笑道:“几位大领导为了工作饭都不吃了,让我都感到汗颜啊,来……看哥的路子野不野,给你们弄来了这么多的好东西。”
高建国指着宋涛笑骂道:“你又去哪里偷鸡摸狗去了,小心我关你禁闭。”
宋涛一撇嘴道:“有种你别吃啊,就像我去了哪里都只会偷鸡摸狗似的。菜是我找范文程帮我弄的,酒是我找李玉坤要的。我说好啊,吃饭的时候,谁也别谈工作了。”
他说完就开始忙活,不一会儿就把各种熟食和下酒菜弄好了,然后拆开酒箱,拿出特供一人分了一瓶。大家都饿了,都拿起了馒头就着熟食先吃了起来。
垫了个半饱以后,就纷纷拿起酒瓶。王和喝了一口酒,咧了咧嘴道:“那个范文程你们是怎么安排的?”
李明笑了下道:“还能怎么安排,让他干一些跑腿张罗的事情呗,这家伙能力真没的说,我都愿意用,那事办得就叫你舒心。可这样的人,说实话,我还真不敢用他。”
王和想了下道:“让他来民委会吧,我盯着他。既然有能力就要物尽其用,当年体制内,这样的人最多,就看领导怎么使用了。而且我们现在的行政环境还算不错,他这样的人最有眼色,绝对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现在我们已经直面大明,还真缺个和大明打交道的人,以后就让他去应付那些大明的官僚吧。平时就让他在政府办公厅呆着,做一些上传下达的事情。有我和郭松看着他,也蹦跶不到那里去。”
宋涛也点了点头道:“嗯,把这个家伙放到你们几个老狐狸那里最好了,你们准能把他制得死死的。如果不是我们了解历史,这货准能把我们都骗了。”
王和听了宋涛的话,顿时满脸的黑线。旁边的老高也马上补刀,他笑着道:“小宋,你还是年轻,怎么那么不会说话呢。人家那叫阅历,什么叫阅历,就是从小狐狸成长到老狐狸的过程。”
听了老高的话,宋涛都乐抽了。王和抬手指了指高建国,笑道:“和你们这几个兵痞喝酒,哪次都是说一说就下道。”
四人今天聊得痛快,所以酒也喝得爽,当宋涛听了李明的想法后,也是举双手欢迎。
“如果这个计划真的可以实施,公司在解决大明之前,还真能让大家把心收住。以后我们建立了大东亚共荣圈,就把他们放出去,那以后的世界,就是华人说的算了。我们要把白皮都赶回欧洲,以后大海上都是我们远东的战舰和华人的商船。每个大陆都有我们华人建立起来的强大国家,让白皮在欧洲大陆打个你死我活吧。”
高建国一瞪眼,骂道:“怎么什么话到你的嘴里就变了味呢,还大东亚共荣圈,还放出去,你当是放狗啊。那是为我们公司有理想的员工,提供一个创业的机会。”
宋涛撇了一下嘴,然后说道:“亚洲这里绝对不容他人染指,包括澳大利亚、东南亚、南亚和整个西伯利亚,另外中东、南美和北美几个重要的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我们也要必须拿下。剩下的随便他们吧,愿意当酋长还是当皇帝,他们自己说的算。他们可以雇佣我们远东的军队,借贷公司的物资,在大陆移民去海外开拓领地。反正以后流民起义军、外东北土著、蒙古鞑子有的是,他们想征多少就征多少,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可劲儿的祸害吧。我是不是也找个地方,做个土皇帝呢?”
李明一瞪眼,骂道:“你就安心在公司呆着吧,想离开组织,还反了你呢。不过我们军委会的员工,可以合股成立个安保公司,专门雇佣一批退伍老兵,去世界各地接受他们的雇佣,为他们开疆扩土,这样一来既可以不动用公司的资源,也能为大家创造一些利润。”
王和听了李明的话,想了一下道:“李明你说起了这个,我也想起个事情。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也和郭松他们交流过。什么时候放开私有制,毕竟公司的企业不能总是保持国有。公司已经有人提出了放开私有制的建议,我们也不得不重视。其实他们的建议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目前正是创业阶段,国有企业的很多弊端还没有显现,但是一旦建国,必然会为公司的各个企业带来很多发展的机遇。如果所有企业还依然保持国有化,势必会对这些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高建国想了下,然后凝重的道:“目前辽东还都是百废待兴,公司也正在发展创业阶段,必须集中公司的资源和力量,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公司开发辽东和外东北,各部门的员工都还不够呢。现在放开私有化,势必人心浮动,反而会影响公司的发展。最起码要等到把辽东和外东北开发好,培养大量合格的产业工人,基础工业也有了个样子,再考虑放开部分企业的私有化进程。现在可以考虑把一些未来不准备放开私有化的大型公有企业,比如铁路、石化联合体、钢铁联合体等企业,把这些企业的股份平均分配给员工,但是这些股份不允许交易。”
李明也赞同的点了点头道:“目前公司还是不要想着放开私有化,刚刚占据辽东,又想建国又想放开私有化,他们也太有理想有抱负了吧。我们稳定了辽东以后,可以将部分下游产业,慢慢的向辽民放开私有化。但一定要对参与的辽民进行甄别,要以军属、积极分子为先,公司可以为他们提供低息贷款,他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照还款年限进行还贷。首先放开的应该是服务行业、轻工产品加工、建筑装修、食品加工等行业。”
宋涛一拍大腿道:“刘德贵家的那个鞑子娘们就可以开个饭店啊,那个鞑子娘们做的饭菜,真的挺像那么回事,有股子深山老林子里的粗犷味道,开了准能生意兴隆。”
王和听了笑着道:“你们这么说,我就放心了。公司员工提出这个建议,也是为公司的未来发展着想,我会挨个找他们做工作的。你们军委会的官兵,也要统一思想,现在公司已经出现不同的声音,大家还是重视起来吧。”
李明和高建国、宋涛对视了一眼,都是苦笑着摇了摇头。以前公司在海参崴那个弹丸之地,大家都不想冒头。可是随着公司地盘的增大,不同的声音必然会越来越多。公司的执行能力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强了,人心啊……
他们都猜得出,民委会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好做。相比之下,军委会就好多了,就算有不同的声音,也都是关于岗位和职务之类的问题,这个都好解决,毕竟大家都在纪律部队呆过多年,还是能服从于大局。
王和举起酒瓶喝了一口酒,然后苦笑道:“虽然我们公司有两千多员工,但是用起来的时候,就显得少了。军委会和各个企业就去了大半,剩下的行政管理人员,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好在现在火枪民兵连的民兵已经在海参崴的几年,有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至少我们在基层不缺干部。可是他们只有少数人具备镇一级的管理能力,其他人还是不行啊。”
高建国听了笑道:“老王,你这就是矫情了。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代,你难道还想像现代社会那样,从基层慢慢的培养干部啊。现在真的用不着,这个时代的老百姓,只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强大,再给他们一条活路,绝对会安分下来。能力不足怕什么啊,当年红军十几岁的娃娃都当团长了,林彪22岁就当师长,不都是后来慢慢锻炼出来的吗。”
李明听了也笑了,他想了下道:“前段时间,我们在沈阳周围解救了大批的辽民,因为部队作战任务比较多,就未加甄别的集中管理了起来。结果把我们派去的野战师战士糊弄坏了,后来我们派去了一批东江的兵痞,没用两天就把辽民中的害群之马都揪了出来,而且还狠狠的整肃了一番。现在那帮辽民一个个都规矩着呢。”
第399章 春播
海军部这段时间非常的忙碌,三艘登陆舰和大批的风帆船几乎就没有闲着。公司甚至动用了两艘万吨巨轮,不断的往返于海参崴和辽东两地,把大量的人员和物资运送至旅顺和盖州。
牡丹江镇的码头,每天二十四小时都有蒸汽内河驳船靠岸装货。装满了物资和人员的内河驳船队,沿着忽而哈河、松花江和灰扒河水道,一路把物资运往坊州。
从海参崴赶过来的民委会员工,刚一到沈阳就开始紧张的忙碌了起来。民委会只留下了韩双林主持海参崴的各项工作,其它常委、委员几乎全部来到了沈阳。
王和召集民委会各位委员,主持召开了民委会工作会议,对辽东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安排。民委会首先在沈阳组建了辽东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能就是对辽东的各项工作进行管理。
公司在辽东缴获了大量的物资,光是在沈阳和辽阳等城市里缴获的各种物资就已经堆积如山,这两座城里鞑子都是颇有身家,远东从他们的宅子里缴获的金银珠宝不计其数。
还有从各地缴获的粮食数量也为数不少,仓储中心已经在沈阳、辽阳等地建了好几个大型的仓库,所有的粮食都已经入库囤积了起来。足够今年秋收前,满足辽东的粮食所需。
远东还从鞑子那里缴获了大批的优良战马。军委会准备用这些战马,组建几支骑兵部队。当然,也都是骑马步兵,毕竟远东的强大火力,还用不着靠骑兵冲阵。除了优良的战马,还有数目量巨大的驭马、耕牛等大牲口,家禽家畜更是成群结队。
军委会的攻势迅雷不及掩耳,辽东各地的鞑子逃得都很匆忙,连房子里的生活用品都来不及带走,都成为了远东的战利品。很多村镇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正好用来安置辽民。
农林部率先行动了起来,他们利用鞑子留下的耕地和住房,在沈阳、辽阳、盖州、抚顺、铁岭等地集中安置了大量辽民,集中辽民进行大面积春播。种植的农作物还是以马铃薯、玉米和地瓜为主,再辅以大豆、花生和蔬菜等副食品。
经过在海参崴几年的摸索,农林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逐渐摸透了这几种农作物的习性。农林部的种子中心已经可以自主培育一些优良的农作物种子。
大规模开发东北平原农业资源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下一步他们将在东北大面积种植小麦、水稻,未来东北平原将会和现代社会一样,成为美丽富饶的北大仓。
火枪民兵连的民兵,已经从军委会手中接过了辽民的管理工作,辽民以中队为单位,每中队一百人,配属四名民兵进行管理,分别担任中队长、指导员和两个小队长,另外还从辽民中挑选了一些表现好的积极分子担任班长。
公司刚刚占据辽东,为了保证稳定,今年辽民还是要集中管理。秋收以后辽民将统一进行冬训,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政治思想教育。
为了调动辽民的积极性,明年开春就要实行包产到户的政策。远东公司将以信贷的方式为辽民提供住房、农具、种子和必要的生活用品。公司会和每一位辽民签订承包合同,在未来的几年里用耕地的收获还贷。
刘德贵负责的支队,就在沈阳附近,支队部就在一座镇子里,负责周围几十个村子。虽然他在海参崴这几年积累了大量的基层工作经验,但第一次担任支队长,还是深感压力重大。
他不光要担任辽民支队的支队长,还被任命为他所在那个镇子的镇长。自从他来到了这里,每天都是起早贪黑的工作,可还是感到时间不够用。担子重了,责任也更大。以前做大队长的时候,和现在相比简直就是天上地下。
农林部从海参崴运来了大批农用机械,所以春耕的速度非常快。刘德贵现在天天都要下到各个中队,不下去真不放心啊。
他们来之前这帮辽民有点儿乱套,弄得军委会一生气,派来了一帮兵痞,把辽民里的那些刺头都揪了出来,据说杀了好几百,还有几千人被送进了苦力营。
远东的苦力营是什么地方,一天只有两顿饭,还不管饱。可每天要干足十二小时的活,而且工作环境都是煤矿、石场那些条件最差的地方。跟外籍劳工一个待遇,但外籍劳工每天三顿粗粮管饱啊,很多日本、吕宋的劳工赶都赶不走了。
剩下的辽民,也都军委会狠狠的整肃了一番,现在变得非常规矩。但刘德贵还是不放心,毕竟现在他们对远东公司还没有归属感,生怕再闹出什么乱子。
现在支队的干部,包括他和三个副支队长,两个副政委,几乎每天都下到中队,每天和辽民吃住在一起,还和他们一起干活、聊天。随时了解辽民的思想状态。
刘德贵拄着锄头,站在一片耕地的地头,看着地里的辽民正在辛苦的忙碌。他已经在这个中队呆了两天,现在各个中队的辽民还算稳定,他们的工作都是有分工的,每天必须要干完分配的工作,如果完不成会受到处罚。
为了保证辽东的稳定,目前远东对辽东采取的是高压政策,每个支队都驻守着军委会的一个排的战士,只要发现哪个辽民不服管教,马上就会前去镇压。轻则对内处罚,重则关进苦力营,情节恶劣者甚至要就地击毙。
远东军委会驻守在各地的部队,已经被授权,遭遇紧急情况的时候允许自由开火。非常时期就要非常对待,一旦哪里出现暴恐事件发生,不论情节,从重从严。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辽民的情绪还是比较稳定,至少对远东的政策没有多少抵触。绝大多数辽民都会认真的完成每天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只有极少数偷奸耍滑的辽民,企图继续厮混,但也被远东收拾得够呛。
刘德贵拿起锄头,准备下地继续干活,忽然他看到远处走过来几个人,刘德贵一看,连忙走了过去。
原来这几个人是民委会的几个领导干部,为首的一人正是王和。他看到刘德贵走过来,就哈哈笑道:“老刘,你怎么也下地干活了。你现在可是支队长了,还是要多抓一抓支队的管理工作。”
刘德贵肃然道:“报告首长,支队的工作已经弄得差不多了,现在政委坐镇支队部,我和其它的支队、大队干部,在各个中队轮流蹲点。不下来看看,我不放心,光坐在办公室里,根本无法了解下面的实际情况。现在公司刚刚打下辽东,一点乱子也不能有。”
王和笑着道:“嗯,你这个工作态度倒是不错,有股子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正好你在这里,领着我们到四处转转吧。”
随同王和下来的还有农林部的副部长王志同,他为王和介绍着春播的进展情况。
“我们利用鞑子留下的耕地,选择了条件较好的耕地,集中辽民进行大规模春播生产。预计耕种面积将达到四十多万亩,因为有了大量农用机械的支持,春播速度还是很快的,我们在公司进攻辽东之前,就已经准备了大量的化肥、种子和农具,并培养了大批可以熟练驾驶农用机械的劳工,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秋收后,足以满足辽东的粮食供应。”
王和点了点头道:“你们农林部要有思想准备,公司已经准备开始大规模移民。今年入冬前,公司预计将从大明移民八万人左右,其中从河南通过黄河水道运送过来的移民,将达到四万余人,江浙沿海一万多,福建广东沿海也有一万多。
现在移民行动已经开始启动,海军部、江浙宋世平、福建郑芝龙、广东的刘香,以及吕宋岛等海外基地的船队,都将陆续投入到这次的移民运送计划中来。你们农林部要有思想准备,应对今后逐年增加的移民大潮。
公司占据辽东以后,每年还将组织几次大规模的移民行动,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辽东的人力缺口。辽东实在是太大了,这么一大片好地,光凭着辽东剩下的几十万辽民,根本无法满足需要。
虽然公司每年还将在暹罗、东南亚和大明大肆购粮,但是农林部也要做好规划,科学合理的利用东北平原的土地资源,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做到粮食自给自足。”
王志同笑道:“我们农林部这几年已经做了详细的规划,并且制定了很多预案。主要就是为了公司占据辽东后的农业开发做准备。目前来看,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请公司放心,我们农林部绝对会做到粮食自给。”
王和听了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又转过头,对旁边的刘德贵道:“老刘,现在辽民的情况怎么样?”
刘德贵大声说道:“别的支队我不知道,反正我们支队没有问题。目前辽民情绪非常稳定,工作态度积极。我们已经按照民委会的指示,向辽民传达了明年的政策,辽民对包产到户的政策很支持,大家都在心里憋着劲儿呢。”
第400章 与远东和谈方是上策
辽东春播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到处都是在田间地头辛勤忙碌的辽民。民委会明年将采取包产到户的政策,已经通过辽民各支队的干部向广大辽民进行了传达。
辽民们听到了这个消息,全都摸不着头脑。尤其是最近公司将包产到户的政策细则,贴在了每个中队部的告示板上以后,每天中队部的告示板前,都围满了前来观看的辽民。
辽民对包产到户的政策比较关心,他们现在都是一无所有,这些年一直在鞑子农庄里做农奴,没日没夜的干活,还吃不饱穿不暖,在鞑子的眼里,他们还不如一头大牲口。
如今鞑子被远东灭了,他们也终于被远东救出苦海,可是远东公司以后如何对待他们,所有的辽民的心里也没底儿。远东开始时采取的是温和政策,让他们被队伍里的有心人蛊惑,或是盲目跟从,所以在远东集中管理的初期,引起了一些混乱。
结果远东马上就采取了铁血手段,处理辽民队伍中害群之马的手段,比鞑子还狠。一番狠狠的整肃之后,终于让辽民也见识到了远东铁血的手段,他们心里都在哀叹,认为自己离开了狼窝,又掉进了虎穴。
可是随着辽民接手辽民以后,他们慢慢的感到了远东的不同,也逐渐接受了远东的规矩,慢慢的适应了远东的节奏。经过各中队的干部反复宣讲,他们也明白了包产到户的政策内容。
辽民虽然见识不多,但无论什么时代的老百姓,对自己的切身利益都是出奇的敏感和精明。在辽民的眼里,这个政策无非就是为远东做长期的佃户,跟以前他们为地主家种地没什么区别。
但是包产到户的政策细则出台以后,辽民们又从中发现了不同。首先就是远东用信贷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住房、农具、种子、大牲口和必要的生活用品。
这当然是好事,但信贷的概念他们却并不了解。他们一起去问了中队的干部,可是中队的干部也说不上来,最后公司只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详细的介绍了关于包产到户各项细则的详细说明。
还派出了大量的公司员工,分头组织基层领导干部进行学习,掰开了揉碎了为他们解释,这才让辽民了解了这个信贷是怎么个标准。
辽民将承包一定数目的耕地,每年上缴一定比例的产出交由远东公司,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税赋和苛捐杂务。远东以信贷方式为辽民提供的一切物资,将会在一定时间内,用土地的产出逐年支付还贷。
当然还贷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参加远东组织的劳役赚取工分票,也可以利用自己平时种植副产品,在农贸市场经营所得,来偿还贷款。再就是参军,只要服役到一定年限,就会免除所有的贷款。以后被选上成为远东的正式劳工、民兵,或是被提拔为干部,都有可能免除全部或是部分贷款。
远东定的还款标准并不苛刻,普通辽民只要勤劳肯干,哪怕光靠种地,十年之内也可以还清贷款。因为远东收取的地租和当年地主的地租相比,要少上一大半,而且远东还承诺,遇到灾年、荒年,地租将会被免除,贷款也将会延期支付。
辽民们聚在一起,用他们有限的数学能力,按照细则规定的内容,掰着手指不断的演算,费了好大的一番力气,才得出了最后的结果。大家对这个结果都比较满意,至少比给当年的地主家扛活要合算。
他们现在一无所有,就算他们现在去地主家种地,房子、农具、种子和大牲口可没人给你,没有房子就只有去窝棚里和别人挤在一起。大牲口什么的,就更别想了。
而且在秋收之前,他们的口粮也由远东提供,当然这也是用信贷的方式,以后他们会按月分期的还给远东公司。
当然,如果辽民不想进行包干到户,也可以留在各个中队,继续接受远东的集体管理。但以后若是想再享受包产到户的政策,那他们就得排号了。因为以后移民会越来越多,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