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农圣-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桑干河的花楼中,才刚刚起身的韦叔谐就收到了一封信,都不用看落款,只是扫了一眼信封上的宋体字,他就知道是孙享福写的。
  “让我们关陇世家拿几块二类地?这倒是没问题。”
  看完书信,韦叔谐便去了隔壁的包间,杨宏昨晚上可是和他一起来花楼痛快的,他知道卖了五千农奴的杨宏手上很有钱,而且,就算他不够,自己手上也有几十万贯,可以借给他,昨晚吃过了奶糖的他们,也觉得这是门好生意。
  陪着魏征在他下榻的客栈吃了个简单的早餐,孙享福顺道跟他说了说昨夜乞骨仆请求臣服大唐的事情,倒是叫魏征今天的早饭都多吃了两个蒸饼。
  “老夫现在才知道你这些手段的厉害之处,你放心吧,钱的事情,老夫回到长安之后,只字不会提,你要是能够以此法,让草原上的人从此都愿意做汉民,老夫用尽全力,去劝那些士大夫改变对异族的看法。”
  “如此,小子就多谢魏大人了,不过,也不是让您空着手回长安,若是后边得到的现金足够多,您还是要押解一批钱财回长安的,当然,这些钱也不能公之于众,是拿给陛下买粮食赈济灾民的,正好小子知道过一段时间会有一大批粮食进入长安。”
  孙享福所说的一大批粮食,自然是王浩手中的粮食了,但跟魏征说话,他是没办法说一半的,于是,自己跟王浩的协议有选择性的跟魏征说的说,大体的意思就是江南大地主王浩打算明年在江南全面种植占城稻,由于怕自己种出来的粮食太多,砸在手上,就想着脱手,而为了让他把粮食拉到关中去卖,安北都护府跟他签订了粮食收购协议,今后王浩种出来的粮食,将以低于市价两成的价格,全部出售给安北都护府。
  而孙享福要那么多粮食干什么呢!安北都护府,就算加上回纥部的人口,加起来,也不过二三十万人口,每人每年撑死了吃二十石,一年才吃多少粮食?
  不到六百万石而已,而王浩一年却能种一千多万石粮食,一个人一天是不可能吃六斤以上大米的,煮成饭,那可都是十几斤了,就算个个都是薛礼,也吃不了这么多。
  所以,孙享福这里,每年会多出至少几百万石大米,而这些大米,孙享福是要用来酿烈酒,制作香水,或者养活更多游牧民族投靠过来的百姓。
  比如,还过着半野人生活的室韦,靺鞨等部,也很有被招抚的潜力嘛!大唐的农民伯伯这里有粮食,只要他们愿意归顺过来,不需要你冰天雪地的去打猎,找吃食,这里的米饭让你顿顿把肚子吃到滚圆,这你的暖房让你每天晚上都能安逸的睡觉。
  当然,这一些都还只是孙享福的构想,这个世界是充满变数的,世家,和草原上的统治者,未必会容许孙享福挖他们的根基,所以,吃过早饭之后的两人,打起了精神赶赴拍卖会场。


第258章 拍卖结束
  世家大族对于畜牧业还是十分看好的,大唐的牛羊肉价格摆在哪里,现在又多了个奶制品,以往,即便是在幽并之地投资畜牧业都有风险,一旦到了冬天,就跟关外的突厥人一样,会被冻死很多,现在,善阳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情况就不同了,养几个放牧的农奴才花多少钱?一群牛羊又值多少钱?这个账,大家都会算。
  所以,从第一块地开始喊价,争夺就异常激烈,即便是孙享福再三提到这些地方离善阳城有几百里距离,安全上善阳无法绝对保障,但价格仍然去到了五百文以上,开始向昨天一类地的价格看齐,最终,弘农杨氏以总价一百二十万贯的价格,拍下了一块方圆一百八十百里的地块。
  再之后,赵郡李氏以一百六十万贯的总价,拿了一块方圆两百四十余里的地块,两人出手,宽五百余里,长八百余里的二类地区域,就去了差不多去了四分之一的地方。
  整个二类地只有十来块,当然,越往后,拍出来的成交价越低,因为那些地离善阳,或者长城周边汉人城池越来越远了,而且,拿地的,也不再是五姓七家,扬州朱家,蜀中张家,洛阳陈家,都有拿,所有地,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拍卖完了,使得安北都护府又得到了两百多万贯现金,和将近八百万贯的分期付款协议,总价值,竟然不比一类地低。
  孙享福在结束的时候邀请了所有购置了二类地的家族两天之后到安北都护府商议合作项目的事情,招商引资嘛!花钱买地只是第一步。
  然之后,就着时间还早,孙享福直接把三类地也拿出来拍完了,三类地几乎没有发展限制,并且,凭租优先,也就是说,有人租了,这块地就不拍卖了,想租的人,可以自行在地图上划拉,如果有不同的想租的人,可以与之竞争。
  孙享福为了不让这些地以低价的租售出去,找两个托,乞骨仆和东珠,但他真正属意的,是将靠东的千里之地,全部租给霫部,让他去跟室韦,靺鞨,开战,同时挡住来自高句丽的扩张压力,以这块地为缓冲,换来大唐一两年的和平,至于一两年以后嘛!那可能就是大唐主动出击的时候了。
  有两个托在其中捣乱,现金量储备并不大的室韦和靺鞨自然不敌霫部,谁叫租地需要全款付租金呢,跟河北最发达的几州相邻的霫部,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平时与北方州县的商贸往来较多,手上的铜钱也多,而室韦和靺鞨,都是半野人状态的部落,哪里知道存钱。
  至此,安北都护府的土地拍卖终于落下帷幕,各方势力,也要开始认清现实,讨论接下来的发展任务了,孙享福,就这些田地,怎么开垦,开垦之后种植些什么,等一系列的事情,需要跟这些拿下了土地的家族开会商谈。
  当然,今年各地秋收已过,各家的农户开始没事干,其实已经可以发动起来做前期的建设了,孙享福在送别了魏征之后,开始进入繁忙的协商安排工作中。
  此时,他依然没有忘记的是,引世家进入恶性竞争轨道,安北都护府衙门的大厅之中,各家负责管理事务的管事都参加了会议,这种具体怎么干活的事情,自然是不需要几大家的家主亲自出面管理的,是以,出席会议的,身份最高的也不过是王旭这样的家族嫡子。
  “各位,对于一类地的开垦耕种,只要按时完成了安北都护府的指定任务,具体种什么,原则上,官府是不干涉的,当然,事先本督承诺过,无论你们在购买的土地上种植什么,安北都护府都会提供农业技术支持,那么,还请各家将自己的规划报与本督,本督也好调配相应的人才,教导种植。”
  孙享福说了一句开场白,马上就有范阳卢氏的卢文仲开口道,“那还用说,我范阳卢氏的九十万亩一类地,当然是种植香料了。”
  “香料?”
  听到这两个字,王旭一屁股椅子上跳了起来,怒指着卢文仲道,“卢家小子,这香料可是我王家的产业,莫非你想要挑起两族争斗?”
  “哼哼,论到年龄辈分,也该我卢某喊你一声王家小子,怎么着,我自己家的地,种什么东西,还需要你王家说了算?”
  看到两人相争,孙享福一点也不意外,故意摘出自己道,“卢公子,本督曾与王氏有言在先,对于香料的种植之法,不会外传,你这是为难本督啊!”
  “哼哼,本公子一早就知道你跟他们王氏不清不楚的,所以,就没想过你能帮助我卢家做什么事,种子我卢家自己已经弄到手了,至于种植技术,嘿嘿,也已经通过自己的手段得到了,所以,就不用你操心了。”
  闻言,王旭更怒了,大喝道,“狗贼,定然是你劫了我王家种植香料的农奴。”
  说罢,他还准备出手打人。
  而这时,站在卢文仲身后的两个魁梧大汉已经上前将他挡在了身后。
  透过两人的肩膀缝看着王旭的卢文仲却是一点也不害怕道,“可别用‘劫’这么难听的字眼,本公子那是出钱招聘的。”
  “那是我王家的农奴,生是我王家的人,死是我王家的鬼,招聘你大爷。”
  “解决几个逃奴的身份,对我卢家来说算什么事?有本事你也从我卢家挖几个过去啊!”
  卢文仲一副气不死你的表情冲着王旭说话,其余在坐的,竟然也是一副深有同感的样子,看来,他们这几家,也没少挖王旭的墙角。
  这事对王家来说可不是小事,那可是关系到每年近千万贯的收入,即便是王旭再有教养,一场协商会,也被他破口大骂了半场的时间。
  等他们相互骂累了,孙享福才能正儿八经的说点事。
  “首先,不管种植什么,农户的基本生存条件需要满足,今年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我希望各家能够将属下农户的迁居工作做完,其次,水利设施修建,必须要在明年四月底之前完成,这样,才能保证明年种植出来的农作物,能够在大雪到来之前收割。
  其次,所有迁居过来的农户,他们都需要在安北都护府上户籍,缴纳税收,这一点之前王公子做的很好,当然,他们实际干什么工作,还是你们自己安排,但有一条,在我安北都护府发生战事,有外敌威胁本土,抢劫你们农田的产出的时候,本督有征兵守土的权力,这两点各家都没有意义吧!”
  孙享福说的这两点只是生产和安全方面的保障,是为了所有人好,各家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纷纷点头同意之后,孙享福当然还有下文。
  “如刚才所说,光是你们几家拿了一类地的人,今年就将迁居二十多万青壮到安北都护府地界,再加上本督从草原上收拢过来的牧民,只怕明年安北都护府名册上的百姓数量将达到六十万,大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什么?”几人疑惑的看向孙享福道。
  “这意味着商机啊!”孙享福回答了他们一句,又道,“几十万百姓,需要多少建屋的木料,生活用的家具,铁器,瓷器,陶器······”
  孙享福每说到一个他们各自家族有经营的产业的时候,他们的心里都是一抖,确实,这都是商机啊!这钱不赚白不赚啊!
  “所以,你们各家把农奴派过来的时候,也别忘了调动资源,这种发财的好事,可别怪我没提醒你们。”
  说完这句,厅中在坐的几人看向孙享福的脸色才好了几分,孙享福知道,回去之后,他们肯定会收刮各类物资来善阳,这正是他要达到的目的。
  钱它本身不能让人吃饱穿暖,但它能交换到可以让人吃饱穿暖的东西,现在,孙享福就很有钱,即便是让魏征秘密带走了一百万贯,他手上的存票,还能在柜坊提出三百万贯的现金出来,这还是抵扣掉了他私人投入进善阳的民生发展上面的钱财之后的数字。
  地产经济,果然是来钱的不二法门,三百万贯,足以让孙享福完成所有善阳的基础建设,甚至,一类地范围内的水利,公路等基础建设,毕竟,挖沟,铺路基的事情,是分派给各家的,东西各三百里,分到每家,不过几十里,他们有二十多万青壮民夫在,这都不是个事。
  除此之外,孙享福每年还能拿到上百万贯的分期付款和利息钱,这足以让他给朝廷交税,另外,还能支付从王浩哪里购买粮食的费用,因为,从明年秋收之后,粮食的价格,可能瞬间跌落到一个史无前例的低位。
  那么,孙享福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指导辖区内的百姓生产,当产出的东西,足够带动辐射全大唐,至少整个北方的时候,扩张就变的自然而然了。
  善阳城的赛马场开业了,场面十分盛大,各大世家的嫡系子弟俱在,还有回纥骑手,薛延陀骑手,室韦,靺鞨,霫部的骑手共同参与,竞争,被孙享福引入了方方面面,包括赛马,所以,那些世家子们,没有一个想要回到老家过冬的,赛马场的私人赌注,一天比一天大,参与的人数一天比一天多。
  可惜孙享福没有时间去看这些热闹,他除了要给拿下二类地的那些家族指导生产规划之外,还要安置那些被席君买从草原上招抚或者驱赶过来的牧民,同时,对于善阳城需要为明年开春做的准备,也要进行具体分派,因为,善阳的第一场雪就要下来了,大雪过后,人们大多只能窝在城内干活。


第259章 民生的比较
  贞观二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魏征都打马到长安了,它还没下下来,这不,趁着雪还没下来,幸福村的百姓还在忙着抢种。
  榻菜,蚕豆,芹菜,菠菜,茼蒿,莴笋,香菜,大白菜,雪里蕻之类的蔬菜,现在这个时节都能种,寒霜能把蝗虫冻的绝迹,却冻不死这些蔬菜。
  霜下来了,土也就湿了,雪下来了,水也就来了,这也就是说,蝗灾和旱灾都要过去了,若是以往这种时候,关中的百姓都猫在家里过冬了,哪里还会有什么农忙景象,但是今年,由于搞清楚了这些喜冷凉的蔬菜的特性,百姓们的食物将非常丰富,原本可能非常难熬的寒冬,倒不是那么难过了。
  让李世民意外的是,长安的粮食再度出现了一拨下跌,因为王浩的粮食到长安了,足有百万石。
  “陛下,臣从善阳带回来的一百万贯虽然不能入国库,但也请陛下不要乱用,关中数百万百姓的生计要紧。”
  “呵呵,想不到你魏玄成会被那小子的一通说辞骗到违反原则,放心吧,这一百万贯,朕只会用来买王浩手中的粮食。”
  御书房中,李世民看向魏征的眼神有些调侃之色,在了解了善阳拍卖的全过程之后,最让李世民意外的还是魏征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一个老古板,居然懂得用弄虚作假,漫天过海之计了,以后,他要是站在道德的高点指责自己的时候,底气只怕没那么足了吧!
  “治国需要手段,如果牺牲老夫的名节,能够拯救更多的百姓,减少国家的边患,又有何不可呢!这封密奏,乃是孙正明托老臣交给陛下的,看过之后,陛下应该明白臣为何会听从孙正明的安排,促成土地拍卖之事了。”
  见魏征郑重其事的将一封火漆封好的密奏交给自己,李世民也来了精神,当即拆开来细看起来。
  片刻之后,李世民的双目开始放光,虽然已经将整篇密奏看完,但还是忍不住从头开始看了一遍。
  “哈哈哈哈,好,孙正明所思所想,正合朕意也。等西边······”
  李世民其实想说等西边李靖对颉利的战事结束之后,就大肆封赏的时候,突然想到了魏征还不知道李靖出征的事情,他怕被喷,于是忙收了嘴。
  “呃,等明日上朝,诸公要好好议一议给乞骨仆的封赏,以为后来者之榜样。”
  李世民急刹车,转变了口风,魏征却不知道他为什么说话打嗝,只知道,有外邦表示臣服,在朝廷来说,是大涨威风的事情,而且,他知道这是孙享福谋划的一个开端,保住这种趋势很重要,心里,也是大力支持的,难得的夸奖了一下皇帝英明之后,便从御书房退了出来。
  在国家财政紧张的时候,长孙皇后通常会将后宫的开支缩减的到令人牙酸的程度,为什么牙酸呢?因为后宫已经吃了好一阵子酸菜腌菜之类的东西了,其实有鱼的,但长孙皇后看市面上的鱼价高涨,都让人拉到市面上卖掉了,今天,李世民终于找到了一个不吃酸菜豆腐的借口。
  魏征带回来了一百万贯钱财,还有香水,奶糖,香料好几十车,全部都进了内宫,今天,长孙皇后怎么地也得让他吃顿烤羊肉了吧,毕竟,孙享福种出来的香料好不好,总得试吃一下不是。
  “陛下以前一直把孙正明卡的那么紧,这次怎么放心让他掌握如此多的钱财?加上账目,他安北都护府可是掌握了近两千万贯钱财。”
  不时的闻着自己身上散发出来的香味的长孙皇后心情也很是愉悦,即便说的是让她咬牙切齿的钱财的事情,她也是面带笑容的。
  “因为朕知道,钱在他手上,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你是不知道,他是唯一一个让魏征都挑不出毛病的人,还想方设法,帮他弄虚作假。”李世民闻着香喷喷的长孙皇后,嘴里还大口的嚼着奶糖道。
  “是吗?这可不容易。”
  “是不容易啊!据说,魏征到善阳的时候,他已经欠下几十万贯的巨债了,而且是私人欠债,那些钱,都是他垫付出来帮助朝廷解决民生问题的,而现在善阳的突厥人,哦,现在应该说善阳的百姓,他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家的房屋,有一份可以养家的工作,生活水平,比咱们关中百姓丰年的时候还要好。”
  “哈啊!他是如何做到这些的?”长孙皇后有些不信道。
  如果这个时期有别处的百姓比关中的百姓过的还好,那就是皇帝的失职了,这可是在天子脚下的百姓啊!
  “朕也是只分析出了一些端倪,他用朔州几县的地,就种出了足够安北都护府辖区百姓吃用的粮食,又以高薪相诱,让所有百姓不得安息,日日劳作,不断完善他善阳城的建设的同时,搞出了很多东西,这香水啊!奶糖啊!只是其中之一,据说现在善阳城的商铺林立,货物比长安还齐全,北地的商贾都去善阳出手和进购货物,可算是把他善生发的才能发挥到了极致。”
  闻言,长孙皇后笑道,“是吗?那陛下经营的长安要是被善阳比下去了,岂不是面上无光?”
  长孙皇后这话的意思其实是想激励一下李世民,谁成想,李世民闻言面色一黑,将手中的奶糖往桌子上一拍道,“你不提这茬,朕险些都忘了,冯盎前些日子给朕上折子,问关中百姓往昔年收入几何,朕就纳了闷了,便传了冯智戴来相问,你知他怎么说?”
  “他怎么说?”
  “他说当年孙正明在岭南夸下过海口,说岭南之民,三年内,富庶程度可超关中,十年之内,会个个穿金戴银,看着关中的穷人傻笑。”
  “噗。”
  长孙皇后口中的奶糖正嚼的起劲,听了李世民这话,看了李世民讲这话时不岔的表情,忍不住一下子笑喷了出来。
  然而,她细细一想,脸上的笑意却又逐渐的收敛了起来,要是别人说出这样的话,长孙皇后或许还以为是天方夜谭,但孙享福说这样的话,却是让她感觉有几分可能。
  “陛下,水路被打通之后,岭南一共运来了多少粮食?”
  “呃,怕不是有三百多万石了吧!”李世民一愣答道。
  “那个,岭南自请增加的岁贡可是足额送到宫里来了的,也就是说,朝廷现在欠岭南三百多万石粮食?”
  “呃,是,是这样吧!”李世民更加愣了,长孙皇后问这些话的时候,李世民已经明白了她想说的意思。
  冯盎治下才多少人口?三十多万而已,却在一年之内给关中送来了三百多万石粮食,这还不加岁贡,这些粮食分摊到每个人身上,这可是十多石呢!关中的百姓家里有十多石的余粮吗?
  而且,这还不算正在往长安运的一百多万石粮食,另外,岭南的瓜果生鲜生意,糖生意,可都是来钱的产业,据说,今年长安东西两市的白糖和冰糖全部都被西域商人买空了,总价值数十万贯。而且,还有一个定期会到扬州咸鱼豆酱作坊拉上万贯钱财回去的咸鱼产业。
  “难怪冯盎在问关中的百姓往昔收入几何呢!原来他是觉得岭南的百姓已经比关中的百姓有钱的了,这才多久?一年多?”
  想到了这个问题,李世民有些发懵,他作为帝国掌权人,脚下之民,居然还没有边陲蛮夷之地富裕,这还了得?
  “陛下不能这么算,他们所管的百姓少,您管的多,而且,今年关中遭了灾,比不过也很正常。”看到李世民的表情不对,长孙皇后劝道。
  “朕很确定,即便关中今年没有遭灾,也会被岭南比下去,而且,马上还会被善阳比下去。这有些不对啊!一定是朕的施政方法不对,不然,以我关中物产之丰,不可能比不过两个边陲蛮夷之地的······”
  李世民仿佛进入了魔怔一般,脑筋一开动,竟是连嘴里的奶糖都忘了咀嚼。而这时,却有内侍通报,太医令孙思邈,太史监袁天罡和副监李淳风求见。
  “陛下,陛下,三位道长求见,您见还是不见?”长孙皇后连续唤了好几次,李世民才从那个奇怪的状态中缓过来。
  不一会,孙思邈三人便被内侍带了进来,一番参拜之后,三人说明了来意。
  孙思邈是来辞官的,如今,渭南的百姓已经全部接种了牛痘,消灭感染源的工作也接近尾声,他没有必要待在这里了,想去善阳城造访孙正明,讨论医术,而李淳风则是申请作陪。
  至于袁天罡,则是来向李世民汇报今后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的,自从他们集体预测的关中旱灾的事情准确了之后,李世民对天气情况十分关心,在对幸福村农门子弟的农耕计划有所了解之后,更加重视了天气对生产的影响,于是隔三岔五会询问。
  最终,李世民没有同意这次在对抗瘟疫中有大功的孙思邈辞官,还加封了他和李淳风朝请大夫的文散官衔,相信有这样大功在,朝堂也无人反对。最后,李世民允许了他们去善阳找孙享福讨论医术,不过让他们给孙享福带了句话,年内,必须献一个可富关中之民的策略上来。


第260章 抓生产
  赶来善阳过冬的牧民和牲口数量有些超出孙享福的预计,是以,原先修建的那些暖房有些不够用,烧砖修房已然是来不及了,孙享福干脆组织大家在背风的山坡下挖起了地洞,地暖足够让牛羊不会被冻死,挖出来的土,则是被垒成了一道道不算高的土墙,加上木制三脚架横梁,盖上牧草,便是一个简易的矮小房屋,不过这种房屋不是用来住人的,而是用来种菜的。
  冬日里,只要不被厚雪压实,在关中种植的那些菜,在善阳也能种,这种由牧草制作的房顶能够挡雪,土墙能够挡住大风,在天气晴好的时候,还可以轻易拿掉房顶上的牧草,让蔬菜晒晒太阳,反正是顺手为之,种多一点是一点了。
  都护府负责民政的书吏很忙碌,他们每天都要给几百上千的牧民发放户籍凭证,取名字更是取到脑袋疼,什么赵一百,钱两百,孙三百的都出现了,直到九月下旬,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的时候,所有的忙碌才告一段落。
  翻看着安北都护府的户籍册子,孙享福很欣慰,九万三千余户,人口三十二万七千余。这还不算朔州三县一城的,当然,这三十多万人口,也不都是草原上归顺过来的突厥人,光王氏的农奴和最近迁过来的其它世家的农奴,也有近十万人,胡汉比例在二比一左右。
  在这个胡人比汉人还多的城市里,汉话,却逐渐成为了主流,因为大雪下来之后,所有人都得猫在城里,他们在干什么呢?
  首先一部分人就被善阳的各大作坊招募去了,尉迟宝林的铁匠作坊,直接招募了三千人,王富主持的木料作坊,招募了五千人,再有什么皮货加工作坊,食品加工作坊,煤炭,炭炉加工作坊等等等等,首先就把非世家农奴的青壮招收了个干净。
  现在,孙享福手头不仅钱多,资源也多,世家子没办法跟他争,因为牧民都要养活牛羊,需要大量的牧草,孙享福之前组织的千人割草队,囤积了大量的草料在城里,只有去孙享福名下的作坊做工,才有草料发给你,世家子们却没有这样的准备,牧民们在这种时候可不会只认钱。
  这些突厥人在以少量汉人为主导的工坊里,首先就要学会听从汉语指令,而他们的孩子们,则是被集中到了专门教授汉语的几大场所,据说,孩子们只要学会了汉话,也能在城里挣着钱,而且,那些教汉话的场所,会给孩子们发吃的,每天至少有一个囊饼和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羊肉汤喝。
  有这样的福利在,傻子才不让孩子们去呢!
  “周纯,克服困难,再多建一些民居备用,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乞骨仆也会带着他的族人来善阳。”
  现在孙享福只要出门,总会前呼后拥的跟着几个人,走到了那一方面,那一方面负责管事的人就得出来听令,周纯属下的建房工程队一整年就没停过,然而,建房的速度,始终是赶不上孙享福治下百姓的增长速度,三万多套民居全部借贷销售出去了,又新建的一万多套,也瞬间被孙享福分配了出去,目前,还有过万户牧民住在自己的帐篷里,不过好在作坊里生产出来的暖壶和煤炉子足够多,他们日夜加班,制造了足够多的存货,基本能保证各个帐篷里的温度比以往他们在草原时高的多。
  “不困难,现在还不到这里最冷的时候,兄弟们都干的动,人手我又增加了三千,一万多号人,只要材料跟的上,一天几百间民居还是盖的起来的。”
  周纯答了一句,孙享福点点头道,“嗯,大冷天的干活不容易,以后但凡下雪天,兄弟们的工钱涨五成,伙食顿顿要有肉。”
  “顿顿有肉?咱们可没那么多牛羊吃啊!”周纯有些愣道,他知道孙享福现在有钱,他自己管着的这一块,也逐渐开始有收益了,可钱,并不能放大物资的数量,牛羊是有定数的。
  孙享福看了看发愣的周纯笑道,“牛羊自然会有人给你送过来的,咱们善阳,不需要那么多牧民,而且,那些矮脚羊和体型不够壮的牦牛都要杀了吃肉,让牧民的牛羊,保持种苗优势,喂养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养牛羊跟养猪其实也有同样的道理可寻,体型高大,健硕的牛羊,繁殖出来的后代更肯长,也更健康一些,借着这次草原上的牛羊大集中,孙享福正好给这些牧民手中的牛羊来个种群优化,以后,每年都这样来一次,优胜劣汰,当然,被吃掉的牛羊数量,未必会比这些牧民以往在草原上冻死的多,一旦牛羊没有了冻死的忧虑,繁殖起来的速度是很快的。
  后世,草原上一个家庭随随便便就能养数百只牛羊,以善阳的人口,一年消化的了多少牛羊?分出一万户专门养羊,一年出栏几百万头,足够所有人吃肉了,毕竟,羊的生长周期也就半年左右,如果像孙享福所知的,用草料制作发酵饲料,喂养肉牛和肉羊,出肉的比例会比这个时期传统的放养羊多的多,牛都可以做到一年出栏。
  养殖方面,孙享福其实已经在招募有经验的牧民做研究了,未来的善阳,圈养会大面积的代替放养,而且,除了出肉之外,奶,毛,也将是畜牧业附加值较高的配套产业。
  这些牧民,在几个幸福村的研究人员的帮助下,会逐渐完善这个产业。
  当然,草原上不仅只有牛羊,还有马,马作为这个时期的军备必须品,是朝廷非常重视东西,李世民把这么大块的草原交给了孙享福,在战马数量上面不对他提要求那是不可能的,每年至少为朝廷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