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农圣-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孙冲这么一说,大家的目光都向他看了过来。
  “是这样的,家父昨夜言道,孙正明此举,看似发疯,实则为国,能够救他的,唯有民心。”
  “民心?”
  几个小年轻闻言一愣,长孙冲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民心这个玩意,是可以营造出来的,怎么说他们这几个也算是半调子的演员了,是以,想到了做一出戏。
  于是,李世民修改过的那个版本被长孙冲又艺术加工了一下,变成了孙享福为救被倭国使团抓去的大唐百姓,率领三十名护卫,与倭国武士死战到底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在他们刻意的传播下,一天之内,就传遍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
  “我说呢!连一条蛇也不忍心伤害的许仙,怎么会突然杀那么多人,原来这些倭国人没安心好心,想掳我大唐百姓为奴······”
  “这些倭国人当面一套背面一套,说不定我家三郎当年就是被这些天杀的掳去的,我的儿啊!你是在倭国受苦吗!······”
  “杀的好,这些倭国人的嘴脸比突厥人还可恨······”
  “你说咱们大唐的史书里,会不会有‘贞观元年九月十八,孙正明杀倭史千人’这一条记录?”
  大唐版九一八事变的被各种身份不同的人拿出来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讨论,淳朴的百姓就是那么容易被忽悠,当一个宁可犯法,也要拯救大唐被掳百姓的故事被长孙冲等人捏造出来之后,长安城本就对孙享福,也就是舞台上许仙这个形象有好感的人们自发的就开始为他抱不平了,这一刻,孙享福的明星光环得到释放。
  当然,事情不能那么简单的办,趁着太阳还没下山,长孙冲跑到了秦琼家。
  “翼公,拯救计划我已经跟您说了,还请借庄上瘦弱庄户一用,让他们带好平日不穿的破烂衣服······”
  “这是为何?”
  秦琼得知孙享福这一情况之后,自然是求见了李世民,但李世民的态度很明确,犯法了,就得依照律法处置,求情也是无用,是以,回到家的他正准备借酒浇愁呢!
  “演大戏啊!”
  同样的情况,在尉迟家,程家,裴家,独孤家,虞家,都有出现,仅仅一天时间,他们就召集了两千多个看上去十分瘦弱,穿的破破烂烂的佃户,而且,台词都教会他们了。
  “这样,能行吗?”
  虞秀儿看着望江楼门前一队队乞丐装扮的人连夜登船,还是很不放心的道。
  “嫂夫人就请放心吧!我们兄弟几个已经在长安各街各巷发动了起来,就不信陛下敢违背民意。”
  程处默和尉迟宝林等人哈哈一笑的登了船,他们要连夜汇合前来长安的船队,用这些人将那些突厥奴隶换下来。
  “弟妹且请放心吧!其实陛下的心里,未必非杀正明不可,我等只需要帮他渡过这个死劫,后面,一切都好办了。”长孙冲安慰了虞秀儿一句,也不多留,他还有自己的任务,便与裴律师一同进了城。
  至于虞秀儿,则是一个人在码头上望着曲江池的水发呆,人生的大起大落来的太快,才十几岁的她有些承受不来,在事情没有解决之前,她只怕是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着了。
  后宫之中,同样纠结的还有李世民,他想不到孙享福做下了这么大的事,还会有这许多人帮他求情。
  秦琼,独孤谋,尉迟恭,程知节和侯君集等外臣且先不说,后宫之中,一向不干政的长孙皇后和新近得子的韦妃也不依不挠的开始为他求情,要知道,李世民为了维持大唐公正严明的国家形象,可是花了好多心事的。这一遭,他可不想为了孙享福破例。
  “陛下,孙正明此人一贯胆小怕死您是知道的,是什么事激的像他这样的一个人都要拔刀杀人,难道陛下不好奇吗?臣妾以为,他虽犯国法,但罪不致死,那些阴谋挑唆的人,才是罪该万死。”
  “姐姐说的是,孙正明此人非是大奸大恶之人,此番行事,必是事出有因,陛下应该详加盘查,再做定夺。”
  “好了,这小子都还没回长安呢!你们就这么着急的替他求情,置国法于何地?”说罢,李世民不悦的甩袖子走了。
  才出了宫门,就见到李承乾恭恭敬敬的站在门外,不用他开口,李世民也知道他想说什么,再度甩了甩袖子道,“夜深了,送太子回宫歇息吧,有事明日再谈。”
  “父皇,儿臣······”
  “回去吧!”
  李承乾的话还没说出口,就被李世民打断了,独自走上宫墙,李世民反反复复的将孙享福此人的过往想了一遍,却也琢磨不出孙享福杀那些倭国人时的心情,这就是他最郁闷的事情了,一个你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的人,你敢大用吗?
  做皇帝,最忌讳的就是这个,他希望每个臣子都是受自己控制的,尤其是有才能的臣子。
  其实,通过这次孙享福南下引进稻种之行,李世民已经认可了他对国家的忠心,至少,认可了他想为大唐百姓谋福祉心思,所以,封他一个侯爵,李世民也是心甘情愿的。
  但杀使,挑起两国之间的战争,却是让他没想到这能是孙享福干出来的事情。
  如果之后倭国因此与大唐开战,不杀孙享福,他又如何能跟那些为了保卫国家而战死的大唐士兵交待?
  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他要保持一颗公正之心,所以,他不能就这么放过孙享福,在宫墙散步吹冷风的李世民最终做出了这个决定。


第162章 改变主意(求月票)
  这一日,长安万人空巷,百姓汇聚金水门。
  不为别的,只因故事的男主角孙享福今日将会入城。
  所谓的故事,当然是长孙冲几人编的那个故事。
  朝堂之上,七宗五姓系的官员正在历数孙正明数十条不得不砍头的罪名,听的李世民都有些佩服这些官员的语言组织能力了。
  “急报,金水门外,长安城百姓聚集,人数多达数十万。”
  站殿的将军不顾讨论激烈的大臣们,直接冲入大殿朝李世民跪奏道。
  “什么?”
  数十万百姓聚集在金水门,这是唱那一出?
  百官闻言还都在愣神之中,李世民却是一副担忧的表情问道。
  “百姓聚集,所谓何事?”
  “启禀陛下,百姓们说,他们要在码头上迎接英雄归来?”
  “英雄?那门子英雄?”
  朝廷之上,诸多官员都朝那将军看去,当然,脑子反应快的人,已经猜到了一些端倪。
  “那些百姓们说,是悍不畏死,率三十人,血战倭国过千武士,最终从倭国人手中解救出我大唐百姓的孙正明,孙英雄。”
  “噗~”
  太子李承乾年纪小,心里藏不住事,闻言险些笑了出来,忙用手捂住了嘴,好在此刻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那奏事的将军身上。
  “陛下,臣以为,此事尚有蹊跷,须明查之后,再做决断。”房玄龄在之前七宗五姓系官员数孙享福的罪状的时候一声都没有坑,此时却是跳出来道。
  “臣附议,民心不可违,陛下当顺从民意,详查之后,再行定夺······”
  “臣附议······”
  “臣附议······”
  此时,就是彰显孙享福在朝中力量的时候,长孙无忌,房,杜,秦琼,还有那些原本就跟孙享福站在一边的人不说,这次,关陇世家系的,洛阳系的,甚至扬州系的许多官员竟然都出来为孙享福求情了,虽然还是没有喊杀他的官员多,竟然也占了朝堂三四成的人数之多。
  “情况有些不对啊!”
  身体已经大好的崔世勋看着朝堂上的情况,心中暗道。
  “着,左右卫全体出动,上街维持次序,另孙正明从死牢改押大理寺,等查明案情,议罪之后,再行处置。”
  李世民的一道命令下来,有司便开始忙碌起来。
  要说他不知道长孙冲等几个小家伙的动作,那是不可能的,然而,当他昨夜下定决心,处死享福的时候,长孙无忌却来到宫城上找到了他。
  首先,还是房玄龄说的那个问题,即便是要处死孙享福,也不应该是现在,得先看倭国人的态度再说。
  其次,长孙无忌竟然自承,此事与自己有关,因为,他也看到了《齐民要术》这样的书传到倭国之后,对大唐的害处,提前派人传了口信通知孙享福,这才有了码头上面的事情。
  长孙无忌的意思是,好人皇帝去做,坏人,我们做臣子的来做,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国家,皇帝着想。
  然后,帮李世民分析,如果杀了孙享福,那么便如了那些世家子的愿,且不说孙享福经营的一系列产业有崩塌的危险,那些世家也会因此而更加嚣张,行事毫无顾忌,为了增加说服力,长孙无忌将三样东西拿给李世民看。
  之后,他又将自己授意长孙冲演的这么一出戏坦白跟李世民交待了,其用意,自然是给李世民一个台阶下,之后嘛,视倭国的反应,再来处置孙享福不迟。
  一番长谈之后,李世民最终改变了心意,但是并没有跟长孙无忌明确表态,只是告诉他,户部尚书的位置他恐怕做不了了。
  要说长孙无忌为什么下这么大力气保孙享福,除了因为长孙皇后和李承乾找他帮忙求情之外,还有李淳风连夜送到长孙无忌面前送的几样东西。
  咸鱼豆酱,白砂糖,荔枝冰糖。
  这三样东西,在关键的时刻,成了孙享福的底气,它们可以给大唐带来巨大的利益,而掌握了这三样东西的孙享福,可以帮长孙无忌,或者应该说帮长孙无忌支持的李世民,完成许多的政治梦想。
  所以,他将这些事情跟李世民讲完之后,李世民才会犹豫。
  因利枉法,李世民所不愿也,可为了一个倭国的事情,丢失这么多的利益,他又觉得不值得。
  如果说一个长孙无忌还不够份量,那么,再加上一个岭南冯氏呢!
  杀孙享福,岭南之地恐将再度陷入动乱,这话冯智戴可不是说说而已,也不是威胁李世民,因为孙享福在岭南医治好了大肚症,种出了亩产十石三的稻谷,让岭南百姓再也不用忍受病痛和缺粮的惨况,他是岭南人的恩人,杀了孙享福,必定会让岭南百姓对对朝廷离心离德。
  这些事,李世民都要衡量,衡量到最后,李世民发现,这世上居然又多了一个自己不能随意处置的人了,这让他很不爽,所以,他决定先给孙享福一些苦头吃吃,其它的账,另外再算。
  回到书房的李世民特意让人找来了碗筷品尝了一下被长孙无忌赞不绝口的咸鱼豆酱,吃完,他有些理解长孙无忌为什么花那么多心思来劝自己了,这孙享福还真是个宝贝,这咸鱼豆酱能解大唐的用盐之急,于国朝,于百姓是大功一件。
  然之后,他又吃了一勺白砂糖,咸甜大战的滋味很爽,这是李世民这辈子吃的最甜的一次,谁叫他刚吃完咸鱼,又吃白糖的。
  再之后,一块指甲壳大小的荔枝糖被他放入了嘴中,顿时,他便体会到了什么叫口舌生香的滋味了,于是,当即他就拿起剩余的荔枝冰糖去了后宫,先前他可是给皇后和韦妃甩脸了的,这会有了好东西,正好拿去给她们赔罪。
  所以,早朝的时候李世民的担忧之色,是因为没有预料到被长孙冲发动的百姓会那么多,担心出现踩踏事故,现在,按照计划将维持次序的军士派了出去,李世民的心才稍稍放下。
  “着,归京一干大臣,春州刺史冯智戴,入朝议事。”
  在下达了将孙享福关押大理寺的命令之后,李世民又道。
  闻言,一干宣旨的内侍便忙碌起来。


第163章 双簧
  码头上,拽着孙享福衣服的阿月一脸茫然的看着码头边的人山人海,在她的认知里,扬州和洛阳已经是天下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了,比岭南多好多好多好多倍,可没成想,跟长安一比,真是小巫见大巫,光是一个码头上的人,居然就多到将她整个视线占满的地步,这得多少人啊!
  “英雄回来了······”
  “许仙回来了······”
  十几万人的欢呼声,搞的孙享福都有点找不到北,长孙冲这几个货玩的好大啊!这么多群众演员,得多少出场费啊!
  “夫君。”
  “秀儿。”
  码头边上,虞秀儿快步冲向了刚登上岸的孙享福,也不顾男女之防,娇艳的身躯一把就扑在了孙享福的怀里。
  “哦~~~”
  十几万人起哄的场面,当真是山呼海啸一般,匆匆赶来的左右卫士兵都被这声浪给吓着了,还以为出现了混乱呢!
  “呵呵,场面搞的够大,就是不知道唬不唬的住那些大臣们。”孙享福小声在虞秀儿耳边说了句。
  “那夫君为何又惹下这天大的事端,让那么多人为你操心呢!”虞秀儿的语气中,不无责怪之意。
  “呃,我脑子里想的东西,你们现在可能不懂,以后就会懂的,皇帝到底打算怎么处置我?”孙享福故作轻松的道。
  “昨日宫里传出来的消息是打入死牢。”虞秀儿再提起头来时,已是满眼泪花。
  “死牢么?看来这次王麟是要得逞了。”孙享福淡然一笑,便转头看向了围观的群众,手上,也将虞秀儿从怀里松开。
  “有劳诸位父老乡亲们在此相迎了,我孙正明做下了触犯国法的事,就应该受到国法的制裁,各位父老乡亲不必为我喊冤,早些散了,回家去吧!”朝着众人抱着拳,孙享福提起胸中之气大声喊道。
  “不,孙大人乃是为国为民,那些倭国人该杀······”
  一声大喊从码头后面的船上传来,这时,一群衣衫褴褛的人上场了,按照长孙冲的安排,下面,应该是他们的戏。
  “诸位长安的父老乡亲们,倭国人表面恭顺,暗地里却掳我大唐百姓为奴,我等,就是得孙大人全力相救才得以逃脱的百姓,那些倭国畜生······”
  这个演员的盒饭得加鸡腿,他把整个故事讲的淋漓尽致,听的观众朋友们是潸然泪下,前来围观的人,其实连一成的托都没有,大多是真的听到了长孙冲编的那个故事,跑来看热闹的。
  如今,两千多自称是被孙享福从倭国人手上救出来的大唐百姓在他们面前讲述了倭国人的残酷,冷血,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这些人觉得是自己亲眼所见,就信了。
  在这种强大的情绪渲染之下,大家都觉得孙享福太冤了,所以,在其中的一个托带头之后,大家都挥舞着拳头喊道,“孙正明救人无罪,打倒倭国狗贼。”
  然后,这群人就在托的带领下,朝皇城门口走去,由于人数太多,直把前来押解孙享福到大理寺的公差和前来传旨叫韦叔谐和李公淹,冯智戴等人觐见的内侍都堵回了皇城。
  “正明,你这闹的也太大了吧!”
  韦叔谐等人知道孙享福一系的人马在长安运作了大动作,却没想到大到这种程度,十几万百姓到皇城前请命,这是要强逼皇帝赦免他啊!
  “呵呵,没办法,小子怕死,还是弄的保险些好。”
  “你这样的人呐,永远都死不了。”
  韦叔谐指了指孙享福,便与李公淹快步朝人群方向走去,按制度,他们回到长安,第一时间就应该去见皇帝。
  金水门码头就在皇城一侧,所以,不到一刻钟,这些百姓就在托托和那些演员们的带领下来到了皇城门前,以化了乞丐妆的演员为首,大家在皇城侍卫的警戒线外跪倒,朝皇城里面大喊口号。
  “外间何事喧哗?”
  李世民刚刚问出口,就有站殿的将军从外面急匆匆的跑进来道,“启禀陛下,皇城门口聚集了数十万百姓,在为孙正明喊冤。”
  “什么?数十万?”
  满朝文武哗然,尤其是七宗五姓系的官员,都感觉事情不妙,纷纷相互打眼色。
  这种大规模的百姓请愿,在大唐可是第一次,李世民都不用询问大家的意见,直接道,“众卿且随朕到城头看看情况。”
  很快,李世民便引着一干大臣们来到了皇城的城墙上,放眼望去,乌泱泱一大片,还真是数以万计的人,见到这么多百姓为孙享福说话,那些刚才请斩孙享福的大臣不敢贸然开口了,即便是世家大族也不敢犯众怒。
  “玄成,此事,朕该如何决断?”
  李世民直接点了魏征的将,因为他现在已经是御史大夫,主管言官和朝廷风气。
  “呃,这个,臣以为,民心不可逆,孙正明此事,不管是不是另有隐情,陛下都应该先下旨赦免,暂时安抚民心,以免生变,至于具体的处置,可以稍后再议。”
  好吧,有言官之首这句话在,就算有官员想抓着不放也不行,人家都说了,赦免孙正明是为了向民心妥协,具体怎么搞,以后再商量。
  而孙享福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皇帝当众说出不杀他而已,就不信李世民敢做言而无信的皇帝。
  “众位爱卿对玄成之言,可有异议?”
  有异议又怎么样?被这么多百姓架着,你有异议,就得先有办法把眼前的这个事情摆平,没有办法,有异议你也别张嘴。
  “臣赞同魏玄成之言。”房玄龄等本就不希望孙享福死的大臣这时候纷纷出列道。
  “臣等附议······”不光是孙享福的关系户,那些知道此事发展到现在,只能这么处理的七宗五姓系大臣也随着大流道。
  “然,孙正明触犯国法,乃是不赦之罪,你们这是逼朕枉顾国法啊!”
  好吧,到了这当口,就是李世民的戏的,可是你们这些大臣一致说赦免的,可别到时候再来劝我做反复的事情。
  “陛下,当以民心为重。”魏征再度开口,房玄龄等人再度附和,帮助李世民把这出戏唱的更加圆满了。
  “如此,朕就只好下旨,暂且赦免了孙正明的死罪,秘书监拟旨。”李世民说罢,秘书监高士廉便出列,由于历史的改变,他还没有被贬官,是以,秘书监还做的稳稳的。
  “下牧监孙正明救民心切,触犯国法,朕念其一心为民,特赦其罪,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饶,现罢去其官职,除去其皇室家臣的身份,贬为庶民,监押大理寺,受枷刑百日。”
  说罢,李世民便在大臣一片‘陛下英明’的夸赞中大步向宫墙下走去,稍后,高士廉自然会将这封圣旨以皇榜的形式张贴出来给百姓看。
  死罪改贬为庶民,枷刑一百天,闻言,秦琼等人都是松了口气,感激的看向李世民的背影。
  要知道,魏征其实最初说的是先赦免,具体,稍后再议,可李世民却直接做出了具体的处罚,那么,之后大臣们就不好再商量处罚的事情了,毕竟一罪不二罚这是常例,再罚,就是朝令夕改的信用问题了,无意之间,魏征却是跟李世民两人完成了一出双簧戏。


第164章 秀儿探监
  孙享福还没跟老婆亲热上呢!就被大理寺的差人枷了个四四方方的木枷锁带回了大理寺的牢房,既然李世民的旨意里只枷他一个人,那么其它的护卫们就没事喽,所以,一个人坐牢的孙享福很孤单。
  在自己十二个老婆的伺候下,席君买连养伤的日子都过的很快活,在被送到了幸福村后,他在虞秀儿的逼问下,将孙享福此次南下他所知道的所有事情都给虞秀儿讲了一遍,这不仅没有让虞秀儿更加理解孙享福的所作所为,反而觉得他更加的陌生了。
  这种感觉太要不得了,所以,她决定立马回长安,去大理寺找孙享福好好谈谈,问问他,在他的眼里,自己这个老婆,还有家里的弟弟,妹妹,究竟算什么,做这种莫名其妙的决定的时候,他有没有想过自己这些家人的安全。
  阿月等一干岭南来的百姓被李世民派来的官员安排住在了城内务本坊的一处大宅子里,这处宅子就是李世民给冯智戴的第一个赏赐,其实,如果没有洛阳的杀使事件,这一行人本应该被李世民敲锣打鼓的迎进朝堂,然后封官加爵的。
  可惜,有了那么一件触霉头的事情在,李世民也没有了大吃大喝摆歌舞酒宴的心思,只是按照之前议定的方案,对有功之臣进行了赏赐。
  冯盎加了骠骑大将军的武散官衔,实际上也就是俸禄拿的多一点,大唐就没有这个级别的实权武官,而冯智戴也被封为左卫将军,是从三品的实职,以后他就是秦琼的副手了。
  韦叔谐如愿以偿的拿到了正议大夫的文散官衔,李公淹则是通议大夫,可以说,他们都沾了孙享福的光,加官进爵了,只有孙享福这个原本应该是最大的功臣,却在大理寺吃牢饭。
  “嘿,老兄,都关到牢房里了,这枷锁是不是该去掉了。”
  “您可别为难小人了,枷一百日,那是皇帝的旨意,小人可不敢违背。”牢头很是恭敬的给孙享福拱了拱手,便给牢门上了锁,退了出去。
  孙享福现在庶人一个,所以没有任何优待,住的是最普通的牢房,由于李世民的吏治清明,所以,很少有人被关到大理寺来,诺大的一个牢房,孙享福咳嗽一声,都会有回应。
  “一百天,这是要无聊死哥呀!”
  才进去了不到一个时辰,孙享福就开始抱怨了。
  自从来到大唐,他每天都生活在忙碌之中,即便不忙碌的时候,也都知道自己之后要干什么,心里有放向。
  现在,突然回到解放前了,便让他的心里无比空虚起来,没有了官身,以后他就是个小老百姓了,安安心心种田吃粮,等着老死?
  孙享福会觉得不甘心,贞观盛世是璀璨的,也是短暂的,他不想这个崛起的民族又没落下去,不想让自己的同胞像历史上那样遭受那么多的苦难,所以,他杀死犬上二田耜的时候是快乐的,现在的大唐都还没有崛起呢!怎么能让倭国崛起呢!
  但是,安静下来之后,他觉得自己处事方法也有些不对,王麟都能每次藏在幕后,把自己玩的焦头烂额,长孙无忌只需要用一个模棱两可的口信,就能让自己做他想做的事,为什么自己每次都要作为他们的棋子,或者目标,活在风口浪尖上呢?这样太不安全了。
  怕死,就要拼命的去想求生的办法,反思之后,孙享福觉得自己应该变的更加成熟,只有像长孙无忌那样老谋深算的人,才能够活的久。
  “咕噜咕噜······”
  也不知道想了多久,孙享福的肚子开始造反了,朝门口的方向吆喝了几声,却只听到了回音。
  “夫人,这天都黑了,您为何要阻止小的给犯人送饭?”监牢外,牢头苦着脸看着表情复杂的虞秀儿道,这都半天时间过去了,里面的人可是米水未进呢!
  “他的饭,只有我能送,以后也不许你们送饭给他。”
  也难怪孙享福的肚子会造反,从早上被押进大理寺到现在,已经一整天过去了,虞秀儿都跑了趟幸福村回来了,他还没有吃饭,当然饿了。
  牢头不知道虞秀儿是想谋杀亲夫,还是防止别人谋杀她亲夫,反正他这个阶级的人,是不敢违背上头的意思的,上头说了,这人关押在这里,除了枷锁不可以摘和不准死之外,没有任何限制。
  来探个监还穿着五品诰命服的,整个大唐也只有虞秀儿一人了。她或许是在提醒那些暗中关注着孙享福的人,皇帝对他家的恩宠,可还没减呢!
  “秀儿,是你么,快进来,为夫就算听不到你的声音,也闻到饭香了,就这香味,除了望江楼的厨房,别的地方整治不出来。”
  饥饿的人嗅觉是非常灵敏的,所以,闻到了饭香的孙享福来了精神。
  见被发现了,虞秀儿也不在牢房外耽误时间了,提着自己带来的饭菜盒子,便往牢房里走去。
  “呵呵,秀儿,为夫知道,你一定不会忘记为夫的。”
  见到孙享福嬉皮笑脸的样子,虞秀儿却板着个脸,自顾自的帮他布菜。
  现在没有别人在场,孙享福知道,有些话,该是跟她讲的时候了。
  “那个,为夫错了。”
  闻言,虞秀儿才正眼看向孙享福道,“夫君错在那了?”
  “错在太自以为是了,我不应该把自己和家人置于险地的。”
  孙享福是通过反思之后,真心认错,所以,虞秀儿从他的表情和眼神中,看的出来。
  “那夫君能跟妾身说一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孙享福认错了,但不代表虞秀儿马上就能原谅他,要知道,这些日子,她可是在长安帮他张罗庆功的酒宴来着,请帖都下出去了,结果,孙享福莫名其妙在洛阳搞出一些事,让到手的侯爵之位飞走不说,还差点害的全家人性命不保,面子可是丢的一点都不剩了。
  “这个,为夫说了,恐怕你也不懂······”
  “夫君不说,妾身就更加不懂了,这可是福泽万世的功劳,父亲说,封侯爵都是念在你年轻,怕以后再有功劳不好封赏,你,你······,那倭国人如何就得罪了你,你要非杀他不可?”
  见到虞秀儿气愤不解,孙享福即便再饿,也没心思吃饭了,一边拍着她的背,帮她顺气,一边不断的想着解释的借口,还真被他想到了一条。


第165章 忽悠
  “那个,秀儿啊!你就不好奇为夫的这一身本事哪里来的么?”人撒谎的时候总是会有些尴尬和不自然的表情,不过虞秀儿还没有跟孙享福在一起生活很多年,自然是发觉不了的。
  “你是说种田的本事?”见孙享福一本正经的跟自己说起了话,虞秀儿也被钩起了好奇心,正色问道。
  “对啊!我跟你说,这本事,它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为夫也是有师从的。”
  孙享福这么说,虞秀儿也觉得理所应当,又问道,“可这跟你杀倭国使者有什么关系?”
  “因为他们盗取了为夫的师门绝学啊!这当然有关系了。”孙享福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道。
  “师门绝学?”虞秀儿懵了,要是真有这么一茬在,那孙享福灭口倭国人,还真说的过去。
  “是啊!我跟你说,为夫的师门绝学可厉害了,北魏时期的贾思勰便是咱们的开山鼻祖,他所编写的《齐民要术》便是为夫的师门绝学,传到为夫这一代,已经第四代了,先师曾有言,此书乃是我农学一门的至高的宝典,传汉不传夷······
  那倭国人想窃取我师门绝学回国,我自是不许,本只想让他们交出此书和学习了此书的倭国人,可那狗上田死硬不肯交,我便只好杀人灭口,以此来守护先师遗训······”
  “原来如此,可······”
  虞秀儿想说,杀人是要偿命的,你想过国法吗?但又想起这是先人遗训,作为一个有气节的人,本应该誓死卫道,所以,千言万语,她又说不出口了。
  “好了,索性皇帝舍不得杀我,为夫逃过一节,等这百日枷刑一满,为夫便能回家种种田,唱唱曲,过自己的好日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